苹果公司CEO库克预测AR是未来的趋势,但不看好元宇宙

苹果CEO蒂姆·库克连续五年都在大赞AR技术前景可期!

五年时间,十五次公开场合,库克都在“表白”自己对AR技术的喜爱。不仅如此,库克还认为AR将是苹果的下一个“节点”,目前苹果已经投入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来开拓这个新领域。

外媒The Verge推测这些夸赞AR的言论可能代表着库克的一种态度——AR的应用前景比人们的市场预期要好,VR则反之。

如今,iPhone和iPad都可以使用相应的AR功能,业内也多次传闻苹果将很快发布AR/VR头显。

库克已经担任苹果CEO十年,带领着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相比,库克缺少一些像iPhone、iPad、Mac那样具有标准性、能给行业带来震撼的产品。

The Verge表示,虽然苹果还没有推出AR头显或者AR眼镜,但AR可能将会成为库克任期内的“标志”。

近期彭博社还曾表示,库克在任期结束后,可能会负责AR领域。

The Verge整理了五年以来,库克对AR领域发表的言论。库克为什么觉得“AR的发展潜力大于VR”、AR又将会如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苹果的AR布局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些言论中找到答案。

一、库克五年内十五次为AR“站台”,AR将改变沟通方式

库克究竟有多看好AR领域?在谷歌刚发布谷歌AR眼镜时,库克曾表示很难看出谷歌眼镜的“吸引力”,这种AR可穿戴设备不会受欢迎。

但自2016年以后,库克开始疯狂“打脸”,五年内曾经十五次谈到自己十分看好AR技术的发展,并且认为AR比VR更具市场潜力。

1、2016年7月:“AR真的很棒”

库克曾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讲:“我们一直在这方面(AR)投入很多,未来我们也将会继续投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我们高度重视AR,我们认为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很棒的事情。

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首先要求我们的产品将可以和其他开发者的产品适配。就像神奇宝贝(Pokémon)那样,你可以看到许多人都拿着iPhone去寻找神奇宝贝。”

▲用iPhone寻找神奇宝贝

2、2016年8月:“AR将是核心技术”

库克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谈道“我认为AR非常有趣,是一种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谈到(我们在)幕后做了很多事情。”

3、2016年9月:“AR比VR更具价值”

“VR和AR都很有意思,但我目前认为二者之间,AR将更具价值。AR可以让我们两个人都坐下来并且面对面彼此交谈,并且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与我们正在谈论的事情有关,可能是一些不在场的人假装在场。”库克在参与《早安,美国》访谈时提及对AR的态度。

“那里(AR)有很多非常酷的东西。”

4、2016年10月:“AR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库克在犹他科技之旅的谈话中详细介绍了AR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他会觉得AR比VR更具有发展潜力,同时他还强调AR在商业化上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

对于AR什么时候可以成为“现象级”,库克表示当每个人都拥有AR体验,每个人都认为AR是一件“可接触的事情”时,AR就成为了一种“现象级”技术。

“这里没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能接受一直站在电脑前或坐在电脑前,也很少有人接受‘困’于某物。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社会人。即使是内向的人也是社会人,我们喜欢人,我们想要互动。而在这两者(VR和AR)中,参与AR互动的人数会更多一些。”

▲库克参加犹他科技之旅

库克估测AR最终会像一日三餐一样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iPhone一样。与AR相比,库克认为尽管VR也很重要,但它的应用领域不会那么大。

库克表示VR会对教育、游戏领域非常重要,但“我无法想象你和我坐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获得封闭的VR体验,但是我可以想象现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体验AR。”

而对AR的应用发展,库克觉得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这里存在一些非常困难的技术挑战。但他相信最终AR会大规模落地,“我们好奇它什么时候会发生。”

5、2016年10月:“AR技术意义深远”

库克在接受美国媒体BuzzFeed采访时表示,尽管VR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应用,但AR还是会优于VR,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无可替代的。

“AR(发展)需要一些时间,但我确实认定它是意义深远的。如果我在这里有AR体验,我们可以有一个更高效的对话”,库克认为AR可以将信息更好的融合,而且并不会成为谈话的障碍。

6、2017年2月:AR将和智能手机一样具有开创性

在接受英国《独立报》访谈时,库克提及“我对AR感到兴奋,因为与封闭的VR不同,AR允许个人存在现实世界中,还能够改善人们目前现状。”

库克谈道,大部分人都不想将自己长时间脱离社会,长时间与世隔离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用AR,你可以不必全神贯注于某事,而是让它成为自己与世界对话的一部分,这样会更有共鸣。”

“我确实看到(AR)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此感到如此兴奋。”

▲苹果在2021年9月8日凌晨发出带AR效果的秋季发布会预告片

“我认为这(AR)将是一个像智能手机一样的大创意,会像智能手机一样适合所有人,”库克对AR持有乐观的看法,“因为(我们)可以提高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并且很有趣。我看待AR就像我看待iPhone中的芯片一样,它本身不是产品,而是核心技术。”

但库克也提到在技术要达到理想水准之前,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

7、2017年6月:AR赛道让人兴奋

库克在彭博社的采访中详细介绍了他对苹果AR的愿景,他认为AR成为主流体验的第一步是需要将AR功能放在操作系统里。苹果将AR功能放到iOS 11中,并向开发者们开放,释放数百万人的创造力。

“我们和宜家谈过,他们有他们家具系列的3D图像。”库克讲到AR的新进展,“您可以尝试在家中放置(宜家的)家具和其他物品。”

同时,库克认为AR是可以从企业延伸到消费者的东西。他谈到在企业里,AR将会逐步成为他们工作的基础,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酷的消费AR产品出现。

“我们现在可以做到我们想做的一切吗?不,这项技术还没有完成,但这本身就是某种程度的美。这里有一条跑道,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跑道。”

“当人们开始看到什么是可能时,这会让他们非常兴奋——就像我们一样,就像我们过去一样。”

8、2017年10月:“AR拥有广泛的用途”

库克曾回应了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询问他认为哪种技术具有“变革性”的问题。

库克表示AR有广泛的用途:

“我对AR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它的用途。我可以看到它在教育、消费者、娱乐和体育方面的用途。我可以在我所了解的每一项业务中看到它。”

“我喜欢它不会造成孤立的事实,”库克谈道,“我喜欢我们‘放大’思想的产品,我认为AR可以帮助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他还提到尽管VR会有一些很酷的小众事物,但不如AR意义深远。

9、2017年10月:AR或能代替直播

在英国《Vogue》报道中可以看到库克曾说过,虽然苹果并不打算建立一个“庞大的服务数据库”,但它会支持AR领域中正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公司。

“如果你想看时尚界的时装秀,那AR是一个很好的应用”,他认为AR可以帮助人们看清衣服的细节,而不像一些时装秀,只有现场的观众可以看见完整的衣服细节。

10、2017年11月:“苹果打造史上最大的AR平台”

随着苹果在iOS 11上推出其ARKit平台,库克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苹果已经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AR平台。

“今天,我们的App Store中已经有超过一千个具有AR功能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在几乎所有针对消费者、学生和企业用户研发的应用程序类别中都创造了惊人的新体验。”

“简而言之,我们相信AR将永远改变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式。我们已经看到(AR)将会改变您工作、娱乐、联系和学习方式。例如,有些AR应用程序可以让您与一切事物的虚拟模型进行交互。”

“当每个主题都以3D形式呈现时,教育马上变得更加强大。想象一下,您可以在购买之前将物品放在客厅中时看看,或者您还看到体育赛事的现场统计数据。”

▲苹果推出的ARKit平台

11、2017年10月:苹果对市场上的AR技术并不满意

在ARKit发布之后,库克在英国《独立报》的采访中承认他觉得头显或眼镜中搭载的AR技术还没有达到苹果所关注的水平。

与此同时,库克认为视野问题、显示器本身的质量问题,这些都还没有达到苹果要求的水准。

“我们希望成为第一,我们想成为最好的,并为人们提供很棒的体验。但是现在,您在市场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不会让我们中的任何人满意,我也不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对此)满意。”

“大多数技术挑战都可以解决,但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12、2018年2月:客户对AR持看好态度

“ARKit将彻底改变我们在移动设备上的许多体验,我们通过ARKit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市场上最先进的工具。”库克在苹果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AR市场的客户反馈。

13、2018年10月:AR将不可或缺

库克在接受关于Apple Watch的采访时告诉美国媒体NowThisNews,AR即将变得不可或缺。

“我认为有一天我们会想知道没有它我们会如何生活,就像现在我们想知道没有手机我们会如何生活一样,”库克谈到AR时表示,“我们可以通过AR的力量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14、2020年1月:AR将“渗透我们的整个生活”

他在爱尔兰都柏林发表演讲时举了一个公司使用AR的例子,并描述了它的潜在用途。

“昨天,我拜访了一家名为War Ducks的开发公司——这家公司有15人,他们正在聘请AR专家并尝试在游戏中使用AR。你可以想象,对于游戏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对于我们在这里的讨论也是如此。你和我可能正在谈论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使用AR将它拉出来,并且我们可以同时看同一件事。”

“我认为AR不会将人们隔离开来,而是可以用它来强化我们的讨论。”

15、2021年4月:AR是“苹果未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库克同意记者Kara Swisher采访的观点,即AR是“苹果未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还觉得AR在健康、教育、零售和游戏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已经看到AR在其中一些领域随着手机的使用而起飞,而且我预估未来的应用会更广。”

二、广纳人才,苹果的AR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库克长期以来一直看好AR,但苹果推出的最新产品还是2017年的ARKit开发平台。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iOS 11以上的iPhone和iPad摄像头以及传感器在3D空间中叠加图像。业余AR爱好者也可以在ARKit开发平台上创造自己的AR软件。The Verge曾表示,ARKit可能让苹果在AR领域上赶上谷歌。

ARKit推出时正值神奇宝贝(Pokémon Go)的热潮,为粉丝群提供一个AR软件平台,但后续人们对ARKit逐渐失去兴趣,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此后,除了ARKit,苹果也推出了一些其他产品。2019年5月,苹果推出了自由女神像AR软件,库克曾在推特上写道,“自由女神软件只是一个开始,AR正在改变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方面。”同时,2019年7月,苹果在iOS系统上推出了AR艺术课程。

▲苹果推出的自由女神AR软件

在AR研发方面,苹果疯狂地招揽AR技术人才。

苹果曾发布了数十个AR和VR招聘信息,希望聚集更多的力量。并且,苹果“挖”来了Nat Brown,这位混合现实的专家以前曾在微软工作过,自己还创办了Xbox。

此外,苹果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在2015年苹果收购了德国AR软件公司Metaio。然后,苹果还在2017年收购了专注于AR和眼动追踪领域的德国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不仅如此,苹果已经拥有多项与头显有关的专利,这些都在表示苹果正在AR领域稳步前进。

▲苹果获得有关在AR眼镜上加载地图的专利

三、千人参与AR研发,AR头显、AR眼镜正在路上

从2018年起,业界就有报道称苹果将推出VR/AR头显和AR眼镜。

彭博社曾报道,苹果1000名工程师参与其VR和AR计划。该计划在苹果内部代号为“T288”,将包括2021年或2022年发布的VR/AR头显,并将在2023年推出一副时尚的AR眼镜。

The Information的报道表明,苹果AR/VR头显可能需要依赖像iPhone一样的其他设备处理器。同时,苹果正在研发用于头显的定制芯片,因此苹果头显可能一年后才能现世。

至于AR眼镜,The Information认为苹果可能在2023发布,而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则认为更有可能在2025年发布。

苹果一直是一家对产品具有高标准的公司,此前曾因为AirPower无线充电板不符合其期望,而选择放弃该产品线。

由此可见,如果苹果的AR/VR头显不能使库克满意,短期内人们应该是看不到苹果的AR/VR头显了。

结语:苹果重宝押注AR领域

通过历年以来库克发表关于AR的言论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他认为AR不但能加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拥有比VR更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苹果在AR上的发展并不太顺,ARKit平台的后续发展并没有达到苹果的预期,这也意味着苹果AR领域的布局尚未完全成型。

距离苹果上次推出与AR相关的产品已经过去了近4年,此次苹果秋季发布会上的AR邀请函似乎暗示苹果将在AR方面有新的动作。

是ARKit的升级版?还是发布AR头显或者AR眼镜?又或者是在手机中增添了新的AR功能?我们将在后天凌晨“连线”加州,一起来揭晓谜底。

沉浸式业态成文旅新赛道?

2019年,一部叫《长安十二时辰》网剧火了。三年后,2022年4月30日的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正式对外开放,项目在2.4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注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与唐文化内容。与其他主题街区不同,“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强调市井生活,呈现的是一个有温度、有烟火气,真正能够和人可触摸、可互动、有亲近感的形态。作为全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体验街区,游客不仅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唐朝里坊的歌舞升平、热闹繁华,更可以深入探寻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内的种种线索,与剧中人物深度互动。用该项目负责人、西安唐时良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凤龙的话来说,“这是一次沉浸提升和消费升级的行动,是一次典型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商业相结合的破题。”

陈凤龙介绍说,在这个主题街区,可以看到在上元安康踏歌台上,杨贵妃携侍女展现的1300年前的霓裳雨衣舞;在亭子和垂柳的酒寺门前,可以做一次独属于中国离别诗意化表达的折柳送别。此外,全天还有五十多场各种不同类型的演艺,也许能碰到剧中的人物。同时,街区有上万件量身定制的道具,将真实的质感呈现在游客触摸和眼睛所看之处。街区内还有150余种在陕西和全国精选的特色优质的小吃和美食。最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有200个玩家在线,将整个项目24000平米作为游戏场所进行全倾演绎,游客随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物命运进行角色体验。“从进入‘长安十二时辰’的那一刻起,您将由一个旁观者变为深度体验的参与者,身临其境地‘做一回唐潮人’。”

2022年12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三个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里,“长安十二时辰”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位列其中。“长安十二时辰使沉浸业态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上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这也是第一步成功的探索。未来一定还是以内容为王,在唐街的打造上,包括与各时尚国潮等知名品牌进行联名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深度沉浸体验上,能够为代表未来消费主体的年轻人们提供最有活跃度的、最能够体现出他们内心需求的好产品。”陈凤龙说。

01

用数字语言唤醒中国文化记忆

2022年春天,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无论是倒计时立春环节“数字科技分形美学”,还是壮阔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亦或是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这些都让我们体验到了中国美学与科技艺术的碰撞,是一场用科技艺术打造的国家文化盛典。“作为一个全场景内容矩阵的团队,我们是将跨媒体综合艺术作为我们的核心表达。在开幕式全程的所有环节中,我们用了当下最前沿和顶尖的裸眼3D技术,实现了在核心观看位置的沉浸式体验。”幕后团队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江珊说。

2020年,一个没有一件文物实物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整合技术和文博资源,将九大博物馆近上百件的文物通过数字化进行了文物的时空漫游,形成了一个没有一件文物的数字体验场域,这在文博界属于首次。该展览的数字媒体创意方就是黑弓公司,“其实在文物漫游的主题下,暗示了一个非线性的观览方式,它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文物展陈的数字化展览,把文物从学术研究的领域带到了数字体验领域,给大家提供了认识文物与历史的崭新场域。在文物数字体验之外,我们还呈现了许多当代青年文化的创意成果,表达了当代青年对中华文明的思考与理解。”江珊说。

2022年,在洛阳一场大型沉浸式光影史诗《洛神赋》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以洛阳的历史文化为蓝本,运用AR/VR等多种技术,构建了洛阳首个大型沉浸式场域空间。“在这个场领域当中,观众不仅可以多视角、多维度观看尘封已久的洛阳故事,更可以参与其中,成为洛阳5000年历史的见证者,一步一景进入不同时空,借此踏上一场心灵共鸣的千年美学之旅。”江珊说。“我们希望用数字转移的方式为大众打造文化体验,用数字语言唤醒中国文化记忆。”

“沉浸式业态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帮助城市传播特有的历史文化,甚至能够带动城市、老城区或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复苏,提振消费的活力。”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说。

02

沉浸化正在成为文旅行业的标配

2022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新场景。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由上海幻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沉浸式产业总产值已达到60.5亿元。

政府主动拥抱,企业纷纷入局,资本大量聚集,使沉浸产业赋能跨界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而文旅行业正是其最佳落脚地。

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创意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周红星认为,沉浸化是目前文旅行业的标配,可以使沉浸式体验逐步从视觉沉浸更深度地进入到情绪沉浸、精神沉浸,甚至是灵魂沉浸。另外,C端市场的社交需求,也将通过元宇宙技术得到更好满足。“受疫情影响,Z时代的社交也逐步呈现出更强烈的互联网化特征。C端个体之间的社交、C端与B端的社交、C端与场物之间的反射角,已经成为文旅行业的细分市场,产品再造的重要着力点。”

在周红星看来,在产品方面,AR/VR/XR/AR和可穿戴设备、裸眼3D技术等可以在文旅产业中得到充分应用,景区游览、演出、餐秀、住宿购物、展览、文博等,包括剧游、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一些新娱乐都可以在主场景中应用,极大地升级了传统文旅产品体验内容和体验载体。在项目策划和营销方面,这也将鼓励文旅企业进一步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卜希霆认为,沉浸式业态从横向上来看,是文旅、教育、商业娱乐等多业态门类交叉融合的城市新业态、新模式。从纵向上来看,又是传统文旅演艺产业与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交融的新生态、新经济。“当然,无论是技术决定论,亦或是多元交叉论,沉浸式业态与沉浸式更新的融合方式,仍然要以实体空间为载体,以公共文化场景为维托,才能真的实现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相辅相成。”

得青年者得天下,文旅产业必须进一步年轻化,以适应新时代的消费群体日益旺盛的多元文化需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这样写道:“未来经济将是一种体验经济,未来的生产者将是制造体验的人,体验制造商将成为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满足身体和精神的六感体验,一直是文旅产业的极致追求,而沉浸业态无延迟的交互,可以使其投资者、创作者、运营者、消费者全程参与其中,共同创造新的消费模式。文旅行业正在呈现出数字化、沉浸式、强社交、定制化的特点,我们期待更多用心制作的好场景、好内容。

沉浸式综合体,能成为文旅的未来吗?

媒体报道,由南京夫子庙文旅集团和上海梦加集团共同打造的全新沉浸式商旅文综合体——南京秦淮-戏院里将于下月正式亮相,项目理念出自明代古画《上元灯彩图》,涵盖了实景娱乐、古风市集、主题街区等多种沉浸式业态。在“沉浸式体验”概念被探讨得如火如荼的今天,沉浸式综合体,似乎正在构筑一个全新的文旅梦。

千亿沉浸式产业崛起若严格来说,沉浸式的体验,并非新鲜事物,早在1955年,迪士尼将童话照进现实,按照电影中的虚拟世界打造的主题乐园,便可称得上是最早的沉浸式体验。而当代意义上的沉浸体验,则被广泛认为是发端于2011年3月7日在纽约公演的《不眠之夜》,并对后续的沉浸体验项目开发带来是启发与影响。根据《幻境-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国内的沉浸式体验从2013年的沉浸式演艺《又见平遥》开始,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则是在2017年。经过连续7年的指数级增长,国内沉浸式体验覆盖了12大细分产业及35类业态,成为全球沉浸产业最为发达的市场之一,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演艺、沉浸式新媒体艺术、沉浸式实景娱乐、虚拟现实主题乐园……无一不足。2019年,国内沉浸产业总产值为48.2亿元,而放眼全球,根据各公司公布的财务状况及创作者调查结果,初步估计2019年全球沉浸式戏剧规模誉为2810万美元。体验式艺术博物馆的总市场价值约为2800万美元,并还在持续增长,俨然是一个千亿市场。而在宏观政策层面,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政策中九条主要任务,三条与沉浸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使得沉浸产业获得了进一波关注度,吸引了更多文旅商行业投资、开发、运营商入场。如今的沉浸式产业的产业链条,已覆盖极广,其下游产业主要由IP方、商业地产、文旅景区三方组成,与沉浸式产业的结合模式也不尽相同。作为沉浸式产业35类业态中的其中之一,沉浸式综合体正在成为文旅的新风向,碰撞出不一样的未来。

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能玩好吗综合体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商场这样的商业综合体,也可以是涵盖商业性质的文旅目的地,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我们的文旅目的地,从普通的文旅综合体到如今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已经悄然实现了两次场景提升。最开始的文旅综合体,满足的是最基础的出行需求,即购物+餐饮+娱乐的结合,所谓体验,也不过是给游客在简单的场景下增加一些古装摄影,除了千篇一律外,只剩格格不入的尴尬。而到了第二阶段,则是对场景形态进行变化。譬如与目的地相似的建筑风格、将目的地文化融入到商品中,进一步增加游客的沉浸感,更能加深对目的地的理解,如乌镇、西塘等一系列古镇,其实就可以被看做是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综合体,亦有水乡文化,只是对于文化的挖掘仍过于浅层。作为3.0模式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则较之前两者更强调文化的主题性,不仅仅在整体风格上将视觉、触觉、味觉融入其中,更是想方设法消除与游客的距离感,增强参与感,借助游客着装、环境调整、技术手段等,让游客成为“景中人”。文章开始所说的南京秦淮-戏院里便是属于此。可见,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是一种对空间与环境要求更高的一种商业形式,仅从优势来看,有足够的沉浸感、亦更能满足年轻人对于沉浸体验的需求,数据显示,与文旅景区的合作,相比单纯与IP或商业地产来说,更能吸引消费者。但存在的种种困境亦不容小觑。

01.没有现成体系可循尽管沉浸式产业拥有市场的认可与政策的推动,从业者更多的经验,在于沉浸式演艺、甚至是沉浸式密室等更为宽泛且门槛相对较低的业态,但是作为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来说,在开发上,并没有现成可循的体系,技术、渠道、内容以及整个产业链,都需要逐一摸索。对于开发者来说,除了对目的地项目及文化的深刻理解外,还需找到与沉浸式体验的连接点,才能打造出一个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这无疑是个大工程。

02.对技术与人才要求颇高要将“沉浸式”概念落地,就不可避免地要与数字媒体、艺术、建筑等大领域的新兴行业进行融合与应用,因此,这对于打造团队的复合型人才与技术储备都有一定要求。此外,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所面对的消费者,往往是对那些土俗的初代文旅体验嗤之以鼻的旅行者,因此,在技术素养之外,高水准美学素养亦不可或缺。

03.IP引入问题重重对于以“主题化”作为主要卖点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来说,需要相对更高的资金投入,以获得IP加持。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引入IP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并不是景区运营者最在意的,重要的还是IP内容产品的质量,以及是否适合自己的项目。另外,引入的IP内容是否具有独有性和差异性,也是景区运营者很看重的一点。因此,不少文旅目的地,对于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的打造,会保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什么样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才能吸引年轻人?作为沉浸式体验乃至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的主要受众,在新时代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真实需求,成为了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打造的首要考虑。而从汉服、剧本杀、主题乐园等业态中,我们不难根据当代年轻人的沉浸式渴望,再勾勒出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的理想模样。

01./换装游戏/下的旅游热潮近两年,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热门事物,汉服算得上一个,剧本杀也能算一个,而若究其根本,两者都有借街拍、反串、变装等剧情,使年轻人获得沉浸快感,同时也带动了线下的旅游热潮。随着汉服热潮兴起,越来越多具备历史感的旅游城市,譬如杭州、西安、南京等,形成了独有的“汉服文化”,穿汉服在街上走已是司空见惯,甚至有了专门的“汉服一条街”,游客可以租借汉服,由店家帮忙化妆做发型,便可以自己去旅游景点拍照留念,感受古典与现代在个体的交融。因为这些特有服务,不少年轻人专门为了穿一次汉服,而去一座城市旅游。与过去在景区套上戏服当场拍照的尴尬感不同,在这些城市里,在一套穿搭换装的体验流程下来,年轻人真的能够沉浸其中。而剧本杀亦与汉服类似,在4-7小时小时的游戏时长里,线下门店提供诸如古风、民国、和风等与剧本匹配的装修和服装,使玩家更容易进入角色,沉浸在推理游戏之中。而剧本杀的经营者显然不仅仅满足于此,在重庆、湖南等地,已经出现了两天一夜的沉浸式剧本杀,玩家的衣食住行一家全包,独特的体验与沉浸感,使这些城市成为了不少年轻人旅游的目的地。正如前文提到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秦淮-戏院里,为了让游客零距离穿越进《上元灯彩图》的世界,推出的国内首部大型原创沉浸式戏剧《上元灯彩图》,可以让游客参与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角色,比如书生、侠客、锦衣卫等等,然后换上不同的服装,跟随演员在里面边走边看,游客的参与甚至会影响剧情的发生。

02.真实感催动下的/无形消费/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终究仍是商业形态,其目的仍是要消费者进行消费,但在沉浸式体验中,消费亦要沉浸才不出戏,首先要将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建成消费者愿意来的地方,然后再玩的过程中顺便买一些东西回家。以经久不衰的横店影视城为例,其沉浸式的场景体验,本就是吸引诸多游客前来的重要因素,而在横店,游客只需付出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就可以让导演、剧本、场景为自己服务,拥有自己的微电影,消费成为了一种理所当然。而在横店故宫的“延禧宫”,游客也可以获得趣味体验,不仅设有“绣坊”“辛者库”等剧中场景,而且有礼仪公公教导宫中礼仪。

03.幻想照进现实的体验经济被诸多年轻人所青睐的主题乐园,亦是沉浸式产业的头号玩家,而其杀手锏便是将幻想照进现实,为体验经济添砖加瓦。以奥兰多环球影城为例,2010年,奥兰多主题乐园游客量增加了10%以上,这归功于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项目的开业,为奥兰多环球影城两个乐园当年增加了170多万人次的游客,亦为环球影城找到了与迪士尼分庭抗礼的武器。到了2016年,借助哈利波特对角巷项目中的餐饮、纪念品等产品,佛罗里达的环球影城游客量增长4.3%,而州内华特迪士尼世界的4个主题乐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0.7%、0.5%、0.5%和0.7%)。

沉浸式综合体将如何影响文旅行业作为文旅目的地的一种展现形态,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有其独特之处,而这些特色,将进一步对整个文旅行业产生深刻影响。

01.赋能文旅新场景沉浸式项目的先锋性,使得文旅场景拥有了更多美学与功能上的可能,更在文化上实现了多功能、多维度展现。仍是以秦淮-戏院里为例,项目从画中提取出灯彩、商贾、民俗演艺等一系列秦淮文化,打造了一场永不落幕的繁华灯会。而古装的小商小贩、随机出现的街头表演与古风市集,则增加了项目的趣味性与沉浸感。从具体业态来看,秦淮-戏院里地上部分1层到5层为沉浸式主题街区,引入零售、文创、餐饮、娱乐等业态;负1层为沉浸式古风市集,还原《上元灯彩图》中的市井繁华,包含非遗、美食、文创等内容。

02.沉浸式IP打造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在引入IP的同时,也要将IP进行沉浸化打造,使得IP在移植到文旅目的地后,不止是简单粗暴的生搬硬套,而是进行沉浸化演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多维度来打动消费者。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8年,趁着美剧《西部世界》大热, HBO打造了一个为期5天的《西部世界》快闪主题乐园,将剧中的虚拟小镇“甜水镇(Sweetwater)”搬进显示,让观众作为角色活在剧集里,伴随着“做出你的选择”的游戏提示,给观众自主权,带来无与伦比的体验感,更是对IP的一次沉浸式再塑,反响惊人。

03.摆脱文旅景区的门票束缚不少文旅景区如今仍停留在卖门票的初级阶段,而将来,伴随着游客对旅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休闲度假游市场越来越热,必将从“卖门票”升级到“卖场景”,而沉浸式文旅综合体,可被视作是摆脱“门票经济”束缚的一条路径。正如前文所示,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的理想模样,是让消费者能够在无形中消费,在整个沉浸场景中,除门票外,其他吃穿住行消费变得自然而然,甚至由于创意内容的植入和空间场景的打造,使得复游与消费链延展亦成为可能。

04.助力下沉文旅目的地/上浮/在当前,不少沉浸式业态开始从一线城市下沉至二三线城市,甚至有了进一步下沉的趋势,这为处于下沉市场的文旅带来了新风,这些文旅目的地可以借助沉浸式文旅综合体的打造,触达更多年轻消费者,吸引他们的游览与体验,实现信息上的“上浮”。从最普通的文旅综合体,到如今的沉浸式文旅综合体,沉浸式产业为文旅目的地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可能,其未来,不一定在技术上多么先进,在设计上多么精巧,但必将在体验上,占据高地,在文化上,经得起锤炼。

图文 | 来源于公众号空间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