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远方有多远——年终专稿

远方有多远请你告诉我到天涯到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                 ——三毛

《远方》女作家、旅行家三毛是1943年生人,2021年距离三毛那个时代已近80年,而2000年出生的一代人也就是Z世代已经踏上旅途,走向远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骤然切断了旅游业发展进程,在这个历史的断层中,我们都意识到,对于旅游业来说,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2021年,“远方有多远?”成为产业之问和世纪之问,变得模糊且沉重。

2021年,我们依然要关注远方,关注那些将要、可能、或许发生的事。

远方有多远?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委《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的表述是:“到2022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到2025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规模大幅提升,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这是官方对于旅游业前景的最新和最明确的判断,国内旅游市场到2022年全面恢复;而入境旅游市场全面振兴则要到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后!

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预估下,对于2021年的中国旅游业宏观的趋势预测就有可能表象化,尤其在旅游业重构甚至重生背景下,技术层次的预判或者更实在些,也许参照《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的指引,可以设想2021年将要或者可能发生的事。

第一件将要发生的事,国有景区预约制全面实行。

“制定出台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和相关要求,明确在线预约预订、分时段预约游览、流量监测监控、科学引导分流、非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建设规范,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国有旅游景区应于2021年底前全部提供在线预约预订服务。”

有史以来只有这项旅游行业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不断加码,快速推进,这就是景区门票预约制。几乎可以确定的是,在其带动下,2021年中国旅游预约时代快速降临。

2020年9月,泰山景区和美团签署合作协议,其中核心是“以门票预约为合作基础”,泰山景区把门票预约也就是流量入口交给美团。

2021年以门票预约为核心的景区信息化市场快速扩张,景区信息化迎来建设高峰。景区预约渠道收益管理和应用大数据以及其他技术手段监测狭小区域人群聚集可能会成为技术应用热度。有型的景区门闸和无形的预约渠道争夺战进一步激化。将拉动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同步实现在线预约服务。以景区、文化设施等门票为主,线上形成庞大的目的地产品基础,为线上目的地产品组织提供了前提和可能。景区产品渠道进一步分化组合,不排除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

第二件将要发生的事,线上旅游中老年客群形成。

“在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留线下服务的基础上,支持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专门应用程序和界面,优化使用体验。” 

“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

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高于其他年龄群体;40-49岁网民群体占比为18.7%;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6.9%提升至22.8%,互联网进一步向中高龄人群渗透。”——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20年3月到6月,全国中老年网民增加了6100万人,人数累计升至2.14亿。短短三个月时间,实现了最初十几年都没能达成的年龄层跨越。

“疫情、健康码、居家网购,令过去并不热衷于线上人生的中老年人,被迫加入互联网大军,而自诩成为新基础设施的互联网,对此却毫无准备。”——吴晓波频道《3个月激增6100万中老年网民,互联网也懵了》。

一方面我们要为老年人提供线下便利,消除数字鸿沟;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尽管是“形势所迫”,年过半百的人也可以自己上网预订旅游产品了,而不是儿女代劳。仅仅三个月时间,这部分人群就增加了6100万!

2021年,以门票预约为基础人群,线上旅游的中老年客户群体快速膨胀。传统旅行社线下门市中老年客户可能被分流。OTA和具备线上旅游优势的旅行社应推出针对中老年群体的产品门类,尤其是门票和其他产品的组合,其中包含“门票代预约”服务。

第三件将要发生的事,刺激消费是旅游主旋律。

“……以“互联网+”为手段,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动旅游生产方式、服务方式、管理模式创新,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拓展旅游消费空间,培育适应大众旅游消费新特征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山东省推出政策:济南市民可100元/人办理泰山游览年卡;省内8市市民享受济南公园年票同城待遇。

2020年12月,广州市为来穗外地游客免费派发3.5万张24 小时卡“广州城市旅游卡”。“广州城市旅游卡”整合优化了公共交通、景区、酒店、旅行社、餐饮、购物场所等多种资源方便游客自由行。“广州城市旅游卡(24小时卡)”自首次启用24小时内可不限次数乘坐广州市内地铁,及乘坐广州公交10次,持卡用户可享受旅游折扣优惠。

2021年,各地各级文化旅游机构振兴旅游市场的主旋律是刺激消费。在以景区门票优惠、降价甚至免费为主第一波政策施行以后,第二波措施策略大多会以旅游产品组织优惠尤其是跨界产品组织优惠为主,比如目的地旅游卡。目的地旅游卡等目的地产品组织的开发设计会成为热点。区域目的地产品宣传运营尤其是带有政府刺激消费背景的会形成市场空间。由此,2019年可能会成为中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天花板年份,门票价格由此进入下行通道,甚至成为打破目的地收入以门票为主时代起点。

第四件可能要发生的事,旅行社业态出现碎片化。

“到2025年,“互联网+旅游”融合更加深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依托网络平台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普及。”

尽管十部委文件没有对出境旅游市场恢复时间做出预判,不过参照世界旅游组织对于全球旅游业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尚需两年半到四年的预估,还是令人感到阵阵寒意。

传统旅行社是旅游业中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旅游企业,在灾难重压之下,几乎无一幸免。在国内、出境和入境业务无法开展的情况下,旅行社已经开始通过停薪留职、辞退等方式分流员工,大批业者脱离旅行社企业甚至脱离旅游行业,试图通过“留职”而不是“辞职”的方式,为疫情过后回归企业留下后门和希望。只是还要仔细考虑,等到两年甚至四年以后,这些业者还能回来吗?回到原来的旅行社企业吗?

回到原来的旅行社业态吗?2021年以及以后时期,旅行社业态可能产生“碎片化”。疫情以后旅行社规模缩小,且大量业者不可能短期回流;线上旅游的发展为小微旅行社尤其是个体经营者的旅游产品提供展示营销平台,这在疫情发生之前已小有规模;大量游离于旅行社之外的个体业者未来可能成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组织者、服务者和提供者,比如为游客提供目的地车辆司机加导游服务、目的地旅拍加景区讲解服务以及为游客提供爱彼迎网上“学做北京炸酱面”目的地体验产品等等。这些个体业者可以称之为旅游产品经理人,是旅行社计调、领队、导游以及旅游定制师等职业的混合体。缺少运营资质是这个群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未来旅行社以及线上旅游企业可以探讨实现模式。

另外,可能会产生“会员制”旅行社,通过会员制的方式,为特定人群提供旅游服务;可能会演变为区域研学机构,主要为本区域学校学生提供研学旅行服务;可能成为景区或者区域目的地的产品代理或者营销代理,比如成为区域目的地“旅游卡”的运营商以及景区的营销代理商;可能成为团队活动服务商,比如为机构年会、团建、培训等团队活动提供服务。

以上这些可能,在信息技术推动之下,未来到2025年会形成“依托网络平台的定制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更加普及”的生态。

第五件将要发生的事,目的地体验产品成为主流。

“引导旅游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并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树立智慧旅游景区样板。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支持旅游景区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等,提升旅游体验。”

技术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也可以成为目的地体验产品。

一家名叫“风炎科技”的公司开发了一款手机应用叫Clew,游客在目的地打开应用:“一边阅读故事,一边通过手机地图的位置,跟着故事情节的指引,沿着线路探索故事发生的线下场景。一场完整的用户体验就像是带着手机进入了一幕穿越剧,发生的故事与所处的空间融合在一起。未来,背景音乐、环境灯光、专业演员的介入都将使这一体验变得更加丰富而真实。”最重要的是:游览线路的背景故事是可以后台“编辑”的,也就是故事可以修改和更新,甚至,在目的地设计一个场景,让“关公战秦琼”成为现实可能。

无独有偶,差不多相似的思路,熟悉的味道,一个场面宏大的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文旅项目——奇妙夜德天,也在中越边境的德天瀑布景区悄然出现,作为标本可以深入观察。

这些技术应用集中一个焦点就是体验,打造目的地体验产品。传统的声光电,可以让游客目眩神迷,而现代科技要让游客“沉浸其中”。如果把眼光扩展到更大范围:

长沙超级文和友把餐馆搞成景区;

广州正佳把商场搞成景区;

杭州开元森泊度假乐园把酒店搞成景区……

这些跨界融合旅游要素的现象可以称为目的地化。

2021年,目的地体验产品会成为产品主流,而目的地化和技术应用会成为开发体验产品的主要路径。

第六件将要发生的事,周边游依然是旅游市场重要构成。

“开展数字文旅商结合促进行动,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文化场所是面向本地居民的场所,旅游产品是面向外地游客的产品,商业设施是面向本地居民的设施,把这三者搁在一起,那么面向的是“周边游”。

2021年周边游依然是旅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

周边游的产品组织、运营方式、营销模式等和长线旅游有很大不同。

2021年,周边游市场会出现不同模式的竞争态势。

美团依靠本地生活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将和携程等平台在景区门票为核心的周边游组合产品上短兵相接,竞争加剧。

联联周边游、旅划算、云客赞等周边游平台悄然扩张,而且开设分公司建立城市分站的发展模式、社交电商分享扩散的商业模式都具有周边游业态特色,也即周边游是本地人的周边游,产品形式上也是文旅商一起来。2021年,目的地应当关注这股势力发展。

周边游市场是目的地旅游集团的重要切入点,目的地地利优势是否发挥出来,还要看模式和团队。

周边游业务对于旅行社来说是“鸡肋”,原因是附加值低的简单要素组合产品比如酒店加景区。2021年,周边游和目的地一日游产品中的目的地特色体验产品可能会成为旅行社产品的努力方向。

第七件可能要发生的事,很少有人再提起“丁真”。

“加大线上旅游营销力度。统筹线上线下,强化品牌引领,实施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精品建设工程。通过互联网有效整合线下资源,总结推广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模式,推动建设一批世界级旅游城市。开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以及丝绸之路等重要主题旅游线上推广行动,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线路。”

2020年11月,康巴汉子丁真“意外”走红网络,带火了目的地理塘。像这几年其他旅游网红一样,目的地机构甚至当事者都是一个反应:没想到或者意外。而在同期,福建省文化和旅游机构邀请影视明星姚晨“有意”倾力打造的旅游宣传片《有福相见》隆重推出,在朋友圈荡起一阵涟漪后,归于平静。两相比较,一个“无意”,一个“有意”。

2020年,目的地营销中火爆的经常是无心插柳,而不是有心栽花,根子还是目的地营销体系问题。

2021年,要“加大线上旅游营销力度”,一个直观指标是线上营销资金投放比重,目前可能没有一个省市目的地突破30%,更多资金还是线下!在2021年财政资金紧张的前提下,线上营销资金比重可能略有增长。

2021年,“实施国家旅游宣传推广精品建设工程”前提是目的地营销体系的建设,要解决区域目的地营销的机构、机制、团队、内容和渠道,任重道远。

2021年,要“通过互联网有效整合线下资源”,而不是“延续线下思维整合互联网”,比如可以花费十几万几十万和OTA搞线下宣传活动仪式,却想不出和OTA合作的营销模式。2021年,思维方式会艰难调整。

2021年,要“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线路”希望有所开局,但难度极大。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被拦腰切断,入境旅游宣传营销进程、机制、渠道等遭受到很大损害。2021年,入境旅游营销机制和架构重建是基础。

第八件可能要发生的事,互联网服务平台名单会加长。

“鼓励旅游景区、旅游饭店、博物馆等与互联网服务平台合作建设网上旗舰店,实现门票在线预订、旅游信息展示、会员管理、优惠券团购、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销售等方面功能。”

2020年,除了老牌的飞猪、携程之外,这样的“互联网服务平台”又加上了抖音、小红书等。

2021年,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名单可能会加长,可关注微信小商店、周边游平台等。

2021年,文化旅游企业应探索旗舰店之间的产品组织和流量共享关系,比如景区和博物馆之间,景区和饭店之间。旅游饭店可以考虑和景区门票预约以及作为流量入口的博物馆之间的合作。

第九件可能要发生的事,旅游商品线上模式值得期待。

“鼓励电商平台拓展“旅游+地理标志产品+互联网+现代物流”功能,扩大线上销售规模。鼓励采用网络直播、网站专题专栏、小程序等线上营销方式,推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

旅游目的地的好客山东,网上也叫“葱省”,这是旅游+地理标志产品。旅游产品要突出目的地特色,地理标志产品要突出产地特色,多数时候这两者是重叠的。而旅游购物中旅游商品相当一部分就是地理标志产品。

席卷全国的直播带货活动,尤其是政府机构发动的直播带货活动,其带货对象大多就是地理标志产品,说起地理标志产品,就要描述目的地,也就是旅游宣传的过程。现在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农产品直播中心”、“电商中心”等机构牌子和团队,2021年,这些“中心”也可能成为旅游营销渠道。

不过,旅游商品领域一直没有出现对路的线上运营模式,而围绕地理标志产品以及目的地的直播带货活动,实际上拉开了“旅游+地理标志产品(旅游商品)”的线上试验场。

2021年,乡村旅游的最大盈利空间还是旅游商品(地理标志产品),而旅游扶贫效果最直接的呈现也是旅游商品(地理标志产品)。旅游商品包括地理标志产品的线上运营模式值得期待,不过简单的“+”肯定不成。

第十件可能要发生的事,出现第三方旅游营销评价机构。

“支持各地区建立旅游营销科学评价机制,提升旅游营销成效。”

随着新冠疫情过去,各级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振兴旅游市场,刺激旅游消费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目的地宣传营销尤其是宣传营销效果越来越关注。同时,各级财政机构对财政资金尤其是看不见实物的旅游营销财政资金的绩效考核也越来越严格。

处于激发旅游动机阶段或者“种草”阶段的抖音短视频,如何证明游客是被视频吸引来的,证明游客在目的地花了不少钱,而不是拍个照打个卡就走了。

处于旅游产品预订阶段的携程,如何证明游客是被平台产品吸引到目的地的,而不是游客本来就打算来,只是在携程上预订了门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两者对目的地机构都一样表述:因为营销工作,某市旅游接待人数增长多少。

2021年,一个可能是出现第三方旅游营销评价机构。

第十一件可能要发生的事,目的地旅游集团数字化运营显露隐患。

“坚持市场主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创新政策供给,完善配套制度,优化“互联网+旅游”营商环境。”

“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首都旅游集团、美团、凯撒集团、河北旅游集团、山西文旅集团、大连海昌集团、锦江集团、携程集团、复星旅文集团、春秋集团、景域驴妈妈集团、南京旅游集团、同程旅游集团、浙旅投集团、杭州商旅集团、开元旅业集团、黄山旅游集团、祥源集团、福建旅游集团、山东国欣文旅、江西旅游集团、建业集团、鄂旅投集团、岭南集团、珠海九州控股、陕西旅游集团。”——中国旅游研究院《2020中国旅游集团20强名单》。

20个鸡蛋8个是“双黄”,也就是旅游集团20强共有28家集团企业,其中省市目的地旅游集团起码有14家,达到总数一半。

2021年,目的地国有旅游集团应该成为刺激消费的主力军,而在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刚性约束下,国有旅游集团可能会面临“旅游业务”收入压力。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快速聚集并不意味着旅游业务收入的提高,许多场景下甚至相反。

2021年,厨房有了,原料有了,调料有了,甚至金字招牌(比如20强)都有了,下一步烹饪出美食,卖出去赚钱。旅游集团整合的国有景区以及这几年大批开张的度假区、文旅小镇、主题公园还有其他旅游大项目的市场运营将面临考验,尤其在线上旅游和数字化运营方面遭遇障碍,重点是到哪里寻找专业的运营团队人员,也就是到哪里找专业厨师。

2021年,大干快上集聚资源时代缺乏专业运营团队可能只是隐患,“互联网+旅游”则是专业精细运营时代,隐患可能成为障碍。


2021年,旅行社业者依旧处于极大困境之中,人才流失尤其是流失到旅游行业之外依旧持续。一个可以考虑的现实策略是目的地旅游集团应关注并吸纳优秀的旅行社业者,他们在旅游产品组织、产品宣传营销甚至数字化运营方面有很强的业务和技术优势。

第十二件可能要发生的事,5G旅游应用有所突破。

“加快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各类旅游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水平。”

如果排一下旅游行业信息技术应用“楼梯响”第一位的可能就是5G,至今在旅游行业中没有拿出手的“硬核”刚需应用,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所谓“硬核”,就是少了5G这活就干不成或者拓展全新领域,像交通领域的自动驾驶。

比如,有人认为景区高清视频直播是5G应用,甚至直接称为“云旅游”,但如果真的“云旅游”了,不来景区,景区肯定不干!那么高清直播就是宣传营销方式,如果这样,和高清宣传片甚至高清图片相比它的优势就不大。

提升5G网络覆盖水平是一个过程,2021年只是开始。

2021年,5G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或许在线上线下融合体验产品打造方面有所突破。

第十三件可能要发生的事,“一机游”出现政商新模式。

“厘清政府公共服务与市场旅游信息服务边界,鼓励各地区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提升平台服务效能,实现可持续运营与发展。”

这几年“一机游”成为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有点取代“智慧旅游平台”架势。“一机游”是新瓶装旧酒,最早可以上溯到上世纪的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其后发展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智慧旅游”火爆那会成为智慧旅游平台,为了强调移动互联网特点又形象称为“一机游”,不过称为目的地数字系统或者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更为贴切。

2021年,在“鼓励各地区采取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的文件要求下,可能会有更多的目的地旅游集团参与或者运营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以此“厘清政府公共服务与市场旅游信息服务边界”,当然也有可能在目的地政府机构、目的地旅游集团、OTA以及旅游企业之间更加纠缠不清。一个可以参照的技术环节是:在国有景区预约制刚性要求下,通过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预约系统可以跳转到区域内景区、文化设施等官方手机网站、应用、小程序等,实现门票预约或者预订,这是典型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如果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的预约系统直连唯一的OTA平台预订系统或者直接运营市场化的预订系统,这是利用公共平台越界插手市场运营;如果通过旅游公共平台的预约系统完成预约功能,同时采取普遍原则链接各线上旅游平台以及其他预订渠道,算是“厘清政府公共服务与市场旅游信息服务边界。

”2021年,旅游公共服务和市场运营不要一个锅里抡马勺,应该出现合法合规的新模式。

第十四件可能要发生的事,还有第二个青城山。

“推动停车场、旅游集散与咨询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专用道路及景区内部引导标识系统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升级。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设施设备和相关人力资源的实时监测与管理,推动无人化、非接触式基础设施普及与应用。”

“各地区要进一步拓宽旅游公共服务信息采集渠道,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平台上及时发布旅游景区实时游客量、道路出行、气象预警等信息,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依法依规推动政府与企业间相关数据资源共享。”

2020年10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官方微博称,游客使用高德地图导航至青城山景区定位错误,将前往青城前山游客导航至已封闭多年的区域,造成严重交通拥堵,给游客和景区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高德地图赶紧回复说,以前因为沟通不畅,现已优化修复。

青城山高德导航事件反映了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存在的深层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中国旅游业的公共服务信息体系建设很快跨越国外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公共服务电话时代,快速进入网络信息服务时代。但伴随而来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出现机构、人员、机制、信息采集渠道、传播手段等脱节问题,无法覆盖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到达目的地游览全过程的信息需求,期间旅游者无法确定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咨询对象,原来设想的全国旅游咨询电话12301成为单一投诉电话,各地市政电话12345无法承担旅游咨询功能。

高德地图只是承担交通信息服务功能,要及时完成全部的信息采集和更新任务也很困难。而“进一步拓宽旅游公共服务信息采集渠道,有效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更是是任重道远。

2021年,及时收集发布旅游景区实时游客量相关技术和方案相应成熟并普遍应用。

第十五件可能要发生的事,旅游大数据应用盯着健康码。

“进一步规范各地区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省域统一的数据标准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实现涉旅数据整合和共享,发挥数据综合服务和应用效能。”

说起旅游大数据的应用,尤其在区域目的地的应用,腰杆子硬一点的是移动通讯大数据在监测旅游者人数以及客源地数据的应用,其他大数据应用大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而新冠疫情的出现,把人口流动监测的大数据应用快速推进,目标精准到个体,几个月内完成了旅游业几年都完成不了的目标。对于人口流动监测,疫情和旅游的数据需求是硬币两面,旅游还只是需要群体数据。

2021年,没有人断定,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健康码能够实现全国各省统一标准。那么,旅游大数据的统一标准工作恐怕只是启动。

2021年,在旅游行业应用健康码大数据成果希望有所突破。

第十六件可能要发生的事,线上旅游平台且行且珍惜。

“坚持安全有序。强化底线思维,树立安全意识,依法依规加强对互联网旅游服务平台的监管,筑牢互联网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安全防线。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依托互联网技术全面提升旅游监管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2020年颁布施行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第十五条 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

2021年,互联网旅游服务平台将迎来有史以来监管加强时期,前所未有。

2021年,互联网旅游平台在滥用大数据以及垄断方面可能撞到监管枪口上,更大的可能是引发舆论争议,而对于旅游市场恢复期的线上旅游平台来说,伤害也足够大。2021年,平台越大,责任越大,且行且珍惜。

第十七件可能要发生的事,通过技术手段遏制不合理低价游。

“鼓励各地区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市场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区域旅游消费趋势,建立数据导向的政策调整机制。”

关于不合理低价游最新的案例是:2020年11月,某短视频平台的网红在直播间售卖299元的“云南6天5晚双人豪华游”,产品涉嫌不合理低价游。

当这些涉嫌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在抖音、今日头条、微信朋友圈、百度搜索等出现的时候,坐等游客投诉为时已晚,而省市文化旅游执法监督机构的跨区行使职责也有很大难度。

线上违规违法,应该动用信息技术手段监督执法。

2021年,基于大数据的旅游市场监测监管值得期待,这应该是具备最迫切需求的旅游大数据应用。

第十八件可能要发生的事,旅游统计数据还会有争议。

“创新旅游统计应用,提高旅游统计的时效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这几年,旅游统计所遭受的“待遇”,在旅游行业中恐怕绝无仅有,隔三差五统计数据就受到质疑和拷问,尤其在黄金周以及各省年度数据公布之后。这些质疑在吸引眼球引起微信朋友圈骚动之后,不长时间就消停,下一次周而复始。而在通常情况下,相关省市文化和旅游管理机构以及中国旅游研究院往往沉默以对,仅仅是在微信公众号上再发几篇旅游统计知识普及帖子。

一方面,许多质疑者并没有深入了解国家尤其是省市级层面的统计详细操作规范和流程,甚至没有仔细看过《旅游统计调查制度》,质疑就有点盲目。没吃过猪肉,甚至也没见过猪跑,拿着羊说事总是不好。另一方面,国内旅游统计工作体系上头牵着研究机构,下头伸到各省文化和旅游管理机构,很容易跑到两股道上,各管各的事,各说各的话。

2021年,旅游统计数据尤其是旅游市场恢复数据以及受疫情影响损失数据可能依旧会受到质疑。

2021年,大数据应用是旅游统计的发展方向,更需要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

2021年,正好在疫情后旅游市场恢复时期,可能成为旅游统计改革最为合适的时间窗口,心理代价和内部障碍相对较小。

第十九件可能要发生的事,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应用重点区域可能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坚持技术赋能。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应用普及,深入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旅游业发展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旅游业是基于信息交互传播的产业,旅游产品的目的地消费特性,决定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全过程依赖信息交互,尤其与是游客与目的地旅游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

中国旅游信息化发展进程并不是严格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层层递进的,相当多的基层旅游企业机构和产业链环节连基本信息化的过程还没有完成,线上旅游的渗透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在这样的阶段,喊号子开展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有点好高骛远。

2021年,越接近现阶段旅游信息交互本质的技术,应该越有应用前景。2021年,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应用重在信息,重在内容,而不是技术本身。

第二十件将要发生的事,旅游职业教育专业改革升级。

“引导旅游企业、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支撑下的应用研发,通过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意大赛等方式,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推广一批优秀应用案例和行业解决方案。”“推进“互联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完善激励机制。”

“据说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特别喜欢评论艺术,而且很喜欢对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微观指点。有部下曾经委婉的规劝其少发表点艺术领域的专业观点,以免“出丑”。赫鲁晓夫回答:“我当普通老百姓的时候,你们说我不懂艺术;我当州长的时候,你们还说我不懂艺术;我现在都当了苏联联席部长会议主席了,难道还不懂艺术吗?”——摘自网络。旅游好像没有业务“门槛”,旅游业分支业务之间也好像一马平川,更可以拿着手机在“旅游”和“互联网”之间来回溜达。围绕旅游业,赫鲁晓夫式的“明白人”也不少。
2021年,希望旅游业少一些赫鲁晓夫情结。2021年,旅游业什么最重要?是人才!“互联网+旅游”需要庞大的新的产业大军!
而国内旅游高等教育不是象牙塔,却像桃花源,很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味道。

2020年,在旅游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目录调整征求意见稿里,酒店管理专业调整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餐饮管理专业调整为餐饮智能管理专业,新加入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互联网+旅游”扑面而来,算是敞开大门。之前,“互联网+旅游”在国内旅游职业教育中开过两扇窗户。一个是“旅游电子商务方向”,在课程设置上,要么是讲电子(技术);要么是讲电子商务(实体电商),包括仓储物流、网店维护课程;或者加一部分旅游基础课程,而开设旅游电子商务融合类以及旅游信息的课程极少,比如旅游信息传播、旅游信息编辑、旅游产品组织等等,课程总体印象就是旅游电子商务=开网店。另一个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则是将电子技术职业教育相关专业换个牌子,基本和旅游没有关系。

2021年,旅游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尤其“互联网+旅游”人才的培养应当侧重应用端和内容端,应当侧重旅游信息本身。“互联网+旅游”在职业教育的体现不是“互联网课程+旅游课程”,那是简单粗暴,直线思维。

2021年,旅游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和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会加快,旅游产业对于新职业、新技术、新人才的需求压力会加大,“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职业教育的变革。

2021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将联合旅游企业机构精英贤达倾力打造“互联网+旅游”时代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高水平专业群,为旅游业凤凰涅槃锻造产业人才!

2021年,旅游要有人才,更要有信心!2021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

韦陀一杵

cn12301

作者:闫向军

闫向军,男,196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9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曾任原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市场开发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合作交流处处长(台港澳文化和旅游事务办公室主任)、一级调研员。

拥抱在线文旅新机遇:「金文旅奖」上海在线新文旅20强榜单揭晓

来源:时刻头条

【导语】由上海文旅局指导开展,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的2020“金文旅奖——上海在线新文旅评选”20强榜单正式揭晓。本次活动围绕四大维度展开综合评定,评选出在线新文旅杰出企业与优秀地标/IP。《更新与传承:上海在线新文旅产业论坛》于同日举办。

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与“互联网+X”模式的全面落地,文旅行业在线业态与数字内容不断发展。针对文旅产业转型侧重点,上海市文旅局负责人指出,一方面,要借助新兴科技赋能线下文旅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者体验的舒适度与丰富度;另一方面,要提升线上平台的文旅内容生产能力,深度优化文旅供给结构。当前,上海文旅产业正从“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发展要求出发,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力求实现自身增长突破。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为【金文旅奖】获奖企业颁奖

此次2020“金文旅奖——上海在线新文旅评选” 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借由奖项评选与论坛交流,帮助企业把准新时期文旅产业发展脉搏,率先触碰先进经验与前沿模式,从而在未来实践中集中积累发展动能,探索创新解决方案,打造更富竞争力的在线文旅发展模式。通过前期调研与信息检索,结合天眼查数据筛查以及企业舆情分析,并经由学术、业界专家评定,评选出10家优秀文旅企业与10项优秀文旅地标/IP。最终榜单如下:

2020【金文旅】终榜名单

以下为上榜企业及地标/IP简介,资料系公开资料整理、企业考察走访所得,排名不分先后,仅以企业名称首字母排序。

在线新文旅企业:

复星旅文集团

复新旅文

复星旅文是聚焦休闲度假的全球领先综合性旅游集团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休闲度假村集团,它已走在开拓线上旅游业的前列。FOLIDAY不仅拥有源自法国提供一价全包休闲度假体验的Club Med,高端一站式娱乐休闲及综合旅游度假目的地三亚·亚特兰蒂斯,还投资了世界上历史最久的领先旅游集团之一Thomas Cook,Thomas Cook 从传统旅行社已经开始往线上OTA发展,致力于在线上旅行领域开拓崭新之路。

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巨人网络总部园区

巨人网络是一家用创新驱动的互联网企业,坚持聚焦、用户第一、阳光经营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百年品牌。公司坚持自主研发,聚焦精品战略,多次以创新推动行业发展。公司自主研发《征途》系列、《球球大作战》等受玩家喜爱的精品游戏,其中《征途》开创免费商业模式,首创自动寻路、 自动打怪等创新玩法被全行业模仿,成为行业游戏制作标准。《球球大作战》开创休闲竞技游戏品类,累计设备安装量突破6亿。

上海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保利大剧院

上海保利大剧院由享誉世界的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担纲设计,被称之为他在中国“所设计作品的最好体现”。近五年以来,上海保利大剧院已举办各类演出1654场,超过百万观众走进剧院。其顶级水准的建声效果和舞台设备功能,以及独具匠心的建筑设计,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的绝佳体验。今年,保利剧院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的演出模式,开辟出在线演艺的新天地。

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

朵云轩

朵云轩是沪上艺术品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在成立120岁之际,朵云轩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于今年建立了完整的线上拍卖系统,这不仅是在业态转型上的积极尝试,更展示了老字号的雄心,以实际行动提振消费信心。

上海呵呵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哔哩哔哩漫画是bilibili旗下高品质正版漫画app,是国内领先的正版漫画发行平台之一。

哔哩哔哩漫画深耕二次元内容产业链,提供海量正版国内外漫画资源,吸引了大量活跃度高、黏性高、付费习惯好的“Z世代”用户。平台为用户提供了线上参与的独特方式,通过弹幕为漫画读者创造参与感与文化认同感,打造更丰富的二次元社区体验。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有限公司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是上海唯一一家国有话剧院,近几年致力于影像线上化、数据化的拓展和探索,并进行了重新装修,旨在以更现代化、更多样化的舞台呈现能力面对观众。疫情期间,上话完成了全国首家现场演出+在线直播+户外公共放映的话剧演出《热干面之味》,为探寻剧场ott新模式书写了范例。

上海开心麻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开心麻花预计于2022年下半年在徐汇鑫耀中城国际邻里中心迎来自己的专属剧场。

开心麻花自2003年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号召力与影响力。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哈尔滨等40多个城市,举办超过2000场大剧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并成功推出《夏洛特烦恼》、《乌龙山伯爵》等多部票房、口碑双赢的经典作品。近年来,开心麻花还致力于拓展音乐剧、网络剧、电影、艺人经纪等版块的新业务,探索线上文娱产业发展新方向,力求形成专业化、全方位的娱乐产业体系。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七猫2020年作者大会

七猫文化作为数字化信息时代深耕文化娱乐行业的互联网企业,面向网络文学作者,提供创作指导与版权运营等全方位一体化服务,是值得用户信赖的精品内容生产基地。拳头产品七猫免费小说通过提供海量免费正版小说内容,聚焦下沉市场;设计新型免费模式与任务体系,在实现免费阅读的同时优化平台盈利能力;强调内容生产精品化,极大地提升用户留存,加速融入在线阅读与数字出版行业新格局。根据2020年10月的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七猫免费小说月活用户规模达5466万,体量位列数字阅读行业前列。

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

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FM,是有声读物爱好者的天堂,用户可以在线听各类小说,优质课程以及大家讲坛。作为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其拥有超过3.7亿手机用户,2000万车载、穿戴、音响智能设备用户。喜马拉雅为用户打开了一道汲取精神财富的门,这扇门未来将会传送更多令用户终身受益的宝藏。

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城市喜剧新空间“笑果工厂”

笑果文化,出品了《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冒犯家族》、《超级故事会》等现象级演艺,将线上业务与线下业务有机整合,依托直播、网综等传播新媒介,搭建起了从人才挖掘到创意孵化,再到制作投放、整合营销的完整内容产业链。

在线新文旅文化地标/IP:

四行仓库——百联集团上海四行仓库有限责任公司

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1号,他是抗战爱国教育基地,也是空间功能重构的典范。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重振了国人士气,伟人为其题词:“八百壮士,民族革命典型”。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真实历史事件发生地四行仓库成为热门“打卡”地点,观众深受电影情节的震撼产生了线下造访的念头,这为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实体经济发展都产生了重大意义。景点通过在线参观预约合理调配线下客流,通过数字化手段完善文旅游览体验。

黑石M+创意园——上海集昱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黑石M+创意园

黑石M+音乐主题街区,位于上海徐汇区复兴中路1331号,属于上海最具特色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范围内。他依托上海优秀历史建筑黑石公寓,及其周边分布的多幢多层建筑,是一处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主题街区,在重塑与保护之间,寻求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他凭借其创意主题与历史背景,通过成功的线上推广,被网友列入旅游攻略必去打卡地之一。

锦和越界陕康里——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锦和越界陕康里

锦和越界陕康里,位于陕西北路808号。把曾经的巡捕房、锡克教堂与静江建材市场巧妙融合,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充分将时间、空间、功能与外部形态各个元素融合贯穿。项目有效发挥互联网的传播力,通过成功的数字营销,展现出打卡地的优势。聚集时下炙手可热的文创产业,赋予老建筑全新面貌,规划出更适合新兴产业的办公、活动、休憩以及文化艺术空间等功能区域,是魔都时尚新地标。

ART WEST BUND 西岸文化艺术季——上海光启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西岸文化艺术季

西岸文化艺术季,涵盖了包括艺术品交易、艺术大展、论坛、表演、工作坊、公共文化教育等活动。艺术季不仅是整个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期间最具产业活力和艺术浓度的现场,还以更开放多元的文化内容,更便捷惠民的功能服务,开展线上、线下联动打卡的上海西岸艺术实践,为市民公众带来了深度体验城市文化生活和艺术魅力的狂欢节。

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上海版——上海尚演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浸入式戏剧《不眠之夜》

《不眠之夜》上海版,作为一部影响力强的浸入式戏剧,通过线下剧场演绎广获好评,形成了自己的粉丝文化,线上衍生产品也大受欢迎,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效应,为新文化IP发展树立了典范。

爵士上海音乐节——上海悦色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爵士上海音乐节现场

爵士上海音乐节(JZ Festival)由爵士上海JZ Music创办,十年的积累和磨练,已经成为了中国第一大、亚洲第二大爵士节。他借助线上直播的形式,让全球无法到现场的爵士爱好者能通过网络身临其境,这充分展现了爵士乐博大、宽广、自由、的音乐精神,是一个属于上海,最能体现上海都市文化,最具温情的、最具人文精神的音乐节日。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上海西瓜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长期致力于对不同时期及风格音乐作品的尝试,并与不同的作曲家及指挥合作,实践出《净光山晨景》《外婆》等金承志先生所创作的中国现代合唱作品。近年来,他们跃于各类网络媒体中,参加线上综艺如《炙热的我们》,在综艺节目《炙热的我们》成功问鼎“炙热团王”,成为总冠军。他不仅拓宽了合唱团的发展道路,而且助力了线上文娱产业的发展。

上生新所——上海万科

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坐落于延安西路1262号。由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3处历史建筑、11栋工业改造建筑、4栋当代建筑组成。百年前,这里是品位高雅宁静的“哥伦比亚生活圈”,后又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他独特的历史背景,使他成为了魔都新晋最洋气的网红打卡地。园区内各景点新上线的小程序预约,合理调配线下客流,让游客拥有更佳的游览体验。借助互联网传播手段,同时拥有适合物联网文化语境的老建筑改造成果,让该项目始终保持热度。

魅力衡复武康路历史文化街

魅力衡复武康路历史文化街

一条武康路,半部上海近代史。武康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是各国友人来到上海必有的探寻和追逐,是沪上最热的旅行打卡地,他也是在城市改造、历史保护、业态转型上找到平衡的优秀典范。这条街让上海城市旅游在今年后疫情时期迅速恢复,线上旅游服务不断升级游客体验,成为街区游览的一大亮点。

船厂1862

船厂1862

船厂1862的改造由世界建筑大师隈研吾主持,是上海工业旅游改造项目的优秀代表,改造让原有的空间充满历史感和工业感,最终形成一个26000平方米的时尚艺术商业中心,包含800座的中型艺术剧院“1862时尚艺术中心”以及约16000平方米的沉浸式艺术商业空间,集购物、休闲、文艺、演艺发布、旅游于一体的上海城市文化艺术新地标。其中“1862时尚艺术中心”通过在线预约、在线票务等服务完善文化消费体验,将地标性景点打造成为在线文娱消费的范例。

通过榜单可以看出,互联网文旅企业在产业转型赛道有着天然的优势,凭借积累的数字内容制作经验与互联网商业变现模式,加速孵化优质线上IP,赋能内容供应商、服务支持方等产业链上下游。而传统文旅企业也正找寻线上破圈的最佳路径,不断拓宽渠道形式的边界,拥抱新技术发展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多项文化IP,例如《不眠之夜》、彩虹室内合唱团的成功案例,为行业提供了内容发展的有益思路:坚持内容为王,结合互联网文化语境,勇于拥抱世界、更新观念,用真诚引发情绪共鸣,进一步发挥艺术独有的感染力。同时,城市文化地标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组成,携带着都市文化基因与深层次精神特征。上榜地标不仅融合了历史古韵与现代生活,寻求时代审美性与文娱实用性的平衡,更打开了居民旅客与历史记忆的深刻对话,辅之以成功的数字营销,生动展示着独树一帜的海派风格与人文气象。

新兴技术的发展迅速催生了大批新业态与新模式,按照《上海在线新文旅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强调的发展原则,行业应加速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赋能文旅产业多元场景;优化文化内容生产,创作更多富有优秀文化、时代精神与海派特质的精品内容;科学研判行业宏观发展趋势,并注重文旅产业与城市整体布局的协调统一;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拓展消费并加速文化与旅游的跨行业融合,全面重塑文旅服务形态与发展模式。

此次上榜企业与地标/IP作为上海在线新文旅的有力支撑,彰显着城市的文化活力与战略创新。未来,界面新闻将持续关注上海在线新文旅,深层挖掘城市新文旅发展潜力,探索未来文化旅游发展新道路。

新文旅,意味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目的地生活方式

新文旅,

意味着一种『从未有过的』

目的地生活方式

文/

大地风景文旅集团 副总经理

北京大地乡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李霞博士

旅游在变化

从『去看看』到『去生活』

我们当下讨论未来文旅业态的升级,实际上是因为旅游活动本身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消费通道上,大家正在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旅游需求,变化为要去更向往的地方,度过一段短暂但美好的、更有价值的时光的旅游需求。

所以,对未来旅游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新文旅,意味着创造一种从未有过的目的地生活方式。文旅产品和文旅产品的差别,不仅仅来自于区位、资源或资本,而更多的来自于价值观念、审美水平、体验塑造和品质服务。

_

1\文旅业态升级

是对消费升级的积极响应

总体上来说,这一轮文旅业态升级的背后是大消费的升级。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不断增长,根据麦肯锡的研究,在2020年这个群体人数会达到2.75亿。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时期的对生活必需品的强烈需求;到九十年代和新世纪初期小康生活阶段,越来越丰富的各类功能性商品的需求满足;到目前这个阶段,大众消费明显的特点是,对于品质性消费和体验性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中等收入群体明显的消费趋势是不再为了单纯的“量”的消费买单,愿意“少一点,但好一点”,不单纯追求性价比,而更多地要求个性化、品质服务和综合的消费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中国旅游产业的数据在快速扩大,2019年的前半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比去年同期有了8.8%的增长,达到30.8亿人次,而旅游收入的增速则更快,达到了13.5%,实现总收入2.78万亿元。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上半年披露的各景区财报,反映出来的却是单体景区较为普遍的业绩和利润的下滑。其中山岳型景区代表黄山旅游,2019年上半年利润下滑了23%;北方区域最有指针性的旅游综合体古北水镇,今年上半年的接待人次数和营业收入都出现了8%以上的下降。融创文旅仍然没有太大突破,文旅板块占整体营收的比例比去年还要低。

这几个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是从市场端的游客反馈来看,传统旅游产品的供给,跟市场需求出现了一些错配。

所以,更好的文旅产品和业态需要被创造出来,以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根据新旅界的研究,全行业2019年上半年已披露的拟投资总额为5531.76亿元,其中占据文旅项目投资主体的是文旅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两者相加占到投融资总金额的96.3%。

_

2\好的文旅项目需满足

「价值 – 体验 – 情感」三重诉求

特色小镇和文旅综合体都是资本容量非常高的项目,但是,重资产投资之下是否就能出现一个好的文旅项目,是需要谨慎判断的。越来越多地,能够成功的文旅项目,不仅仅要求有良好的区位,独特的山水资源和足够的投资力度,它必须是一个基于文旅IP和消费内容的目的地空间建设。

好的文旅项目能够满足旅游者的三重诉求:

从旅游活动之前的决策开始,让他有足够的价值理由愿意去选择;

在旅游活动过程之中,能够得到完整的、优质的体验;

在完成旅游活动之后,能够继续跟目的地建立有效的情感链接。

从价值角度来说,未来的游客将更重视旅游活动带来的综合价值,包括教育、社交、健康等多重因素;从体验角度来说,未来的游客将更需要完整的产品和服务带来的体验满足,而不再是一些不连续的景点的组合;从情感角度来说,未来的游客将更注重旅游目的地所附加的情感消费,文化、品牌和观念的认同将更为重要。

_

3\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体验全要素」

与「目的地建设全要素」的同步配置

可以说,全域旅游是在文旅消费升级过程中,从顶层的一种政策应对。

2019年8月4日,文旅部公示了全国首批71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单。全旅游不仅仅是一个政策导向,它也直面了整个文旅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对于各种旅游体验要素建设的新需求变化。全域旅游把原本局限在景区或旅游区围墙内的有限度的旅游体验要素建设,扩大到了目的地城市建设,包括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信息工程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等同步配置的过程。

当城镇化率和消费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旅游者的旅游消费动机发生变化,不再以观光为主体活动,需要与高节奏的城市以及人山人海的景区保持一定距离,希望能够有差异化的精神消费,那么,整个旅游供给的空间尺度、主体内容、风格特点和体验方式都需要相应变化。

一方面,与传统旅游供给不同的是,新型旅游目的地不仅需要满足基础的六要素,还需要提供心灵休憩、认知拓展、社群搭接等条件;另一方面,适应了品质化都市生活的人群,在旅游设施的标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旅游目的地建设并不能脱离城市或成熟旅游景区的辐射。

– 1 –

文旅创新的四个显著趋势

行业数据表明,文旅项目开发是一个成功率并不高的投资领域。近些年来的文旅项目开发,又集中地体现为,已经很少有一流的山水或人文资源待开发,文旅产品的成功更多地要依赖于新的设计、创意和内容。那些成功的文旅项目为什么能够成功,可以通过分析看到有4种显著的特征,就是场景化,主题化,极致化和跨界融合。

1\场景化

小镇类或文旅综合体类的项目,由于文旅商业体量足够大,就创造了一种让游客置身于某种特定场景的可能性。或者说,此类项目是否成功,也取决于是否能够让游客在有足够的代入感。通过完整的旅游体验空间的塑造,运营丰富的旅游消费内容,从硬件建设到现场服务,从细节打造到媒体传播,全方位地营造一个有情感的文旅消费场景。

典型的案例是拈花湾。拈花湾定位为“东方禅文化心灵度假区”,所以看到它从“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案名,到“五谷、一街、一堂”所组成的“五瓣佛莲”的空间格局,到结合了日式风格和古典江南的建筑风格,再到篱笆、苔藓、水景等体现匠人精神的营造,以及禅衣、禅食、禅茶的主题店铺,甚至“每一处客栈都是一种修行”的产品宣传,整体上烘托出拈花湾的禅文化小镇的场景。

_

2\主题化

而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在乡村的景区或者小型化的旅游项目来说,从体量和投资上无法整体营造一个完整的度假场景,但是它可以通过主题化的方式,让项目变得有足够的差异性。

首先,聚焦于一个能够形成强识别度的主题,在将主题精进演绎之后,再去衍生出更多类型的消费产品,这也是精品文旅项目开发的一个趋势。

可以参照的一个典型是台湾池上乡。池上乡是台湾的稻米之乡,出产台湾品质最优良的稻米。因为这一个优势,池上以稻米为核心主题,从稻米文化出发,打造出了非常好的文创衍生品,以及系列化的稻田艺术活动,最终成为一个优质的乡村度假生活目的地。

首先,通过文化演绎来塑造主题,在池上,有用米仓、工坊改造的稻米原乡馆、稻米观光工厂、饭包文化故事馆等,展现池上乡及台湾的稻米文化。然后,以米为主题,研发一系列衍生产品,如婚嫁米、米蛋糕、米冰淇淋、米饼、米皂等。

在主题性形成之后,一系列的稻田艺术活动开展起来,包括春耕野餐节、夏耘米之乡宴、秋收艺术节、冬季文化讲座等。其中,秋收艺术节在云门舞集创始人林怀民的带动下,完成多次剧场级演出,也举办了张惠妹、伍佰、A-Lin等多位流行音乐人的稻田演出。作家蒋勋等文艺领袖的驻村生活,最终使得池上乡成为一个具有无限吸引力的乡村度假生活地。

_

3\极致化

第三个趋势是极致化,极致化采取的是爆品策略

文旅项目一直都在追求某某之最,但最近的趋势是不再是最高的、最大的、最多的,旅游者的审美和精神需求升级了,所以召唤出了审美和精神层面的“最”。比如阿那亚的最孤独的图书馆。艺术和设计是非常容易产生极致化效应的手段,所以我们会看到近些年艺术和设计驱动的文旅产品建设,有一些非常好的案例出现。

阿那亚作为一个行业里讨论很多的案例,它在设计介入后,极致化地形成了有温度的精神空间,彰显它的人文关怀视角。而松阳,同样采用了设计激活乡土的方式来营造“田野间的梦想天地”。极致的设计,让村庄里的建筑更像一件艺术品,让劳作现场如同戏剧表演现场。

更为极致的案例是日本越后妻有艺术祭,通过艺术家的作品,重振日益衰退老化的乡村,让越后妻有成为“没有围墙的自然美术馆”。这种极致性的集聚效应,也让小众活动大众化,越后妻有现每年吸引游客500多万人次,收入达50亿日元。

_

4\跨界融合

另外一个趋势是跨界融合。当旅游呈现全域化发展的趋势,旅游跟城市日常休闲消费的界限就不那么明显。城市旅游当中的主题商业成为文旅商业重要的载体,小镇生活也是重要的文旅度假生活。

曼谷昭彼耶河岸的暹罗天地ICONSIAM,占地75万平方米,商业体量50万平方米,就不仅是泰国新晋地标级购物中心,同时也是曼谷的艺术文化中心,通过国家大师级艺术讲述泰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商场内收藏了100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整座建筑像一座奢华的泰国艺术博物馆。

位于地下的SOOKSIAM幸福暹罗,汇集全泰南部、中部、北部和东北部77个府的特色文化、美食和艺术产品,让游客在这里也能够感受到泰国的文化和美食。这一层每处文化艺术品旁都放置二维码,游客可了解相应文化艺术品的故事介绍,更加了解泰国的历史文化。

– 2 –

文旅创新的三个潜力板块

未来的文旅业态创新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潜力板块是不容忽视的,就是遗产活化、乡村振兴和文创赋能。

1\遗产活化

当下,城市发展的驱动力正在从传统的增量投资驱动向存量创新驱动转变,从文旅角度来说,历史街区、古镇古村和大量依旧被关在博物馆展柜库房里的文物,蕴藏着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2017年11月,由破旧厂房改造的景德镇陶溪川博物馆设计获得亚太遗产保护创新奖,该奖旨在鼓励遗产环境中的优秀建筑设计。陶溪川从停产的宇宙瓷厂变身为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利用产业遗产建设了优质的文化旅游业态以及现代服务业配套设施。

大量的民间传统建筑再利用也充满机会。2018年,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大地遗产公司与国家文物局一起起草了遗产酒店的评定标准。遗产酒店能够向外来访客充分展现社区历史文化的独特吸引力,进而提升社区凝聚力;能够以点带面充分盘活当地文化资源及本土产业;与当地社区之间具有密切的共生关系,从首批五家授牌的遗产酒店运营情况来看,活起来的遗产建筑,有着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除了博物馆为主导的文化体验形式之外,也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形成更多元化的文旅内容。各大博物院或博物馆的低效率展陈空间,可以将考古文博资产转化为以古代生活美学体验为特色的研学中心,或以文化情景消费为特色的博物馆创意综合体。

_

2\乡村振兴

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出台,乡村闲置资产的盘活和运营释放出了新的机遇。根据最新的土地管理法。根据最新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建设用地中少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大量农村宅基地可以“有偿退出”的方式进行文旅开发。

目前,在多数地区可推进的乡村闲置资源盘活路径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合作社,统一流转闲置宅基地,以租用或股份合作的方式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对闲置农房或农田进行个性化改造后,在乡村形成新的度假空间、田园生活或文化创意空间。

值得重视的是,新《土地管理法》将原来农民“一户一宅”的提法转变成了“户有所居”,这个变化释放了一个新的资源盘活通道,即对于居住分散的、空心化率较高的乡村,可以通过重新规划的方式在村镇内选取适合的就地改造安置地块,安置乡村居民入住,并引导有能力的村民小型业态就地经营,使新乡村社区成为具有特色的文旅吸引物;同时,腾退出来的原有宅基地可化零为整地进行改造利用,承接恰当的乡村文旅功能。

_

3\创赋能

旅游文创有一个重要的价值链条:场景即体验,体验即情感,情感即消费

依靠文创与IP结合的力量,台北故宫很早就实现了与门票收入相当的文创购物收入成绩。而紧随其后的北京故宫,目前的文创产品数量已经超过1万种,2018年创造了15亿元以上的文创商品销售收入。旅游文创往往通过业态复合化、消费场景化、体验互动化和传播分享化,形成在地的人气地标,实现对于旅游项目消费提升的赋能。

未来的文创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在一个主题IP的引领下,打造一系列“文创+”主题沉浸式体验业态,为游客提供能够深度体验、参与互动的文创体验空间,提升旅游区品牌价值,促进旅游区业态融合。

– 终 –

– END –

90后玩家亲述:我对泡泡玛特盲盒的狂热上瘾,胜于故宫文创

比起故宫文创,泡泡玛特盲盒更让部分玩家上瘾?凭什么?

在市值千亿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依靠盲盒+IP讲出的“炫丽”资本故事中,有个细节:一部分人几乎未闻其名,另一部分人则为之上瘾,甚至“狂热”。

这更加剧了人们的好奇心,这股“盲盒热”究竟为何而火?

执惠找到几位90后玩家聊了聊,他们之中,有人自2015年就开始关注泡泡玛特,有人去年才刚刚“入坑”;有人为此已花费数万元、“集娃”上百件,有人则在收藏10余件娃娃的基础上,以平均每月2-3个盲盒的消费频次迅速“补给”。

巧合的是,这些泡泡玛特的狂热爱好者同时表示,自己也是故宫文创与其他景区文创产品的消费者,但对于后者的关注度与购买欲望远不及前者。从原创IP商业化,到营销推广以及小众文化圈层的营造,泡泡玛特的生意经如何解答这个问题?

从泡泡玛特的消费者画像中,我们能够发现需求端在消费动机、消费意愿等方面哪些特征?将这些特征映射到泡泡玛特,能总结出供给端的哪些产业逻辑?又将为各地博物馆、景区等旅游文创提供哪些借鉴参考?

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首先需要弄清“购买动机”——他们为什么会为泡泡玛特买单?

被高颜值“攻陷”,沉浸于拆盲盒的“未知”

关于泡泡玛特的成名史,多半要从“盲盒转型期”谈起。

2016年,泡泡玛特与香港设计师王信明签约,并推出首款潮玩盲盒Molly Zodiac星座系列。小有名气的IP、自带流量的星座话题,加上横空出世的“盲盒”概念,让这个系列一炮而红。

93年的“资深玩家”小铭(化名)对此记得很清楚——原本主打潮品文具的杂货店,从Molly系列开始逐渐向“all in盲盒”转型,这一品类恰巧戳中了藏在小铭心中“玩具情结”。

“我认为我们这一代是从玩具中成长起来的。从小时候父母不断买回家的玩具,到麦当劳儿童套餐每个季度的赠品更新,收集玩具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小铭说。

据她回忆,最初从毕奇PUCKY系列“入坑”,是因为这一系列在形象设计上可爱而极富特色,是“送给成年人的潮流玩具”。今年已经是小铭持续购买盲盒的第五年,不算送给朋友的那部分,仅她自己就已经收集了100多个娃娃,累计开销约3万元。

被高颜值攻陷的不止小铭一人。

访谈过程中,几乎每个人在泡泡玛特的消费都是“始于颜值”。2017年,皮小帅(化名)从Molly生肖系列“入坑”,因此对“绿眼睛、短头发的嘟嘴小女孩Molly”这个最经典的IP形象更加偏爱。而同为95后的七七(化名)和斯敏(化名),则对Dimoo和BOBO&COCO等新系列更为沉迷。

颜值这件事见仁见智,每个人偏爱的IP系列也不尽相同。毕竟国内潮玩市场发展十余年,其中不乏“好看的皮囊”。而高颜值背后,“盲盒玩法”赋予了这些娃娃“有趣的灵魂”,未知的惊喜让盲盒玩家们欲罢不能。

用小铭的话说,买盲盒这件事要看“上不上头”。相比于实体店,她更喜欢在自动贩卖机和线上旗舰店下单,以此来试试运气。“ Dimoo圣诞系列发布的时候,我在抽盒机盲抽了30多个,就想抽中一个隐藏款。”

七七也向执惠表示,她对于199元、399元等价格的确定款手办玩偶并不感兴趣,但却对59元、69元的盲盒情有独钟,每月要固定购买1-2个盲盒,因为自己“就喜欢拆盲盒时未知的感觉”。

让小铭、七七等玩家如此“上头”的,正是盲盒提供给消费者一种类似拆礼物时的意外惊喜。换言之,泡泡玛特贩卖的是一种“情绪价值”。

盲盒最初起源于日本,以“福袋”为名帮助商场促销清库存。随后,这一概念在动漫周边产品中衍生出扭蛋玩具,但囿于合作IP的局限性和更新速度,扭蛋在中国市场始终是小规模发展。直到盲盒的出现,直击Z世代消费者对于新奇体验和文创产品的消费需求。

在泡泡玛特天猫旗舰店中,销量最高的并非某一固定IP系列产品,而是不限款式的在线抽盒机和盲盒魔法袋,月销量分别为1.8万+和1万+。排名第三的才是特定IP Dimoo太空旅行系列,月销量约1000+,“盲盒体验”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从本质上看,“IP+盲盒”的组合即“产品+营销”的组合。不同的IP赋能产品设计,让泡泡玛特盲盒玩家的消费动机“始于颜值”;而盲盒形式则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通过“未知、神秘、惊喜、紧张”这些关键词,直接拉高了消费者的活跃度和消费频次,“忠于未知”正是消费者粘性持续提升的表象。

从大手笔“端盒”到“盲盒理财”

“盲盒玩法”固然新鲜,但随着IP数量的迅速增加,抽盲盒的随机性无法同时满足玩家们对于某一特性系列的偏好。一边是充满惊喜的盲盒体验,另一边是对收藏指定款的执念,二者如何兼得?“端盒”成为圈内玩家的普遍选择。

“最近新出的Dimoo圣诞系列每款都很合我意,我就干脆在网店上‘端盒’了。”七七告诉执惠,所谓“端盒”就是一次性购买某系列的全部产品(一般为12个),这样可以直接收藏一整套心仪的系列,又能避免抽到重复款。

这是七七第一次“端盒”,目前她的“集娃”数量已经扩充到50多件。而对于已经收藏上百个娃娃的小铭、皮小帅等人来说,一边盲抽、一边“端盒”已经成为圈内资深玩家的一种常规操作。在泡泡玛特线上旗舰店中,产品也多为单个盲盒与整盒发售两种形式。以59元的盲盒为例,其整套产品售价多为708元。

“端盒”Dimoo圣诞系列/受访者(七七)提供

在“端盒”行为背后,盲盒客单价被直接拉高了十倍甚至更多,客户的消费规模随之提升。2019年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为爱好花巨资在天猫已成趋势,近20万消费者一年花2万集盲盒,购买力最强消费者一年买盲盒耗资百万元。

当然,“端盒”只是玩家们收藏指定款的方式之一,置换和二手交易同样可以实现。不同的是,后者借助盲盒文化的输出和二手商品的流通,催生出一个独特的盲盒社交生态。

玩家小铭向执惠表示,自己如果抽到不喜欢或款式重复的娃娃,可以找人“换娃”或者送给部分独立改娃师。改娃师们通过给娃娃们改妆、换装、重新上色等进行二次设计,再为改好的娃娃拍摄一组主题形象照,将照片上传到盲盒社交平台上,以此获取关注甚至接下更多“改娃”订单。

基于这种盲盒社交生态,玩家们自发输出的“晒娃”“换娃”“改娃”等内容,逐渐交织成一个小众文化圈层。在这里,玩家们的部分社交需求和价值共鸣得以体现,最初购买盲盒时的情绪价值得到延伸。除此之外,此类平台还承载二手交易功能。

某潮玩平台上,Labubu花之精灵隐藏款交易记录

“之前Molly职业系列里的画家和小丑特别火,我一直没有抽中小丑款,就只能去其他平台上买二手娃娃了。”皮小帅告诉执惠,该系列盲盒原价为59元/个,二手平台的市场价则普遍为90元左右。对于那些数量更稀缺的“隐藏款”(不包含在每套12个的常规款中)来说,炒到几百甚至上千元已屡见不鲜。而在此期间,通过低买高卖加入“盲盒理财”阵营的人更是不在少数。这也意味着,不止盲盒带来的情绪价值可以延伸,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也仍有保值或增值的空间。

和泡泡玛特抢粉丝,旅游文创行不行?

对消费者来说,泡泡玛特这种强大的吸引力是怎样形成的?

尼尔·埃亚尔在《上瘾》一书中曾提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可以从“触发(内部/外部)-行动-多变的筹赏-投入”四个环节培养。将此“上瘾模型”对应到泡泡玛特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逻辑将更加清晰。

其中,“触发”指促使用户做出某种举动的诱因,也可看作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外部触发即品牌常规的营销推广动作,包括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铺设,让消费者“看到”商品从而触发消费行为。相比之下,内部触发或更为关键,它让消费者直接跳过外部触发的环节,仅凭“想到”商品而购买。情绪正是一种强大的内部触发因素,对盲盒的未知、好奇等情绪“支配”着泡泡玛特玩家们的心理,促使他们不断在抽盒机上下单“试试运气”,购买行为由此发生。

消费行动触发后,“多变的筹赏”成为玩家们对盲盒“上瘾”的关键。研究表明,人们期待奖励时多巴胺分泌会急剧飙升,且分泌量随奖励变数的增加而上升,由此,大脑中负责理性与判断力的部分被抑制,而负责需要与欲望的部分被激活,老虎机和彩票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泡泡玛特盲盒所代表的未知,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意味着最多变的筹赏,除了商品筹赏还包含着炫耀、交换等社交筹赏。

消费者愿意为这些筹赏买单,而往往对某一事物的投入越多,即认为其越有价值。不断累积的经济投入和抽盒行为让用户对商品的价值认同越来越高,这种情绪又将形成新的内部触发,促成新的消费行为,不断循环。

站在文旅从业者的角度看,对泡泡玛特的“上瘾”行为,是否可以被嫁接到旅游文创产品的消费中?

巧合的是,所有接受执惠访谈的泡泡玛特玩家,均为旅游文创商品消费过,他们购买的产品包括手账、摆件等,甚至有人为故宫盲盒“端盒”过。从受访者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愿意为盲盒消费的群体,对文创品牌和产品往往有更多的兴趣,他们之中不乏对旅游文创产品颇为关注且抱有期待者。

在这种期待下,除了针对需求端的“上瘾”模型之外,文创产品供给端或许还能从泡泡玛特的四大核心业务中提炼出部分文创产品打造的方法论。据招股文件,泡泡玛特的核心业务包括艺术家挖掘、IP 孵化运营、消费者触达以及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几部分,展开来看:

1. 艺术家发掘和IP孵化运营:艺术家发掘帮助品牌持续接触不同的IP,借此形成长期和稳定的IP供应链。而除了外部IP合作,泡泡玛特还拥有自有人才创作IP,形成自有/独家/非独家的多元化IP储备,不同玩家对于不同IP形象的偏好,证明了大量签约优质艺术家与储备IP的必要性。同时,泡泡玛特开发了大量手办、BJD、其他衍生品和第三方产品(如迪士尼、哈利波特等),最大程度丰富了产品矩阵。

2. 消费者触达:通过线上店铺、线下实体店和大量自动贩卖点铺设销售网络,全渠道触达消费者。营销推广方面,通过官方账号、社交媒体、KOL合作等方式对已发售和即将发售的产品持续推广。此外,通过北京和上海国际潮玩展等展会,构建起行业生态,提升从业人士和外界对潮玩的认知度,进一步扩大潮玩品类的影响力,即上文中提到的消费动机的外部触发因素。

3. 潮玩文化推广与培育:泡泡玛特建立了官方粉丝社区葩趣app,不过,除此之外仍有大量的非官方社区和二手平台十分活跃,在这些平台上,改娃晒娃、二手交易等内容构成小众文化“圈子”,提升消费者粘性和粉丝活跃度,形成影响力的长尾效应。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旅游文创产品已逐渐走出景区,故宫玩偶盲盒、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敦煌博物馆滑板等文创产品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圈”效应。尽管旅游文创往往承载着更多历史文化输出与教育功能,与泡泡玛特的运营思路不尽相同,但从IP创作、商业化到多渠道营销、圈层文化构建等方面,泡泡玛特的这条IP产业链闭环仍为旅游文创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参考路径,二者适当融合,或将发现旅游文创的更多想象空间。

从“文创集市”谈谈我对文创的理解

原创 | 廖斌,旅游行业25年专业实操经验,具备多个国内一线高端旅游景区实战案例,擅长解决文旅项目运营各类问题。|

2020年12月7日,我所供职的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其旗下的文旅综合体项目——西部牧场的“云上花街”,在四川省文创大会被命名为四川首批“文创集市”。

文创,是近年来文旅行业的热词之一。故宫的口红和“朕知道了”扇子等系列文创商品,是引发很多行业朋友热论的导火线,也是国内很多文旅企业想涉足文创,但迟迟无法真正像故宫那样打开销售局面的尬点。

笔者作为文旅行业摸爬滚打25年的践行者,想结合国内文旅行业,尤其是景区和街区的各种文创运营案例,从思路层面谈谈如何理解文创的本质/文创的误区和痛点,以及文创如何更好的面对未来,后续会推出具体操作的心得体会。

一、文创的本质与特点

广义来说,文创就是基于抽象的文化的一种新解读、新符号、新创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和传承文化。而文创产品,是在文化的展示和传承中通过具象化的物品或可销售的商品实施变现的载体。文创,在没有变成具象的产品之前,可以理解为是抽象的,可以是图像、语言、动作、数字、思想和精神,其本质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和工具。

文创,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节日。掌心向上,食指频繁弯曲,意为“过来,向我靠近”;对着别人竖大拇指就是“夸奖、点赞”之意;为了给别人表示承诺或表达办事很容易,通常就用“胸口拍得当当响”;为了表达爱意,我们在给爱人或情侣发红包的时候,通常会写上“520”或“1314”;11月11日原本平淡无奇,后来被解读为“单身节”,并延伸创意“双11”购物节……所以,这些动作、表情、数字、节日也是文创。文创,可以是一张电子海报。很多企业都乐于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时候,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并将所用图片实施本地文化解读,配以鼓动人心的文案,做成电子海报在朋友圈广泛传播。杜蕾斯海报,就是很好的文创。文创,可以是一个名字,一句方言,一个称谓,一段音乐,一种颜色。大熊猫是四川的代表,其名“滚滚”就是巴蜀方言中极富本地特色的一种叫法,主要是表达“极其可爱”的意思。川渝方言里,大人们经常说小娃娃为“小屁儿”(屁股小)、“青钩子”(屁股是青的),意为“年龄小,没长大”;形容“一颗悬吊吊的心终于落下了”的那种踏实心情,通常比喻为“吃了定心汤圆”;表达喜庆,通常用红黄配色,而表达庄严肃穆,通常用深灰或黑色配白色;恐怖电影中的配乐和场景,通常会用黑漆漆夜里,一座寂静无声的空旷老宅、呜呜作响的某种乐器声等…..

所以,文创不要狭隘的非要理解为某种具备文化创意的物件商品。广义的文创主要有四个特点:

第一,时代性,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色、时代背景。

第二,传递性,即需要在特定的场景氛围下,比较准确的表达某种意思,使双方和多方都能理解并继续传递。

第三,趣味性,简单、易懂、易传播。

第四,延展性,激发想象空间并延展发散。

二、文创的误区和痛点

狭义的文创,通常理解为文创产品或文创商品。产品仅仅是一种具象化载体,而文创商品是需要有市场买单。本段及后文的文创,特指“文创商品”或“文创产品”的简称,更多倾向于“文创商品”概念。
国内除了故宫以外,真正能做好文创的文旅景区并不多,普遍存在流于形式,陷于纠结的现象。我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IP大论。总以为IP是热词,所以就开始无中生有、天马行空、大开大合、哗众取宠才是创意,于是挖空心思、胡编乱造、不骇人听闻,誓不罢休,殊不知形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最终落得人不人,鬼不鬼,贻笑大方。

误区二:为了文创而文创。既然是文创产品,就要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很多文创不重在内涵和内容的打造,而走入片面的追求形式、时尚、高价、大尺度(本处特指尺寸)的花架子的“买椟还珠”误区,过分包装。多地的茶叶在硕大沉重的茶叶礼品盒内,仅装着两包2两的茶叶袋;某景区以灯作为文创产品,重量差不多接近2斤,售价接近千元;某地文物“荷叶盖罐”,按照1:1仿真制作,售价千元以上,重量接近2斤。这些是文创礼品,而不是文创商品。 

误区三:文创销售能成为景区的重要收入来源。排除国内不到总数量1%典型景区案例和专门以文创商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景区之外,从绝大部分的文旅景区行业普遍数据分析,景区内的商品销售只占到总收入的3%左右,甚至更低,即使非常努力也超不过6%,所以很多景区文创形同鸡肋,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99%的景区在无法解决好文创问题的前提下,依然花着极大代价想去做那1%。

文创的痛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缺乏对文创的真正理解的人。懂文化,但不懂旅游;会策划,但不会运营;能滔滔不绝,但无从下手。

第二,不注重顶层设计而导致的乱无章法,见子打子。文创从策划、设计、打样、生产到上柜销售,对现实客流量与未来预判、市场需求精准调研、销售和储存场地、启动与常态运营资金、操盘者统筹能力、销售人员临场销售能力、属地文化解读能力、产品包装设计能力、综合定价能力等要素要求较高,缺一将导致无法良性运转。

第三,投入多,收益少。主要原因来自销售渠道建立困难、制作的起订量长期积压、销售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三、文创如何更好的面对未来

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有条件做成文创旅游目的地和景区的文化价值具备多层次、多维度、主辅结合的特点,要挑选出最合适具象化表达的那几种,否则广大的旅游者作为非专业的文化研究者,根本无法完全记住当地的文化,难以产生旅游共鸣,也就难以激发消费欲望。

某景区盛产石头,材质坚硬。景区就将一些形状和颜色独特的小石头用红线网兜包裹起来做成车挂,大石头就现场定制一个轱辘框起来,放在后备箱可以不担心到处滚来滚去。单纯讲石头如何形成的科普文化,确实没有做成文创的基础,而“稳如磐石”就与驾车者希望“开车稳当、一路平安”的文化就紧密结合起来了。

要深入细致的实施消费者画像

文化的亮点,不等于卖点,更不等于消费者的需求点。要抛弃的自嗨式审美,深入分析客群消费需求,挖掘文化价值亮点,设计产品并包装出卖点,与游客需求点形成交叉。
四川某景区依托“魁星点斗”文化,通俗化地与人生四大喜事之“金榜题名时”结合,每年吸引全国各地大量高考生家长前来祈福,带动祈福文创商品的销售。一个家庭去购买镌刻着“金榜题名”字样的笔筒、毛笔、戒尺,父母和孩子对于文创的颜色、形状、尺寸,包括外包装的文字字体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而参加高考的学生和父母一起购买文创,更多选择权是父母让给孩子,所以文创要更适合学生选择,就是消费者画像。

要有生活气息,原创,多用本地材料,价廉物美

文创商品不推崇新奇花哨、束之高阁的旅游纪念品,也不等于千篇一律的“义乌产”。文创,必须通过生活化的包装、功能性的实用价值、物美价廉的性价比,才能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设计者必须深入理解文化内涵,通过材质、颜色、造型等增加独特性,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构思产品结构,在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应用场景、实用功能和通俗化传达,才能持续文创商品的生命力。  

很多车主喜欢在车尾贴一只壁虎形状的车贴,谐音“避祸”,而这个车贴就是文创。某景区山顶有座观音殿,殿旁有一口常年不竭的水井,聚天地日月之精华,享观音永世之福佑。景区就以造型精美的玻璃瓶做成文创,旅游者可以购买瓶子盛装井水,可以回去浇花,据说可以使花开得更鲜艳;用棉签蘸水擦拭眼角,据说可以去皱纹;用井水泡高端茶,据说口味更好。瓶子不大,售价5元,自助式付费,效率不菲。

要低成本投入,注重创意端和销售端

创意,可以令熟视无睹的桐花上演一场“桐花祭”奇迹,但仅依靠一个创意就能疯狂获利,那不现实。文创,究其本质是附加了文化创意的商业,所以要测算收益和注重成本投入总量与节奏,提高周转率,要在低成本和创意端下功夫。

低成本控制,从经营模式、生产模式、生产数量、流量导入、重点引导五个方面着重入手。其中,【经营模式】可以自营,可以联营,可以代售,联营就是“只出场地,不实际生产,共同销售,收益共享”,代售就是厂家生产并完成铺货,滚动结算。【生产模式】可以独立设计和制作,也可以直接将成熟的产品,赋予自身核心文化,从而成为高附加值的自己的文创。还可以在产品的呈现形式方面实施控制,可以多种形式,但不一定非要是实物。【生产数量】方面,可以考虑批量制作的最低起订量,如果销售情况良好则继续生产。【流量导入】指如何整体导入客流量。【重点引导】方面,是在品种较少的情况下,现场销售要实施聚焦式的重点引导,增加重点产品的被选购几率。

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旗下的若尔盖西部牧场文旅综合体项目,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之际,策划推出系列文创菜品,其中名为“长征精神,代代(带带)相传”的菜品,就是利用本地牦牛干做成皮带状,食客用小刀切割食用,展现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若尔盖草原,饥饿时吃皮带场景的红色文化;用玉米面团包裹汤圆芯的文创菜品,取名为“团结一心”;粉蒸肉就利用“征”谐音,取名为“长征路上”。

销售端要关注销售渠道的建立,重点考虑渠道的引导技巧和奖励机制。对于非渠道购买者,要重点考虑场景氛围设计、多点频繁引导、价格技巧使用、复购方式推荐,要尊重文创商品的零售属性、更要考虑旅游购物的体验经济,这都对运营提出更高要求。文创,其实是商业的升级!特别鸣谢何季东、韩吉飞、张定春、孙震、张辉等行业朋友给予的积极指导意见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探讨和说明事实,无任何负面针对性 。

“00后”的商机,旅游企业怎么抓?

“‘00后’来袭!他们是开启新纪元的一代,随着第一批‘00后’步入成年,属于他们的新世界也即将开始。”日前由腾讯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开头部分如是描述。

9月初,首批成年的“00后”正式进入大学校园。而今年暑期,首批“00后”高考考生已经成为毕业游的中坚力量。面对这个日渐壮大的代际群体,旅游行业如何应对、旅游企业如何接招?

消费特征明显

《“00后”研究报告》显示,“00后”平均存款约1840元,有更高的消费力、更大的财务自主权,很多“00后”从小就有出国旅行的机会。来自去哪儿网的数据显示,2016年,从各年龄层人群出游频次上看,“00后”成为最爱玩的群体,平均出行次数达到2.85次。

《“00后”研究报告》还显示,“00后”更渴望被同龄人认同,愿意花更多时间和朋友在一起。红杉资本发布的《“00后”泛娱乐消费研究报告》则表明,社交性、潮流性、个性化是“00后”用户最看重的三大产品特征。关于品牌渗透率与集中度,在网络社交类中,微信、QQ占据前两位,在直播或短视频类中,快手、抖音占据前两位。关于产品获取途径,同学或朋友推荐的比例最高,占64%。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分析,总体来看,“00后”群体的一些行为习惯和消费特点值得旅游行业重视。“00后”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主观性强,希望最大程度融入旅游目的地的当地人生活;兴趣爱好和社群分享铺设面广,习惯借助旅游和社交APP寻找志同道合的旅游伙伴,对传统旅游攻略需求明显下降;出行同伴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旅游目的地,他们喜欢和同龄人、闺蜜、兄弟出游,愿意在旅行中接触陌生人、结识新朋友。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李咪咪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家庭及儿童旅游。她告诉记者,从旅游偏好来看,“00后”在目的地选择时更看重当地提供的活动和体验品质,目的地宜居性会影响他们的整体出游体验;更加偏向和朋友同学出游,关注吸引物和设施的细节,喜欢新鲜事物但忠诚度不高;希望在目的地有全方位的体验,对传统观光兴趣不大。“年纪最大的‘00后’今年也刚成年,他们的消费能力还不能显示其自身实际购买力,不必夸大其目前在市场中所起的作用,但要对‘00后’的消费特点及早预判,进行针对性产品设计。”

“‘00后’对于交通和住宿有一定要求,航班和酒店不会选择价格最低的一档,还是比较注重品牌和舒适度的。”途牛旅游网副总裁王树柏说。

旅企紧抓市场

有媒体报道,我国毕业游市场规模已超150亿。多家机票预订平台的数据显示,“00后”在2018年毕业游大军中已成消费主力。此外,“00后”毕业生青睐以成都、西安、青岛、厦门等为代表的网红城市,居住选择上更倾向于有态度、高性价比的住所。

据了解,随着毕业游主力群体改变,商家设计的相关旅行产品也开始具有“00后色彩”。

携程发布《90、00后自由行的那些事儿——2018新青年旅行报告》显示,“00后”旅行最讨厌的事情中“做旅行攻略”居于榜首。他们习惯依赖微信和各类旅行APP解决问题,希望随时随地求助,也愿意帮助别人。

对此,携程“微领队”利用微信群的形式,将相同时期去往相同目的地的游客聚集在一起,去年服务用户突破1000万人次。携程还进行了年轻化营销,网红明星组合“乐华七子”就是携程在营销上的合作伙伴之一。

作为新晋网红连锁酒店品牌,OYO酒店已在全国发展到170多个城市,也在积极对接“00后”市场。OYO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00后”市场用户,OYO酒店提前布局,在今年高考期间举办了为考生及家长提供免费休息房的公益活动;暑期主办了“以工换宿”的实习活动,吸引了很多“00后”学生参与;在促销活动和产品设计上也做了一些代际区分。

驴妈妈品牌发展部总经理李秋妍介绍,从驴妈妈平台统计数据来看,相比80、90后,“00后”探索世界的兴趣更浓,更愿意在旅游中体验不同事物,驴妈妈也推出多款有针对性的产品。如亲子游、研学游方面,驴妈妈上线了宁夏观星沙漠徒步之旅、福建海上丝路之旅等;出境游方面,日本方向特别加入海贼王、哈利波特等动漫乐园。另外,越来越多“00后”高中、初中生青睐毕业旅游,驴妈妈特别策划了毕业出游立减活动,市场反馈很好。

江苏周庄旅游公司总经理张卫青介绍,针对新兴的“00后”市场,周庄积极发挥拥有千年文化的江南水乡特色,让年轻一代深入体验景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还推出了传统文化体验游、古建筑研学游、水乡生活体验游等主题线路。“他们是在互联网中‘泡大’的一代,我们也正加大智慧旅游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建设力度。”精准对接需求中国旅行社协会发展研究部负责人邹昊表示,结合相关消费需求数据来看,未来旅行社精准对接“00后”需求,可以着重考虑以下三方面:一是注重利用移动互联网渠道。“00后”旅游行为具有不规律性,且在旅途中比较看重信息查询、分享交流等,旅行社要考虑从线上对接“00后”旅游需求,并提供更多样的碎片化服务。二是注重旅游产品创新和定制化趋势。线路设计上要考虑“00后”的习惯、需求、爱好、兴趣等。三是注重扩展产品边界。针对“00后”或学生群体的推出细分业务,比如游学,让他们在游玩时能获取知识技能,尤其符合进入大学阶段的“00后”需求。

2001年出生的北京男孩王傲朗,3岁就跟随父母到各地旅游。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游览博物馆,并报名参加博物馆的志愿讲解。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王傲朗就在首都博物馆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课余时间进行志愿讲解,7年已累计讲解近350个小时。“开始是个人爱好,后来觉得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讲给其他游客听,是一件很酷的事。我周围不少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还组建了北京文博志愿服务总队北师大附中分队呢。”王傲朗自豪地说。

马勇建议,未来,旅游业针对“00后”市场,可以开发“旅途聚会”相关产品,在传统旅游线路中穿插以结伴、拼车、拼房、聚会等为主题的新方式,创造交友、聚会平台;借用正能量“网红”的流量和粉丝效应助力宣传,将旅游目的地塑造成为“00后”个性化发展和展示的集聚区;建立“攻略微圈”推动消费,“00后”更倾向于倾听朋友的推荐,建立“00后”同龄人旅游攻略网络“微圈”,聚集“00后”旅游消费者。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作者:沈仲亮,原标题:《“00后”的商机,旅游企业怎么抓?》。

首旅如家拓展酒店生活空间,新品牌如咖啡揭开网红面纱

12月22日,首旅如家新生活方式空间品牌——如咖啡正式落地,这是一家颜值与艺术体验并存的生活方式品牌。也是首旅如家对酒店空间拓展的又一次探索。

颜值与艺术兼具的生活空间

如咖啡专注于满足城市年轻人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既注重咖啡体验,更是打造了一处颜值与艺术感兼具的艺术生活空间。

如咖啡创立的核心理念为“home in house”,从各角度阐释如咖啡空间与酒店、与宾客、与社会的关系。并非所有的酒店都能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并非所有的咖啡馆,都能让客人获得除家里以外的安全感、并非所有的空间,都能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故事。如咖啡希望在提供用心手工制作的精品咖啡之外,更能让每一位来到如咖啡空间的人感到如家一般的温暖。

如咖啡室内

建筑上的特色直接反应这一理念,在6米挑空空间内,砌筑出一个盒子—-营造出庇护所的安全感。空间主材为老上海最具有代表性建筑石库门的材料—定制砖,整个空间的色调温暖、热情,每一面墙的设计都是一处打卡点。在赋予这个咖啡空间艺术性的同时,如咖啡希望吸引更多艺术家前来此空间创作、交流,成为艺术家们最钟爱的咖啡馆。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兼如家酒店集团董事长、CEO孙坚为如咖啡开业剪彩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总经理兼如家酒店集团董事长、CEO孙坚表示:“如咖啡要打造的是一个有调性、有颜值、有场景的一个空间,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让这个城市有一个标签。如咖啡这个品牌是我们对于酒店生活空间的一个探索。我们有四千多家酒店,也一直在寻找酒店与空间的结合,未来在经济商旅型酒店,在一个走廊甚至是一个角落你会看到如咖啡;到中高端酒店,如咖啡会有更全面的落地,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明年在南京的夫子庙,我们将落地第二家如咖啡。只要这是一个对的事情,我们都会用如家专业的态度来做,这也是如家的精神,就是用专业的态度和能力,为消费者创造美好的产品、为更多的合作伙伴创造价值、为大众创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如咖啡店内供客人选择的单品咖啡高达16种以上,其咖啡豆来自咖啡的发源国埃塞俄比亚、以及火山土壤培育出的咖啡代表危地马拉、还有已经跻身世界咖啡前列的祖国云南。最重要的产品基底espresso配方:咖啡豆通过一定比例,不同烘焙度的组合,达成一杯醇厚、平衡的espresso,适合更多的咖啡受众群体。

如咖啡精选的咖啡豆

未来,如咖啡将坚持手工咖啡,带给消费者品质如一的产品和服务体验,并且每一位客人都能自选“如·果”配方,通过小程序系统自动记录,不但度身定制,更是始终如一。

如咖啡不仅是酒店场景的补充,也是生活方式的一个载体,让酒店成为集好住、好吃、好玩的一个综合体。如咖啡不仅给酒店的公共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它也是空间艺术生活美学、是艺术与颜值的打卡胜地、是你手中那一杯好别具风味定制的“如·果”咖啡。

全系列发展的酒店品牌 着重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在当下日益竞争激烈的酒店多元化发展浪潮中,重构酒店空间并融入更多的生活方式元素与可能性,成为众多酒店集团的优先选择。

首旅如家在构建更有社交互动性的酒店生活方式空间的同时,也在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品牌系列版图,尤其是丰富的中端与中高端产品。其中,既有针对家庭亲子的如家小镇、漫趣乐园,也有深受新生代客群的社交酒店YUNIK HOTEL、融合国风潮流的璞隐酒店,极具新中式风尚和时尚感的建国铂萃酒店、摩登复古风的和颐至尚酒店等。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细分,也更愿意尝试多元化、有品位的产品和体验。

其中从酒店住宿“跨界”到休闲度假市场的如家小镇、到代表年轻潮流文化的YUNIK HOTEL,都是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在酒店功能化、多元化、个性化上的成功探索,也是在酒店生活空间场景上的不断创新。

如家小镇

如家小镇是首旅如家以住宿为入口,率先探索郊野度假,打造的休闲度假目的地。其不仅在区位上与周边景区呼应联合,并结合本地民俗和文化推出特色项目,配以住宿、餐饮、游乐、农贸、便利店、泊车等综合服务设施,最终形成一个大体量的综合性旅游产品。

YUNIK HOTEL是首旅如家酒店集团向新一代消费者讲述的一个新品牌故事,它集潮流文化、时尚元素、品质生活于一体,YUNIK HOTEL不只是一个提供住宿的地方,也是一个分享酒、咖啡、音乐表演和轻松自在的公共hub,是城市与新人群之间的纽带,拥有粉丝、拥有文化,住宿只是这个酒店品牌的一部分。 

YUNIK HOTEL主题房间

YUNIK HOTEL品牌主理人施瑾表示:YUNIK HOTEL之所以能深入融入年轻文化,成为潮流ICON的一部分,在于品牌不懈地为年轻人提供有趣的产品触点与可被感知的服务。

在飞猪刚刚公布的2020年度十大旅游关键词中:直播云游、周末周边游、南北两头热、随心飞、玩酒店、品质至上、后浪崛起、出游带狗等榜上有名。在酒店玩电竞、打卡无边泳池、躺在沙漠里的床上看星星、树屋轰趴…越来越多的酒店正在试图与消费者产生更多的关联。

首旅如家酒店集团从多元的酒店品牌到新落地的咖啡品牌,都在试图让酒店与消费者产生更有趣、更深度的关联。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酒店的空间来享受这里的产品和服务时,带来的不仅是酒店空间的改变,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改变,如咖啡只是其探索酒店空间时迈出的小小一步。

和平菓局、超级文和友、茑屋书店竞夺中国市场:文商旅的冰与火之歌

疫情阴霾下,文商旅项目却火得不行。

过去的“十一”长假,位于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的和平菓局持续限流,这个老北京文化体验中心,日均人流突破15000人次。

10月3日,长沙超级文和友创下单日取号3万桌记录。其在广州落地的第二家超级文和友也已开业,实现了异地扩张,同时深圳超级文和友正处于招商阶段。按文和友的计划,5年之内将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矶等国内外一线城市开出10家超级文和友。

号称“全球最美书店”的茑屋书店,在中国的第一家店10月18日成功落地杭州,实现日本生活方式在中国的在地“侵袭”。接下来,其在上海、成都、南昌、西安等地的门店也计划落地。根据茑屋书店的计划,中期目标是在中国开店1100家。

这些项目多选择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圈,成为存量或新增商业地产项目的重要配套之一,承担着提升客流、增加消费活力,做高项目价值的责任使命。

这背后是新生活方式、新消费的旺盛需求,以及城市更新下文化、商业和旅游加速融合成为这些城市主要发展模式之一。同时,目前国内堪称成功的文商旅项目,依然稀少。

为什么?

这个市场的冰与火如何交杂?

和平菓局做对了什么?

在改造为和平菓局前,王府井百货地下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二层空间,是几乎没有顾客光顾的尾货打折区。

而这也部分折射出王府井百货的境况。

自1955年开业至今,王府井百货大楼已存在了65年之久,期间虽也多有硬件和业态等更新,不过在消费需求更迭、客群更新的情境下,在一众新式商业综合体中,也难免“滞后”。

购物中心的衍变趋势已从“人+货物”,到“人+餐饮”,再到“人+生活方式”,对应去哪里买、去哪里吃,再到去哪里玩,购物中心已逐渐走向多样化生活方式、生活体验的综合体,其核心吸引物和创造持续消费黏性的载体,已不是简单的购物或吃喝,而是休闲娱乐产品,或一种差异化的生活方式构成。

进一步说,新型商业综合体可视为类休闲度假景区模式发展走向,在人们出行的动机因素中,休闲度假娱乐体验需求被前置,进而带动吃喝、购物需求。

2019年8月,和平菓局作为国内首个京味场景沉浸式体验空间对外开业,参考公开数据,其疫情前每天接待消费者超万人次。其核心之一是搭建出一个微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北京城”,以老北京街景为原型,以四合院、旧时商铺和胡同等为主要设计元素,让消费者“身临其境”。

和平菓局内景

包括为了呈现老北京的雪景,和平菓局采用特殊技术,打造了一座四季飘雪的山神庙,随时可观赏到落雪美景。

支撑和平菓局品牌定位的有四个核心:

1、带入感强、复古社交场所;

2、文艺个性的国潮零售;

3、地道美味的北京小吃和糕点;

4、丰富创意地展示老北京文化。

这其中至少有三个基础核心逻辑:

一是造景(场景构建)、空间景区化,通过历史文化场景的还原再现,氛围感与带入感强,既满足中老年一辈的怀旧情愫,也给年轻消费者带来新奇(猎奇)、差异化之感,成为游览打卡之地。

二是沉浸体验。造景突出,也会带来一定等场景式沉浸体验,但对照真正的景区,会发现这类空间的造景,更多还是观光游概念,对中老年客群来说,这某方面已够,但对于“喜新厌旧”速率较快的年轻客群来说,这并不够。要让一个地方持续成为打卡之地,要么该地潮流势头一直不减,要么该地小众、个性化属性长期保持,意味着该地要有不一样的体验,且能保持更迭状态。

比如和平菓局打造了影像体验区——全息体验馆,应用最先进的3D全息影像技术,邀请中国国家京剧院专家指导,演绎经典名段,为观众带来演艺类观看体验。

和平菓局内的全息体验馆

同时,和平菓局联合互动沉浸体验的资深玩家——戏精学院,用20多个演员,让空间鲜活起来、动起来,走街串巷手艺人,经营各类铺子的商贩等动态元素,与既有场景的静态元素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动静结合的线下版大型实景互动游戏中,带来沉浸式体验,这在诸如迪士尼乐园等实景娱乐项目中是常用的方式之一。

三是流量与消费链。和平菓局多样化、不同层级的体验,对应满足观光类游客、周边白领和居民以及年轻客群的需求,成为一个新的流量池,并为王府井百货带来新的流量,有数据显示,当前王府井百货新增流量的40%来自和平菓局。同时,和平菓局内部已构建成游玩吃购的消费链条,并与王府井百货进行消费串联,在“购”的环节进行拉长。

总结来说,观光打卡或逛拍+大量特色餐饮体验(尤其传统老字号)+文化沉浸体验,大致组成了和平菓局这类文化商业空间的三个引流内核、消费串联。

而从网红项目频出和客群心理角度来说,短视频的覆盖率和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其作为传播营销新渠道的优势地位已无可置疑,叠加年轻客群追赶潮流和唯恐落后于潮流的消费心理,一个爆点或一个契机就能引爆某个项目的火热走红,背后是一种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强社交场景空间,与短视频这类强社交媒体的交融作用。

其中能将这一作用较长期维持的,上述三个内核中,文化沉浸体验相对更为重要。

左驭文商旅产业投资集团创始人胡伟东透露,左驭接管和平菓局的运营后,将发挥其在商业运营和整合资源方面的优势,重新打造招商体系,进一步提升和平菓局的商业经营品质,令其不仅局限在免费的网红观光目的地,既回归传统,又包含新消费领域的创新内容。其中,和平菓局中餐饮比例会越来越低,而国潮文创、非遗文化体验以及上述的沉浸式互动体验业态,占比会继续走高。

“贩卖”生活方式的成功

新生活方式的需求与“侵袭”,已在深度改造城市购物中心和城市商圈的肌理。一方面,现代化交通的快速成熟,提升了城市和城际人群运力,扩展了出游半径和距离圈层,城市休闲游逐渐增长;另一方面,城市、城郊或城际间的本地游、周边游或休闲短途游,渐成主流之一,高频的中短途游与低频的长途休闲度假游相结合。

由此,原本以“购”为核心业态之一的购物中心、商业中心(综合购物),以及书店(单项购物)等,更多在“购”的基础上,更新叠加新的业态,餐饮、休闲娱乐业态比重大幅提升,尤其后者,如上述,休闲娱乐综合体、一类生活方式的综合体,成为购物中心、单体书店等愈加明显的走向。

计划于去年10月一期项目开业的美国最新超级购物娱乐综合体——American Dream(美国梦),是一个典型参考标的。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梦项目投资达50亿美元,总规划面积达46.5万平方米,娱乐餐饮业态占比55%(其中娱乐业态预估在50%左右),包括主题乐园、室内儿童乐园、室内冰雪乐园、室内水上乐园、水族馆等,而零售业态占比45%,吃喝玩乐等娱乐体验被拔升很高的层级,目前看,这是一个突破历史比例的数据。

美国梦项目中有15个大型娱乐景点,包括尼克宇宙主题公园、梦工厂水上乐园、乐高探索中心、最大的水族馆品牌海洋世界、世界著名演艺品牌太阳马戏、世界第六大影院集团Cinemex、室内滑雪乐园、溜冰场、迷你高尔夫球场、儿童职业体验馆KidZania等等。其中主题公园类项目占比最大,包括主题乐园、室内儿童乐园、室内冰雪乐园、室内水上乐园、水族馆等多种家庭娱乐活动形式。

美国梦项目内的尼克宇宙主题公园

吸引家庭亲子客群及年轻人的意图,很明显。

此外,美国梦项目有100多个餐饮中心,几乎网罗了全球的美食,包括中国的火锅和水饺等,其中23个全服务餐厅、3个美食集市和1个美食街。按计划,该项目投建方三五集团还将在美国梦项目附近修建拥有800间客房的酒店。

美国梦项目已俨然是一个旅游度假区(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实体。

公开信息显示,美国梦项目周边80公里范围内有2000万常住人口,每个家庭年均收入9.7万美元,而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是,2018年美国家庭平均年收入9万美元,中位数为8万美元。也就是说其周边围聚着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大体量消费者。其目标客流量是一年4000万人次,约为上海迪士尼4年的客流量。

这也不是不可能,三五集团投建的Mall of America(美国商城),同样“超脱”于购物中心,是目前全美最大的购物娱乐中心(整体项目已完成投建且运营,比美国梦项目体量小),拥有较大体量的休闲娱乐业态(主题乐园、高尔夫球场、水族馆等),公开数据提及其每年客流量有3500万-4200万人次。

这背后呈现或预示的一个趋势是,随着城市更新、人们需求的变化、购物中心的迭代等,商业综合体未来或将更趋近一个休闲度假的目的地概念或形态,大体量的娱乐业态引入或将更为普遍,在这里,吃喝住行游娱购整个体验链条都将得以满足,其消费者区域圈层也将由此延展。

研究咨询机构AK在去年发布的《购物中心的未来》报告中指出, 未来的零售地产,无论是购物商城(商业综合体)、体验中心,还是时尚展览,消费者可能会因同样的身份认同或价值取向,而不是零售品牌,聚集在一起,这里将成为人们会见朋友、结识意趣相投购物者、寻找独特体验项目、重新确立价值观以及与个人喜爱品牌互动的空间。

沿着这一逻辑,再来看日本茑屋书店,会有较多类同感受。

茑屋书店起初业态构成是书+影碟+唱片,这三类产品的目标客群较一致,且一开始即非单一卖书业态,之后茑屋书店衍变为书籍+咖啡,再到百货店,三种不同业态构成,生活休闲娱乐综合体属性提升。

茑屋书店本质上是“贩卖” 生活方式,文化是生活方式的基底或内核。最开始的书籍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看纸质书、逛书店是一种生活理念的折射,并在用户心里不断强化吸引用户,保证书店的客流量,进而通过书店的场景体验、沉浸式体验留住用户,营收点除了书籍,更在于周边商品的转化收益。

一如茑屋书店母公司CCC集团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提案”这一理念,茑屋书店其实是要创造出一种可视的、实体的生活方式,这种需求本身存在,但又有碎片化属性,茑屋书店对这些需求有先满足、再挖掘、进一步组合提炼,形成新生活方式的过程,也即对用户来说,“去茑屋书店”既能满足自身生活方式需求,同时这件事本身也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标榜”。

茑屋书店的母公司CCC集团中的3个C分别对应Culture、 Convenience、 Club,中文可简译为文化、便利、俱乐部。具体到实体空间,茑屋书店是提供便利的(易获取的、易体验的)文化俱乐部,这是一类人、一个群体彰显理念、身份的社群空间、消费空间。这也是CCC集团在茑屋书店基础桑拿衍生出T-SITE,以茑屋书店为核心的“文化+商业”综合体的主要原因。一方面,CCC集团有着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涉及大数据分析,后文详说),另一方面,更多非书籍的综合业态聚合,本身就是将用户的链条式需求(或给用户创造的需求)在一个创新空间里“便利”供给。

而在国内,较火热的文化商业综合体,除了上述的和平菓局,起家于长沙的超级文和友自然绕不过。

长沙超级文和友内景

简单来说,超级文和友的打造有核心三步:

1、造景。与和平菓局类似,超级文和友重新还原了长沙80年代市井生活场景,在7层楼、2万平方米的空间里构建了已消失的完整市井社区、生活场所。市井文化具备强在地化属性,对本地人是回忆再现,对外地人是差异化、新奇感,具体到年轻人主要是复古、猎奇,尤其与所在商圈周边现代时髦建筑的强视觉冲击感、冲突感,形成了强打卡属性,加上短视频等新渠道传播,成为“网红”;

2、打造特色餐饮。超级文和友挖掘了很多地域特色小吃,这些小吃既满足消费者味蕾需求,同时其实体空间本身就是市井文化的重要构成,是场景体验的组成。同时超级文和友也形成自己的餐饮品牌,提升餐饮竞争力;

3、餐饮+文创,构建文化空间。餐饮是超级文和友的核心,本身就具备大流量属性,同时也能承接转化打卡群体的消费。不过要提升消费黏性、做长消费链,文化的植入融合很重要。超级文和友的场景空间、特色小吃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其一方面要通过更多的氛围、场景营造,以及讲故事等手段,增加空间的文化属性、形成小吃的品牌化、IP化,提供文创属性开发的可能,另一方面植入更多的文化内容,比如述古书店、笑工场等,这里是餐饮空间,更是文化空间。

和平菓局、超级文和友、茑屋书店、美国梦项目,相对比有差异,但在项目核心逻辑层面,却属异曲同工,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建筑空间、场景空间的体验营造,文化商业综合体、休闲娱乐(度假)综合体在让消费者做出出行决策的第一要素不是去买东西,而是不管打卡、体验,愿意先到这个空间或场所来;

2、消费者来了后,不能只是打卡,要有足够吸引力的体验业态、消费业态让他们停留更长时间、更多掏钱消费,以及保持消费黏性。这涉及具体业态的构建和更新;

3、品牌化、IP化,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一个生活方式强标识。

4、不但是满足需求,还要去挖掘需求、组合提炼需求, 告诉消费者:我知道你喜欢这样,而且我还知道你更需要那个体验。

冰与火背后:运营大命题

复制成功,是多数操盘者的“渴望”,也是市场的“渴求”。

先有了Mall of America(美国商城)的成功,接下来有“美国梦”项目;茑屋书店前不久在杭州天目里开了中国的第一家店;超级文和友走出长沙,在广州落地第二家。除此外,茑屋书店、超级文和友还有在中国市场“复制”更多项目的考虑。

市场能容纳多少?

赢商网曾有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购物中心总存量约4.2亿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占比51.5%,约2.1亿平方米。2019年全国拟开业购物中心项目约982个,商业总体量约8622万平方米。全国新开业主题型购物中心逐年增长,2018年数量占比达到17%。 

另有公开数据提到,海外购物中心娱乐业态(比如FEC,即家庭娱乐中心)占比10-15%左右,而中国2018年全国新开业主题街区类业态占比为7%,且每年体验式业态洗牌比例约占30%-50%,主因是产品供应参差不齐,缺乏强大的主题性、IP性,缺乏整体性规划。

折射出至少两点:1、存量与增量市场空间都很大,通过有效运营,提升存量资产价值的需求旺盛;2、项目运营不易,产品及运营服务链条的供给与更新,还跟不上市场整体需求。

左驭文商旅产业投资集团创始人胡伟东也早已看到文商旅的市场机会,早在7年前就开始布局。经过长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左驭商业的运营能力和迭代能力已较为突出。

文商旅项目在挖掘在地文化资源后进行造景(空间营造),差别在于在地代表文化的筛选择取与挖掘落地能力、场景空间的还原度、感官体验度和沉浸体验度。胡伟东认为,造景属于静态范畴,本质还是观光游概念,更关键在于动态层面,也即新型业态的导入落地,将新业态与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强链接。

执惠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刘照慧也表示,80年代市井生活场景的还原,对80后、90后来说,可能会图一时新奇来慕名打卡,但他们对这类场景在心理上可能偏“无感”,观光游览类体验难以“共情”,而是需要更多的参与和互动代入感,融入到一个新场景里,然后再激发出一种化学反应。如果做不到这样,这个项目背后的创新力是不够的。

胡伟东提到,相比超级文和友,和平菓局的文化属性将更强,接下来将引入更多的新文化体验项目,提升文化体验业态项目占比,“粗略说就是怎么抓住年轻人的兴奋点?他‘喜新厌旧’了,需求变化了,怎么办?”

这至少考验两个能力:产品更新迭代能力、项目更新后的运营迭代能力。前者取决于相关资源产品链接或掌握的富集度。胡伟东认为,文化体验项目和年轻人生活方式、兴奋点要保持链接,但没人保证一定成功,只能不断的尝试和迭代,这意味着文化内涵挖掘的开放性、灵活性和资源配置体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和层级。

他透露,左驭之前就专注于年轻人生活方式项目产品或业态的投资(包括和平菓局的不少文化体验项目),已打造了相应的产品矩阵。既有资源、继续聚拢资源的能力、团队使用资源的能力,构成了左驭商业的运营能力、迭代能力。

在这个迭代中,胡伟东专门提到了大数据。

他表示,左驭扮演的角色是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赋能者,通过重新招商更迭业态,实现业态优化、升级和项目再定位,以及营销、品牌打造等。这其中涉及新IP孵化或引进新IP、流量提升、流量变现提升up值,其中大数据分析,用以指导产品更新迭代,是为关键。

在项目运营中,大数据可以知晓乃至洞察人们的消费习惯和习惯变化,这也是当前商业数字化包括文旅产业数字化的指向之一,前提在于大数据已具备一定体量。

茑屋书店是先行者之一。2003年,茑屋书店启动“T积分”(虚拟货币,实体的T卡为载体,类似会员卡),2007年,T积分和T积分卡的综合网站“T-SITE”启动;2011年,创立以茑屋书店为核心的“代官山T-SITE”,可视为T-SITE网站的线下试验产品(事实证明比较成功);2014年,T会员人数突破4000万人,T积分系统运营业务独立成为新公司。CCC成为日本国内两大积分公司巨头之一。

参考公开信息,T卡持有人可在包括茑屋书店在内的日本108家企业近67万家店铺进行积分消费,几乎算是覆盖了各个年龄层,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业态也基本覆盖。

CCC集团创始人增田宗昭在其著作《知的资本论》(2017年3月出版)中提到,CCC有将近5000万人的数据库,T积分可以反映出有领域极广的企业都参与了进来,这里积累和更新着几乎覆盖生活所有领域的购买信息。他将这个数据库称为在将来商业社会中决定生死存亡的因素之一。

T积分成为茑屋书店带来多重功效:1、大量颗粒度精细的用户数据,为其策划、营销、产品更新迭代、提升用户黏性以及精细化运营等带来实质帮助;2、与其他覆盖业态打通,客流转化与相互导流,增加流量来源,并提升用户画像颗粒度,形成良性循环。

这其实又要说回到项目异地“复制”扩张问题。除了全国属性的项目,文化商业综合体/休闲娱乐综合体项目的在地化(属地化)性质较强,不同区域的文化、消费者喜好、特性也有差别。

于此,茑屋书店在中国的扩张是否会延续“辉煌”?超级文和友在广州是否可能复制成功?答案还要等待。

2020年国内游新跟团消费报告:私家团等小团游客比例超50%

近日,携程发布《2020年国内游新跟团消费报告》。报告显示,跨省游恢复以来,跟团游依然是旅游者的主流选择,通过携程预订各类跟团产品的出行人数,单月超过50万。同时,消费者对安全、高品质出游有了更高要求,从性价比驱动转化为品质驱动。

报告还显示,疫情后旅游者需求呈现小团化、个性化、主题化等特点,以私家团、精致小团为代表的小团比例已经超过50%,小而美产品更受欢迎,中高端产品引领增长,低价低质时代或将终结。

跟团游客单月达50万 上海、四川、广东游客最爱跟团

2020年在疫情的背景下,“安心游”成为旅行社行业的关键词。7月中旬,携程联合国内知名旅行社行业集体发起跨省“安心跟团游”自律公约和倡议书,4000多家旅行社上线超过10万条“安心游”跟团产品,满足安全上岗、测温、验码、安心车、安心餐、安心导等“安心游”服务标准,并且向游客提供私家团、精致小团等小团化产品。

数据显示,7月15日以来,携程各类跟团“安心游”产品的出行人数达到数百万,单月超过50万人。旅游者不仅选择通过手机客户端在线预订,数千家线下门店也是国内旅游者的主要选择渠道。

携程发布的“2020跟团安心游出发省市人气排行榜”显示,最青睐跟团国内游前十名省份是:上海、四川、广东、重庆、江苏、云南、湖北、北京、湖南、浙江。出发城市前十名的跟团热门城市分别为:上海、成都、重庆、广州、北京、武汉、长沙、昆明、西安、深圳。

“2020跟团安心游目的地人气排行榜”显示,最受欢迎的目的地城市为三亚、重庆、张家界、丽江、桂林、贵阳、昆明、北京、成都和上海。前十名省市是四川、云南、浙江、湖南、贵州、海南、广西、重庆、广东和湖北。

大团向小团转变,一半以上跟团游客选择小团 

此外,2020年跟团游在产品形态和服务体验上进一步创新,打破了传统旅游团的局限。新跟团游正在摆脱“低品质、不合理低价、强迫游客购物”的传统不良印象,消除人数多、自由度差、不灵活、服务差、购物多、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等劣势。

例如,私家团“一单一团”解决了跟陌生人拼团、大团队不自由等问题;5钻跟团实现了吃住行等品质的升级和无购物困扰;目的地参团以极高的性价比和灵活性,方便旅行者到目的地之后的全程服务;主题游解决了户外、登山、滑雪、自驾等领域的旅游需求;定制游实现了一对一按需定制的服务。“新跟团”时代全面来临。

相比以前几十人的大规模旅游团,今年团队规模越来越小。随着旅游者对安全、私密的关注,国内游明显的趋势是大团向小团的转变。

2020年国内跨省游恢复以来,携程的跟团游中,国内精致小团和私家团的规模占比超五成。这意味着从旅游者需求看,小团旅游的阶段已经全面来临。随着各大旅行社对国内旅游的不断深耕,高品质、个性化的小团类产品还会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2000多家私家团供应商 6万条产品覆盖全国

小团化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是一单一团的私家团,报告显示,2020年私家团成为最大的黑马,国内私家团率先恢复增长,订单和人数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跨省游恢复以来,从8月到11月,私家团人数同比去年增长达30%。不与陌生人拼团,专车专导,行程更灵活更深度,酒店和餐饮品质高,24小时管家服务等特征,构成了私家团与普通跟团游的差异化。

据统计,2020年国内私家团平均人数为3.14人,基本上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疫情期间游客更加看重旅游的私密性及安全性,今年以三口之家或者夫妻情侣结伴出行的群体增多。精致小团的平均人数也只有10到15个人,相当于2到3个家庭。几十年来习惯跟陌生人组成大团队旅游的中国旅游者逐渐变成“小团化”,注重私密、回归家庭成为趋势。

据统计,目前携程平台共有私家团供应商约2000家,跨省游开放以来新增了50%供应商。在线提供约6万条私家团产品,覆盖国内200多个旅游目的地。自跨省游恢复以来,私家团产品数量增涨400%以上。

由于需求和供给的大规模爆发,2020年可以称为“私家团旅游年”。这一产品类型迅速成为主流的旅行方式。

从跟团产品的伴游数据来看,2020年通过携程报名国内私家团的旅游者中,60%是带小孩或几代人同行的家庭旅游者。家庭亲子出游占比最大(40%)。私家团成为家长带娃亲子游或者儿女带父母出游的潮流选择。其次是情侣夫妻、朋友。疫情强化了人们的自我安全意识,人们更愿意与家人、朋友出行。在传统的拼团旅游方式之外,适合熟人独立成团、不跟陌生人同行的“单团”产品越来越成为主流选择。尤其是家庭旅游者,更倾向于选择这种旅行方式。

90后成为跟团游新势力 老年人也爱品质团

跟团旅游新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跟团游数据显示,从报名私家团的人群年龄来看,80、90依旧是主力军,比例不相上下,成为史上人数最接近的一年,占比分别是25%、22%。

与去年不同的是,90后增势迅猛,占比同比去年提升6个百分点;随着90后财力的增加,有望逐渐超过80后成为最大主力,旅游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但今年00后占比显著下降8个百分点。大部分00后处于读书状态,今年学生是所有年龄段旅游受限最严重的群体,因此降幅大。

50、60中老年人占比26%提升4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中老年人对旅行的安全需求进一步升高,相比往年中老年群体喜爱的大团形式,私家团的私密性独立性意味着更高的安全性,因此逐渐成为部分中老年群体的首要选择。

私家团人均消费达3500元 老年人消费力第一

今年消费者对高品质出游有了更高需求,旅游行业发展趋势从性价比驱动转化为品质驱动。品质在消费决策的过程中被强化。增加支出为服务买单成为趋势。

随着出境游转国内,国内旅游正在走向深度化和精品化。数据显示,2020年通过携程平台预订国内跟团游的订单中,4、5钻产品订单占比达到80%,同比去年提升6个百分点。相当于10个跟团游客就有8个选择高钻级产品。其中5钻产品的占比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这一类型的产品以入住高等级好评酒店、旅游用车保持空座率、纯玩无购物等标准,跟团选5钻成为旅游者选择产品的一大依据。

从人均消费看,跨省游恢复以来,私家团人均成交价格超过3500元。其中出发地参团人均花费超过5000元,目的地参团人均花费两三千元。与常规拼团的不同的是,私家团在吃住行游购娱车导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品质升级和个性化安排,越来越多游客愿意花钱购买更好的服务体验。 

不同的群体,消费水平也有差异。私家团订单数据显示,60后群体人均消费最高,接近4000元;其次是50后、70后。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群消费能力突出。00后人均消费最低为3200元左右;进入职场或成立家庭不久的90后人均消费倒数第二,为3483元。80后的消费总额最高。

新跟团点评分高 导游服务点赞最多

随着疫情后旅游品质的提升和一系列痛点的解决,旅游者对跟团游也更加认可。这体现在点评分数上。携程的用户点评大数据显示,2020年跟团游的点评分相比去年更高,私家团的平均点评分为4.825(满分5分),好评率同比增长13%。主要得益于私家团私密、深度、自由、安全等优势。独立成团,专属用车,专享司导,高品质住宿,行程灵活可调,保证游玩时间不被催促等;携程制定了私家团的落地服务标准,对导游、司机、管家等地面一线服务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服务细节进行规范。

从行程安排、描述相符、导游服务、酒店体验四大点评维度看,导游服务的点评分相对更高,基本上都达到4.9分以上。在参团游客的点评关键词中,“行程棒”、“导游服务好”、“包车赞”是数量最多的用户点评三大关键词。

以携程自营“云南5日4晚私家团”为例,去年上线以来252条点评好评率97%,点评分4.9分。多数游客为行程安排、导游、无强制消费和管家客服点赞。

相对来说,经济条件好、旅游市场成熟的省市,消费者更愿意选择私家团。“2020年私家团十大出发省市”是:上海、广东、四川、北京、云南、湖北、江苏、湖南、浙江、内蒙古。十大出发城市是: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武汉、深圳、南京、长沙、天津和杭州。“2020年私家团十大目的地省市”是:云南、四川、海南、内蒙古、浙江、江苏、广西、甘肃、青海和湖南。

从目的地城市看,“2020年私家团十大目的地城市”是:三亚、丽江、呼伦贝尔、西宁、西双版纳、成都、张家界、桂林、贵阳和兰州,旅游资源丰富的目的地私家团订单相对更多。

私家团还发掘了更多新目的地。从游客量增长看,“2020年私家团十大黑马目的地”是:九寨沟、重庆、贵阳、兰州、敦煌、稻城、太原、银川、西宁、大理,同比增长最快。增长率最高的九寨沟达到419%。

Airbnb成功IPO,2021年民宿市场会好过吗?

2020年对整个旅游和大住宿行业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一年。

今年十一数据,各家公开的回暖数据十分喜人,木鸟民宿较去年同期增长四成,途家恢复到去年同期九成。国内民宿行业的鼻祖Airbnb的IPO火热进行中。但是,疫情的阴霾是否真正散去?等待民宿行业的2021年会好过吗?又会有哪些变化和趋势呢?笔者将从用户需求、市场变化和投资角度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用户需求

2020年对整个旅游市场和全国人民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用户被压抑的出游需求在十一得以大范围释放,给旅游和住宿行业带来可观的增长数据,旅游消费动能逐渐聚集。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调查来看,近期各地零星爆发的疫情,并没有过多影响个人的出游意愿,有望迎来一个繁荣和安全的旅游冬季档。

回望2020年,经过疫情的教育,用户的旅游和住宿需求已然发生变化。

1、周边游成补偿性旅游需求

疫情之前的旅游心态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疫情之后,用户的旅游心态逐渐转变为“路途别太远,周边散散心”。出于低风险的出游考量,用户将长途游转为短途游,短途游成补偿性旅游需求,周边游需求旺盛。

疫情带动周边游的发展,城市周边的美景和美宿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周边游也凭借“景美人少、休闲放松、车程短”等优点,迅速成为疫情期间用户出游的首选。

2、自驾游兴起

疫情期间避免乘坐公共交通的倡议,带动了汽车市场的交易走高。对于宅家已久的大众,自驾游显然成为安全、便捷、放心的出游方式。木鸟民宿在《2020暑期出游住宿数据观察》的内容来看,车位咨询量相较去年同期增加2.5倍,自驾出游成为用户出游的主旋律。

自驾游的兴起,对于民宿主来说,也要随之变化。如何为房客提供充足的车位,根据自驾人群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用户舒适的住宿和游玩体验。

3、高品质和高私密性民宿更受欢迎

经过疫情的教育,用户的安全卫生意识增强,促使民宿行业的清洁和卫生问题再次成为用户的关注点。从Airbnb的公开数据来看,“卫生清洁”正成为房客们消费选择的关键考虑要素之一,这也倒逼房东在民宿清洁过程中,新增个人和民宿消杀作为清洁的重点,此举在提高民宿清洁卫生标准的同时,无形中提升房源品质。

此外,民宿在疫情期间迅速出圈,倚仗的是民宿私密性强的先天优势。疫情过后,用户对于入住私密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于乡村民宿而言,人少景美的民宿,遗世而独立的位置,是供一家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安全又放心,舒适又惬意的民宿,成为疫情出游的首选。未来,高品质和私密性强的民宿将更受欢迎,如何在一众民宿中做到出众,是民宿主首要考虑的问题。

趋势:

疫情所带来了用户消费习惯和住宿习惯的改变,无形中加速行业的洗牌与升级。未来,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加之旅游常态化的大趋势,用户需求不断升级,随机应变、顺势而为才是民宿主和民宿行业未来发展的秘籍。

二、市场变化

疫情加速了市场的洗牌和变革进程,也为民宿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冰火两重天

2020年疫情,很多城市民宿房东因现金流问题退出,而乡村民宿因投入少、资金压力小等问题幸免于难。加之补偿性旅游需求转移到周边和乡村旅游上来,乡村民宿踩上风口,一跃而起。据公开数据显示,北京城市周边的民宿供给量上涨4-5成。此外,政策支持的红利也不容忽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互联网+旅游”的发展大方向,明确提出出台规范发展互联网+旅游民宿的措施,加之2020年脱贫攻坚年的特殊使命,国家大力倡导振兴乡村发展的大趋势之下,乡村民宿迎来了快速增长,值得更多期待。

2、加速市场洗牌,回归初心做民宿

2020年是民宿市场发展的第一个十年,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民宿市场进入洗牌阶段。而疫情只是市场洗牌的加速器,民宿市场的变革一触即发。

民宿从小而美发展到今天的大而全,商业化气息越发浓厚,却失去了最初的人情味。为什么最近四川甘孜小伙丁真可以凭借一个笑脸成为网红,带动四川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用户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网红景点,而是丁真笑脸背后的干净、纯澈,是旅游的原生态之美,是当地淳朴的民风和风土人情。丁真现象对民宿行业释放的信号,提醒民宿需回归初心,用原生态景点带动原生态民宿的发展,用原生态的民宿传递更多人情味,进而实现长期发展。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原生态的民宿是主人兼经营者,优势是推广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这样的民宿今后将长期发展。

趋势:

疫情对整个旅游和住宿行业带来致命打击,也为行业整体升级带来新契机。未来民宿行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将围绕“标准化、专业化、人性化”展开。

先有木鸟民宿最早确立的四木房源的行业标杆,再有国家各类民宿标准的出台,平台与国家合力,共同加速民宿标准化的进程。
民宿房源的连锁化经营,更多专业的房东或者民宿接待人员入局,无疑会提高民宿在服务和运营中的专业化,更专业的服务,更专业的选址,更专业的装修设计,无形中提升民宿的入住体验,加速民宿市场的用户培育。

关于人性化,民宿需回归初心,人情味和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的环节至关重要,房东更像朋友而不只是赚钱的商人,人性化的服务更能带来难忘又独特的入住体验,形成口碑传播、订单转化的良性循环。

三、投资角度

资本是最敏感的,也是最能体现市场发展风向的。2020年,资本对于民宿市场更多是持观望的态度。

1、投资收紧

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所以对投资圈来讲,投资项目只会更加谨慎和理性。事实上,2019年就被称之为资本寒冬,整个2019年民宿圈子,只有木鸟民宿一家拿到新融资。到了2020年,疫情对民宿行业的冲击让投资人对这个领域更多持观望态度,整个民宿市场的投资,基本处于收紧的状态。但是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褪去,各平台交出的高分答卷,吸引资本的关注,也只是时间问题。

2、资本向乡村民宿倾斜

近期召开的2020年北京首届乡村民宿大会上提及,北京延庆区通过实施专项奖励、民宿保险、贷款贴息、低收入村帮扶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19亿元入驻发展民宿。目前,全区共有精品民宿品牌100多家,民宿小院376个,床位近4000张,遍布全区十五个乡镇。未来还将继续逐步有序培育100家长城人家、100家山水人家、100家冬奥人家民宿小院,形成特色鲜明、覆盖全域的四大民宿品牌。

延庆区民宿的发展可以成为全国乡村民宿发展的示范,只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前提,资本对于乡村民宿的倾斜和助力效果十分明显。在国家扶贫政策以及支持乡村民宿发展的各种鼓励政策之下,资本向乡村民宿倾斜的方向已定。

趋势:

2020年12月,Airbnb上市的消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受Airbnb上市影响,资本将重新聚焦这个行业。从Airbnb的估值以及上市招股书来看,民宿行业的前景依然十分可观,未来应该会吸引一部分投资人带着资本重新进入民宿行业。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再加上用户出游需求的释放,民宿行业前景可观,而在接下来的2021年,谁能受到资本的青睐,拿到新融资也将是实力的见证。

2020年,疫情对民宿行业造成了致命一击,但是随之而来的洗牌和变革,也将民宿行业推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下一个10年,民宿行业会交出怎样的答卷,让我们共同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