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剧本杀线下门店数量全国第一 预计已超千家

竹林的山庄里,10多个年轻人身着各色古装,有的手持佩剑,有的轻纱遮面,一番唇枪舌剑,希望找出最后的答案……这不是古装剧拍摄现场,而是如今在年轻人中最火爆的游戏——剧本杀的游戏现场。近两年,随着《明星大侦探》《萌探探探案》等综艺节目的热播,这个来自西方的游戏在国内火了起来。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预估2021年中国实体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有望达941万。相关数据显示,国内目前经营剧本杀的门店超过了45000家,今年可能会超过50000家,甚至突破70000家。

剧本杀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百亿市场,作为国内较早开辟剧本杀业态的城市,成都的剧本杀产业也呈井喷式增长。根据大众点评上抓取的开店数量显示,截至今年1月,成都剧本杀线下门店达到708家,排名全国第一,超过上海和北京。美团数据显示,今年1-3月,成都的线上剧本杀订单量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和西安。

成都的剧本杀行业现状如何?又有哪些特点?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背景

疫情期间,井喷式增长

成都剧本杀店数量全国第一,预计已超千家

“在这几个小时内,我可以活一次别人的人生。”玩了两年剧本杀的狂热爱好者“番茄”,几乎每周都会去玩本。在她看来,沉浸在剧本杀的4个多小时,你就像影视剧的主角,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感受一次平常不敢接受的感情,或者“借着恐怖本大喊几嗓子”。

剧本杀,源于西方,以剧情为核心,玩家通过分饰剧本中的角色,一般5~8人为主,大家围绕剧情展开推理、还原人物关系,寻找、探讨、交换线索,共同揭开秘密或发现凶手。对玩家来说,剧本杀兼具社交与解压属性,在年轻人中备受欢迎。艾媒咨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玩剧本杀”以36.1%排名第三,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

各个城市线下剧本杀门店也井喷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国内目前剧本杀门店已超过45000家,今年可能会超过50000家,甚至突破70000家。根据大众点评上抓取的开店数量显示,截至今年1月,成都剧本杀线下门店达708家,排名全国第一,超过上海和北京。

红星新闻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预计成都的剧本杀店已超过1000家。剧本杀店在成都的上升曲线,可从这个数据窥豹一斑:2017年才30家,2019年上升到200家,今年1月是708家,今年6月则预计超过1000家。成都的剧本杀店几乎遍布全城的写字楼、小区、高校附近等,最集中的地方则是春熙路商圈和川大附近的保利中心。

现状

特色化路线赢得消费者欢心

差异化经营和环境沉浸感是制胜法宝

这么多剧本杀店,如何才能脱颖而出,赢得更多的客人?

老许的剧本杀店——“人生删除探案馆”就位于保利中心D座。据他估计,仅保利中心内剧本杀店就有约100家。“我以前经常在附近玩桌游,这边有很多愿意接触新事物的年轻人。前几年开始,很多剧本杀店开在这里,逐渐形成了群聚效应。”

老许回忆,他是2016年从一位玩狼人杀的朋友处接触到剧本杀的,当时就对这种游戏形式着了迷。因为对这一游戏的热爱,老许和朋友合伙于去年8月开了这家剧本杀店,先期投资几十万。“当时想得比较简单,就是想让朋友们有个耍的地方,完全没想到剧本杀在成都如此受欢迎。成都人确实比较喜欢耍,对新事物接受度很高,像以前的三国杀、狼人杀、密室逃脱在成都也很受欢迎”。

老许的店以桌面剧本杀为主,但即使这样,店内装修也要走特色化路线,门口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假山青竹,游戏房间则有英伦风、中式风等。目前,老许的店已成为了成都剧本杀玩家心中的“网红”。

“每个月有100多场,盈利还是不错的。”老许说,其实开剧本杀店没有什么诀窍,关键是你是不是热爱是不是用心,有没有好的DM(剧本杀主持人),有没有好的剧本,服务是不是到位,“把这一切做好,就能有不错的收获。如果只想趁着风口赚快钱,那绝对是无法长久的”。

和老许选择群聚效应不同,在成都玩家心中有较高口碑的“逆面探案馆”位于太升北路附近。这是一个隐藏在老小区内的独栋两层房屋,房屋外墙布满了爬山虎,满目翠绿又给人以年代感。

探案馆负责人茄子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个青年客栈,疫情后生意不太好,他们索性就把一楼和地下室改装成了探案馆,有古色古香的中式房间,也有华贵且有年代感类似老上海的房间,玩家可以根据不同的剧本进行选择。负一层则利用空间和光线,改造成了实景的玩恐怖悬疑剧本的房间。

和大多数剧本杀店主由玩家转化不同,茄子并不算一个重度玩家。她以前从事影视行业,主要对接一些网剧剧本,经朋友介绍,才进入剧本杀这一行,并于今年2月和两个朋友先后投入80万开了这家探案馆。因多年从事剧本工作,茄子特别重视剧本的质量,“玩家们口碑相传的,买回来肯定没错。我们店其实主打欢乐本,大家工作了一天,能在游戏中开心一下就很满足了”。

差异化、有特别的环境、服务好……这是不少玩家对逆面探案馆的评价。正是这种差异化的竞争,茄子的探案馆生意很不错,“刚开业就实现了盈利,目前利润在10万元左右”。茄子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成都人对新事物的包容性;另一方面,成都这些年文旅发展得非常不错,很多外地游客到成都旅游时,也会专程来体验。

变革

从开店到剧本发行

剧本杀店越开越多

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最重要的还是剧本

成都剧本杀店数量激增,对消费者来说是多了选择,对店家来说,却意味着不得不变革。在成都最早开剧本杀店的阿呆在今年转型开了剧本杀工作室“方块尖儿”,主要做剧本杀的剧本发行并策划制作多人沉浸式剧本游戏。

阿呆曾在电视台工作多年,早在2014年就接触剧本杀。随着综艺《明星大侦探》的播出,阿呆预料到剧本杀在成都有生长土壤,2017年底,和朋友先后投入200多万元,租下八宝街附近的“红光影剧院”,开了成都最早的剧本杀店。“当时成都只有3家类似玩法的店,但他们都还是以狼人杀为主。我们营业后,很多客人以为我们是狼人杀店,还有的以为是咖啡店。”

一开始,阿呆的剧本杀店生意并不好,但随着《明星大侦探》第二季的走红以及一些剧本杀手机游戏上线,越来越多的成都人迷上了这个新游戏,“我们一共有13个房间,客人最多时一天高达40多场,有时通宵达旦地工作。有时人太多我们店玩不了,我就自己掏钱把他们送到其他店家那儿玩。”

去年疫情后,闲下来的阿呆开始尝试剧本杀剧本的创作,因为有多年剧本杀游戏经验以及对文字的敏感,阿呆的剧本用了几个月时间创作和发行。在她看来,剧本杀店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剧本杀最重要的就是剧本,为此,她干脆退出剧本杀店的经营,专心做起了剧本发行。据阿呆介绍,成都的玩家和剧本杀店众多,涌现了很多编剧人才,目前成都这样的剧本杀发行工作室达到30家。

此前有消息称,一部好的剧本杀剧本可以让创作者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成都资深剧本杀编剧玄真君表示,这并非不可能。目前,剧本杀的剧本分为三种,普通的盒装本400元左右一本,任何人都可以买;第二种是城市限定本,即剧本只在每个城市售卖3家,价格在1000~2000元;另外一种是独家本,即一个城市只售卖一家,价格高达4000~6000元。玄真君此前创作的《壹玖壹玖》是城市限定的搜证型剧本,通过工作室售出的标价为19190元,目前已经卖到了国内几十个城市的剧本杀店,每卖出一套,大概能分到几千元。凭借这个剧本,玄真君收入就破了10万。

出路

成都剧本杀产业大有可为

成都有丰富的文化题材

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加工成很棒的剧本

在阿呆看来,成都除了有滋生剧本杀店的土壤,也具备产业的孵化。成都有大量影视类高校,这些大学生很多都是剧本杀玩家,同时因为专业原因,他们中不少人进入了剧本杀编剧行业。人生删除探案馆负责人老许表示,川内很多影视类高校大学生都在剧本杀店做兼职DM或NPC,兼职一场最多可以赚到200元。专注剧本杀剧本创作的剧嗨创始人炸鱼提到,在剧本杀的内容创造方面,成都拥有大量创作者,而且相对来说没那么急功近利,能静下心来慢慢琢磨,有非常好的底子孵化出一些好的剧本产品。

采访中,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四川得天独厚的文化氛围为剧本杀提供了素材,如青城山的道教文化、金沙文化、三星堆文化、张献忠沉船宝藏等等,这些文化和故事都具备了年轻人喜欢的悬疑、探险、仙侠等元素,经过加工后可以成为很好的剧本杀题材。剧本推广后,对成都的旅游也有相当的促进作用。

国内首个城市文化题材剧本杀《宽窄十二市》目前就已落地宽窄巷子。剧情中,就有成都流传已久的民俗文化。剧本杀剧本分发平台小黑探创始人王欢岳也表示,他非常看好剧本杀在成都的发展,这一方面在于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根据成都的历史人文特色去打造出一些融合了内容故事剧情的本地名片类产品。同时,成都拥有宽窄巷子等知名文化地标,通过剧本的形式提炼出来,可以打造出成都独有的IP故事,增加年轻人或者消费者的游览体验。炸鱼认为,成都本身有很多丰富的文化题材,例如三国文化、金沙遗址文化等,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加工成一个很棒的题材。

5年笑纳400亿,上海迪士尼门票又要涨了!最贵769元/张

上海迪士尼乐园迎来了新一轮门票价格调整,其中“常规日”门票调整为435元人民币,“特别高峰日”门票调整至769元人民币。 这已经是上海迪士尼乐园2016年6月开业以来第3次宣布调整门票价格。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今天公布票务调整方案,新方案将于2022年1月9日起实行(注:距今184天)。届时,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将在现行四级票价结构下调整门票价格,各级定义及对应的票价如下: “常规日”门票价格从399元调整为435元人民币,涵盖大部分平日和部分周末; “特别常规日”门票价格从499元调整为545元人民币,涵盖部分周末和部分平日; “高峰日”门票价格从599元调整为659元人民币,涵盖夏季大部分日期、部分中国法定节假日放假和调休期间及其前后部分日期、国际性节日庆祝期间、乐园特别活动日以及其他客流高峰日; “特别高峰日”门票价格从699元调整为769元人民币,涵盖部分中国法定节假日放假和调休期间、乐园特别活动日以及夏季部分日期。 儿童(3周岁至11周岁,含3周岁和11周岁;或身高1米以上至1.4米)、老年人(65周岁及以上)和残障游客(需提供残障证明)购买门票时将继续享受约七五折的优惠。婴幼儿(3周岁以下或身高1米及以下)仍可免票入园。 

 上海迪士尼乐园同时指出,年卡仍将是游客尽享主题乐园最具性价比的方式之一,且现行年卡价格将在此次票务方案调整生效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根据不同的年卡类型,上海迪士尼乐园年卡持有人能在全年多次游玩上海迪士尼乐园,尊享诸多乐园独有折扣,并有机会受邀参与特别活动、欢庆派对和迪士尼朋友体验等。 2016年6月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开园时,门票分为平日票和高峰票两种,分别为370元和499元;2018年6月,上海迪士尼宣布门票涨价,平日票涨价至399元,高峰票涨至575元,此外还增加了价格为665元的假期高峰票。 上海迪士尼五周年时曾披露,五年来,以迪士尼乐园为核心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8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400亿元。5年间,上海迪士尼乐园售出超过577万个毛绒玩具,相当于每4位上海市民中就有1位拥有至少1个乐园售出的毛绒玩具。在餐饮方面,乐园共售出约500万支米奇和米妮经典冰淇淋以及200万支玉米热狗。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游玩迪士尼的游客在上海的逗留时间以2-3天为主,人均花费集中在1000元~2000元,这一系列数据显示出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对非上海周边地区游客的吸引力。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海迪士尼曾停业3个多月后,2020年5月11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宣布重新对公众开放,这也是全球第一家恢复开园的迪士尼乐园。 目前全球共有六大迪士尼乐园,分别为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东京迪士尼乐园、巴黎迪士尼乐园、香港迪士尼乐园以及上海迪士尼乐园。此前6月,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庆祝开门迎客五周年之际,法国的巴黎迪士尼乐园也在时隔近8个月后于6月17日再次重新开放。至此,全球六大迪士尼乐园在时隔17个月后再次全部向游客开放。 新票务方案实行后,上迪还是最“便宜”迪士尼乐园吗?巴黎迪士尼乐园官网显示,目前成人票价最低69欧元,约合530元人民币。东京迪士尼乐园官网显示的票价为8700日元,约合513元人民币。加州洛杉矶迪士尼乐园官网显示一日票价为104美元,约合674元人民币。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为109美元,约合706元人民币。香港迪士尼为639港元,约合533元人民币。

        今年5月14日,迪士尼公布了截至2021年4月3日的上半财年及第二财季的财务数据。财报显示,迪士尼今年上半财年实现营收318.62亿美元,同比下降18%;来自持续经营的净收入为9.41亿美元,同比降低64%。 2021年以来,迪士尼完成了系统性调整改革,将原来的四大业务板块(媒体网络业务、主题公园业务、影视娱乐业务、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及国际业务)改为“媒体和娱乐业务”以及“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业务”两大事业群。 具体来看,上半财年,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业务实现营收67.61亿美元,同比下滑49%。其中,第二财季该板块实现营收31.73亿美元,同比下滑44%。 迪士尼在财报中表示,由于停业和运营能力下降,第二财季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业务板块受到约12亿美元的影响。具体来看,第二财季迪士尼在美国的乐园收入17.35亿美元,同比下降58%;美国以外的乐园收入2.62亿美元,同比下降45%;消费者产品收入11.76亿美元,同比下降13%。 迪士尼对线下非乐园业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迪士尼在此前的公告中曾称,将在2021上半财年裁员3.2万人。今年3月3日,迪士尼宣布,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关闭北美至少60家专卖店(DisneyStore)。 上半财年,迪士尼的媒体和娱乐业务实现营收251.01亿美元,同比下降2%。 在新冠疫情期间,随着各大迪士尼园区关闭,流媒体平台Disney+成为支撑迪士尼业绩和股价的新重心。但近期,这项业务的增速似乎有所放缓。在第二财季,迪士尼共拥有1.036亿Disney+订户,低于分析师估计的1.09亿。

文旅部公布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总数

  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73,050.56万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用于文化和旅游部机关人员工资和单位日常运转以及履行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文化和旅游部职能而开展各项活动的支出;二是用于部属文化和旅游、文物以及新用出版预算单位人员工资和正常运转以及基础设三施建设和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据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类)665,672.20万元,较2018年度决算数增加45,084.91万元,增长7.26%,主要原因则在于因机构改革,原国家旅游局相关支出调整转列该科目。

   根据统计,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年度收入总计578,833.17万元(包含财政拨款收入461,266.74万元)。其中,文化和旅游类收入421,186.15万元,文物类收入149,742.66万元,新闻出版电影类收入1,904.36万元,旅游发展基金支出收入6,000万元(注:6000万元为财政拨款收入)。

   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总计573050.56万元,包括文化和旅游类支出407,468.61万元,文物类支出153,721.07万元,新闻出版电影类支出1,981.66万元,旅游发展基金支出9,879.23万元。

   根据部门决算,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财政拨款支出总计460,804.41万元。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方面,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50,925.18万元,其中包括文化和旅游类334,036.01万元,文物类116,626.02万元,新闻出版电影类263.15万元;在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方面,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类)旅游发展基金支出(款)宣传促销(项)支出决算为9,879.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64.7%,主要原因是2020年执行中按规定使用了以前年度结转资金。2020年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年末结转和结余资金2794.98万元。

文化视点: Z世代讲述中国故事为何获得大流量高声量

    “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系列插画始于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苗寨十八洞村,采用富有青春感染力的笔触,描绘新时代56个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幸福生活的场景。

    近日,一款“上海出品”的插画长卷引起了网友热议。7月2日零时,“一个都不能少”系列插画、“长卷寻宝”互动游戏在“上海发布”微信平台和哔哩哔哩(B站)同步上线首发,并联手B站公益UP主开启全网寻找知识宝藏解密游戏。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B站页面累计观看量超731.6万人次,参与“寻宝”的网友达225万人;95后插画师李天植个人微博账号上发布长卷作品,被众多大V点赞转发后阅读量近510万;《文汇报》微博开设并首发的#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730万……随着抖音、快手等60余家互联网站和客户端的纷纷转载,网友参与互动已逾2000万人次。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系列插画展示揭开了青少年创新发展分论坛序幕,引发人工智能与艺术领域碰撞的话题。

    Z世代青年讲述中国故事为何获得大流量高声量?“插画长卷既定格了叙事高潮的瞬间,又通过不同画幅间的勾连产生新意象,与数字传播具有相当匹配的‘契合度’,进一步强化了视觉图像网络传播的优势。”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潘霁认为,“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不仅融合了动图、视频、H5互动游戏等融媒体传播方式,营造出一个又一个亮点瞬间,“更加证明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当匠人手艺和传统艺术形态与数字网络的互联性、交互性、无处不在性和位置敏感度等技术特征结合,激发出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燃点’‘爆点’。”

    以最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组成色彩斑斓的幸福长卷

    巍巍秦岭和合南北,三江源头碧浪清波,长江黄河奔流入海,壮美山河落于笔端,勾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图景。湘西苗寨增收致富、宁夏戈壁脱胎换骨、独龙江畔一跃千年……精准扶贫开创奇迹,书写“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新征程。画卷始于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苗寨十八洞村,直至冬奥会举办地京津冀地区收尾,通过高速、高铁交通网和美好河山交融联接,共同构成14亿人迈向全面小康的盛世图景。

    绘制“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的插画师来自上海青年创业团队——聚变工作室,这群95后Z世代年轻人均为活跃在微博、抖音、B站等主流社交平台的头部内容创作者。2019年工作室成立之初只有5个年轻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1位正式成员和30多位合作画师。聚变工作室主策划胡睦洋告诉记者,青年插画师们从去年起就热烈讨论如何用新形式、新视角来展现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最终决定以习近平总书记“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为指针,采用富有青春感染力的笔触,描绘新时代56个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幸福生活的场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人民,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与力量源泉。”

    抽象的理念如何落实到生动具体的人物和景观?这不仅是地理山川的联系、画面内容的协调,更需要在叙事上、逻辑上顺畅展开。经过长达数周热烈讨论,插画师们决定选取优质扶贫农产品、手工艺品、民族节庆等“幸福”元素,用最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组成色彩斑斓的长卷。为了确保插画创作的精确性,年轻人们请教了许多民族学专家,详细考证56个民族的服饰、建筑等细节。在充分酝酿准备之后,插画师们从5月初开始动笔,铆足劲天天“肝”到深夜,将静态图动态化一气呵成,于6月底完成绘制工作。据悉,长卷里藏有100个知识彩蛋,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足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闪光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56个民族知识、名山大川和绿水青山等。

    在24幅插画作品中,云南主题插画的色彩最为鲜活: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佩戴党员徽章,面带温暖笑意,注视着各个民族的孩子们。张桂梅的事迹催人泪下,插画师们此番把她塑造成了活泼的卡通形象,有着另一番解读。

    “我们在网络上搜到张桂梅老师年轻时的照片,她梳着马尾辫,天真烂漫。换一个视角看,她在云南教育扶贫时又何尝不是志在其中、乐此不疲呢。”胡睦洋说。

    用最富创造力的青春笔触,描绘中国人民实实在在的身边事

    聚变工作室成立不到两年,已创作出多个“爆款”画作,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主插画师李天植目前仍在北京建筑大学读研,他绘制的中国古建筑系列插画拥有不少拥趸;青年插画师杨权创作的“雷神山”

    “火神山”拟人画系列深受网友喜爱;部分漫画全网点击量破亿,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转发量超过10万次。Z世代插画师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不断创新动画、短视频、交互游戏等多元表现形式,与世界各地网友探讨环保、中国传统文化、国际时政等话题。

    这些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走到一起?202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增加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当中国抗疫进入最关键时期,我们就自发地站出来,用画笔、用作品为中国发声。中国的国际形象可信可爱可敬,更有着不可触碰的底线。”胡睦洋告诉记者,他们经历了中国的快速崛起,见证了党的领导下中国抗疫的伟大成就,真切体会到“人民”二字的分量。

    “我们讲中国故事,就是在说自己的身边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真事才最具有感染力。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艺术创作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告诉全世界网友,所有人都可以分享到中国发展的成果。”

    从聚变工作室的年轻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悄然发生的变化:当代中国青年正展现出更加自信的看待西方的视角——更加理性、更加乐观的“平视”。

    “中国青年插画家自发创作,凭借其独特的语言表达系统和对于数字技术,乃至西方文化语境的熟悉程度,更易让海外受众产生情感‘共振’。”潘霁认为,艺术具有独特的全球表达能力,当海外受众用“文化艺术”的审美视角和框架来理解作为个人表达的插画内容时,往往会敞开心扉,获得与中国艺术家的“共情”。这种创新传播方式有助于提高中国话语在全球范围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讲好中国故事,永远不缺少志同道合者。B站200位最具影响力的UP主,总粉丝数超过5000万,其中86%的头部UP主志愿成为“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的“宝藏守护者”。上海文艺出版社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出版中心有六七百位知名民族学专家的学术支撑,他们将部分研究成果与青年插画家们合作,共同创作出这幅长卷,希望能为年轻人打通一条走近民族文化的渠道。

    7月2日起,文汇融媒体平台制作发布24幅插画长图,制作发布长卷动画视频、插画师和“宝藏守护者”UP主访谈视频等;平台每天解锁一幅长卷插画,发布相关新媒体报道,配发视频、海报,内容包括插画展示、彩蛋解密、UP主守护视频、网友热议、隐藏彩蛋揭秘、专家点评、转发抽奖等。连日来,由《文汇报》微博开设并首发的#一个都不能少——长卷寻宝#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超过730万。

    作者:宣晶

文旅IP的构建与路径思考

2018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成为旅游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在文旅融合时代下,文旅IP建设有利于提升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和各类旅游品牌建设,对于放大并传承地方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旅游目的地角度来看,“旅游,得IP者得天下”
文旅IP的成功打造,是所有文旅项目成功发展的必经之路。任何一个目的地发展文化旅游都必须有强大的文旅IP做基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日趋旺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了重大转变,对文旅产品的特色化、服务质量和体验性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文旅行业的发展越发强调新的IP属性与文化调性,例如月亮文化和禅宗文化之于江西明月山,大闸蟹文化和古巴城历史文化之于昆山阳澄湖。文化符号与IP,是一种巨大的识别力,可以强化目的地形象认知,将文化融入旅游设施、活动场景、服务环节中,打造自身的立体化IP体系,是目的地长久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那么,何为文旅IP?
文旅IP是旅游与文化创意融合的产业链生态,可能是具体的一个景点、一个故事、一个元素、一个符号,又或是一种感觉等等,具有明显的主题性、独特性、故事性、互动性、引爆性以及延展性等特点。整体而言,是以自带一定流量、为人普遍了解、熟知或感兴趣的具有当地文化特性,讲述有趣故事,传播价值观、文化观,吸引具有相似价值兴趣主张的游客群体,在互动中不断衍生出具有社区情感和文化创意的产品,并与其它产业融合,形成可有效变现的产业链,并最终促成目的地身份标签与认同的文旅生态体系。

成功的文旅IP案例
从国外成功案例来看,主题公园作为文旅IP的主要战略模式之一。迪士尼产业链以IP为核心,包括媒体网络(电视)、影视娱乐(电影)、公园度假区(主题公园)、消费产品(衍生品)和互动娱乐(游戏)五大板块。早在20世纪50年代,迪士尼便组建了幻想工程师团队。之后,迪士尼乐园不断地扩大自主IP的规模并积极探索与其他IP的合作。2014年,伴随电影《阿凡达》的上映,阿凡达乐园在美国奥兰多建造,该乐园的开幕,使迪士尼乐园进一步扩张了IP版图。内容为王的产品体验、魅力人格化的动画形象、原创和与时俱进的再创造创新、场景打造和IP贯穿、传统IP与本土化结合、跨界融合、IP周边衍生品等,共同缔造了迪士尼成功的以IP为内核的发展路径。

此外,另一主题公园巨头——环球影城主题乐园。其游乐项目、景点、商品更多是通过获得第三方的IP授权或者与第三方共同开发合作的方式。因与电影制作和IP形象贴近而具备较强的差异化和辨识度,除了《速度与激情》、《侏罗纪公园》等好莱坞电影外,还与华纳兄弟的《哈利波特》系列、迪士尼的漫威系列等知名IP合作,以最接近电影本身制作过程作为乐园特色,利用环球经典影片的品牌效应与其巨大的广告效应,在主题乐园领域拥有较强的IP影响力和较大的规模,不断推陈出新,保持差异性,为游客打造全方位感官盛宴,使得游客接待总规模稳居世界前三。

从国内成功案例来看,作为一个拥有近600年历史的文化符号,故宫博物院曾是一个在大众内心很庄重、很遥远的存在。然而故宫不仅是一个巨大的IP宝藏,还拥有着数量众多的子IP,在IP开发上有着无人可及的绝对优势。下雪去故宫、被“抱怨”抢钱包的故宫文创彩妆、紫禁城上元之夜、雍正萌萌哒等陆续出现在公众视野并迅速火爆。此外,故宫博物院通过开通运营“故宫淘宝”、官微官博等,介绍故宫文物珍藏,分享趣味故宫知识,解读不一样的故宫文化,并结合《我在故宫修文物》、《唤醒时间的技艺》、《国家宝藏》等系列影视节目,成功打造故宫超级IP。

阿那亚作为一个文旅地产项目,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网红大盘”,也有人认为它是滨海度假目的地,也有人说它是文旅小镇的理想范本。阿那亚用“文艺青年”的标签,把客群精准地锚定至具备一定文艺情怀及相关爱好的北京中产,并通过在不同阶段的产品与营销主题打造,逐渐夯实阿那亚大IP。比如网红配套的打造与营销——“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很多游客或者旅游业、房地产等业内业外的人都知道。当一座建筑被拟人化,并被赋予“最孤独”这样一种引发快节奏社会下普遍人的共同心态情绪后,这所图书馆便活化了;又比如针对常驻人群、就业人群、过境人群的不同需求,打造针对性产品业态,以社群概念聚拢客群,使得阿那亚成为2017年全国“四大神盘”之首。

当前国内文旅IP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1、忽视品牌衍生品价值。文旅IP不是万能的,不能借此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过于集中于放大文旅IP的效用范围。一个成熟的文旅IP通常具有强大的引流能力,但若将目的地的成功仅归结于文旅IP对于客流的单纯吸引,并带来了盈利,则是极其错误的表现。一个成熟的文旅IP与一个具有足够影响力的品牌以及品牌衍生品是离不开的。也就是说,一个成熟的产品体系才是目的地源源不断的吸引客流,创造盈利的关键。

2、文旅IP挖掘意识偏颇。从普遍意义上来看,很多元素都可以构成旅游IP,比如影视小说、名人轶事、神话传说、特色产业等等。然而文旅IP的提炼、选择与运用并非提出一句口号,打出一个广告就结束了的。需要去衡量一个元素符号是否达到成为文旅IP的要求,比如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文化性,是否可以实现有效的产品转化,是否于公众而言具备一定的认知与接纳基础等。

3、缺乏创新认知与打造。目前,很多人对于文旅IP的认知仅停留在粗浅的将其与卡通形象划等号,认为文旅IP的呈现方式就是一个卡通形象的设计,比如福娃、吉祥物等。然而在文旅行业中,文旅IP不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的形象而已,其可衍生出来的产品、内容可以很多。以卡通形象的延伸举例,其卡通故事背景、卡通人物性格、卡通人物特长爱好等与商业开发相结合,生成卡通漫画、卡通微信表情、卡通动画电影、文化用品、文创周边……可以说文旅IP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创意性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卡通形象那么简单。

文旅IP构建路径?
1、理念转变,充分认知文旅IP价值

提高对文旅IP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深层次理解文旅IP内涵。明确文旅IP不只是一个简单概念或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需要识别、挖掘、包装和打造的综合体系,是能够体现旅游目的地文化价值内涵与特色的识别系统,是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条路径。要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文旅IP内容持续产生的源泉,文旅IP打造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的运营过程,是在此基础上瞄准目标市场需求偏好,为其提供个性鲜明、好玩有趣、可持续变现的文旅IP产品体系。文旅IP的建设不仅能够迎合大众旅游时代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而且对于发掘、保护、传承当地历史民俗文化、特色物产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本地传统文化兴盛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解码,挖掘当地特色文化元素

曾有学者提出,中华民族拥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不可否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神话传说、图腾符号、科技学术、文学艺术……然而泱泱华夏的千年文化在挖掘、传承与创新运用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文旅IP的运用,必须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盘点、挖掘地方性特色文化,包括历史文化、饮食文化、文学影视文化、度假文化等,形成目的地文化基因图谱。根据文化的独特性、代表性、差异性,对初始文化元素和内容进行提炼与升华,精准识别能够充分代表地区文化特质、对客源市场有吸引力、整合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旅IP。以某一文化表象为核心线索,以点带面深入解读文化,激活文化遗存,打造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旅IP。平衡文旅IP的文化内核与旅游化、商业化的关系,关注文化的创新式、娱乐互动式表达,并尽量保证原始文化内核原汁原味地呈现,保留文化的本真性。

3、洞察需求,大数据精准文化符号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较长时间的沉寂思考等共同影响,旅游市场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大众旅游向个性化、定制化旅游的过渡,游客的需求越发品质化、多元化,这就要求目的地在开发、建设与设计过程中需更多考虑游客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才会更受欢迎。因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相关部门、相关经营者应更加重视大数据应用对于文旅发展的有效作用。通过采用大数据手段对游客搜索行为、需求偏好、情感印象等进行系统分析,为产品打造构建独特的主题品牌体系,从而对产品进行市场化精准设计与营销投放。

4、体系构建,系统打造文旅IP体系

首先,构建IP内核延伸体系,针对不同的文旅IP内容,延伸以产品为载体的文旅子品牌,在保护、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植入文创元素,对各文旅IP子品牌进行活化和可视化,如宣传口号、景区标识系统、衍生文创纪念品、特色节庆活动等,形成产业链闭环,积累较为固定的粉丝群体后,进行IP授权与衍生品开发,延长IP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进而赢得更多细分市场。其次,构建轻资产运营管理体系,以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加以运营管理,为文旅IP的生成演进提供保障支持,助力文旅IP可持续健康发展。

5、价值转化,文旅IP创造产业价值

以文旅IP为核心,利用目的地地缘优势和产业优势,以产业化方式创新多元化业态,增强在地人民对于文旅IP及其产业发展的认同感,构建文旅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搭建文旅运营平台,推动文旅IP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以文旅IP为内核的创意产业集群,拉动地方就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提高目的地文旅知名度。

6、打通营销渠道,打造爆款产品

通过线上+线下联合营销的形式,形成文旅IP立体式营销网络。首先,线上层面,在互联网流量为王的时代,建立自己的自媒体矩阵,多渠道传播,在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中展示一个完整全面的IP形象。通过精心选择一批人气高、技艺好、特色鲜明的网红达人,围绕抖音、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微信等平台,借助网红流量带动文旅市场消费,提升文旅IP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线下层面,开发建设实体消费店,提供沉浸式场景体验,增强消费粘性;加大文旅IP在各类文旅、文博场所的宣传推广,有效促进文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推动文旅IP子品牌和主题旅游线路深度融合;增加文化旅游节庆推广中的曝光率等。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引流,推动文旅IP市场关注和产品开发。

结语:优化文旅IP,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综合来看,无论是迪士尼还是环球影城,其代表的是美国梦,而中国旅游产业的IP是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代表中国梦。上海迪士尼在国内落户,同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如十二生肖的元素,给国内客群带来更多的文化接纳感;即将开业的北京环球影城则融入了较多中国动画、电影的元素题材,给游客带来更大的心理期待。我国拥有着千年的灿烂文化,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地方文化、传统戏剧、传统美食……故宫文创、阿那亚、华侨城、中华恐龙园等的成功打造越发表明只有结合中国本土风俗风貌,进行适当的落地改良,形成中国市场喜闻乐见,深受喜爱的,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IP,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文旅IP的挖掘、提炼、构建与运营是一个长期的、且伴随文旅消费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确立以目标市场为中心的互联网产业思维,以大数据厘清目的地文旅资源脉络、资源开发潜力、市场偏好、传播规律、发展趋势等,以文旅大数据精准把握目标市场对于目的地文旅资源感知印象、偏好兴趣点,不断优化文旅IP体系架构,提质文旅IP产业发展环境。根据IP特色不同,场景的主题不同,重新包装,设计一条核心游览动线,结合内外部空间,结合新兴科技,打造项目的核心引爆点,从而更好地助推文旅产业向质量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

(本文作者:北京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徐春辉)

借短视频营销成文旅市场主流 但“内容为王”原则不变

白雪皑皑,红衣女子策马奔腾——贺娇龙的这段视频在她的个人短视频账号获得了5.2亿点击量,也让新疆小城昭苏迎来了大波游客。

永兴坊“摔碗酒”、大唐不夜城不倒翁……西安各大旅游景点在短视频的助推下持续火爆,在携程发布的《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里,西安跻身全国十大热门目的地城市。

重庆的“轻轨穿楼”、厦门鼓浪屿的“土耳其冰淇淋”、张家界的天门山……短视频带火一家店、带火一条路、带火一个景区甚至一座城的案例屡见不鲜,短视频对消费者的旅游习惯和旅游产业的营销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先被“种草”,然后打卡“拔草”成为当下出游新趋势。

流量红利

早在2018年4月,西安市旅发委就与抖音短视频达成合作,通过文化城市助推、抖音达人深度体验、抖音版城市短片等对西安进行全方位的包装推广。

在短视频旅游的风口,旅行平台马蜂窝、携程、飞猪等纷纷开始重视短视频内容分享。

马蜂窝负责人表示,浏览门槛低、体验感更强等特点,让短视频天然适合旅游、美食等领域。2019年初正式发力短视频领域的马蜂窝,持续与目的地旅游局、景区合作,形成一套从景区资源整合、线下达人体验、线上主题活动、优质短视频生产到最后反哺景区交易的闭环,合作了三亚、北京欢乐谷等多个目的地及景区。

“短视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短’成为它重要的传播优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兼职博导范恒山认为,短视频集文字、图片、影像、音乐等不同传播优势于一体,能在短时间内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

博鑫文化传播公司创始人彭博文与短视频和营销行业打交道多年,在他看来,短视频这一传播方式的最大优势就是更加具象,能够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短视频基本覆盖了中国90%以上的互联网使用者,越来越多的行业选择将营销重点放在短视频上,期待将流量变成销量,旅游行业也不例外”。

香港市民李剑禧曾是金融从业者,看中短视频行业红利的他,2020年来到广州成为短视频博主,发布内容包含酒店、景区、餐饮、文化等。从惠州十里银滩到珠海万山岛,从广州李小龙祖居到东莞香市动物园,经营短视频账号近一年,李剑禧带动不少游客到广东各地打卡。“我们拍摄的每一个短视频,都真实生动地呈现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这是受众想看并且需要的。”他说,短视频最动人之处在于个人化的表达视角和方式。

持续关注短视频发展的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博士孙巍说,从线上“种草”到线下消费“拔草”,短视频给商家、短视频博主、游客等相关方面均带来了效益:“就商家而言,最直观的效益是‘种草’带来的经济收益;就短视频博主而言,博主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更强;就游客而言,他们既是消费者,又可以成为短视频的主角,实现物质和精神双重满足。”

“景”上添花

借短视频进行营销已成文旅市场主流,且涵盖了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6大要素。各大短视频平台涌入了文旅部门官方账号、旅游产品供应商账号、旅游达人账号、游客个人账号等众多传播主体。

“当你生活匆忙,必然需要虚拟世界的诗和远方,这种补偿是虚拟对现实的补偿,也是感性对理性的补偿……记录真实、发现美好、拥抱生活、温暖你我,短视频就是这样的一种高全息度社交工具。”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提出了短视频补偿论,认为短视频加速了高互动感、高全息度、高情感度的网络社交发展。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通过短视频吸引消费者打卡只是营销手段,并非最终目的。以文化历史景点为例,所求绝不仅仅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更要吸引游客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让游客有意愿故地重游,或口口相传提升景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何通过短视频实现文旅市场长效、可持续发展是必须重点考虑的方面。”范恒山说。

目前,旅游产品的短视频偏娱乐化,仅凭几分钟甚至几十秒视频所呈现的内容,很难让受众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探索和思考。比如,永兴坊的“摔碗酒”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摔碗,但问及为什么要摔碗,不少游客却并不了解。

虽然过于严肃专业的短视频难以吸引各层次受众的关注,但过于娱乐化的表述可能会消解文化内涵,旅游领域的短视频创作者要在两者间寻求平衡。事实上,能在短视频平台走红的景点,往往特色鲜明,有文化、设计或者科技的支撑。

“假如酒店不注重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选择花高价请网红做虚假宣传,会破坏行业生态,也是对‘粉丝’和消费者的欺骗与伤害。”李剑禧认为,短视频应是“景”上添花,而非王婆卖瓜。

内容为王

如何通过短视频使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最大化?随着传播手段不断更迭,“内容为王”的创作原则没有变化,在短视频的赛道上也同样如此。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澳门某度假村生意清冷,试图通过短视频提升人气。博鑫公司为其打造了一整套短视频制作方案。“考虑到澳门游客多来自广东等周边省份,我们将目标受众定为在广东生活的人和粤语使用者。”彭博文告诉记者,为其制作的短视频分为旅游达人讲述入住体验VLOG、购物达人在酒店内拍摄购物的“拆箱”视频、直接推荐畅销和折扣房型的“硬广”等多种类型,这3种形态的短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后,大大提升了酒店入住率。

短视频这一旅游市场“种草机”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我们生产一条时长1分钟的短视频,从构思创意到拍摄,再到剪辑制作,需要十多个小时。短视频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作业可以抄,只能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和试错,找到符合受众需要和偏好的题材和表达方式。”李剑禧说,短视频内容创作者需要有场景思维,为游客发现风景;也需要有平台思维,寻找最适合的主题。通过用心的内容引发受众共鸣,才能产生流量;通过恰当的拍摄剪辑手法全面直观多角度地呈现产品,才能有力拉动消费。

携程内容平台总经理翟羽佳表示:“我们根据用户的信息流和搜索推荐他可能感兴趣的产品,让已‘种草’的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服务,降低决策成本。希望在短视频‘种草’的基础上,探索旅游行业适用的文旅消费、目的地营销的创新模式。”

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携八大业态启幕 赋能文商旅发展新融合

6月26日,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携八大欢乐业态正式启幕。开城当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乐秦,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彬,自治区文旅厅厅长甘霖,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盛,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市长李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晓武等相关领导,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环球融创会展文旅集团董事长邓鸿,融创中国执行董事、执行总裁兼西南集团总裁商羽,融创中国执行总裁兼融创文旅集团总裁路鹏等,以及来自各城市的嘉宾、新闻媒体、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见证了此次文旅盛事。 桂林融创国际度假区以浓郁的山水文化、丰富的业态组合和潮流的欢乐场景,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再添一张“欢乐新名片”。

打造广西文旅新标杆 启幕山水之外的欢乐桂林 继上月济南融创文旅城盛大开业后,融创文旅在广西再度“上新”。作为广西备受瞩目的文旅综合目的地,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以山水文化和民族风情为设计灵感,提供吃喝玩乐游购娱于一体的潮流欢乐场景,致力于引领当地文旅产业升级,启幕桂林旅游新格局,助力桂林向世界级旅游城市迈进。 开业当天,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及潮玩气息的活动在度假区内各处上演。乌龙剧团童话大巡游献出桂林首秀,多种民族乐器表演大秀燃动园区,华裳汉服巡游尽展国风之美,复古老爷车展则显示怀旧与时尚交融的魅力。开业当晚,也即将呈现系列精彩体验,如群星荟萃的创·音乐节电音派对开启夏日狂欢,火树银花的烟花秀点亮浪漫夜空……广西及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在桂林甲冠天下的山水之间,激荡起一场欢乐热潮。

开业现场精彩活动 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所拥有的丰富业态和欢乐场景带来多种山水间的度假生活方式。如嘉年华狂欢巡游、IP光影秀等娱乐生活;山水露营、山水音乐会、浪漫水下餐厅的浪漫生活;纵情欢乐部落、“决战”卡丁车的动感生活及丰富的沉浸式夜游生活,通过探索桂林山水间场景的多维度创新运营,深挖桂林山水价值与欢乐内核,多方面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八大欢乐新业态 提供文商旅一站式沉浸畅游 作为中国最大的文商旅产业运营商之一,融创文旅积极探索场景运营创新,打造全时全季全龄及全方位沉浸的文旅项目。新开业的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提供一程多站,四季游乐的度假体验。欢乐部落、海世界、水世界、壮美漓歌、军博园、树屋客栈、漓江后海商业小镇和融创酒店群等八大核心业态,构成“得意山水之外”的欢乐底色。 全长1.2公里的漓江后海商业小镇,是以广西首个“文旅+奥莱”的商业模式,引进民族手工艺、文化创意产品、苗壮侗美食的风情商业街。漓江后海日夜皆具魅力,白天可以在商街内沉浸其中,享受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到了夜间,纵情感受大型光影璀璨夜游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漓江后海还贯穿串联起七大欢乐业态。

漓江后海商业小镇的欢乐场景 其中,融创海世界集观赏、互动、娱乐、科普、演艺等为一体,是桂林首家集海洋动物博览与游乐项目的大型海洋公园,由海洋馆和泡泡泉小镇两个区域组成,让游客在山水桂林也能赴一场海洋奇妙之旅;融创水世界则引进高科技娱乐设施,规划“神秘花园”、“渔村部落”、“欢乐海岸”三个主题区域,在嬉水之时也能欣赏造浪舞台秀与火山灯光秀;欢乐部落的“桂林之眼”是广西首个主题光影摩天轮,绚烂的光影点亮桂林的夜色,成就又一个打卡地标;“壮美漓歌”大秀依托传统民族山水文化,呈现一场具有浓郁八桂情怀的人文视听盛宴。 除此之外,具备高质服务的融创酒店群,为游客提供山水之间的奢享度假体验。而置身于树屋客栈之中,可日沐阳光、夜观星雨,享受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山野休闲时光。

融创海世界表演引人入胜 融创文旅以乐园、酒店、商业等复合业态作为文旅创新的具象载体,打造24小时无缝衔接的一站式度假生活,为广西首创“山水+”文旅新模式。通过“山水+乐园”、“山水+酒店”、“山水+商业”等复合形态,促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共建新消费模式,引领文旅行业发展趋势。 融创文旅三“城”齐开业 高品质文旅之作引行业瞩目 融创文旅欢乐上新的“热潮”不止于广西桂林。桂林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开业当天,杭州湾融创水世界也同步正式开业,以18项水上游乐设施、面积超过7000平米,搭配先进的水上声光电科技演艺舞台的中央造池,打造出丰富的游乐场景,为华东地区再添高品质欢乐度假地。

杭州湾融创水世界能满足多样玩水需求 融创文旅首进杭州的商业项目ins park也于6月25日盛大启幕,其定位于“杭城潮场首店”,在约8万方Block+街区的空间内,打破传统零售格局,创新地实现“商业+潮流文化”的有机融合,为杭州提供年轻开放式潮流艺术生活方式。 同期内,三大项目同时开业、欢乐迎客,体现了融创文旅的线下场景打造能力、产品力、服务力以及综合运营能力的持续升级,融创文旅的业态布局优势和全链条操盘能力也得到充分展现。可以预见的是,作为“中国家庭欢乐供应商”,融创文旅欢乐版图将不断延伸,欢乐维度也将不断丰富,不仅为大众带来更多新的欢乐与精彩,也将全方位赋能行业发展。

文旅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全文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十四五”时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工作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来源| 文化和旅游部

  正文共计12134字 | 预计阅读时间31分钟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本部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国家文物局:

  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我部编制了《“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区、各单位高度重视规划实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文化和旅游部

  2021年6月10日

  以下是《“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原文

  目录

  序言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二)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

  (三)繁荣群众文艺

  (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

  (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经费保障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健全监督管理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编制本规划。

  序言

  “十三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及广大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法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保障能力稳步提升,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共文化服务在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 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将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更广空间和更深层次发展的任务更加明确;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对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公共文化服务培育促进文化消费,拉动内需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技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的动能更加强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大众旅游的深入推进,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必须看到,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着不少短板和问题。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十四五”时期,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刻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特征、新要求、新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和把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导向。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更好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着力提高文化参与度和创造力。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文化民生,促进社会公平。

  3.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向改革要效益,进一步探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路径,着力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以创新谋发展,打破体制界限,整合社会资源,提高配置效率,形成开放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4.坚持系统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要坚持保障基本,普惠均等,稳固发展根基,又要尊重差异,鼓励地方善用优势,率先拓展提升,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布局科学均衡,质量梯次提升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布局更加均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公共文化服务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更加多元。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更加成熟,来自基层群众的文化创造更加活跃,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更加健全。

  ——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互联互通体系更加完善,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公共文化数字服务更加便捷、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专栏1 主要发展指标序号 发展指标 2019 年 2025 年 属性 1 全国公共图书馆年流通人次(万人次) 90135
100000-110000
预期性
2 全国公共图书馆为读者举办各类活动次数(万次)[1] 19.57
25-35
预期性
3 全国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化活动次数(万次)[2] 245.11
275-300
预期性
4 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年服务人次(万人次)[3] 78715.66
88500-100000
预期性
5 每万人群众业余文化团队数量(个)
3.16
3.3-3.7
预期性

  注:

  1.公共图书馆为读者举办各类活动次数为组织各类讲座、举办展览和举办培训班次数之和。

  2.群众文化机构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包括展览、文艺活动、公益性讲座、训练班等。

  3.群众文化机构年服务人次为全国参与群众文化机构服务提供的展览、文艺活动、公益性讲座、训练班等活动的总人次。

  展望2035年,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际,建成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间、区域间公共文化发展差距明显缩小,人人参与、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局面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

  1.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进一步明确现阶段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和标准,强化保障能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动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服务目录) ,确保内容无缺项、人群全覆盖、标准不攀高、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机构建设、管理、服务和评价标准规范,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标准实施,开展标准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和评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标准实施效果、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因素,适时调整相关标准。

  2.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统筹协调、组织指导、服务援助能力,依托具备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社会性文化机构等,设立分馆或基层服务点。鼓励以市为单位,增加社保卡文化功能,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实现免注册借阅,面向全民开展服务。推进城乡“结对子、种文化”,加强城市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对口帮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通过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文艺小分队等形式,把慰问演出、文艺辅导、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内容送到百姓身边。持续实施“戏曲进乡村”活动。实施城乡示范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城乡志愿服务人员的交流互动和共同提升。

  3.以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强化文明实践功能,推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完善效能建设长效机制。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盘活乡村文化资源,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加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管理,开展“艺术乡村”建设试点,使艺术融入乡土,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鼓励开展乡村节日民俗活动,举办“村晚”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乡村网红,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试点,规划打造一批兼具教育性、艺术性、体验性的乡村旅游线路,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4.创新培育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坚持“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提升城市文化治理能力,努力形成优质均衡,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创新拓展公共空间,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推动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定位,根据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空间格局,提升覆盖能力。新建公共文化设施要在征求公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适当向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区县倾斜,补齐薄弱地区建设短板。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区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要求,编实织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推动社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生活场景。推动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更新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结合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改造,创新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人文品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专栏2 城乡文化惠民工程

  项目1: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项目。组织开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加强建设管理。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之乡建设作为新时期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抓手,打造“一乡”“一品”“一艺”“一店”“一景”的乡村文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项目2:戏曲进乡村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脱贫县所辖乡镇每两个月配送一场以地方戏为主的演出,满足当地 人民群众的看戏需求,同时带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

  项目3: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项目。修订、实施《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国家标准,开展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 范区建设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打造一批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丰富、特色鲜明、旅游功能强的示范区域,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4:乡村网红培育计划。以“我的家乡我代言”为主题, 依托各级文化馆 (站) ,采用微综艺新媒体节目形式,广泛发掘、培育一批优秀“乡村网红”,推介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二)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

  1.推进公共图书馆功能转型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将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围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任务,积极配合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领域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文献保障和智库作用,建设区域创新文献支持中心。持续优化资源建设方式,完善文献保障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建设区域性知识、信息和学习中心。优化公共图书馆环境和功能,营造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高品质文化空间,建设有温度的文化社交中心。拓展与深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鼓励支持各级公共图书馆推出一批示范引领作用强的创新项目。探索创新基层图书馆运营模式,结合总分馆制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管理先进、 特色鲜明、与社区融合共生的主题性阅读场所。

  2.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不断丰富以阅读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建设书香社会。围绕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以及重大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加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重点出版物的阅读内容引领。树立“大阅读”“悦读”等现代理念,创新活动方式,培育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城乡阅读品牌。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培养。进一步丰富亲子阅读活动。实施青少年阅读素养提升计划,推荐一批高质量少年儿童图书。主动适应公众阅读习惯和媒介传播方式变化,通过新媒体广泛开展在线阅读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参与。加强与出版社、品牌书店、上网服务场所和互联网平台等合作,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依托公共图书馆汇聚、培育一批领读者、阅读推广人、阅读社群。推广读者积分激励机制。

  3.加强古籍整理保护和传承利用。结合实施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深入开展古籍普查,全面掌握海内外古籍存藏情况。加强古籍分级分类保护,完善国家、省级珍贵古籍名录和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选制度。组织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珍贵濒危古籍抢救保护等项目。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永乐大典》、敦煌文献、藏文古籍以及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相关古籍的保护修复工作。推进国家文献储备库建设。加强古籍保护数字化建设,实施中华古籍影像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等建设项目,促进古籍数字资源便捷使用和开放共享。促进古籍保护成果整理出版,加强古籍再生性保护和揭示利用。加强古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应用。组织开展古籍知识讲座、展览、互动体验、数字化体验等推广活动,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和中华经典传习计划,加强古籍创意产品开发,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加强古籍保护、传承、利用人才培养。

  专栏3 公共图书馆发展

  项目5:全民阅读项目。将推进全民阅读作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资源、设施、空间、人才等方面优势,广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创新服务方式,打造阅读品牌。

  项目6:国家文献储备库建设项目。完成国家文献储备库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完善国家图书馆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总库的总体规划和业务布局,充分利用数字化、缩微复制、影印出版等手段,以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国家文献信息的永久、安全战略保存。

  项目7:《永乐大典》保护传承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国内外各收藏机构存藏《永乐大典》收集整理工作,对国内存藏《永 乐大典》开展全文数字化建设,推进海外存藏《永乐大典》的数字化回归,做好《永乐大典》研究和整理出版工作,筹建《永乐大典》研究中心,推动《永乐大典》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项目8: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建设项目。结合推进古籍影像数字化工作,借助文字识别等先进技术,将古籍影像转化为编码文字,建立海量文字的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

  
(三)繁荣群众文艺

  1.广泛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和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现代文化馆建设。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提高质量作为群众文艺作品的生命线,推动各门类群众文艺精品创作。精准把握群众文艺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开展重要主题创作,展现百姓生活,表达人民心声,抒写伟大时代。深入开展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评奖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展演展示活动。健全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在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和“七一”、国庆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文艺活动,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注入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创新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文化活动与时俱进,推动内容和形式深度创新。开展百姓大舞台、市民文化节、民歌大会、大众合唱节、广场舞示范展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城乡群众文化品牌。

  2.实施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深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将全民艺术普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品牌,推动各地设立全民艺术普及周、举办全民艺术节,增强社会影响力。坚持以群众基本文化艺术需求为导向,推进全民艺术知识普及、欣赏普及、技能普及和活动普及,把文化馆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的终身美育学校。各级文化馆 (站) 要将全民艺术普及作为免费开放的重要内容,常年举办公益性文化艺术讲座、展演、展览、展示和培训活动。培育全民艺术普及推广人。搭建艺术普及推广平台,统筹组织艺术考级等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艺术公益培训和展演展示活动,加强社会艺术普及服务。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建立全民艺术普及云,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线上线下有效联动。推动乡村艺术普及,结合民情、民风、民俗,策划实施民间艺术普及活动,激发乡村文化活力。组织全民艺术普及成果展示活动。

  3.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挖掘选拔一批有热情、有才华的优秀文艺人才,通过加强艺术培训,建立作品研讨提升机制,搭建演出展示平台等措施,造就一大批本土化的群众文化创作和活动“带头人”,引导、带动城乡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积极培育、发展群众文艺团队。以县为单位建立群众文艺团队、文化骨干信息库。进一步壮大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吸纳、培养优秀群众文艺人才,打造一批在当地城乡群众中有广泛影响的品牌团队。加大对广场舞、合唱等群众自发性文艺团队的扶持引导,在歌舞编排、骨干培训、器材配备上提供服务保障。建立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展示平台,在全国各地培育一批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鼓励各地对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予以表彰奖励。

  专栏4 群众文艺

  项目9:群星奖。创新开展“群星奖”评奖工作,评选出一批全国群众文艺的代表性作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通过巡演、网上展播等方式,加强“群星奖” 获奖作品展示推广。

  项目10:全民 艺术普及项目。以群众基本文化艺术需求为导向,推进全民艺术知识普及、艺术欣赏普及、艺术技能普及和艺术活动普及,提高群众审美品位,使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培育一批长期活跃在基层、深受群众喜爱的群众文艺骨干和优秀团队,带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搭建全民艺术普及云平台, 建设全国艺术普及师资库、艺术普及课程库,通过线上线下有效联动,实现全民艺术普及导航服务。

  项目11:“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推动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中国老年合唱节向“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转变,利用线上 线下结合的方式,面向全国征集、展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歌唱作品及优秀歌唱团队、歌手,展示群众歌唱风采。在合唱节参赛、评选方面降低门槛,突出群众性和普惠化,带动更多群众参与。

  项目12:“村晚”项目。引导“村晚”由春节期间集中开展向节日期间常态化开展延伸,由侧重文艺演出活动向群众文艺展示、特色文化传承、好物美景推介等内容相结合的综合性节庆活动转变。通过“村晚”,展示农村群众精神风貌、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13:广场舞活动。每年围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举办全国广场舞活动,带动各地广泛开展主题性广场舞活动。依托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征集推出一批“广场舞带头人” “优秀广场舞团队”“群众最喜爱的广场舞”“最受欢迎的广场舞曲”,健全支持广场舞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

  项目14:“百姓大舞台”网络群众文化品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网络直录播等方式,挖掘、展示各地优秀群众 文化活动,培育、提升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大集成、大展台。

  (四)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

  1.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全面落实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美术馆免费开放政策,进一步完善免费开放信息公开、监督评价、绩效管理等机制,确保“三馆一站”高质量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做好延时、错时和流动服务,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机构的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和公众活动安全。在做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公共文化机构可根据实际,优惠提供特色化、多元化、个性化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优惠有标准、质量有保障、内容有监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有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盘活文化资源,开发文创产品。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社会力量围绕文化授权、创意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管理等产业链深度合作。搭建文创产品展示和营销平台,支持优秀文创产品开发、交流、展示与合作。支持文化艺术和旅游院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推广,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

  2.精准对接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聚焦供需矛盾,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建立集需求采集、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平台。完善“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机制,加快实现文化资源网上配送、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预约等功能。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文化需求,统筹做好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积极适应老龄化发展趋势,让更多老人享有更优质的晚年文化生活,面向老年人群体开展数字技能和文化艺术培训,切实解决老年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等问题。面向残障群体,打造无障碍服务体系,支持盲人图书馆等特殊文化服务。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热情,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组建以兴趣爱好和特长为纽带的高粘性“粉丝”文化社群,构建新型服务提供与反馈模式。

  3.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落实开放共享理念,统筹各领域资源,找准关键节点,推动融合创新,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生态。结合实际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开展文化活动、展览品牌建设等措施,形成发展合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抓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树立一批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和教育融合路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进校园的常态化机制,推动高校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开放,通过设立课外教育基地、“四点半课堂”等形式,完善与中小学的双向融合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与农业、卫生、科普、民政等领域惠民项目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军民融合工作,加快军民公共文化设施和资源 的共建共享 进程。

  
专栏5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项目15:公共文化服务“点单平台”建设项目。依托各级公共文化云,以县级为重点,从群众文化需求出发,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汇聚整合文化活动、文化设施、文化遗产、文艺演出、图书期刊等公共文化资源的“点单平台”,开设活动报名、场馆预约、活动直播、文化地图、文化日历、资讯订阅、个性推送等多种功能,为群众提供菜单式、订单式、一站式的公共文化服务。

  项目16:特殊群体服务项目。加大对特殊群体公共文化保障力度,进一步丰富特殊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节点,联合中国残联广泛开展助残文化活动。在全国评选、推广一批具有特色、效果明显的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开展的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加强制度设计,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志愿服务课题研究,切实保障特殊群体文化权益,多途径丰富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

  项目17: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坚持试点先行,推动有条件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因地制宜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找准切入点,通过增加旅游宣传项目, 合作开展研学活动等方式,实现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共建、优势互补。

  (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1.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举办全国或区域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购大会,搭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加强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管理,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健全由购买主体、公共文化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共同参与的评价约束机制,提升购买服务质量。将推进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与培育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力量结合,建立健全承接主体资质评价机制,提升社会化承接组织服务能力。

  2.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稳妥推进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对存在人员缺乏等困难的公共文化设施,鼓励通过服务外包、项目授权、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运行或连锁运行。上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对推行社会化管理运营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强政治导向审核和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一批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管理规范的文化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等行业协会、学会在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研究、行业交流中的作用。

  3.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灵活高效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统计,提高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依托文化馆 (站 ) 、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常态化、多样化的文化志愿服务。持续推进“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计划。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服务方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文化志愿服务水平。开展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组织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形成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各级文化志愿服务组织,鼓励退休人员、专业文化艺术工作者、文化艺术爱好者、学生等群体参与志愿服务。

  专栏6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项目 18: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购大会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集推荐、展示、交流、交易为一体的“互联网+展会”服务模式,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搭建平台,开辟渠道,促进社会力量全链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公共文化机构搭建供需精准对接的桥梁纽带,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从体制内循环转变为面向全社会的大循环,促进公共文化资源优化配置。

  项目 19:文化志愿服务建设项目。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活动运行长效机制、嘉许激励促进机制,建设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中心,完善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实施“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行动计划、“阳光工程”——中西部农村文化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文化志愿服务计划。推进文化志愿服务实践和理论研究,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数字平台,提升文化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全面推动文化志愿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

  1.加强数字文化内容资源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资源建设。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数字资源建设。以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为建设方向,不断丰富数字资源总量,创新数字资源样态,提升数字资源建设质量,打造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资源库群。加强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以数字化、影像化等现代信息技术,以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思维,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高历史、人文、科学价值,展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数字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数字文化资源版权保护。推动公共文化大数据管理系统建设。通过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可视化和系统运维技术,将公共文化大数据资源转化为更强的研判力、决策力和流程优化能力,对文化需求预测和内容供给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推动将相关文化大数据资源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2.加快公共文化网络平台建设。推动实施智慧图书馆统一平台建设,提升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鼓励各地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建设本地文化云平台,加强文化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统筹协调发展的公共文化云平台体系。积极布局公共文化领域“新基建”,努力建设基于“城市大脑”“城市数据湖”上的智慧文化服务。加强公共文化网络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城市民生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认证,为群众提供“一体化”集成式平台服务。引导公共文化云平台与社会网络平台的合作共享,推动端口对接、资源共享、服务嵌入,利用社会化网络平台优势,提升公共文化网络平台的覆盖范围和传播效率。

  3.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云端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实现包括智慧服务、智慧分析、智慧评估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在内的智慧化运营,优化数据反馈模式。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用户画像和知识图谱,为差异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智慧化服务与管理,强化服务数据采集,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水平。完善优化包括需求征集、预约预定、点赞分享、在线互动等功能的移动端公共数字服务。探索依托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社会化平台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工作机制,鼓励公共文化机构打造有影响力的新媒体矩阵。推广群众文化活动高清网络直播。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信息技术,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服务。推进“互联网+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云上群星奖”“云上乡村村晚”等数字文化服务品牌。鼓励公共文化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拓宽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创新案例评选、推广活动。

  专栏7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项目20: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为核心,搭建一套支撑智慧图书馆运行的云基础设 施,搭载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运行下一代智慧图书馆管理系 统,建立智慧化知识服务运营环境,在全国部分图书馆及其基层服务网点试点建立实体智慧服务空间,打造面向未来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和自有知识产权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助力全国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升级和服务效能提升。

  项目21:公共文化云项目。以各级文化馆(站)为主要阵地,运用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国家公共文化云为依托,联合地方文化云(地方数字文化馆平台),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渠道,打造覆盖全国的安全、便捷、权威、丰富、开放的全民艺术普及公共服务总平台、全民艺术普及资源总库、全民艺术普及文创中心、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中心,打造群众文化活动的大集成、大展台。

  (七)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

  1.积极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引领作用。推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鼓励相关地区充分发挥国家文化创新引擎作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一体 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根据区域发展实际,探索通过组建公共文化机构联盟、共同举办品牌文化活动、共同推出以居民身份证、社保卡等为载体的“惠民一卡通”等方式,在公共文化资源、活动、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完善区域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格局,实现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全面提升。加强对雄安新区文化改革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国家图书馆在新区设立分馆。

  2.多措并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地区加快现代化过程中,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常态化开展文化帮扶工作,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专项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一县一策”,推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设施网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宗旨,以培育“五个认同”为目标,着眼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民族地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民族语言文字“双语”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和扶持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3.注重调动激发基层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示范和试点机制,调动和激励基层的首创精神,引导形成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的新格局新风尚。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项目) 后续建设和管理工作,推动示范区 (项目) 创新发展,率先建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样板区。支持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开展示范县区、镇街创建等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示范机制。对重要的改革和制度设计,坚持试点先行,灵活设置试点范围和试点层级,完善试点成果评估反馈机制,有序将基层创新成果和经验向专项政策和行业标准转化。鼓励以县区为重点,集成整合全域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打造多样化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模式。遴选和表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优秀案例发布和推广机制,逐步放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价值。

  专栏8 公共文化服务示范

  项目2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行动。在“十四五”期间每年支持各地县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的高地,与时俱进推出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创新经验,发挥创新经验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发展对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地方“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民生实事工程,纳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安排,统筹建设,协同推进。要牢牢树立依法治理意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立法进程,把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落细落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法律执法检查,督促各级政府明确保障责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二)完善经费保障

  建立健全权责明晰、保障有力的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出责任划分,依法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积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及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立公共文化发展基金,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绩效评价机制,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队伍建设

  健全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培养一批长期扎根基层,有责任心、有能力、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专家型干部和实干型专家。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站) 干部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基层队伍职业素质。鼓励文化艺术职业院校参与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项目。加大中西部人才支持力度。吸纳村干部、社团文化骨干、退休教师和文化干部等参与基层文化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支持建设公共文化一流专业智库,形成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的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和咨询专家梯队。推动将公共文化管理纳入学科体系,依托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培养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

  (四)健全监督管理

  鼓励以省级为单位,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绩效动态评价体系。持续推行第三方绩效评估,建立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和反馈机制。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制度,动态调整评估定级指标体系。全面加强对重大文化项目资金使用和服务效能等方面的监测评估。探索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补充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统计监测。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做好规划监测评估工作,强化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

  – END –

《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武汉、北京、郑州、天津、长沙位列剧本杀门店增速Top5

极目新闻记者 周丹

通讯员 尹楠

在线下娱乐消费需求多元化发展的当下,剧本杀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新奇玩乐的首选,并凭借其独特的游戏体验和互动模式吸引着年轻人们沉浸其中。

近日,《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预计2021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超过150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超七成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超四成用户消费频次在一周1次及以上。该报告基于美团休闲娱乐业务数据及剧本杀商户用户调研,提供实体剧本杀消费领域的数据参考。

资深剧本杀玩家、95后小彤在一次公司团建中接触到剧本杀后,迅速成为了它的“拥趸”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剧本杀代入感强烈,推理成功后很有成就感。想要玩好一个角色,单纯靠背剧本是行不通的,需要让自己成为剧中的角色”,小彤表示,“每次结束我都感觉意犹未尽”。

七成玩家30岁以下,剧本杀扩大当代年轻人的交友圈

剧本杀游戏以逻辑推理为核心,玩家们以第一人称视角围绕剧情进行人物关系还原、互动交流、探讨、交换线索,共同揭开秘密或发现凶手。在国内发展至今,剧本杀已衍生出推理类、情感类、机制对抗类等多种类型,满足玩家的多元娱乐需求。

综艺节目的热播为剧本杀行业培养了大量种子用户。《报告》数据显示,有37%的用户就是被《明星大侦探》等综艺节目所吸引。而随着入局玩家数量的持续增多,剧本杀的热度也在持续提升,有40%用户通过朋友推荐玩剧本杀。

《报告》显示,在剧本杀消费用户中,58%为女性用户,超七成的用户为30岁以下喜欢逻辑推理、角色扮演及新鲜体验的年轻人群。其中,学生群体占比较高,约为28%。这些人群本身就有着旺盛的交友兴趣,剧本杀动辄4、5个小时的游戏时长,也给玩家们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机会,无论大家是一起推理,还是“针锋相对”,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获得一段甚至多段的珍贵经历。

主持人成剧本杀体验核心保障,49%消费者因主持人专业度选店

“好的剧本杀游戏体验=30%DM+30%剧本+30%队友+10%其他。”一位剧本杀商户老板这样定义一个好的剧本杀游戏体验。

在剧本杀玩家和商户看来,一个专业DM(Dungeon Master,剧本杀主持人)是一场剧本杀游戏的灵魂人物,也是保障玩家良好游戏体验的关键。《报告》指出,对于近一半的消费者来说,DM的专业度都是其选择线下剧本杀门店的决策因素。

“一个好的DM会让整场游戏更具氛围感,不仅能带领玩家把握好游戏的节奏,也能让游戏过程更加顺利”,有用户表示。《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五成线下剧本杀门店里会设有5~10位DM来服务玩家。

剧本杀是一个“体验至上”的服务产业,在美团App、大众点评App关于剧本杀的评论中,“新玩法”“代入感强”“聚会”等内容成高频关键词,“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故事”“和朋友聚会”“缓解压力”是评价中常见的剧本杀玩乐需求动因。

沉浸式的互动体验与丰富多元的内容也让消费者更愿意去到店面对面体验游戏,《报告》数据显示,实体剧本杀用户中,超63%会在两周内消费剧本杀1次以上,超四成消费频次在每周一次以上,可见,剧本杀正逐步渗透年轻人的日常玩乐生活。

行业多为“小而美”品牌,新一线城市剧本杀消费崛起

从桌游、密室等业态衍变转型而来的剧本杀行业,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报告》数据显示,剧本杀商户的连锁化程度依然较低,78%商户为单店经营,93%的商户具有自己的独立品牌,但具有全国和行业代表性的品牌仍然较为匮乏。

利好的一面是,多数剧本杀门店已经具备了混合经营、独立创作等连锁发展的基本能力。除桌面剧本杀和实景剧本杀两类“主业”外,82%商户会同时经营桌游、密室等多种室内娱乐业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线下社交娱乐需求。

从城市维度看,年轻人更多、玩乐需求更多的新一线城市是剧本杀发展的沃土。目前,上海、武汉、北京的门店数量位居前三,成都、西安、长沙、南京、天津、深圳、杭州等城市紧随其后。

新一线城市增速也名列前茅,对比2020年,武汉以58%的门店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成为新晋的“剧本杀之城”。而从消费力上来看,美团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剧本杀消费线上订单量前五的城市分别是上海、西安、成都、武汉、北京。其中,北京的客单价最高,西安、成都、武汉等中西部新一线城市的客单价也跻身前五、超过上海。

因更亲民的价格和更友好的社交互动模式,剧本杀的下沉发展要明显优于其他室内沉浸娱乐模式,伴随着5G、VR等技术的发展,剧本杀这一沉浸式娱乐或将有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