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沉浸式剧本娱乐研究报告发布:本地沉浸游成新趋势

7月14日,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联合美团研究院发布《中国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研究报告(2021—2022)》(简称《报告》),并联合剧本杀、密室行业代表商家共同发起“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规范经营倡议书”,从剧本内容正确导向、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做出行业表率。

《报告》数据显示,从2018至2021年,密室逃脱类、剧本杀类经营场所的总体数量增长幅度超过400%,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大。2022年受疫情反复影响,行业发展略显受挫,据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行业年营业收入将从2021年的近200亿元缩减至170亿元。

图表来源:《中国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研究报告(2021-2022)》

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协会秘书长孔明表示:“2022年虽然行业短期增速回落,但剧本娱乐展现出更贴近95后消费需求的特点,产业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创新迭代层出不穷,行业投资信心也有所提升。我们预测,未来8个月到1年半内,行业还会有一个加速升级的过程,对规范经营的企业来说,五部委通知的出台是重大利好。”

美团研究院院长来有为分析认为,沉浸式剧本娱乐的消费者粘性、消费价格均较高,有83%的消费者会复购两次及以上,21%的消费者半年消费12次以上,随着消费人群规模的扩大,行业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加上剧本杀密室从业者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不断打造优质剧本内容、开拓创新跨界形式,相信沉浸式剧本娱乐将成为城市本地文娱经济、城市夜间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剧本杀密室激发本地文旅消费需求

以剧本杀、密室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本地文旅新势力。今年4月,洛阳提出要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剧本杀产业集聚地,更早之前,西安和成都就已喊出“密室/剧本杀之城”的口号。近期,热门综艺节目《密室大逃脱4》的开播,更带动长沙等全国多地密室行业迎来一波暑期消费热潮。

《报告》分析认为,部分城市的核心商圈已出现以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为主的集群,产生了“集群效应”,培育了特色鲜明的消费文化,同时也拉动了周边区域的其它消费。

图表来源:《中国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研究报告(2021-2022)》

作为一个年轻、有活力、讲创新的行业,沉浸式剧本娱乐不仅在内容和技术上不断自我拓展,也不断与景区、酒店、商场、影院等业态进行跨界探索,打造更具有本地文旅特色的消费业态。

譬如,西安剧本杀商家来闹LIENOW与白鹿原影视城合作,将白鹿村和滋水县城纳入剧本“游戏”场地,成为西北首家演艺与剧本杀结合的沉浸式文旅项目;成都剧本杀商家壹點探案将场地设置在都江堰青城山下的古风庭院实景,配上一整条街的搜证、定制汉服和精美妆发,让玩家一秒入戏;合肥剧本杀商家脑花CLUB和所在商场万象城联合打造了一场大型沉浸式剧本杀,整个商城每个店铺都是解谜的线索,有顾客评价说“可以边逛边玩一整天”。

除此之外,像上海剧本杀品牌森林剧馆和魅KTV、星聚会KTV合作的“剧本杀+KTV”,Supernature剧本杀和洗浴商家涟泉大江户合作的“剧本杀+洗浴”等等,也焕发了不同行业新的消费活力。

美团平台数据显示,密室剧本杀的消费者有90%以上来自本地,沉浸式剧本娱乐新业态有效激发了本地消费,暑期以来,这种本地游消费增长尤为明显,40岁以上的用户线上预订量增长最快,大多来自本地亲子游需求。

此外,据美团相关问卷调研显示,在密室剧本杀的创业就业人群中,有超过七成来自本地毕业。西安剧本杀商家“来闹LIENOW”正是由本地年轻人创立,品牌名创意来自于西安方言“来玩”,目前已成长为全国头部的剧本杀品牌。

正能量、数字化成行业发展新趋势

6月27日,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将剧本杀、密室等新业态纳入管理,其中重点提出要严格内容管理,坚持正确导向,使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剧本脚本,鼓励使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剧本脚本。

实际上,正能量、高立意早已成为剧本杀和密室深受欢迎的内容题材。北京海淀警方与中国人民大学、美团推出的反诈剧本杀《王诈》走入大学校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学生们成为反诈宣传员,同样反诈宣传主题的热门剧本还有《来电》《杀猪》等。在美团App飙升剧本榜中,关注社会现象的剧本《鲸落》、致敬艺术的《第十艺术》等立意本,都纷纷上榜收获不少用户好评。

正能量、高立意的剧本主题。图源:大众点评网友评价

这些正能量剧本不仅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也成为不少集体、企业团建的新选择。美团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以上述剧本为代表的正能量剧本杀线上预订量月环比增长达66%。

“在剧本内容的正向引导上,我们一方面通过打造剧本榜单,遴选更有价值、质量更高的剧本推荐给广大消费者,另一方面,我们希望在目前剧本库的基础上,和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共建内容合规数据库,帮助行业商家快速准确辨识优劣剧本。”美团休闲娱乐业务部负责人陈一方表示。

数字化是沉浸式剧本娱乐发展的另一大趋势。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底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引导和支持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推动发展沉浸式业态。目前不少密室、剧本杀都运用到了VR、AR技术,极大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

在密室行业,声光电、机械机关等技术类创意层出不穷;在剧本杀行业,从业者们也在探索更多数字化模式,例如“新华演绎”将剧本内容拍摄制作成电影级影像画面,近日,其制作的电影剧本演绎《烽火末班车》上线发布,让玩家在互动过程中更有代入感;“疯狂剧制”出品的《雾海同行》在剧本机制对阵过程中,引入线上游戏小程序,让玩家感受到别样趣味。

对于数字原住民的“Z世代”消费者来说,剧本杀密室消费的全程数字化体验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因素。被种草想玩剧本杀的消费者,可以在美团等数字平台直接按风格类型、评分、人数或者榜单推荐等来选择合适的剧本,基于剧本选择合适的商家,再通过线上平台发起拼场或直接“整车”预订场次。

数字时代,每家剧本杀密室店都可借助数字平台拥有一个线上数字门店和一套轻量级SaaS库存管理系统。数字创新的小浪花亦翻涌不停,密室品牌商家“X先生密室”和美团共创出“滚场”模式,大幅提升了坪效天花板,美团推出剧本杀“拼场”工具,有效提升了拼本组局的成功率。

有业内人士认为,沉浸式剧本娱乐行业数字化发展潜力较高,如果进一步提升其“发行-交易”线上化的水平,向电影票务行业看齐,则有可能推动剧本分账模式的真正实现,从而进一步促进更多优质剧本的创作发行。

四川成都剧本杀线下门店数量全国第一 预计已超千家

竹林的山庄里,10多个年轻人身着各色古装,有的手持佩剑,有的轻纱遮面,一番唇枪舌剑,希望找出最后的答案……这不是古装剧拍摄现场,而是如今在年轻人中最火爆的游戏——剧本杀的游戏现场。近两年,随着《明星大侦探》《萌探探探案》等综艺节目的热播,这个来自西方的游戏在国内火了起来。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预估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有望达941万。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经营剧本杀的门店超过了45000家,今年可能会超过50000家,甚至突破70000家。

剧本杀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百亿市场,作为国内较早开辟剧本杀业态的城市,成都的剧本杀产业也呈井喷式增长。根据大众点评上抓取的开店数量显示,截至今年1月,成都剧本杀线下门店达到708家,排名全国第一,超过上海和北京。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成都的线上剧本杀订单量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西安。

成都的剧本杀行业现状如何?又有哪些特点?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背景

疫情期间,井喷式增长

成都剧本杀店数量全国第一,预计已超千家

“在这几个小时内,我可以活一次别人的人生。”玩了两年剧本杀的狂热爱好者“番茄”,几乎每周都会去玩本。在她看来,沉浸在剧本杀的4个多小时,你就像影视剧的主角,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感受一次平常不敢接受的感情,或者“借着恐怖本大喊几嗓子”。

剧本杀,源于西方,以剧情为核心,玩家通过分饰剧本中的角色,一般5~8人为主,大家围绕剧情展开推理、还原人物关系,寻找、探讨、交换线索,共同揭开秘密或发现凶手。对玩家来说,剧本杀兼具社交与解压属性,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艾媒咨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玩剧本杀”以36.1%排名第三,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

各个城市线下剧本杀门店也井喷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剧本杀门店已超过45000家,今年可能会超过50000家,甚至突破70000家。根据大众点评上抓取的开店数量显示,截至今年1月,成都剧本杀线下门店达708家,排名全国第一,超过上海和北京。

红星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预计成都的剧本杀店已超过1000家。剧本杀店在成都的上升曲线,可从这个数据窥豹一斑:2017年才30家,2019年上升到200家,今年1月是708家,今年6月则预计超过1000家。成都的剧本杀店几乎遍布全城的写字楼、小区、高校附近等,最集中的地方则是春熙路商圈和川大附近的保利中心。

现状

特色化路线赢得消费者欢心

差异化经营和环境沉浸感是制胜法宝

这么多剧本杀店,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客人?

老许的剧本杀店——“人生删除探案馆”就位于保利中心D座。据他估计,仅保利中心内剧本杀店就有约100家。“我以前经常在附近玩桌游,这边有很多愿意接触新事物的年轻人。前几年开始,很多剧本杀店开在这里,逐渐形成了群聚效应。”

老许回忆,他是2016年从一位玩狼人杀的朋友处接触到剧本杀的,当时就对这种游戏形式着了迷。因为对这一游戏的热爱,老许和朋友合伙于去年8月开了这家剧本杀店,先期投资几十万。“当时想得比较简单,就是想让朋友们有个耍的地方,完全没想到剧本杀在成都如此受欢迎。成都人确实比较喜欢耍,对新事物接受度很高,像以前的三国杀、狼人杀、密室逃脱在成都也很受欢迎”。

老许的店以桌面剧本杀为主,但即使这样,店内装修也要走特色化路线,门口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青竹,游戏房间则有英伦风、中式风等。目前,老许的店已成为了成都剧本杀玩家心中的“网红”。

“每个月有100多场,盈利还是不错的。”老许说,其实开剧本杀店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你是不是热爱是不是用心,有没有好的DM(剧本杀主持人),有没有好的剧本,服务是不是到位,“把这一切做好,就能有不错的收获。如果只想趁着风口赚快钱,那绝对是无法长久的”。

和老许选择群聚效应不同,在成都玩家心中有较高口碑的“逆面探案馆”位于太升北路附近。这是一个隐藏在老小区内的独栋两层房屋,房屋外墙布满了爬山虎,满目翠绿又给人以年代感。

探案馆负责人茄子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个青年客栈,疫情后生意不太好,他们索性就把一楼和地下室改装成了探案馆,有古色古香的中式房间,也有华贵且有年代感类似老上海的房间,玩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剧本进行选择。负一层则利用空间和光线,改造成了实景的玩恐怖悬疑剧本的房间。

和大多数剧本杀店主由玩家转化不同,茄子并不算一个重度玩家。她以前从事影视行业,主要对接一些网剧剧本,经朋友介绍,才进入剧本杀这一行,并于今年2月和两个朋友先后投入80万开了这家探案馆。因多年从事剧本工作,茄子特别重视剧本的质量,“玩家们口碑相传的,买回来肯定没错。我们店其实主打欢乐本,大家工作了一天,能在游戏中开心一下就很满足了”。

差异化、有特别的环境、服务好……这是不少玩家对逆面探案馆的评价。正是这种差异化的竞争,茄子的探案馆生意很不错,“刚开业就实现了盈利,目前利润在10万元左右”。茄子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成都人对新事物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成都这些年文旅发展得非常不错,很多外地游客到成都旅游时,也会专程来体验。

变革

从开店到剧本发行

剧本杀店越开越多

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最重要的还是剧本

成都剧本杀店数量激增,对消费者来说是多了选择,对店家来说,却意味着不得不变革。在成都最早开剧本杀店的阿呆在今年转型开了剧本杀工作室“方块尖儿”,主要做剧本杀的剧本发行并策划制作多人沉浸式剧本游戏。

阿呆曾在电视台工作多年,早在2014年就接触剧本杀。随着综艺《明星大侦探》的播出,阿呆预料到剧本杀在成都有生长土壤,2017年底,和朋友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租下八宝街附近的“红光影剧院”,开了成都最早的剧本杀店。“当时成都只有3家类似玩法的店,但他们都还是以狼人杀为主。我们营业后,很多客人以为我们是狼人杀店,还有的以为是咖啡店。”

一开始,阿呆的剧本杀店生意并不好,但随着《明星大侦探》第二季的走红以及一些剧本杀手机游戏上线,越来越多的成都人迷上了这个新游戏,“我们一共有13个房间,客人最多时一天高达40多场,有时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人太多我们店玩不了,我就自己掏钱把他们送到其他店家那儿玩。”

去年疫情后,闲下来的阿呆开始尝试剧本杀剧本的创作,因为有多年剧本杀游戏经验以及对文字的敏感,阿呆的剧本用了几个月时间创作和发行。在她看来,剧本杀店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剧本杀最重要的就是剧本,为此,她干脆退出剧本杀店的经营,专心做起了剧本发行。据阿呆介绍,成都的玩家和剧本杀店众多,涌现了很多编剧人才,目前成都这样的剧本杀发行工作室达到30家。

此前有消息称,一部好的剧本杀剧本可以让创作者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成都资深剧本杀编剧玄真君表示,这并非不可能。目前,剧本杀的剧本分为三种,普通的盒装本400元左右一本,任何人都可以买;第二种是城市限定本,即剧本只在每个城市售卖3家,价格在1000~2000元;另外一种是独家本,即一个城市只售卖一家,价格高达4000~6000元。玄真君此前创作的《壹玖壹玖》是城市限定的搜证型剧本,通过工作室售出的标价为19190元,目前已经卖到了国内几十个城市的剧本杀店,每卖出一套,大概能分到几千元。凭借这个剧本,玄真君收入就破了10万。

出路

成都剧本杀产业大有可为

成都有丰富的文化题材

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加工成很棒的剧本

在阿呆看来,成都除了有滋生剧本杀店的土壤,也具备产业的孵化。成都有大量影视类高校,这些大学生很多都是剧本杀玩家,同时因为专业原因,他们中不少人进入了剧本杀编剧行业。人生删除探案馆负责人老许表示,川内很多影视类高校大学生都在剧本杀店做兼职DM或NPC,兼职一场最多可以赚到200元。专注剧本杀剧本创作的剧嗨创始人炸鱼提到,在剧本杀的内容创造方面,成都拥有大量创作者,而且相对来说没那么急功近利,能静下心来慢慢琢磨,有非常好的底子孵化出一些好的剧本产品。

采访中,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四川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为剧本杀提供了素材,如青城山的道教文化、金沙文化、三星堆文化、张献忠沉船宝藏等等,这些文化和故事都具备了年轻人喜欢的悬疑、探险、仙侠等元素,经过加工后可以成为很好的剧本杀题材。剧本推广后,对成都的旅游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国内首个城市文化题材剧本杀《宽窄十二市》目前就已落地宽窄巷子。剧情中,就有成都流传已久的民俗文化。剧本杀剧本分发平台小黑探创始人王欢岳也表示,他非常看好剧本杀在成都的发展,这一方面在于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根据成都的历史人文特色去打造出一些融合了内容故事剧情的本地名片类产品。同时,成都拥有宽窄巷子等知名文化地标,通过剧本的形式提炼出来,可以打造出成都独有的IP故事,增加年轻人或者消费者的游览体验。炸鱼认为,成都本身有很多丰富的文化题材,例如三国文化、金沙遗址文化等,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加工成一个很棒的题材。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武汉、北京、郑州、天津、长沙位列剧本杀门店增速Top5

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通讯员 尹楠

在线下娱乐消费需求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剧本杀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新奇玩乐的首选,并凭借其独特的游戏体验和互动模式吸引着年轻人们沉浸其中。

近日,《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预计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该报告基于美团休闲娱乐业务数据及剧本杀商户用户调研,提供实体剧本杀消费领域的数据参考。

资深剧本杀玩家、95后小彤在一次公司团建中接触到剧本杀后,迅速成为了它的“拥趸”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剧本杀代入感强烈,推理成功后很有成就感。想要玩好一个角色,单纯靠背剧本是行不通的,需要让自己成为剧中的角色”,小彤表示,“每次结束我都感觉意犹未尽”。

七成玩家30岁以下,剧本杀扩大当代年轻人的交友圈

剧本杀游戏以逻辑推理为核心,玩家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围绕剧情进行人物关系还原、互动交流、探讨、交换线索,共同揭开秘密或发现凶手。在国内发展至今,剧本杀已衍生出推理类、情感类、机制对抗类等多种类型,满足玩家的多元娱乐需求。

综艺节目的热播为剧本杀行业培养了大量种子用户。《报告》数据显示,有37%的用户就是被《明星大侦探》等综艺节目所吸引。而随着入局玩家数量的持续增多,剧本杀的热度也在持续提升,有40%用户通过朋友推荐玩剧本杀。

《报告》显示,在剧本杀消费用户中,58%为女性用户,超七成的用户为30岁以下喜欢逻辑推理、角色扮演及新鲜体验的年轻人群。其中,学生群体占比较高,约为28%。这些人群本身就有着旺盛的交友兴趣,剧本杀动辄4、5个小时的游戏时长,也给玩家们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无论大家是一起推理,还是“针锋相对”,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获得一段甚至多段的珍贵经历。

主持人成剧本杀体验核心保障,49%消费者因主持人专业度选店

“好的剧本杀游戏体验=30%DM+30%剧本+30%队友+10%其他。”一位剧本杀商户老板这样定义一个好的剧本杀游戏体验。

在剧本杀玩家和商户看来,一个专业DM(Dungeon Master,剧本杀主持人)是一场剧本杀游戏的灵魂人物,也是保障玩家良好游戏体验的关键。《报告》指出,对于近一半的消费者来说,DM的专业度都是其选择线下剧本杀门店的决策因素。

“一个好的DM会让整场游戏更具氛围感,不仅能带领玩家把握好游戏的节奏,也能让游戏过程更加顺利”,有用户表示。《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五成线下剧本杀门店里会设有5~10位DM来服务玩家。

剧本杀是一个“体验至上”的服务产业,在美团App、大众点评App关于剧本杀的评论中,“新玩法”“代入感强”“聚会”等内容成高频关键词,“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和朋友聚会”“缓解压力”是评价中常见的剧本杀玩乐需求动因。

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与丰富多元的内容也让消费者更愿意去到店面对面体验游戏,《报告》数据显示,实体剧本杀用户中,超63%会在两周内消费剧本杀1次以上,超四成消费频次在每周一次以上,可见,剧本杀正逐步渗透年轻人的日常玩乐生活。

行业多为“小而美”品牌,新一线城市剧本杀消费崛起

从桌游、密室等业态衍变转型而来的剧本杀行业,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报告》数据显示,剧本杀商户的连锁化程度依然较低,78%商户为单店经营,93%的商户具有自己的独立品牌,但具有全国和行业代表性的品牌仍然较为匮乏。

利好的一面是,多数剧本杀门店已经具备了混合经营、独立创作等连锁发展的基本能力。除桌面剧本杀和实景剧本杀两类“主业”外,82%商户会同时经营桌游、密室等多种室内娱乐业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线下社交娱乐需求。

从城市维度看,年轻人更多、玩乐需求更多的新一线城市是剧本杀发展的沃土。目前,上海、武汉、北京的门店数量位居前三,成都、西安、长沙、南京、天津、深圳、杭州等城市紧随其后。

新一线城市增速也名列前茅,对比2020年,武汉以58%的门店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成为新晋的“剧本杀之城”。而从消费力上来看,美团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剧本杀消费线上订单量前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西安、成都、武汉、北京。其中,北京的客单价最高,西安、成都、武汉等中西部新一线城市的客单价也跻身前五、超过上海。

因更亲民的价格和更友好的社交互动模式,剧本杀的下沉发展要明显优于其他室内沉浸娱乐模式,伴随着5G、VR等技术的发展,剧本杀这一沉浸式娱乐或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真正薅到剧本杀羊毛的,恐怕是那些土了吧唧的装修店老板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跳海大院”(ID:meerjump),作者:院办放学堵他,36氪经授权发布。

犹记得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学写作文时,填写《我的梦想》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哪怕TA长大后不是专门搞写作的。小学人人都想当科学家发明家,等高中经过文艺风的熏陶下,开个书店or咖啡店则成为最高的理想。

随着《明星大侦探》的一季又一季热播,许多人的职业志愿又开始发生了大变化,内心开始高频出现:“我想整个剧本杀实体店”的声音。

就连我社恐的表妹都不害怕要去线下玩几轮这两年的剧本杀实在是太火了

剧本杀本来就新奇,再加上剧本杀被赋予了具有社交相亲功能,光凭这两点就有了吸引年轻受众的基础,同时也让成天琢磨年轻人口袋里面那点钱的资本好了眼,更是缭乱了投资者的心。

于是顺理成章的,各地剧本杀实体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每个年龄段都有它当红的社交场所

虽然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剧本杀属于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而店铺装修则是内卷的夕阳产业,但孰优孰劣不是表层这么容易就能猜出来的,真正薅到剧本杀羊毛的正是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装修店老板

当一名兴致勃勃的剧本杀创业者在装修店老板面前口沫横飞地扯梦想、聊前景、讲细节、提要求的时候,装修店老板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些想笑,因为他知道,这又是一份可以收割的财缘。

或许你觉得我在唬你,但你也可以相信一下数据的力量,最近就有两份行业报告更是将“剧本杀”推至风口浪尖。

一份是今年3月由36氪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仅2019—2020年短短的两年时间,全国剧本杀相关实体店就完成了11.5倍的增幅,从2400家飙升至30000家。(不妨尝试将你的工资带入这个增幅,可能会有更加鲜明的感觉。)

图片来源:36氪研究院

另一份则是某闲置平台发布的销售数据。

该数据显示平台4月份因「倒闭、经营不下去」而出售的剧本、道具、门店桌椅等剧本杀商品的数量较3月增长了110%。

图片来源:闲鱼

一边是杀疯了的开店热,一边是挥泪跳楼价大甩卖,这证明了什么?

剧本杀投资者们赚不赚钱暂且不说,但是为其服务的装修店老板肯定是乐得合不拢了嘴。歌仔都有得唱:“无忌世事变改,还是越难越爱?装修佬永远有钱袋~”(好吧这是我临时改的)

想必一些朋友此时要提出疑问了:装修这两年行业缩水的厉害,材料透明加市场紧缩,哪有那么容易薅羊毛?别急,且听我慢慢分解。

 剧本杀的开店热是装修业的财富密码 

实际上,网红产业剧本杀与天天跟钢筋、水泥、混凝土打交道的店铺装修,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则却有着妙不可言的因果关系。

众所周知,投资实体店铺的第一步就是选址装修。那么2019—2020年之间暴增的27600家剧本杀实体店,就为装修行业带来了27600份财源。(废话)

虽然这个数字相对于整个装修业并不算什么,但不要忘了,剧本杀实体店大多集中在一个城市的网红街里,而这些网红街的店铺装修,往往集中在少数装修店老板手里。

我有一个名叫阿黄(化名)的朋友,就是在苏北某三线城市搞装修,今年该网红街上就有三家剧本杀实体店由他装修,其中一家通过房东介绍,而另外两家则是慕名而来。

阿黄于此是这样形容:“你看过电影《功夫》么?那里面有一幕是一个老乞丐拉着小孩儿说他骨骼惊奇,非要给他一份好处。我现在感觉就是这样的,没招谁惹谁地坐在店里,然后就有人上门送好处。”

原来阿黄并不知道什么是剧本杀,倒是觉得这名字听起来就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后来阿黄跟那些商铺老板聊了一下,有一定的了解后便自信满满说道:“不就是桌游么?那就好办了,早些年三国杀店,这两年密室逃脱店,都是咱家装修的,圈子里有口碑。”

剧本杀其实看似市场很大,实际圈子很小,老板们基本都认识,除了那些加盟的大店,其他老板私下里都有联系,一起聊剧本聊装修聊比货价等各种维度,就差聊今日的猪肉韭菜市价多少。

在网红街做装修生意,阿黄深谙人脉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因此除了和店铺老板打成一片,还会让熟识的老板帮忙推荐,事成之后给他提成。其他诸如房东、物业甚至是保安保洁这些,阿黄都早已用酒量和红包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这些友谊也为阿黄带来了不少商机。

 剧本杀店铺一倒闭,装修老板就发笑? 

其实早些年刚入行的时候,阿黄也东一棒槌西一榔头地四处接活儿,最苦的时候甚至蹲过十字路口。就算好不容易接到了活儿,也会累得像狗一样。等到活儿干完了吧,要尾款又是个头疼的大问题。

后来机缘巧合接到了网红街的店铺装修机会,阿黄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装修与其他地方的装修不一样,因为来这里的投资者要么是赚一把就走,要么就是跟风投资的,反正都做不长。

“我们干装修的当然最喜欢这样了,他们不停地开店关店开店,我们就有比其他地方更多的装修机会。”

剧本杀风靡伊始就被宣传得天花乱坠,坊间更是传闻剧本杀拥有着无比高效的脱单密码,奔现率甚至高于红娘角和相亲大会。这也很容易理解,试想一下,七八个年轻男女挤在网红街的小居室里你一言我一语,能不看对眼?能不升温感情?能控制住爱情的查克拉?最重要的一点,剧本杀包分配对象啊,毕竟参与游戏的小哥哥小姐姐自穿上角色服装的那一刻起,剧本就为他们组好了CP。

但说到底剧本杀的本质不过是一款网红产品,而网红产品必有一个特点,即从绽开到裂开,周期都不会太长。

阿黄是一个喜欢用社交软件搜索附近的人,通过观察他们,阿黄在此找到了一条规律:“网红晒哪样东西,就说明这样东西在被人花钱推广,或者说资本在吸引小商小贩进场,等到这些网红不晒了,改普通用户晒了,说明风口已经过了。此时进场可能跟着喝口汤,但很大概率会赔掉裤衩。你看,最近晒剧本杀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好伐。”

果不其然,没耗多长时间,剧本杀实体店就开始摧枯拉朽般的倒闭,阿黄装修的某一家店甚至还未完工,连尾款还没收到老板便宣布撤资了。

不过阿黄却并不担心尾款的事情,他所在的城市,装修默认采用352的收款方式:即30%定金,买材料时收取50%,最后确认装修没有问题再支付余下的20%。

“经常收不到那20%,这都已经成为行业的潜规则,这条街能撑到给20%尾款的店少之又少,装着修就倒闭的也常遇到过。不过这都无所谓,倒闭的多,开店的也多。”

图片来源:B站

我想,当剧本杀风口过去之后,一定还会有其他的网红产品引领投资风潮,形成一个轮回。到时开店装修是必然,装修店老板又有活儿干,袋袋平安。

 剧本杀实体店的投资者在为装修买单 

但不得不说,有些剧本杀店铺的投资者除了给阿黄这样的网红街装修店老板提供致富机会,也给他们上了深深的人生之课。

阿黄上个月就接触到一个着实让他震惊的剧本杀老板,这名客户原本是一位剧本杀玩家,因为嫌经常去的店太low,就自己出来盘了个店。

阿黄开始向我回忆起那次交谈里被震撼的细节:“在谈及装修的主色调时,她说想要把背景墙装修成星空蓝,在此她还强调不是纯色星空蓝,是blingbling那种,这样会有一种梦幻感。”

阿黄也从此懂得了我经常开“五彩斑斓的黑”的业界玩笑,内心五味杂陈。

当时我根据需求脑补了一下,可能大概长这样吧

除了追求blingbling梦幻蓝,阿黄还遇到一个追求赛博朋克风的客户。

“B座那家客户接盘了一个咖啡馆,本来就有桌椅,而且原有装修还特文青特小资。结果这个兄弟说要装修成赛博朋克风的,非要把原来的装修都拆掉,然后桌椅换成水管子焊的那种。”

阿黄在听完这些“合理需求”后,内心其实早有更加快捷却没袒露的答案:“我寻思他干脆买几个废暖气片儿得了,这不80年代怀旧风么?”

But,上面这些“理想化的装修概念”还算是阿黄装修生涯中的一个小波峰,而谈价钱时的不谙世事更是让他目瞪口呆。

在阿黄接触的开店者里,剧本杀店铺老板面子最薄,最羞于讲价,于是出现了这样魔幻的一幕:阿黄按照行业潜规则虚高报价,留出了讨价还价的余地,然而剧本杀老板居然不还价,阿黄要多少他们就给多少。

待到开店者关店时,阿黄再次震惊:“600块钱买的桌子50块钱就卖了,我长这么大,才发现生意是这么做的。”

生意当然不是这么做的,只是目前剧本杀实体店的投资者有很大一部分是玩家转型店主,这些玩家怀揣着理想,并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险恶,凭着一腔热情投资。而当他们遭遇困难,认清现实的时候,之前的热情又会化作无尽的失望,促使他们尽可能快地逃离。

因此在闲置平台上便出现了这样的宝贝描述。

图片来源:闲鱼

多年前曾流传过这么一条生意经:想赚钱?赚赚钱的人的钱。

而如今,这条生意经早已演变成:想赚钱?赚想赚钱的人的钱。

网红街的生存之道便是如此,很多投资者以为嗅到了风口,薅到了羊毛,殊不知他们很大概率连装修费用都赚不回来。

而真正赚到钱的那批人,譬如装修店老板阿黄,平日里最喜欢坐在网红街的一角,深情的目光望过去,都是赔的裤衩都穿不起的网红店老板的影子。

网红街成立11年,4015天,阿黄装修了近100多家店。每年都有数不清不知死的鬼儿往坑里跳,以为自己能在网红街赚到钱。

然而网红街最大的赢家,网红产业的隐藏王者,在各大社交平台又在炒作某某网红产品的时候,已悄然把5块钱的红旗渠,换成了65块钱的华子。

参考资料:

[1]吴艺星.线下剧本杀:反群体性孤独的“限时梦”[J].视听,2021(05):137-139.

[2]相桐.剧本杀:青年社交“新宠”体验别样人生[J].青春期健康,2020(24):86-87.

[3]邓熙媛.社会学视阈下的新兴休闲游戏狂欢[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04):50-51.

[4]邓雅蔓.剧本杀风靡小城是一时风口还是长期趋势?[J].中国经济周刊,2021(Z1):60-61.

[5]彭训文.《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红店,有“颜”更要有“品”[J].中国食品,2019(11):59.

[6]赵维良,汪倩如.网红餐厅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电子商务,2019(04):60-61.

[7]席琳.网红餐厅缘何短命餐品质量是成败关键[J].中国食品,2017(1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