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泊焕境乐园落地千岛湖,开元集团继续向亲子度假进军

近日,开元旅业酒店2023年一季度经营数据出炉,一季度营收比2019年同期增长6.9%,其中2月份比同期增长达17%。开元旗下城市商务型酒店单日营收接近200万元,度假乐园型酒店单日最高营收接近400万元。

开元的度假乐园品牌为森泊度假乐园, 主打团队及家庭的周边游和亲子游的,第一家乐园于2019年1月在杭州开业。2019年8月,莫干山开元森泊度假乐园开业。两家森泊度假乐园成功运营后,开元集团针对周边游提出“度假酒店亲子化、亲子酒店乐园化、城市酒店休闲化”的经营策略。

近日,森泊焕境乐园落地千岛湖开元酒店。 森泊焕境乐园是森泊乐园子品牌之一,在已有的五星千岛湖开元度假村的基础上结合新乐园,打造新的吸引点。

亲子消费是目前中国家庭消费的最大动力之一,随着80后亲子家庭出行需求激增,亲子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亲子家庭通常愿意在住宿上支付更高的价格,以获得更加舒适安全的入住环境,这催生了越来越多的高星酒店向亲子酒店转型。

即使在疫情期间,周边游、亲子游项目仍是炙手可热的旅游产品。复星旅文财报显示,2022年一价全包式亲子度假村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营业额同比倍增,已回到疫情前水平,占复星旅文旅游运营营业总额的82.8%。复星旅文预计,Club Med 2023年全年需求将继续增长。2023年前两个月,Club Med营业额较2022年同期增加55%,及较2019年增加26%。

携程集团副总裁孙天旭对界面新闻表示,疫情反而让休闲亲子旅行这类酒店、景区、度假区成为热门目的地,大家对于一站式度假需求大大提升。比起普通游客,亲子家庭出行的消费力更高,对于旅游体验的丰富性要求也更高,亲子乐园是携程口碑榜点击最高的主题之一。

亲子游项目一定程度上也帮助开元旅业抵御了风险。疫情期间,这些亲子度假型酒店寒暑期的入住率依然能达到80%左右。以2022年双十一为例,仅“开元森泊杭州/莫干山2店通兑随心游”套餐就卖出4.3万套,单品成交额超4600万元。

4月18日,杭州开元旅业创始人陈妙林走进携程BOSS直播间,对该项目进行介绍推广。 陈妙林对界面新闻表示,除千岛湖开元之外,目前全国还有多家高星开元酒店正在装修升级焕境乐园,开元计划之后国内每个省都有一个森泊乐园。

陈妙林提到,开元很多度假酒店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当时的旅游环境和现在差别很大。这些酒店将根据场地和条件进行改造,将例如KTV、保龄球馆等不再承载游客需求的空间改造为儿童乐园,九龙湖、西子湾等度假酒店都将陆续进行改造。另外,一些商务酒店也将改造升级、配备儿童乐园,向城市微度假酒店转型。

除了改造,开元还将新建多家配备森泊度假乐园的酒店。开元在嘉兴、舟山、日照、云南哀牢山等多家乐园预计最晚将在明年陆续开业,另外,有10多家森泊乐园已经签约筹建。界面新闻了解到,杭州和莫干山的两家开元森泊度假乐园采取自营模式,而之后签约的森泊度假乐园更多会采用轻资产的管理模式,开元将以提供品牌输出和管理服务的方式进行发展。

陈妙林还对界面新闻表示,接下来开元将和桐庐政府合作打造国家级旅游景区。桐庐政府将一片3.5平方公里的土地交给开元集团打造为度假区,片区内包括曾经的著名景点瑶琳仙境、为了亚运会投资8亿元建设的马术中心,以及一些遗留厂区。开元准备将厂区改造为工业风的森泊度假乐园,增加各种游乐设施,并在附近拿下了100多亩农田,将农耕园区也规划进了乐园建设,打造一站式度假区。开元对于该项目总投资在6亿元左右。

“我认为在今后的旅游投资中,单一的旅游产品,例如民宿或酒店都是很难做的。要把所有资源综合利用起来,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陈妙林说。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73081

2023年的十大旅行趋势

导语:2023年,国内游在逐步放开,境外旅游目的地名单也逐步“扩容”,生活的轨迹在回正,越来越多人重启旅行,感受生活。近日,去哪儿联合小红书发布《五一旅行趋势报告》,总结了看熊猫、烧香、逛博物馆等新兴的特色旅游趋势,给到大家一份出行参考答案。特色文旅产品供给增加,带动着各地消费快速恢复。《五一旅行趋势报告》总结了2023年以来十大旅行趋势,分别是上香青年、旅行特种兵、在逃“艺人”、资深躺客、临时饲养员、恰饭专家、国际野人、出片特工、小众挖掘机和渊明家族

2023年,国内游在逐步放开,境外旅游目的地名单也逐步“扩容”,生活的轨迹在回正,旅游的热度在接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生活、认识自我,摆脱精神内耗,用心去热爱、去感受生活。

「想出去玩」成为23年的主旋律,是时候出门透透气了,去看泰山的日出,去吃淄博的烧烤,去把压力都向佛祖倾诉,在音乐节里尽情地撒野,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怎样,那就趁现在一起出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去哪儿旅行携手小红书发布此份《五一旅行趋势报告》,数据来源:去哪儿、小红书,截至23年3月,总结23年最新旅行趋势,给到大家一份出行参考答案。

趋势一:上香青年

「南灵隐北红螺,菩萨看我都眼熟」

趋势相关门票预定增长超11倍

在当下的环境中,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生活,年轻人面临着“上岸”“内卷”“996”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年轻人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来释放这些蓄积已久的压力,有些年轻人把逛寺庙烧香当作是一种解压方式,寺庙便成为了精神寄托之地

90后00后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在寺庙里,他们会品味佛教文化的深度和精髓。如在雍和宫求事业求手串、在寒山寺听钟声求平安、在大明寺游古刹求福财…不仅可以放松心情更能体验文化氛围。上岸前先上香,将业绩kpi托付给神明,佛系青年为了解压,选择卷到佛祖面前让心灵出家,为躁动不羁的灵魂寻找一个归宿。

趋势二:旅行特种兵

「人均特种兵,日游步数两万八」

趋势相关话题搜索增长超240%

下班、放学直冲高铁站,30个小时内往返上千公里,游玩3座城,打卡十几个景点,周一照常上课、早八。这种高效密集的集邮式打卡旅游,被在年轻人中流行并不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度,带火一个又一个城市。

被憋坏了的年轻人们开始了极限拉练旅行,从北京的胡同故宫到天安门、从上海的外滩徒步到永康路,在有限的时间和预算里,将游玩目标扩充到最大化。晚上睡在火车,白天步履不停,24小时玩遍一座城,累的是身体,但满足的是心里。看似是一种报复式出行,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是在奔赴与青春的约定。

趋势三:在逃“艺人”

「从音乐节到艺术展,每一次都有我的身影」

趋势相关门票预定增长超12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初各大音乐节共官宣50多场演出,各类型艺术展、博物馆、演唱会呈现井喷趋势,逛展、蹦野迪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年轻人的报复性狂欢不仅让各种线下演出回暖,也让艺术性演出朝着地方化和“城市名片”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通过旅行去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他们通过旅行去探索新的文化、认识新的朋友、收集旅行中的回忆。在上海无界美术馆赏鉴光影艺术、在河南戏剧幻城感受沉浸式戏剧、在成都仙人掌音乐节冲向热烈与自由…这些旅游体验让他们感到更加充实和满足,也让旅行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趣。

趋势四:资深躺客

「换个地方换种心情,继续躺」

趋势相关预定搜索增长近600%

“躺平”是当代年轻人嘴里的高频词,听上去像是一种与世无争的摆烂模式,实则是一种对人生更高级的追求。床以外的地方就是远方,出门旅游对于他们而言就是换个地方睡觉,更有一部分人掀起了“换个地方睡觉”式过周末的小热潮,体验另一个城市的外卖、风景。

年轻人正在寻求一种松弛感生活,生活上躺平,旅游上也要躺赢,在阿那亚的安澜酒店眺望海景、在三亚的亚特兰蒂斯畅游海底世界…有时候不必让旅行成为负担,重点是找到最舒适的节奏。旅行不再忙忙碌碌,找到最舒适的节奏,躺着也能赢。

趋势五:临时饲养员

「为了和动物贴贴,排队3小时小事一桩」

趋势相关门票预定增长超13倍

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为了游览名胜古迹而旅行,他们还希望与动物建立更为密切的联系,他们在旅行中非常喜欢与动物互动,特别是那些珍稀的野生动物。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排队等候观赏和与动物互动,体验和动物亲密接触的快感。

这种趋势背后的理念是保护和尊重动物,同时给予旅客一种深入了解动物、了解自然的机会。大熊猫们就经常借着呆萌可爱特点疯狂圈粉,监督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熊猫花花吃饭、看北京动物园熊猫萌兰“越狱”、与大连森林动物园的萌妹熊猫飞云贴贴…在这个熊猫霸屏的时代,云养奶爸奶妈们不惜为爱奔赴线下,排队三小时只为一面之缘。

趋势六:恰饭专家

「淄博的烧烤云南的蘸水,集齐舌尖上的中国美味」

多个城市趋势相关话题流量破10亿

一生要强的中国人对食物的探索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喜欢通过旅行来探寻不同地区的美食,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享受不同口味的美食盛宴。他们可以穿梭于不同城市、地区,品尝各种美味的饮食,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

品尝淄博的灵魂烧烤三件套、感受长沙夜市的人间烟火气、深入广西柳州螺狮粉的城市气味记忆…一个地方的美食即可开启一场旅行。他们还通过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美食体验,向其他人传递了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和精髓,推动了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食客的眼里,出行就是要让胃先来探探路,狂玩整个市嗨吃整座城,卡路里因食者心诚则零。

趋势七:国际野人

「野出国外,野到亚洲,野向世界」

趋势相关门票预定增长超10倍

自从旅游行业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计划出国旅游,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这些人在旅游中寻找独特的文化、美食、景观和体验,感受泰国清迈周末夜市的热闹、欣赏日本山梨富士山的樱花、体验新西兰霍比特人村的魔幻世界…他们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探寻未知的地方,体验不同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作为第一批出国旅游的人,他们热衷于探索世界各地的景点和文化,去尝试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旅行方式。通过旅行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见识,还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朋友,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趋势八:出片特工

「一切为了出片,一切为了朋友圈」

趋势相关话题浏览量破20亿

这种趋势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一个景点能拍出多种风格,强调打卡和分享,通过拍照和发布社交媒体来记录旅行中的瞬间,他们通过旅行去探寻美景和打卡点,在北京环球影城入学霍格沃滋、在上海迪士尼打卡合照人物贴贴、在万宁后海360度记录冲浪时刻…这些不仅仅是为了体验旅游本身,更是为了拍照留念和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他们会在网上寻找流行的出片点,例如美丽的风景、特别的建筑、文艺气息的小店等,然后为了到达这些打卡点而出发旅行。这种旅游方式也引导了旅游行业向着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提供更加精致的景点体验和拍照服务,以满足出片特工们的需求。

趋势九:小众挖掘机

特立不独行,世人跟我风」

趋势相关话题浏览量破20亿

当代年轻人越来越追求自我,主动寻找自己热爱的事物,他们喜欢探索一些偏远、小众的旅行目的地,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和隐藏的美景,体验不同于主流旅游的独特魅力。他们不会跟从人群,而是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

当旅行不再被潮流追着走,人们对于独特、个性化旅游体验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比如去湖州南浔古镇感受江南古味、去舟山东极岛体验渔家风情海山风光、去新疆赛里木湖看水晶般剔透蓝冰…通过寻找那些被忽略或不为人知的地方,发现新的景点和文化,体验独特的旅游魅力,不但可以找到最让人愉悦的风景,还能摆脱人流高峰,告别人挤人。

趋势十:渊明家族

「向往田园生活的人组团返璞归真」

趋势相关预定搜索增长近500%

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到乡村旅游,去体验田园风光和传统文化,感受大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美好。同时,乡村旅游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一种方式,带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保护了乡村环境和文化传承

人们不仅是在旅行中返璞归真,更是在探索传统文化和保护自然环境。如来到敦煌身处沙漠仰望星空、到无锡鼋头渚体会别样江南、去林芝索松村赏雅鲁藏布江下的世外桃源…响应这种趋势,旅游行业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深入和多元化的乡村体验。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乡村的美丽和价值,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3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 同比增长70.83%

5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全国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

去哪儿CMO黄小杰: 旅行行业悄然的变局,老牌玩家的变与不变

在流量与热度齐飞中,报复性旅游终于真切地到来了。

五一小长假还未真正开始,热门城市的预订量已经能说明问题。OTA平台「去哪儿旅行」(以下简称“去哪儿”)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2日,国内热门城市五一机票提前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热门城市五一酒店提前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4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不按常理出牌的年轻人的引领下,今年的旅行出现了一些别具一格的靓丽风景线,当“一日游三城”也不在话下,当人人化身“上香青年”,当一座小城的烧烤猛然出圈,诸如此类的新风潮为旅行注入了更大活力。近日,“特种兵旅游”、“淄博烧烤”等话题花式刷屏各大社交平台,南昌、洛阳、淄博等一批非常规的目的地也随之被看到、被选择。

山东淄博:火热的淄博烧烤

2023,无疑是疫后旅行复苏的元年,对于沉寂了三年的行业来讲,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将是第一场真正的大考,消费者的热情如同雨后甘霖,滋养着干涸许久的旅游市场,从业者们摩拳擦掌,期待翻开行业新页。

借着这个节点,36氪邀请去哪儿CMO黄小杰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试图了解当复苏大门敞开,旅行是否还是从前的“旅行”?作为一家成熟的平台,去哪儿看到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如何理解和应对市场出现的种种变化?

悄然的变局:兴趣旅游成为年轻人的新主张

以一个从业者的视角来看复苏元年的旅行市场时,黄小杰的乐观情绪溢于言表,“本来的目标是回到2019年的疫前水平,但目前看这个目标已经失效了,数据比预期高出不少,基本能预估今年是这5年来最好的情况”

这样的破竹之势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有所展现。根据去哪儿的监测,春节期间,国内酒店预订间夜量创历史新高,每位出行的旅客相较去年多走了400公里。此外,往年春节后的旅游淡季,在今年也表现出了“淡季不淡”的特点,三亚、成都、杭州、广州等多个城市3月份的机票预订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山东青岛樱花小镇双樱开放

需求端欣欣向荣的同时,站在更冷静客观的角度,黄小杰也坦言“复苏元年当中,行情的利好和挑战是并存的”。在她的感受中,供应链重启对行业带来的挑战仍然不容忽视,“在东南亚的旅行热中,能明显看到供应链跟不上已经导致了一些口碑问题,原先的多数地接人员早已改行,用户一涌而至,但各种供给都还需要时间恢复”。

要知道,2019年至2021年,我国旅行社从业人员从42万下降至28万,几近腰斩。开年以来,36氪走访的多位旅游赛道创业者也都谈及在供应链的重塑中,旅游业的乐观是“有限乐观”。

当供应链的恢复依然没有达到满分时,有限的资源需要更精准地匹配到真实需求中。此种背景下,能否深刻洞悉旅行风向的变化并预判需求,成为行业上下共同面临的第一个课题。

在黄小杰看来,每个时代的旅行都有其专属潮流,而风潮总是由年轻人来引领的。对于出生在第三代婴儿潮中的“80后”而言,旅行是一件相对隆重的事情,所选的目的地也多是大众热门的城市与景区。当代年轻人则成长于物质极其丰富的环境下,精神追求更加个性化,旅行在他们的观念中也是更轻松愉悦的休闲方式。

经历疫情三年后,年轻人一方面对于旅行抱有了更多的“补偿性心理”,另一方面也在心态上更注重当下,“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成为一种主流情绪,“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提高生活质量,而旅行便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年轻人对旅行的向往亟待释放”。

去哪儿CMO黄小杰

当个性化的精神与略显报复性的需求相撞,年轻人喜欢的旅行表现出了怎样的不同之处?黄小杰观察到的答案是「兴趣旅行」。在她看来,原先人们的旅行更像是「目的地旅行」,但今天的年轻人已经不过分在意目的地是哪里,而是以个性化的兴趣爱好为驱动力,更关注旅程是否有趣、个性,玩法和目的地都愈加多元。

她举例称,无论是过去两年备受青睐的飞盘、滑板,还是今天频频登上热搜的“淄博烧烤”、“云南旅居”、“特种兵旅游”、“寺庙上香”等等,都表现出年轻人更爱玩、也更会玩了,“在他们的带动下,大家不再仅仅拘泥于远方,也在‘寻常’的目的地中寻找新玩法、新乐趣”。

除了目的地的变化外,在黄小杰的感受中,更加随性的「兴趣旅行」理念映射到实际的消费行为中,还有旅行决策周期的大幅缩短。她表示,原来常态化的长节点下,人们往往是在小长假里才会出行,去哪儿的业务更像是低频业务,但如今已经明显转为高频属性,周末换个城市微度假、高铁随订随走成了很多年轻人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

“年轻用户给旅行赋予了新的概念”,黄小杰对36氪感慨。越来越高的旅行频次、越来越短的决策周期、极具个性的目的地、不走寻常路的玩法,构成了年轻人「兴趣旅行」的一个个切面。

新风向里的需求:追求低价的心比以往更强

行业环境和旅行偏好在变,消费者的决策逻辑也随之改变。

从业多年,黄小杰对于旅行消费的决策过程有长期观察,在她看来,用户最关注的因素一直以来都无外乎价格、服务、产品体验三个方面,变化在于敏感度的高低——复苏初始的今年,价格的重要性似乎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过去三年中,旅行频次较低且长途旅行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机票、酒店价格也普遍跌入尘埃,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价格并非旅行决策中的敏感因素”,黄小杰告诉36氪。但复苏之后,去哪儿的业务端感受到了十分显性的变化:节假日前,用户预订前平均搜索量为13次,较2019年平均增加5次,。

搜索次数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用户“淘到低价票”的心愿变得更为强烈,这种变化何以发生?黄小杰对36氪解释称,“疫情之后需求爆发,但行业整体处于供应链的震荡和重塑期,整个价格起来了,加之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降级,而旅行又是相对大额的支出,用户对价格的追求会比三年前更加敏感”。

从消费者的切身感受来看,社交平台上被暴涨的价格吓退的人不在少数,无论是年初“泰国游”热潮中的天价机票,还是此次五一的酒店预订价格上涨10倍,都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这一背景下,去哪儿与生俱来的“低价基因”恰如其分地回应了用户需求。这家以“总有你要的低价”为Slogan的平台,起步时期便是一个专门提供“搜索比价”服务的技术公司,主打“机票便宜”的优势,发展至今,其低价优势已拓展到酒店、门票等各个环节,也由此成为了推动旅游大众化进程的第一平台,2021年在去哪儿购买“人生第一张机票”的用户达到1200万。

如何做到低价?除了最初的技术能力和规模化带来的供应链优势外,黄小杰笃定地谈起去哪儿的价值观,即“用户第一,合作伙伴第二,去哪儿第三”。她表示,去哪儿的“笨办法”是在运营端让利,即收取相对低的佣金比例,让利供应商和用户,内部也会跟踪价格lose率等指标,“价格优势是我们多年坚持的,低价策略不会变”,黄小杰告诉36氪。

价格之外,当爆发式的需求遇到尚不完备的行业供应链,服务能力也成为考验一家平台的重要一环,毕竟,在五一这次大考中,能否承接好高峰期的需求将直接影响到下半年的用户口碑。黄小杰透露,去哪儿今年在内部成立了专门的战役小组,开展“服务保卫战”。

具体做法上,此前平台关注的重点是从Click到下单支付的服务流畅度,而现在去哪儿的业务端除了会关注常规的服务接起率、服务满意度等“服务后”指标外,也在将更多的服务实现“前置”,降低服务引发率。

谈及“服务前置”的内在含义时,黄小杰向36氪聊起自己的一次旅行体验。在某次购买平台推荐的联程机票时,她看到的有效信息是“中转时间1.5小时”,但前半程略微延误,到达中转站后,才被告知后半程所在的航站楼距离很远,需要打车前往,原本充裕的时间突然变得急迫。

“呈现在预订平台上的信息完整性、准确性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引发服务矛盾”,她如此解释在自身体验中所感知到的服务前置的必要性。

同时她也重申,在用户的旅行决策中,价格、服务、产品是永恒的需求,去哪儿在创立至今的20年中,从未松懈过任何一点的优化。如今,去哪儿已能从用户需求及兴趣捕捉、产品供给、服务指标监测等多个维度出发,保证用户运营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流畅度和体验。

当老玩家与年轻人玩在一起:如何在风口上造梗

硬能力之外,拥抱年轻人也是OTA平台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难题。

如今,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发生深刻改变,长攻略逐步让位于更生动、碎片化的内容社交平台。当抖音、小红书这样的时代新秀也开始进军酒旅行业,一家传统的OTA平台该如何应对?这是个亟待老玩家们回答的问题,仿佛答不好便会在这个时代中掉队。

不过,去哪儿并不焦虑,而是给出了一个聪明的回答——拥抱变化,合作共生。

近日,去哪儿联合「小红书」,共同发布了《五一旅行趋势报告》,报告以去哪儿所监测到的专业数据作为依据,用十分贴近年轻人的语境和表述方式,洞察了十大旅行趋势,包括「上香青年」、「旅行特种兵」、「在逃艺人」、「资深躺客」、「临时饲养员」等等,抓足了眼球。

为什么选择小红书,而非坚持自己做内容?黄小杰告诉36氪,去哪儿做内容频道的诉求与内容社交平台不同,内容平台的种草能力强,但很难为用户提供全链路服务,二者是共生而非竞争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做了,更希望拥抱内容平台、相互合作”。

在她看来,此次联合小红书发布趋势报告,除了能将小红书作为营销和宣传阵地外,也有助于去哪儿更好地将信息反哺给业务端。

具体而言,在该报告中,每个趋势下均列有“TOP5推荐”的目的地和玩法,比如向「上香青年」“安利”的雍和宫、五台山、寒山寺等等,既能在产品侧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目的地推荐,也能提前为供应商提供可能的“爆款”参考。

关于年轻化的营销这一议题,去哪儿的解题思路远不止于此。

2021年,在春运的大节点中,去哪儿与脱口秀演员李雪琴合作,在脱口秀中用接地气的语言植入去哪儿的春运活动,一句“宇宙的尽头虽然是铁岭,但人生的归宿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直接出圈。2022年,去哪儿也曾与亲子、情侣、美食、健身等各类画像的博主、KOL联动传播。

着眼于今年的用户需求变化,黄小杰透露,去哪儿的营销核心是从低价需求出发,主打的Slogan便是“上去哪儿比比看”,与业务端所监测到的用户搜索比价次数上涨形成了有效互动。

围绕着这个Slogan,去哪儿在五一节点再次“花式整活”, 官宣《狂飙》的剧中角色“老默”为去哪儿首席比价官,并发布了宣传片,片中按酒店篇、机场篇、玩乐篇划分,以清晰、洗脑、幽默的“三段式”结构呈现给观众,“老默”在每段中的“帮你们把价格打下来了”,既契合了剧中的人物角色,也以直击人心的方式植入了去哪儿全年的核心营销点。

纵观去哪儿在品牌塑造上的种种玩法,不难发现其难得之处——作为OTA领域的老玩家,却总能展现极强的风口捕捉能力。无论是抓住春运痛点中与李雪琴一起调侃,还是联合小红书输出兼具洞察力与趣味性的十大旅行趋势,又或是在年轻人被旅行价格刺痛时与“老默”的绝佳配合,无一不证明着这家平台“在风口上造梗”的实力。

如果说低价、服务和产品是去哪儿在此轮旅游复苏中的“硬肌肉”,那合乎时宜又极度年轻化的营销方式则是其毋庸置疑的“软实力”。在旅游业的内外环境快速变化的当下,唯有内外兼修,才能抓紧年轻人、顺应行业趋势实现发展。

在线旅游变局:新老玩家的攻与防、危与机

五一小长假未到,大学生、职场人就早早制定了旅游路线,准备了旅游装备,还预订了机票和酒店。这边消费者们旅游之心急不可待,那边各地文旅局发布旅游消费券、完善旅游设施配套、花式宣传本地特色,使浑身解数招揽游客。

为了给家乡美景代言,各地文旅局长们从幕后走到台前,变装、骑马舞剑、唱rap、秀歌喉,频繁登上抖音、B站、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热门话题榜单,收割了一波流量。

去哪儿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6日,近两周文旅局局长代言地区景区门票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21倍。酒店方面,文旅局局长代言地区酒店预订量较去年增长76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66倍。

其实,春节期间出游人数大幅增长,旅游业回暖早有迹象。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公布的数据,春节假期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加30.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国内旅游业向好发展,在线旅游平台加速回血,只不过时隔三年,在线旅游行业竞争格局不复当年,新玩家和原住民各筑护城河,竞争更激烈战线被无限拉长。

行业回暖,环境生变

出游人数增多、旅游消费升温、旅游景区疯狂营销,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旅游市场会持续回暖,但今时不同往日,在线旅游行业竞争激烈,平台要面临更多的挑战。

一来,消费者习惯变了,需求变了。疫情前人们热衷于出国或者去北京、海南、云南等热门旅游城市游玩,旅游路线相对传统和单一,疫情后90后及00后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力军,追求个性化和品质化旅游服务,传统的旅游路线和产品已不能满足。

二来,旅游阵地转移,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疫情期间,消费者向往轻松、愉悦、亲近自然的旅游方式,短途游、周边游、乡村游等产品逐渐兴起,旅游阵地逐渐向下沉市场转移,同程艺龙、携程等平台振兴乡村旅游的计划正在进行。

政策利好、资本支持、平台深耕,乡村游市场成为疫情后期旅游业复苏的主要动力。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将突破1.2万亿元,2020-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87%。

三来,泛内容平台加码旅游业务,赛道更拥挤。在线旅游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几年,经历了萌芽期、高速发展期、混战期,直至携程、去哪儿、飞猪等“原住民”割据为王,市场竞争趋于稳定,但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泛内容平台的入局打破平静的在线旅游市场。

不得不说,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以及观念在不断发生改变,新形势下在线旅游新玩家和原住民迎来新机会,也迎来了新挑战。

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玩家高歌猛进

或许是疫情三年憋得慌,大学生们开始流行“特种兵式旅游”,一天时间游玩一座城市的多个景点,“特种兵式旅游”得以爆火全因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流量倾斜。

其实,不只是“特种兵式旅游”,在抖音上爆火的旅游内容还有“淄博的烧烤专列”、“出圈的文旅局局长”、“西安不倒翁小姐姐”、“云南怒江”……抖音、小红书等大流量平台让一个人带火一座城成为了现实,重庆、成都、长沙等城市成为网红的背后是抖音、小红书流量的释放。

从现象看本质,热门旅游城市的诞生离不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主流泛内容平台的把薪助火。

据了解,小红书自建线下营地“安吉小杭杭”、上线自营店铺“小绿洲”,还成立旅游公司;抖音曾推出内测小程序“山竹旅行”提供旅行种草、商品购买等服务,还广招旅游商品供应商入驻抖音;快手制作《旅行奇遇记》综艺,还与多地文旅局达成战略合作,打造地方内容生态。

小红书、抖音、快手抢食在线旅游市场的野心一目了然,丰富的内容和强大的流量便是它们抢食旅游市场的依仗和底气。

一方面,“抖快小”等旅游业新玩家快马加鞭的丰富图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旅游内容,构建“内容—种草—交易”闭环,激活了消费者的旅游欲望。泛内容平台给予旅游博主资源扶持和金钱奖励,网罗旅游博主增加旅游内容的供给量,用优质的旅游内容吸引消费者。

另一方面,“抖快小”不仅拥有庞大的流量还建立了精细化运营体系,借助大数据和算法可以扩大内容传播范围,增强传播精准度,从而实现“造星神话”。据统计,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抖音旅游万粉达人直播带来了158亿+人次的观看,抖音旅行短视频共计被看到14128亿+次。

对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来说,超强的内容曝光度以及超高的用户黏度吸引来了众多旅游达人、旅游商家,而消费者、旅游商家齐聚只要增加交易体系便能形成一个旅游消费闭环,平台的商业化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不过,流量和内容不一定能带来交易,为他人做嫁衣败走旅游业的内容平台不在少数。建立一个交易体系容易但供应链构建、服务质量的把控以及旅游商家管理等困难重重,这也是旅游业务迟迟未能成为抖音、小红书们第二条增长曲线的原因。

从旅游内容切入再拓展供应链进而实现流量变现,是大流量内容平台当下做旅游的一个重要思路,这个路线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携程、飞猪、同城艺龙等原住民并不会轻易地被取代。

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等原住民稳扎稳打

携程、飞猪、去哪儿等头部在线旅游平台的财报数据也可以说是行业的晴雨表,从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最新财报数据来看,在线旅游行业原住民们已经安然度过旅游业寒冬。

财报数据显示,携程公司2022财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4.03亿元,同比增长355.09%,营业收入为200.39亿元,同比增长0.08%。公司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20.57亿元,同比增长346.64%,营业收入为50.27亿元,同比增长7.39%。

无独有偶,2022年,同程旅行实现收入65.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6.5亿元,并且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与此同时,同程旅行的用户规模仍在稳步增长,2022年,同程旅行平均月活用户2.3亿,与2019年相比增长13.9%。

寒冬之际,原住民们展现韧性;行业回暖,原住民们展现效率。

过去几年,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依靠着平台内容和流量猛攻旅游市场,原住民们陷入流量焦虑,面临流量危机。面对旅游行业变局,原住民们积极作出应对,在稳根基的前提下,进行了业务的延伸和拓展,主打一个“稳”。

在供应链方面,携程、同程艺龙等原住民积极巩固自身多元化生态布局和品牌效应,同时深挖供应链潜能,加速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进一步降本增效。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携程集团的营收成本为45亿元人民币(约合6.54亿美元),与上一财年相比大致持平,在净营收中所占比例为23%。另外,截至2022年12月31日,携程集团全年产品开发费用为83亿元人民币,与上一财年相比下降7%。

在内容方面,携程发布“旅游营销枢纽”战略,意在聚合流量、丰富内容、拓展商品矩阵,通过内容吸引新用户、盘活老用户以及更好地服务旅游商家,促进双方交易。

携程有三大内容板块直播、榜单、社区,每一个内容板块都有切合年轻人喜好,直播方式当下最火、榜单经久不息、社区则是八卦和取经中心。内容和模式上的突破使得携程从一个传统的交易服务平台进化成内容营销平台,商业化想象空间更大。

在服务方面,携程、同程艺龙等平台利用智能手段,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创新用户服务,提升一站式服务能力,展现更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例如:携程提供景区语音导览、“智慧景区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创新服务,同程艺龙则增强了吃、住、行产品和服务,完善旅行全链路服务体系。

此外,疫情三年以本地休闲游、周边旅游等为代表的产品爆火,旅游业环境明显发生了改变,携程、去哪儿等主打中长途旅游服务的平台利用在供应链积淀和精细化运营方面的优势,增强产品的制定、开发、宣传的能力。

互联网流量是不固定的,谁能做出真正差异化、有价值的内容和高质量服务,用户就会往哪儿跑,以全新的姿态回到用户的视野中的携程、同程艺龙等原住民们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攻与防,危与机

在线旅游产业是块巨大的蛋糕,发展多年仍有可挖掘的增量市场,不过携程、去哪儿等平台凭借先发优势,早早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

据市场调研机构Fastdata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中,携程、美团、同程、去哪儿、飞猪市场份额分别为36.3%、20.6%、14.8%、13.9%、7.3%,“其他”项市场份额占比仅7.1%。

抖音、小红书等泛内容平台虽然来势汹汹,但在供应和交易环节仍存在不足之处,短期内很难动摇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等平台的根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将呈现一攻一防的状态。那么,攻防状态何时能反转或被打破?

答案是:行业变革之际。技术的升级和消费者的新需求总会引发新的浪潮,而每一次行业变革的节点,往往都是弯道超车的机会,也是行业重新洗牌的时刻。

一来,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会催生新的需求带来新机遇,例如精致露营风的兴起带动了相关旅游产品的热销;二来,特色小众景点待挖掘,农产品上行步入正轨,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有望孕育新的行业独角兽;三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

当然,在线旅游行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数据杀熟、用户信息泄露、虚假宣传、低价陷阱等等层出不穷,内容和产品同质化是新玩家和原住民共同的难题。

总之,用户消费需求、行业技术、市场趋势日新月异,而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这就要求在线旅游玩家具备强大的供应能力和服务能力,能够快速响应趋势调整方向,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匹配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玩家,还是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等原住民,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攻与防都需要“硬拳头”……

透视文旅IPO:放着文旅IP“故事”不讲,何以撬动资本市场?

景区类企业上市难,成为了近些年行业的普遍共识。根据迈点网的统计,自1990年以来的三个十年里,成功登陆A股市场的景区类企业数量分别为4家、3家和3家,可谓每况愈下。自2020年以来,仅有西域旅游一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像井冈山旅游、陕西旅游、舟山旅游更是先后折戟IPO。

而就在近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都旅游”)、湖北省鄂旅投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鄂旅股份”)两家景区类企业的IPO申请先后获得深交所和上交所受理,在文旅产业全面复苏的当下,俨然成为了“全村的希望”。

不过,翻看两家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依然是“老调重谈”,商业模式依然停留在二十年前。抛开合规等因素不谈,单就商业模式而言,景区类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吸引力着实有限。毕竟,资本市场需要的是一个“好故事”。

其实,当下的景区类企业完全具备商业模式创新的客观条件,例如“得IP者得天下”这句话经常挂在文旅人的嘴边,其的确也能够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多数企业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真正参悟其中的精髓,这也是资本市场不“买账”的关键原因。

显然,景区类企业不是没有“故事”,而是不会讲,更不会做。

01 千篇一律

翻看青都旅游和鄂旅股份的招股说明书,会发现两者在企业背景、收入结构、商业模式、募投项目上惊人的趋同。

首先,青都旅游和鄂旅股份均具有深厚的国资背景。青都旅游实际控制人为都江堰国资金融局,其合计控制公司80.00%的股份;鄂旅股份实际控制人为湖北省国资委,其合计持有鄂旅投77.84%的股权,而公司控股股东恩旅集团为鄂旅投的全资子公司。

与此同时,青都旅游和鄂旅股份均依托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从事索道、观光车等景区内运输业务。其中,青都旅游依附于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5A级),鄂旅股份则坐拥恩施大峡谷(5A级)、通山九宫山(4A级)、随州大洪山(4A级)、黄石东方山(4A级)及襄阳古隆中(5A级)五大景区。

在商业模式上,青都旅游和鄂旅股份均依托于景区独家经营权,借助资源禀赋,以索道、观光车等客运服务为核心业务。在2019年收入结构中,青都旅游的索道业务和观光车业务占比分别达到69.20%和30.80%;鄂旅股份的客运索道业务和游客转运业务占比分别为65.36%和34.64%。

而本次IPO的募投项目中,扩充运力赫然在列。其中,青都旅游拟募集资金3.46亿元,用于青城前山观光车采购、“悟道青城”文化演艺综合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鄂旅股份拟募集资金3.78亿元,用于恩施大峡谷女儿湖景区客运索道建设项目、恩施清江红花峡客运索道建设项目。

诚然,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以及消费思维的转变,旅游市场需求不断攀升,运力不足的确已经成为制约很多景区发展的因素之一,但扩充运力对于提升景区类企业的经营业绩依然是杯水车薪,毕竟,景区客流量的“天花板”依然存在。

当然,青都旅游和鄂旅股份也并非个例,多数已经上市的景区类企业同样如此。例如,西域旅游(SZ:300859)旅客客运业务、索道客运业务和游船业务合计占比高达92.18%;长白山(SH:603099)游客运营业务占比达到69.27%;丽江股份(SZ:002033)索道运输业务占比为45.85%。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未来的成长空间是其关注的焦点,运力扩充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业绩增量,相信机构投资者比企业自身还要清楚,这也是中国旅游产业贡献了超过10%的GDP,但企业却面临上市难、估值低、市值小窘境的关键原因。

02 困兽之斗

其实,像青都旅游、鄂旅股份这样的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原本是企业成为资本市场“宠儿”的砝码,如今却成为了“弊端”。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共有超过1.4万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仅有318家。而且,这些景区大多拥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且各具特色。

例如,青城山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道家文化浓郁。相传轩辕黄帝时期有位宁封子在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并建观纪念。襄阳隆中风景区自晋永兴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

坐拥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景区类企业却只是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仅仅依靠游客运输赖以生存,简直暴殄天物。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是过往景区类企业的真实写照。

不过,“躺平”的确很赚钱。以青都旅游和鄂旅股份为例,2019年青都旅游的索道业务和观光车业务毛利率分别高达81.04%和68.11%,鄂旅股份的客运索道业务和游客转运业务毛利率分别达到75.80%和46.56%。而两者的净利率水平,更是达到51.94%和46.37%。放眼整个A股市场,恐怕也只有白酒行业能够与之媲美。

当然,景区类企业也并非完全不思进取,“文化演艺”正成为当下诸多景区类企业寻求破局的新方向。以青都旅游为例,其募投项目中,“‘悟道青城’文化演艺综合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2亿元,占募集资金的比例高达63.7%。对此,青都旅游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该项目实施后公司将新增旅游演艺业务,属于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延伸和拓展。

那么,“文化演艺”真的会成为景区类企业的“救命稻草”吗?其实很难。

以丽江股份(SZ:002033)为例,其在成立初期同样以索道业务为核心,主营业务相对单一。2011年,丽江股份成功收购印象旅游51%股权,将业务范围拓展至文艺演出领域。当年,其经营业绩迎来大爆发,营收由前一年的3.74亿元提升至5.55亿元,同比增长48.64%,归母净利润由4521万元飙升至1.17亿元,增速更是达到158.81%。但自2012年开始,丽江股份的营收增速和利润增速均大幅放缓,部分年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显然,“文艺演出”能够在短期之内起到吸引客流、增厚业绩的作用,但长期视角下仍未打破客流量的“天花板”,在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问题上,景区类企业犹如“困兽之斗”。

03 沉睡的巨人

郎加明在《创新的奥秘》一书中曾经提到,对于创新来说,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

对于景区类企业而言,若想摆脱“上市难、估值低、市值小”的窘境,改变经营思维,敢于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才是关键。就像当下爆火的“文旅+IP”,似乎大家都在讲,甚至也都在做,但却总是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无法真正形成商业价值转化。

其实,在青都旅游的招股说明书中,对此也有提及。“公司将持续发掘青城山、都江堰两大IP资源,进一步挖掘“道”“水”文化内涵和经典历史人物故事,孵化打造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特色形象和动画IP,开发丰富多彩的系列衍生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公司业务文化内涵。”不过,这只是青都旅游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尚处于酝酿阶段。

与此同时,在上市企业中,海昌海洋公园(HK:02255)在今年2月与湖北交投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拟在海洋主题建设、IP授权及定制开发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ST凯撒(SZ:000796)在今年1月与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就文旅产业链一体化创新与发展达成战略合作,拟共同推动IP营销。

然而,文旅上市企业在“文旅+IP”方面的尝试,并未反映在业绩上,资本市场也不买账。不过,资本市场的冷漠并非因为“文旅+IP”没有发展前景。事实上,IP的确具有显著的商业价值。

维基百科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热门IP“精灵宝可梦”、“Hello Kitty”、“维尼熊”、“米老鼠和他的朋友们”、“星球大战”的总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845亿美元、803亿美元和687亿美元。在全球50大热门IP中,超过50%的IP最高收入来源于衍生品和零售。其中,“Hello Kitty”“高达”“美少女战士”这3个IP在衍生品和零售方面的收入几乎达到了IP总收入的99%以上。“精灵宝可梦”的授权衍生品收入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60亿美元。

回到中国文旅行业,也并非没有成功案例,例如敦煌、三星堆。敦煌当地主管部门针对敦煌上千年的文化、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十余个系列的图库和文库,继而衍生出文创产品,并与李宁、支付宝等知名商家合作实现了商业价值的转化;三星堆借助央视的报道和墓穴的挖掘,把三星堆的文创产品打造成了爆款,其中盲盒销售非常火爆,并向鸿星尔克、金典、剑南春等消费品牌进行了IP授权。

显然,资本市场不买账的原因,并不是IP不行,也不是“文旅+IP”不行,而是文旅企业的认知缺失。迈点市场总监王芃兮在接受专访时指出,IP是文旅融合下比较新的概念,但是文旅板块尤其是景区板块的IP,连1.0阶段都未达到,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构建IP运营体系和策略。

王芃兮坦言,文旅景区大多以引入成熟IP至场景内为主,多以周期性的节庆活动为主,非项目本身的IP打造行为,是被授权方,所以并不长久。而个别先行试点的文旅景区,在IP理解上多以IP形象打造为主,一个卡通形象仅是VI体系中的一个代言人角色,没有体系化的文化挖掘和系统的运营,很难有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IP打造的前提是需要有深厚的文化,能够给人深度的情感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王芃兮同时也着重提到,景区的品牌知名度与文化底蕴是“文旅+IP”实现商业化的基础。而品牌知名度与文化底蕴,正是过往各大景区赖以生存的法宝。当下的旅游景区,更像是“沉睡的巨人”。

04 结语

知名投资人张磊曾经说过,“真正伟大的公司,敢于打破自身的垄断地位,从内部打破边界,构建一个资源开放、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如果企业被历史性成功的惯性所包裹,那么企业将停留在过去,无法得到成长。”

对于经营思维、商业模式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景区类上市企业而言,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经营思维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唯一的出路。毕竟,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支撑,而旅游景区,则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缩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迈点”(ID:meadin),作者:于波,36氪经授权发布。

深度 | 2023,新文旅商业文明的诞生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凯文·凯利

10000年前的一天,当一个东非原始人拿出磨制的石刀而不是打制的石斧切割食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和他的石刀,还有其他许多人的石刀,已经将人类的演化带入了新的纪元。(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2023年,当一位中国文旅人终于回到熟悉的办公室(恭喜你还没破产),回到熟悉的工作轨道(欢迎你还没改行),向客户提报新年第一份商业提案的时候;当他看着漫天飞舞的元宵夜烟花,对春节旅游市场的超预期恢复兴奋不已摩拳擦掌的时候。

他是否还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沿用过去的逻辑,设计原本的业务。他是否意识到,今日的文旅世界已经与昨时的再也不同。

人们总是觉得刚发生的事情比较重要,疫情这只“黑天鹅”像“房间里的大象”,遮挡了那些长期以来就在发生、演变的事实和趋势。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新的文旅时代不是起始于12月7日的一纸文件,也不是起始于过去三年的任何一天,它萌芽于发展了40余年的旅游行业无数客户新需求的末端,在市场、科技、资本、治理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和流动,在行业的各个领域引发微小而确定的变革,当这些变革汇聚成汤汤洪流,新的文旅商业文明也将倏然来临。

石刀只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新生存环境进化出来的生存工具,“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才是旧新石器时代的分隔。

那么,当新文旅商业文明来临的时候,市场的新需求在哪里?行业气候环境怎么变化?生产方式如何变革?如何打磨属于我们的锋利石刀?

新姿势、新玩法、新追求:12个关键词折射文旅商业文明

一、新姿势

1、折叠

春节期间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是《拒绝三亚的95后》,讲的是疫情放开三亚消费暴涨之后95后群体寻找三亚平替目的地的故事。

涛同学看来,其实也并不是95后都拒绝了三亚,每晚房价动辄上万的艾迪逊酒店入口竹林水景旁,24小时都有小姐姐们在穿梭流连,但三亚确实拒绝了一些95后,只不过就像他们拒绝了那些看着房价搓搓手的80后,甚至60后一样。

其实即使各自拒绝又有什么关系,各自耍各自的,都兀自精彩,你以为的报复性消费或许在别人看来就是报复性收割,但只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市场经济价值决定价格,你情我愿,有何不可。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消费升级、消费降级、消费分级,无论是哪种单一维度的解读都会显得粗暴而无效。东部、中部、西部、城市群、城市圈发展不均衡的空间折叠、二元化的城乡折叠、各个年龄段的代际折叠,不同社会圈层的圈层折叠、同一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消费理念的差异折叠同时发生在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上。

同是春节假期,有人堵在雪天山上看不到头的游客堆里瑟瑟发抖,有人泡在商务酒店空旷无人的泳池中惬意悠然,当纪念品店的高价玉器黑珍珠戴到买家脖子上的当儿,精明的90后正在小某书和某音上为了十几块钱的差价猛刷直播间。

市场的多元化一直持续,并且永远存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逻辑,重要的是平行进化。

关于代际差异,涛同学有个有趣的观察,同样是旅游,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点不同:50后走路,60后走身,70后走脑,80后走心,90后走肾,至于00后,可能就走进别的次元了。

2、共享

旅游的生活方式化让出行的动机变得更多元,驱车往返几百公里去另一个城市吃一份生煎也许就是生活的一个日常。交通体系的极大便捷,让人员流动变得更加远程化、频繁化,原本属于本地人独有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更便捷的被游客体验。

而那些原为游客设计的旅游产品,在周内、旅游淡季等时间怎么样去化产能,有效利用?遂产生了旅游产品和休闲产品叠加,为本地客群服务的供给需求。

供需两端的相互延申,不断促进文旅产品主客共享的趋势。

3、细分

在以供给引导的产品开发模式向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模式转型的背景下,“给什么吃什么”的投喂逻辑将不断式微。

未来的市场,逐渐演变为,“不想吃什么就不吃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动手做,不想吃只想躺……”,建立在客户需求上的产品供给和共建将越来越大行其道。客户研究的重要性空前提升,笼统的“旅游客群”概念需要不断地进行分类和梳理。

年轻客群、家庭客群、商务客群、政务客群、银发客群、儿童客群、专业客群、研学客群、游学客群、本地客群、游客客群、兴趣客群、休闲客群、旅居客群、康养客群、医养客群……

精准的客户定位和对应的产品设计成为旅游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标准的旅游接待服务基础上,需要对应越来越细和越来越专业的客群友好模块,并进行持续的辨识和回应。对于文旅市场细分客群的研究将成为一门越来越科学和精密的显学。

4、裸泳

透明是新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也越来越成为文旅市场新的生存环境,未来,客户更成熟,信息更透明,文旅产品供给市场将越来越成为一场“裸泳比赛”,高矮胖瘦,黑白美丑,越来越难以遮掩。

所有参与市场供给的玩家,大家真诚而简单的Showhand,有思想的拿思想出来,有钱的拿钱出来,有产品的拿产品出来,有核心技术的拿技术出来,有诚意的拿实干出来。

假装自己很强大,会被事实戳破,假装自己很感动,会被钱包出卖。作假的成本已经大过了作假的收益,包装,充数,越来越没有了市场和观众。

强者愈强,弱者内卷。当那些优质的头部资源和产品正联合起来创造一飞冲天的文旅新奇迹时,太多的文旅项目却还在云山雾罩的概念沼泽中迷失,在五花八门的产业资源面前不知所措,在真真假假的投资商、接踵而至的管理部门、喋喋不休头头是道正确废话的专家之间疲于奔命。

二、新玩法

1、创意

“好玩是第一生产力”,文旅行业进入创意时代。

旅游客源竞争日趋激烈,目的地产品被迫不断输出新的价值来源,创意要素的导入成为产品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爱玩+会玩。缺乏想象力的简单模仿和复制克隆只能迅速过气被淘汰。

“摔碗酒”爆火,全国各个商街门口都是一堆碗渣渣;不倒翁小姐姐爆红,无数景区里可以看到不同尺寸腰身的大小姐姐摇起了铁疙瘩。没有原创的创意,对别人想象力的粗暴抄袭是中国旅游产品的顽疾,也终将在市场的选择中成为过眼烟云。

没有创意,一流的资源只能作出二流的产品,无中生有,创意加持,二流的资源也可打造一流的产品,只要走心、温暖、人性,就能触发消费者的共鸣。

2、玩赚

不花钱也要好玩,“玩赚”首先赚的是流量。

流量抢夺,是当下线下业态最大的主题,play2earn的时代,抢到注意力就是最大的赚到。有了“出片率”才有“钞能力”,没拍照等于没来过。

对于许多年轻人,是不是景点不重要,只要能发与众不同的朋友圈,便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交货币价值,便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注意力和流量。

骊山藤原豆腐饮品店

超级玩家引领,社群部落一起玩。

巨型机械装置艺术家肖迪、“国民公路G318”文化推广发起人李克崎……

在中国文旅跨界领域有一批执着于“让玩更有趣”的狂热分子,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将专注、创意和激情投身于玩的事业,浇灌出了无中生有的美好物种,成为文旅市场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超级玩家,并且聚集了众多志趣相投的粉丝和追随者,为文旅世界的丰富生态带来令人感动的惊喜。

熊洞街

三、新追求

1、价值

高质量发展是新的时代主题。文旅产业也在从增长驱动过渡到发展驱动,前者看的是增长率和规模,后者看的是价值和综合收益。

当很多城市管理者正在为节日期间人山人海的景象沾沾自喜时,有些城市已经在产品升级和消费转化上下足了功夫,更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当有的城市还在打击旅游欺客宰客不合理消费手忙脚乱时,有的城市已经收到了游客因感觉被治愈而送上的鲜花。

文旅行业绝不是只关注人头和流量,真诚、智慧的满足人的需求、经济的需求、环境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带来价值和收益的持续增长。

2、共创

说到文旅行业共创生态的建设,故宫当然是首选案例,围绕故宫的大IP,通过在设计、授权、营销上开放式的优选合作,成就了中国文博文创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敦煌、三星堆、“故宫以东”等文博文旅品牌也在共创的方向上大步迈进,开放和共创的文旅生态将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和常态。

在内容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营销不止是由官方来组织发起,更依赖于游客和消费者的共同创造,西安作为网红城市每年千百亿的曝光量,绝大多数是游客自发传播以及二次传播和多次传播,如何和客户共创优质内容,也成为主客共创的必答题。

3、责任

商业文明奉行对等的责任关系,在旅游产业,2002年《开普敦宣言》提出目的地的负责任旅游,作为旅游从业者,涛同学目睹了过去十余年来,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国人游客素质的整体提升。

尤其在西安,以前新开放园区摆放的鲜花,地灯、雕塑都有被人搬走,挖走,移走的风险。这些年,不止这些现象基本杜绝了,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明显提升,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到便利周到的旅行服务。负责任旅游、可持续旅游正在从行业文明的边缘走向主流。

《开普敦宣言》倡导游客和旅游地居民间的相互尊重,帮当地人建立对本土的自豪感和信心。我想,这应该是乡村旅游领域的从业者最憧憬的景象之一吧。

文旅产业的“新姿势、新玩法、新追求”在2023年逐渐浮现和清晰,也可以说,文旅行业逐渐进入了“折叠时代、共享时代、细分时代、裸泳时代、创意时代、玩赚时代、价值时代、共创时代、责任时代”,希望这12个关键词能够些微折射出未来文旅产业的侧影。

共识、要素、供应链:文旅商业文明的系统升级

行业价值共识的凝聚和深化,对行业生态升级至关重要。40余年的发展实践,时至今日,行业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

文旅行业的社会属性。至少具有如下价值:教育价值(知识传播与教化)、生态价值(城市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整治)、文化价值(物质及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治价值(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等)、外交价值(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对外文化传播)、社会价值(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民众幸福水平、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文旅行业的经济属性。宏观看,文旅行业经济综合效益带动明显(普遍认为在1:6~1:9),对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就业率有巨大提升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

中观看,文旅项目的价值循环不是内循环和小循环,而是外循环和大循环。流量和能量通过项目汇聚到城市,再经过城市这个放大器放大后回馈到项目。

2020年,西安市GDP在疫情环境下首过万亿大关,以大唐不夜城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所释放出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城市能级的提升又随之给文旅带来了更大的流量,这是文旅项目和城市价值能量大循环的经典案例。

因此,产业效益评价指标也应该从单纯的经济评价上升到坪效(商业效益),人效(流量效益),媒效(影响力效益)、文效(文化效益)四效并重的评价体系,这些概念未来都将变得越来越精确和可测量。

文旅产业的外部性、带动性这两个主要特性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入口产业,杠杆产业和引擎产业。

微观看,文旅企业对于项目的价值判断也从简单的经营价值即经营利润,上升到了资产价值、资本价值(证券化价值、金融价值)、品牌价值(企业社会价值、ESG环境、社会、治理)四重价值并重的高度。

行业价值的清晰认定,给我们提供了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的价值坐标,所有利益攸关方,都能够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各就各位。

要素市场是行业生态的核心内容。涛同学主要说说资本、资源、智力、人才、科技5个方面。

文旅行业既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又因其重投资及回收周期较长而成为典型需要富养的行业。随着地产财富效应的降温,长期以来以地产开发平衡的巨量旅游项目投资格局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文旅市场未来达到刚性恢复及增长态势趋稳的一段时间内,国企因其资产规模和信用背书使其在融资市场上长袖善舞,将在投资市场保持明显的活跃度。

迈点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文旅集团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度融资规模达50亿元及以上的文旅集团共6家,分别是华侨城集团、首旅集团、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山西文旅集团、西湖商旅集团、杭州文旅集团,无一例外,全部是国有文旅集团。

这个《报告》同时显示,全国文旅集团2022年度以私募、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实现融资1588亿元。要知道,2015年中国旅游业直接投资已经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新华社报道),《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因此,旅游产业在资本要素领域明显不能仅仅依赖内部动能。

在更广泛的维度上,我们看到,强大的社会价值和文旅产业作为入口产业,杠杆产业和引擎产业的产业价值吸引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成为投资文旅产业的刚性动力来源。

以水投、交投、建投、城投、旅投、金投、能源企业、非旅产业等各类地方国企为主要形态的投资主体已经并将继续在旅游投资领域引领风骚。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等各类政府政策性资金也将是旅游产业资金的重要力量。

2023年2月7日,融创文旅、石家庄深国际综合物流港、河北正定县战略合作的冰雪、文旅、冷链基地、产业孵化、物流为一体的正定智慧港项目战略签约,融创输出其“热血奇迹”冰雪馆项目,这个项目“地主+国企产业金主+玩主”的模式可作为文旅产业投资新形态的最新注脚。

正定热血奇迹效果图

金融资本。多年来,核心文旅资源因其资产性质而无法交易,以酒店物业、景区门票、景区交通为主要标的的供给现状,限制了金融进入文旅行业的活跃度。有个做私募旅游投资的哥们,疫情前,4年跑了300多家景区,截止离职,只完成了1单半并购交易。

随着更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市场化、可交易的产品级文旅项目的出现,尤其是当众多新业态新物种的涌现,有效提升了重资产的经营水平,金融与文旅资管行业的关系也将会更加密切,这种合力或将打破一直以来优质文旅标的缺乏的紧箍咒,催生更加活跃的资产和股权交易市场。

对目的地类业务多元化的旅游上市公司,在产品持续增长能力、业务协同发展能力、新业务培育能力、跨区域拓展能力得到市场验证之前,他们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仍将受明显限制。

随着旅游产品研发市场、旅游项目投资市场、旅游资产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旅游产权交易市场将更加活跃。旅游项目的成长性、利润率、流动性、现金流、持续性、占有率、美誉度这些量化指标会成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项目的独立性、完整性、协同性、适配性、内容性、扩展性、创新性、周期性这些非量化指标评价体系也将逐渐成熟。

资金分布。按照投资当量来划分,文旅项目的投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6个量级,分别是:百万级的初级玩家,千万级的进阶玩家,亿级的实力玩家,十亿级的主力玩家,五十亿级的超级玩家和一百亿及以上级的巨鲸玩家。分布对应6个层次的产品。门店级、内容级、景区级、城市级、目的地级、平台级,未来,内容级、景区级及城市级的投资分布或将成为增速最快的区间。尤其内容级的产品会涌现而出。

资源要素。从“大资源”到“小资源”,能够市场化的高能级自然和人文“大资源”已经在过去的40年里基本悉数投入市场,未来能够投放的,主要偏向能级相对较低的“小资源”。“小资源”如何做“大文章”,成为产业开发的新挑战。

从“硬资源”到软资源”,从物理空间类的硬体资源,向非物理空间类的文化资源转捩,城市老字号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美术工艺等等这些软性资源的重要性将日渐凸显。“软资源”如何开发“硬产品”将成为重要课题。

从传统资源到新型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从景区类资源到非景区类资源,不只是山水和人文遗产,物产资源、气候资源、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医疗资源、地质资源、体育资源、一二三产业的产业资源也将更多的纳入要素供给的视野。

凡是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目的地认知、探索和体验的有价值,能够成为话题,能够开发甚至直接成为“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的各类资源都会成为文旅资源供给库的重要构成。

从实体资源到数字资源。数字产品迭代快、技术创新快、需求更新快,因此,将成为未来文旅市场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优质数字资源将产生相较实体资源指数级的价值,需要的是对实体资源的解构能力、加工能力和具有想象力的表达和产品开发能力。

“市场资源”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将得到重新认知,文旅产品因空间的在地性、能级的可测性,其市场不是一个想当然和可以一厢情愿随意扩大的缥缈概念。文旅产品的市场是一种客观的资源,而不是主观的想象。

智力要素。智力要素市场一直以来是文旅行业生态最为混乱和低效的生产要素市场(甚至不能称为之一),其长期的遗留危害至今仍在文旅行业处处可见。

过去十余年来,旅游投资高歌猛进,增速连续多年超越第三产业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自于政府和市场的大量非专业人士入场、加之信息不对称,导致大批为旅游投资服务的质量参差的文旅智力服务机构野蛮生长、粗暴收割,十亿几十亿的项目因为几百上千万服务费的低质、草率或失误的前期策规划被市场无情抛弃,难以为继,甚至有文旅项目投资商意欲提刀去见策规划机构的业内传闻。

在残酷的市场洗礼和长期培养下,借助互联网载体带来行业知识的广泛传播,文旅项目投资商的辨识能力、格调品位逐渐提升,更趋冷静、理性、专业性的投资环境催化智力市场重大变革。以下9个特征渐趋明显。

从全能服务到专业服务。智力服务机构从见钱就收,无所不能,到逐渐聚焦细分领域,做申报的做申报,做营销的做营销,做体育的做体育,做营地的做营地,各门各派将逐渐成型,万能型机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细分市场越来越进入垂直化。

从智力服务到躬身入局。以前的智力服务,方案做完就挥袖走人,项目发展无暇顾及,项目成败不负责任。未来将从单纯的智力服务走向躬身入局,陪伴式全程服务、长期服务、资源导入必不可少,甚至股权和运营层面也参与其中。

从身份背书到项目背书。头衔和身份职务不再好使,有没有爆款成功项目背书才是打动甲方的第一块敲门砖。但如果不进行持续的自我突破和转型,也容易带来新一轮的复制粘贴。

从规划引领到策划先行。经营策划、文化策划、定位策划、品牌策划……在规划图动笔之前,别急,先在理念和策划层面把工作做足做好。

从理论方法到系统工具。优秀的智力服务机构将逐渐打磨自己的“产品模型”,“产品即策划,策划即产品”,成熟的产品模型和具体项目的具体参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文旅产品方程式的最佳答案。

季琦先生像做苹果手机一样做酒店,未来的旅游目的地和文旅产开品发也将走向软硬结合的模块化生产。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数字时代给了我们进行消费者洞察、研究的更多工具,Z世代和α世代,经验驱动的智力生产将越来越与数据驱动的智力生产结合。

从大包大揽到分工合作。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仅靠某一个服务机构自身的力量和专业背景将很难独自面对项目的复杂性,整合外部专业资源,形成工作坊式的作业团队将越来越成为常态。

黑弓团队

从想象稀薄到创意无限。依靠实习生的复制粘贴、改头换面、低质重复的方案只能面临淘汰,文旅产品的星辰大海需要更多极具想象力和市场洞察的优质创意。

荷兰艺术团体Close-act theatre创作的街头表演

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实践。融合企业家精神和学术研究的专业机构将在智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旅游学人只有在研究和产业之间高质量的活跃互动,才能在旅游这个极具实践性的行业具备更高位的话语权。

国民休假政策优化、可持续旅游的产业实践、双碳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应用、旅游卫星账户的研发应用……有无数需要从研究领域走向产业实践的课题等待开发。

阿者科计划:星火燎动乡村振兴

人才要素。文旅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政策制定、理论创新、产业实践层面更加迫切的呼唤优秀的年轻声音和年轻力量,作为一个引领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幸福产业,新政策、新规则、新理论、新玩法、新势力需要年轻人来倡议和践行。

行业变革的巨大力量一定来源于代表着巨大市场,革故鼎新,具备创业与创新精神的年轻领袖。

科技要素。OPENAI、AIGC、CHATGPT这几个英文词汇春节期间火爆全球,让我们切切实实的感知到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对生活和工作的颠覆效应刚刚展开。绮丽梦幻的光影艺术,目眩神迷的太空酒店,时速惊人的超级列车、功能超卓的边缘计算、脑洞大开的文旅元宇宙……

科技正从产品、管理、服务、营销各个维度,以我们难以预料的方式塑造着旅行产业的未来。科技是旅行行业未来最令人兴奋的想象空间。

太空酒店

在营销和传播端,科技要素将发挥更强大作用。移动互联网的“平权”和“分享”理念,让所有人尤其是年青群体实现了“smart search, smart travel”,例如:小某书,某点评,某音……在产品即营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品能够更快出圈,享受超倍溢出的流量价值,差的产品也变得无处遁形,迅速被市场抛弃,在消费者的及时监督和反馈下,整个行业的产品、管理、服务水平将得到系统的整体提升。

科技要素改变行业的另一种颠覆性格局在于,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正在以难以抗拒的力量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时间、消费和肉身,如果现实世界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更好玩的(文旅娱乐)产品,那么,又如何能够责怪那些埋头于将人性研究的淋漓尽致的手机游戏、能带来无与伦比体验的虚拟现实和正在不断浮现的其他科技产品的年轻人呢?

供应链和要素配置机制也逐渐进化出了更加高效的协作机制和分工模式。

要素配置更加市场化。资产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逐渐成为共识和常态,投资商、发展商、运营商大家各就其位,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逐渐深化。

中铁文旅和开元森泊的合作、阿那亚和中国旅游集团的合作、陈向宏团队和中信产业基金的合作都是这方面的优秀案例,“地主+金主+玩主”的模式或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验证。

中旅·阿那亚九龙湖度假村奠基

赤坎华侨古镇

要素配置更加一体化。策规投建管营(PPICMO)纵向一体化的文旅产品开发理念,运营前置的产品开发原则、全链条集成服务系统、F+EPC+O的整合服务模式,文旅产业的生产方式逐渐走向一体化。

非标产品生产标准化。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大量文旅产品无论从开发、管理、服务的方向上都向酒店化的方向学习靠拢。毕竟,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有规模的持续高效增长,定制化+规模化将是行业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

生产方式更加专业化。从单点开花到规模化发展,从手工时代到工业时代是文旅产品生产方式的趋势,山岳产品、温泉产品、旅游、沉浸娱乐产品……每个品类将有成功的头部项目脱颖而出,服务商将越来越纵深细分。

产业链接更加网络化。文旅产业互联网体系雏形正在不断生长,优质产业内容的集成,招商资源的发掘、供应商的梳理和整合,都将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逐渐完善,久久为功,必成正果。执惠、新旅界、环球旅讯、品橙、劲旅……更多旅游专业服务机构都在这方面进行宝贵的尝试。

旅游行业的价值共识在40余年的实践中逐渐达成,并指引政府、企业在这一价值体系中认清各自角色,各就各位。文旅行业关涉的资金、智力、资源、人才、科技等要素市场正在发生深邃而持续的变化;产业供应链在市场的长期试错中渐趋成熟,文旅生态的操作系统持续升级。

蝶变、涌现、共生、繁荣:新商业文明下的商业机会

文旅行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巨无霸和隐形冠军可能在哪里?产品端和供给侧将呈现更加丰富和繁荣的商业机会。

景区仍是旅游产品的主力战场。传统景区尤其是遗产类自然和人文景区长期以来的产品空心化问题,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政策压力的作用,衍生出体量超大的文旅产品升级再造服务市场。

由于需求市场存量巨大,文旅项目又具备体量大,差异化需求高,操作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头部服务商群体较难出现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届时,将是各路大神各显神通的格局。

受土地、规划、环保、文物、消防、宗教等诸多制约,遗产类景区转型破题事实上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而且此类景区绝大多数在管理体制上制约较多,改革阻力大,试错成本高。

因此,极有可能将出现这样的格局:少数敢闯敢试,方向对路,品质精良的项目级转型标杆经市场验证后,迅速成为众多同类景区大规模追随和模仿的对象,以此最大限度降低后者的决策压力和试错成本。

景区度假化是转型语境下的热门课题,但由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原因,更多景区会选择不在景区内而是在景区邻近的地理空间进行产品的造,这带来了新的课题,即文化如何嫁接,游客如何引流,如何防止品牌稀释,如何实现新老景区融合的问题。

涛同学看来,传统景区转型,尤其是遗产类景区的转型,要关注3个要点。

一是前后共享,如何将原来的前景变为背景,将前台变为幕布,将原来的景点变为消费的场景。

裸心餐厅

二是新旧共存,存量改造与增量叠加并行。体量巨大的传统资产并不一定能够适配新的消费,因此,传统资产的消化与转型必将伴随着新资产的涌现。

三是虚实共生。物理提升、现场改造与线上场景与线上产品(不是线上营销)创造并行。

仁川城市元宇宙图

关于虚实共生多说几句。文旅产业和元宇宙的结合是业界当前的热门话题,不少景区已经率先入局尝鲜。对于文旅元宇宙。涛同学有几个基本判断:

硬件和载体层面。穿戴设备达到体感舒适度临界点(准眼镜级舒适)之前,XR(包含VR、AR、MR)类线下文旅产品仍是景区花边型产品,这从游客转化率、投资收益率、经营收入规模等维度都会体现。

体验和玩法层面。内容制作和玩法比肩传统优秀线上游戏之前,裸眼类线上文旅元宇宙产品也将是景区花边型产品,从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消费转化率等维度也都会体现。

资产和权属层面。国家出台并广泛推广数字资产权益认证标准及配套政策之前,文旅元宇宙涉及的数字藏品等虚拟资产也将是景区的花边型产品,在虚拟资产持续投资热度、资产转手活跃度、资产玩法丰富程度、藏家满意度等维度也都会体现。

同时也要看到,终有一天,以上3个方面都将实现巨大突破,到那时,线下、线上景区产品将出现新格局,届时,硬软件集成、成熟且不断创新的

MaaS(Metaverse as a Service)、NaaS(NFR as a Service)将成为标配型的文旅服务产品。

到那时,线下的肉身(真实)体验和线上的分身(虚拟)体验的角力、竞争和共生将真正拉开大幕,文旅产业新的独角兽或许就身在其中。

回到当下,如何帮助景区将其空间价值、文化价值、流量价值、品牌价值在虚拟世界全面实现,创造可大规模应用的产品模型和盈利模式将成为文旅数字服务市场巨大的商业机会。

文旅微业态产品市场是另一个文旅产业小巨人可能诞身其中的所在。主要解决的是大量游客流量转化与消费的痛点。国内众多的开放型景区和城市公共景区,包括大量收费景区的流量转化一直是让运营者绞尽脑汁的课题。

流量富足的地方,没有消费或低消费的流量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成本的重大负担。旅拍、Citywalk等更多小颗粒、多元业态、贴近需求场景的各类文旅微业态也将是文旅掘金的富矿区。

说过景区产品,说说管理。文旅景区运营管理市场蕴含重大商业机遇。这些年来,我们对景区管理的认知已经从基础的物业管理,升级到更加强调运营能力,尤其是产品的研发、营销、游客服务、协同合作等更具增值价值的运营管理。

我们对管理进行了重新解构:基础管理VS系统管理、产品静态管理VS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管理VS数字管理、景区管理VS目的地管理,管理思维不断提升,以及游客对于服务需求标准的提升,对诸多中小景区、甚至是高A级景区提出了陡增的管理升级需求。

由此,衍生出专业规模化管理服务的巨大市场,也就是能提供大规模定制型标准化管理服务产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数字化系统的赋能,让该类服务更成为可能。

无论是“大数据+专业经验”驱动的产品级研发平台、“产品+管理+服务+营销”一体化的景区级数智化管理平台、“整合目的地全旅游要素以营销为导向”的目的地级旅游管理平台还是“统合政府管理+企业运营+游客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级智慧旅游平台未来都将成为文旅生态中的标准配置。

跨界文旅产品服务市场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文旅产业将在生命、生活、生态、生产的四生融合中找到无比丰富的产业营养。农旅融合、工旅融合、交旅融合、酒旅融合、体旅融合、康旅融合等众多领域的产品跨界正频频出新。

矿山、工厂、农场、酒厂、公路、海洋牧场、交通设施、科研机构、火箭发射场、考古工地……各种独特的空间类场景在文旅赋能下将打通一二三产业的壁垒,生长出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和消费场景。

跨界文旅产品服务需求将催生出垂直化、专业化的适旅创意、开发与运营服务,需要既懂产业运营也懂文旅产品,更能促进产业与文旅良性互动的服务机构。在这个领域,未来或将诞生若干家单体投资在千万量级的,大规模定制化的文旅内容类上市公司。

郎酒庄园

这里涛同学多说几句康旅融合,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康养市场的爆发应该发生在2030年左右,因为届时70年代的人将迎来他们60岁的生日。生活方式变革+客群市场成熟+产品供给成熟或将迎来行业的巨大井喷。而那些提前入局,精耕细作,匠心运营的产品才有机会分享市场的巨大红利。

顺时顺势的政策引导市场。时是政策导向,势是市场需求。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内外循环是目前国家宏观政策领域3项对文旅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国策。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势能叠加,会极大加速这三个领域的产业的变革和繁荣。

乡村振兴领域。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和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乡村微度假市场的需求日渐旺盛。3个关键环节的打通是乡振文旅成功玩家的必修课。

资金资本。由于乡村项目在土地、建设、规划、资产权属等方面的限制,资产的金融属性较弱,加之乡村项目较难实现城市项目带来的土地增值红利。因此,大多项目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支持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类三农资金、地方国企自有资金,村民集体资金、独立投资人小额资金。产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难。由此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规模和体量制约,也带来产品品质与标准制约。

开发方、村民、地方政府之间需要形成多方共赢的乡振利益共同体。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需要大多由外部力带来的龙头项目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更需要村民及乡村合作组织的广泛参与和利益共享。资本的逐利诉求,村民的致富诉求,政府的发展诉求平衡互动,才能保证乡村文旅的良性持续。

产品形态与品质。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亲子农场、乡村民宿,农夫市集等各种乡村类文旅产品近些年不断涌现,在乡村这个广阔的空间,需要更多高品质可复制的文旅产品模型。

这些品牌打通了从资金、人才到运营的链条,用乡村最有价值的自然生态、风物农产、文化风情创造出格调超群,契合城市客群需求的成功商业案例。

青普文化行馆

城市更新领域。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已经成为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量城市存量空间的升级改造、线上商业挤压线下商业导致的海量闲置物业、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年轻群体催生的新消费需求,是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领域落地生根的重要土壤,而资金、产品、商业模式更是能否枝繁叶茂的阳光雨露。

北京首钢园、重庆十八梯,西安易俗社街区、长春这有山等城市更新的优秀项目已经成为国人争相奔赴的城市地标,城市的人口红利、主客共享为项目提供了市场基础。

北京首钢园

资金端和产品端仍是城市更新领域面临的两大课题:资金端,依赖销售型物业现金流支持的更新项目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巨大,政府和地方国企主导的更新项目缺乏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支持,容易陷入重资产的流动困境。

产品端,文化、定位、业态、运营面临新增业态和其他更新项目的激烈市场争夺,只有做好品类的差异化和流量消费转化的城更项目才有可能成为市场的赢家。如果能够一城一策,掌握完善供应链,形成规模化跨区域开发,并且深耕本地,持续创新,更将成为成功的城更文旅大BOSS。

内外循环领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直接影响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入境游方面,疫情消退后的入境游市场必将面临格局重塑,文旅产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民间外交,是政策引导的关注点,疫情导致的入境旅游产业链休克式断裂需要修复和重建;

境外消费市场的新变化需要整个产业从疫情前长期持续的初级观光旅游向线、面、体的精细化、专业化旅游产品焕新升级。出境游受阻的可能性持续徘徊的背景下,境内替代产品和市场开发产生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说说文旅融合核心大市场。文创、文博、文娱、文旅、文科、文体、文教、文商、文艺9大文化延伸领域的融合创新将是文旅融合的核心市场。由于内容较多,每个领域谨择部分要点窥豹。

文化旅游领域。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文化表达与市场需求如何高位创新平衡,是文旅产业最具含金量,最具挑战性的核心课题。

涛同学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双效合一的大金矿,国家文化公园是文旅融合最值得探索的产业前沿。从文化元素到产业资源,从文化符号到供应链支持,从文化遗产到衣食住行,从古人生活到今人生活。谁掌握了文化应用的方法论和工具资源,谁就找到了文化旅游的金钥匙。

文创产品领域。从符号设计到IP运营。长期以来,很多创业型文创企业设计了大量的文创形象,这些形象大多都在市场淘汰中被遗忘,原因就是只有一箱情愿的符号,没有性格和灵魂,没有产业链,更没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不具备一个优秀的IP该有的元素,因此,无法触发消费者的共鸣,更无法产生传播。

优秀的文创IP运营首先根植于对真实人类的洞悉、表达和关照,其次在于高效供应链的支持,最后在成熟产业链的加持下健康生长。

品类垂直化,前两年流行起来的文创雪糕、文创口罩、文创数字藏品等品类在市场上逐渐崛起,形成了良性和持续的市场份额,未来,更多的垂直品类将脱颖而出,品类越来越细分化,专业化。

城市级在地化文创潮牌空间将作为一种新物种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新锐城市精神和年青群体身份认同的头部城市“新字号”逐渐成为重要的打卡地和新文化符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将通过“非遗人+设计师+运营者”形态的新非遗工坊实现操作系统的升级。

茶颜悦色

文化博物领域。文博资源是彰显传统文化自信的不二源泉,也是契合年轻国人身份认同和潮流表达的炙手元素,在文创、研学、亲子、传媒、数字孪生、场景营造等多个领域都将提供持续的价值输出和产品创新。

全国6000余家博物馆和4000余万件/套馆藏文物的海量供给必将孵化出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渗透率的文博文旅品牌,受博物馆大多是事业单位运行体制的制约,透明、开放的价值链的打通将是考验馆方和品牌方创新和运营能力的重要因素。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文化娱乐领域。有3个趋势。沉浸式文娱将成为包括旅游演艺在内的各类文娱项目的主流形态。体验经济持续升级,“观看”这一最基础的互动形态,已经向感官沉浸、身份沉浸、精神沉浸升级,优秀的沉浸式产品研发运营机构将成为文旅行业小巨人。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

都市文娱产业正迅速与文旅演出行业加强融合。主客共享正为线下文娱产业带来最大的结构性市场增量,君不见,陕西大剧院的优秀剧演正吸引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专程前来观看。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天鹅湖》

华山云海音乐会

节庆节事活动从兀自生灭到产业化运营。我们看到过太多冠之以“首届”的轰轰烈烈的节庆节事活动,开幕式时高朋满座张灯结彩,散场后风卷残云片雨不留,基本靠甲方预算支出,没有核心资源,没有成熟产业链,没有市场持续度。究其原因是没有产业化运营。

这个领域将诞生具有区域以及全国影响力的专业细分运营品牌,依靠长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粉丝客群,升级迭代,稳健成长。

火人节

文化商业领域。几个重要变化。一是城市商业高效的管理运营系统将逐渐向文旅商业嫁接移植,城市商业已经发展出了非常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而文旅商业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运营理念、运营工具、运营人才和集成的产业资源,这种嫁接移植将导致文旅商业的运营系统迅速升级。

二是具备强大场景营造和运营设计能力的服务商将成为文商旅市场追捧的宠儿。

华侨城顺德欢乐海岸PLUS

三是文商旅项目将逐渐回归商业本质,从单纯追求流量和文化表达,到更加注重坪效和收益最大化。

四是主客共享正为文商旅产业带来重大的结构性市场增量,高品质城市文化商业街区和夜游街区会成为城市旅游休闲标配的流量聚集地。如,改造后的西安城墙松园•榴园商业街,不只是本地潮男潮女聚集的圣地,也成为了外地游客慕名追寻的打卡地。

文化教育领域。以优质课程为主体的研学产品和以独特环境为载体的游学产品,将创造出文教文旅跨界领域令人期待的市场空间。

冷湖火星小镇

文化艺术领域。文旅生活化让原本主要为本地客群服务的文化艺术产品也进入了游客的视野,艺术展览,地方戏曲、民间工艺。一切在地化的艺术形态都成为了文旅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催生的当然是专业细分、持续深耕的投资运营品牌。

厦门《迷蝶》古原个展

文化体育领域。冰雪运动、马拉松、极限运动、浆板、飞盘……幸福生活从运动开始。面向家庭客群、运动客群和年轻客群的体育产业已经是一个价值3万亿的巨大市场,文旅和体育的破圈融合也已经并不断孵化出新的玩法和物种。

玄奘之路

文化科技领域。没有科技元素的文旅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文旅企业。Travtech将涵盖文化装备类产品、光影类科技产品、数字化科技产品、数字化运营系统、科技文旅新物种等品类,优质的产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和投资运营商将同时共享科技和文旅的双重红利。

博涛巨兽

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虚实融合、新旧融合、主客融合这6大融合的背景下,文旅市场将形成“产品蝶变、物种涌现、繁荣共生”的供给生态,传统产品的市场规模和体量仍将继续占据主流位置,精耕细作与野蛮生长也仍将在一段时间之内并行存在,但资源独特、产品独到、体制灵活、轻便精干、善于创新的中小型文旅产品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专业化、定制化、规模化的长期主义者更有机会成长为新生态中的大赢家。

文旅的本质:超越日常生活

身为一名文旅从业者,我一直在追问,文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超越日常生活”,这是我给出最满意的答案。这既是我的文旅方法论,也是我的文旅价值观。

生活辛劳而重复,枯燥而容易丧失激情,文旅的世界却充满了想象、美好和欢乐,穿越了生活和文旅的时空之门,周围的一切都应该从灰白变为彩色。

文旅世界应该是一个生态丰富的雨林世界,万物葱郁,充满生机。就像雨林是地球之肺一样,文旅也应该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之肺。

文旅就是快乐、激情和恣意的开怀,让多巴胺、内啡肽、肾上腺都释放出来,让感官、情绪和精神都得到满足。

红磨坊演出

文旅更让美传递、让温暖传递、让善意传递、让爱传递、让文化传递、让意义传递。不确定的社会情绪、社会焦虑都在文旅的治愈下平静,在文旅的美好中找到幸福和福祉。

这是文旅人的梦想和荣耀。

40余年的行业发展和3年疫情的摧残式洗牌,消费者在成熟,投资在走向理性、市场环境在自我完善,产业链也在修复中重生,市场、资本、科技、治理共同作用加速着行业的进化和重振。

无论是身在高位的文旅行业政策制定者,还是初执话筒的实习导游,无论是正在画图的园林设计师,还是手握重金的项目投资者,抑或是编写旅游软件的程序猿,甚至未来想从事旅游行业的在校学生,我们都是影响这个行业生态的一个因子。

文旅行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影响行业进化的积弊、顽疾和桎梏终将被市场和商业的力量缓慢而坚定的消释,更多的创意、产品和玩法等待着被发掘和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等待着被发明和实现,更多“向善、利他、创变、激情、专业”的新势力正在重新集结向文旅梦想出发。

在带上你崭新的“石刀”,整装出发前,温习一下乔治·萧伯纳老先生给我们说的一句话,他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涛旅春风微信公众号)

36氪首发 | 打造文创IP遇见博物馆 中创文旅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36氪获悉,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创文旅)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投资由江苏文投资本管理的江苏智慧文旅基金领投,弘章资本等上一轮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展览研发、市场推广、人才引进等方面。

中创文旅成立于2017年8月,总部位于北京,是以艺术场馆展览、文创IP授权运营、文创艺术商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文化产业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和文化消费能力的提升,文化展览的参观人次规模增长明显。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

作为供给端的艺术馆、博物馆展览却供不应求。文旅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博物馆机构数为5772家,博物馆陈列展览31931个,美术馆机构数为682家,展览个数达到7526个。不论是市场渗透率还是人均维度较发达国家地区差距仍然较大。

遇见博物馆

中创文旅创始人、CEO秋童认为,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文化拥有穿越周期的能力。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文化产业消费增长曲线将超过物质消费增长。“高迪的建筑文物撑起了巴塞罗那的艺术和旅游,卢浮宫每天参观人数破万,对于国内而言这是个朝阳产业。”

文化产业由于内容创作成本高、经营回报周期长等因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需要认同并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机构辅助。经历疫情反复,实体经济和文化消费在波折中艰难前行。 在国有文化产业基金——江苏文投和对外文化集团的支持下,中创文旅得以坚持长期发展理念,继续提升展览质量、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文化艺术空间,为更广阔的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

2021年3月,中创文旅推出旗下文创IP品牌遇见博物馆,主打全球艺术真迹展和光影主题展。两年时间里,在文化央企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属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投资支持下,遇见博物馆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杭州五个城市落地六座线下场馆,均是有国际认证标准、具备恒温恒湿环境控制系统及无紫外线照明系统的高标准艺术展览场馆。每个城市场馆落地都带着大型IP主题展览迅速引爆城市流量,成为文化园区和商业中心的文化空间标杆。

遇见博物馆南京馆

文创相关需求端的消费升级,实际上也在倒逼供给端不断进行产品的升级和迭代。秋童介绍,遇见博物馆与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法国卢浮宫书画部、意大利现当代国家美术馆、毕加索基金会、夏加尔基金会、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央美术学院等全球范围内百余家文博单位合作,选择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展览。

目前,遇见博物馆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出“遇见敦煌”“遇见毕加索”“遇见拉斐尔”“遇见古埃及”“遇见凯斯哈林”“梵高、莫奈与现代主义大师”等30多场艺术真迹展和光影艺术展,观展人次超过140万。

遇见博物馆

将梵高、莫奈、葛饰北斋等艺术大师的画作从海外运到中国,并不是件简单的事。秋童称,一般至少提前一两年时间与海外机构进行协调合作,并解决展品的进出口、物流运输、保险、鉴定、文物点交等几十项流程工作。

传统中国博物馆更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获得业内关注。遇见博物馆是以To C 即用户维度为中心,在运营端重点考虑最普通用户的需求和实际观展体验,选用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如光影技术、视频声光等作为策展的一部分,并重新设计空间布局、背景色彩、硬软装,使之与展览作品和主题相匹配。

以原创策展作品“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为例,200余幅艺术大家重绘的敦煌壁画作品通过数字光影展陈方式,再现敦煌石窟文化。自2021年开启全球巡展以来,已陆续登陆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海南、黄石,吸引近百万人次观展打卡,好评如潮,为各城市文化园区和商业中心带来国潮新流量。上海展览期间,单日参展人数近万。

遇见博物馆

秋童指出,尽管“爆款”展览门票收入占了50%左右,不过偏专业型的垂直深度展也是遇见博物馆的重要展出类别。“如勃鲁盖尔家族在国内的影响力没那么大,却是艺术史上重要流派,今年我们也将做国内首展,从这个家族的88副作品了解欧洲150年的艺术风格变迁。”

遇见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可复制”“规模化”的落地,与中创文旅以产业模式做文化的理念息息相关。

“艺术展和博物馆搭建的是文化交流的空间和平台。选择场馆落地城市时,会优先考虑该城市的消费等级和人口数量,未来还将在其他省会城市布局,每个城市馆都致力于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会客厅。”秋童称,遇见博物馆还会把国内文创IP向海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

目前中创文旅从供应链上下游到场馆运营和展览流程做到了标准化操作,SOP管理执行到位,确保展览落地质量。此外,遇见博物馆积累了约两百万名会员,并基于用户数据充分挖掘可开发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IP运营和文创商店是中创文旅的传统业务,围绕IP内容合作研发文创产品。目前运营知名文化品牌20多个,如中国航天·太空创想、三星堆博物馆、国子监、永乐宫、三山五园文化主题等,拥有注册商标500多个,自研文创产品4000多款,联合品牌累计销售额超过40亿元。

2023年,遇见博物馆将陆续推出遇见高迪、梵高光影、遇见勃鲁盖尔、遇见古埃及、遇见三星堆等大师真迹展和数字光影展。

在未来的规划中,中创文旅还将继续拓展遇见博物馆的子品牌,落地针对青少年的美育、文化科普的创新文化空间。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生表示:遇见博物馆是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中创文旅共同投资运营的文化艺术品牌项目。该项目融文博展览、沉浸体验、艺术沙龙、文创衍生、研学教育于一体,是城市的“中外艺术会客厅”。近年来,尽管全球文博行业深受新冠疫情影响,但遇见博物馆不断加强与全球文化艺术机构和博物馆合作,持续输出世界级优秀艺术真迹展,持续推出基于敦煌等中国传统文化IP的全新数字光影艺术展,成为一支快速成长的文博新势力,迅速赢得了市场和观众。

江苏智慧文旅基金投资负责人戴天翔表示:中创文旅是基金在线下文化消费与IP衍生业态投资中的重要生态伙伴。IP运营与线下文博产业虽然在国内已不是一个新业态,但相比海外市场,从整体市场空间来看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化不充分,且缺乏能够规模化运作的企业。公司核心团队兼具文化、消费与投资复合背景,通过对产品丰富度、服务精细化与业务标准化的不断打磨,在过往两年疫情反复影响下仍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我们看好公司基于“线下文化艺术空间”推动文化消费的商业模式,同时高度认可公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宣传与文化输出所作出的贡献。未来,我们将联动江苏省文投集团等相关资源,在包括文化数据服务、线下空间运营、IP商业转化等方面与公司展开全面合作,助力公司保持行业领先优势,为国内文化消费市场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与产品。

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现就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牢牢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规律特点,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让旅游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在旅游发展中,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和空间,保障传承群体的合法权益,为传承群体参与旅游发展提供便利条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保护和永续利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适应当代旅游需求和旅游所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提高传承发展利用水平,持续为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要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和思想情感,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项目梳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梳理,遴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当地民众广泛认可、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为旅游发展提供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突出门类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不同门类,要找准各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深入挖掘民间文学的价值和精神内涵,讲好当地传说故事,让游客了解地方历史文化。鼓励面向游客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积极开发传统工艺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内涵。将传统体育、游艺纳入旅游体验。依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康养旅游。挖掘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内涵,让游客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体会中国人顺应时节、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理念和独特智慧。发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参与性强的特点,让游客感受当地民风民俗,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三)融入旅游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对在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要加强保护传承,提升展示利用水平。鼓励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进旅游空间,从其他地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适合本地文化生态,被当地群众和游客接受认可,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和同质化发展。要为传承人在旅游空间开展传承实践和旅游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传承人参与旅游管理。要将旅游空间作为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向国外游客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当地群众和游客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

(四)丰富旅游产品

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相关元素融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主题公园、旅游饭店,融入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将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对接,推出一批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民宿。鼓励旅游演艺创作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鼓励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制作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宣传册、宣传视频等,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五)设立体验基地

参与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游客深度认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也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要增强互动演示、体验教学等功能,面向游客提供体验、研学等旅游服务,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聘请传承人作为专(兼)职讲解员,为游客演示、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遴选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群众广泛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场所和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研学等服务的旅游相关场所,设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

(六)保护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村落、古街、古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孕育生存和传承发展的重要空间。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创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方式,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向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故事。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保障当地村民、居民的生活,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保护文化生态不受破坏。依托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发展旅游,应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群体意愿和当地风俗习惯。

(七)培育特色线路

支持在已有旅游线路中有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等内容。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加强推介宣传,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以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特色景区、特色村镇、特色街区为点位,与相关传承人开展合作,培育一批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线路。支持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围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

(八)开展双向培训

双向培训是增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和旅游行业相关群体之间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要将旅游相关业务内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范围,帮助传承人、保护工作者了解旅游行业特点、政策法规、运营模式、游客需求等,提高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传承人对其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意义的认识。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旅游行业培训范围,帮助导游、讲解员、旅游开发者等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知识内涵和保护理念,提高在旅游中合理利用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欣赏、尊重、认同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组织实施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制定落实工作方案。要加强指导,及时建立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相关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形成合力。要明确各方职责,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二)鼓励探索,宣传推广。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实践探索,选择资源条件好、工作基础扎实的地区开展试点和示范点工作,逐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文化和旅游融合理论实践研究,通过论坛、研讨、讲座等方式,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实践案例,推动各类各级媒体宣传推广各地的典型实践和有益经验。文化和旅游部将宣传推介各地工作成果。

(三)及时总结,适时评估。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对在旅游中不当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不良影响的,当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向相关责任主体提出整改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将适时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评估,发布评估报告,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刘亦菲带火大理,高启强带江门狂飙:“影旅联动”还能走多远?

爆款带火特定城市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最近两个月,几座城市火了,一个是刘亦菲、李现主演,治愈系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大理,一个是被《满江红》带火的太原古县城,另一个是锁定年度剧王的开年爆款《狂飙》取景地江门。

“豫剧+摇滚”的配乐声中,太原古县城平均每天迎来5万余人前来打卡,位列当地春节热门景区第一名;携程数据显示,最近半个月,广东江门的旅游搜索访问量环比前半月增长163%,带动整体旅游订单量环比增长121%,重点监测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9.98万人次,旅游收入5.23亿,同比增长230.3%和205.5%;据飞猪平台统计,《去有风的地方》开播一周,云南相关搜索量暴涨,其中“大理”增长近2倍,“沙溪古镇”增长10倍多,“凤阳邑”暴涨50倍。

春节档电影、电视剧同时大爆,大喜的不只是幕后影视公司,更是上述城市的客栈老板。小红书、抖音和社交媒体为打卡经济推波助澜,一部热剧,一部大片,能为旅游城市带来多久的红利期?

爆剧的“文旅带货力”能维持多久?

衡量一部剧爆不爆,“带货能力”是最直观的指标。搜索量同比增长最高时接近60倍,登上京东军事类目销量榜首的《孙子兵法》,是《狂飙》最先带货的畅销单品。其他热门单品还有大嫂同款发型妆容穿搭,高启强同款龙骨手链,关键食物猪脚面,剧集相关爆款在淘宝热搜TOP5中独占3席。

高开疯走的爆剧还能带货取景地:探访剧中人物生活地点,短暂化身为“旧厂街”的一员,沉浸在剧情中无法自拔的粉丝们甚至推出多款攻略。携程联合爱奇艺推出的《中国影视综取景报告》指出,热衷享受生活、探索世界的90后、00后成为取景地旅游的消费主力,占比超57%。并且一线、新一线城市居民更爱跟着影视综打卡。而携程这类OTA平台也会与剧集合作推出线下定制团建之旅。

上述游客画像与热播剧集粉丝构成重合,同时他们也是社交媒体重度使用者,兼网红经济、打卡经济主要受众。“狂飙定制游”“有风定制游”也验证了这一点。奔赴广东江门、山西太原的整体旅游订单量中跨省游占比为53%,90后订单量占比为41%,80后占比32%,00后和70后均占比12%,以年轻群体为主。

剧集如何化身为城市文化名片?首先,需要剧集取景足够用心和贴合,走出拍摄基地,实地取景。在前期大量走访积累的基础上,一部优秀的剧集,从布景到服化道,处处细节都应有着根植于原著和生活的浓郁烟火气,而这也是好剧区别于悬浮作品,营造真实可信质感的关键。比如高启强送给干爹泰叔的老陈皮,正是江门新会的特产——新会陈,剧中的肠粉、猪脚面等,也营造出浓浓的粤省风情。

高度匹配的取景地正是构建这种“生活质感”不可缺失的一环。该剧外联制片、珠海光锐影视相关负责人钟春田对时代周报表示,《狂飙》以江门台山为中心向外寻找取景地,涉及到江门主城区、开平,以及佛山、中山、珠海等城市。来自台山的取景地共有100多处,是《狂飙》取景地最多的城市。莽村取景地在台山圆山墟,坠楼情节发生在梅家大院,另外还有安欣孟钰相会的公园小亭子……

爆款带火特定城市,《狂飙》《满江红》《去有风的地方》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延禧攻略》带火了“故宫”和“延禧宫”这一地标,《长安十二时辰》带动了“西安热”,当地政府发起“看长安十二时辰,游千年古都西安”的主题推介活动,水盆羊肉等西安美食同步走红,《都挺好》带火了“五一苏州热”,大批游客爱上“苏大强的老宅”,《陈情令》带火了贵州忘羡同款,《隐秘的角落》带火湛江。

城市调性与影视作品类型气质产生化学反应,无形中塑造着城市IP形象,文化,美食,风景相互交融,化身为无形资产。《刺杀小说家》《无名之辈》《少年的你》等有罪案悬疑元素的影片,偏爱8D魔幻地形的山城重庆,《左耳》《你的婚礼》等青春爱情片,青睐清新文艺的海滨城市厦门。

需要思考的是,爆款带来的热度能够续航多久?大部分作品在播出期间和播后一个月内热度最高,随后逐渐回落,只有少部分作品成为了旅游地半永久的标签,承接流量需要联动周边景区,深度放大IP价值。已经完结一周的《狂飙》,仍然天天霸屏热搜,造梗不断,对剧中一众主演、配角都有明显的人气加持,爆发出超出常规周期的长尾效应,或将在节假日延长江门旅游热度。剧粉的打卡和二创,反过来也有助于剧集延续热度。

国内“影旅联动”仍处于初级阶段

疫情三年,民众休闲娱乐、出游意愿压抑许久,终于解禁之后,境内游和境外游在今年将同时迎来爆发,这一点已经通过今年春节期间三亚和西双版纳等大景区人流量暴涨、机酒价格暴增,得到了验证。这对“影旅联动”也同样是个利好消息。

认知到“影旅联动”的重要性后,一些旅游大省如云南,开始积极参与,并前置化开发“影视+文旅”。云南省委宣传部、腾讯影业和润禾传媒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便在“游云南”APP上推出了“蒙自—建水—弥勒主题游学6日游”主题路线,另外官方还表示会推出明星体验官、探班游活动,打造体验感更强的“沉浸式实景娱乐”,以实现IP的立体多元开发。

相比扫黑剧《狂飙》的无心插柳,慢节奏的田园剧《去有风的地方》也是预先判断,并将“影旅联动”前置和官方化:该剧在片尾处鸣谢了十多家云南省旅游局,剧集是凤阳邑乡村振兴项目之一,40余户村民以宅基地入股建设拍摄基地,之后将“有风小院”拍摄基地作为旅游景点持续运营。云南政府也向剧组发出感谢信,称其“为大理文化旅游市场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几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长津湖》等主旋律作品热播,年轻人期待更具真实互动感的红色景区现场,官方积极推动红色文旅发展,众多旅行社推出红色旅游主题路线。

将目光投向国外,国内的“影旅联动”显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激活,打造更恒久的地标。

例如,彼得杰克逊拍摄《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后,将“世外桃源”霍比特人小镇公诸于世,北岛玛塔玛塔不仅是世界各地“魔戒迷”心中的朝圣地,更成为新西兰必打卡景点,从年游客量100人暴增至100万,直接推动新西兰旅游产业大爆发。

“文化立国”战略下,韩流经历屡次更迭,从偶像团体到电影、音乐、电视剧均在世界范围内大火,并帮助韩国饮食、文化、服装、美容进行了全面展示和输出,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韩国带来经济效益166亿元人民币,吸引了200多万人的外国游客。此前《鱿鱼游戏》大爆,《寄生虫》斩获奥斯卡,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韩。

相比韩国等国家,我国本身具有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但暴露出了开发运营不成熟、未能可持续化和创新化、不文明现象频出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影旅联动”的发展前行。

“都挺好屋主因游客频频打扰住院”曾引发热议,过度打卡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秩序,“《陈情令》粉丝打卡后留下的一地垃圾”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以及近日,有游客在社交媒体反映,自驾在《去有风的地方》取景地沙溪古镇游玩时,遭村民强行拦路要钱负面事件,极大地伤害了游客体验,破坏了旅游景点形象。这些问题,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规范,城市对旅游业的持续投入,同时也离不开长期的国民素质提升。

从根本上来看,“影旅联动”不仅关乎影视,同时也关乎旅游,它始于影视作品的影响力,有世界级的爆款,才能打造出世界级的文旅景点:在不久的将来,国内会出现那一天吗?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