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与心智:关于AI大模型在文旅领域应用的问题思考

邓宁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数字文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笔者在 2023 年 2 月曾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旅游业的影响作出九点预测,并发表于《中国旅游报》等媒体,今日再回顾其中部分预测已然得到印证与实现,尤其是旅游垂直领域的 OTA 等平台对 AI 人工智能通用入口应用的支持,以及在实时性数据查询方面已成为现实。

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文旅行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另一方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整个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与产业发生了更为剧烈的变革,一些当初看似不太清晰的方面如今也有了更为具象化的进展。基于此,笔者结合今年以来开展的相关课题研究、行业调研、项目评审等所见所闻,对 AI 大模型在文旅领域的应用落地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并从如下几个问题切入进行探讨。

一、通用大模型趋势、阵营和特点

目前,国外大模型发展呈现出两个重要分支,即以 ChatGPT 为代表的闭源大模型和以 Meta Llama 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其中,GPT 已发展至 GPT4o 版本,并且在今年 9 月份推出了更具深度推理能力的 GPT1o 新分支,以解决慢思考问题。GPT 依旧是目前最为领先的通用大模型产品,其在多模态 AIGC(Sora)、智能体(GPTs)等方面推出了具有行业引领价值的产品形态。

国内通用大模型仍以抖音、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开发的产品为主,加之大模型新五虎(智谱 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MiniMax、零一万物)各具特色的产品,基本形成了对标 GPT 的国内通用大模型阵营。通用大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寻找应用场景,与各行业及个人消费类应用以及产业类应用进行深度结合,探索大模型商业化落地的新模式。

二、文旅领域大模型应用的主要场景

一是 AIGC 文化内容创作。具体场景包括生成歌曲、戏曲、特定演唱者风格、音乐旋律等内容的 AI 音乐内容创作;进行绘画或风格重绘的 AI 绘画创作;进行小说、诗词 AI 编撰;对动漫、游戏、影视片段等多媒体内容进行 AI 生成。

二是文化和旅游 AI 信息检索与服务。具体包括基于大模型的文博场所介绍和讲解服务,例如图书馆书刊信息查询、检索、智能问答、图书推荐,以及博物馆智能化解说与导引;旅游信息服务,为游客提供交互方式更生动、更加人性化的 AI 旅游目的地信息查询等;智能产品预订,包括个性化的酒店、景点门票等旅游产品推荐及预订服务;旅游 AI 智能客服,实时回答游客的咨询并处理预订及投诉;目的地 AI 无人车,在旅游目的地提供导航、解说及接送服务的旅游服务;AI 旅游导览讲解,可以提供个性化、实时且支持多语言的旅游解说等场景。

三是 AI 旅游数字营销。具体包括帮助游客自动化生成旅游 Vlog 和攻略内容;智能化地为游客做出科学合理的行程计划;生成模拟旅拍场景的图片;利用 AIGC 生成内容打造 AI 数字人导游;生成用于推广和宣传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营销素材等场景。

四是 AI 文化和旅游治理。具体包括文化和旅游领域数据并辅助主管部门进行决策;对文化和旅游相关场所进行实时语音、视频监测以及采用 AI 摄像头对各类突发和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等场景。

三、目前文旅领域大模型的使用并不普遍的原因

可能需要先讨论通用大模型与文旅领域小模型的辩证关系问题。文旅领域大模型,亦或者叫行业小模型能真正形成现象级应用的前提是通用大模型方面先产生现象级的应用,先出现用户数可以匹配小红书、抖音等几亿用户级别的超级应用。在这种应用上,用户对大模型的使用习惯和频次得以极大提升,用户习惯于每天与大模型相关应用进行深度交互。否则,文旅领域不大可能出现超级应用或功能。这一前提也使得目前文旅行业大模型应用还只是蜻蜓点水,更多只是初级的尝试,并未实质性地对旅游行为产生颠覆式的改变。

文化内容创作对 AIGC 工具的使用可能优先于旅游领域广泛应用,AIGC 相对场景较为具象化,而旅游领域需求最大的行程规划、出行预定暂时并未有太多用户量,其根本原因还是 AI 出行助理跟游客旅游决策所习惯的场景、体验、感官冲击方面呈现较大差距有关系。

四、文旅领域大模型具有潜力的具象化产品形态

抛开文化领域内容创作所使用的 AIGC 工具先不谈,在文旅领域最重要的生成式 AI 应用是信息服务,包括信息主动查询、推荐、路线规划、资源预定等。

从产品形态具象化的角度看,首先是智能体。随着各类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的出现,其更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极大地模拟了现实中团队、组织、专家等角色。可以预计的是,文旅场景下各景区、博物馆、目的地、企业等都将纷纷开发自己的智能体,也许会出现一波类似微信公众号的产业机会,为行业运营智能体并形成自己机构基于智能体的新信息服务体系成为可能。

其次,是语音交互的泛在化。目前大模型交互体验较好的包括了语音交互,以豆包、文小言、Minimax 等平台为例,其慢慢有了类似于真人的交互体验。未来文旅场景下,其植入AR 眼镜、标识牌、大屏等各类硬件设施设备也将是一大趋势。

五、目前文旅领域市场主体参与大模型的主要形式

首先,是市场侧的在线旅游企业,以携程、同程为代表,其既在开发自己的独立大模型应用,又在为通用大模型厂商的智能体提供插件。这些插件可以帮助智能体开发者实时查询 OTA 平台文旅 POI 信息、票务信息查询等,未来也可能兼容资源预定等功能。

其次,是文旅市场主体,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景区等也尝试开发自己的机构智能体。以北京城市图书馆为例,其将鲁迅的数据灌入智能体所形成的个性化智能体加强了读者交互趣味性。未来各机构结合自身知识库和个性化 IP 打造 AI 智能体将成为一大趋势。

再次,以杭州、北京海淀区、朝阳区等为代表的文旅局也纷纷采用“政府+市场”的模式开发了基于目的地信息服务平台的文旅智能体产品,将其作为新的触达游客的载体与已有平台进行结合。此外,包括去哪儿网、马蜂窝、飞猪、同程等企业也都开发了自己的行程规划类大模型应用。

六、文旅领域大模型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

首先,文旅领域大模型训练数据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文旅行业数据要素化的问题。线上平台拥有大量数据,各自也将其作为训练自家大模型的首选数据;行业主体数据更多在线下实体,多不愿意轻易共享给大模型公司进行训练,更愿意进行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或者采用智能体的形式。形成合规的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转体系对解决文旅领域大模型训练和商业模式问题至关重要。

其次,内容合规监管问题。在文化领域或旅游信息服务领域,需要对 AIGC 内容的合规性进行常态化、实时化监管。未来数字人直播、文生图(视频)更为普及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高效智能化监管也面临挑战。

再次,行业认知与模式选择的问题。文旅行业具有较强的政府和市场双重属性,也类似于此前普遍存在的文旅信息服务“一机游”模式的问题。政府与市场化企业在文旅大模型建设模式方面如何理清的问题,政府下场做大模型可能将成为趋势,建设运营模式的探索以及行业整体对大模型的认知还较为欠缺也是一大挑战。

七、对未来一段时间文旅大模型的展望

一是今明年文旅领域智能体代运营将形成一波产业机会。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文旅局会投入到大模型的赛道,各个地方目前的文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将迎来一波向大模型特别是智能体的转型机会,有点类似于当年微信公众号的兴起。可能后续各地文旅局所创建的当地文旅信息的智能体将成为标配,而帮助这些地方文旅机构进行智能体的打造和运营也将催生出一波产业红利。利用目前政府端平台已经具备的文旅信息服务资源,结合智能体和数字人的展现形式,将可能出现新的文旅信息服务范式。

二是将初步形成通专结合的文旅大模型新场景。以 ChatGPT、文心一言、豆包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将利用其用户和资金优势主导流量和 AI 智能体的入口端,在通用大模型方面将解决文旅基础信息查询的需求。一般化的能在互联网中找到答案的查询将主要依赖于通用大模型以及智能体进行;而文旅特定场景下较为深入、专业、本地化的查询与服务则更适合以垂类大模型或各文旅机构智能体的形式进行服务。这种格局将类似于大家可能在抖音和小红书上查找旅游攻略,但涉及预定门票、游览讲解、甚至查询项目排队时间等更为具象化的场景则会求助于文旅场所的小程序、公众号等。可以预见的是,通专结合的大模型格局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文旅场景的主流,这也为在通用大模型和互联网大厂之外的行业市场主体留下了发展局部小模型或智能体的空间。也许有一天人们也会习惯于将各文旅场所的智能体添加到微信好友中,并且向与人交流一般跟他们进行互动。

三是文旅大模型将逐渐从讲故事向务实化方向发展。目前文旅领域大模型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 AIGC 工具内容生产的进一步成熟,例如抖音也于今年 9 月发布了两款足以媲美 OpenAI Sora 的文生视频工具 PixelDance 和 Seaweed。随着大量短视频生产与此类工具的结合,加之大量视频数据的训练,其视频生产质量已经超过 Sora。此外,旅游领域信息查询、行程规划与预定是频次最高的刚需,犹如当年 OTA 从 Web 端转向移动端的趋势。可以想象未来各 OTA 也将在以上高频功能方面采用大模型计算优化人机交互方式,语音互动,拟人化的互动方式,甚至模拟内容社区的体验产生更多有利于激发游客旅游需求的内容形式都是可以想象的方向。总之,大模型将非常接近于文旅高频应用的全面 AI 化。

四是文旅数据要素化助力大模型生态早日成熟。文化领域数据要素化已经基本走通了文化 IP 资源确权、定价、交易、流转、分账、版权的完整流程,初步形成了数据资源端到端的要素化链条。今后用博物馆的文物 IP 授权二次创作、训练大模型或生成可供文生图大模型训练的 LoRA 都不再具有逻辑上的壁垒;而旅游数据方面,则还需要解决数据在不同机构间如何打通壁垒,让数据流动起来的问题。旅游公共服务数据的共享、旅游市场主体所掌握的自有数据用于模型训练的模式和路径有待进一步明晰。应该说大模型的发展也为文旅数据要素化机制建立提供了实际应用场景和驱动力。

年轻人“奔县”潮,为何火了「小西天」?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欢,而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无疑是年轻人引领的 “奔县” 潮流。这股浪潮推动着一大批原本默默无闻的宝藏小城走向聚光灯之下,其中,山西隰县的小西天,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成为了最耀眼的“黑马”。

在熙熙攘攘的大城市,热门景点早已被人海淹没。熙攘的街道上,拍照打卡的人群络绎不绝,快门声此起彼伏。可当一些年轻人站在摩天大楼的顶层,看着灯火通明的都市,他们心里却想着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风景:那些宁静的、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那些县城中藏匿的宝藏景点,成为了他们假期的新宠。“奔县” 之旅,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悄然掀起了一阵新的热潮。

根据携程旅行发布的《2024 年国庆旅游消费报告》,县域旅游日均订单在今年十一期间同比增长 40%。一大批年轻人放下大城市的疲惫,涌向了那些山水环绕、充满历史和生活质感的小城。这股热潮不仅带来了县城旅游市场的兴起,也为年轻人找到了一个远离喧嚣、接近心灵的避风港。那些散落在山水之间,拥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宝藏小城,逐渐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前往。

隐藏的宝藏:从顺德美食到小西天佛像

这个十一黄金周,婺源、宜兴、顺德、延吉、腾冲、桐庐、阿尔山、西昌、开平、平潭等县城名列热门宝藏小城前十。每一个小城都如同一本打开的书,每一页都有独特的故事等待讲述。

在顺德的街头巷尾,美食仿佛有了生命——双皮奶的香甜、陈村粉的嫩滑、烧腊的酥脆,这些味道是顺德的灵魂,也成为了吸引年轻人纷至沓来的理由。来自北京的24岁美食博主小周说:“在顺德的夜晚,所有街巷都弥漫着食物的香气,这种烟火气在大城市是很难找到的。”

而在阿尔山,年轻人们则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心。壮丽的森林、清澈的天池,让生活在都市高楼中的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当我站在阿尔山的天池边上时,那一刻,突然觉得之前的烦恼都不重要了。”来自上海的27岁设计师李晨感慨道,“这里的山水治愈了一切。”

而在众多宝藏小城中,隰县的小西天的崛起更是一场“奇迹”。千佛庵因其内部2000余尊佛像而得名,这些佛像雕刻精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仿佛是时间的见证者。走进小西天,如同踏入一个时间静止的艺术殿堂,每一尊佛像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它们的故事。来自天津的摄影爱好者小陈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拍摄的小西天照片,迅速引发热议,“我觉得这里就是中国版的‘千与千寻’,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故事感。”

年轻人的“奔县”梦:逃离与追寻

年轻人为何热衷于“奔县”?在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疲惫和压力逐渐堆积,假期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喘息之机。县城的节奏缓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悠闲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被拉长了。这样的环境,对于被现代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年轻人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在腾冲的和顺古镇,小巷的青石板路上,游客稀少,仿佛还能听到旧时的马蹄声。在这里,27岁的广告策划人林涵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平静:“大城市的生活太快了,这里却像是把我拉回到一个慢节奏的世界。”和顺古镇的茶馆里,她和几个当地老人聊了一个下午,听他们讲述古镇的历史。这个下午,对于她来说,仿佛找到了逃离喧嚣的平行世界。

另一方面,经济因素也是年轻人“奔县”的重要考量。在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年轻人感到不堪重负,而相比之下,县城的消费水平则显得格外亲民。在隰县的民宿,小西天的游客们只需要花费市中心酒店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住上舒适的特色民宿,享受当地的美食。李晨分享说:“原本以为假期只能省着点花,但来了县城之后,突然发现可以用有限的预算获得高质量的旅行体验。”

社交媒体的力量:奔向“被种草”的小城

如今,社交媒体成为了年轻人旅游决策的重要参考。一个热门的旅游博主或KOL推荐的小城,往往会迅速火爆出圈。小西天的“爆火”正是社交媒体力量的最佳案例。在几位博主的推荐下,小西天被年轻人冠以“绝美打卡地”的名号,精美的佛像照片和幽静的氛围视频迅速在小红书和微博上疯传。“小西天是一个能让心灵安静下来的地方,”一位博主在一条小红书笔记中写道,引发了众多年轻人点赞和评论。

这种社交媒体的推动,极大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出行选择。一些年轻人甚至在社交平台上组队出发,寻找和分享这些“小众美景”。在某种程度上,“奔县” 已经不再只是一次旅行,更像是一场在陌生土地上重新寻找自我的探索。

“奔县” 热潮背后的挑战:如何保护与平衡?

然而,当县城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旅游新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一些热门宝藏小城在黄金周期间面临游客过多的压力,交通堵塞、住宿紧张等问题频频发生。在小西天,十一期间出现了游客爆满的现象,部分游客甚至为了拍摄特定角度的照片排队数小时。当地政府紧急发布公告限制人数,但仍然无法完全控制住火爆的态势。

不仅如此,大量游客涌入也给当地环境和基础设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隰县的相关管理部门开始思考如何在保留小西天独特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平衡游客增长与景点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当地生态、合理管理游客流量,是每一个“黑马”宝藏小城都将面临的挑战。

结语:未来的宝藏小城之路

十一黄金周的“奔县”热潮,揭示了年轻人对旅游的新需求与新趋势。对于他们来说,旅游不再只是简单的休闲度假,更是一场寻找自我、放松心灵的冒险。而宝藏小城的崛起与小西天的爆火,正是年轻人们用脚步和选择写下的答案。

未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加入到“奔县”的队伍中,去探索那些被隐藏在角落里的美好。然而,对于这些小城来说,如何抓住机遇,同时做好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能否持续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只有当“奔县”之路成为一场长久的旅程,宝藏小城的光芒才能在未来持续闪耀。

奔“县”游火爆

哀牢山附近的嘎洒镇成为了这次国庆最大的受益者。

近日,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云南哀牢山收集材料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也让哀牢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随后,“哀牢山堵车”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人流达到1亿人次,甚至有营销号调侃,“未来有没有可能有蜜雪冰城哀牢山店”。

10月7日,位于玉溪新平县戛洒镇哀牢山景区附近的酒店老板老李告诉商业数据派,今年国庆期间,由于天气晴好,前去观云海和日出的游客数量激增。

嘎洒镇成功的背后,是县域游爆火的缩影。

每个县城虽然火的方式不一样,嘎洒镇是因为网红,而山西桐乡则是因为前期爆火的游戏《黑神话 悟空》。现在, “县城游”成了国旗旅游的大热点,大城青年和小镇青年“身份互换”,一二线城市的人来县城休闲游,“洗涤心灵”的同时,钱包也能承受得住。

01、奔“县”=奔“安宁”

在旅游复苏和消费分化的大背景下,每一个细分赛道都值得旅游平台“厮杀”。

下沉市场,正是各大在线旅游平台们布局的新蓝海,中国小城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这其中,哀牢山成了奔“县”游的爆款。“这几天游客很多,民宿天天爆满。我的民宿有20多个房间,房间挂出去短短几小时内就被全部预定。”哀牢山景区的酒店老板老李很开心。“平时我们约90元一晚的房间,国庆期间涨到了约240元。”

去义乌赶一场别开生面的“进货式”旅游,体验独特的商贸氛围;在浙江安吉县边品尝咖啡边欣赏“小冰岛”的湖光山色…… 随着消费者避免“人挤人”心态的改变,以及多元媒体传播下,消费者对中小城市旅游资源及文化的了解加深,自驾去县城,去乡村,正成为年轻人旅游新风尚。

义乌走的则是另一个赛道。作为大众认知里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跟当下网红旅游景点和热门事件相去甚远。然而,当别的地方把“旅游购物”口碑做差之时,义乌却正反其道而行之,把小商品给游客带来美好品质生活的一面,与“万国美食”一道,开辟了不一样的“义乌好好逛”旅游IP,突出‍‍‍‍‍‍‍‍‍‍‍‍‍‍‍‍‍‍‍‍‍‍‍有生意更有生活,全市范围内开放升级特色景点、世界美食、商贸购物等全市打卡点,更有12个丝路嘉年华NPC助阵跟游客互动。

小耿(化名)在西安工作,这次国庆假期她计划去义乌做一次扫货之旅,“我很喜欢耳钉、穿戴甲等的小饰品,之前在苏州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去义乌扫货,那边的批发市场很大,几天都逛不完,每次都能淘到不一样的饰品,可以享受逛买的乐趣”,最重要的是,义乌的酒店价格也不贵,而且交通发达。小耿计划在义乌逛够了以后,可以来一场“中式园林”之游。

不光是小耿,李凤(化名)国庆出行也选择了一个小县城——青州。

“国庆本来想宅在家里,但假期这么长,不出去可惜了。而且我也想要避开人群,享受一个不排队、清净自在的假期。”

李凤原本计划去洛阳和淄博,被网上铺天盖地的拥挤场景吓住了,临时改去青州。青州距离青岛不足两小时车程。9月28日,李凤临时决定到青州,轻松订到第二天的高铁票,酒店也非常的便宜,300元多就能住到非常好的景观房酒店。

奔县游的火爆从数据上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携程平台上三线以下城市假日期间日均订单同比增长40%。

10月7日,同程旅行发布的报告显示,“十一”假期国内旅行消费市场持续增长,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出游消费增长迅速。平台上,三线及以下城市用车预订热度增长超过50%;县城文旅成假期消费亮点,全国近百个县城酒店预订热度同比上涨超过50%。此外,东北和西部地区长线旅游目的地旅游热度增长迅速。在假期国内酒店预订涨幅榜前十名中,西部省市占据七席。

还有哪些县域小城火热?根据数据显示,九寨沟、平潭、安吉、都江堰、香格里拉和景洪在国庆期间的订单量增长排名TOP6,分别增长了109%、67%、86%、51%、74%和50%。

而在美团平台上,桂林阳朔、惠州惠东、汕头南澳、福州平潭、漳州东山等县域民宿热度位居全国前列;江西婺源、江苏宜兴、广东顺德、吉林延吉、云南腾冲,成为马蜂窝平台热门宝藏小城前五名。县域高星酒店预订尤为火爆,预订增幅同比大增。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蔡木子向商业数据派表示,去县城“反向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一、二线城市游客的新选择,高星酒店需求量迅速增长,房源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也有所上浮。

02、IP带动效应明显,传统文化游持续火爆

奔“县”不止为安宁,还为“朝圣”。

《我的阿勒泰》《黑神话·悟空》等IP的影响力持续发酵,传统文化、人文古迹游成为今年国庆假期热门选择,带动新疆、山西、河南、甘肃等相关目的地热度稳步攀升。

美团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古建古寺”相关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26%。山西省内29个“必玩榜”上榜目的地线上浏览量环比增长4倍。上榜目的地中,应县木塔、云冈石窟、小西天、悬空寺、鹳雀楼景区等游戏取景地的热度最高,其中小西天的搜索热度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倍。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黑神话·悟空》带火的山西临汾小西天景区,国庆假期旅游热度同比上涨超过20倍。

隰县文旅部门在节中发布《再致小西天广大天命人的一封信》,通过提供免费摆渡车,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区等措施便利游客出行,同时也呼吁游客共同呵护和传承文保建筑。

除了这些不再小众的“小众”景点外,历史遗迹、博物馆及园林古镇等以文化体验为主的目的地也受到青睐。

美团数据显示,“人文古迹”“展览馆”相关景区成为假期消费热度最高的景区品类。除山西之外,陕西西安、山东曲阜、河南开封及洛阳、甘肃兰州及敦煌等传统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升温。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博物馆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63%,全国各地的博物馆门前都排起了长队。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内热度最高的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博场馆一票难求,夫子庙、大唐不夜城、晋祠、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景区景点也是人流剧增。

但在暴增的旅游需求面前,显然不是所有的县城都做好了准备。继淄博、哈尔滨、天水后,流量带来的“一夜爆红”难题依然待破解。

例如,在《黑神话·悟空》游戏带动下,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迎来了数十倍于过去的客流量,因游客喊“差评”而道歉,当地迅速行动,做好维持秩序和疏导游客情绪、引流、服务保障、安全等相关工作,不过依旧有不少游客质疑当地是否有能力接住“泼天流量”。

03、奔“县”的背后:天时地利人和

县域旅游走红背后,有着消费降级“天时”,也有县城“自然景观”“人文”的“地利”,更有为促进消费拉动GDP而协力的“人和”。

在同程旅行平台上,相比大城市,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机场的航班预订热度增长更显著。10月1日前往信阳、毕节、大理、汉中、上饶等城市的国内机票预订热度涨幅均超过100%。

县域旅游目的地酒店预订热度增长明显,奎屯市、宣恩县、皋兰县、集安市等县和县级市酒店预订同比涨幅超过100%。

根据《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的数据计算,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的旅游总收入约为8万亿元,接待游客总数约94亿人次。

不完全数据统计,2023年,包括贵州、云南、江苏、河北、浙江等28个省的旅游综合收入约为17万亿元,接待游客总数约为170亿人次。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王亚磊向商业数据派表示,消费者不断成长,从追求“打卡”到注重体验;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玩法,旅游正更多回归生活的本质。县域旅游热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性价比高、轻松自在,是县城受到年轻人青睐的重要原因。

“十一”假期,青岛“95后”姜里勇与朋友去了山东乳山。往年与父母一起出游,都是去大城市,制订周密的出行计划,人均开销至少2000元,“费钱又费力”。

“性价比是硬道理。我们挑选目的地也很随性,乳山虽然也只是海景,但比青岛价格低,而且自然景观也好,就来了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姜里勇表示。

但凡经历过假期的“人从众”,就知道安静自在的时光有多难得,而小县城正成为不少游客的“心灵绿洲”。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所副研究员李雪认为,县城并非仅有美丽的风景,也蕴含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这恰恰是构成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内核要素。

不少县城“天赋异禀”,特色IP令其成为游客“打卡”目的地。

10月4日夜晚,在临沂市河东区皇山东夷文化园里 ,举行了打铁花等非遗活动。不少游客小姐身着汉服,现场感受这场奇妙的古风盛宴。

更不用提,一些县城原本就是曾经的古都,历史悠久;一些县城“深藏不露”、文化底蕴丰厚。

另一方面,交通基建的改善,也让县城与大城市的距离越来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