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沉浸式氛围 提升怀旧旅游体验

打造怀旧旅游产品,既要从形韵上营造沉浸式氛围,为游客提供“共情”的场所,也要通过内容创新和体验设计,为游客营造可反复体验、可回味反刍的“长情”产品

近年来,怀旧旅游崭露头角,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儿。北京的和平菓局、上海的1192弄、长沙的超级文和友、重庆的“重逢1980”等一批以20世纪城市生活场景为主题的街区快速蹿红,成为网红打卡地。怀旧旅游是特定时期的城市场景及附着于其上的生活文化以商业形态的再现,通过场景和内容打造,让游客在进入主题街区时有“恍若回到过去”之感。年长者在游览、体验中回忆深埋于记忆中的旧时光,获得情感的共鸣;于年幼者而言,那些存在于长辈口中或以各种形式记载的过去生活以鲜活、立体、生动的方式呈现,使他们在探奇、体验中感受文化和生活的变迁,进而产生与历史时光和长辈生活共鸣的情感链接。

怀旧旅游的出现既是人们对过往美好和生活的追忆,也是对文化传承的热切回应,更是个体自我放松的一种形式。有关研究机构的调查显示,53.7%的被访者表示有时怀旧,39%的被访者表示经常怀旧。

随着怀旧旅游趋热,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出现怀旧旅游产品,既有“大杂烩”般地把各地场景无序堆叠的街区,也有披着怀旧外衣的旅游商品销售街区。此类怀旧旅游产品既难以让来访者产生共情,更无法对游客产生持久吸引力。怀旧旅游产品的打造,既要通过场景设计让游客产生共情,更要通过内容创新和体验设计让游客产生重游意愿,形成持久的情感牵绊和“长情”的怀旧空间。

打造怀旧旅游应能“形韵兼备”地再现过去。怀旧旅游所依托的场景是基础,既要对建筑物、设施用品等进行风格还原,还要营造与场景相匹配的城市烟火气和时代氛围,让游客步入其中,就能产生浓浓的代入感,使个体的历史情怀与街区的场景氛围发生化学反应,让那些随时光渐远的经历和深埋于心的美好回忆重现于游客眼前和脑中,使其沉浸其中,获得情感的共鸣、释放,乃至精神的满足。

打造怀旧旅游场景应从“形”上下工夫。怀旧旅游景区应有明确的年代定位,场景的打造应与年代相匹配,同时要精准捕捉、提取城市历史生活的核心特质,注重细节表达,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序集聚、展现更能引发游客怀旧记忆的标志性建筑物、品牌、工具、设施、用品等。如老北京胡同和劝业场,大上海里弄和歌舞厅等,这些具有鲜明城市特质和时代气息的场景,是一地怀旧旅游景区区别于他地的重要标识。怀旧旅游场景的打造,还应注重“韵”的塑造。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和城市的烟火气是怀旧旅游的神韵所在。与怀旧旅游景区主题匹配、年代同频的动态生活场景以及场景中的人、物、行为等,是辅助游客获得沉浸感的重要内容。小吃及叫卖声、电影院可观看的老影片、点心及复古包装……以市井生活和烟火气营造怀旧氛围和神韵是打造怀旧旅游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打造怀旧旅游应有新旧融合的内容。怀旧旅游打造中,“旧”是产品的外壳,“新”是产品的灵魂。怀旧旅游所依托的场景、建筑、物品等是印有时代和时光烙印的产物,如旧打造是怀旧旅游的基础。同时,怀旧旅游还需以创意、创新作为产品打造的内核。在产品设计中,要善用旧壳装新容,街区内老字号的招牌、招徕客户的方式、服务人员的服饰是旧时样式,但老字号内的产品可以是与时俱进的;怀旧旅游景区是复古的,但体验应是创新的,街区内容的AI讲解,典型IP的文创开发,乃至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对过去生活、文化形式的再现和体验设计等,都是怀旧旅游新旧交融,提升游客体验度和满意度的有效方式。

打造怀旧旅游应注重深度体验设计。怀旧旅游产品不仅是历史旧物的展示场所,还要成为历史生活的体验地。要有生动活泼的体验内容设计,让游客能够沉浸其中,体验旧时光的新快乐。体验内容可考虑两类,一类是依托现有场景的单项体验类内容,另一类是经过系统设计的综合性体验内容。怀旧旅游街区内的店铺、人家、街头巷尾应充分设计游客可参与、体验的内容,在体验中,新旧生活的交汇更能激发参与者怀旧、忆旧、赏旧情怀。在餐饮店铺内品尝美味,到照相馆拍一张有年代感的照片,到电影院看一部经典老电影,在街头体验下滚铁环、丢手绢、打陀螺等游戏,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幼者,参与后的情感共鸣会更加真切,也为隔代间的交流提供了入口。怀旧旅游体验也可考虑综合性内容设计,或以角色扮演形式,将游客代入历史时空中的某一角色,如店小二、卖报员、电影放映员等,通过设计半日游程,让其体验角色的旧日常态生活,从而获得对年代生活的体验。或以分组游戏方式将旧日生活场景与任务相结合,在游戏对抗中增进参与者对历史文化和城市生活的认知。

打造怀旧旅游产品,既要从形韵上营造沉浸式氛围,为游客提供“共情”的场所,也要通过内容创新和体验设计,为游客营造可反复体验、可回味反刍的“长情”产品。

文旅项目打造引爆场景的核心技术:IP的二次开发和运营

这是我们写的文旅地产与IP深度系列文章的第二篇。上一篇《中国地产商布局文旅到底应该如何+IP?》我们主要分析文旅开发商如何选择IP,而这一篇我们试图分析IP二次开发和IP如何运营。

通过上一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目前市场的大环境是:IP和文旅开发商彼此需要。

但是,关于IP的实景娱乐不仅仅是有IP和土地就够了,更重要的是IP转换到线下的二次开发,而IP的线下二次开发也正是行业中的普遍面临的痛点。

消费者对于IP实景娱乐的需求从早期的IP形象陈列,到中期的IP与设备的结合,已经渐渐升级到了IP的沉浸式体验。所以,如何在线下让消费者感受置身于IP世界中,将成为未来决定IP实景娱乐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篇文章所解读和论述的内容,已经涉及到文旅项目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问题在国内仍然非常陌生,但在国际市场已经是核心竞争力的标配技术。所以我们通过重点分析爆品主题公园场景——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的案例,给国内业界同仁描述一个文旅项目核心IP的落地全过程。

IP二次开发的不同模式

我们先分析一下目前市场上IP二次开发的不同方式以及相关的案例。

1、 IP形象配合设备体验的主题乐园

这是早期的IP实景娱乐作品,也是目前市场上最为普遍的IP线下呈现的方式。同样的游乐设备,配合相对高知名度的IP形象,可以在线下娱乐IP匮乏的时代对消费者和IP粉丝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比如万达从BBC购买的《海底小纵队》IP后打造的万达宝贝王海底小纵队“移动城堡”。

2、IP故事融合设备体验的主题乐园

IP形象结合设备虽然似乎让游客“触及”到了IP,但是却无法将游客或粉丝真正带入他们喜爱的那个IP的世界中。所以在进行线下二次开发时要将IP与空间及设备体验结合在一起,重新开发基于线下体验的故事线,以不一样的方式,把游客或粉丝重新带入到那个他们喜爱的,与IP相关的世界。比较经典的案例有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骑乘项目。

3、IP故事结合真人互动的沉浸式体验

除了主题乐园之外,配合真人NPC的沉浸式体验也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与真人相关的沉浸式体验包含沉浸式戏剧和真人NPC密室逃脱。相关案例分别为:沉浸式戏剧 Sleep No More /爱丽丝梦游仙境;NPC密室逃脱的综艺IP《 疯狂的麦咭》 / 影视IP《风声》等 。

4、IP故事融合高科技的沉浸式体验

除了对游玩方式的不断创新外,科技的发展也给实景娱乐的体验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如The Void 《星球大战》VR体验馆。

5、IP线上与线下体验完美融合的互动体验

近年来,各类互联网服务都渗透线下娱乐,带来线上线下娱乐融合的新空间。比如腾讯影业完成四大垂直业务布局,分别为:头部IP影剧联动开发、动画电影制作、院线电影类型升级及国际电影投资以及腾讯动漫自有IP的影视开发。腾讯布局电影产业的一大优势是腾讯本身强大的动漫、游戏、文学的业务部门,而它们都是IP源头,腾讯影业一来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来,更方便达成行业流程的影游漫联动,形成IP打造闭环。

IP开发和运营的10个步骤

有了一个好IP只是意味着工作才刚刚开始,如何将它落地成一个收益良好的商业项目?我们认为一共要分为10步。

1、选择IP的落地场景

IP的落地场景无非就是室内场景和户外旅游目的地,室内场景可以有FEC、沉浸式戏剧、密室、实景演艺、VR体验馆等等,户外旅游目的地除了主题公园还有山水景区。

如何选择落地场景最重要的是要和文旅开发商自身的资源和需求所匹配。

室内场景有其一定优势,首先就是相对于主题公园来说,体量小投资量小;其次,由于体量较小,单个IP也可以直接开发,不像主题公园需要强大

内容和故事性,往往单个IP不足以开发成为一个主题公园,最著名的诸如迪士尼乐园的IP集群;再次室内场景可以规避掉天气带来的不确定性。

但是室内场景也有其挑战性,一方面室内场景受限于面积,对场景和动线的设计要求极高,力求游客在有限的空间内要让游客在有限的空间内感受到持续的刺激感。除了IP内容是王道,对高科技的需求也极高,必须要让游客体验到独特的、其他设备无法替代的乐趣。另一方面,同样由于面积的局限性,室内场景无法不断更新IP内容和设施,娱乐内容主要由看、听、闻等一系列感官刺激体验组成,重游率较低。另外,室内主题场馆普遍存在依靠门票收入的单一盈利模式,短途旅游所激发的住宿、饮食等二次消费较少的挑战,只有不断通过营销手段吸纳新游客。所以室内场景的出路是形成连锁规模经营,以此摊薄高额的内容制作和授权费用。

比较知名的案例是默林娱乐。

默林娱乐是仅次于迪士尼的第二个主题公园运营商,但它和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截然不同。它主打室内场景,一方面与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形成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不断收购独立IP,形成规模化运营。目前旗下的各个独立IP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成熟的阶段,比如以玩具IP为主的乐高系列、以明星效应为主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系列以及历史气息浓厚的秘境惊魂系列等。

主题公园无疑是实景娱乐皇冠上的明珠,但是主题公园对IP的要求非常高,在内容上要做到不断推陈出新,迪士尼和环球影城都是依靠源源不绝的电影IP不断更新自己的娱乐项目。在土地开发上,也需要早期规划时就留好余量。奥兰多迪士尼乐园目前的规模只开发了1/3的土地,剩下2/3的土地为迪士尼未来50年至100年预留了开发和发展空间。而香港迪士尼很大程度上就受制于它有限的土地面积而无法有新项目推出保证持续吸引。

主题公园投资大,回报期长,在已有的乐园或山水景区中投入一个小体量的IP乐园或者将IP引入现有的餐厅、零售店等,投入成本比改建或重建一个乐园成本低很多,收效上也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我们前一篇文章提到的默林旗下的意大利加达云霄乐园,加入了小猪佩奇的一个主题区后,游客量激增。

2、确定IP落地的最合适的业态模式

拿到IP后,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业态模式,首先需要进行周密的市场调研。

由于主题公园可以得到优厚的政策补贴以及更低的土地成本,这使得文旅开发商在落地IP的时候大多倾向于建设主题公园。然而主题公园建设热的背后,因冲动建设、同质化、竞争过度、供需错配引起的系列问题也逐渐显现。简而言之,经营成败取决于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因此,前期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非常重要。

尤其是主题公园这类大型项目一般要进行严密的市场调研,对市场需求、消费者行为以及相关软硬件条件进行调查,为决策建设陆公园、 水公园、 滑雪场、 影视城、 实景演出、 科技馆、 生态度假区、 温泉酒店、 其他业态旅游产品等等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后期的扩建提供数据支持。

3、进行文化策划

由于自造IP的时间周期很长,大部分文旅开发商都会选择引入国外IP。那么引进的IP就需要根据IP的故事线的内容,结合中国和地区文化特色,进行IP场景的二次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达到中国市场喜闻乐见,深受喜爱。结合中国本土风俗风貌,进行适当的落地改良。

比如上海迪士尼也从一开始就注意到本土化的问题。在建造伊始,就坚持在传承迪士尼经典故事讲述时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成为中美双方联手打造这一世界级的神奇度假目的地的共同愿景。乐园内的“十二朋友园”景点在迪士尼历史上首次出现,十二幅大型马赛克壁画,描绘的都是中国人熟悉的十二生肖,但是以迪士尼经典动画形象出现。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把标准化的东西和在地化的东西重组,本就是迪士尼的强项。

4、进行空间规划

根据IP特色不同,场景的主题不同,需要重新包装以场景变化为主题的故事线。其中的核心要义就是设计一条核心游览动线。以游览动线为带动相关主题旅游体验场景的组合。

迪士尼乐园的出现,创新了主题乐园的游览模式。迪士尼乐园首创的大型舞台剧场景式的空间布局,使每个游客都好比是舞台上的演员。通过设计师们根据剧本和故事对空间序列进行情景式的串联,游览动线就成为一条既定的剧本路线,游客不自觉地在设计“剧本”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获得完整、流畅的游园体验。这种游览模式已经成为当今顶级主题乐园的标配设计。

我们以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为例。

奥兰多环球影城在2004-2007年之间,游客人数一直持续下降,这和他们在1998年到2002年间虽完成了地理上的扩建(新增了环球冒险岛、商业中心CityWalk和三家酒店)但并未引进新的令人感到振奋和刺激的项目有关。直到2010年,环球影城在冒险岛新建了霍格莫德村,一切得以好转。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波及到整个奥兰多娱乐和住宿业,霍格莫德的落成甚至被认为是复兴奥兰多旅游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12年,冒险岛的参观人次比前一年增长29%。

霍格莫德的成功使环球影城在2014年于佛罗里达环球影城打造了对角巷区。至此,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园区成为在地理空间上联动两个岛(冒险岛和佛罗里达环球影城)的核心项目。

奥兰多经过几次扩建后,现在也有三个主题公园,按照建成时间次序分别为:佛罗里达环球影城、冒险岛和火山湾。冒险岛和环球影城分别包含哈利波特主题园区的一部分(霍格莫德村和对角巷)。

两个区域有两条游览线路连接:一条是捷径霍格沃茨特快专列火车,另一条是公园外的Universal City Walk。这是一个商业中心,主要由商店、餐馆、零售店等组成。两条线路一长一短,一快一慢,一条紧凑富有故事性,一条休闲娱乐,提供给游客不同需求。

霍格沃茨特快专列的设置非常绝妙:

首先,它使原本两个独立的场景天衣无缝地连接起来且使故事性趋于完整。霍格莫德村和对角巷在原著中一个位于苏格兰,一个在伦敦,相距几百公里。这也是设计师希望这两个场景分别位于两个公园的原因,至少从地理位置上拉远而使游客不觉得突兀。

但如何使这两个场景相连?根据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收到了霍格沃茨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他首先是跟着海格到对角巷去采购霍格沃茨要求入校准备的物品,然后坐上霍格沃茨特快专列去往霍格沃茨学院。学期末,学生们又会乘上专列从霍格沃茨返回伦敦。霍格沃茨特快专列设置使游览动线完全符合和故事发展的情节,形成从“对角巷——霍格沃茨特快专列——霍格沃茨学院”的双向游览动线。

其次,大幅提高了“二园通票”的销售量。环球影城三个公园都有独立门票,二次游游客购买通票的人数不多,而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的乘坐只面向买通票或年票的游客,这无疑大幅提高了门票收入。

最后,霍格沃茨特快专列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骑乘体验。可以说,大部分游玩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游客都不会错过。

特快专列行驶的这段路程,原本其实只是连接两个公园的一个后台区域,环球影城通过多媒体技术,使用屏幕而非真实的窗户,让游客相信他们正在伦敦和霍格莫德之间旅行。呈现的内容基本是电影场景的忠实还原,且来回程的展示内容均不一样。

每列火车由一辆火车头、一辆煤车和三辆载客车厢组成,可载客200人。火车冒着滚滚的蒸汽,汽笛的声音这些细节也还原电影。火车的内部构造包括车厢和走廊的尺寸都保持和电影一致,单程的时间持续足足7分钟。

5、进行主题场景的特效设计和制作

对核心特色场景,需要结合内外部空间,结合新兴科技,创作最具震撼力的场景体验空间,打造项目的核心引爆点。

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之所以深受游客喜爱并且被哈利迷们认可,除了场景的设计完美复刻电影和J.K.罗琳描绘的世界上,主要做到了以下三点:

第一、场景深化设计,每一个细节在原著都有迹可循。

对角巷是哈利波特第一次接触到魔法世界,对角巷里的每一家店铺和电影都一模一样:猫头鹰邮局、预言家日报社、摩金夫人长袍专卖店等等。场景的每个细节都做到常识性的逼真,比如破釜酒吧的标志是漏水的。

9又3/4站台也是逼真的设计。国王十字车站的布景完全按照伦敦车站的真实场景布置。场景设计师通过视线角度和镜面反射的原理来实现书中9又3/4车站消失的人影。

第二、骑乘+故事+高科技。

目前世面上的爆款项目大多都是骑乘项目,毫无疑问,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也是以几个骑乘项目为核心。骑乘本身并非惊人,吸引人的关键是如何运用故事性和高科技的手段来使几分钟的骑乘成为一个主题性极强的旅程。

我们以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今年6月刚开业的骑乘项目“海格的魔法摩托车冒险之旅”为例。这是环球影城宣称有史以来最具主题性的过山车,可以说这就是一个根据故事节奏来的过山车。

游客作为海格教授的学生,坐在“摩托车”造型的座位上,跟随海格深入禁林见识各种罕见的怪兽,其中有些怪兽是设计师根据书中描述但并未在电影中出现过的形象。在骑乘的过程中,骑行的速度会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而变化。在室内空间内,通过一些特效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方面营造一个怪兽森林。

第三、运用特效的各种小型秀,赋予游客沉浸式体验。

在奥利凡德魔杖店,有一场全息化体验。为了展示“每一根魔杖都独一无二,而魔杖,会选择自己的主人”这一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与游客的互动以及声音视觉等特效,成功让游客感受到真的有魔法的存在。进而也成功促进了魔杖的销售。

同时,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将红外线捕捉技术成功运用到魔杖的施法这一情节中,首创了魔法互动。在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有很多魔杖施法点,只有购买魔杖的游客才能在这里进行互动。园内每一处施法点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队伍中不仅有孩子,还有那些期待奇迹发生的成年人。

6、结合游览动线和主题场景,进行配套内容的布局

这里的配套内容主要是二次消费内容,包括餐饮、零售、文创等业态的空间布局。我们以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对角巷的配套布局来看。

第一,核心单体最远距离原则。

这是现在许多乐园都会遵循的一个原则,也是乐园营销策略上很成功的一种设置方式,即最核心引爆的单体一定是设置在园区最内部,最远离人流涌入的方向,这种设置可以保证游客到达此处所经过的路线最长,使游客不得不尽可能多地走过园区其他设施才能获得完整的游园体验。

对角巷的核心单体项目是“哈利波特和古灵阁大逃亡”的一个骑乘项目。它被设置在乐园的最远处,且建筑比其他都要醒目,屋顶有喷火龙盘旋,且会定时喷火,保证游客在最远的地方就能看到。

第二,人流规划偏向“无序”。

对角巷的布局完全按照原著,由几条巷子组成,这种交叉式的交通流向布局,使人流“无序”混杂,交叉穿行,最后通往“哈利波特和古灵阁大逃亡”。这种做法的有点在于提高了每个单体的游客量,每个对角巷的单体项目都有充足的人流,营销效益达到最大化。

第三,场景化、代入式的配套内容设计,增加二次消费。

每个单体都有了人流的保证后,我们来看整个园区的功能布局:2个骑乘体验:霍特沃茨特快专列和哈利波特和古灵阁大逃亡;3个互动体验场所:骑士公交、古灵阁货币兑换处和奥利凡德魔杖商店;2场户外表演、5家餐饮店以及13家商店出售哈利波特衍生品超过600多个SKU。

这些配套从空间上的布局来看,骑士公交、餐厅都设置在入口处,这保证了游客进出对角巷,都会经过骑士公交邂逅乘务员,进行一场互动式体验。在游玩了伊天后,都会在一个餐厅消费一顿。在通往骑乘项目的路上,游客穿行在巷子里,周边都是各种商店。

这些商店从内容的设计上来说,以运用高科技全息技术以及互动式内容还原原著情节为主,让游客身临其境,增加消费意愿。因为对角巷在书中,原本就是一个商店街,魔法师们需要的物品都将在这里采集,在古灵阁货币兑换处以1:1来兑换魔法币用于购物增加真实感,在奥利凡德商店通过一场互动式的体验挑选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魔杖,相信很少会有拒绝这个属于自己的魔杖。此外,餐厅中还有许多书里出现过的食物,黄油啤酒、冰淇淋和南瓜汁等等。

我们可以想象大多数的游客进入这个主题区后的路线大致会是这样:为了减少排队时间一般直奔骑乘项目,结束后可能需要短暂的休息,巧妙的是露天广场就在附近并有全天候的演出。这个广场可能在一开始就被游客看到,所以坐在广场上边休息边看演出的愿望是之前就已经埋下了。从骑乘项目出来的时间,会途径商店,会看到其他游客正在饕餮美食,这时他们可能先去商店购物再去往餐厅买一杯啤酒或是冰淇淋,然后坐在露天广场观看演出。

7、财务模型设计

根据项目的运营模式不同,考虑门票和二次消费的收费点以及收费价格定位。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重资产,是行业的共识。

据资料显示,奥兰多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总投资超过5亿美金,光第一期霍格莫德的投资额就高达2.65亿美金。那么奥兰多影城的投资平衡术是怎么样的?主题公园部分的收入主要来自环球主题公园的门票销售和游客支出。

2018年奥兰多环球影城游客量达到11,686,800,其中环球影城10,708,000,冒险岛978,800。

我们来看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大致的一个收入结构:

  • 门票:170美元(两园通票),因为哈利波特世界横跨两个公园,而一个独立园一日门票为115美元,大部分游客都会选择两园通票。
  • 食物:一般正餐主食的价格在12-26美元之间,比如一份鱼薯条的价格为16.99美元。
  • 饮料:畅销饮料黄油啤酒价格为2.99元。一瓶南瓜汁6美元。特殊主题口味的冰淇淋价格为5.99美元。
  • 衍生品:魔杖55美元。魔杖几乎是每个游客都会购买的,因为在园区内购买魔杖可以得到一份施展魔法地点的地图,相当于一份隐藏攻略。魔法长袍也颇受欢迎,价格为125美元。

8、进行运营模拟测算和试运营

为场景的运营,招聘和组织运营团队。测算运营团队的成本收益预测和动态现金流预测。

9、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

充分考虑运营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主题公园的风险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游乐设施、企业管理、旅游从业人员以及游客自身风险。在对于这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时,要充分进行数据收集,对各类致险因素因素的重要认知产生差异的根源进行分析,并建立风险管控模型。

10、系统设计营销策略,进行营销费用预算,保证开业和运营的客源来源

奥兰多哈利波特世界可以说一度是主题公园的标杆,它不仅重新定义了沉浸式体验游园的定义,甚至一度对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产生极大的威胁。这其中,也有环球影城强大的营销策略,简直能说就是吊打迪士尼奥兰多。

票价策略:环球影城提供一个前排票,购买前排票的游客可以所有项目都走快速通道无需排队,而同类型的票是迪士尼所没有的。迪士尼的快速通道票只能选三个项目快速。

市场定位:哈利由于年龄的增长从一开始的11岁男孩,陪伴粉丝走过10多年。所以,一开始粉丝年龄的设定是在11-17岁左右的青少年。但是随着哈利系列越来越多,粉丝的年龄层也覆盖越来越广,直到最后成为一个跨越年龄性别和国际的世界级IP。环球影城统计发现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客群大多是青少年和年轻人,以女性为主。

宣传策略:我们来回顾一下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开业前的市场宣传策略。当时,环球影城制定的目标是:全球推广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具体通过线上线上联合宣传的模式。

线上:6个月内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平台增加潜在游客50%。他们的做法如下:

  • 不同于一次性的正式官宣,分时分次将哈利波特魔法世界开业的信息一点点向外传播。
  • 邀请了1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线宣传。
  • 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包括中国的微信不断传播新闻。
  • 通过一些网络热搜、倒计时等手段来保持网络热度。
  • 与知名网络内容传播公司合作来制作网络传播内容。

线下:利用传统渠道宣传。做法如下:

  • 在欧美知名娱乐杂志刊登新闻。
  • 加速出版哈利波特系列新书,增加传宣叠加。
  • 通过口碑营销,营造认同感。
  • 不公开信息的全部,而是让大家只看到一部分,制造情绪上的焦虑感。
  • 通过电视和广播,公布一些乐园的细节的视频,增加人们的好奇感。

创意策略:通过不断的头脑风暴,环球影城决定所有的宣传标语要为围绕着“奥兰多哈利波特魔法世界是一个可以让你身临其境哈利波特的探险的地方”进行。最后呈现出来的标语为:A Harry Potter Experience Straight from the Pages! (一场直接来自哈利波特书里的体验旅行)

渠道策略:网络是主要投放地,因为哈利波特的粉丝以年轻人为主,网络的广告不仅只是一个视觉广告,而可以是facebook和twitter上的一个发布者,可以确保页面将能让受众客群访问,接受他们的“点赞”和“转发。电视广告也是有效方式之一。这些广告必须是解密式地挑起人们的兴趣,而绝非静态的照片。在门户网站可以投放单个横幅广告,放上静态图片和有效连接。报纸和杂志投放虽然成本较高,触及有效人群较少,但老年人和中年父母可以接收到。在奥兰多个大酒店投放旅游指南,鼓励住客来公园游玩。

行文至此,字数近万。然而我们洋洋洒洒大篇幅地介绍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的打造模式并不是为了国内就要照搬一个哈利波特或者再搬一个迪士尼,而是希望通过国际顶端项目来阐述清我们总结出的IP二次开发和运营10个步骤,给业内一个启发。

现在的文旅项目,入局者众多,开发商、运营商、电影公司、网络公司、游戏娱乐公司等等可谓百花齐放。我们也的确看到越来越多好的个案,但是否能经受住市场考验,道阻且长。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文旅项目,不差好的硬件和配套,缺乏的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主题公园的场景多为独立,并没有很好的将故事、将价值观嫁接在里面。光是靠感观刺激的乐园,好比不用“过脑”的肥皂剧,不能成为经典,经不起重游。

通过国外的经典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有价值观有内涵的项目一定是从顶层设计开始的。他们研究消费者,掌控讲故事的节奏,从项目设计、空间规划、业态布局等方面专业系统地引导游客在场景中的喜怒哀乐,直至最后启动爆点,赋予游客一次难忘的游玩体验。

这需要一批跨界复合人才的聚集。这些人才来自各个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工程、制造、建筑,而是横跨美学、景观学、文学、电影制作、人工智能、市场营销、心理学等等。中国泱泱五千年文化,值得挖掘的故事颇多,相信通过各个领域的合力,不久的将来我们也将迎来自己的世界级IP。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房地产观察家”(ID:realestatereview),作者:研究部,原标题:《文旅项目打造引爆场景的核心技术:IP的二次开发和运营》。

文旅场景革命已来,你的沉浸式体验能成为“头号玩家”么?

沉浸式的概念:“沉浸式”最早发源于戏剧领域,其后慢慢演化成一种重体验、重参与性的营销方式,受到了演艺圈、家居圈、科技场馆,景区的广泛追捧。它主要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从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使人沉浸在精心营造的幻妙氛围中,形成全新的场景体验。

沉浸式旅游体验即通过全景式的视、触、听、嗅觉交互体验,使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互联网技术的崛起,高科技技术手法的应用,将使人类进入“时空的穿梭”和“虚拟世界”时代,旅游产业也将迎来体验化的新时代。

沉浸式旅游体验强调的是游客的切身体验,只有将自身与旅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将旅游升华为“旅行”。正是因为将自身融入进了行程中,游客才不会感觉对旅游产品产生疲惫感,所以沉浸式旅游体验是非常自然化的旅游。

游客在旅行的过程中会在沉浸式的作用下全身心的投入环境中,将自己时时刻刻处于第一人称的角色中,好比像玩网游,可能一开始只想浅尝辄止,却不知不觉变成起早贪黑。

让游客到草原上旅游一次不是最成功的,让游客感受到自己在草原上生活过,才是沉浸式旅游产品的最高评价。因此,在旅游过程中必须强调游客的参与性,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产品设计。

沉浸式旅游体验要素

1

沉浸式“吃”法

全息餐桌:利用3D投影映射技术(projection mapping techniques)和动作捕捉技术(motion capture techniques),把餐桌变成一场有趣表演秀的“舞台”。桌面除了干净的盘子、杯子和一些餐具外,空无一物,这一切都是依靠上方的投影仪。投影的“大厨”在顾客面前的餐桌上做出一盘虚拟的大餐。

全息环境:利用360度全息投影技术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的坐在沙漠、雪山、海底用餐,还有鸟语花香,风声海浪做伴。用餐的时候,各类鱼群甩着尾巴在四周游动、海水的波纹在餐桌上随意流泻,在水波荡漾中仿佛置身深海的蓝色梦境。

2

沉浸式“游”法

全息投影+数字展厅:将展览品通过3维、5维数字化扫描,并通过全息投影展现,游客可全方位、360度对展品进行观赏,并获得空前的科技感体验,可极大提升游客兴趣值。同时数字化展品可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将其活化,例如活化原始生物、古代场景等,这都将带给游客极强的感官体验。

AR技术+导览:AR 应用App,将虚拟的形象与实景叠加,游客只需跟随手机中的虚拟形象前行,同时通过GPS技术实景定位,显示游客所在位置,将导览与趣味互动完美结合,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3

沉浸式“住”法

VR酒店-房间投影:通过VR投影技术,将房间投影成任意一种主题世界,用户可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对投影进行控制,同时将房间元素与投影同步,比如让游客感觉到房间的灯光变蓝、床在随着波浪移动等交互体验,使游客沉浸在自己打造的虚拟现实中。

数字化装饰: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定点装饰酒店大堂、房间等场所,打造3D立体式的空间体验,该技术具备多变性和灵活性,无论从成本还是游客体验方面都十分具有优势,且相较于传统豪华的实体装修更能引人入胜。

4

沉浸式“购物”

将3D全息技术与广告结合,使产品的视觉效果更加震撼、顾客不需要附加设备,就可以观看立体的装饰设计,同时极大提高了对产品的好感与新鲜感。

5

沉浸式“娱乐”

使用激光投影、超大全息幕,结合创意及后期制作,打造超炫的全息plus show,带给观众震撼生动的灯光交互体验。

沉浸式娱乐经典案例

1

虚拟旅游景区体验

倾听安妮·海瑟薇小屋(AnneHathaway’s Cottage)内老爷钟的钟声,悠闲地漫步于杜德尔门(Durdle Door)的海滩,或是欣赏罗斯林教堂(Rosslyn Chapel)的合唱。现在,诸如此类种种美好,不仅是来到英国后能感受的体验,海外游客甚至在到达前就可以提前享受了。

英国旅游局已打造了一系列360度沉浸式体验,以便让海外游客足不出户就能进入英国最受喜爱的景点。英国旅游局这项活动是政府已取得巨大成功的“非凡英国”旅游项目的一部分,旨在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游览英国各地。这些沉浸式体验不仅能让潜在游客在来英国之前领略英国最非凡的旅游景点,还能激发更多人前往英国旅游。

英国旅游局的推广活动已促进了英国各地的经济增长。“非凡英国”项目使游客前往苏格兰和威尔士两地旅游的可能性翻番。与此同时,“非凡英国”活动触及的游客在威尔士停留间夜数增长了三倍,而苏格兰增长了50%。英国旅游局将利用“自然美景在GREAT英国”项目来继续推动英国各地旅游经济的平衡发展。

2

沉浸式展览

将手掌按在墙壁上,片刻后,一团鲜花便会在你的指尖骤然盛放。黑暗的空间内,“鲸鱼”从你的脚下游过,“蝴蝶”闻声飞舞,自然中的一切都仿佛与参观者心有灵犀。这个名为“涂鸦自然”的沉浸互动项目,是位于央美术馆的“teamLab未来游乐园”大型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览中的一个有趣的项目。

“teamLab未来游乐园”大型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览共分为“涂鸦自然”、“彩绘动物”、“彩绘城镇”、“小人儿所居住的桌子”、“串联吧!积木小镇”、“天才跳房子”、“远古神灵故事”、“光球管弦乐团”八个部分。

与大多数把观众与展品截然分开的展览不同,观众的一举一动都是“teamLab未来游乐园”必不可少的一环。如在“涂鸦自然”、“彩绘动物”、“彩绘城镇”三个版块中,所有出现在墙壁和地面上的动物、花朵与房屋都是需要观众亲手创作的。

入场时,观众可以领取专用的画纸,为自己喜欢的图案上色,这些图案经过扫描后,就会以投影的形式成为展览影像中的一部分,每当观众用手触碰,影像就会相应地做出变化。

我们可以在“涂鸦自然”中见证“动物”的繁衍生息,也可以在“彩绘城镇”中控制自己的飞船击落前来袭击的怪兽。在其他部分的展览中,观众同样需要自己动手,感受沉浸式互动体验的乐趣。

3

沉浸式旅游演艺

在一般的观念中,演出是在传统的镜框式舞台上进行的,观众面对镜框式舞台,观众保持安静,各自观看舞台上的演出内容。

近几年来,由于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三维实境技术、多通道交互技术或机械数控装置等新科技在舞台上的应用,使得旅游演艺的观演关系产生了巨大变化,直接影响观众的观演行为,并且将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制造出新的花样,打造出观众体验的沉浸环境,这种变化,不单在空间上对正统旅游演艺做出了突破,更是从故事文本、观演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美学追求。

这种高科技元素与旅游演艺的高度融合,使这种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沉浸式体验旅游演出得以产生。沉浸式旅游不是一个由传统旅游方式表达的旅游形式,它完全依靠把观众带入到活动里面,不仅是视觉、听觉体验,更是一种全新的情境体验式的旅游形式。不仅仅是完成一个维护结构,实际上也是演出的一个延伸、铺垫,让观众在行走的过程中,在进入场地之后、离开场地之前能感受到演出带给游客的全新体验。

如大型沉浸式旅游演艺项目《极乐敦煌》。此项目不仅填补了甘肃省用敦煌壁画故事进行沉浸式演艺的空白,同时也将改善敦煌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状况,极大地拓宽了当地旅游业态。莫高窟经典洞窟还原,飞天、菩萨、十八罗汉,各色精美的壁画美轮美奂……大型沉浸式演艺文旅项目《极乐敦煌》意在寻迹莫高窟的缘起,用新颖奇特的形式展现壁画中倾诉的故事,把敦煌这一文化艺术殿堂,用创新科技的手段呈现在世界面前,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敦煌文化。

此外,Punchdrunk最为著名的作品《Sleep No More》,2009年一经推出便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剧场在一个三座废弃仓库改造的空间里。观众戴上一个白色的鬼魅面具,就可在这个5层楼的空间里随意探索,演员就在你面前零距离的表演,而你也可以远离演员和人群,在这个幽灵般的迷宫里自由探索。在这里,你既是观众也是演员。这种沉浸式的互动演出,让每个观众都变成了SNM的一员,所有人对SNM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感觉。

4

沉浸式热门IP旅游体验

VR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息等技术突破了原有的旅游体验局限,带来全新的旅游产品和设施设备,全面升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这些技术将多方位渗透到未来的旅游目的地设计建设中,产生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重叠,提供古迹复原和数字化文化遗产保护,使得目的地建设的模式和方法发生重大改变,旅游者体验和现场效果都将得到增强。人工智能能更精确地获得消费者数据,VR和人机交互设备可以让游客与虚拟世界交流和互动,改变旅游者的消费决策。

迪士尼耗资5亿美元打造了《阿凡达》实体公园。2017年5月27日,“潘多拉:阿凡达世界”(Pandora—— World of Avatar)主题乐园在美国的奥兰多迪士尼正式迎来它的第一批访客。这一造价高达5亿美元的主题乐园是奥兰多迪士尼1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扩建,迪士尼把它放在了之前人流最少的动物王国区域内,想借阿凡达的热度增加人们在这个区域的到访和停留时间。在这个造价不菲的“潘多拉星”里,有漂浮的山,发光的雨林,甚至还可以“坐”在女精灵的背上飞跃峡谷。

在主题公园中,游客的身份是随着Alpha半人马远征公司(Alpha Centauri Expeditions 简称ACE)前去潘多拉星球的旅行者。如果你和主题公园中的向导聊天的话,他们会告诉你电影中的事件已经是几百年前的事情,来自地球的邪恶采矿集团RDA早已一去不返。如今,ACE开始将人类运输到潘多拉星球,学习这里的生态、动植物知识,修复前人给这座蓝色星球造成的破坏。

作为旅行的内容之一,游客可以使用电影中的“化身技术”来驾驶斑瑟兽(Banshee)进行空中翱翔;也可以驾一叶扁舟观赏潘多拉星球夜晚荧光闪闪的植物和神圣的Shaman of Songs.

用沉浸式体验打造的著名景区

1

法国狂人国

狂人国主题乐园占地667.6亩,共包括6个大型演出、2个大型夜间秀、数10个其他演出和娱乐活动、4个艺术和手工艺品村、专为儿童(以及他们的家庭)打造的“王国”、探索工作坊、1500只动物和4家酒店。

狂人国主题乐园每年只开放半年,却能够获得200万左右的客流量。在2015年TEA与AECOM联合发布的主题公园入园量指数上,狂人国以205万的入园量位居欧洲排名第12位,以及法国排名第3位(前两名皆为迪斯尼乐园)。

法国狂人国能够获得如此多的客流量,与其独特的表演项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维京海盗LESVIKINGS

在用特效制成的大雨中,展示在22米高的塔楼下爆发的战争。

❖ 幽灵鸟舞会

幽灵鸟舞会又称“幻影鸟之舞”,2011年开放,时长33分钟,可容3000观众,游客可以体验猛禽从头上飞过的颤栗感受。

❖ 神矛之谜

在短短的30分钟时间内,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表演,踏上中世纪冒险之旅。

❖ 黎塞留的火枪手

在75*90M的场地内,进行剑术对决、弗拉明戈舞会、马术表演等等。

❖最后的威武

2016年全新开放项目,时长32分钟,可容2400观众,投资1800万欧元营造一段真实、动人、英勇壮烈的故事。观众被带入一个融合了真实与虚拟布景的环境中,他们将关注一位法国海军军官令人难以置信的命运。

❖火之风琴(火焰表演)

在2015年首演的火之风琴的火焰表演中,讲述了幽灵钢琴家和小提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 圆桌骑士

圆桌骑士于2013年开放,在这里可以和Puydu Fou一起走入亚瑟王传奇的幻想天地!

❖ Puy du Fou历险记

2008年开放,体验时长20分钟,占地约2000平方,每天可演100场,接待16000观众,最多可容纳600人。

在树林深处,踏上一段令人惊讶的时空之旅,感受神奇特效,游客将回溯从古罗马到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漫长历史。

2

迪士尼星球大战

美国时间2015年8月15日迪士尼宣布,它将在自己的两个公园——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的迪士尼乐园和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华特·迪士尼世界度假村的迪士尼好莱坞影城区域修建《星球大战》主题区。

这两块《星球大战》乐园均占地14英亩(约合5.6万平方米),将修建两个标志性景点,并提供千年隼飞船(Millennium Falcon)之旅(以早期《星球大战》为灵感),还能让游客亲身“体验”第一教团(First Order)和反抗军(Resistance)之间的太空之战。

迪士尼星球大战酒店便是沉浸式体验项目。迪士尼想要为星球大战的粉丝们建造一个真实版的《西部世界》,通过一个迪士尼酒店的形式呈现,会设计得像一艘巨大的星际飞船,并且从每一扇窗户外都可以看到“外太空”的景色。而这个酒店不仅仅只是提供给客人住宿,并且还可以让每一位客人按照故事情节体验到各种真实的互动体验。

客人可以在遥远的星系中进行属于自己的长时间冒险。同时,客人们可以不穿着自己的拖鞋和短裤,只要愿意,可以穿着星球大战的服装。而和客人打交道的也不是酒店的员工,而是星球大战中的角色。而在客人住在酒店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展开和互动,让所有人完全融入到一个虚构的世界中。

这种沉浸式的娱乐体验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进入到虚拟世界和情境,以一种模糊的方式模糊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沉浸式景区、酒店将会让游客以最真实的感受“迷失”在特别的环境中。

而目前,国内旅游景区的旅游体验设计还主要以视觉设计为主,听觉设计刚刚起步,触觉、嗅觉、味觉设计还停留在元素层面,整个五感的沉浸式设计并未形成完整体系,需要旅游设计从业者付出更大的精力共同探索和研究。

沉浸式体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一方面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升了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的、平面的景区已然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化、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以AR/VR等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手段则为营造多元化的体验氛围提供了技术支持。近年来,国内外各景区、主题公园等纷纷布局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是对传统走马观花游的一种颠覆。在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科技化的未来,沉浸式旅游体验将成为旅游产品中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