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狂啃“中药面包”,正在风靡全国

中药面包,怎么就火了?

北京国贸又有新餐饮店围挡,就在中海广场1楼Lavazza旁边,特别显眼的位置。围挡上写的字格外吸引人,“别催!养生吐司 马上出炉”。

养生吐司,这是个什么新物种?

内参君在小红书上查阅后发现:这个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新物种已经在多个一线新一线城市开出门店,吸引许多网友打卡。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楼,就开出一家主打养生欧包的“药食坊”。主打麦冬清润吐司、阿胶软欧包、黄芪养生包、荷叶消暑包、当归罗汉果吐司等多款养生系列。

郑州国贸的仲景生活,和这家“药食坊”有些相似。这家店是是张仲景大药房旗下的国潮养生烘焙馆,招牌有枸杞豆浆芋泥面包、青稞0蔗糖面包、黑枸杞板栗面包等。

仲景生活还推出了性价比的早餐套餐,一个纤维肉松香菇面包加一份山药燕麦奶昔,9.9元。

杭州的方回春堂有一家“四气五味 · 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坊”。和上述两家显著和中医院、药店相关的门店不同,这家店开在景区里。

不过,社交网络上有一些对店主中医背景的介绍,有说“主理人”是中医硕士,希望借“面包”之力,让更多人一起认识和实践中医理念,也有人说,创始人是中药世家。

四气五味店内品类众多,和天津中医药大学“药食坊”面包的中药元素相比,这家店面包的“药”感没那么重。产品有如茼蒿芝麻裸蛋糕、茯苓面包、紫苏扭扭棒一类。除了各色面包烘焙产品,店里还有茶饮系列。

在杭州备受关注后,四气五味又到深圳开出分店。和杭州的门店相比,深圳的四气五味在装潢上明显加重了中医中药元素。门店整体色调改为大红色,收银台背后还做了一面相似中药柜的墙,店内外的宣传语中也加入了“养生”相关的元素。

除了这些地方,山东济南、福建漳州等地,也开出了中药面包或者养生面包店。

翻了这些中药面包店的大众点评评论区后,内参君发现:中药面包好评率还挺高。

不少消费者都是尝鲜尝新心理驱动,毕竟中药面包是一个新鲜玩意,有人还表示,我买它时就觉得是噱头大于本质,但我就是想试试。

总体好评的原因基本离不开“好吃”,“没什么中药味,就是面包味”。

这非常真实地体现出这届消费者的朋克养生精神,生是要养的,中药味是不能接受的。同时,这也直观地体现出商家对消费者朋克养生精神的准确判断。

养生面包,拿捏消费心理的“图一乐”

看似小众的新兴品类,开店的方式还挺“杂糅”。

有直接开在中医院的,亮橙色的门头和店内装修十分醒目;有专门做中药的品牌在商场里开出的烘焙店;也有专注做养生面包的新品牌,如养生吐司、药食无界灵感烘焙局、轻体日记等。

但要清楚的是,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一类中药养生烘焙产品,大多数是在原有烘焙产品线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如黄芪、阿胶、茯苓、当归等,根据制成贝果、吐司、欧包等烘焙产品。

被加入的药材都可以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百余种“药食同源”的目录名单上找到。换句话说,是卫生部门认可的,可以作为食材添加到门店售卖产品里。

能和烘焙产品搭配、且又是国家允许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并不多见。

这批开出养生烘焙专门店的品牌,以“中药欧包”做招牌主打产品,给消费者健康、养生的概念,其余大多数sku则和普通烘焙店差异不大,最多是做出“减油”、“减糖”等常见的调整。

即使是开在中医院里、看似更具专业背景的“元气养生局”,也是做出几款主打中药养生的吐司,其余产品线和中药材关系不大。甚至有消费者留言,最好吃的产品是“全麦金枪鱼”。

看似是“养生面包”这样新鲜的小众品类正在崛起,但伴随着入局者的增多,长此以往,为数不多的适配面包的药材种类是否支持创新,是个亟需解决的困难。

以及少量的“药食同源”的药材加入吐司、欧包中,又能发挥多大作用,又如何保持新鲜感不随时间流逝,这一切的问题都是这个新型品类在迈向成熟路上必须考虑的问题。

但就目前来看,即使是图一乐,在消费者普遍有“健康焦虑”的今天,养生面包多少能带给人一些心理层面的安慰,也挺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内参君

文旅向左,数字游民向右

继文旅在去年火热之后,数字游民也成为乡村振兴新的突破口。

你听过“数字游民”这个概念吗?如果答案否定,或许你还不够松弛。

截至2022年,全球数字游民总数已达到3500万人,全球共有54个国家提供数字游民签证。据国际数字游民自发组建的Global DNX预计,到2035年,全球数字游民或采用数字游民生活方式远程办公的人将达到10亿人。

数字游民译自英文Digital Nomad,指完全依靠互联网赚取收入,借此打破工作本身与工作地点、时间的强关系,全球移动生活的人群。

在中国,2.8亿“00后”中有76.4%愿意成为数字游民,其中想要逃离一线城市的人口高达1000万,而他们的下一个人生选择很有可能是数字游民。

着陆TouchBase在四川省资阳市走进了一个刚刚开始运营的数字游民基地DNβ。在这里,我们尝试解读这个新兴的社群空间以及其中的人与生活方式。

01 起因于一个浪漫构想

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驱车20分钟,就能抵达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所在地仁里村,这里是典型的川中小乡村,距成都市区车程也不到1小时车程。

村庄是典型的浅丘地貌,处在这样一片离蓝天白云很近、景观建筑与自然风景良好结合的乡野间,松弛舒适、交流顺畅的社区氛围,让社区充满自由和谐的气氛和旺盛的生命力。

自由和松弛是从环境和设计上就开始营造的。在社区里,看不见很高的建筑,只有矮矮的楼房,建筑大量采用了木材、石材、青瓦、毛竹等,让社区更像一个充满乡野气息的生态园林而非狭窄拥挤的城市,在这种氛围里,心也可以放松下来。

DNβ的建筑

其实,在打造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之前,当地曾打算在这里规划打造农旅项目。

“但最终我们选择了‘数字游民’这一项目。”资阳市委副秘书长、资阳市住建局副局长赵怀民表示,因为这不仅可以盘活闲置资源,还会衍生更为丰富的新兴业态。

此前,他们前往浙江安吉、云南大理等地方进行考察,对当地的数字游民社区印象深刻。“比如安吉的数字游民公社,是将一个废弃竹木加工厂改造而成,不仅满足了游民们的生活、工作所需,还吸引了800多位年轻人入驻。”

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也叫DNβ。其名字本身也解释了社区的内涵,DN代表Digital nomad数字游民,Beta既与古文字“阳”同形,也象征迭代、升级和持续的创新——它指向一个由数字游民共建的可以无限迭代的创新社区,甚至城市。

DNβ的投资建设方资阳空港投资集团总经理王胤告诉着陆TouchBase:“DNβ并没有做大拆大建式的改造,我们还是利用仁里村原有的资源,就是它以前规划的集体性建设用地,同时盘活老百姓闲置的宅基地资源。通过点状布局的方式,因地制宜,尽可能地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建设数字游民社区,除了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之外,配套设施也是资阳的另一重要优势。”王胤说,他告诉着陆TouchBase,在毗邻DNβ的位置,中华优秀文化创作科技示范园也即将开业,此后,根据群集效应也将进一步吸引相关产业入驻。

除了基建之外,人是社区的灵魂。DNβ目前已吸引部分引领型数字游民个体作为种子人才入驻并合作开展孵育计划,其中有健身瑜伽教练、脱口秀演员、社群主理人、青年作曲家、数字游民咖啡师、千万品牌创始人、音乐厂牌创始人、95后跨界艺术家、国际知名新媒体艺术家、全网粉丝超过200w+的自媒体创作者、拿到多项国际顶尖设计奖项的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博士团、破圈而出的大厂追梦人、逃离北上广深的“反卷”先锋等。

DNβ的设计者、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曾先后创立了数之联、数联铭品、国信优易等大数据企业,总市值超过200亿人民币。

周涛认为,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将建成一个无限迭代的创新社区模型,为海内外优质青年提供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旅居式创新孵化场域。这将有效缩减城市与乡村的鸿沟,促进城乡发展均衡。

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共同创建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发中心,周涛担任主任。这一中心拥有十数位国家级人才,产出超过500篇原创研究论文和100多项发明专利。2019年,大数据中心与STAR REACH共建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尝试用科技手段创造新艺术,基于大数据洞察年轻人。数字游民是他们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

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团队在一年前开始寻找数字游民的线下落脚点。一个偶然的机会,团队在网络上的一篇帖子里发现了资阳,帖子里有俯拍山顶观景塔的图片。

“我们第一反应是觉得这里的建筑很好看。通过搜索,发现这里竟然是资阳的一个村庄,这里一共有三栋非常美丽的建筑。”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团队运营柯宇回忆道。

人们在DNβ享受休闲生活

新媒体实验室来到仁里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根据已有的建筑进行重建和软装,于是三个月之后,DNβ开业了。

作为DNβ的社会创新召集人,周涛在DNβ的启动仪式上表示:“我们鼓励青年以边工作、边度假的方式加入社区,在这里找到连接点、成长性与归属性,以社区为桥梁,切入乡村,为资阳乡村经济带去年轻的生产力,为资阳乡村教育推进更公平和多元的发展机会。”

02 三个月完成搭建开业

山间共居公寓,远离城市喧嚣,没有使人内耗的办公室氛围,没有令人费神的人际关系,只有来自世界各地为了更好实现自我价值、追求向往生活、自由且自律的年轻人。

这是许多人梦想的生活场景,也是DNβ正在发生的现实。

DNβ占地近20000m²,由资阳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包括全球数字游民创新中心、共享办公、共享食堂、数字游民文化体验中心等模块,将为“数字游民”提供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旅居式创新场域。

在DNβ,有2364m²的超大共享办公空间,涵盖开放式办工位、路演区、独立会议室、自由洽谈区等,让旅居的数字游民既能徜徉美丽山丘,也能连接全球、高效工作。工作之外,共居区域设有共享厨房、洗衣房等生活配套设施,山顶观景区还特别打造了新消费场景——古法手工窑烤面包,并与知名咖啡师合作创立DNβ同名咖啡品牌,大大丰富了游民生活的多样性,使之能充分体验田园的自由与闲适。

人们可以在DNβ交流和工作

“其实也是希望可以先由数字游民带动,让其他成都重庆周边的人发现这个地方,让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周末游的选择地,就是可以来这里看看游民的生活,然后体验一下。”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团队运营柯宇补充说,“希望大家可以先来认识乡村、先来旅游、先来玩,从而可能希望待在乡村。”此外,DNβ也会策划相关匹配的活动,类似露营、集市等,借此带动周边人群的消费。

当然,面包之外,数字游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也非常丰富。

在DNβ的社区环境内,特别邀请了一众国际艺术家设计和十个相互串联的艺术装置,以数字游民精神为主题,涉及现代科技、自然景观、乡村风貌和人文情感,为来访者奉上一段别开生面的艺术之旅。

大名鼎鼎的来自意大利知名设计工作室的Atelier Biagetti,曾与LV合作了家具系列,作品曾在米兰三年展、迈阿密巴塞尔艺术设计展、米兰Riccardo Crespi画廊以及其他公共机构、私人空间、博物馆等地展出。他的作品也在DNβ的空间里亮相。

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知名的新媒体艺术家刘佳玉、新加坡艺术家Tan Zi Xi、国际艺术家及音乐家Ronnie Deelen等诸多艺术大咖,也都为社区量身打造了独具风格的公共艺术装置作品。

在这里,艺术呈现的方式也自由而多元。

数字景观《咫尺星河》是数字游民们探索自由与无界限之旅的起点,旅程的下一站是花朵装置《Blooming绽放》,它用充满未来感的色彩传递着资阳这座城市的朝气与生命力;公共雕塑《Endless无尽》则象征着数字游民自由灵活的生活方式;户外装置《Fantasy Evolution奇幻进化论》浓缩着数字游民对自然生态的奇幻想象,展示了超越自然的力量。山脚下的屏幕装置《涌·石Stone Whisper》上,有一条虚拟河流在静静流淌,它昭示着各种文化之间不断的交融和流动,恰恰也折射出数字游民社区所倡导的多元文化和包容思想。

在自然而松弛的氛围中工作,在艺术且优雅的空间里生活,也在创意和多元的人群中社交。在DNβ,大家随时可以交换技能,实现休闲共创。DNβ为才华横溢的人提供了空间,也创造出社交圈。

DNβ的艺术装置

在4月12日的社区启动仪式上,36名数字游民入驻DNβ,成为仁里村的新村民。这些新村民来自五湖四海:曾生活在英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从事的行业也五花八门:程序员、设计师、自由撰稿人等。

但他们来到DNβ的目的却十分相似:原生态的田园风光、低廉的生活成本、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包容、自由的青年文化。

作为首批入驻社区的新村民,韩国咖啡师秋浩真觉得,数字游民是最不缺乏创造力的群体,其最大的特点是涵盖面广,在网络、艺术甚至工业领域,都能看见数字游民的身影。

秋浩真决定在DNβ创业。他尝试组建自己的产业链,从进口生豆、烘焙、包装到出售,需要成熟的运营方式进行推动,但他仍信心满满。“我更现最迫切的是先把产品弄出来,一旦产品能够成型,就可以去已有的咖啡门店测试实际效果,随后在进一步去铺渠道。”

洞察到咖啡豆需求存在口味不均、且容易闲置的痛点,他初步的设想是将咖啡豆做成烟一样,在任何一家超市便利店都能够买到。“我选择做一个像这种烟盒一样的包装,里面可以放各种各样的咖啡豆,这样的话这样的话我实际不需要门店,也许我可以把这个东西放到其他咖啡店去销售。”秋浩真说。

自媒体博主肖恩(B站:肖恩看)之前居住在长三角,身边有不少朋友陆续搬家到了成都,这让本来就关注旅居内容的他有了新的想法。最终,在朋友的推荐下,肖恩选择来到DNβ,尝试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大学期间也实习过好几家公司,但我觉得在公司里上班的状态不是我自己喜欢的,我可能更喜欢自己去支配时间,自己去安排计划。”毕业后,肖恩选择成为全职自媒体工作者。

现在,肖恩觉得,工作是为了自己,自己可以掌握工作的节奏效率。自媒体工作灵活自由,也恰恰符合数字游民可以按照个人心意选择工作地的特质。

2024年年初,肖恩发现身边的朋友陆续形成了一个数字游民圈。“我在不同的数字游民社区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在这个圈子里面经常有时候会交流。”肖恩说。

他发现,这个小圈子里,互联网创业者身份的朋友会多一些,也有不少在人生“gap”期的朋友,选择成为数字游民,暂时逃离当下所处的工作状态。

如果仔细梳理这些新村民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具备做自由撰稿人、独立开发者等的能力,且有极强的自律性。

这也符合DNβ的构想:先吸引一波引领型数字游民来到此地,再带动更多的同类和探索型数字游民。

03 DNβ的未来

除了空间的更迭之外,人始终是社区的核心。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DNβ将成为人才孵化的乐土,也为年轻人们带来新的可能性。

在已经入住DNβ的艺术家张鹿鸣看来,数字游民的工作种类更纯粹:“一般的数字游民不需要跟在地有很强的链接,但我们的工作还是需要跟地方在地有一个链接,可以帮助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这种工作场景在海外更为普遍,尤其适合中小型企业。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多,自由职业者成为数字游民的主力后,为创意、创业本身创造出新的土壤,打破一些固有的传统行业壁垒,产生出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事实上,DNβ也正在为这样的碰撞创造机会,同步实施人才培育计划。

数字游民全球创新中心将汇聚全球英才,推进校企合作,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中心已开启多项数字游民人才计划,包含Genius β优秀人才创业新物种孵化,打造海归青年创业者的着陆点;Art β国际双边校园驻留计划,联动资阳本地高校中小学,注入优质教育内容;Prize β分季多主题的数字游民马拉松竞赛,打开多元游民群体的筛选路径……为了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人才计划还将持续打造个性化的孵育系统。

DNβ的文化体验中心

如果说四大核心场景为数字游民打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空间,十大艺术装置创造了一个惬意的休闲艺术展区,数字游民全球创新中心则为数字游民们铺设了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成长孵育系统。

与此同时,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的营业,也为这个村庄带来人气和就业机会。仁里村的活力也正在悄悄被“唤醒”。这个依山傍水的小乡村逐渐被更多人知晓,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受益于乡村“数字化”改造。

如今漫步在仁里村,昔日的小乡村变了新面貌——乡村建筑成为了数字游民的创业空间,乡村咖啡馆、精酿酒馆、窑烤面包店等配套产业随处可见。

DNβ将代表资阳这个年轻的城市,去发声,去链接全球有才华的游民群体。社区为数字游民群体提供共享办公、住宿及其他优质共享生活设施,打造可信赖的友好共居环境,并为渴望旅居式生活的数字生态能力者打造一个创新孵化场域。

随着DNβ启动营业,资阳也筹划,进一步依靠川渝腹地的地理位置,发展中部地区经济优势,把数字游民变为数字乡民,激活资阳整座创业城市的活力。

未来,DNβ还有更大的愿望。王胤表示,下一步将对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进行更为精细的规划,继续扶持创业者,通过产品场地资源互换等方式,进一步拓展规模。

“将来包括优秀文化传统科技示范园等周边社区的建成,也将进一步形成联动效应。”王胤说,“我们的设计中,DNβ一年的流量是300万人次。这不仅包括数字游民,还有外地来的游客。所以接下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开发特色餐饮、民俗、文创产品等相关产业。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公寓的接待能力,预计一年后突破150张床位。”

除此之外,农业文旅也是新的计划之一。如果城里公园的花看腻了,看到乡村里整齐的高粱、大片的花生、油菜花,或许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政策层面,资阳当地出台了共创共居社区、共享工作空间与相对应的创新支持机制。在产业建设方面,距离DNβ不远,依托四川音乐学院临空经济区校区美术学院等建设的“天府艺谷”雏形也已呈现,以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代表的“临空智谷”也在积极打造。这些都将为数字游民提供创业土壤。

新兴的数字游民文化正在崛起,谁能顺应趋势,谁就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数字变革时代的领跑者。未来,资阳将成为数字游民的中转站,为数字游民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可以从这里走向世界,出海创业,也从这里走向乡村。

参考资料:

中国经济网:数字游民新生活。

度看四川:新资阳人:“数字游民”。

封面新闻:成都周边新地标,DNβ资阳国际数字游民社区4月12日开业!

川观新闻:资阳数字游民社区迎来首批居民:边工作、边度假,休闲共创、不倦不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着陆TouchBase”(ID:Touch-Base),作者:李楚悦

《我的阿勒泰》能否拯救文旅短剧?

01

最近,治愈系文旅剧《我的阿勒泰》火了。

恰好上周末我和一个影视圈朋友约了个饭,聊起这部当红大作时,朋友问了一个灵魂问题:

为什么明明传统剧集更出圈,地方文旅局却都在卷文旅短剧?

他说,你看啊,我们前段时间准备去厦门拍一部文旅短剧,场地、赞助啥的都谈好了,结果来了个朋友,介绍了浙江X山文旅局。

当地文旅局负责人一听朋友的制作团队背景,立刻拍着大腿说去啥厦门,你就来我们这拍啊,X山环境不比厦门好多了,然后摆在桌面上的条件好的吓人。

朋友简单一盘,发现只要在浙江这个地方开拍,政府不仅出场地、出资还有税收优惠,泼天富贵砸在头上,他总觉得这种免费送上来的会不会背后有坑……

我说,你别慌,这事是有前因后果的,且听我娓娓道来:

今年1月12日,广电总局发布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计划一年创作播出100部优质文旅短剧。

广电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希望随着微短剧热播,带动一批国内的实体取景地“出圈”,形成“微短剧+文旅”的新消费模式。

政策红利下,业者在寻找掘金机会,河南、四川、浙江等地不少地方文旅部门也大举入场,推出了各种扶持政策。

为吸引微短剧项目入驻,一些地区出手阔绰,最卷的就是浙江。

比如,杭州市余杭区直接设立了总额2亿元的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给予微短剧创作全方位扶持。

当然,原本就有影视基地的横店、西安、成都等地,本就具备产业链的先天优势,也加入这场优质剧组争夺大军。

四个月的时间,广电总局已分两批公布了《你的岛屿已抵达》等28部推荐作品,完成了近三分之一。

文旅短剧一时风光无量,各大剧组也在政策红利下一顿操作猛如虎。

但人人都说这是文旅微短剧的新风口,背后的难言之隐是,剧确实拍出来不少,火的却一部没有。

也就是说,虽然各地锣鼓喧天,文旅短剧至今没有哪怕一个爆款IP来撑场面。

被寄予厚望的《我的归途有风》是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的衍生短剧,播放量近2亿,在抖音这种动不动以十亿计流量的短视频平台也只能说表现平平。

而《我的阿勒泰》虽然只有8集,但一集动辄三四十分钟,已经不能算是短剧,爆火后,这股文旅+剧本创作的风潮再次引发了地方文旅局们的内卷。

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02

各地文旅局摩拳擦掌,但一部剧真的能带火一座城吗?

官方有信心显然是受去年刘亦菲、李现《去有风的地方》启发,那部剧对取景地大理的旅游提升效果明显,一直是各地文旅局开会时热议的话题之一。

据《云南日报》报道,《去有风的地方》播出之前,凤阳邑茶马古道每天游客量50到100人,播出后第3天到第5天,游客量每天暴增至500到1000人。

《去有风的地方》的拉动效应还在持续,今年五一前,各种以这部剧为主题的大理旅游线路产品仍然在热卖。

大理沙溪古镇/旅界实拍

仅在小红书平台,“去有风的地方”相关笔记就有近百万篇。

去年年底,大理文旅局发布公示,拟对《去有风的地方》给予200万元补助,充分肯定了这部剧对当地旅游的带动作用。

但作为2022年曾旅居大理一年的人,在我看来,首先这部剧推出的时候恰逢疫情放开,占据了“天时”,且大理作为北上广深打工人的乌托邦自带热度,拥有“地利”,最后,“有风”的男女主本身就有流量,这是“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让“有风”播出后一炮而红。

文旅短剧当下的现状却是影视公司们瞅准了政府的急迫需求,一拥而上,看似热闹,大多是非专业的人在做非专业的事。

怎么理解?

首先,传统微短剧赛道创作者擅长的是霸总、雌竞、手撕渣男绿茶之类的剧情,收入主要来自用户付费,而文旅剧由于内容创作受限,论收益自然比不过传统短剧,所以创作者对文旅剧不大感兴趣。

其次,目前文旅剧主要还是由传统影视人在推动,这些人为啥愿意改行拍文旅短剧?说白了,是看政府愿意出多少钱投资这部剧,在他们眼中,这类项目也只能由地方政府出资定制,因为后期收益无法预期。

不难看出,传统微短剧是从下往上做,文旅短剧需要从上往下,传统影视人与微短剧创作者的底层创作逻辑是完全颠倒的。

那么,大量传统影视人拿到了政府出资拍摄文旅短剧后,自然也得“拿谁的钱听谁的话”,地方文旅局作为出资人,多多少少都会对短剧创作指手画脚。

身边一些准备入局文旅短剧这个赛道的创作者和我直言,拿了政府钱拍文旅短剧,一点狗血剧情都要反复开会研讨,一不小心就拍成了文旅广告宣传片,相当于“戴着镣铐跳舞”,这怎么火?

而从《去有风的地方》、《我的阿勒泰》这些剧爆红来看,在内容创作上,不难看出文旅剧还是以内容为主,文旅只是背景板。

表面看,上述剧文旅的内核很淡,实际上播出以后,处处是文旅,撩拨了观众想去旅游的心,但大部分文旅类微短剧做的不接地气,故事性较弱,只是一味地宣传本地特色旅游资源,这也导致这些短剧反响平平、难以出圈。

同样做为内容创作者,我深知最高级的营销是“润物细无声”,而非大鸣大放告诉对方“我有多少好东西,你们快来看呀”。

文旅短剧打不过精心打磨的文旅长剧,背后原因可见一斑。

03

有意思的是,《我的阿勒泰》火了以后,对正在泥淖中挣扎的文旅短剧依然是个福音,也让地方文旅局看到了文旅剧走红的可能。

同时,《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2027年将超过1000亿元,潜力肯定是有的。

新榜发布的数据亦显示,在供给端,2023年微短剧拍摄备案集数同比增长28%;在需求端,2024年第一季度,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播放量破亿短剧数量同比增长65%。

应该说,微短剧市场呈现的还是供需两旺态势,只不过地方文旅局渗透文旅短剧的思路或许该变一变了:

我们的文旅短剧到底是拍给谁看的?也就是说想拍一部让领导爽的剧还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剧?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差异很大,我曾经和一部当下很火的文旅剧导演大哥有过私下交流,聊到之前一部很红的文旅题材影视剧作,大哥说其实当时这部剧也拿了地方文旅厅不少赞助。

和文旅厅领导开会时,导演大哥直言不讳:我们合作就好比您来一家Omakase餐厅点菜,您只需要告诉我自己忌口什么就好了,专业的事情我们来做。

我说,他们听进去了吗?大哥淡淡一笑后反问,如果没听进去,这部剧能火吗?

相比传统影视,微短剧成本低、制作周期短,更多的是在提供情绪价值的同时让观众体验到在地文旅特色。

只是看下来,观众们总是在传统旅游宣传片和土味短剧之间傻傻分不清楚,文旅短剧不仅内容奇奇怪怪,形式也鱼龙混杂。

除此之外,表面看文旅短剧制作成本低,其实极度依赖“投流”。

据多位影视制作人员向旅界反馈,不少地方文旅厅倾情投入的“大作”,前期制作成本并不低,但在后期短视频平台“投流”时却谨小慎微。

业内人士曾向Tech星球透露,咪蒙推出的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观众充值8000多万,最后盈利也只有200多万。充值跟盈利是两回事,充值过亿,其中80%的钱用去了投流量,10%是微信过路费,3%给了投流方,咪蒙公司到手只有充值额的7%。

所以,短剧制作成本低,但后期推广营销费用高得惊人。

而文旅短剧没有投流,平台流量自然不会倾斜,正所谓“该花的钱不花”,让花了的钱反而打了水漂。

文旅短剧的尴尬现状由此可见一斑,《我的阿勒泰》火了,地方文旅摸索短剧之路依然漫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

下一个顶流?《我的阿勒泰》提前带火新疆旅游,旅行社咨询私信爆了

“剧播之后,咨询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后台私信都快爆了。”阿勒泰当地旅行社工作人员张馨说道。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

5月7日,8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黄金档播出,第1集直播收视率达1.9578%,登顶同一时段收视第一名。

《我的阿勒泰》改编自著名作家李娟2010年出版的同名散文集,电视剧讲述了在阿勒泰开小卖部的汉族少女李文秀一家,与当地哈萨克族牧民相处过程中的故事。

电视剧播出后,取景地新疆阿勒泰地区引起关注与讨论热潮。在社交平台上,“我的阿勒泰太治愈了,今年一定要踏上这片雪都”“看着看着就打开了定票软件”等留言不断。

去哪儿提供的数据显示,自5月5日以来,阿勒泰地区在全平台搜索热度上涨超1倍,酒店预订量与五一高峰时拉平。

01 阿勒泰旅游旺季提前,旅行社人员私信爆了

阿勒泰有着“雪山”“金山银水”等称号,这片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拥有喀纳斯湖、可可托海和白沙湖3个5A级景区,以及10多个4A级景区。

坐拥丰富多样的文旅资源,阿勒泰也在积极承接当前这波泼天的流量。近期阿勒泰地区及其各县市的公众号上,就发布了《〈我的阿勒泰〉上映之后,这些线路一定会爆火》《跟随李娟的脚步,找寻你的阿勒泰!》等推文。

根据天山网-新疆日报报道称,阿勒泰地区文体广旅局副局长王新慧表示将加大宣传力度,推出相关旅游线路产品,把《我的阿勒泰》播出所带来的流量和机遇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入结合,“希望能借《我的阿勒泰》播出的热潮,让旅游的热潮更早到来。”

张馨也感受到今年阿勒泰旅游旺季的提前到来。

据其介绍,阿勒泰的旺季一般在每年6月至10月,而由于漫山遍野的斑斓秋色,9月之后游客接待量更为集中。如今,阿勒泰草原才泛起青绿,就已经有大批游客前往。

这几天,张馨所运营的旅行社账号热度陡然涨高,“剧播确实效果明显,发了两篇《我的阿勒泰》相关内容,流量都不错。”

帖子评论区与后台私信,在短短几天内就有几十上百的咨询旅客,诸如“6月10号什么价格?”“7月适合去吗?”等咨询不断。5月以来,张馨也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要抱着手机,时不时就有私信。”

据张馨观察,许多咨询旅客是多年书粉,也有被电视剧吸引而来的剧粉,“尤其是(演员)于适,粉丝经济还是厉害的。”

有书迷也告诉时代财经,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因为李娟的散文对阿勒泰神往已久,如今电视剧播出之后,许多情节生动地呈现出来,令她更加向往阿勒泰,她计划在7月中旬请年假去哈巴河、喀纳斯走走。

众信旅游方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近一周新疆咨询热度较平时增长了15%-20%左右。主要是受《我的阿勒泰》电视剧的影响,以及新疆旅游旺季渐近,市场关注度也逐步增高。

岭南控股旗下广之旅方面则告诉时代财经,来广之旅咨询前往阿勒泰地区的游客量有所上增,预计2024年5-6月阿勒泰地区收客较2023年同期增长30%,整个新疆片区的跟团游业务有望同比增长20%左右。

在各大社交平台,已有部分《我的阿勒泰》同款线路旅行产品上线。张馨所在的旅行社“漫野旅行”就推出了《我的阿勒泰》同款7天6晚线路,其中囊括了主要取景地白哈巴,以及喀纳斯、布尔津、禾木、可可托海等地,6月份报价在3780元/人(不包含大交通)。

02 机酒预订火热,酒店民宿价格“微涨”

事实上,阿勒泰在去年就曾迎来一波火爆。

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官网显示,2023年阿勒泰地区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150.51万人次,同比增长74.84%;实现旅游收入274.53亿元,同比增长80.67%。尤其到了9月后,禾木、喀纳斯热门地区的酒店民宿十分抢手。

众信旅游方面相关负责人指出,公司的新疆业务近几年都是以15%-20%的速度增长,加上新疆旅游资源丰富、一年四季景别不同,因此二次出游、深度游的特点也更为明显,“众信也一直在加大对新疆目的地的产品打造和品质提升。”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阿勒泰地区接待国内游客88.65万人次,同比增长43.4%;实现旅游收入8.11亿元,同比增长57.61%。而小假期结束后,《我的阿勒泰》的热播将当地旅游热度再次推高。

航旅纵横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未来三个月国内前往阿勒泰的机票预订量比四天前(5月6日)增长约16%。

去哪儿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5日-10日,前往阿勒泰的机票预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两成,阿勒泰地区酒店预订量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倍,酒店预订量与五一高峰时拉平,热门预订商圈为禾木风景区、喀纳斯风景区。途家方面的数据亦显示,五一假期过后,阿勒泰民宿预订量持续走高,与五一期间基本持平;近一周阿勒泰民宿搜索量环比增长200%。

在价格方面,去哪儿数据显示,近一周阿勒泰喀纳斯风景区酒店价格环比上月基本持平。张馨则表示,5月份是阿勒泰传统旅游淡季,目前6月份以后景区内的酒店民宿价格已经出现微涨。

张馨则开始担忧供应链资源会出现紧张,“阿勒泰近几年热度一直在上涨,2023年下半年尤其多,去年9月份时连房都订不上,一个小木屋每晚都要一两千元。”根据其提供的《我的阿勒泰》同款线路团报价,7月份报价相比6月已上涨约700元/人。

而在OTA平台上,喀纳斯、白哈巴地区的民宿价格在7月后均有较大涨幅。

如某个位于白哈巴的乡村民宿,目前页面显示,其5月份最便宜的房型为229元/晚的阁楼单床房,最贵是1300元/晚的套房;6月份,阁楼单床房的预订价格涨到了530元/晚,套房涨至1681元/晚,7月以后套房价格已开始逼近3000元。在社交平台上,有从业者透露该民宿是演员拍摄期间曾入住的民宿。

“今年住宿、用车价格肯定比往年涨高。”张馨说道。

(以上受访者均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林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