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元门票的泡泡玛特乐园:有钱大丰收、没钱速离场……

面积是北京环球影城的百分之一,门票却是三分之一,且包含不少二次收费项目……

近日,被消费者关注已久的泡泡玛特城市主题乐园(以下简称为“泡泡玛特乐园”)在北京朝阳公园开园。不到一个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它的口碑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有人称其为“北京最新遛娃胜地”;

另有人直呼是“体验感最差乐园”。

新浪科技探访发现,除中产家庭和狂热粉丝外,泡泡玛特乐园的性价比较低。一份微博投票显示,有78%的消费者并不认可泡泡玛特乐园,直言不感兴趣,以后也不会去。

有业内人士认为,泡泡玛特开线下乐园,很可能是为了寻找下一增长点,“如果盲盒的故事讲不下去了,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新故事”。

体验:性价比,非常低?

与其说这里是泡泡玛特乐园,不如说它是朝阳公园单独被围起来的一块小场地,里面充斥着泡泡玛特IP的二次消费。

入场之后,每个人会得到一个“护照”,里面标志着各个打卡印章点的位置,盖全印章便基本转遍了整个公园。

从游客的体验感来讲,泡泡玛特乐园更适合中产阶级父母遛娃以及泡泡玛特的狂热粉丝来打卡拍照,毕竟园区里到处都是MOLLY、LABUBU、DIMOO、SKULLPANDA和PUCKY等经典的IP。

可对于普通想要“打卡”的消费者而言,泡泡玛特乐园的门票并不便宜:平日标准大门票为150元,儿童票为130元;周末及节假日的高峰日标准门票180元,儿童票150元。

测算下来,如果是一家三口来逛公园,即使是什么都不买只是吃午饭,消费也在大几百元。而对于喜欢泡泡玛特的消费者而言,园区消费数字更是“上不封顶”。

此外,园区的餐饮价格也与环球影城等对等。有顾客直言,售价229元的爆米花桶“简直太贵了”,另有卡通发箍的售价也在百元以上。

对于非粉丝而言,性价比可以用“非常低”来形容。

如果你步入园区,按照成年人的步速单向逛完泡泡玛特乐园最多需要15分钟。

但值得一提的是,该乐园的娱乐活动并不适合成人甚至是10岁以上的儿童,例如30元一次的投球、免费的电子娱乐设施、滑梯、跷跷板等区域吸引的基本是幼儿园小朋友。唯一比较适合成年人的项目就是园区最深处的城堡中的“心愿之旅”。其会根据剧情逐步打开不同的房间,游客可以沉浸式与IP互动。

另外一组有意思的数据是:泡泡玛特乐园的面积为4万平米,仅仅为北京环球影城的百分之一。但是门票却是环球影城(淡季418元)的三分之一。

新浪科技的一份投票也显示,有78%的消费者并不认可泡泡玛特乐园,直言不感兴趣,以后也不会去。有6%的消费者称自己去过但以后不会再去,仅有16%的人表示以后可以经常去。这也就证明着,泡泡玛特乐园尚未破圈吸引发消费热潮。

专家:回头客与复购率是不小的挑战

在劲旅集团总裁魏长仁看来,泡泡玛特乐园的受众群体和体量都相对比较小,除了对价格不太敏感的粉丝和中高端家庭,泡泡玛特乐园的门票以及入园后的种种二次消费仍然是价格偏高。这也直接导致了泡泡玛特乐园的综合复购率也预计不会太高。

但复购率不高也未必代表着泡泡玛特乐园不能赚钱。

魏长仁认为,泡泡玛特乐园也是IP主题乐园。“IP分大小,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属于大众化IP,从小孩到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有一定的认知度,客群相对来说比较大,但是泡泡玛特的IP相对比较小众,对年龄层也有很高的要求。”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泡泡玛特乐园体量小,但大众化消费者也不是其目标群体。因而在商业测算中的盈亏平衡点会比较低,即使是入园人数比迪士尼、环球影城少很多,但仍然可能达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所以直接将泡泡玛特乐园和迪士尼、环球影城相比是不科学的”。

泡泡玛特城市总经理胡健也表示,“我们参考的是日本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吉卜力的三鹰之森美术馆这样的‘品牌朝圣地’,并非对标迪士尼、环球影城这样的大型乐园,而是在快节奏的城市中为人们提供短暂精神休憩的空间。”

但前者是品牌的生产地和展示地,后者是由宫崎骏本人设计的美术展,可泡泡玛特乐园中只有没有故事的IP。

“泡泡玛特的线下乐园是其粉丝数量和忠诚度的试金石”,魏长仁表示,如今其开出首家线下乐园就是要用实践来检验IP的变现能力,至于乐园能否盈利,也许连公司自己现在都无法预测。

不过他坦言,从目前的消费大环境和泡泡玛特产品现状来讲,其乐园的营收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毕竟对大多数非泡泡玛特粉丝而言,可能刚刚开园是打卡、体验一次,但是往后是否还能复购就考验其内容和产品的迭代能力了。”

盲盒退潮,净利润已大幅下滑

纵观泡泡玛特的历史,其成立于2010年,最初的定位是“流行产品超市”,四年后,其引入了日本玩偶Sonny Angel以及盲盒的销售模式。

彼时,潮玩IP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泡泡玛特直接买断Molly中国内地独家授权并推出系列产品,Molly一炮而红后为泡泡玛特带来了可观的营收,泡泡玛特的版图也逐步扩张,2016年,泡泡玛开设天猫旗舰店,进军电商。隔年,泡泡玛特设立机器人商店,随后举办北京国际潮流玩具展、上海国际潮流玩具展等大型潮流玩具展会,逐渐成了潮玩行业声量最高的头部品牌。

随后,泡泡玛特又将版图扩张到了海外,2020年9月,泡泡玛特首家海外直营店在韩国首尔开业,随后又在法国、马来西亚等地开店,截至2023年上半年,泡泡玛特港澳台及海外门店达到55家。

世界各地的狂热粉丝一举将泡泡玛特送上了港交所。2020年12月,泡泡玛特上市,成为国内“盲盒第一股”。随后的两个月,泡泡玛特的股价最高达到106.15港元,市值超过1400亿港元,但如今其股价在24元上下波动,市值蒸发千亿港元。

除此之外,泡泡玛特也曾多次陷入抄袭、侵权等纠纷。2021年,泡泡玛特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罚款2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盲盒经济”也多次被官方点名。2022年的315晚会中,央视揭露了盲盒产业低成本高定价、饥饿营销等乱象,譬如泡泡玛特800元的盲盒成本仅为30元、与肯德基联名发售限量盲盒诱导不理性消费。

今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为盲盒经营划出红线,要求盲盒经营者加强合规治理。泡泡玛特作为“盲盒第一股”,自然感受到了压力。

除了监管,消费者端的“盲盒热”也逐步褪去。

新浪科技在泡泡玛特北京朝阳大悦城门店发现,相比此前,其人流量显著下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盲盒带来的惊喜,实质上只是一场商业游戏的“引子”,生活里的惊喜是上天创造的,但泡泡玛特的惊喜是明码标价的。

不过,泡泡玛特似乎早就意识到了盲盒的故事不能长期讲述。早在IPO之际,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就曾强调:“我们不认为泡泡玛特今天的成绩仅仅是因为盲盒这个载体。泡泡玛特的迅速壮大,核心要素还是IP本身。IP是我们的业务核心。”

据了解,泡泡玛特上游IP授权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自有模式,公司旗下的艺术家自己设计;二是独家IP,签约全球各地的艺术家来获取独家授权;三是非独家IP,一般为知名IP提供商拥有的世界著名IP,如迪士尼及环球影业,与米奇、火影忍者、海贼王、哈利·波特这样的超级 IP 合作。

目前,泡泡玛特销量最好的两个自有IP——Molly和Dimoo都是收购而来的,且其独家IP并非买断,只是拿到有合作期限的独家授权。

从上市前的2018年算起,泡泡玛特年营收增速明显放缓,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为225.49%、227.19%和49.31%。据2022年年度财报,泡泡玛特全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42.71%。

这或许也是泡泡玛特打造线下乐园的原因。

魏长仁告诉新浪科技,无论规模大小,线下的乐园整体的投入的综合成本都是非常高的,比如租用场地的费用、软硬设施的打造费用、人工的成本等等。

而这样的动作,也许是为了去寻找资本市场的下一个故事。“作为上市公司要有发展的新增长点,如果未来盲盒的故事讲不下去,城市公园也可以作为一个试金石来开拓新的思路。”

本文来源:新浪科技

你肯定刷到过这张表情包!“无语菩萨”是怎么破圈的?

双节长假圆满落幕,“无语菩萨”的假期余额表情包图组这几天霸占了朋友圈。不仅如此,“无语菩萨”的原型——坐落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沉思罗汉”像也在这个小长假接待了近十万名游客。“无语菩萨”的爆火,让文博文物的出圈秘籍再度受到关注。“萌萌哒雍正”“三星堆青铜面具版郑云龙”“搞怪版马踏飞燕文创”……

回溯文博爆红的种种案例,不难发现文博文物的“出圈”可能不是意外,而有着自己的一套营销逻辑。在法律、道德的范围内合理运用体系化的营销规律,或许将诞生更多“无语菩萨”这样带有时代烙印的文创符号。

伴随小长假的结束,你的朋友圈是否被如下的“中秋国庆假期精神状态”表情包组图承包?不少网友表示“28号的我轻舟已过万重山,7号的我轻舟撞上大冰山”。

△中秋国庆放假精神状态(无语菩萨版)

图中的“无语菩萨”并非“菩萨”,其原型是坐落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物——“沉思罗汉”像。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小长假这尊“无语菩萨”接待了近十万名游客。网友戏称“‘无语菩萨’被迫营业,显得更加无语了”。

△被迫营业的“无语菩萨”

文博文物的“出圈”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前有故宫“萌萌哒雍正”搞怪形象塞爆收藏夹;后有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大面具撞脸歌手郑云龙。这些经典的文物的出圈火爆到底是营销宣传的“金规铁律”还是青年人文化基因觉醒的“美丽意外”?

△“萌萌哒雍正”

出圈秘诀一:“文博创意娱乐化”的表达方式

这届网友可谓文博“出圈”的大功臣。随着文博游热度的持续升高,文博场馆迎来大批年轻游客。每当游客看到造型奇特的文物,就打开了“创作天窗”。网友们结合着文物特征,用幽默风趣的配字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表情包。文博场馆顺势乘上了这趟文博“出圈”的“东风”,将网友们的娱乐需求转变成文博营销的追求,在文创设计、网络营销上持续发力,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文物“网红”。

来自南京博物院的的鹿灯展现了一直雄鹿昂首用纤细的灯柱支撑厚重的灯盘。网友配字“我顶得住”!仿佛是对艰苦生活的无声呐喊。

△鹿灯——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里的另一对当红文物——鎏金铜伏兔,它们的原型虽为兔,但因其呆萌的眼神、滚圆的体态被网友戏称为猪。网友锐评“眼神清澈得像大学生”。

△鎏金铜伏兔——南京博物院

文物自带“厚重”的历史属性,给人以冰冷、晦涩的固化印象。尽管,00后、90后正逐渐成为文博游的主力军,但他们也大都只是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无法驻足了解。“文博创意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则根据不同文物的形态特征、历史人物的神韵特点挖掘其现世精神价值,通过网络热梗让一个又一个躺在博物馆橱窗里的文物在你我的表情包、朋友圈里闪亮登场。

△网友列表里的文物表情包

这些表情包将文物的严肃形象与搞怪文字的“无厘头”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反差。这不但引起了使用者的“精神共鸣”,更体现出使用者的品味志趣,切实地拉近了历史文物与年轻人的距离,引导年轻人与文物对话、触摸文物背后的厚重历史。

娱!乐!化!也!有!边!界!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文博中心微博发布图文称,沈阳盛京通公司推出张作霖“大帅币”交通卡,引发舆论热议。

△“大帅币”交通卡发布微博

或许交通卡设计团队原本希望通过“大帅币”的谐音吸睛,获得产品热度。但有网友认为:“以张作霖作为旧军阀,曾下令杀害李大钊烈士,打着文创的名义,以他的形象推出‘大帅币’交通卡,甚至可以在全国流通,将他抬升到了‘文旅大使’的地位,难免有为张作霖翻案之嫌,实在欠妥。”

随后,沈阳市文广局发布道歉声明,称张氏帅府博物馆在交通卡文创产品设计中策划不当,上级主管单位沈阳市文博中心把关不严。相关事件被多家官媒报道批评、相关负责人员停职。

△北京日报点评“大帅比”交通卡发放

由此可见,文博创新娱乐化≠毫无底线地背离历史。文创产品“叫好”又“叫座”的秘诀,不外乎四个字——“守正创新”。文博单位不仅要以大众精神娱乐的需求为出发点,但更要把握好营销思想的“历史维度”,关注社会效益。只有把握尺度的“文博创意娱乐化”才能打造出更多文博文创的“精品力作”。

出圈秘籍二:“熟悉+意外=流行”的流量公式

除了文物表情包以外,文物从神秘走向大众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那就是与明星撞脸。

冷门文物或许是在众多馆藏下显得黯然失色,亦或许是本身朴实无华,无人问津,但它们却通过这种神奇的撞脸效应成功走进了大众视野,并成为热门打卡地。而这种“出圈”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意外+熟悉=流行”的流量公式。

上述的这些“撞脸文物”和“无语菩萨”一样本是无人问津的冷门文物。当“无语菩萨”还是“沉思罗汉”的时候,它在众多绚丽多彩的陶瓷馆藏的映衬下它并不起眼,甚至让看遍了陶瓷作品的中国游客觉得单调乏味、千篇一律。

但是“沉思罗汉”敦厚凝重的神情、系列作品的清奇风格意外地让观赏雕塑的游客在熟悉的文化氛围中获得了“灵魂共鸣”。“无语”二字的配文不仅将其神韵刻画地惟妙惟肖,更意外地与当代社畜的“精神状态”高度吻合。这场在熟悉氛围下的“美好意外”铸就了“无语菩萨”表情包C位的旷世传奇。

△“无语菩萨”表情包合集

冷门文物出圈的核心便是来自于美国作家——德里.克汤普森提出的“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的临界张力:新事物要想让人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有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用公式将这种“美学灵感”加以概括即为“意外+熟悉=流行”。

出圈秘诀三:“超现实”的叙事模式

除了这届网友为文物出圈提供“神助攻”以外,文博场馆自身也在文创设计上铆足了劲。一个又一个文创IP的迅速蹿红为线下的文物原型带来了“流量”。

甘肃博物馆以镇馆之宝——马踏飞燕为原型设计出的文创玩偶凭借其“丑萌”形象火爆出圈。网友们对这搞怪玩偶的喜爱溢于言表。

△网友对“马踏飞燕”文创玩偶的评价

文创上线仅一个月,电商平台月销量破1000,线下销售网点也是一抢而空。同时,文创IP的走红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线下博物馆一睹“马踏飞燕”的“真容”。

△“马踏飞燕”文创玩偶新华社发马希平/摄

“马踏飞燕”的蹿红让网友猝不及防。文创玩偶将原本凌空疾驰的铜马和飘逸舒展的飞燕雕像整体进行物理解构。以原型中奔马、飞燕、青色、腾空等特征为抓手,融入呲牙、白眼、蠢萌等现代元素,并利用拟人手法将腾空的四个马蹄转化为双手和双腿,利用“金鸡独立”的造型重新连接“神马”与“沙雕”。这种独特的文创设计不仅对文物原型进行了“神还原”,还意外地逗乐了广大网友。

无独有偶,三星堆博物馆文创——小铜人打麻将也圈粉无数,发售即断货。四个带着青铜面具的小铜人“穿越时空”来到现代,在传统“国粹”——麻将世界里运筹帷幄,憨态可掬、滑稽可爱。

△三星堆文创——青铜小人打麻将

无论是“解构再重构”的“马踏飞燕”文创玩偶还是“穿越时空”的“小铜人打麻将”,它们都是“超现实”的文博叙事模式下的创意产物。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作为一种静态的叙事方式,还原了真实的历史面貌,而“超现实”文博叙事下的文创产品打破静态叙事模式中保守的呈现形式,通过物理重组、元素融合的方式精准贴合了当下年轻人超现实主义的审美,并以此为桥梁让文物原型走入大众的视野,实现文创IP、文物原型的双重火爆。

小结

综上所述,“无语菩萨”的爆红并不是意外,而是营销规律下的必然产物。持续火热的文博市场,大众既是消费者,又是文博话题的生产者;文博场馆在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只有在规则底线范围内,深入挖掘文物的现世价值、玩转这些文博营销策略、创新宣传思路,才能让文博市场涌现出更多“无语菩萨”这样的经典爆款。

第一个“京剧猫文化小镇”落地广东开始筹建

与观众阔别一年的京剧猫在这个暑假回归,第三季《京剧猫之乘风破浪》一经播出就连续获得全国、全网、区域收视率第一。

乘着这一势头,8月22日,璀璨星空在广东与当地政府和合作伙伴,签定了“京剧猫文化小镇”落地广东的相关协议,这标志着“京剧猫文化小镇”的筹建工作已经开始。项目完成后,猫民们就可以到京剧猫主题乐园愉快地玩耍,入住充满白糖、武松、小青的主题酒店,参加动漫夏令营、教育营,在猫土农场与星罗班一起钓鱼……种菜。

不止《京剧猫》,璀璨星空带领国漫走向世界

《京剧猫》也有很多好兄弟

璀璨星空以多IP并行的模式,通过小团队激励机制,鼓励创作、孵化、运营和开发新的原创动漫。猫民们的乐土——《京剧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它不仅成为唯一一部列入文化部“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的动画片,还是唯一一部被国家广电总局选入“中国梦”主题动画片的作品。目前,《京剧猫》已经被中国广播电视总局评选为“丝路工程”优秀影视动画作品。

璀璨星空以这种形式还同时孵化出“中国唱诗班”系列、《0号宿舍》等多个动漫新品。其中被称作“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凭借浓郁的中国风和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令人耳目一新,《元日》、《相思》等短片也在各大视频平台受到热捧。

中国原创动漫的成功应该是走向世界,能在国际动画市场与日漫、美漫一决高下的。《京剧猫》从第一季开始瞄准海外市场,已译制完成英、法、葡等语言版本,发行覆盖到了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非洲六十多个国家及地区,未来将译制成更多种语言,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其它地区发行播出。

2018年3月,《京剧猫》在马来西亚ASTRO小太阳频道开播。播出不到一周时间,《京剧猫》收视率高达1.9,突破了该时段的收视记录,并且在当地引发了较大的轰动。

国漫新自信,走进现实的动画世界

你以为《京剧猫》只是动画片?其实《京剧猫》为你创造了一个跨越次元的新世界。

作为多面发展的超级动画IP,《京剧猫》除了动画制作品质上乘,更在积极进行嘉年华、主题小镇、衍生品、游戏、校园艺体课程等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尝试。2016年,璀璨星空开始在全国考察乐园选址,于大约一年半之前接触到广东省当地的合作伙伴,并且由合作伙伴安排,与当地政府开始三方合作的洽谈,并对当地进行了选址匹配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深入调研。经过与合作伙伴长时间的研究讨论、实地调研、规划模拟和产品打磨,对当地自然资源、产业配套条件和合作伙伴实力有充分了解后,璀璨星空决定在这里建设第一个“京剧猫文化小镇”。

现实世界的猫土在哪?

京剧猫文化小镇选址位于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佛冈县是广东省知名温泉旅游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综合竞争力十强县”、“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选址所处更被评为“广东省旅游特色镇”,周边30公里半径是广东省优势旅游产业区,年旅游人次超过3000万,旅游资源和产业配套丰富,“京剧猫文化小镇”的到来将为这片充满特色的优选之地带来更多的欢乐。

高速就在家门口、机场高铁1小时。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后,从广州、佛山(南海、顺德)、东莞到选址位置一小时车程;从深圳、中山、肇庆、江门、惠州、珠海选址位置两小时车程;加上近年来选址位置五星温泉旅游酒店、度假公寓和别墅等配套设施的增速迅猛,可以预见京剧猫主题乐园将成为大湾区周末游、度假游、观光游等的热门之地。

加入璀璨星空,共创文旅产业新气象

8月21日,北京璀璨星空CEO杜刚阳先生带领公司高管,欢迎清远璀璨星空CEO吴彦影一行。吴彦影从事温泉旅游开发近二十年,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深厚的行业资源,与当地省市区政府合作多个项目,是当地一位受人尊敬的慈善企业家。杜刚阳和吴彦影思想理念一致,为了中国原创动漫主题乐园这一共同的理想携手创业,发展源自中国、更能走向世界的“京剧猫文旅小镇”;北京璀璨星空以IP资源投入控股清远璀璨星空,吴彦影带领成熟开发团队加入清远璀璨星空,成为璀璨星空大家庭的一份子;同时也带来保留多年的优质土地资源,为“京剧猫文旅小镇”开发奠定基础。

文旅产业是未来十年50万亿元的大产业,但传统的山水景观项目、田园风光项目、地方文化项目增速日趋缓慢;如果说山水田园是文旅产业的1.0,地方文化是文旅产业的2.0,大型机动游戏是文旅产业的3.0,那么创意+科技+跨界将是文旅产业的4.0。

《京剧猫》的故事有宏大的世界观,京剧猫十二宗,称为八方四守,分别为“手、眼、身、步、唱、念、做、打”武宗八方,“纳、督、录、判”文宗四守,每个宗派有不同的特点、能量以及兵器。因此《京剧猫》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的,第一季登场已经有超过百位角色的动画片;第二季故事的发展,已有近200位角色在《京剧猫》动画中亮相,第三季目前已经在线下线上陆续上播,随着后续剧情的展开,登场角色会越来越多。算上正反派以及人物变身后的形象,京剧猫将会出现400-500个角色,目前国内原创动画IP很少能做这样的规模。而这样的规模和故事延展性,是创意型文旅产品的基础设施,是发展嘉年华、主题乐园、夏令营、教育营、文化营、衍生品、校外课、APP等内容的基础,辅以创作、孵化、运营和开发的融合开发模式,还将从单个IP孕育出围绕这个IP的产业链,为文旅产业贡献增量动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原创动漫主题的文旅项目,必定成为中国文旅产业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洁平:新文旅 新场景 新消费——走进文旅融合的“场景化时代”

【品橙旅游】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在当下文旅产业的复苏中已成“热词”, 且在引领和驱动文旅新消费中呈现强劲动能之势。一个时期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接连发布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案例、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项目名单和沉浸式新业态示范案例。示范引领趋势,趋势昭示未来。文化和旅游正在深度融合中走进一个“场景化时代”。

新消费催生文旅新场景

场景,原指戏剧、电影、小说中演绎和描写的场面,泛指某种情景。当“场景”走出文艺作品,走进大众生活,走进文旅产业,便引发一场文旅融合的变革和焕新,“沉浸式体验”、“文旅新场景”应运而生。沉浸式体验,是一种通过环境渲染、场景打造、内容IP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让参与者在超越现实世界的物理或虛拟空间中获得感官震撼和情感共鸣,进而完全沉浸于故事、角色的情境之中,达到一种忘却自我的临场互动体验。消费新场景,是指在消费体验过程中,消费者在特定场所和消费空间中发生互动的一系列行为,是业态、产品、服务和环境要素等的立体化集成。文旅消费场景化,就是通过将旅游目的地空间、场所、文化、风物、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主体性、体验性和社群性特征的场域和情景,以沉浸式体验和多业态集成为特征,成为一种引领和驱动文旅新消费的新空间载体、新产业业态和新营销模式。

与其说“新场景驱动新消费”,不如说是“新消费催生新场景”。新消费是造就文旅新场景的呼唤和动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日益增长,且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看风景”,开始追求沉浸体验式的“新场景”;人们不再满足传统的观光旅游,更多需要深度旅游、主题休闲和度假生活的“好景”;比起场以往的“到此一游”,人们更加在乎文旅产品的参与度和体验度,注重主题文化的沉浸、产品体验的深化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于是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应运而生,且成一种主流趋势和消费者的“新宠”。特别是新一代消费者——Z世代,人口占比19%,消费占比40%以上,已经成为新消费的主流群体、中坚力量。“体验式、参与式、社群式”和“个性化、仪式感、品质型”的消费取向和特征更为明显,而且影响上一代、带动下一代,驱动文旅消费升级,“倒逼”着文旅产品的迭代,催生着“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的新文旅供给。

文旅消费新场景,从表现形式看,既涵盖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主题公园、产业园区等以及城市、乡村等物理新空间的文旅消费整体场景打造;如西安城的“长安十二时辰”、《只有河南》、无锡拈花湾的“拈花一笑”;也覆盖美食餐饮、文化演艺、文博场馆、非遗活化、文创购物和夜间生活等特定活动的单体或复合场景打造。诸如“淄博烧烤”,上海的“不眠之夜”、无锡的“钟书客厅”、宁夏的村BA和贵州的“村超”等。

文旅消费新场景,从业态特征来看,从风景到场景,主题化、沉浸式和体验感三个特征尤为明显,体现科技、美学的文化价值,突出产品元素和服务元素集约互动,具有较强的产业和消费的集聚型吸引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需求。

文旅消费新场景,从核心要义来看,在于文化IP与旅游要素的完美结合,回归历史和生活,“从文化进去,从旅游出来”、“从旅游进去,从生活出来”。一方面,讲好故事,“见历史、见当下、见未来”,且让消费者成为故事的主角;一方面,演绎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且让消费者体验生活的美好。核心在于“历史可亲近、故事可参与、风物可体验、 生活可共享”。

新发展走向新场景

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文旅产业在新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趋势所向。

  “场景化”,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一个时期以来,大家都在探索和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多姿多彩、风生水起。然而,文旅如何深度融合,文化怎样“塑旅”,旅游何以“彰文”,文化旅游新场景的出现给了我们答案和启示:场景化,正是把文化IP和旅游要素在空间上融合在体验中彰显、在生活中活化、在消费中“落地”的新路径;文旅消费新景,正在成为文旅融合新载体、文旅消费新空间、文旅发展新动能。走进场景化时代”——文旅融合的大趋势,未来已来,未来可期。

  “场景化”,全域旅游的下半场。旅游目的地建设始终是旅游发展的追求目标。多年来全域旅游的推进,着实把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了一大步。从全域旅游再出发,根本就是建设和打造高品质的旅游目的地。一个高质量的旅游目的地,当是标志性旅游吸引物、多业态产品组合体、高品质服务新体系和沉浸式体验新场景等要素的融汇和集成,而“场景化”就是旅游休闲目的地要素的融汇和集成。所以,“场景化”,当是全域旅游的下半场。旅游即城市,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打造全域旅游、全境休闲、全时度假的“大场景”;如今年的上海国际旅游节,打出“点亮世界会客厅”的P,展示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全新形象的“上海场景”。旅游即生活,一个景区、一条街区、一个乡村、甚至一家酒店(民宿),都可以通过深度游、轻休闲、微度假的“微场景”,打造休闲度假 的“微目的地”。场景化”,正是建设高品质的旅游目的的必由之路,必将让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全面提升、大放光彩。

 “场景化”,产业重构的新生态。旅游产业无边际。产业带动、产业融合、产业集成,文旅产业产业正处在一个重构、重振的新阶段。“旅游+”,“+旅游”,实质上产业链的重构和生态圈的构造。在各地的“场景化”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场景化”的推进,正在构建的新业态、新生态。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商旅融合、城旅融合、农旅融合以及科技的运 用、非遗的活化、文创的出彩、康养的融入、研学的兴起等等,各行各业和产业主体打破界限,不仅在“场景化”中重构文旅消费的新业态,而且正在构筑文旅产业的新生态。

  “场景化”,景区旅游的升级版。从风景到场景,传统旅游景区正站在转型升级的路口。旅游景区始终是旅游活动的主要空间和经典业态,承载着人们对于诗和远方的美好向往和畅享。但是从现实而言,不少景区风景很美,但还是少有人问津;从“门票经济”走向“产业经济”,景区“二消”都在探索,但还是不尽如人意。而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的典型案例和现象,让景区发展的前景豁然开朗。既要风景,更需场景。景区旅游走向场景旅游、场景休闲、场景度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景化的外延扩大、内涵深化,体验度和消费力远远超出传统旅游景区。如大丰荷兰花海的《只有爱》、苏州的《拙政问雅》、无锡惠山古镇的《这是无锡》等等。

   “场景化”,城市更新的新走向。正在开展的城市更新,是旅游城市目的地建设的动能,为文旅提供着大量新空间,催生着无数新业态。我们看到不少城市正在城市更新中培育新场景。尤其老旧巷区、老旧街区、老旧工业厂区等更新改造为城市文化社区、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的新型消费场景。主客共享的休闲新空间,美好生活新空间。如北京老城区的南锣鼓巷依托四条胡同,改造成“老胡同的现带生活”,著名的首钢工业区则注入文化、体育、科技等新元素,成为大规模工业区有机更新的典范。沈阳中街步行街,最早的商业街,通过盘活老建筑、老胡同、老字号、老故事等在地文化资源,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文商旅新业态。再如无锡的运河艺术公园和《运河汇》,则是依托原有的河滨公园和钢厂旧址“更新改造”,成为讲述运河故事、演绎运河生活的主客共享新空间。同理,盘活大量闲置的“古村古镇”、商业项目等存量资产,最有效的方式也就是以文化内容填充、植入体验型产品和业态,以文商旅融合、文农旅融合、文体旅融合等路径去打造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的文旅消费场景。

新理念造就新场景

“旅游资源无边界、旅游产业无边际,旅游生活无边框”,以旅游发展的新理念审视文旅消费新场景,可以说“一切皆可场景”。然而怎样打造一个消费者“愿来、愿赏、愿体验、愿参与、愿消费”的“好场景”呢。试点项目和示范案例给我们带来启示、为我们拓宽思路。

©摄图网

一是文化赋魂。常说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场景一定要有灵魂, 这就是在地文化、主题文化,以及直击人心的文化IP。文旅新场景不再是简单的观览过程,而是通过多线性、多重性的体验和参与,让旅游者体验和享受到迥异的文化浸润、故事情景和角色身份,使游客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参与感,获得更有品质的文化体验,并愉悦地为品质体验和享受“买单”。如山西的《又见平遥》以行走式演艺讲述地域文化,以“带入感”的情境演绎历史故事,把晋商文化和百年平遥古城演绎得活色生香,让游客在一场场沉浸体验中产生情感共鸣,互动体验,愉悦消费。

二是业态赋形。文旅新场景是业态、产品、服务的立体化集成,作为 一种生活体验方式,必须要有多元化的消费体验业态(形态),也就是常说的“内容为王”、“产品为王”。新场景,当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都场景化而已,如“吃”的场景、“住”的场景、“行”的 场景、“游”的场景、“购”的场景以及“娱乐”的场景;而且根据消费需求和消费喜好,选择适当的业态和业态的配比,并不断实行产品迭代和业态创新。比如,杭州西溪湿地的渔夫之旅,在原有的景区里创意设计了一些微体验点,如乘船、捕鱼、摘菜、游客用自己获得的食材做一顿饭……新业态,接地气,旅游者乐此不疲。而许多乡村民宿正在通过“特色吃、品质住、智慧行、个性游、创意购、潮玩娱”的业态创新,成为人们喜爱的乡愁体验新场景、美好生活新空间。

三是科技赋能。以VR、AR为代表的虛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光影技术、5G、元宇宙以及数字技术、声光电技术的深度运用让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并为文旅新场景的体验品质赋能。通过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为旅游者呈现心灵震撼的视听盛宴。《重庆1949》采用炫酷的舞台科技与红色故事完美结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用5G+VR、投影技术、红外技术打造大运河文化沉浸式体验场景,非常火爆。张家界的《又见大庸》以科技讲述故事,以创意演绎场景,运用创新技术和环境营造打造出与剧情相符和情境,全方位调动观众的“视、听、嗅、味、触”五感体验,体验更为生动、更为深刻。无锡华莱坞景区则以影视产业+元宇宙技术,营造了一个虚实结合、身临其境的数字文旅新场景。

四是创意赋新。新消费催生新玩法,新场景成就“新物种”。适应新一代消费者从“看”到“玩”的需求和喜好,剧本杀、文旅+音乐、文旅+电竞、文旅+定向、文旅+研学以及非遗市集、书茶雅集、国风国潮、露营房车等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的等“新玩法“,让场景更好玩、体验更沉浸、消费多样化。而空间“微创新”,在原有的物理空间,叠加一个新的体验内容,成就一个“新物种”。如长安十二时辰,在原有的商业地产中还原唐朝市井场景,让游客换装进入体验,体验盛唐穿越之旅。而无锡鼋头渚景区则“切割时间换空间”,一个赏樱产品,创意做成了晨赏、午赏、暮赏、夜赏四个场景,不仅做成了品牌,还有效地提增了消费。

五是生活赋美。旅游消费不仅走向体验经济,而且已经进入“颜值经济”、审美新时代。一个引人人胜的场景,一定是一个美轮美奂的盛境,一场美滋美味的盛宴,引入旅游美学、生活美学、城市美学、乡村美学,描绘一个画面,讲述一个故事,营造一种场景,让旅游者走进这个故事,喜欢这个场景,且成为故事和场景的参与者、体验者和共享者。文旅新场景,本质上就是高颜值、高品质的生活场景,就是创造和引导消费的生活场景。“从文化进去,从旅游出来,从旅游进去,从生活出来”,以灵山拈花文旅为例:从灵山的佛教文化,拈花湾的禅文化、尼山圣境的儒家文化、金陵小镇的风雅文化、崆峒仙境的山水文化,再到正在进行中的惠山的国乐文化、大拈花湾的康养文化等等,他们都是以匠心创作,创美精品;以科技表达,炫美场景;以美学呈现,扮美生活;并让游客在情景美、音乐美、色彩美、画面美、艺术美中体验美轮美奂的生活场景,致力建设一个个美好生活目的地。再如当下很火的沉浸式夜游,就是一种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时空。以“二分明月在扬州”的瘦西湖夜游,人们在唐宋诗词的故事、场景中,体验扬州之夜、扬州之美,走进诗和远方;成都的“锦江夜游梦回锦官城”,以重构天府文化的“锦江故事卷轴”、讲述精彩成都故事等手法,全面还原“茶、食、酒、船、闲”的五大在地文化和生活方式;而沉浸式街区,无锡梁溪区古运河历史街区的“今夜良宵”,“城里厢,老辰光,时代范”,则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烟火气中感受历史、漫游城市、体验生活。从“亮化”到“美化”,从“文化”, 到“生活化”,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正在“不断实现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成为主场和时尚。

“旅游即城市”、“旅游即生活”、“旅游即美好”。沉浸式体验、场景化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呈现的是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载体、新空间。同时,正在形成一种文旅产业新业态,汇聚和集成一种促进和拉动新消费的新动能和新生产力,大势所趋,前景美好。

无场景,不文旅;无体验,不文旅;无消费,不文旅。

(作者:王洁平,全国休闲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

真正的雪糕“刺客”,正在闷声发财

文:王明雅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ID:xinlingshou1001)

夏天来了,吃雪糕的季节又到了。赶上旅游出行,酷暑之下,几个人能顶得住那些栩栩如生、最适合拍照打卡的景区同款“文创雪糕”?

故宫、圆明园、鸡鸣寺、大雁塔、兵马俑、大明湖……是的,这些耳熟能详的景区早早就已经推出特色雪糕,而包括大运河博物馆等在内的不少地方小众旅行景点,也都逐渐有了定制雪糕。

说起来,文创雪糕火了好多年,早期成为网红并出圈的,有北京玉渊潭的“樱花”雪糕,圆明园的“古莲”雪糕,一度带动不少游客为了雪糕去打卡。而后,2021年迎来景区文创雪糕井喷期,南京玄武门、杭州白娘子、西安兵马俑等纷纷破圈。

今年,文创雪糕的潮流还在持续。

不久前,五粮液宣布推出“五粮液文创雪糕”,雪糕本体以五粮液一款经典浓香白酒瓶为造型,包装盒则是仿其白酒礼盒设计。

央视也在近期推出了自己的文创雪糕,分别有大裤衩、电视台、麦克风和小红花四款,主要在其电视台园区的超市发售,引来不少人排队打卡。

究其根本,文创雪糕在构筑品牌影响力方面,已经成功自证。

不过,站在消费者视角,它并非全然好评。一方面,文创雪糕定价高的问题常遭吐槽,另一方面,物以稀为贵,景点扎堆推雪糕,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

因此,这门“好生意”的可持续性,值得更深入的探讨。

01

现  象 

目前,国内市面上共有多少种文创雪糕?

答案是:近千种。

这个数字让人惊讶,但别急,这还仅是其中一家设计公司的作品。

贝贝瓶,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食玩创意公司。国内超90%的文创雪糕由贝贝瓶设计制造,从圆明园的“古莲”,到西湖的“白娘子和许仙”,再到近来的央视四款雪糕,都是它的作品。

图源贝贝瓶小红书官方账号

贝贝瓶公开数据显示,在2019~2021年间,其文创冰品(主要指文创雪糕)销量从8万支左右增长至1000多万,与超350个景点单位达成合作。其中,还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

文创雪糕风靡了五年之久,销售数据和游客关注度的双重增长让行业逐渐成熟。也就是说,从设计到生产,已经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简单概括,创意设计、模具定型、生产销售,均有成熟的企业和渠道入局。

比如,新零售商业评论发现“之间味道”一类创意公司在近两年成立,此外,雪糕工厂发现定制商机,同样转型入局。今年6月,一家位于江苏的雪糕制造代工厂客服就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其工厂主要负责拿图生产,包括模具和成品,且7月订单已满。

设计显然是文创雪糕最“烧脑”的环节,是否具备吸引力的关键也在于此。

贝贝瓶联合创始人郑奥南曾在FBIF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分享他的创作过程,最常见的是标志性建筑与文物,如雷峰塔、苏州秘色瓷莲花碗等,这种容易理解,而遇到抽象的文化概念,如宋城千古情,则要当作一个壁画设计。

“宋城千古情是一个集演艺、互动、餐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秀场,大多内容取自耳熟能详的古代传说和民俗文化,最终完全把它当成一个壁画创作,把所有场景串联,(形成)视觉连贯性,神话相关美术化,完成项目想要表达的精神。”郑奥南解释。

去年,西安兵马俑雪糕风靡,这也是郑奥南的作品。为了设计这款雪糕,他前后去了三四次,近距离观察兵马俑,最终,他把兵马俑雪糕的五官去掉,因为“吃人的效果不敢想象”,并在手上加了“点赞”手势,“一个严肃大将军做有趣的动作比较生动”。

毫无疑问,对于创作者来说,每一种设计都是无数脑细胞“牺牲”后的创意成果,但站在普通消费者层面,越来越多的文创雪糕,大都口感相似,只是造型不一,极易感到审美疲劳。

此外,还有一个影响消费者决断的因素是,比起正价雪糕产品,这些文创雪糕售价总是更贵,总体来说,20元以下已是“良心”,不少景点甚至要卖到30元上下,成为变种的雪糕“刺客”。

新零售商业评论摄

有消费者向新零售商业评论“吐槽”,圆明园现在所售文创雪糕,是来自沈阳中街冰点生产的兽首造型,单价18元,三两口就吃完了,味道也很中规中矩。“如果不是在景区,肯定不会当大冤种。”该消费者说道。

种种原因叠加,文创雪糕最终只能沦为“一次性打卡用品”。

尽管如此,景区和企业们还是前仆后继涌来。毕竟,连横店都有自己的文创雪糕了。

02

 产  业 

对于景区来说,文创雪糕的价值最易理解。注意力经济时代,社交平台万千用户自发的美照传播,足以成为巨大流量入口,景点同款、看起来好吃又好看的雪糕,最易出片。

景区日用品消费向来是利润大头,动辄数十元一支的雪糕更是摆在明面上的甜头。况且,成熟的设计生产链条配套,让这件事容易太多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从景区兴起的特定产品,一边被消费者吐槽“逐渐千篇一律”,另一边,越来越多企业反而发现新大陆般纷纷试水。

不完全统计,除却近期的酒企五粮液,还有餐饮企业海底捞、云海肴等推出过文创雪糕,此外,五菱宏光、恒顺醋业也有涉足。当然,比起景区大规模售卖,企业做文创雪糕更多是营销方向的考虑。

图源云海肴小红书官方账号

举例来说,面对“茅台冰淇淋”的破圈,友商五粮液也会迫切想找到一个更亲近年轻人、更易网红化的新动作。

回过头来,当我们专注于文创雪糕本身,它其实是一个“食玩”行业的分支作品。比如,头部公司贝贝瓶的定位就是“专注于食玩的潮流品牌”。

食玩概念并不复杂,顾名思义,食物有趣好玩,最常规的模式即零食附带玩具。它最早源于日本,得益于无数经典动漫游戏IP,日本本土的食玩产业仍然十分繁荣,其中,玩具公司万代常年占据四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包括《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在内的不少动漫作品里,主角团都非常喜欢的假面超人,就经常作为食物附赠品出现,而日本更有名的食玩作品,还有乐天(Lotte)推出的“吓人一跳”巧克力,即每个零食都有一张整人贴纸,可以用来整蛊别人。

食物本身直接做成“好吃又好玩”的样子,更算得上食玩了。而“好吃又好玩”,也是文创雪糕的价值所在,商业化潜力也来源于此。

去年10月中旬,上市公司海昌海洋公园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酷啦咪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收购贝贝瓶100%股权。海昌海洋公园表示,集团看中贝贝瓶领先的设计能力及广泛的渠道布局,是集团IP新消费业务战略的一环。

海昌海洋公园拥有的,是包括奥特曼(Ultraman)等在内的IP合作授权获得能力,以及向景区、主题公园、商业地产等渠道合作输出IP内容消费的资源。

事实上,贝贝瓶也早已突破了景区渠道限制,与院线电影达成合作,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哆啦A梦:大雄的宇宙小战争》和《流浪地球2》,哆啦A梦雪糕在全家便利店渠道推出,曾引发一阵抢购狂潮。

图源贝贝瓶小红书官方账号

文创设计的意义更多是促进人与文化的关系,拉近人与文化的距离感。”郑奥南说道,“设计师应该把握前沿消费欲望,才能做出有引领性的设计。”

当然,不止海昌海洋公园看到了一支文创雪糕的商业化空间。

老牌雪糕企业沈阳中街冰点算是年轻化、多元化业务发展较成熟的老企业,除却雪糕,旗下还有速冻饺子一类冷冻品,亦孵化了多个雪糕矩阵品牌。目前,中街冰点也与不少景区达成合作,负责文创雪糕的生产研发,北京圆明园的兽首雪糕即是中街冰点产品。

最后,客观来说,尽管搭上景区顺风车、与知名IP合作拓宽想象力,站在食玩赛道的所谓“文创雪糕”,依然面临消费渠道和场景受限的客观制约。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冰淇淋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00亿元,2027年将突破2000亿元关口。

但其一,广阔的市场中,伊利、和路雪、蒙牛和雀巢仍是“中流砥柱”,占据了大头市场份额;其二,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口味和价格依然是首要考虑因素,价格方面,3~10元间的接受度占比为70.9%。

好玩有趣的雪糕终归不够大众化,永远满足“一时新鲜”的需求,创意也会枯竭,对于广义上的“文创雪糕”来说,这是现实的残酷。

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索…生活秀or真旅行?

去年以来,新的旅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推崇。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索不断“出圈”,旅游方式逐渐向“城市内化”,年轻人越来越在意城市的文化历史厚度,阅读城市正在成为主流。

01
从城市考古、City walk到废墟探索

近几年来,受疫情影响,周边游、本地游正在兴起,年轻人的旅行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很多人似乎不再“贵远贱近”,开始深入了解自己工作、生活的城市,多元化的城市探索正在市场上流行。例如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险不断出圈,越来越多人从迷恋“网红景点打卡”进入“城市文化探索”的新阶段,衍生出关于城市文化更多的新玩法。

“城市考古”即为城市文化探索,是人们对一座城市的深刻阅读。“城市考古”爱好者像一群考古学家一样深入城市纹理,探寻街道和建筑背后的历史故事。严格意义上来说,在中国流行起来的“城市考古”起源于日本今和次郎提出的“modernology”即“考现学”。今和次郎在《考现学是什么》一书中这样说道“我们这些同道都把对当代时尚风俗和事态的持续关注作为研究态度和方法,而这样的整体工作我们称之为考现学。”也就是说,考现学就是用考古的思维,去看待如今存留下来的历史与遗迹。

后来,“考现学”进入中国本土化逐渐演变为“城市考古”,并拥有了自己的体系“海派城市考古”。上海城市考古的联合创始人徐明说,城市考古是挖掘在地文化,找到消逝的城市情感,他说2013年以后,上海这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规模的改造、更新和拆迁,带来了逆文化差异的冲击,发现连接自己和城市的纽带正在消逝。很多承载着记忆的建筑、街巷,现在已经没办法追溯,导致身为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也感受不到归属感。北京、广东等一线城市承载市民记忆、情感文化的载体在逐渐消失。城市考古变成缓解焦虑感的办法。

而City Walk的出现或许可以理解为“城市考古”的大众版。小红书发布《2023City Walk趋势报告》,根据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小红书City Walk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了30倍,毫无疑问“City Walk”成为了2023年最火爆的旅行方式。但其实City Walk并不“新”,也是舶来品,在国外City Walk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

在英国伦敦,“City Walk”指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指在讲述员的带领下,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行进,不同于走马观花式的拍照打卡旅游或是街头闲逛,City Walk强调与城市的深度交流来真正的了解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至今伦敦还有一条著名的追踪开膛手杰克的夜游路线。在国内,人们对City Walk的旅行形式进行了新的理解建构:没有专业的讲述员,不需要很多规划,不追求打卡,把方向交给城市的指点;它更像是一种散步,“互动感、体验感、深度游”让人们与城市产生了更深度的链接。走路是感受美好,放慢时间是最好的方式,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目的,不追求确定性,“惊喜感”成为City Walk的关键词。

废墟探索则是属于世界性的探寻废墟美学的小众旅游。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参与者,废墟探索文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资深废墟探险者潘然介绍,城市废墟探险者一是地面上的废墟探险者;二是热衷管道、防空洞、地下铁的地下探险者;三是爬楼党。而在北美的密苏里州,有一群地下城市探险者,称自己为“管道工”。废墟作为凝聚在琥珀中的记忆载体,穿越时间,赋予过去以永恒的生命。

废墟探索最早来源西欧,据悉最早的废墟探索活动是法国人菲利贝尔·阿斯佩特(PhilibertAspairt)在1793年进入巴黎地下墓穴的探索行动。在全球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而产生的废弃建筑的数量不断攀升,古老的工厂和建筑被废弃。由此,废墟探索文化便获得了潜藏的优势作为废墟美学的发展土壤,目前在中国最为知名的废墟探索交流平台是豆瓣小组当中的佛跳墙废墟探索小组,该小组成立于2018年,至今已发展为组员四万余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废墟探索交流平台。

火车墓地。去寻找看不见的城市B面——那些破败的、倾颓的、被毁掉甚至腐烂的废墟……

02
三种玩法各有魅力各有不同

无论是城市考古、City Walk、还是废墟探索都证明了年轻人新的旅行方式的变化,有点用“慢生活”的旅行方式和快节奏的工作进行对抗的意思,同时也更重视对在地文化的探究。

空间秘探发现,很多人对城市考古、City Walk、废墟探索的游玩方式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限,有人甚至认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其实是同一种游玩方式。不过,无论新型的游玩方式在细分化上也对应着不同的群体,这三者既相辅相成,也各有差异。城市考古联合创始人徐明表示:“城市考古和City Walk是一件事的不同层面,但不论是小众的城市考古,还是大火的City Walk都是人们追溯城市记忆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城市里走街串巷,在路名、门牌、建筑中研究城市背面,挖掘城市背后的历史”这是徐明对城市考古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换代,逐渐拆解或被遗忘成为既定的命运,然而希望留住历史的年轻人却也在逆天改命,他们热衷于解读建筑背后的历史文脉,触摸城市机理,深入到城市的边边角角追寻历史足迹。

相比于城市考古注重于对城市的历史挖掘,“City Walk”则更偏向于没有规划的闲散漫步,随性的生活出行方式。City walk路线集中在两种,一种是走街串巷,一种是夜探美食。刚来沪一年的贵州人笑笑不善于做计划,想要快速了解这座城市的方法就是漫游,她时常约不同的朋友闲逛上海的路段,以复兴中路为主干道,向四周闲逛。笑笑在接受空间秘探采访时说,现在她基本走遍了上海的市区,见过黄浦江的夜晚,小马路街边喝酒的大叔,街头唱歌的美女,深夜痛哭的情侣,这些组成了她对上海的了解。“想要深刻的了解一座城市,不能只看高楼大厦。”笑笑说。

探索废墟的人更多的是一群冒险家,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好奇心是探险家们最大的驱动力。废墟游离在主流的城市空间之外——野生、少受侵扰。对于过惯标准化生活的人来说,废墟是一处理想的放空之所。

资深废墟探险者黄帆告诉空间秘探,“虽然出发点都是好奇心,但废墟探险与旅行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说旅行是逃离日常生活,那么废墟探险则是放大了未经修饰的日常一面”,有些废墟探索者,可能是因为某个游乐园的一些所谓灵异事件的描述前往探险,但更多的还是选择一些未知的废墟建筑进行探查。

事实上,概念模糊的新型旅行方式在经历了中国本土化后逐渐清晰起来,对应着不同的人群。将旅行方式细分化能更好的为旅游爱好者服务,根据需求选择相对应的旅行方式才能使年轻人获得更好地旅行体验感。

03
避免沦落至“跟风、打卡作秀”

在新的旅行方式流行初期,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甚至背离了原本的初衷,尤其是在社交媒体高速引爆的当下,年轻人一窝蜂似的对新出的旅行方式更新打卡,害怕落后于人,于是一个原本属于愉悦身心,满足私人爱好的小众旅行方式流行一段时间后,就逐渐变质,成为社交平台的表演秀。

例如原本打着“随意、松弛感”出圈的City Walk,摇身一变就成为了网红拍照打卡新姿势,通过搜索小红书平台发现,City Walk衍生出了“City Walk慵懒风穿搭”、“松弛感拍照姿势”,善于打卡的人往往会在某个下午画一个精致的妆容、穿一件看似随意的衣服,用然后根据小红书平台上热门的“松弛感拍照姿势”在某个已经打卡过的城市里用同样的姿势在复制一次。空间秘探根据关键词“松弛感拍照姿势”搜索到的小红书笔记为千篇一律的拍照姿势,同时City Walk作为小众旅游被贴上了同质化的标签。

上海福安路的一段“无声dance”视频,引起人们的热议。视频中一位非洲大哥带领着一群人在大街上“自由”舞蹈,因每人都带着耳机,所以大家只能看到他们在摇头晃脑。在这段舞蹈中,领舞者是Freestyle,率性而舞,而其他人则“跟舞”,跳错还会刻意纠正,让这本该自由、松弛、自我的行动大打折扣。不少网友表示,大家并没有乐在其中,仍然是处在表演状态,所以我们一直在做的,始终只是在营造“松弛感”,却没有真的松弛下来。City Walk的灵魂或许就是那一点点不管不顾的“自由”和“随性”,现如今不少已演变成一种“假松弛,真焦虑”的行为方式。

事实上,近年来频频出圈的小众文化未必适合所有人,部分的小众文化对身体条件要求很高,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不过,危险性并没有冲淡社交平台网友们的热情。例如废墟探索的出圈,废旧游乐园,废弃工厂成为打卡地,早在废墟探索出圈的时候,官方媒体就曾对聚集矿洞避暑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废弃矿洞成为网红避暑打卡地,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隐患。

其实,真正的旅游爱好者往往随心而动,不必拘泥于形式或打卡。探废墟不用拍照,City Walk也不用摆拍,城市考古也可以安安静静地了解城市历史和文化,新一代旅行方式应该告别浮夸和一惊一乍的肤浅和粗鄙,而是真正去热爱。

04
如何从新兴旅游方式中觅得商机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考古、Citywalk、废墟探索等新兴旅行方式的出现,或许是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围绕这种新的变化,相关文旅行业应该如何寻觅新商机,值得思考。

打造旅宿一体的深度游名片

随着城市考古、citywalk、废墟探索的出圈,不少酒店品牌也敏锐地发现其中的商机。旅宿不分家,旅游有商机,酒店就有生意。事实上,对国外的对于一些头部酒店集团来说,City tour这种为住客策划酒店方圆几公里,甚至是扩展到整个城市的“微旅行”,早就是许多品牌“增加客户粘性、创造独特居停体验”的基本操作。

例如万豪旅享家香港旗下酒店以香港旅游景点为连接点,分别在湾仔区、西九龙以及中西区设计了三条不同的City Walk线路,推荐给酒店住客,以及来港游客以及来港游客,“港风美食”人文艺术、在地风气是万豪旅享家三条citywalk的主要思考维度。

定制城市特色“小众”旅游线

Z世代的年轻人从小跟着互联网长大,“旅游指南”、“旅游攻略”等等,为了不踩坑,年轻人往往外出旅游要查找攻略,同样的城市文化探索也不例外,通过搜索小红书,空间秘探发现,很多独特的小众在地文化探索路线图的笔记也有很高的搜索量。城市深度游的发展也给旅游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定制专属的城市旅行线,迎合受众喜好,有时候“小众”能够发展成“大众”,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带来更多的发展商机。

例如,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文创印章,依托历史人文底蕴作为底色,将打卡与收集景点盖章等元素融合在一起的官方打卡集邮活动,成为旅游景点的革新之旅,其中以苏州市的平江九巷、山塘街最为出圈。系列“盖章打卡”的玩法,让年轻游客在古城解锁文旅新乐趣。从东花桥巷、曹胡徐巷……一路到钮家巷、建新巷,游客即可集齐“平江九巷”的九个印章。

事实上在利用新型旅游方式增强本地文化的不只有苏州,杭州也是其中之一,杭州文旅推出的City Walk路线“跟着名人游杭州”系列,跟着“宋人”游杭州——名士风流篇,主要从宋朝名士入手,规划了一条西湖苏堤、三潭映月、大麦岭摩崖题记、苏东坡纪念馆、东坡亭……路线,让游客跟着路线去探寻城市的地域文化特征。看起来只是新兴打造的路线,背后却能在方方面面发展出旅游新商机。

提升城市文化“艺术”体验

新型的旅行方式带动城市的迭代更新,对城市隐蔽角落文化探索的兴起,既是新一代旅游人对传统旅游变革的一种“自我觉醒”,也让旅游回归到文化的本质,人们不再愿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更多期待文化、艺术、沉浸、体验式旅游,这势必会改变一些城市的粗鄙、浮夸之气,真正的提升现代都市应有的格调和品味。

新兴旅行方式的出现,也让躲在城市背后的艺术家们,走近城市。如广州,将自己的工作室、创意坊、别具一格的店铺开到东山口,让东山口成为了一座文化创意街,在短短时间内成为广州最潮流的、最洋气的街区。随后东山口也聚集了大批潮流品牌的入驻,如Badmarket、3MODE、MASONPRINCE、RICHGOLD等等。门店装修风格都各具特色,使得东山口吸引了很多年轻摄影师、网红、潮人前来打卡拍照,根据搜索,小红书上带“东山口”的话题笔记已超30万+。

综上,新的旅游方式会不断涌现,其实是对传统旅游模式的一种告别。让旅游回归到旅游的初心,或许需要一代人一代人的努力。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一切新事物,同时也要以警惕的眼光对待喧嚣背后带来的流俗,让旅游成为触及身心放松的一场健康运动,不要成为虚荣浮夸背后尽是寂寞的秀。

特色博物馆走俏,在线平台上线“寻宝博物馆”推荐榜单

暑假期间,“博物馆热”受到高度关注,各大知名场馆一票难求。与此同时,展现当地独特风貌的自然博物馆、汇聚社会生活变迁的人类学博物馆等特色文博场馆,则因门票库存相对充足、馆藏特色鲜明,成为消费者暑期文化游览的“宝藏去处”。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7月以来,“小众博物馆”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935%,攻略笔记数量增长224%。各地文博场馆多措并举,借力互联网平台的线上运营和数字化能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特色博物馆”展现当地独有风貌

“游客朋友们,您有爱吃的陕西水果么?无论是周至的猕猴桃,还是洛川的红富士,都得益于陕西丰富的土质。眼前的这块棕褐色土壤,叫做‘娄土’,它是一种质地绵密的耕种土壤,主要分布于陕西关中盆地及渭河等流域。”在陕西自然博物馆的自然展馆内,讲解员王智星向外地来的小观众介绍馆藏的地质标本。

“门票不算紧张,随买随用,可以说是立体的陕西地理教科书。”8月初,来自成都的周女士一家来到西安旅游,看过大众点评网友的推荐后,专门来到陕西自然博物馆参观。

“神奇秦岭”展厅内的羚牛标本和模拟生态环境 图片来源:陕西自然博物馆

陕西自然博物馆位于西安市,馆藏2万余件标本,时间跨度近37亿年。

地质万象展厅以“三秦大地”为主题,各色土壤、矿物宝石分布在不同地市的地理沙盘上。走进神奇秦岭展厅,满眼绿色、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跃然眼前,“秦岭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等珍稀动物的标本栩栩如生,吸引游客驻足。

日前馆方已开启暑期不闭馆模式,从7月1日至9月3日均正常开放,还推出了四宝守护团、虫虫总动员等公益课程,本异地游客均可免费报名参加。

“寸锦寸金,灿若云霞,被 ‘南京云锦’美到了。”“藏在中式园林里的博物馆,像是走进《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大众点评上,不少网友写下参观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后的感受。

明万历帝孔雀羽妆花纱袍料 图片来源:江宁织造博物馆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在清代江宁织造遗址上建造的一座现代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纲设计。“江宁织造”是清代专门生产御用和官用锻匹的官办机构。从康熙到乾隆时期,江宁织造逐渐成为了皇帝南巡的行宫所在,见证了清王朝由盛而衰的沧桑历程,也见证了文学家曹雪芹的早期成长经历。

 “人类学博物馆”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嵩立的大昭寺、繁华的八廓街、神秘的彩绘造像……走在青色的石阶上,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西藏。

眼前这个充满藏族文化氛围的景区,并不在遥远的青藏高原,而是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北园的一角。距离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约5分钟车程,藏着一座以露天形式复原、收藏和陈列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人类学博物馆。“一日纵览江山万里,名不虚传。”吉林游客杜先生连连感叹。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藏族文化区 图片来源:受访人提供

据社教部主任牟静介绍,为还原多民族的文化形态,园内56个民族的博物馆均按照1比1的比例复原建设,部分建筑为原建筑迁址建设,以畲族古民居院落为例,每一片建筑材料均来自1800多公里之外的福建溪潭畲族雷氏老宅。

侗族鼓楼、哈尼梯田、盘龙叠水瀑布等自然人文景观更是随处可见,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各民族的文化社会生活。暑假期间,靛蓝扎染、雕版印刷、跳竹竿等项目受到亲子家庭欢迎。

日前,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加强博物馆暑期等节假日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服务供给,更大限度满足公众参观需求,提升预约参观精细化管理水平。

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周三下午为青少年团体提供参观延时服务,多次在校园、社区举办“流动博物馆”活动。为应对暑期接待高峰,7月29日至8月31日期间,甘肃省博物馆将开放时间由17:00延长至18:00时,通过美团的预约数据分析,有效调配馆内资源,做好游客高峰前的充分应对。

依托生活服务平台多业态、面向全国游客的触达能力,数千家博物馆通过美团、大众点评等线上平台展现多样化、高品质的供给。基于游客的真实评价,美团推出“寻宝博物馆”等线上出游服务产品,帮助近300个城市的消费者,更便捷地找到人少、好约又有趣的“博物馆好去处”。

美团文旅研究院院长路梦西表示,持续升温的“博物馆热”,折射着深厚的文化自信。行业参与者不断创新供给,优化服务。线上线下合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携程知乎联合发布报告:旅行重登顶流热词 个性化旅游不断拓展

近日,携程联合知乎共同发布《旅行一夏&赏秋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于今夏和入秋以来旅游市场消费热度、消费者行为、热点趋势进行了总结和预判。

报告显示,无论在旅游预订还是内容讨论热度体现上,旅行都重登顶流热词,与此同时,旅行的定义范畴不断扩展、更个性化的旅行方式愈加收到欢迎,文旅融合趋势进一步加强。

报告指出,演唱会和博物馆,成为今年以来最热烈的一次“集体奔赴”,旅行注重与在地文化结合也成为一大趋势,请当地老炮儿带着玩儿越来越流行,携程平台暑期向导订单同比增长达到307%,而为用户提供向导推荐的向导口碑榜覆盖城市已经超过20个。

随着体验感和松弛心态的风靡,均价一百的Citywalk也成为潮流。携程平台上Citywalk热门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青岛、西安,在知乎平台上,这个夏天「Citywalk」被知友们也玩出Cityrun、Cityride、Cityeat等不同花样。

而对于潮玩一代来说,无论是不是在旅行,“变装”成为表达自己、记录生活的方式。携程平台上,目的地旅拍已遍及全国,暑期订单同比增长超过三成,知乎平台中,夏秋两季知乎「旅行穿搭」相关搜索量环比增长172%,西安的知友对「汉服出街」更感兴趣。

9月错峰季之中,旅游目的地也迎来了人少景美的最佳旅行季。携程平台显示,9月整体国内机票均价为829元,较暑期降低超两成,宜春、百色、巫山、临沧、红河成为错峰季小众黑马目的地。“I人充电游”成为用户关注亮点,当代人在旅行中也追求情绪价值。

而随着中秋国庆节假期的临近,预订和讨论热度已经达到年内高峰,携程平台上,中秋国庆酒店机票搜索已超2019年,需求高涨带动机票价格接近1300元,超暑期两成。知乎平台中,早在8 月知友就开始对「国庆旅行」开始提问和回答,和2019年达到相同讨论量级的时间对比提前了一周左右。

中国商家种猕猴桃,为何被外企索赔?

最近,新西兰奇异果(猕猴桃)种植与销售商佳沛向中国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两名中国商家因为未经授权生产、销售和营销佳沛阳光金果而被起诉。

阳光金果是什么品种?

中国商家未经授权种植为何会被起诉?

背后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01 阳光金果

奇异果的基础性知识,正解局曾写过一篇长文介绍过。

简单来说,奇异果是新西兰的叫法,在中国叫猕猴桃。

为表述方便,本文统一称之为猕猴桃。

中国是猕猴桃原始野生品种的最早发现地,新西兰的猕猴桃正是由中国传入的。

不过,新西兰现在大范围种植的猕猴桃,已非此前的中国品种,而是经过多年培育后的新品种。

据说,新西兰历时15年,累计对5万多个潜在的新品种进行了研究,40个品种进入了种植试验,最终才有3个品种进入商业化。

万里挑一后,其中就有SunGold阳光金果(Gold3)。

图中间为阳光金果

阳光金果有几个特点:

从外表上看,阳光金果比较浑圆,果皮薄透,有别于普通猕猴桃的方头方脑,皮比较厚。

从颜色上看,阳光金果果肉呈金黄色,这可能也是金果之名的来由。

从口味上看,阳光金果更加多汁馥郁,还带有淡淡的怡人酸味。

从营养上看,根据美国农业部Nutrient Database公布的营养密度数据,一颗绿猕猴桃的营养密度值是11.4,是苹果的6倍,而阳光金果的营养密度值则达到18.7,是苹果的10倍。

阳光金果一经推出,便成为新西兰猕猴桃的当家花旦。

阳光金果零售价超过10元一个

新西兰猕猴桃行销全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种培育。

因此,新西兰尤为重视新品种知识产权的保护。

就拿阳光金果来说,即便是新西兰本国的果农要种植,也是要支付每公顷上万新元的专利品种许可费。

在中国,新西兰阳光金果的知识产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保护。

没有新西兰的授权许可,中国果农是不能种植阳光金果的。

然而,最近几年,新西兰佳沛调查发现,阳光金果已经在中国大范围种植了。

对此,新西兰佳沛展开了多年的法律诉讼,最终,在2020年,新西兰高等法院判定侵权的始作俑者高昊昱向佳沛支付约6728万元人民币的赔偿金。

2年过去了,新西兰佳沛发现仍然有侵权者,这才又在中国提起了诉讼。

02 打官司

2021财年,新西兰佳沛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9.1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近40亿元),全球占比25%,远超第二名日本的7.3亿新西兰元。

中国已经成为新西兰猕猴桃的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放任未授权阳光金果种植泛滥,势必会影响佳沛的生意。

这并非没收到知识产权费那么简单。

一方面,未授权的阳光金果一旦涌入市场,必将冲击新西兰猕猴桃原有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阳光金果的质量还有赖于从选种、育种到成熟采摘、运输、销售等在内的完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未授权的阳光金果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在品质上也会差很多,这将影响阳光金果的口碑与形象。

诉讼维权成为新西兰佳沛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事实上,2022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修正案扩大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将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收获材料,将保护环节由生产、繁殖、销售扩展到生产、繁殖和为繁殖而进行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以及为实施上述行为的储存。

这也为新西兰佳沛维权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只要事实确凿,新西兰佳沛大概率能够打赢官司,不确定的是最终能获得多少赔偿。

不过,在商言商。

新西兰佳沛远道而来,是要做生意的,不是为了打官司。

诉讼,这种维权方式成本太高了。

更为重要的是,阳光金果的未授权种植面积正在不断扩大。

根据佳沛公司的数据,未授权种植面积2019年为2500公顷,2021年增长到5400公顷,2022年增长到了7850公顷……

要知道,在新西兰本土,阳光金果的种植面积也不过8249公顷。

打击假货,要堵更要疏。

另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式,是新西兰向中国部分本土种植户开放授权。

中国本土每年生产的猕猴桃有200多万吨,除了极少部分出口,全部自产自销。

相比之下,中国每年进口的猕猴桃约12万吨。

这表明,对于佳沛这样的海外猕猴桃企业来说,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

授权中国果农种植,在扩大中国市场的同时,还有利于打击盗版,以“良币”驱逐“劣币”。

2021年中国进出口猕猴桃的数量和金额

根据新西兰猕猴桃出口的相关法律规定,海外种植计划必须由国内种植者投票决议,超过75%才能实施。

所以,这事如果要成,新西兰佳沛还要做好国内种植户的思想工作。

03 种子芯片

很多网友说,猕猴桃源自中国。

他们认为如果要追责侵权,新西兰应该先向中国交授权费。

但是,假如这么无休止的溯源,那就乱套了。

毕竟,在中国餐桌占有重要地位的辣椒、南瓜、红薯、西红柿、玉米等都是舶来品。

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阳光金果背后暴露的种子问题。

虽然新西兰的猕猴桃传自中国,但是,在1980年代,中国栽种的80%以上的猕猴桃全部引进自新西兰的海沃德品种。

目前,中国猕猴桃主栽品种也已有近20个,但是,仍然以低端的绿肉猕猴桃为主,占比高达75%。

中国猕猴桃种子研发培育滞后严重,进而导致在产业上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

从产量上看,新西兰的亩产是2.49吨,而中国的亩产只有0.8吨。

从收益上看,新西兰每亩收益高达1.9万元,金果的平均收益每亩更是涨到了4万元。

而中国每亩的毛利仅有3000-4000元。

2010-2021年中国猕猴桃产量和单位产量走势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整个水果领域,我们会发现:

国外引进品种占我国果树栽培面积的40%以上,苹果、葡萄等外来树种的国外引进品种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50%-90%。

像家喻户晓的苹果“红富士”,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后,国内种植面积高达80%,还有秋月梨、丑橘等耳熟能详的水果种苗,也都来自日本。

新西兰佳沛起诉这一事件表明,外企正在越来越重视种子的知识产权保护。

这也在倒逼中国企业抓紧自主研发。

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

攻克水果“芯片”,让中国人吃得更好。

露营,「迷失」在春风里

“周末一起去露营吧?”Susan向闺蜜发起邀请。

Susan闺蜜看到后连忙说“去多了感觉没意思,还不如去隔壁城市走走呢?”两人一拍即合,便研究起了攻略。

Susan疑惑,好像露营也没火多久,身边小伙伴现在几乎都不提要去露营的事了。

事实上,露营的爆火,也就是过去两三年的事。

由于当时国内中远程旅行需求不能充分释放,使得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省内,以短途游为主的露营成为热门选择。露营热持续升温,让曾经的小众户外休闲旅游项目,成为了都市人时尚运动的新潮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达到747.5亿元,同比增长62.5%;带动相关市场规模为3812.3亿元,同比增长59%。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

只是,现实真如预想的那么乐观吗?

曾经的“网红”过气了吗?

露营作为一种户外运动,其实很早之前就已出现,具体是指在一片未开发的、有一定自然风光的士地上,通过帐篷、房车、简易木屋等方式开展的短时户外居住活动。

如果从形式上划分,露营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为普通野餐,门槛最低,随意性强,往往不需要人进行服务;第二种是自助式露营,在国外较为流行,但是对于冒险精神仍待培育的国人而言,依旧是一个大多数人望而却步的领域;第三种是目前比较受追捧的精致露营,指的是消费者在固定时间入住固定露营地点,享受服务商提供好的配套设施等服务的业态。

今年,伴随着旅游市场的回暖出行热度居高不下,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显示,疫情后的首个五一小长假,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并且更多人选择在跨省或出境游玩,五一期间多个城市一票难求,敦煌甚至发生“堵骆驼”现象。在“人从众”的假期当中,人们似乎正在铆足了劲向外走,而前两年大火的精致露营似乎被悄悄遗忘。

携程发布的“五一”假日旅游前瞻显示,国内游订单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长超7倍,内地出境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8倍。

重新火爆的旅游市场也在逐渐分走近郊露营的消费客群。

进入2023年后,露营市场以及和“露营”相关的词汇开始呈现降温态势,“露营倒闭潮来袭”成为社交平台上近一个月的热点话题,不少媒体报道露营营地经营困难,这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甚至有露营企业面临关闭的境遇。

在社交媒体上,诸如“露营要凉凉”的讨论多了起来,有从业者称“真的倒了,不要跑空了”,也有人在提问“还要坚持下去吗?”

森然之野露营地品牌创始人沈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两年虽然露营发展迅猛,但80%以上的营地并不赚钱,不少只是艰难支撑。

不少营地本就尚未实现盈利,如今更是压力陡增。

据了解,上线三年,总注册用户超60万,上架了3000个营地的觅野CAMP官宣今年3月停止服务,曾计划将营地数量翻倍。对此觅野方面称一是平台不盈利,二是融资不成功。

无独有偶,在精致露营走红的露营龙头企业牧高笛曾在2022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年报显示,牧高笛2022年实现营收14.36亿元,归母净利润1.3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52%和77.83%。不过进入2023年,牧高笛第一季度业绩出现明显放缓,营收同比增幅降至4.68%,净利润则下降21.47%。

红极一时的露营似乎真的凉下来了,只是这股凉意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露营为何“失宠”

其实,露营的熄火,似乎在预料之中,【潮汐商业评论】在露营大火的时候就曾分析过疫情带来的露营的爆发是非常规式的增长,与如今的答案和猜测不谋而合。

在全面放开后,人们迎来了梦寐以求的自由出行。三年间被反复念叨的演唱会、出国游、聚会等等,在此刻通通变成了现实。

被压抑最深的出游需求,尤其是跨省、跨国等远距离游玩,也变得触手可及。当出行条件满足后,人们迫不及待的在任何可以出行的时间,冲向自己的目的地。旅游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井喷,而露营不再是游客的唯一选择。

暑假正式开启前,携程曾发布《2023暑期预订趋势洞察报告》,报告中称其整体跨省游订单超过七成。FlightAI市场洞察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暑期境内航班量超过2019年近两成,出境航班恢复到五成以上水平。

旅游成了当下休闲娱乐的首选方式,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热点,“特种兵式旅游”“中式Taco淄博烧烤”“闪现式旅游”,都成为人们乐于讨论的新话题。

同时,不断开场的演唱会、音乐节、运动会,也在努力地满足着人们的文娱需求,为消费者的出行提供更多方式。

相比之下,疫情时期火起来的露营就像过气网红一样,渐渐被人淡忘。

一位OTA平台工作人员曾对媒体表示,今年整个平台对露营的关注度比较低,一方面有特色的产品不多,另一方面则是大盘量比起旅游增长较少。

大众娱乐生活重回多元化,露营“网红”属性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潮流运动层出不穷,一些因打卡而去露营的人,并不是露营的忠实粉丝,当有新的网红运动出现时,这些消费者就会即刻转身。

另外,露营火了三年,人们的品位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消费者变得挑剔。由于部分露营地条件不好,网上开始出现对露营地避雷的帖子,不少营地被吐槽卫生条件堪忧、帐篷太多非常拥挤,包括合法合规问题等,此类消息的爆出或间接劝退一波路人。

当行业经历过一段时期的野蛮生长,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将会倒逼行业进行新一轮的“内生调节”。只是,露营赛道的参与者们,还能抓住机会吗?

曾有露营地的经营者对媒体说,“过去这几年露营的钱太好挣了,扎个帐篷圈块地就能赚到钱”。

而当潮水退去,就注定有人遗憾落幕,“裸泳者”也开始相继离场,但也有人另辟蹊径,加固“护城河”,实现新一波的再生长。

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共有近13万家露营相关企业,近十年来新增注册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22年新增企业3.3万余家,2023年初至今新增1.2万余家。此外,2022年共有约3980家露营企业注销,2023年前四月约1080家企业注销。

事实上,需求一直存在,在2021年之前,露营在中国被归属于小众玩法,只是近几年被疫情催化了,成为了绝对流量担当。

随着中国城镇化比例的不断攀升,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就成为了时下都市人的一大消费趋势。而露营本质就是自然生活,代表着美好,是向往自由,追求精致生活的城市人群会喜欢和选择的休憩方式。

据中信数据,2021年美国露营市场渗透率为15.1%,日本市场快速发展时期为13%,我国2022年预期渗透率为6%,这意味着中国露营市场仍有较大开发空间。

那么,当“潮水”退去,露营行业回归传统上升逻辑的时候,老玩家以及新玩家该如何“逆流而上”呢?

首先,打造营地差异化。过去几年间,趁着露营赛道的火热,涌进了一批“良莠不齐”的玩家。有些商家可能随便圈了一片地,使用着清一色的天幕、蛋卷桌,如出一辙的烧烤、野餐就叫某某营地。

如今部分商家已经开始差异化营地样本的内卷,其中包含了汽车主题营地、沙滩主题营地、梯田式露营、房车露营、音乐主题营地等等,样式不一。

而从人群上细分,就有比如「脱单主题露营」、「带娃露营」、「轻量化露营」、「情侣蜜月露营」、「兄弟上分露营」等各种类型。

露营行业正在被重新审视和定义,以一种更为健康、理性的方式悄然升级,只有差异化的创新,才可以不断地吸引消费者。

其次是聚焦用户体验,精细化运营。过去几年受制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有些营地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上存在犹豫,直接导致从服务到产品都无法给消费者带来满意的体验。与游客期待的休闲体验存在一定差距,导致露营体验成了一次性消费,对后续营销成本及复购产生负面影响,最终游客不买账,沦为被市场淘汰。

因此,在服务上营地可往民宿靠拢,提供干净整洁的场地,引入露营相关人才,强化营地专业队伍建设。

在消费上,营地可以打造多形式套餐,针对不同群体、不同主题,策划让利特惠活动,如针对工作日推出秒杀,企业团购价更优、特殊群体亲近大自然等差别化优惠措施,让露营更亲民,促进消费,也使得花费丰俭由人。

在内容上,除了飞盘、剧本杀、音乐节、营地短剧、围炉煮茶等基础活动之外,可以向嗨King学习,其在营地边上开垦了草莓园和蔬菜园,提供从采摘到饭桌、打包到家的全流程服务。

最后,构建品牌发展体系。当前的露营品牌主要以露营户外装备品牌为主,但围绕营地极致体验的露营营地服务品牌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露营项目还需要重视新媒体矩阵建设推广、私域流量平台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潜在用户群体加入到露营体验中来,从而建设品牌效应,形成体系。

经济学将行业发展分为四个周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中国的露营经济在疫情的催化下飞速越过了幼稚期,业内人士的普遍认知是,未来3-5年,仍是国内露营及大户外产业的飞速发展期。

潮汐认为,露营行业内所谓的“倒闭潮”,不过是洗牌时期一种自然的“内在更新”。有人落寞,自然有人迎风而起,接下来的几年时间恰恰是露营行业中优质品牌,加固自身竞争力,抓住异军突起机会的时候。

忙碌的都市生活里,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露营就像是一个简易的“阀门”,让人短暂地卸下包袱,换个环境,放松心情。

在路上Susan对闺蜜说“出来也挺累的哈,真是近有近的好,下周我爸妈过来,还是带他们找个地方露营换换心情吧,刚好昨天刷到了一个,服务和环境都不错,除了有点小贵。”

你看,商业就是这样。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75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