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产品思维做营地?

相信能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成功产品,是每一位产品经理的梦想。前两天在朋友圈做一个调研,“如果有机会做一款产品,不考虑钱的问题,你会想做什么?”

在评论区里有的朋友说想做马蜂窝,有的想做家庭教育,有的想做私人数据管家,也有的朋友说想把老家的石榴做成瓶装饮品…

内心想做的事可能就是我们的初心吧,这一点作为自己创业也尤其重要。幸运的是有的人正在做自己热爱事,有的人还没有找到。

今天文章的主角就正在做自己热爱的事。

他是星谷营地的主理人李海波,我在视频号上看到一期关于“产品思维做营地”的视频,因为“产品思维”四个字吸引了我,于是又看了他所有的视频,

他之前做过很多职业,因为自己露营有20多年,但每次露营没有遇到让自己满意的产品,决定自己做一家营地。花费3000多万,在北京延庆打造了星谷营地。

虽然做营地不容易,但透过视频能够感受到他在做自己热爱的事,认定是自己要坚持做的事。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通过“产品思维”做营地的呢?

一、为什么做营地

1. 疫情原因(社会现状)

近两年疫情防控原因,跨省流动受限制,只能选择周边游,而露营成了家庭聚会、朋友出行的首选。

2022 年春季综艺《一起露营吧》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内容影响下,露营需求再度爆发:小红书关于“露营”笔记数从 2022 年初约 100 万到 5月底接近 350 万篇。

根据通联数据,2022 年 1-4 月天猫淘宝露营野炊装备累计成交额 31.8 亿元,环比翻倍增长。2022 年 1-4 月通过携程报名露营游用户是 2021 年全年 5 倍以上。

2. 山野生活向往(用户需求)

一周紧张工作的结束了,周末露营是一种逃离城市,亲近大自然、接触疲劳的新社交方式。

大自然里的生活能够把城市的生活更加放开,人们更追求自由的山野生活,帮助我们暂时从都市生活中逃离出去,身心获得片刻放松。

天幕下营帐里、烧烤炉、咖啡壶、一盏汽车….放下手机,与好友一起纯粹真诚的交流,已经碾压密室逃脱、剧本杀,成为年轻人的娱乐新方式。

3. 自己露营生活20余年(自己热爱)

主理人李海波称自己关注露营行业已经有几年时间,他本身是一个露营狂爱好者,从最早的背包式露营到后来的山野式露营,再到风格露营,陆续爱好有22年时间。

过去的营地基本上是农家乐的形态,缺乏美感,在审美成为刚需的年代,从产品到设计,再到服务都需要全新升级。

自己也走了很多营地,但没有一个营地是自己想象中的。

2021年11月,他开始开展露营规划工作,与几位朋友一起在北京延庆包下5000亩地山林和200亩野鸭湖。

4. 社群+内容运营经验丰富(自己优势)

星谷营地的核心能力是社群聚集和内容运营的能力。

主理人做过10年记者,做过编剧、做过科学媒体,创业+投资共有17家公司,在喜马拉雅做了6年时间,担任喜马拉雅副总裁。出版《时尚中国》《体验者马骅》,摄影专辑《乡村面孔》《藏路》等专著。

通过他的经历能够看出,工作阅历基本是围绕内容行业,为他的这次新创业奠定基础。

二、营地行业现状

1. 露营的主要类型

露营消费是休闲户外消费的典型,露营消费方式主要有四类:

(1)公园露营

半日游为主,载体主要为城市公园,消费者自带帐篷/天幕,人均消费0-80元(门票费)。

(2)精致露营/搬家露营

以 2 天 1 夜露营为主,设备全,人均消费 150-200元,拎包入住则人均 700元以上, 载体主要为商业化露营地。

(3) 房车露营

过夜需求,载体主要在商业化房车营地,消费者自备/租赁房车,游玩时间1天以上,人均600元起。

(4)小屋露营

以多日游为主,主要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中西部地区、丘陵/山岭/高原地带,更具特色。

2. 中国营地数量不断攀升,但缺乏标准

中国露营相关企业与营地数量快速攀升。2021 年中国共有超 3 万家“露营”相关企业,仅 2021 年新增超 2 万家,2022 年 1-4 月新增露营相关注册公司超 7000家。

露营地行业标准缺失,与民宿归属同样特种行业。

部分营地大多提供过夜食宿,与民宿酒店类似,属于特种行业,需取得经营许可证,办理完备的“六证一书一证”,但大多数露营地缺乏规划,拿证相对混乱。

3. 露营地经营模式相对灵活,营地利润率3-8%

帐篷露营地规划用地相对灵活,旺季可增加出租营位,淡季可撤帐篷出租场地。

根据露营天下数据,2017 年优秀露营地年平均营业额为 1068 万元,收入中 57%来自于营地出租(合约 610万元)。

43%来自于出租空闲场地、娱乐餐饮等项目,优秀营地平均净利率 8%。

三、营地的核心特点

主理人李海波想做的不是搭了多少个帐篷让用户住进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及资源搭建整个营地体系,需要从餐饮、活动内容、服务体系上都要打造不同的东西出来。他们最核心的能力是社群聚集能力和内容运营的能力。

他想通过美学重构营地业态,将营地作为一个平台,将具有特色美食、咖啡、酒吧,甚至商学院、野外剧场汇聚在平台上,让人们感受到休闲娱乐同时,满足用户对学习的需求。

所以他的目标是搭建一个营地中台,把服务能力做好,运营做好,将整个sop做好。再招募各领域擅长的合伙人加入,比如威士忌酒吧找最擅长的人,餐饮找最擅长的人,咖啡找咖啡擅长的人。

星谷营的核心产品并不帐篷和酒店,而是房车,有上百辆的汽车改成了乌尼莫克。

房车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他们的帐篷成本也是很高,里面配有冰箱,完整的灯具,两套半日闲的床和床垫,共有72种设备,每一个平台的成本在5-7w间。

能够让用户在野和奢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用户体会到山野间的乐趣,同时又是一个星级酒店的配置和标准,让你在轻松的体验搬家式露营的乐趣时没有那些痛苦。

同时还为用户设置了拍照打卡的网红建筑。像透明的威士忌酒吧、山顶的混凝土和原石、无边泳池都是其他营地没有的特色,满足用户所有的幻想。

营地对主理人李海波来说虽然是一个新鲜的东西,但他认为想做就去做,不懂就去问,不会就去学,错了马上改,重要的是先从小规模去打样。

四、以内容为主的运营模式

目前看到他们的运营方式以内容为主,在抖音、小红书和视频号平台都有账号。内容主要分享达人露营经验和装备,探访评级露营地,通过他们的故事讲和露营生活的故事。有几期内容是采访营地主理人李海波,讲述自己为什么做露营及营地介绍。

通过评论区能看到很多用户都在问多少钱,地址在哪里,通过几期视频后预约营地的用户明显增加。

在小红书平台,也有很多博主分享去星谷营地的感受,确实能感受到营地的高颜值及高服务。

除了各平台的短视频内容,用户主要通过公众号下单。

目前主理人的主要精力应该是在打造营地上,营地是他的产品,只有营地的产品打造好,加上以内容方式让更多用户看见,转化率应该不成问题。

李海波讲:“短期看是一个好生意,长期看会有一个卷的过程,当大量的人开始做时,拼的是谁将事情做的越重,护城河就会越高。

他不担心露营是不是一个好生意,而担心是不是一个好产品。

现在这个行业缺少的是具备互联网思维,同时能够将各种业态融合进来,从规范化、标准化、模式化上需要提升”。

期待通过他积累多年的互联网经验,将营地这样重基建、重服务的产品做好。也希望他的营地早日实现稳定盈利。

写在最后:

互联网行业热潮减退下,对于互联网从业者来说,找到一个内心想做的事情,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实体行业结合起来也是一个新机会。

希望我们都能像文中主理人一样,找到自己的热爱,为热爱的事业去奋斗。

本文由 @柿子姐说产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北京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会长:露营业一路向上,未来或分化升级

今年露营正火爆,从小众休闲变成了都市青年热爱的度假方式。那么,作为刚刚入门的露营爱好者,怎样恰到好处地“入坑”?作为投资者,露营产业的风口将持续多久?各地政府又该如何规划建设露营营地,如何平衡度假休闲与安全、环保之间的关系?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了北京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会长、中国自驾游与露营房车大会发起人廖红斌。

刚入门别“一掷千金”,先去成熟营地体验一下

新京报:露营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都是哪些人在露营?

廖红斌:之前露营在国内休闲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属于比较小众的活动。其实,国内房车产业的发展仅有20年,我还记得,中国第一批规模化房车是1999年生产的;2015年公安部交管局正式下发规范旅居挂车上路通行政策的通知,房车可以上高速;北京房车露营自驾旅游协会成立还不到10年;2019年全国自驾游人次达35.9亿,占全国旅游人次的64%,这其中就包括房车和露营人群。可以说,露营的火热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结果,从小众转为大众消费。另外,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疫情之后将有更多人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助推露营活动发展。

露营爱好者的群体非常广泛庞大,其中,自驾游和户外爱好者占很大比例,有些都市年轻人可能没有汽车,但哪怕骑着自行车,也要携带装备去露营。前几天我就遇到几位骑着摩托车去露营的游客,他们带着帐篷、小桌、咖啡机、音箱等装备。

某一村房车露营营地提供帐篷、房车和木屋。

新京报:很多人对露营的第一印象是在温榆河公园搭帐篷、喝咖啡、玩飞盘,露营营地有哪些类型,应该怎么玩?

廖红斌:按照国际公认的分类标准,露营营地分为森林型、滨海型、湖畔型等,还有一种更小众的荒野型露营。现在国内流行的精致露营和搬家式露营也非常有意思,除了帐篷,还要带上各种设备、锅碗瓢盆,帐篷也要搞成“两室一厅”式,好像“搬家”一样。我建议,作为刚刚入门的露营爱好者,先不要冲动之下“一掷千金”,购买大量露营设备。可以买张“蛋卷桌”、几把户外椅、一个天幕,试试感觉;或者先去成熟的露营营地体验一下,那里通常设有帐篷、房车以及小木屋,并提供烤炉等户外设施,服务人员还会帮忙处理食材,非常方便。晚上几个人围坐,吃烧烤、聊天、听音乐,十分惬意。

新京报:露营市场火爆带动了哪些产业?是否具有长远优势?

廖红斌:我认为,五年内国内露营产业都将一路向上、高歌猛进。对投资者来说,五年内投资这个产业都没问题。五年后,露营市场将面临消费升级,届时整个露营产业都需要拿出更好的装备和更有特点的营地或者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其实,目前国内营地与露营设备只能打80分,未来将分化升级,一部分走向高端或者奢华。整体而言,这个市场是向好的,而且国内露营设备产业颇有优势,要知道在整个国际户外露营市场,80%左右的装备都产自中国,我们有很好的基础。

露营营地不应是度假村或者房车旅馆,量化监督管理指标很重要

新京报:从产业角度来看,你认为国内露营旅游发展目前存在哪些短板和瓶颈?

廖红斌:自驾车房车露营经历了10多年发展,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许多针对促进自驾车房车露营发展的引导政策,促进了自驾游、休闲游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一旅游业态的发展始终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规模和速度,这主要是受露营营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羁绊。

自驾车房车露营营地是开展露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规范和管理房车露营的重要方法。国内的露营营地建设虽然步入初始阶段,但是由于对露营活动本身的理解不同,各地区在建设营地时产生了一些误区。例如,有的概念不清,混淆了度假村和露营营地的区别,人为堆砌景观和设施,使得投入加大,产品不对路,从而造成经营困难;有的假借露营营地之名,只是为了拿地建设房地产项目;有的地方在建设露营营地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目前,在国内现有的或即将开业的2000多个露营营地中,80%以上为“房车旅馆”,即为停放不能上路的拖挂房车或其他形式的临时建筑物,营地中没有预留或预留的自驾车房车露营车位不多。

新京报:针对未来露营营地的管理和发展有什么建议?

廖红斌:国内露营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于营地。国内露营营地建设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成本过高,拿到地的人不愿意只建一些简单的露营车位。因此,国内发展露营产业和露营休闲,国家应该给予更多政策层面的支持,比如县市、风景区等都可以设置一两处营地。实际上,房车露营营地可以充分利用滩涂林地,并承担社会层面很多功能化的作用。针对房车露营营地的土地政策,我认为还有待改进。目前房车营地是按照旅馆用地的标准,即商业用地,这就限制了露营营地投资发展的积极性。因为,开发商拿到地后,从投资收益的角度出发,更愿意做利益更大的商业或者酒店开发,而房车露营利润较低,应该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管理方面,建议量化监督管理指标。比如自驾车或者房车露营营地,地上建筑包括木屋、集装箱等以及没有获得上路许可的拖挂房车,不得超过露营营地总体营位面积的10%;房车度假村或者房车公园,地上建筑物不应超过20%;度假村则以固定不动的住宿设施为主……从而建立规范的约束性指标,防止改变建设内容,变相建设旅游度假娱乐设施和搞房地产开发。

东南沿海可发展休闲度假营地,西北边远地区适合建设自驾车驿站式营地

新京报:当下露营在全国各地火爆,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旅游资源和设施不同,怎样才能避免“一窝蜂”式建设营地?

廖红斌:国内露营营地建设应加强顶层规划。根据不同经济、气候与环境条件以及旅游业整体规划要求,分区制定营地发展方针和策略,确定总体数量、类型、规模、主题要求等。比如,西部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较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但幅员辽阔,自然风光雄伟壮丽,适合自驾车驿站式营地;东北寒冷地区,露营营地经营期限短,建议以特色主题和冰雪运动相结合;云南、海南等旅游热点地区,建议重点扶持,优先策划营地建设;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民收入水平较高,对度假休闲设施有较大需求,建议规划以休闲度假为主的营地建设。

同时,鼓励建设公益性质营地。将露营营地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大类,公益营地集中在生态环境薄弱以及经济落后地区,由当地政府部门出资建设简单的自驾车露营营地,以带来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商业露营营地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鼓励没有建筑物的营地建设。商业性质的营地用地管理办法应该协调国土和住建部门统一制定,可以考虑把有关审批管理权限适当下放,根据区域功能、环保要求、土地类型、建设内容等,确定相对灵活的用地审批制度。

新京报:随着露营的大众化发展,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如垃圾遍地,造成环境保护、林业安全等隐患,你有什么建议?

廖红斌:强化标准,分类分级,统一名称,制定不同类型的营地标准,在分类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供地和管理办法。在林业安全、公共绿地保育、环境保护等方面,其实营地也有行业标准。2019年我参与起草了《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包括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选址和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对环境、资源和动植物保护的要求。其中就涉及了垃圾收集箱数量满足需求,分布合理;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对废弃电池、污油等危险废弃物专门回收;设置废弃物收纳站,位置与其他功能区有一定距离,位于营地下风处,有绿化带隔离;对污水、废弃物及时外运,进行无公害化处理等。有时候,露营营地显现出来的很多问题,比如垃圾,其实未必是游客的素质问题,而是这个营地的专业问题,比如垃圾收集箱的数量和分布不合理。

另外,露营营地其实是非常专业的领域,选址、水电搭建、垃圾清运、安全防护等方面,都需要专业机构实施,同时也需要当地主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比如,露营过夜如何上传游客的相关信息,这在住宿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仅是有块地,安寨扎营住一晚那么简单。郊野上网不方便,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技术支持,比如通过移动上传系统来实现。因此从露营火爆到露营营地的发展成熟,需要各个政府部门与机构的支持。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6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