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北京流行词:喝野酒

这事儿值得餐饮人看看……

前有上海“街头10元热红酒”,现有北京“胡同鸡尾酒”。

01 胡同鸡尾酒走红,街头版“微醺”成流行

今年的北京,夏日浪漫发生在胡同里。

29岁的Wendy,告别了一周的满负荷工作,在周五傍晚的地铁里卸掉繁忙,出了五号线雍和宫站F口,七拐八拐地沿着老北京胡同穿梭前行。远处,俊男靓女三五成群,正举着酒杯闲聊,花花绿绿的鸡尾酒装在透明盛器里,格外显眼。

目的地到了。

鸡尾酒需要DIY,把玻璃杯里的预调酒倒进冰杯,再添上各类花哨的装饰(包括薄荷叶、水果干甚至辣椒),一杯“行走在夜色里的时尚”就这样诞生了。

受疫情的影响,北京餐饮堂食“停摆”了一个多月。就在这一个月期间,小店哀鸿遍野、各大头部品牌积极自救;而另一面,在胡同里,浪漫的酒吧店主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意包装,让一杯原本只能坐在店内享用的鸡尾酒成了“走食”,娇艳而缤纷的气质,足够匹配文艺青年“不为疫情羁绊”的内心。

而这种饮酒方式,也有一个狂放的名字——喝野酒。

02 凉面装进奶茶杯、龙虾鲍鱼街头吃…“边走边享受”的可不只是酒

胡同鸡尾酒能够在社交媒体上火爆起来,和颜值、社交意义、微醺经济有直接关系,这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特质。从大环境来看,这是今年崛起的“露营风”在餐饮各个品类中的蔓延。

事实上,不少餐饮品牌也在产品原有的零售基因上,增加了“走食”的元素,让产品更加适合户外就餐场景。比如,“人手一杯的鲍鱼小龙虾杯面”蹿红网络,这产品来自于北京一家日料店,可以选择不同数量的鲍鱼和小龙虾组合,很有视觉冲击。倒上搭配好的酱汁,以及爽口黄瓜等辅菜,一份价值不菲的海鲜面(走食版)就制作完毕。

类似产品,还有更早之前的“盒装意面”、“mini拇指小笼包”、“口袋凉皮”都是同样的道理。在这个开始渐渐变热的6月,被疫情反复“蹂躏”的天津餐饮人,将凉面装进奶茶杯,同样躁动了这座城市。

6月初,青岛举办“城市咖啡露营节”,定位露营+市集+咖啡+美食,在这场城市露营中,网红面包、网红甜品、网红小龙虾成为“流量三剑客”,挑起人气大梁。

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是——封控之下,“憋屈”的年轻人正在疯狂挖掘新的就餐场景,“边走边吃”、“胡同吃”、“户外吃”正成为新流行。

03 城市露营+走食经济,两大成因叠加下迸发的新潮流

从鸡尾酒到烘焙、包子、面条,这波潮流横跨了多个品类,这背后,是露营经济和走食经济的叠加,并在疫情和封控的刺激下一跃而起。

首先,连郊区露营都无法实现的年轻人,在胡同里找到了“低配版的快乐”。

今年大火的露营经济,着实带火了不少品类。在这其中,海底捞、必胜客、烤匠等头部品牌也纷纷试水。不过,露营在国内尚属于萌芽阶段,露营与餐饮的结合还在探索中,一些更小的餐饮品牌、单品小店,暂时踏不上这班车。既没有全国铺开的势能,也没有引领全国的研发力,更多的只能是在原有的菜单中,挑选和顾客需求匹配的产品进行微创新。

同时,一个残忍的现实是:不少年轻人因为没有代步工具,无法实现去郊区露营的自由。在疫情散发、块状封控的情况下,公共交通能够触达的区域,就是其“低配版露营”的最佳阵地。

供需两方“一拍即合”。伴着夏日的月色,眼见城市的霓虹,花上几十元钱就可来一次微醺。换句话说,胡同鸡尾酒,就是更接地气、更低成本的“轻露营”。

杭州,餐车变成小酒馆,号称“西湖边的外带鸡尾酒”

其次,走食经济有了新的升级。

走食这门生意,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顾客有了新的期待。

内参君尤其记得,曾经北京西单有一条“小吃网红街”,售卖的全是酸辣粉、土掉渣饼、烤肠这类小吃,就是这条人均消费不到20元的小吃街,吸引了无数俊男靓女心甘情愿地站在路边用餐。每到夏季,丝袜、A4腰、超短裙汇聚在此,这条街就是当年的“顶流”。

而如今,同样是走食,同样是年轻人,产品形态悄然发生了变化,几十元一杯的鸡尾酒取代了当年的快乐柠檬;鲍鱼龙虾面替代了当年的十元酸辣粉……要品质、要调性的年轻人,对“走食”有了新的理解。

第三,爆品打天下,模式更轻的餐饮自救路线。

最近的上海和北京,大型餐饮都在忙着自救。

而对于这些扎根于胡同、社区的小型餐厅来说,自救的最佳出路,就是将原本堂食的产品“改装”成外带版本。

做高价值爆品、高颜值包装、高社交属性单品,是这些品牌的“路数”。不少鸡尾酒、茶饮,在产品中擅长用“花”做加持,并赠送精致的杯子、带有城市地标的贴纸等。“义乌制造”的低成本道具,让这些原本平凡的产品变得有了明星气质。

这种模式更轻的自救方式,无需投入太多成本,灵活而且更适用于疫情下的小店。

04 餐饮人从“胡同鸡尾酒”中有何启发?

胡同鸡尾酒火了,未来还有可能继续火。因为战“疫”不停,餐饮人就需要随时做好发力外带生意的准备。

从胡同鸡尾酒中,餐饮人可以受到怎样的启发?

>>>就餐场景的拓宽,处处是商机

露营经济的兴起,让很多人眼前一亮,当然,露营过程中,饮食因素必不可少,这也吸引了餐饮人的关注甚至入局。不管是露营经济,还是胡同鸡尾酒,都指向了一个清晰的趋势——就餐场景和就餐方式的多元化,让这门生意“有的可做”。

说起就餐场景,很多人想到的是“餐厅、家庭、办公室”,这些依然属于封闭的空间下。而如今,外放的共享就餐场景成为新的风口,围绕场景打造更加匹配的产品,或许是接下来餐饮人可以思考的方向。

>>>颜值即正义,出片率决定传播力

曾经的酸辣粉、土掉渣饼同样是街边顶流,但为什么没有火?区别在于颜值。

无论是夸张的造型,还是独具噱头的食材,甚至是让人舍不得“扔掉”的酒瓶子……这波走食经济的火爆,和颜值有直接关联。社交媒介盛行的当下,出片率决定传播力。

>>>小份装的魅力,“Mini 生意”值得关注

去年,内参君曾经写过《Mini菜火了,Mini店也来了》,从茶饮到餐厅,各类Mini产品盛行。产品做小后自带Q萌气质、价格做小后更加接地气,说好了叫微创新,说难听叫“换汤不换药”,维持消费者的新鲜感。

以“鲍鱼小龙虾杯面”为例,一杯面32元,包含2只鲍鱼、四五只小龙虾,成本可控,利润不低,同时,因为奇特的造型和有传播力的卖点,让年轻人更能接受这样的售卖方式。

05 小结

疫情催生出来的“胡同生意”,虽然卖的是酒,却可以给餐饮人不一样的灵感。

或许,跳出餐饮看餐饮,大多数老板可以收获更多可能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餐企老板内参”(ID:cylbnc),作者:王盼,36氪经授权发布。

露营市场前景广阔 行业重视规范发展

□ 本报见习记者 赵腾泽

通讯员 陈熠瑶

近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微旅游、微度假逐渐成为休闲旅游的热点,与之相伴的是露营市场逐渐升温,露营正在成为一种备受大众青睐的时尚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旅游业界正在积极推动露营市场规范化发展,如通过引导游客有序露营、规范营地建设标准、丰富露营产品内涵等方式,让行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北京市民王女士是一名露营爱好者,经常带着帐篷去公园露营。她介绍,露营在北京的年轻人中越来越流行,特别在社交媒体上,许多朋友都以各类方式分享着自己的露营经历。“露营的人太多了,合适的露营地供给比较少。此外,还或多或少存在着垃圾清理不到位、草木和周边环境受到破坏等现象。”

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秘书长宋磊认为: “露营热背后也存在一些行业发展问题,需要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营地经营者和广大游客共同‘冷思考’,无论是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景区服务,还是游客素质都要跟上露营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相关标准,对露营地建设等做出相应规范并推动落地实施。近期,各地也在不断推出新规,引导露营市场有序发展。

2016年,《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对自驾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青少年露营地的选址规划、服务设施、质量要求等做出规定,有力推动了我国休闲露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行业标准,明确了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条件。

“近年来,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积极推动各项标准在全行业的贯彻落实。特别是近期,我们开展了全国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认定工作,这对全国露营休闲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宋磊说,“截至目前,已认定35家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其中5C级13家、4C级22家。营地涵盖了度假休闲、体育运动、亲子户外等主题类型。”

“市民游客在没有充足的露营产品、露营地选择的时候,往往自发选择野外环境露营。很多不具备露营功能的公园、野外空间,或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或缺乏明晰的管理规范,导致无法有效对接这些自发形成的露营需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说,“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持续丰富露营产品供给,有效引导市场发展外,还可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强对公众自发性户外露营行为的宣传引导。要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划定临时性露营区域范围,设置露营规则,补充临时性公共设施。”

随着露营市场热度的持续高涨,各地也陆续研究出台了一些露营规范。

成都出台了《成都市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方案》,并发布了成都市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的22个具体点位及相关管理措施。根据方案,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将梳理一批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的公园(绿道)草坪或林下空间作为公园(绿道)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区域,适当增加便民、运动、娱乐等设施。试点点位可设置中小型家用帐篷,为保护草坪和环境,不提倡使用需脚钉固定的天幕、帐篷等。明确禁止攀折花木、乱丢垃圾、毁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以及烧烤、烹饪等使用明火行为。

近日,广州也发布了《广州市公园草坪开放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公园草坪开放将按照观赏类和游憩类等进行划分。观赏类草坪以景观效果为主,不允许游人进入;游憩类草坪可供游客入内游玩。其中可搭建帐篷的区域,不超过开放草坪面积的1/2。同时,要求各开放草坪公园控制聚会人数,超过10人需向公园管理机构报备;不得在市内公园放风筝和飞无人机;不开展踢球等可能严重损坏草坪植被的活动。

此外,一些景区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对景区内露营活动进行规范。如4月18日,南京市玄武湖景区公布《玄武湖景区帐篷搭建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游客可在指定区域和时间内搭建帐篷。帐篷不允许全封闭,要能从外面观察到帐内情况,以便巡防人员发现安全隐患。

当然,推动露营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眼下,旅游市场主体都已关注到露营这一行业风口,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满足市民游客露营需求、增加露营产品内涵,实现旅游行业恢复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露营有着千亿级乃至万亿级市场规模,经济社会价值巨大,投资机构和旅游企业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露营的目的是饱览大好河山、密切家庭亲情、促进友人交流。作为旅游企业,我们必须顺应消费者的露营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露营产品和服务。” 北京青鸟云游天下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为民说。

在东莞,2022年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系列主题活动为露营活动增添文化氛围。东莞图书馆将“阅读与社区”“阅读与成长”“阅读与生活”三项主题活动带入露营活动现场。在“悦读在路上”夏日故事会中,小朋友们进行自我介绍,参与绘本故事互动。“五彩帐篷诞生记”绘画活动则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留下专属亲子的露营记忆,也为业界丰富露营产品服务提供了借鉴。

珠海大横琴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珠海大横琴星乐度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啸介绍,露营并非新兴概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露营重新站上风口,根源在于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作为主题公园,星乐度要做好产品自身IP主题及周边文创开发,常态化开展非遗等主题文化活动,聚焦“近郊微度假”这一风口,更好吸引本地及周边城市游客。

“推动露营市场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共同发力。”吴丽云建议,政府应加强供给引导和规划,加快调配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更多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露营地;行业协会应从露营服务、露营设施、露营管理等多个维度推动形成行业标准,引导露营企业规范发展,推动形成露营企业共同遵守的规则、制度和质量要求;企业应加快露营产品创新和供给提供,形成健康的露营市场竞争氛围。

2022年第四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发布

2021年以来,随着新冠疫苗接种率的快速提高,国内免疫屏障逐步建立,国内旅游业迎来稳步复苏的市场机遇,短途游、周边游成为恢复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疫情持续散点多发、跨省旅游熔断等也对旅游行业继续回暖增加了新挑战。为继续全面、客观、科学反映我国县域旅游发展水平和质量,助力县域旅游回暖和创新突围的积极信号持续释放,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北京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近日在京联合发布第四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2》暨“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研究对象为内地1866个县(含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

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研究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推动作用、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功能、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旅游设施与服务功能、旅游质量监督与市场监管6个方面35个指标构建研究体系,得分居前100位的即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36.18亿元,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438.3万,相比2020年有所上升,分别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80.95%、84.39。

其中,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的有24个县,相比2020年减少了10个县;100亿元至199亿元的有116个县,50亿元至99亿元的有325个县,分别比2020年增加了29个、50个县,表明我国县域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在逐渐提高,发展前景持续看好;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2000万的有34个县,1000万至1999万的有146个县,500万至999万人次的有400个县,分别比2020年增加了7个、8个、34个县。旅游总收入超百亿元且接待游客总人数超千万的超级旅游大县为114个,比2020年增加了14个。这其中,四川和贵州最多,均为17个,浙江、湖南紧随其后,分别为15个、11个,江西、云南、江苏、重庆、广西分别占9个、7个、7个、6个、6个。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分布在19个省区市。具体分布为:浙江占35席,四川占10席,贵州、江苏、江西均占9席,湖南、云南占4席,福建占3席,安徽、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重庆均占2席,甘肃、广东、广西、湖北、吉林各有1席。前十强中,浙江表现突出,占7席,湖州安吉县连续4年位居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榜首。

《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45.3亿元,平均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326.27万,同比分别下降了18.46%、19.32%。

疫情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损失,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着人们重新审视旅游业的价值,挖掘中国旅游业发展结构性潜力。在大众日益重视休闲的背景下,旅游将更多地聚焦周边游、本地消费等领域,此举将有助于推动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城市旅游新模式。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对城市旅游业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旅游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包含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社会经济支撑条件5个方面共20个指标。得分靠前的100个县即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分布在22个省区市。具体分布为:四川最多,占14席,广东、云南各占9席,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均占6席,广西、湖北、湖南、重庆均占5席,贵州、陕西均占4席,山东、浙江各3席,福建、江苏、山西均占2席,吉林、内蒙古、新疆、海南均占1席。

(本报告由北京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提供,数据来源为各市辖区政府工作报告、统计公报、旅游公报等公开渠道数据和课题组调研所得数据。)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先行一步”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孟苑全景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2021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决心在乡村振兴领域实现新突破。邹城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自然生态资源,市委、市政府注重发挥文化产业的杠杆作用,实施“个十百千万”行动,包括启动创建1个5A级景区、培育10家农文旅融合型“小巨人”企业、扶持100个乡村精品文旅样板、培植1000家乡村文旅品质小店、激活乡村万众创业,开创了一条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邹城模式”。

大项目引领,蓄水引“金鱼”

近期,投资15亿元的孔孟研学文创园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项目包括国学文化馆、六艺体验馆、综合服务中心,集研学体验、文创商品研发销售等功能于一体,建成后有望盘活周边乡村文旅资源。

4月初,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后,邹城市立即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下发《邹城市“个十百千万”计划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成立由邹城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邹城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利用3年时间,以文旅产业激活乡村万众创业。

邹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着眼壮大文旅产业雁阵集群,当地投资8亿元建成使用的孟苑项目,是2022年山东省旅游发展的重要观摩点。同时,邹城市强力推进孟苑、两孟、峄山三大优势资源一体发展,创建5A级景区,投资50亿元盘活片区内建设用地、老村址,规划布局孟母小镇、九里花溪等项目,拉动项目投资近60亿元。

邹城市坚持大项目引领,落实“四个一”助企攀登措施,实施A级景区提升计划、农文旅企业孵化计划。过去5年来,当地先后建成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等投资3亿元以上的乡村文旅项目12个。

此外,邹城市坚持市场牵动原则,年列支100万元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年均拉动消费500余万元。当地提出“小微文旅产业园”理念,实施文旅创客行动,拟规划投资2亿元,建设10处“悦农家”消费集聚区、10处“后备箱”购物市场、10处“夜画邹城”乡村夜经济消费集聚区。

品质第一位,特产变名产

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为邹城留下数不尽的民俗文化遗产。为鼓励非遗传承人、能工巧匠等参与乡村手工艺创作,当地近年来建立手造资源、项目产品、非遗名录3个“信息库”,推出邹鲁糊粮食茶、峄山松墨等手造产品128项,吸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0人。

比如,邹城市郭里镇爷娘庙村村民张扬创办的山东伏陶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带动50余名村民就业,年产值近1000万元。

同时,当地实施“千家旅栈”计划,市财政列支5000元至10万元不等的奖金,重点扶持1000家乡村文旅品质小店,已培育上磨石村“柿子红了小院”等品质小店180余个。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乡村非遗项目的市场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依托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邹城市开设京东邹城文旅旗舰店,上线“一部手机游邹城”智慧平台,新发展电商专业村6处,发布24个系列300多种孟子文创IP,将文创延伸到乡土产品等领域。

邹城市还采取“文旅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培育发展大束蘑菇、看庄土豆、张庄大樱桃等乡土优质特产,擦亮地理标志,形成品牌溢价。石墙镇农民张兵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山东光头李记食品公司,借助乡村游东风,2021年冻干果蔬精加工实现产值790万元。

聚焦乡村游,生态获红利

刚过去的端午假期,邹城市的上九山古村迎来一波客流小高峰。上九山古村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为国内罕见的石头村落,村内至今保存着玄帝庙、南山寨、老古井等古迹。

近年来,邹城市乘着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探索“古村+商业”模式,引入社会力量投资8.9亿元开发上九山古村,再现柳编坊、酒坊等作坊工艺,打造婚俗院、老学堂等经典特色小院,年接待游客38万人次。

依托东康王村秀美的田园风光,邹城市招商引资建成两万平方米的采摘体验馆和“亚洲第一玻璃栈道花桥”,打造田园生态示范园,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收入1200万元。

同时,为做好“自然+文化”文章,当地将大洪沟村70余套农院、400亩土地整体流转,建成乡风大礼堂、集市街区和19套民俗小院、6幢大师工坊,打造乡村文旅综合体,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营业收入4000万元,所在镇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在泉山沟村,邹城市相关部门支持社会力量保持原生态村落风貌,通过租用农村闲置资源、农民入股土地等形式,建成精品民宿客栈8间,改造青年旅社17间,打造民宿院落36处,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

邹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邹城市将坚持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推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和市民下乡与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构建乡村文旅大市场,激活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动能。

精致露营,玩腻了没?

今年五一假期,陕视新闻的一则采访视频火了。记者问一小伙,“为什么五一选择出去露营?”小伙子回答:“跟风呗。”

不明白为啥要去露营的,不只小伙子一个。2020年被称为中国的“精致露营元年”,这一年,我国露营营地相关企业数量为8315家,较上年增长200%;小红书社区露营相关笔记发布量增长了271%。2021年,露营相关的企业数量又翻了一倍多,达到17579家。

进入2022年,随着疫情反复,出省旅游愈加困难。在携程App上,仅1-4月上旬,报名露营游的用户数量就是2021全年的5倍以上。有数据预测,2025年,露营经济的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接近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的规模。

在媒体中,露营被塑造成一种对于草地、河流的“集体乡愁”。在疫情所带来的“必要生活”下,露营是“憋疯了”的人们开拓的“非必要生活”。

目力所及,从社交媒体到央视新闻,都开始起讨论起露营。或称赞,或批评,但每一条讨论都让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大流行。

与普通的露营不同,当下时兴的“精致露营”最初发源于2005年的英国,十多年前在美国、日本掀起热潮。随着2019年我国人均GDP迈入1万美元大关,这一新的露营形态走入大众视野。精致露营讲求舒适的营地和舒适的睡眠,要能在距离都市不远的地方体验野外,最好“不需要自带被褥、工具”且“有专人负责准备餐食,不需要自己准备”。

但回到现实,蚊虫、垃圾、风沙、人挤人的营地,任意一样,就能轻易摧毁这场“精致”的美梦。去年9月,微博博主“滤镜粉碎机”到宁夏中卫体验网红沙漠野奢帐篷,结果发现帐篷破洞、漏雨,硕大的飞虫就趴在帐篷顶上。夜里,由于帐篷太过湿冷,他被冻醒了,只好走到帐篷外活动身子,等待天亮。

有人好不容易配齐了露营装备,却被出门瞬间的雨滴打败;有人到了营地,才发现宣传中的“南望湖”,原来只是一个小水坑;还有人在营地睡了一晚,第二天起来,所有的锅、早餐的鸡蛋、方便面、甚至垃圾袋都被偷走了。

但是,几乎没有人会在露营后将这些“惨状”公之于自己的朋友圈。毕竟,只要照片足够精致,谁还会在意背后的营地是“小众秘境”还是“人山人海”呢。

有媒体统计了小红书上分享的露营笔记,发现热度高居前五的关键词分别是“出片”“氛围”“自然”“精致”“颜值”。露营地人多?没关系,早有人为你总结出了“避开人群摆拍技巧”。天气不好?没关系,应对各种光源的滤镜参数都能在社交软件上找到。姿势不会摆?没关系,早有教程详述了81种拍照姿势,以及各类构图技巧。

似乎,在这场全民露营的热浪中,“证明精致”远比露营本身更加重要。一位露营爱好者直言:“出片了没,是评价一场露营好坏的唯二标准,另一个标准是出片后得到的点赞数。”

微博上,搜索“跟风露营”,结果全是网友自己发的露营美照。在许多年以前,“跟风”还是一个贬义词,常出现在媒体批判式的评论标题里,如今,我们开始乐于用它形容自己——带着轻微自嘲的语气。

这并不奇怪,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流行的时代,任何事物都能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浪潮,在消费完我们的注意力后,又快速退潮。无数的“xx热”就像病毒——突然出现、扩散速度极快,许多人还没弄懂怎么回事,便已不自觉地“被感染”。

最近,似乎是终于疲倦了这场精致的“跟风”,一部分露营爱好者开始投入“粗糙露营”的怀抱,把露营玩出了百种花样:拿麻袋做天幕,在阳台搭帐篷,或是搬两把折叠椅在小区的绿地里“就近露营”。

当“垃圾堆”“秃草皮”成为一个个露营地无法回避的问题,“无痕”“环保”也代替了“精致”,成为更常被提起的露营理念。现在,“今天去露营,做了咖啡、牛排,还看了电影”在朋友圈里已经获得不了多少点赞,一条更好的露营文案是:“今天去露营,我带走了120%的垃圾。”

128个!浙江首批旅游驿站(试点)名单出炉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浙江第一批旅游驿站(试点)名单。其中,一级旅游驿站30个,二级旅游驿站37个,三级旅游驿站61个,共128个。一起来看看具体名单~

下面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部分上榜的驿站吧~杭州市骑客驿站千岛湖36都骑客驿站位于最美绿道千汾公路上,是一家以自行车为主元素,集住宿、餐饮、团建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驿站。

柳庄驿站位于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依托青山湖景区码头,临近水上森林,共建共享,集补给、休憩、观赏、游玩于一体。

宁波市海天一洲旅游驿站位于跨海大桥中段海面上,集补给、望海、听潮、品鲜、游学、休闲、度假为一体,整个旅游驿站也是个4A级景区。

宁海火车站旅游驿站位于宁海火车站站前广场,由坐落在广场两侧的旅游公共服务区和旅游文创展销区两个空间组成,集旅游咨询、智游导览、休闲购物于一体。

湖州市新市古镇旅游驿站新市古镇旅游驿站“内嵌”于景区,涵盖旅游接待、咨询、票务、古镇展示、信息发布、游客就餐、休息等功能。

莫干山旅游集散(换乘)中心驿站莫干山旅游集散(换乘)中心驿站位于莫干山镇燎原村,具备交通换乘、指挥调度、品牌展示、定制服务等功能。

嘉兴市南北湖换乘中心旅游驿站驿站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畔,与山水相融,提供休憩、阅览、咨讯、展览、购物、租赁、泊车、交通、食宿及志愿岗等一站式服务。

绍兴市曹娥江旅游驿站位于曹娥江滨水绿道,周边旅游资源丰富,集咨询、补给、影视、休闲、阅读、运动、体验、观光等于一体。

舟山市普陀田园综合体旅游驿站依托普陀田园综合体,坐落路下徐网红景区村,是集咨询、补给、休憩、体验、展销、研学、亲子、党建于一体的智慧型驿站。

台州市尤溪老街驿站尤溪老街驿站位于临海市尤溪镇花联村,有老街三寻图书馆、义城港绿道等休闲服务设施。驿站秉持开放、共享、连接的设计理念,打造多个特色区块,整体建筑古朴雅致,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丽水市咖啡之窗旅游驿站咖啡之窗旅游驿站以咖啡文化来营造旅游亮点,在推动“青田咖啡”走出去的同时,不断强化驿站旅游服务功能。

来源: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发布

旅游驿站是什么?怎么建?带你到浙江去看看

今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全省第一批旅游驿站(试点)名单,京杭大运河·杭州景区旅游驿站等128个旅游驿站入选。这是浙江省旅游公共服务推动全域旅游,提升旅游品质的重要探索。早在2020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便提出在全省建设一批旅游驿站的设想。2021年,《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建设1000个旅游驿站的工作目标。如今,一大批颜值高、设施齐、功能全的旅游驿站已经坐落在城市大道、山野乡间、景区入口,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旅游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需要以“标准化建设、多功能集成、多维度展示、高品质服务”为核心,统筹城乡旅游休闲空间布局,完善文旅设施网络,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旅游服务需求,加快建设高质量的公共旅游服务平台。图虫创意 供图

横向拓展服务边界

驿站,本作古时传递文书的官吏中途住宿、车马补给之用。如今大众旅游时代,旅游驿站提供给游客的服务已经拓宽至咨询、票务等方面,部分旅游驿站更是能提供娱乐、旅拍、运动等具有沉浸式体验的定制化服务。

位于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十里古银杏长廊景区内的八都岕文旅驿站是湖州市首家旅游驿站。该地曾经是一家土特产超市,改建为文旅驿站后,原来的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空间被保留下来,另外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展示空间、旅游信息咨询空间、全民阅读学习空间、文旅志愿服务空间。

“目前,驿站内既有图书借阅、微型沙龙等文化服务,也有民宿预订、智慧导览等旅游服务,还能提供简食轻饮、手机充电等便民服务,深受当地村民和游客喜爱。”长兴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包莲珠表示,旅游驿站建设盘活了当地公共文化及旅游服务资源,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在场馆功能、服务项目、资源拓展、管理运行等方面融合发展,探索出具有小浦特色的基层文旅融合示范模式。

与八都岕文旅驿站不同,杭州市滨江区网易蜗牛读书馆旅游驿站坐落于数字经济优势突出的城市中心。驿站融合沉浸式阅读和数字化阅读,建起领读、共读、分享、互动等细分阅读生态,以有趣、独立的阅读体验方式推广全民阅读理念。

“在驿站里,我们举办过电竞比赛、线下小型音乐会、线下体验课程等。” 网易蜗牛读书馆馆长张兴表示,对于很多游客来说,读书馆就是一个了解杭州互联网文化的体验中心。

“旅游驿站的建设要着眼于满足游客在所处节点所需要的服务,可以是大而全的功能集成区,也可以是精而美的专项功能区。”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不断扩容的补给服务,给游客带来细致温暖的体验感与“常游常新”的新鲜感。

纵深探索在地文化

奔波劳累途中,品尝一杯芳香浓郁的咖啡,捧起一本讲述咖啡文化的好书细细品读,是能让不少“文艺小资”旅客备感慰藉的休憩方式。如今,位于丽水市青田县瓯南街道的咖啡之窗旅游驿站,便可以满足他们的期待。

走在青田的街头巷尾,一股咖啡的芬芳扑面而来。据了解,早在300多年前,第一代青田华侨便开始贩卖石雕进入欧洲市场,并落地生根。近代的华侨把咖啡带回青田。如今青田人的生活中,咖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可以说,咖啡已经成为青田的一个文化标识,也成为外人了解青田的重要载体。青田与咖啡的渊源、咖啡产业的历史,游客都能在咖啡之窗旅游驿站里找到。

走进咖啡之窗旅游驿站,各个时期的咖啡器具、咖啡文创产品、咖啡烘焙流程等,以实物或影像等方式多维度展现。咖啡资深爱好者甚至可以在驿站里发现一些颇为难得的咖啡产品。

“开门营业以来,咖啡之窗旅游驿站已累计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有近万人在这里品尝独具特色的青田咖啡。除此之外,咖啡豆、咖啡设备销售额也超50万元。”负责驿站运营的青田侨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滕亮表示,驿站发挥青田侨乡承西启东、中西融合的优势,以咖啡为媒介搭建旅游宣传平台,持续助力青田咖啡走出去,已经成为广受游客喜爱的打卡点。

在浙江,这样的旅游驿站还有很多,他们在赋能个性化出游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个展示地域风情、讲述在地文化的“窗口”。如位于衢州桃源七里的旅游驿站将当地的生态景观、古韵文化与驿站建设、运营巧妙融合,实现了乡里物产、乡土文化、乡村生活方式的集中呈现。来到这里的游客能够通过驿站传递出的文化价值,增强对乡村的认同感。而七里乡则通过旅游驿站,持续焕发出内生力和发展活力。

多维激活造血能力

根据所在点位的不同,浙江目前已经形成了景区依托型、绿道依托型、乡村依托型、公路依托型、城市主干道依托型、码头依托型等多样化的旅游驿站类型。小小一方空间,发挥出拉动经济、带动就业等强大的辐射效应。

晓塘乡大塘港旅游驿站位于风景秀丽的宁波象山大塘港边,前有省道贯穿,侧有迷你马拉松、环港骑行道,后有登山步道,与3A级旅游景区海之湾户外大本营仅一港之隔,距石浦、象山影视城不到20分钟车程,具有共享客源、承接旅途游客的区位优势。

“凭借在选址上的优越性,驿站设置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展示区。除售卖红美人柑橘、阳光玫瑰葡萄等时令水果外,还有当地村民自发研制的果脯、红美人橘花纯露、橘花手工香皂等柑橘衍生品。现在农产品已经通过网络卖向全国各地。”负责晓塘乡大塘港旅游驿站运营的宁波市乡悦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明明表示。

去年,晓塘乡大塘港旅游驿站内搭建了“觅原晓塘”共富直播间,将直播助农常态化,单季单品红美人橘花纯露的销售额便达270多万元。“我们把晓塘乡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江浙沪市场,实实在在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助力当地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前进一步。”俞明明说。

接下来,大塘港旅游驿站还将设置户外露营基地,以户外休闲拓展为主线,在驿站周边的空地建设港畔露营区、休闲观光区、露天影院、草坪音乐等区域,以丰富的业态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提升造血能力。

“如今,不少旅游驿站都在积极寻找和旅游产业链各环节的对接点,形成文旅产业升级的增长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打造全国旅游驿站的“浙江之窗”,让旅游驿站的内涵和意义在创新工作中不断迭代。(作者:陶李;编辑:宋雨秋)

私域流量走红第三年,酒店为什么还玩不转?

五月份,新媒体渠道发生了一些大事。

抖音上调了对商家的交易抽佣,企业微信实行软件服务接口收费制度;在视频内容方面,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借由演唱会的形式来了场隔空交战;小红书的商业化进程再度提速。

诸多新媒体渠道正在逐步成为酒旅商家的运营阵地。截至2022年3月21日,抖音生活服务合作旅游门店超70万个,覆盖全国超50%的城市,截至2022年1月,GMV同比增长234倍。在小红书上,“旅游出行”是2020年以来小红书增速排名第二的品类,仅次于美妆。

5月30日,在2022年环球旅讯数智论坛(DIC)重庆站上,丽呈集团品牌副总裁吴梅、雅诗阁中国区域副总经理(重庆、武汉、长沙)许哲荣、OTM(中数旅科技)创始人孟令航围绕“酒店数字化转型在私域与渠道运营中的进展及趋势”的话题展开讨论,本环节由环球旅讯市场经理曾琳昕主持。

01

私域流量不是“躺平”的酒店会员

三年前,酒店行业还对“私域流量”的概念比较陌生;今天,私域流量已经成为了酒旅企业的标配。

在孟令航看来,构成私域流量概念的三大核心是可触达、可互动、可交易,私域池的最终目的是让用户与酒店达成交易。私域流量可简单称之为会员,但不是指“躺在”酒店会员体系内的“电话不接、短信不看”的用户,因此酒店需对会员按等级、间夜量消费力、消费行为等进行区分,通过完善会员画像助力企业私域池的搭建。

过往,酒旅企业往往在微信平台上构建私域流量,吴梅认为,私域流量不应该拘泥于某一个工具或平台。

公开资料指出,目前微信有超12亿月活,抖音有超6亿月活,快手月活近6亿,小红书月活达2亿,破亿月活的平台对酒店品牌而言都属于公域流量。酒店应该将各家新媒体平台的公域流量沉淀到自身的私域池里,不断触达,形成“认知—喜欢—忠诚—裂变—推荐”的链路。

许哲荣也认为,酒店要通过多平台推广品牌,吸引“志同道合”“需求匹配”的群体进入私域流量池,再通过会员奖励计划加强私域池里的用户粘性和促进复购。

“自2019年雅诗阁全球会员忠诚度计划——“雅星会”,这个集团内部最大的私域流量开启运营以来,每年的会员增速约为40%;而通过微信小程序、官网等渠道获得的线上直客订单,约90%来自于我们的会员,会员复购率则约为50%。”

“不过,无论线上、线下用户都存在用户生命周期,从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休眠期,到流失期。”吴梅指出,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是通过C端用户需求倒推产品需求,而后倒推运营需求,通过产品开发、运营SOP迭代,刺激酒店产品营销和服务的提升,才能帮助酒店更好地服务好用户。

02

用户在哪,酒店去哪

“酒店营销、运营方式的改变,都源自科技的发展。”孟令航指出,在时代车轮向前滚动时,酒店往往乘坐的是“末班车”。

孟令航提及,一些业主认为酒店物业是固定资产,选择了不错地段,流量即可源源不断涌现,但事实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强有力的曝光才可能激活酒店市场更大潜力。当下,视频正逐步将用户的注意力从图文手中夺走,所有行业或许都值得用视频或者直播做一遍。

不过到了2022年,就算是视频和直播渠道也在多元化,这让酒店品牌眼花缭乱。

“用户在哪,酒店去哪。”吴梅认为,酒店运营新媒体为的是品牌传播和品效转化。品牌传播宜选择流量高地,而用户画像匹配则能强化交易。

在许哲荣看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全平台运营有不小的困难,应选择符合自身调性的平台重点运营。“酒店首先要明晰自己的用户画像,探寻用户和媒介的匹配度。目前,抖音和微信是用户生活和娱乐两大渠道,是酒店可以核心押注的两大媒介。”

“抖音走的是算法逻辑,用户在被商品或视频触达后,通过观看时长等机制被贴上特定标签,进而抖音向用户不断推送相似的内容;微信视频号则是熟人社交圈的模式,以社交圈的好友为起点,进行社交裂变。”

孟令航认为,即便二者看似差异化的算法逻辑,但实则殊途同归,微信以私域影响公域,抖音从公域沉淀私域,两者都在将公域和私域的流量相互交融。

对于酒店而言,无论是运营抖音,还是运营微信视频号,真正需要做的是归纳运营逻辑,形成标准SOP。孟令航分析到,微信的启动核心是通过企业微信加好友方式,加大、加宽、加深私域池,再凭借企微或运营工具,将产品或优惠券等福利发给用户,形成复购和转化,抖音则是抓住酒店核心传播点,做到单点突破。

但是相比微信,近两年抖音上无论是团购体系的建设,还是兴趣电商以及本地生活的概念更为火热,如何挖掘抖音平台的红利也成为行业焦点之一。

“抖音自带内容属性,要掌握流量密码才能突围。目前抖音在酒店类目的布局还处于初期,这给了酒店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机会。”吴梅说。

在抖音开店和线下开店,在吴梅看来逻辑是相通的,“投流就是让品牌被用户看到,可以看成拥有线下的黄金地段;账号内容即是酒店门面的装修,而达人和代理运营机构即为酒店品牌的分销商和代理商。”

值得一提的是,品牌商家为了提升在新媒体矩阵的运营效率,也促生了大量代运营公司。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20年底直播服务机构在电商机构中占比超80%。

许荣哲指出:雅诗阁的新媒体渠道,基本由集团自主运营,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内容选择及投放上做到更准确、更灵活、反应更快、主动性更强。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开发,不排除引入第三方的可能。

03

从全员营销谈起

需求衰退下酒店如何找到出路

私域流量大热的背后,是曾经多个营销概念在媒体层面的“退烧”,全员营销就是其中之一。

全员营销的概念过往更多发生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众所周知格力电器曾经运用全员营销实现销售的增长。

简单来说,全员营销是指调动员工、门店导购、经销商、合作伙伴、用户的社交资源,借助他们的社交影响力,实现用户价值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微信作为社交工具的兴起,全员营销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

虽然“全员营销”已很少被公开讨论,但一直是酒店营销的一种思路。

雅诗阁就是全员营销的践行者之一,许荣哲认为,每位员工都是酒店的一份子,与酒店息息相关的存在,全员营销的沟通策略和内容与品牌形象紧密相关,酒店员工对酒店品牌有自豪感,对品牌有价值认同,就可以形成一个站点感染其周围的群体,甚至可借助外部KOC的影响力,把酒店的品牌扩散而出。

相比全员营销,吴梅认为,基于全员营销扩展至全民营销更为关键,“只有酒店将服务做好,才能形成用户端的口碑效应,继而让用户愿意推荐酒店,再通过利益分配机制、用户运营以及员工激励,让用户和酒店员工都成为酒店的代言人,实现真正的全民营销。”

无疑,酒店想利用全员营销低成本获客。但用户出行频率被疫情压制而减少,酒店全员营销的价值很难发挥到最大。

“当下,或许是酒店经营品牌的时机。”吴梅指出,当下酒店可通过预售或内容种草持续让用户产生感知,丽呈在丽呈会小程序、服务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种草占比也逐步增多。

此外,吴梅认为,市场低迷之际亦是酒店转型之机。举个例子,丽呈東谷酒店过往以商旅客为主,如今也正在探索如何吸引休闲旅客。今年3-4月份丽呈与携程社区合作丽呈東谷超级品牌日之“春日城市微度假”主题活动,与用户共创在城市及周边酒店旅行的方式,该活动获得超1亿的曝光量,超30万的用户互动,且有2.96万的用户发帖参与话题。“目前消费形式很明显,本地市场是酒店市场的主阵地,酒店要学会变通,依据消费形态创造酒店新的产品形态。”

 “时代转折已经发生,酒店应该思索如何面对新的生态、新的用户、新的消费方式,从而改变酒店过度依赖于差旅客户的模式,利用好渠道,重新包装产品,服务好本地客户才是核心。”孟令航总结道,酒店需要持续找准用户需求,做好长期攻坚的准备,迈向获取新渠道流量之路。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62721

上海以“新12条”促旅游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

上海5月31日发布《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恢复发展新12条”),帮助旅游企业解决恢复生产经营面临的堵点、难点,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这是上海继2020年推出“助企纾困12条”、2021年推出“提质增能12条”以来,连续第三年推出旅游振兴政策。“恢复发展新12条”涵盖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强惠企金融支持、拓展经营发展空间、打造文旅精品项目、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等12项具体举措。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介绍,在加大降本减负方面,上海面向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行业,推出减税降费、房租减免、降低用水用电用气用网成本等普惠性措施;对旅游企业给予上限为每家300万元的稳岗补贴;对今年文化旅游、住宿等行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分档定额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

在促进旅游消费方面,上海鼓励旅游企业围绕“一江一河”“海派城市考古”等主题为职工市内疗休养、春秋游活动提供相应服务;鼓励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会展等事项;支持教育部门指导中小学选择有资质且管理规范、社会声誉良好的旅行社开展春秋游;支持企业发放文旅消费券等。

在强化惠企金融方面,上海鼓励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合理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等;加大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适当予以贴息支持。

在支持创新转型方面,上海瞄准数字化、融合化、定制化等旅游发展新趋势,加快推进重大旅游投资项目,支持高能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和高水平旅游数字化转型;大力实施“旅游+”和“+旅游”,持续打造“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艺术新空间”等上海都市旅游品牌。

目前上海共有6000余家宾馆酒店、130余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超过1万家,旅游从业人员约为50万人。(记者陈爱平、许晓青)

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有关企业:

  现将《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单位实际做好相关工作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上海市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5月30日

  附件

关于促进上海旅游行业

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旅游部等部门《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上海市全力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的要求,帮助本市旅游业加快恢复,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国家和本市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承续2020年上海旅游助企纾困“12条”、2021年上海旅游提质增能“12条”政策措施,现进一步提出促进上海旅游行业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一、落实减税降费政策

  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业2022年度内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2022年将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并在国家规定减免幅度内按照顶格执行。因受疫情影响,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可申请减免2022年第二、三季度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房屋土地被政府应急征用的企业,可按规定减免相应的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延长申报纳税期限,对按月、按季申报的纳税人,将4、5、6月份的申报纳税期限延长至6月30日。对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将2021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申报纳税期限延长至6月30日。纳税人受疫情影响,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申报纳税仍有困难的,可依法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延期申报,或者申请办理延期缴纳税款,缓缴期限最长3个月。

  二、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对旅游、文化娱乐、住宿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困难行业,不裁员少裁员的,按照企业申请时上月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人数计算,给予每人600元一次性稳岗补贴,每户企业补贴上限300万元,鼓励企业稳岗留岗。

  延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继续实施1%的失业保险缴费费率政策,继续阶段性下调20%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对小微企业工会上缴的经费实行全额回拨。

  对旅游等特困行业,从4月起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其中,养老、医疗保险费缓缴期限至2022年底,失业、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等用人单位,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为2022年4月至12月,到期后进行补缴。缓缴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

  三、实行疫情房租减免

  对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予提交受疫情影响证明材料,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对承租国有房屋、运营困难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参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免除6个月房屋租金。

  鼓励引导商业综合体、商务楼宇、专业市场、产业园区、创新基地等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向最终承租经营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6个月房屋租金减免。对符合条件的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按照减免租金总额的30%给予补贴,最高300万元。

  四、加强惠企金融支持

  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宾馆酒店、旅行社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主动让利。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旅游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良好的旅行社、旅游演艺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中小微旅游企业融资需求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旅游相关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乡村民宿等个体工商户分类予以小额贷款支持。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旅游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依法依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续保续贷。

  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市中小微企业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按0.5%收取担保费,对政策性的创业担保项目免收担保费。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含)以下。鼓励对中小微企业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获得的银行贷款,实行贴息贴费政策。

  五、强化专项资金扶持

  进一步发挥上海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优化完善支持方式,调整支持重点,加大抗疫情助企业促发展支持力度。对2022年符合相关条件的旅行社、A级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适当予以贴息支持。持续支持旅游产业发展、旅游重大项目投资、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新品牌新空间打造、数字文旅建设、重大旅游活动等项目,尽快启动2022年度旅游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核工作。

  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022年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暂退比例由80%提高至100%。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2022年对文化旅游、住宿等行业防疫和消杀支出,给予分档定额补贴。将中小微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对旅游、住宿、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小微企业免费提供3个月的云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降低用水用电用气用网成本,对非居民用户给予3个月应缴水费(含污水处理费)、电费、天然气费10%的财政补贴。对非居民用户免收2022年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免收3个月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2022年4月至12月,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降至现行标准50%。

  七、拓展经营发展空间

  支持旅游企业参与重大活动接待,搭建旅游企业与大型节展活动的对接平台。鼓励旅游企业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工青妇、公务及团建等活动提供服务,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会展等事项,旅行社可按规定开具普通发票并提供与合同内容一致的费用清单作为费用报销依据。鼓励旅游企业围绕一江一河、崇明生态岛、郊区新城、红色寻访、海派城市考古、文化记忆、工业游览、古镇民俗等主题,为职工市内疗休养、春秋游活动设计专门线路,提供相应服务。支持教育部门指导中小学选择有资质且管理规范、社会声誉良好的旅行社开展春秋游,鼓励有条件的旅行社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服务,实施学生优惠价及学生总量5%的困难学生免费额度。鼓励文博场馆助力“双减”政策开展延时服务,对中小学生提供免票或者学生票等优惠政策。

  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严格执行经费支出额度规定,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

  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开展促销活动,支持企业发放文旅消费券,带动形成消费热点。

  八、实施技能培训补贴

  鼓励旅游企业结合岗位技能需求,组织在岗职工参加职业培训,按使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职工培训的相关规定享受企业职工职业培训补贴。对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对本单位实际用工的从业人员开展的与本单位主营业务相关的各类线上职业培训,每人每次补贴600元,2022年年内不超过3次。获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劳动者可享受职业技能提升补贴。

  九、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引导旅游企业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积极探索新发展模式,创新有效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旅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旅游消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鼓励探索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卓越实践,总结推广优秀案例,并在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十、打造文旅精品项目

  坚持文旅融合,加大政策引导,突出上海都市型全域旅游特点,聚力“道路+”“公园+”“生活圈+”,发展认定一批家门口好去处。持续打造“一江一河游览”“建筑可阅读”“艺术新空间”“海派城市考古”等文旅品牌,大力发展红色游、新城游、工业游、古镇游、文博游等新业态。打响上海文化、上海旅游品牌,用高品质文旅供给引领创造消费新需求。加强跨周期布局,抢占文旅新赛道,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市级协调机制作用,完善重大旅游项目库,加快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实施,推进高能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十一、严格落实防控措施

  认真落实严格科学的疫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建立疫情监测机制,提升动态识别能力,强化隔离管控措施,普及推广防护理念,恢复和保持旅游业发展秩序。

  十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旅游新兴业态健康发展。加快上海数字文旅中心建设,提升服务能级和水平。持续净化旅游环境,遏制旅游乱象。加强旅游宣传推广营销,支持文旅企业在“乐游上海”等平台进行免费推广、参加国内外旅游展会、开展线上线下双线推广,开展旅游产品的国内外宣传推介。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协同,发挥旅游与餐饮、零售、交通客运等政策集成效应和协同作用。加强市区联动,强化企业服务,切实抓好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和配套支持。

  国家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遵照执行,市级相关部门政策另有规定的按照从优不重复原则执行。

抖音,守护出游梦想—2022抖音旅行生态报告

“任意门”是动漫《哆啦A梦》中“一扇能通往任何地方的门”。它表达了小主人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特殊时期居家的人们也期望拥有一扇“任意门”,奔向美好旅途。 过去两年,中国旅游业经历了艰难的复苏,但人们对美好旅行的向往从未中断,自由出行的信心从未消散,旅游行业的坚守与创新一如既往。

美好旅行,是人们心之所向 特殊时期之下,抖音旅行生态不断完善,汇聚旅游创作者、兴趣用户,积聚优质旅游内容,营造交流活跃空间,为每一位梦想远方的人提供美好目的地参考。

同时,帮助旅游企业提供创新思路,发现宝藏古村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与旅游发展。

在未来的前行道路中,将紧跟数字化转型趋势,聚焦数字化营销领域,打造文旅营销阵地,为行业提供数字化营销与长效经营管理平台综合解决方案。 “任意门”不是门,而是不忘初心的信念,是心之所向。

抖音在帮助每一个企业构建良好有序旅行生态的同时,也守护着每一位热爱旅行、热爱生活的人,守护着出游梦想。

报告节选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