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数字化转型|“元宇宙”热潮下文旅景区的冷思考

国内多家主题乐园、文旅景区正在开辟“文旅+元宇宙”新赛道。据了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元宇宙超级试验场”将打造“新品秀”、“融合秀”和“场景秀”三大展厅。其中,长隆集团将提供不少于3000平米的集中空间规划建设元宇宙技术展厅,鼓励元宇宙应用产品在长隆汇聚、展示、融合、迭代。不只是长隆,目前国内多家主题乐园、文旅景区正在开辟“文旅+元宇宙”新赛道。国内⾸家元宇宙主题乐园将落地深圳,乐园以《冒险小王子》IP为核心,结合时下先进的AR、VR和全息投影技术,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

中国大运河沉浸式博物馆用新技术活化千年历史文物,重塑大型沉浸式古代场景;敦煌画院联合阿里拍卖平台推出“敦煌十愿”系列NFT,数字藏品上架一秒即售罄……

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引导和鼓励文旅产业不断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消费者的旅游需求进一步多元化,体验感在旅游消费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文旅产业更需进行转型升级。在政策引领以及国内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数字文旅逐步成为我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方向。传统文旅需充分借助科技化的手段,通过数字化、场景化、体验化的方法,给人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比如,文旅产业可运用元宇宙相关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激发游客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文旅纵向发展。

文旅产业布局数字化转型2022年,文旅产业依旧举步维艰。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整体收紧,旅游总人次和消费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据多家文旅上市企业的上半年业绩预告可发现,大部分文旅上市企业都在亏损,尽管部分企业上半年收到了政府补助,但业绩恢复情况也并不理想。例如曾一手打造出“欢乐谷”、“世界之窗”等知名文旅IP的华侨城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0.89亿至1.33亿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91.63%至94.38%;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约亏损2.29亿至1.86亿,同比下降114.88%至118.37%。受疫情影响,旅游景区的开放受到时间、空间、管理成本等因素的严重限制,传统文旅产业的运行模式已不能满足现状。因此,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为文旅业带来活力的同时,文旅企业自身也要寻求创新发展,主动求变,积极转型。随着消费新时代的崛起,人们对文旅的需求更丰富多样,也催生出越来越细分化的发展。在不少业内知名人士看来,通过与相关产业创新融合,文旅产业可借助“文旅+”模式来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优化当前产业布局。通过数字科技赋能文旅来推动整个产业升级发展,如数字演艺和数字文旅等;打造景区“夜间经济”,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立足健全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力度,激发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旅游+”和“+旅游”,形成多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能打破产业之间的壁垒,使其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最终形成顺应时代特点的新的产业形态。目前各地正积极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比如,新疆赛里木湖度假区以冰雪运动为景区发展的新发力点,建设高水平雪场,打造“文旅+体育”新模式;曲阜推出中医药文化旅游项目,创新“文旅+康养”发展模式,开发出中医药康养体验游等四条线路;南宁的《清明上河图》科技艺术沉浸特展运用高科技赋能传统艺术,运用“文旅+科技”的模式增强消费者的互动性等。

布局“文旅+元宇宙”新赛道早在2020年11月,迪士尼乐园就曾透露其“元宇宙”战略,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将园区内外虚拟现实共生的整体体验提升到更高的沉浸感和个性化水平。

2021年12月底,迪士尼获得一项名为“现实场景中的虚拟世界模拟器”的技术专利,该技术无需运用VR或AR设备,仅通过追踪正在使用手机的游客便能生成个性化3D效果,并将其投影至附近的物理空间、墙面或园内物品上。而近年来,元宇宙越发受人关注。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多个省、市在各类政策文件中提及了元宇宙或出台了元宇宙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元宇宙与文旅产业进行创新融合,将成为推动我国数字文旅发展的重要契机。伴随5G技术实现大范围覆盖、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成熟、区块链稳步发展等,元宇宙已有初步发展的土壤。而文旅产业想要实现转型升级,元宇宙是促进数字文旅发展的良好载体。《规划》提出,大力提升旅游服务相关技术,增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实际上,元宇宙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以及沉浸式体验与当下文旅产业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人们越来越追求沉浸式的娱乐体验,这便给予了“文旅+元宇宙”模式的发展机会。

目前“文旅+元宇宙”模式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激发原创性内容与知识产权、打造体验性产品与服务、创新共享性场景与社交等方面,具体表现形式包括文化类的数字藏品NFT、IP形象虚拟人、沉浸式虚拟数字空间等。新经济结合新的技术手段,是未来文旅发展的重要趋势。景区的景观、导游、门票等都可能打破线上和线下的壁垒,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交汇。

元宇宙热潮下的冷思考元宇宙的时空拓展性、人机融生性、经济增值性三大属性将重构文旅应用,形成标准化的应用场景。元宇宙概念实际上是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化升级。而文旅产业数字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针对消费者和游客等终端需要发展数字文旅,现在预约制、非接触的智能化时代全面到来,信息化、预约化等发展也随之到来;二是可借助营销、推广、直播等方式将产品更好地融合到生活、生产空间里;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要全面升级,包括全域旅游数字系统的治理。

“从目前来看,中国博物馆在文旅技术的应用在全世界来看都是具有领先优势的。中国在短视频、直播带货的应用、在文旅和文创的研发上的成绩在全球都很突出,应该将应用层面上的优势继续保持到元宇宙的时代。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做出适合元宇宙的爆款时空流产品,持续引领潮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说。当前,元宇宙相关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且产业生态相对贫乏。现阶段各地都在探索“文旅+元宇宙”,但从概念到产品到运营的整个过程并不容易。而且元宇宙的技术与产业层面仍存在不少待解难题,包括物联网、全息通信、触觉通信等技术的成熟度距离元宇宙落地应用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现有数字基础设施和技术尚不能满足元宇宙应用的需求;元宇宙应用领域蕴含风险,元宇宙对金融、游戏、版权、隐私保护等方面可能带来冲击。

元宇宙专家教你如何将文旅升级为元宇宙文旅,以及如何玩转数字藏品

一、开篇

元宇宙文旅有可能是未来的重要增长点,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本文试图从多个方面展开,比如说:元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数字文旅和元宇宙是什么关系,元宇宙文旅是概念炒作吗,元宇宙文旅形式和应用场景,元宇宙文旅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数字藏品的本质是什么,文旅行业如何开展数字藏品业务,切切实实的应用案例有哪些,行业的发展趋势,国际前沿动态等。

二.元宇宙—时空和场景的革命 人机协同进化的高级阶段

元宇宙,按照目前的业界定义和期许,就是下一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社交聊天、视频直播、新闻资讯等形态虽然满足了人们使用网络的需求,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距离依然比较遥远,无法做到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所起到的效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可能需要更多、更高级的体验和互动,这就是“元宇宙”被寄予厚望的原因。

元宇宙将融合应用区块链、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最前沿数字技术,让每个人可以“真正”摆脱物理世界的束缚,基于资产和身份的可信数字化,在新的融合空间中成就更好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元宇宙的实现,意味着人和计算机协同发展、共同进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尔文提出的“适者生存”进化论可能会被挑战或推翻,人类将会变成一种“很难想象”的“数字新物种”。后疫情期间,线上化习惯已经养成、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Z世代对虚拟世界的沉浸、网络提供了更多的自由职业,可以说,元宇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去中心化为特征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等技术的兴起,现实世界的格局动荡,人类在寻找新的联系和沟通机制,在寻找新的资源分配方式,在自组织、重建一套游戏规则。2021年是“NFT元年”,也是“元宇宙元年”,可以说“区块链”、“NFT”是 “元宇宙”概念走红的重要推动力量。

2021年5月7日,一篇题目为“区块链大咖带你深度解读NFT本质、原理与趋势,指明NFT未来方向”的报道中,高泽龙就在布道元宇宙(中国最早讲元宇宙的文章之一),介绍元宇宙的底层逻辑,并且举了个例子,“将来有一天,你在游戏中购买了一辆车,可能在现实中这个车真的就属于你了。

三.元宇宙文旅的五大关键问题和核心干货分享

2021年12月,数字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元宇宙工作委员会联席秘书长高泽龙出席由全联旅游业商会绿色旅游经济研究与促进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元宇宙文旅首期研讨会”,并且发表了题目为“元宇宙、区块链与未来网络科技改变文旅行业”的主题分享(中国最早的元宇宙与文旅结合的深度文章)。

高泽龙认为,元宇宙可能就是下一代互联网,未来的网络体验必然会创新和升级。元宇宙能给人们带来沉浸式无延迟的社交体验,能超越物理空间,用户有着高度的参与感,可以获得现实世界难以得到的感受。元宇宙+文旅的未来可期,可能还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如同三十年前人们也无法相信手机会成为人类的一个“器官”,未来更多智能设备可能也会成为我们的另外一个“器官”。

(一)元宇宙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实现随时随地的文旅体验

元宇宙是互联网的升级版,我们知道互联网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这也是为什么淘宝京东远远超过这些线下商场超市的原因,这可以叫做“降维打击”。现在的旅游,我们真人必须到达景区才能完成旅游,这就像我们以前必须到商场才可以购物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可能零星的人开始选择虚拟旅游,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人虚拟旅游,未来有一天可能大部分都在元宇宙中旅行观光。你可能上午在夏威夷,下午在埃菲尔铁塔,也可能上一秒在泰山看日出,下一秒就置身于嵩山少林寺练如来掌。这看起来匪夷所思,但是你扪心自问,你现在还去超市吗?十年前有人告诉你说将来你不需要去超市了,你是不是也很难相信。

早期电商尚未普及,很多反对者会说“我看到了摸到了才敢买”、“衣服必须要试啊”、“逛街才有感觉啊”、“大闸蟹怎么可能快递”、“这么贵的化妆品我怎么敢从网上买”。可是现在看来,这根本不是事儿啊!

现在的旅游是千人一面的,景区提供固定的服务,所有游客都被动接受同样的服务。将来,游客会有无数种选择,游客到了景区后会有很多种玩儿法,很多种体验。

(二)助力和赋能文旅经济 元宇宙文旅将超越数字文旅

元宇宙只是把多项科学技术的前沿发展进行综合应用,开展创新实践,这种说法其实也没错。文旅行业其实是信息化程度并不算高的行业(相对于金融、通信、物流等),携程、阿里巴巴、美团等将车票机票、酒店、景区门票、旅行社等基础业务基本上全部解决。其他的智慧景区、数字景区的建设并没有形成大规模普及应用的局面,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依靠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陆陆续续、零零散散的推动发展。

元宇宙文旅来了以后,有可能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头部公司比如故宫、三星堆等原来的数字化就做的很好,而且其原来做的可能就是元宇宙概念了。2021服贸会,北京市文旅局公布了“北京文旅技术装备优秀项目”榜单,《千里江山图3.0》、“张灯结彩”故宫珍品宫灯沉浸式光影演绎等数字文旅项目榜上有名;在服贸会现场,VR眼镜“飞跃北京”、数字化全景故宫、滑雪模拟机体验单板滑雪、会唱歌的智能语音机器人等成为服贸会的热门展区和网红打卡地。

(三)可能会成为未来最大的增长点 得元宇宙者得未来

元宇宙可能实现并不需要游客亲自到景区就能“身临其境”的虚拟旅游,能看到同样真实美丽的风景,听到鸟语花香,甚至虚拟旅游还能实现“拉帮结派”的有社交属性的旅游,比如全家人、三五好友、情侣虚拟旅游。中国首本元宇宙科幻图书《元宇宙2086》中就畅想了20年后情侣在虚拟游览黄果树瀑布的情景:虚拟门票是实体门票的十分之一,现实世界中两人戴着VR眼镜拉着手在室内的运动毯上走,虚拟世界中两个人的化身就徜徉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林间小路,两边鲜花盛开,鸟语花香,数字导游(虚拟人)随时讲解并且给二人拍照,他们沿途买了些东西,这些东西会被快递到家,他们想看彩虹,天上马上就出现彩虹,他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观看瀑布,甚至钻到瀑布里面戏水……

《元宇宙2086》已经上架京东、淘宝。上面描述的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可能三五年后雏形就实现了。未来的文旅,实体门票和现实中的“游娱购”和“吃住行”收入可能都会降低,大部分的消费可能会转移到虚拟世界中。

文旅行业在元宇宙的收入可能会有哪些呢?门票或演出票,拍照或录像服务,陪游或导游服务,景区纪念品或衍生品,大量穿插在景区或演出中的内容(内幕花絮/粉丝打赏)。景区一棵芒果树上的芒果都可以售卖,同样的道理,你想从泰山山脚直接上升到山顶,可能也会需要虚拟的缆车或直升机服务……

(四)区块链技术与NFT会扮演重要角色

互联网时代的数字版权保护是虚拟旅游价值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痛点。对于这一痛点,元宇宙依托NFT(非同质化凭证)解决了数字版权问题,去中心化的特性使得个体都能够参与到价值共创过程中,形成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进而完成确权、流转、溯源等全流程。元宇宙的经济基础是区块链技术,至关重要的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契约数字化凭证。敦煌美术院官方在唯一艺术平台发售的首批敦煌系列数字藏品成功发行,不到10分钟,首期2万5千份便告售罄,自此敦煌元宇宙时代正式开启。

已经有多个博物馆和景区发行NFT数字收藏品,一般他们会和蚂蚁区块链、腾讯至信链等进行合作,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等很多都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元宇宙旅游必定是与现实景点有关联的,游客可以在旅游中消费购买数字藏品或者现实世界中的物品,而因为区块链技术作为元宇宙的基础,用户线上购买的物品可使用区块链做正品保障、供应链的保证,从这个角度上看,元宇宙旅游购物甚至比直接去现场买更安心。

(五)体验变得极大的丰富 内容和创意至关重要

元宇宙拥有广阔的未来前景,而对于文旅行业来说,元宇宙是打破旅游时空观的媒介,更像是主题文化的虚拟体验地,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更好地将园区的主题文化根植在用户心里,进而转化为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和衍生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作品,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NFT数字收藏品、全息投影、实时互动、3D渲染等技术的应用,能让游客在旅行前、旅行中都可以获得更有品质的体验,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旅行业“吃住行游购娱”的各个环节,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元宇宙文旅,最缺的是人才,最缺的是有想象力、有构建能力、有创意的人才。

迪士尼CEO曾经表示,元宇宙将是迪士尼的未来,相信元宇宙是下一代的发展方向,并表示“粉丝们有望在元宇宙中与迪士尼公主共进午餐”。永远保持学习、永远保持思考、有能力的情况下积极拥抱新生事物,尝试创新,这是高泽龙通过分享最希望传达的意思。同时,高泽龙还提醒大家,所有的业务一定要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开展,元宇宙、NFT这些创新必须遵守政府的规定,杜绝纯粹的概念炒作。

四.区块链提供底层经济系统 数字藏品成为元宇宙最广泛应用

非同质化代币,英文Non-Fungible Token,简称NFT,本质上是一种标准或协议。在国外通常是指开发者在以太坊平台上根据ERC721标准/协议所发行的代币,它的特性为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国内的NFT往往被叫做数字藏品,一般是在联盟链上部署实现的。NFT非常适合对具有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的权益和资产进行标记,并可以实现自由交易和转让。讲NFT或数字藏品,必须先讲区块链,理解了区块链才理解元宇宙;目前来看,数字藏品可能会是元宇宙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一)区块链构建信用体系和价值网络 是数字资产的前提条件

1.支付和清算系统

区块链在国外是加密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因为国内政策和法律的限定,区块链主要被用于构建信用体系和价值网络。区块链的基本特征包括不易篡改、公开透明、点对点支付等。在元宇宙中,经济系统将会成为其实现大规模持久运行的关键,而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天然的“去中心化价值流转”特征将为元宇宙提供与网络虚拟空间无缝契合的支付和清算系统。以央行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将为元宇宙提供支付和清算系统并保障系统规则的透明执行,能大幅降低可能存在的腐败和暗箱操作等有害行为。

元宇宙系统须支持互操作、无缝衔接和易扩展,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3D空间合集,元宇宙由无数个“小元宇宙”平台组成,用户可以任意穿梭、游玩和互动,支付必须是安全的、无摩擦的和即时的,并且无论你在元宇宙的什么地方,必须能够保留和使用创建的资产(如你的定制头像)。

2.智能合约部署

区块链能实现“元宇宙”的价值交换和信用体系。由于区块链网络本身的公开透明特性,使得智能合约具有自动化、可编程、公开透明、可验证等卓越特性,从而无需在第三方验证平台的前提下即可进行链上可信交互。如果将元宇宙中的金融系统构建于区块链之上,那么可以利用智能合约的特性将契约以程序化、非托管、可验证、可追溯、可信任的方式进行去中心化运转,可广泛应用于金融、社交、游戏等领域。

3.数字资产及NFT非同质化代币

区块链可以使“元宇宙”里的数字物品成为真实的资产。比如区块链里大火的NFT将成为“元宇宙”中新的价值承载物,为元宇宙中的稀有属性、稀有资产提供证明和确权,从而实现数据内容的价值流转。通过映射数字资产,从此用户在“元宇宙”世界里的装备道具、土地产权等等都会有可交易的实体。区块链上的哈希记录可以作为虚拟资产的凭证,就相当于我们的身份证,保证它的独特性。通过区块链,能实现数据内容的价值流转,再通过数字资产的映射,用户在“元宇宙”世界里的装备道具、土地产权等等也会有可交易的实体。

4.区块链综合服务元宇宙

区块链的哈希算法及时间戳技术为“元宇宙”用户提供底层数据的可追溯性和保密性,共识机制可以解决信用问题,利用去中心化的模式实现网络各节点的自证明,分布式网络构成了整个经济系统运行的核心基础和支撑。区块链是“元宇宙”的可信底层构建关键技术,这也就是说,它既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也是元宇宙经济系统的基础,能更好地保障用户虚拟资产和虚拟身份的安全。

(二)版权登记的数字藏品 可能引领未来消费新趋势

2021年12月22日,新华社发文宣布将于12月24日20:00通过区块链NFT技术,发行限量藏品。据介绍,该系列收藏品将精选的2021年新闻摄影报道并进行铸造,是中国首套“新闻数字藏品”。首批“新闻数字藏品”预发行11张,每张限量10000份。还将推出仅发行1份的特别版本。所有藏品均免费上线。

在这之前,敦煌美术研究所做了一次大胆尝试,携手支付宝,共同推出基于两款蚂蚁链发行的付款码皮肤NFT。象征着美好的九色鹿王与敦煌最具代表性的飞天开启了中国文旅行业数字藏品的新篇章。“物物相生”主题数字藏品将三星堆文物与四川珍稀动物相结合,6000份数字藏品上线即被瞬间抢空;山东泰山将联合鲸探APP及淘宝阿里拍卖平台,分批次上线6款珍藏级数字藏品;湖北省博物馆将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制成数字文物限量万份,3秒就售罄……

京东灵稀发行了包括一本精美的北京旅游纪念册、48家北京景区门票权益和一个配套的数字艺术藏品。在纪念册的每一页用插画形式展现各地著名景区地标,用户在购买纪念册套装时,可自主选择不同主题的数字藏品。数字藏品绑定48余家景区权益,共有6款:分别是冰雪挑战,万物赏悦,文史溯源,酷乐玩趣,现代之城,博学探索。这款数字藏品是京东基于京东云数智技术能力推出的,一款新型的数字化文旅体验产品。它通过绑定景区文旅门票权益,依靠IP资源的创意开发及数字创意媒介的应用,弥补线下文旅的短板,既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文旅体验,又可以帮助景区触达年轻用户、线上用户。同时,这种数字藏品还有助于深度挖掘文旅IP价值,助力将景区的门票经济拓展到IP运营领域。未来,京东云还将为文旅产业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能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提供技术服务,推进数智文旅建设。

元宇宙的底层架构是区块链技术,而丰富元宇宙的却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契约数字化凭证。数字藏品跟QQ秀、皮肤、表情包、游戏道具等很像,是一种数字时代的文化符号,是一种依托其本身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社交价值等)而存在的数字“玩具”或“艺术品”,稀有性、文化认同和权威性也为其价值提供了支撑,我们应该避免赋予其金融属性。任何创新都必须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展开,从事数字藏品业务须遵守国家最新的法律和法规,切勿盲目跟风、炒作概念、扰乱金融、非法经营。

数字藏品逐渐成为一种风尚,数字时代的“文艺复兴”似乎到来。数字藏品可以赋能景区发展,有可能成为文旅企业进军元宇宙领域最便捷高效的突破口,也有可能成为很多景区重要的收入,甚至会成为短时间内的支柱性收入。

五.脚踏实地发展 切勿盲目追求和崇拜

元宇宙切切实实可以在很多行业和领域开花结果,得到很好的应用,文旅行业也可能成为元宇宙蓬勃发展的应用场景,这并不是空谈,这已经在被逐步证明。

“5G+XR+文旅” 是一种“文旅新物种”, 其技术能够给现有的文旅产品带来一定突破。众所周知,原来强调的沉浸式体验,无外乎用声光电制造一些炫目的效果,再配合椅子的摇晃,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但通过虚拟现实,我们就可以打破很多边界,体验原来体验不到的东西。传统景区、主题公园都在致力于抓住喜欢电竞、喜欢电影、喜欢新奇体验的年轻一代消费者,想吸引更多年轻用户,VR或者说XR一定会是一个独特的吸引点。

(一)元宇宙案例层出不穷

1.张家界成立元宇宙研究中心

2021年11月18日上午,张家界元宇宙研究融合发展研讨会暨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武陵源区大数据中心吴家峪门票站举行,张家界自此成为全国首个设立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景区。据悉,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设置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元宇宙研究将成为武陵源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研究内容。

2.大唐不夜城

曲江文旅旗下的大唐不夜城打造的全球首个基于唐朝历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像一个通往数字“虚拟世界”的工具,让游客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在“大唐不夜城”游览娱乐。大唐不夜城官方公众号消息称,白天的大唐不夜城是旅游景点,是休闲购物空间,但配合声光电的技术后,晚上则变身成为时空隧道,使游客沉浸于盛唐之中。水舞光影秀、追梦力量舞台、长安故事舞台等传统文化也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此外,大唐不夜城也通过直播的方式,带游客足不出户“云游”周边商超、博物馆。

3.海昌海洋公园

海昌海洋公园也在不断探索新“玩法”,并且积极的加入到元宇宙文旅的大军。海昌海洋公园在2021年多次变身为“AI机器人王国”、“全景式海洋恋爱圣地”等,创造身临其境的梦幻体验,丰富了海昌海洋公园的服务内容。“积极拥抱Z世代”、“打通线上线下海洋娱乐通路”、“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是海昌海洋公园一贯的品牌主张。

积极布局元宇宙还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海昌海洋公园和社交平台Soul App举办了“海底奇幻万圣季——打开年轻社交元宇宙”主题活动。据了解,该活动通过分享万圣社恐星球赢取公园门票、使用AR贴纸合影搞怪获取“万圣灵魂派对”入园资格,还有乐园盲盒、缆车惊喜互动等线上线下联动的玩法,为游客带来了沉浸式、场景化的社交新体验。

4.平遥古城3D灯光秀

平遥古城3D灯光秀是演艺演出方面很好的尝试,形成以迎薰门城楼为地标的夜景大格局。以高水平的技术能力实现了超越8K分辨率,13500点,对平遥古城迎熏门城墙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并在150米的超长“画卷”上利用三维楼体投影及三维立体声光电等技术,实现古城墙与动画的完美融合, 动静融合打造深度沉浸体验。

在博物馆方面,同样位于平遥古城内的平遥科技艺术博物馆项目以“现实——虚拟现实——虚拟”的展览框架,融入《曹俊艺术展》等名家名作,加入科技秀成果,使艺术家的想象力在理性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让观者得到多维度的体验。

5. 万达电影尝试剧本杀业务

2022年1月,万达电影宣布将推动以剧本杀为代表的沉浸式娱乐行业与元宇宙生态融合发展,将依托万达电影股份旗下运营的700多家电影院,开展“光影剧本杀”业务。万达进军元宇宙的方向其实很明确,就是IP+实景+VR,在这个组合之中,既有IP能带来较强的号召力,而且VR的呈现形式也可以避免实体装修上反复迭代的成本,其实就是互为补充的理想构架。VR剧本杀构建了技术壁垒,隔断了当下中小剧本杀门店参与竞争的可能,成为一种巨头的游戏。

6. 大量VR体验店

商场中的VR体验门店是目前最成熟、最常见的元宇宙落地形态。大到数千平方米的VR主题乐园,小到一二百平米的VR体验店,在全国各大城市的无数个商场内都有分布。这种类似电玩厅的形态爆发了出乎意料的强劲生命力,并迅速成为 VR 产业重要的力量。VR 技术与传统主题公园相结合的工作也在开展中,一些公司先后宣布了 VR 主题公园项目,意图将 VR 、AR等技术应用于主题公园。

上面列举了一些例子,主要是为了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其实类似这方面的例子每天都有,层出不穷,如果真的重视未来创新,应该自己主动多去了解和关注这些动态。

(二)元宇宙文旅存在的问题 未来的趋势

2021年12月底,主题乐园巨头迪士尼获得一项技术专利,名为“现实场景中的虚拟世界模拟器”,旨在为主题公园游客打造个性化互动景点。人们通常认为元宇宙存在于互联网,需要使用VR或AR设备才可以体验。但迪士尼的这项新技术能将元宇宙带到现实世界。这也不是迪士尼第一次对元宇宙表现出兴趣。在2021年11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该集团CEO Bob Chapek表示,迪士尼将建立自己的“元宇宙”,终会将现实与虚拟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在属于自己的元宇宙中,跨越边界,打造更多IP故事。

如果能够增加营业收入,增加游客数量,其实都可以尝试,不管是不是元宇宙,或者是何种形式的元宇宙。担任多个地方政府、上市公司数字经济顾问的高泽龙认为“元宇宙+文旅”的未来值得期待,但实际上,他也提出“元宇宙+文旅”仍然存在多个问题。

比如说,成本太高,文旅项目想构建元宇宙场景,其信息化升级所需的费用动辄几十万元,这对于大型文旅公司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普通的文旅运营方仍然难以承担。比如说,认知程度低,一方面是文旅项目方认知欠缺,另一方面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元宇宙”这样的新生概念也是在探索阶段。再比如说,基础设施和整体环境尚不成熟,元宇宙需要多项技术支撑方能实现,而客观情况却是很多景区信号差,5G网络建设跟不上。

虽然有困难,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逐步迈向万物互联、精彩纷呈的“元宇宙时代”,现实生活数字化和虚拟化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既要追求新意与变化,更要聚焦于打造人性化、有内涵、有温度的产品,这样才能贴合大家的生活。无论何时,最基本的服务与品质要跟上,这样才能打动消费者。文旅项目运营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元宇宙只是手段之一,要分清主次,切勿本末倒置。

高泽龙认为,元宇宙技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全体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经过漫长的时间和重重的考验,才能造福更多的人,让中国的文化旅游业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元宇宙不是万能的,而且还很遥远,现在的探讨更多的是概念性的,切勿本末倒置,盲目追求。既要看到趋势,放眼未来,还要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如果是个信息化差的景区,提升信息化肯定是没错的;如果信息化非常发达的景区,有精力有能力提前布局元宇宙,肯定也是没错的。信息化也只是文旅项目运营和发展的一部分,一个环节而已,并非全部。


作者介绍:

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元宇宙工委联席秘书长,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数字经济分会副会长,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委会副主任,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元宇宙研讨班课程总策划,《区块链思维》、《元宇宙2086》、《元宇宙工程》等书作者,中央党校出版社《元宇宙科技产业党政干部学习详解》编委,中国首个元宇宙白皮书《2020-2021中国元宇宙产业白皮书》主笔。也在其他多个协会、国企、研究院等挂职或任职。

易现魏炜立博士受邀参加TODTALK,以AR无限延续城市记忆 

10月10日,易现内容总监魏炜立博士受邀参加TODTIME时间廊系列文化艺术对话活动TODTALK,带来【AR-WORLD城市新体验】主题演讲并参与“多元宇宙下,城市记忆该如何延续”主题对谈。

TODTALK

关于城市记忆的思考

本次活动中,魏炜立博士与来自新媒体科技艺术领域的大咖们——跨界艺术创作团队Much More,跨媒介造型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老师徐戈,共同从自身作品出发,讲述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增强现实、影像、雕塑装置,记录城市的发展,探寻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人的关系。

魏炜立 博士 | 易现内容总监

AR-WORLD

城市新体验

厦门胡里山AR夜游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AR还是扫描瓶身出现的特效动画广告、互动游戏,事实上,伴随着AR技术的突破与发展,目前AR应用已经延伸至大尺度的空间领域。

魏炜立博士表示,易现自研的元宇宙空间数智化AR平台——洞见AR-World正在为城市打造全新的体验。基于行业顶尖的视觉识别算法和游戏级渲染技术,洞见AR-World为创作者提供可视化的三维空间编辑工具,支持用户将创意作品1:1绑定于物理空间,大幅降低AR空间内容创作门槛。

作为一种新技术、新交互,AR能够改变空间的原始属性,它将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例如原本是传统的办公写字楼,经过艺术家的创作,在数字世界中它可以变成游戏场、演唱会、导航导览空间等等,彻底改变空间的原本功能。

魏炜立博士谈到,易现正在为未来空间形态做准备,通过洞见AR-World开放平台,携手创作者,不断地释放艺术家们对于空间的畅想,在不改变物理空间搭建的前提下,为空间的运营者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不断发展和提升元宇宙空间数智化AR平台的同时,易现希望吸引更多的数字内容创作企业、数字艺术家、游戏工作室等创作者,建立具有蓬勃活力的AR创作生态,进一步推动AR艺术的商业化落地。

多元宇宙下,

城市记忆该如何延续

基于易现在城市文商旅空间的大量商业化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淀,魏炜立博士从“AR无边界博物馆”、“AR实景剧情空间”、“AR数字游乐场”三个城市AR形态的真实落地案例,分享了AR技术在城市中建立的“折叠空间”,以及它们背后巨大的想象空间与商业潜力。

以AR技术助力南京小西湖的旧城改造项目为例,魏炜立博士表示,易现希望通过“AR无边界博物馆”将城市的记忆交还给城市,将城市打造成一个无限延展的时光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改造城市中诸多的功能性建筑,艺术家可以将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感情、记忆、设想以AR的数字创意形式表达出来,并通过商业化的运营以及分发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

南京小西湖旧城改造

https://v.zhihuilvyou.com/%E5%8D%97%E4%BA%AC%E5%B0%8F%E8%A5%BF%E6%B9%96.mp4

“AR实景剧情空间”则是易现在商业街区、文旅空间采取的巨大突破与革新。易现在杭州吴山景区落地的“戏游-南宋记忆”项目,以AR技术为支撑,融合串联剧情、角色解谜、收藏图鉴等玩法,将开放的商业街区改造成一个实景剧本游戏,游客在1个半小时的体验中,去深入了解南宋的人文与历史。

“AR数字游乐场”则是更偏未来城市AR形态的一种想象,在类似开放世界的AR游乐场中,玩家可以通过组队、对战等形式完成任务,并通过与实际的现实场景的交互形式来解锁各种有趣的玩法。

魏炜立博士表示,易现打造的洞见AR-World平台,始终是围绕以人为中心的线下商业模式,赋能线下空间的增值运营。通过线下与线上的紧密融合,为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带来新的视角、新的体验,重新去认识城市里的一花一草、街头与角落,从而产生人与城市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

苹果公司CEO库克预测AR是未来的趋势,但不看好元宇宙

苹果CEO蒂姆·库克连续五年都在大赞AR技术前景可期!

五年时间,十五次公开场合,库克都在“表白”自己对AR技术的喜爱。不仅如此,库克还认为AR将是苹果的下一个“节点”,目前苹果已经投入了近千人的研发团队来开拓这个新领域。

外媒The Verge推测这些夸赞AR的言论可能代表着库克的一种态度——AR的应用前景比人们的市场预期要好,VR则反之。

如今,iPhone和iPad都可以使用相应的AR功能,业内也多次传闻苹果将很快发布AR/VR头显。

库克已经担任苹果CEO十年,带领着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但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相比,库克缺少一些像iPhone、iPad、Mac那样具有标准性、能给行业带来震撼的产品。

The Verge表示,虽然苹果还没有推出AR头显或者AR眼镜,但AR可能将会成为库克任期内的“标志”。

近期彭博社还曾表示,库克在任期结束后,可能会负责AR领域。

The Verge整理了五年以来,库克对AR领域发表的言论。库克为什么觉得“AR的发展潜力大于VR”、AR又将会如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苹果的AR布局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些言论中找到答案。

一、库克五年内十五次为AR“站台”,AR将改变沟通方式

库克究竟有多看好AR领域?在谷歌刚发布谷歌AR眼镜时,库克曾表示很难看出谷歌眼镜的“吸引力”,这种AR可穿戴设备不会受欢迎。

但自2016年以后,库克开始疯狂“打脸”,五年内曾经十五次谈到自己十分看好AR技术的发展,并且认为AR比VR更具市场潜力。

1、2016年7月:“AR真的很棒”

库克曾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讲:“我们一直在这方面(AR)投入很多,未来我们也将会继续投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我们高度重视AR,我们认为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很棒的事情。

并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我们首先要求我们的产品将可以和其他开发者的产品适配。就像神奇宝贝(Pokémon)那样,你可以看到许多人都拿着iPhone去寻找神奇宝贝。”

▲用iPhone寻找神奇宝贝

2、2016年8月:“AR将是核心技术”

库克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谈道“我认为AR非常有趣,是一种核心技术。所以,我们谈到(我们在)幕后做了很多事情。”

3、2016年9月:“AR比VR更具价值”

“VR和AR都很有意思,但我目前认为二者之间,AR将更具价值。AR可以让我们两个人都坐下来并且面对面彼此交谈,并且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与我们正在谈论的事情有关,可能是一些不在场的人假装在场。”库克在参与《早安,美国》访谈时提及对AR的态度。

“那里(AR)有很多非常酷的东西。”

4、2016年10月:“AR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库克在犹他科技之旅的谈话中详细介绍了AR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他会觉得AR比VR更具有发展潜力,同时他还强调AR在商业化上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

对于AR什么时候可以成为“现象级”,库克表示当每个人都拥有AR体验,每个人都认为AR是一件“可接触的事情”时,AR就成为了一种“现象级”技术。

“这里没有人或者说很少有人,能接受一直站在电脑前或坐在电脑前,也很少有人接受‘困’于某物。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是社会人。即使是内向的人也是社会人,我们喜欢人,我们想要互动。而在这两者(VR和AR)中,参与AR互动的人数会更多一些。”

▲库克参加犹他科技之旅

库克估测AR最终会像一日三餐一样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iPhone一样。与AR相比,库克认为尽管VR也很重要,但它的应用领域不会那么大。

库克表示VR会对教育、游戏领域非常重要,但“我无法想象你和我坐在一起时,每个人都获得封闭的VR体验,但是我可以想象现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体验AR。”

而对AR的应用发展,库克觉得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这里存在一些非常困难的技术挑战。但他相信最终AR会大规模落地,“我们好奇它什么时候会发生。”

5、2016年10月:“AR技术意义深远”

库克在接受美国媒体BuzzFeed采访时表示,尽管VR会产生一些有趣的应用,但AR还是会优于VR,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是无可替代的。

“AR(发展)需要一些时间,但我确实认定它是意义深远的。如果我在这里有AR体验,我们可以有一个更高效的对话”,库克认为AR可以将信息更好的融合,而且并不会成为谈话的障碍。

6、2017年2月:AR将和智能手机一样具有开创性

在接受英国《独立报》访谈时,库克提及“我对AR感到兴奋,因为与封闭的VR不同,AR允许个人存在现实世界中,还能够改善人们目前现状。”

库克谈道,大部分人都不想将自己长时间脱离社会,长时间与世隔离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使用AR,你可以不必全神贯注于某事,而是让它成为自己与世界对话的一部分,这样会更有共鸣。”

“我确实看到(AR)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此感到如此兴奋。”

▲苹果在2021年9月8日凌晨发出带AR效果的秋季发布会预告片

“我认为这(AR)将是一个像智能手机一样的大创意,会像智能手机一样适合所有人,”库克对AR持有乐观的看法,“因为(我们)可以提高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并且很有趣。我看待AR就像我看待iPhone中的芯片一样,它本身不是产品,而是核心技术。”

但库克也提到在技术要达到理想水准之前,还有一些困难需要克服。

7、2017年6月:AR赛道让人兴奋

库克在彭博社的采访中详细介绍了他对苹果AR的愿景,他认为AR成为主流体验的第一步是需要将AR功能放在操作系统里。苹果将AR功能放到iOS 11中,并向开发者们开放,释放数百万人的创造力。

“我们和宜家谈过,他们有他们家具系列的3D图像。”库克讲到AR的新进展,“您可以尝试在家中放置(宜家的)家具和其他物品。”

同时,库克认为AR是可以从企业延伸到消费者的东西。他谈到在企业里,AR将会逐步成为他们工作的基础,人们也可以看到一些非常酷的消费AR产品出现。

“我们现在可以做到我们想做的一切吗?不,这项技术还没有完成,但这本身就是某种程度的美。这里有一条跑道,一条令人难以置信的跑道。”

“当人们开始看到什么是可能时,这会让他们非常兴奋——就像我们一样,就像我们过去一样。”

8、2017年10月:“AR拥有广泛的用途”

库克曾回应了一位牛津大学的学生询问他认为哪种技术具有“变革性”的问题。

库克表示AR有广泛的用途:

“我对AR感到非常兴奋,因为我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它的用途。我可以看到它在教育、消费者、娱乐和体育方面的用途。我可以在我所了解的每一项业务中看到它。”

“我喜欢它不会造成孤立的事实,”库克谈道,“我喜欢我们‘放大’思想的产品,我认为AR可以帮助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同时,他还提到尽管VR会有一些很酷的小众事物,但不如AR意义深远。

9、2017年10月:AR或能代替直播

在英国《Vogue》报道中可以看到库克曾说过,虽然苹果并不打算建立一个“庞大的服务数据库”,但它会支持AR领域中正在开展这项工作的公司。

“如果你想看时尚界的时装秀,那AR是一个很好的应用”,他认为AR可以帮助人们看清衣服的细节,而不像一些时装秀,只有现场的观众可以看见完整的衣服细节。

10、2017年11月:“苹果打造史上最大的AR平台”

随着苹果在iOS 11上推出其ARKit平台,库克在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苹果已经创建了世界上最大的AR平台。

“今天,我们的App Store中已经有超过一千个具有AR功能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在几乎所有针对消费者、学生和企业用户研发的应用程序类别中都创造了惊人的新体验。”

“简而言之,我们相信AR将永远改变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式。我们已经看到(AR)将会改变您工作、娱乐、联系和学习方式。例如,有些AR应用程序可以让您与一切事物的虚拟模型进行交互。”

“当每个主题都以3D形式呈现时,教育马上变得更加强大。想象一下,您可以在购买之前将物品放在客厅中时看看,或者您还看到体育赛事的现场统计数据。”

▲苹果推出的ARKit平台

11、2017年10月:苹果对市场上的AR技术并不满意

在ARKit发布之后,库克在英国《独立报》的采访中承认他觉得头显或眼镜中搭载的AR技术还没有达到苹果所关注的水平。

与此同时,库克认为视野问题、显示器本身的质量问题,这些都还没有达到苹果要求的水准。

“我们希望成为第一,我们想成为最好的,并为人们提供很棒的体验。但是现在,您在市场上看到的任何东西都不会让我们中的任何人满意,我也不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对此)满意。”

“大多数技术挑战都可以解决,但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12、2018年2月:客户对AR持看好态度

“ARKit将彻底改变我们在移动设备上的许多体验,我们通过ARKit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市场上最先进的工具。”库克在苹果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提到AR市场的客户反馈。

13、2018年10月:AR将不可或缺

库克在接受关于Apple Watch的采访时告诉美国媒体NowThisNews,AR即将变得不可或缺。

“我认为有一天我们会想知道没有它我们会如何生活,就像现在我们想知道没有手机我们会如何生活一样,”库克谈到AR时表示,“我们可以通过AR的力量进行更深入的对话。”

14、2020年1月:AR将“渗透我们的整个生活”

他在爱尔兰都柏林发表演讲时举了一个公司使用AR的例子,并描述了它的潜在用途。

“昨天,我拜访了一家名为War Ducks的开发公司——这家公司有15人,他们正在聘请AR专家并尝试在游戏中使用AR。你可以想象,对于游戏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对于我们在这里的讨论也是如此。你和我可能正在谈论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使用AR将它拉出来,并且我们可以同时看同一件事。”

“我认为AR不会将人们隔离开来,而是可以用它来强化我们的讨论。”

15、2021年4月:AR是“苹果未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库克同意记者Kara Swisher采访的观点,即AR是“苹果未来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还觉得AR在健康、教育、零售和游戏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已经看到AR在其中一些领域随着手机的使用而起飞,而且我预估未来的应用会更广。”

二、广纳人才,苹果的AR计划正在稳步推进

库克长期以来一直看好AR,但苹果推出的最新产品还是2017年的ARKit开发平台。

开发人员可以使用iOS 11以上的iPhone和iPad摄像头以及传感器在3D空间中叠加图像。业余AR爱好者也可以在ARKit开发平台上创造自己的AR软件。The Verge曾表示,ARKit可能让苹果在AR领域上赶上谷歌。

ARKit推出时正值神奇宝贝(Pokémon Go)的热潮,为粉丝群提供一个AR软件平台,但后续人们对ARKit逐渐失去兴趣,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此后,除了ARKit,苹果也推出了一些其他产品。2019年5月,苹果推出了自由女神像AR软件,库克曾在推特上写道,“自由女神软件只是一个开始,AR正在改变我们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方面。”同时,2019年7月,苹果在iOS系统上推出了AR艺术课程。

▲苹果推出的自由女神AR软件

在AR研发方面,苹果疯狂地招揽AR技术人才。

苹果曾发布了数十个AR和VR招聘信息,希望聚集更多的力量。并且,苹果“挖”来了Nat Brown,这位混合现实的专家以前曾在微软工作过,自己还创办了Xbox。

此外,苹果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在2015年苹果收购了德国AR软件公司Metaio。然后,苹果还在2017年收购了专注于AR和眼动追踪领域的德国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

不仅如此,苹果已经拥有多项与头显有关的专利,这些都在表示苹果正在AR领域稳步前进。

▲苹果获得有关在AR眼镜上加载地图的专利

三、千人参与AR研发,AR头显、AR眼镜正在路上

从2018年起,业界就有报道称苹果将推出VR/AR头显和AR眼镜。

彭博社曾报道,苹果1000名工程师参与其VR和AR计划。该计划在苹果内部代号为“T288”,将包括2021年或2022年发布的VR/AR头显,并将在2023年推出一副时尚的AR眼镜。

The Information的报道表明,苹果AR/VR头显可能需要依赖像iPhone一样的其他设备处理器。同时,苹果正在研发用于头显的定制芯片,因此苹果头显可能一年后才能现世。

至于AR眼镜,The Information认为苹果可能在2023发布,而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则认为更有可能在2025年发布。

苹果一直是一家对产品具有高标准的公司,此前曾因为AirPower无线充电板不符合其期望,而选择放弃该产品线。

由此可见,如果苹果的AR/VR头显不能使库克满意,短期内人们应该是看不到苹果的AR/VR头显了。

结语:苹果重宝押注AR领域

通过历年以来库克发表关于AR的言论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他认为AR不但能加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拥有比VR更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苹果在AR上的发展并不太顺,ARKit平台的后续发展并没有达到苹果的预期,这也意味着苹果AR领域的布局尚未完全成型。

距离苹果上次推出与AR相关的产品已经过去了近4年,此次苹果秋季发布会上的AR邀请函似乎暗示苹果将在AR方面有新的动作。

是ARKit的升级版?还是发布AR头显或者AR眼镜?又或者是在手机中增添了新的AR功能?我们将在后天凌晨“连线”加州,一起来揭晓谜底。

沉浸式业态成文旅新赛道?

2019年,一部叫《长安十二时辰》网剧火了。三年后,2022年4月30日的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正式对外开放,项目在2.4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注入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IP与唐文化内容。与其他主题街区不同,“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强调市井生活,呈现的是一个有温度、有烟火气,真正能够和人可触摸、可互动、有亲近感的形态。作为全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文化体验街区,游客不仅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唐朝里坊的歌舞升平、热闹繁华,更可以深入探寻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内的种种线索,与剧中人物深度互动。用该项目负责人、西安唐时良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凤龙的话来说,“这是一次沉浸提升和消费升级的行动,是一次典型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商业相结合的破题。”

陈凤龙介绍说,在这个主题街区,可以看到在上元安康踏歌台上,杨贵妃携侍女展现的1300年前的霓裳雨衣舞;在亭子和垂柳的酒寺门前,可以做一次独属于中国离别诗意化表达的折柳送别。此外,全天还有五十多场各种不同类型的演艺,也许能碰到剧中的人物。同时,街区有上万件量身定制的道具,将真实的质感呈现在游客触摸和眼睛所看之处。街区内还有150余种在陕西和全国精选的特色优质的小吃和美食。最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有200个玩家在线,将整个项目24000平米作为游戏场所进行全倾演绎,游客随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人物命运进行角色体验。“从进入‘长安十二时辰’的那一刻起,您将由一个旁观者变为深度体验的参与者,身临其境地‘做一回唐潮人’。”

2022年12月,在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三个2022年度文化和旅游最佳创新成果里,“长安十二时辰”唐文化全景展示创新实践位列其中。“长安十二时辰使沉浸业态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上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这也是第一步成功的探索。未来一定还是以内容为王,在唐街的打造上,包括与各时尚国潮等知名品牌进行联名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深度沉浸体验上,能够为代表未来消费主体的年轻人们提供最有活跃度的、最能够体现出他们内心需求的好产品。”陈凤龙说。

01

用数字语言唤醒中国文化记忆

2022年春天,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惊艳了世界,无论是倒计时立春环节“数字科技分形美学”,还是壮阔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亦或是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这些都让我们体验到了中国美学与科技艺术的碰撞,是一场用科技艺术打造的国家文化盛典。“作为一个全场景内容矩阵的团队,我们是将跨媒体综合艺术作为我们的核心表达。在开幕式全程的所有环节中,我们用了当下最前沿和顶尖的裸眼3D技术,实现了在核心观看位置的沉浸式体验。”幕后团队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品牌总监江珊说。

2020年,一个没有一件文物实物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展览通过整合技术和文博资源,将九大博物馆近上百件的文物通过数字化进行了文物的时空漫游,形成了一个没有一件文物的数字体验场域,这在文博界属于首次。该展览的数字媒体创意方就是黑弓公司,“其实在文物漫游的主题下,暗示了一个非线性的观览方式,它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文物展陈的数字化展览,把文物从学术研究的领域带到了数字体验领域,给大家提供了认识文物与历史的崭新场域。在文物数字体验之外,我们还呈现了许多当代青年文化的创意成果,表达了当代青年对中华文明的思考与理解。”江珊说。

2022年,在洛阳一场大型沉浸式光影史诗《洛神赋》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以洛阳的历史文化为蓝本,运用AR/VR等多种技术,构建了洛阳首个大型沉浸式场域空间。“在这个场领域当中,观众不仅可以多视角、多维度观看尘封已久的洛阳故事,更可以参与其中,成为洛阳5000年历史的见证者,一步一景进入不同时空,借此踏上一场心灵共鸣的千年美学之旅。”江珊说。“我们希望用数字转移的方式为大众打造文化体验,用数字语言唤醒中国文化记忆。”

“沉浸式业态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帮助城市传播特有的历史文化,甚至能够带动城市、老城区或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复苏,提振消费的活力。”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说。

02

沉浸化正在成为文旅行业的标配

2022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商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交通等消费跨界融合,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新场景。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沉浸式业态”。由上海幻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沉浸式产业总产值已达到60.5亿元。

政府主动拥抱,企业纷纷入局,资本大量聚集,使沉浸产业赋能跨界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而文旅行业正是其最佳落脚地。

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创意文旅事业部总经理周红星认为,沉浸化是目前文旅行业的标配,可以使沉浸式体验逐步从视觉沉浸更深度地进入到情绪沉浸、精神沉浸,甚至是灵魂沉浸。另外,C端市场的社交需求,也将通过元宇宙技术得到更好满足。“受疫情影响,Z时代的社交也逐步呈现出更强烈的互联网化特征。C端个体之间的社交、C端与B端的社交、C端与场物之间的反射角,已经成为文旅行业的细分市场,产品再造的重要着力点。”

在周红星看来,在产品方面,AR/VR/XR/AR和可穿戴设备、裸眼3D技术等可以在文旅产业中得到充分应用,景区游览、演出、餐秀、住宿购物、展览、文博等,包括剧游、密室逃脱、剧本杀等一些新娱乐都可以在主场景中应用,极大地升级了传统文旅产品体验内容和体验载体。在项目策划和营销方面,这也将鼓励文旅企业进一步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建立新的盈利模式。

卜希霆认为,沉浸式业态从横向上来看,是文旅、教育、商业娱乐等多业态门类交叉融合的城市新业态、新模式。从纵向上来看,又是传统文旅演艺产业与新兴文化创意产业交融的新生态、新经济。“当然,无论是技术决定论,亦或是多元交叉论,沉浸式业态与沉浸式更新的融合方式,仍然要以实体空间为载体,以公共文化场景为维托,才能真的实现双向奔赴,相互赋能、相辅相成。”

得青年者得天下,文旅产业必须进一步年轻化,以适应新时代的消费群体日益旺盛的多元文化需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这样写道:“未来经济将是一种体验经济,未来的生产者将是制造体验的人,体验制造商将成为经济的基本支柱之一。”满足身体和精神的六感体验,一直是文旅产业的极致追求,而沉浸业态无延迟的交互,可以使其投资者、创作者、运营者、消费者全程参与其中,共同创造新的消费模式。文旅行业正在呈现出数字化、沉浸式、强社交、定制化的特点,我们期待更多用心制作的好场景、好内容。

王笑宇 | 下行周期的文旅产品创新方向——穿越周期暗夜,重塑创新能力

疫情对文旅产业影响几何,未来中国文旅市场走向何方,文旅企业应如何应对?大疫三年,经济的困顿与行业的萎靡让我们茫然,似乎感觉疫情过去后一切都将慢慢变好,但事实真是如此么。可能出现的文旅消费短期虚假繁荣或会遮蔽行业目光、影响判断,短中长期的文旅市场真正趋势如何,还需从底层逻辑进行判断。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全球正进入第四次产业革命前期的至暗时刻,基础科技的突破面临瓶颈,金融进入长期债务周期末端,信贷违约风险加剧,产业升级面临技术、资本及市场逆周期的系列挑战。继而,伴随其后的是逆全球化市场的零和博弈加剧,社会经济发展降速。中国亦进入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产品开发手段、项目运营方式亟待转型。

在文旅消费方面,在这一穿越暗夜、跨过周期的关键时刻,产业升级停滞、经济发展收缩,也带来了消费需求、开发形式、运营方式等方面的结构性变化,促使文旅产业的底层发展逻辑发生改变。即宏观上看,从资本型助力的文旅产业高速度、大规模、重资产疯狂开发,转向运营优先的文旅产品高质量、精细化、轻重结合的产品创新;微观上讲,文旅企业既要生存、保留火种,也要保存发展潜力、改变创新方式,在构建投资、建设、运营集成化创新产品能力的同时,尝试性探索细分领域、多元主题的新产品、新消费。

工业革命、产业升级

与文旅消费的关系

遍观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从本质上讲都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与企业家商业应用的结合,借助现代金融手段,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市场发展,需求旺盛,刺激企业家创新文旅产品,进而促进文旅市场繁荣。

例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奠定了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马修.博尔顿等大批工业制造业企业家结合这一技术,在蒸汽机纺纱厂、铁路运输、轮船航运等方面广泛推广了蒸汽机相关产业的商业化应用,开启第一次蒸汽工业的产业升级大幕。

其涉及的工业制造、交通运输、金融工具、餐饮及商业配套等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创立了大批的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产业链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新服务的同时,也孵化了大批中产阶层和大众精致消费群体,其收入不断提升、文化认知持续提高,进而诞生出不断升级、主题多样、消费多元的文旅消费需求,从而倒逼文旅市场创新产品。

随着需求持续爆发,敏锐的企业家洞察了商机,进而如雨后春笋般创新了大批的文旅产品。例如,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团队出游组织方式在英国始现。围绕这一旅游形态,诞生出诸多周边如交通产品、住宿产品、支付手段等多元产品业态;

第二次内燃机、电力工业革命,以及第三次计算机互联网革命,引发的汽车、航空制造业、计算机及互联网等行业发展壮大,也同样孵化了大批制造业、服务业中产阶层,还因后者的收入提升、认知提高,诞生出更为多元、细分的文旅消费需求。

同时,基于这一需求升级,以及历次工业革命、产业升级发展出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支付系统、公共安全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文旅创新的条件业已完备。诸多欧美企业家纷纷创新产品,文旅市场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主题公园、度假村、连锁酒店等细分文旅产品纷纷出现并发展壮大。

例如,美国的企业家华特.迪士尼,敏锐的洞察了市场需求,即大批产业升级孵化的中产阶层家庭,其消费需求未能满足,市场存量产品大多为机械骑乘类乐园,缺乏主题IP、缺少家庭亲子娱乐产品及服务。其借助动漫、电影工业的IP主题、场景构建、特效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优势,发挥企业家精神,围绕中产家庭的消费需求创新研发出著名的迪士尼主题乐园。

又如,欧洲的杰勒德·布利茨、杰拉德.布雷蒙,也纷纷洞察了市场需求的细微变化,即战后马歇尔计划支持下的产业升级孵化的大批中产,其文旅消费需求再次细化,对滨海、滑雪、森林等主题休闲度假、一站式服务等消费,有了更为强劲的需求,但市场产品仍为传统客栈、酒店类功能型住宿产品。继而,其纷纷依托各自的组织资源、产业资源,创新研发出地中海俱乐部度假产品、太阳季目的地度假产品等。

产业升级推动的文旅开发与消费

具有金融及经济周期属性

工业革命推动的产业升级,其上升期或加速期往往伴随金融信贷及经济周期宽松期、繁荣期,借助金融手段,开展顺周期且具有金融信贷属性的产业升级扩张行为,进而推动文旅开发与消费。不论是蒸汽纺纱厂扩建以及火车、铁路建设的企业债券,还是内燃机汽车、飞机制造业、大西洋电缆电报电讯业开发的银行贷款、股权融资,或是现代计算机、互联网和诸多基于其上的电子商务、数字科技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及现代金融工具,都离不开金融信贷的支持。同理,文旅企业也概莫能外,不论是在用户消费端,托马斯库克的消费券,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美国富兰克林银行的信用卡、Paypal线上支付,还是在产品开发端,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一级市场风险投资、二级市场股权融资、Reits不动产信托等等工具,都在利用顺周期的金融宽松条件,助力了文旅项目开发,也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支持了上升期的文旅市场各种消费行为。

我们可以观察到,不论是第一次蒸汽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旅行社产品形态创新,第二次电气工业革命期间的美国文化电影产业、主题公园产业、酒店业、休闲度假产业孵化,还是第三次计算机互联网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细分主题乐园、娱乐综合体业态开发等,都是依托了工业革命、产业升级的东风,依赖市场繁荣、细分消费需求旺盛,并借助金融资本手段,发展的顺周期开发行为。

不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住宿业Reits融资,还是80、90年代主题乐园+小镇度假地产的金融融资,或是连锁酒店的风险投资,都属于不同类型的金融形态。借助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繁荣的市场环境、宽松的金融环境、信贷条件,企业家得以大胆地围绕需求、开发产品,依托持续扩张的中产阶层、不断提升的消费红利,获取最大的创新产品经济利益。

例如,我们观察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计算机互联网、航天工业等产业发展重心,随着产业迁移由铁锈地带的底特律等地区,转向西海岸洛杉矶、南海岸佛罗里达等后来称之为太阳地带区域,产业升级、金融宽松,不仅孵化大批中产,还刺激了文旅行业的蓬勃发展。洛杉矶环球影城、佛罗里达奥兰多迪士尼大本营主题公园群落,都是在这一时期,借助产业升级加速、中产阶层扩大、金融信贷宽松,进而快速扩张的成果。

图:债务周期的各个阶段
来源:瑞.达利欧,《债务危机》,2021

债务因具有周期属性,其与经济周期的繁荣与萧条高度相关。简言之,债务周期早期,产业升级加速、经济向好,金融信贷宽松期利于文旅开发、创新,而债务周期中后期,产业升级降速、经济萧条、金融信贷紧缩,不利创新开发。而这一周期的长度,根据瑞.达利欧等金融实业家判断,大约为75至100年左右。

具体言之,文旅产品的开发,具有开发资金重、回报周期长、长短期收益需平衡等特点,是一个极为需要产业升级持续、金融条件宽松、经济发展向好的行业。简言之,产业好、信贷松、收入高、预期好,文旅产品开发才能良性融资、健康运营、预期收益可持续。

因此,在产业发展上升期,一般会伴随金融信贷宽松,即债务周期早期,文旅产品快速发展、借助金融力量快速开发、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是,在产业升级停滞期、金融信贷紧缩期,即债务周期中晚期,大都存在文旅市场需求不足、项目信贷融资困难、短期变现难题、运营现金流紧缩等诸多挑战。在这一阶段,也是市场结构优化调整期,即潜心创新新产品、控制开发投资节奏、持续优化产品运营品质,为后续环境向好、需求恢复作产品创新的尝试和准备。

举例言之,以资产抵押方式申请银行贷款。在产业升级、经济上升、债务周期初期,资产价值不断提升、贷款利率较低、融资条件宽松、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因此,酒店、主题乐园等文旅产品较容易获得利率较低的银行贷款,以启动项目开发。待项目建成,随着资产升值和现金流收益提升,项目价值持续提升。资产变现的价格和持续融资开发的可操作性也大大提升。同理,以现金流重置法申请银行贷款,随着消费者收入持续提升、信贷消费利率降低,消费市场持续扩大、文旅项目的现金流预期收益会持续提升,其获得的贷款额度与审批通过可能性也不断提升。其他如资产证券化融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底层逻辑等同视之,都会随着资产升值、现金流提高,获得金融支持及优惠利率的可能大大提升,都是看重资产在顺周期的升值和持续现金流收益,反之同理。

藉此,我们从以上社会经济发展历程,债务周期发展规律,观察得出工业革命推动文旅创新的逻辑,即工业革命(科学突破、技术商用)——顺周期金融——产业升级加速——市场繁荣持续——文旅产品创新。我们也得出以下结论:每一次工业革命引发的产业升级,都会促进文旅产品创新、市场蓬勃发展;每一次的文旅市场发展,也都需要产业升级支撑、金融信贷支持。

因此,在产业升级受阻、债务周期中晚期、金融环境紧缩阶段,文旅产品的开发、创新,也会巨大改变。即市场需求萎缩、项目开发降速、产品调整适配新需求、运营注重现金流及差异化。

图:各国私人家庭、企业债务、贷款、债券占GDP权重
来源: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数据库,2022.12
图:各国私人家庭、企业债务、贷款、债券占GDP权重
来源: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数据库,2022.12
图:各国私人家庭、企业债务、贷款、债券占GDP权重发展趋势
来源: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数据库

当下,文旅市场发展、产品创新的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根据全球顶级私募基金“桥水”的创始人瑞.达利欧的判断,当前全球债务周期已经见顶,将进入收缩期,进而引发经济衰退。而依据国际金融协会的《全球债务监测报告》及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22年的全球债务数据统计,当前全球债务水平已达到303万亿美元规模,创历史之最,私人家庭及企业债务占GDP比重为247.71%,为1950年以来最高水平。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数据统计,美国家庭、企业债务、贷款及债券占GDP比例为159.12%,而中国这一数据为193.59%。后者在2022年的居民存款新增15万亿元,一叶知秋可知经济压力与避险需求的矛盾正逐渐困扰消费与生产主体。

中国的文旅市场

正面临结构性调整

中国的现代文旅市场发展,已享受了全球三次工业革命及相关产业升级的红利。这个我们借助加入世贸组织,利用全球化的人才、技术、金融、市场,用40余年快速经历且还未完成的压缩性现代化历程,也正是欧美历经二百余年的数次工业革命、产业升级,进而推动消费提升、文旅发展的大部分路径、内容。

文一教授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中,系统阐述了为何中国能够顺利完成工业化中级阶段的转型,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广大消费市场奠定了轻工业化产销的基础,也通过积累资本、培育人才、扩展市场,为轻重工业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及产业升级提供了技术、资金和人才保障。

但是,其忽略了一点:不论是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突破,还是企业家在产业升级、文旅创新方面的商业化应用,中国都是借助世界先发国家的技术成果、金融手段、商业模式、市场网络、产品模型,进行的模仿、复制,这实际是基于模仿的套利过程。进而才能发展出巨量的经济规模,孵化了大批的中产阶层及大众精致群体,培育了我国从商务政务接待旅游,到观光旅游,再到品质观光与主题休闲度假并存发展的大文旅市场。

但是,我们曾经学习、模仿、借力的欧美等先发国家,虽已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及相关产业升级,但是未来前景正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诸如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物联网,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技术的延伸,下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技术还远未突破。真正清洁可控的核聚变能源,距离商用还遥遥无期;量子计算还在摸索过程中,离到达舒尔算法要求还有很长的路程;人工智能距离奇点的时间一再被推迟。

当前,全球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暗夜摸索期、产业升级的瓶颈期、债务周期过顶的收缩期,以及世界银行、部分经济学家预测的经济发展衰退期。文旅消费结构因而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因系统享受了前三次的工业革命的技术红利、产业红利及市场红利,底层技术、金融体系、运行规律、市场体系,已经牢牢嵌入其中,不能独善其身,市场的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我们都在面临以下问题:基础技术突破困难、产业升级瓶颈、债务周期见顶、金融环境恶劣、经济发展降速、消费需求衰退、文旅创新艰难。

同时,随着地缘政治局势恶化,产业升级停滞、资源竞争加剧,以及全球市场零和博弈态势愈加严重,助推了美国民粹主义、逆全球化、中美全面脱钩的诸多行动,再加上债务周期约束,产业升级受阻,进而使我们陷于极为困难的发展困局。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中,出口自2020以来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下滑,对美国及欧洲的出口已由2021年的年均增长约40%高峰转为2022年第三季度的负增长;消费对GDP贡献,从2021年的60%以上,降为了2022年第三季度的接近50%;投资因地方债高企,三年大疫各地政府财政赤字频频,也面临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文旅行业维持运营已举步维艰、创新发展困难重重。

图:中国GDP需求组成结构变化2105-2022
来源:《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23》,世界银行,2022年12月
图:中国产品出口增长结构变化(2020-2022)
来源:《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23》,世界银行,2022年12月

而正如前文所述,工业革命(科学突破、技术商用)——顺周期金融——产业升级加速——市场繁荣持续——文旅产品创新,是一个良性循环,但一旦关键要素及约束条件变化,也将变为恶性循环。

一方面,先发国家也已面临产业升级瓶颈及金融周期约束;另一方面,叠加其上的全面脱钩、逆全球化、贸易战等冲击,对我们的未来产业发展、文旅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在产业升级受阻、经济发展减速、消费需求不振、金融周期收缩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

我们观察每一个前文所述穿越周期的文旅项目创新,其背后都有其共同特点,即皆为伟大企业家引领创新,都坚持为用户创造价值,都持续优化运营。

例如,迪士尼动漫工作室的创始人华特.迪士尼与迪士尼主题乐园的创新与发展。在企业家创新层面,其遵循创新规律,依靠洞察需求、判断机会、重组资源、创新产品的科学路径,持续不断的创新好产品、好服务。迪士尼洞察了美国中产阶层亲子娱乐类主题乐园的旺盛需求,以及市场上供给错配的机遇。通过判断市场机会,决定创立蓝天工作室,重组整合了编剧、艺术家、机械师等优秀人才及动漫电影制作的工具、场景等资源。最终通过研发IP、创新产品、强化场景体验,造就了迪士尼的优秀产品。

在为用户创造价值层面,迪士尼不仅坚持为美国中产家庭用户提供功能型骑乘娱乐产品,还为其提供优秀的主题场景体验及优越的服务,除了设立安全、礼仪、表演、效率等工作标准,提升服务价值、提高游客体验,还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及服务,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在持续优化运营方面,迪士尼自身不仅坚持通过亲临一线,坚持与员工、游客互动,观察游客的消费行为及产品服务细节短板。随着迪士尼主题乐园在日本复制拓展,企业家团队通过知识管理工具,将迪士尼的各项产品开发、落地执行的流程、标准规范化、手册化。例如,其扫地都有规定的工具、流程和目标。雨天用什么扫把、雪天用什么扫把,在什么场景下扫地是为了清洁,什么场景下扫地是为了提升用户场景体验感等等。

反观我国的文旅产品在企业家引领、创造用户价值、运营优化驱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国内的文旅投资、市场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高速期、产业升级扩张阶段,由资本驱动的各种小镇、度假村、综合体新项目,将近2位数的年均投资增长速度,远高于全球3%的均速,近1.7万亿的年度投资规模,开发了诸多总投资过百亿的项目,也造成了大量的投资泡沫。这其中,大批模仿、复制的同质化、低水平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了我国文旅市场观光居多、体验很少,美景很多、文化匮乏的现象。

但是,随着中国历经40年高速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孵化的大批中产阶层及大众精致群体,其消费需求正发生巨大变化,即具有了品质优化、体验细化、文化深化、主题多元等新需求特性。而前者由资本驱动的诸多文旅产品,因为未能关注用户新需求、市场新需要,而是聚焦资本及短期投机收益,产品未能适配以上细分需求,不光形成了诸多项目烂尾,也遗留了大量的地方开发问题。例如,海南海花岛度假地产项目,不仅项目烂尾,到现在还造成生态永久性破坏,也为地方发展遗留了隐患。

一方面,中国的工业革命——文旅创新的发展路径环境不再;另一方面,市场现状是,我们并未充分尊重产品创新规律,缺乏企业家引领、缺少运营驱动创新,不关注为用户创造价值。

同时,我国的文旅市场发展环境发生改变,消费需求、金融条件、市场环境都发生重大改变,我国未来的文旅市场发展亟需转轨变道。

一是,在消费需求变化方面:

短期来看,在管控放开后的前几波疫情高峰过后,市场有可能经历一段虚假繁荣期,会有国内短途休闲娱乐、微度假及远途目的地出行市场的部分回暖,但不可持续。

中长期来看,文旅消费将逐渐两极分化。经济下行周期,因收入预期不明确,追求避险、安全以及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要远远大于文旅消费需求。如前所述,一边是新增个人巨额避险存款,另一边是巨量家庭及企业负债,维持刚性消费生产、生活需求且难,旅游消费弹性将大受影响。

具体来讲,一边是,中高收入人群,其消费更加理性、对产品要求提升,追求远途目的地、近途城市或乡村的高性价比、高品质、高体验感产品,消费偏好向多元主题、细化体验、文化消费、场景娱乐方向转向。这些从金陵小城网红照片频频刷屏,开元森泊一房难求,露营、房车等新业态的燎原之势,就能一窥端倪。另一边是,收入结构单一,预期相对降低的边缘中产及中低收入群体,其将压缩文旅消费、向泛文化娱乐、休闲消费、碎片化消费转向。

二是,在金融条件改变方面:

因全球债务周期过顶,进入金融紧缩及经济衰退期,我国也面临巨大的外部金融环境压力和内部结构性挑战。因此,下一阶段的文旅产品创新的金融环境将更为严峻、苛刻,对项目资产、运营现金流的要求更高,对目标客群、细分市场、产品模型、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要求更加精准、高效。

三是,在竞争环境调整方面:

因为消费收缩、市场细分、融资受限、竞争加剧等原因,未来的文旅市场产品开发,将从之前的开发流程碎片化,挖坑式策规划、粗放式开发、放任型托管运营,转向开发流程一体化集成,围绕需求运营前置的策规划、用户导向集约型开发、目标精细化运营迭代。

同时,相对于前期的高杠杆、重资产、资本驱动、地产变现等融资方式、开发模式,未来文旅产品的开发模式,将转向运营驱动型,需求引导型、市场细分型、保障现金流健康型开发驱动。

在这一周期重置、产业重构、经济恢复、文旅重塑的过程中,极为需要文旅行业坚持企业家引领创新、注重运营导向开发、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在顺应周期的前提下,做好运营优化和尝试性创新产品。

拥抱变化,积极应对

总起来讲,我国大部分文旅产品开发还停留在模仿、套利阶段,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还很不充分,真正的底层创新极为稀缺,文旅市场的结构也因优质供给稀缺,而造成较为严重的供需错配。例如,我国的酒店行业,不论是经济型连锁酒店,还是高端星级酒店,都是模仿西方的酒店产品形态及管理方式。尽管近年来有诸多本土化产品形态创新,部分大型酒店管理集团实现了经济型酒店的信息系统自主研发,但是,大多数高星级酒店的核心PMS前台预订系统、CRS中央预订系统,以及CRM客源管理系统,还在用西方产品及西方管理模式,国内软件厂商仅能提供边缘解决方案。

再如,主题公园行业,从微缩景观类,到机械骑乘娱乐类,再到高科技虚实互动类主题公园,我国一直在模仿、复制国外的主题公园产品形态。但是,拥有市场广泛认可的自主IP、支持产品迭代创新的知识管理系统、科学的创新组织等核心内容生产、研发知识储备、系统化创新体系等能力还不完善,无法支持新IP研发、新知识孵化及累积、新产品体系化创新。

因此,面对新阶段、新市场、新挑战,我们应做到放弃旧路径、旧模式的确定性幻想,摒弃资本驱动型开发的冲动,真正顺应发展周期,聚焦用户需求,遵循创新规律、强化运营导向、持续创造价值,具体言之:

一是,顺应发展周期,调整开发模式。在下行周期中,我们应顺应经济周期,调整开发模式。简言之,我们优化新形势下的开发模式:

——从追求高杠杆、重投资、大体量的资本驱动、盲目扩张,向追求低杠杆、轻重结合、适当体量、优化产品模型的运营驱动、精细开发拓展转向,即重资产小体量试验模型,轻资产全流程投、建、运一体化拓展市场;

——从多赛道、高增长、高收益,向聚焦细分赛道、现金流稳定、能力持续成长转型;

——从关注功能型产品,向聚焦功能产品与多元文化娱乐体验兼顾转向;

——从流程碎片式开发、运营,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集成型转向,即策规划、投资、开发、建设、运营、迭代、营销一条龙集成化开发、运营。

二是,聚焦用户需求、关注细分市场。在新形势下,如前所述,客群分化、需求细化、市场细分。其中,收入结构分化,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其对应的产品品质、性价比、功能及体验各不相同。同时,随着中产阶层、大众精致群体的文化提升、收入缩水、预期减弱,除了之前业已出现的主题多元、文化多样、品质升级、体验细化等需求特点外,也诞生了诸多新变化。

例如,对差异化IP要求高,对性价比关注,对提升便捷性、体验感的技术青睐,对文化娱乐性消费偏好,对技能型、学习型旅游关注。同时,体育旅游、工业旅游、疗愈旅游、亲子旅游等多元旅游产品形态进一步细分。

三是,遵循创新规律,企业家引领创新。文旅产品的开发有其一定的规律,尤其是在新消费需求、新开发形势、新运营要求的背景下,更应尊重文旅产品的创新规律。除了前文所述的,企业家创新文旅产品的洞察需求、判断机会、重组资源、创新产品、持续迭代外,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组织体系构建,以及创新产品的新特性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细化,包括:

从产品创新流程讲:即从研究市场、寻找对标、逆向分解、研发IP、讲述故事、规划场景、打造产品、落地执行及跟踪细化去系统开发、建设、运营。

从创新组织体系上讲:其包括内部的策划、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组织体系,知识管理系统,IT开发及管理平台,外部产业链上下游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等供应商体系等。

从创新产品的新特性上讲:

——强化产品IP的差异化辨识度。在新形势下,泛文旅消费、主题娱乐消费将细化发展,在需求收缩,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市场认可、辨识度高的IP,以及其引领的主题场景及系列产品,将优先占领用户心智;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追求技术加持下的沉浸五感体验、科技助力的服务体验提升、运营效率提高;

——增强产品的文化娱乐属性。因为新阶段各阶层有不同程度的收入下降、压力增大。因此,麻醉式、逃避式、放松式、碎片化消费,将扩大规模,而文化娱乐性的产品创新内容,能满足以上需求;

——提高产品的性价比。新形势下,中高收入阶层追求价格适中、物超所值,中低收入阶层追求中低价格、物美价廉。

四是,强化运营导向,追求健康发展。从产品创意、模型设计阶段,即开始考虑基于良好用户体验的未来现金流收益,以及健康可持续的运营管理模式。

——在运营现金流方面,要保障基于良好产品品质、服务品质的营运现金流、运营成本、利润率优良;

——在投资、开发、运营全流程,要关注目标客群消费能力,聚焦产品业态、体验内容的运营合理性及收益持续性,聚焦策规划、开发建设、运营迭代不同阶段的投资回收周期、产品更新周期、运营成本及现金流收益等。例如,在产品创新投资不可控的情况下,先尝试小体量模型开发、试运营,掌握开发、运营成本及用户消费、运营收益等数据、市场反馈,再轻重资产结合、运营开发联动的,推动基于高效运营的市场拓展工作。

五是,持续创造价值,重塑文旅市场。顺应周期、健康发展的文旅产品,一定是持续创造价值的产品,通过其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为甲方及股东创造价值,为自身创造价值、为市场创造价值,即满足需求、商业成功、能力积累、引领创新,具体包括:

——为消费者创造消费价值。创新产品一定要满足消费者的产品功能需求及多元主题体验需要。其中,功能需求包括满足基础旅游六要素的食、住、行、游、购、娱等需要的基础上,是否安全、便捷、性价比、品质等方面持续提升,例如科技助力的快速人脸识别门票、入住系统,标准清晰、执行高效的安全交通运输产品,高性价比的品质住宿床品或餐食等。主题体验需求包括,IP引领、文化引导的主题场景审美体验、主题氛围五感沉浸体验、细分技能或文化学习体验、主题社交互动体验、场景游戏娱乐体验等。例如,拈花湾禅意小镇的“禅文化”主题IP,其引领下的主题激光水幕演艺秀、主题禅行体验、禅文化茶艺、花道等等体验。

——为甲方及股东创造价值。未来的文旅产品创新,为控制全流程资金及项目风险,保障产品品质,一定是投资、建设、运营全流程集成型一体化开发、运营。

一定要依托企业家引领,基于市场认可,通过全流程集成性一体化投资、建设、运营解决方案,在创新产品、节约资金、高效开发、保障品质、优化运营等方面,提供超越同行的集成性解决方案和落地执行效果,最终达到投资高效、商业成功、运营健康可持续、资产增值、产品可复制。笔者在拙作《谁在旅游,谁在创新》一书中,系统提及文旅企业的创新路径,企业家投建运一体化集成化开发的方法,以及完善创新体系的方式,此处不赘。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投建运集成开发水平、流程、工具及知识储备,是否赶上或超越国际同行,短板在哪,都需系统思考。缺乏细分产品创新能力、知识累积、组织体系、产品经验的集成化开发是甲方的噩梦。根据笔者产业一线观察,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的EPCO项目,最终由策划公司、规划设计院、工程开发单位,甚至营销单位承接,大多一地鸡毛。

——为自身能力增长创造价值。每一次优质的产品创新,都是一次细分赛道自身的知识累积、能力构建。未来的文旅开发,除了要遵循投建运一体化集成开发的流程,还要依托完善的创新组织体系和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以及不断成长的企业家创新团队。因此,创新文旅产品的过程中,我们除了满足用户、获取收益之外,还需要持续优化自身的策划、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创新组织能力,以及完善覆盖全流程的知识管理体系。

以上知识累积、能力构建的持续努力,旨在能够在集成开发、运营的过程中,通过更新各个流程的标准化、手册化、信息化的策规划、开发建设、运营迭代知识,不断丰富我们的开发、运营知识体系。在标准化知识管理体系的加持下,我们能够总结开发失败教训,积累成功项目经验。

在此基础上,面临新产品创新及项目拓展复制时,通过企业家引领的关键IP创意决策、主题场景及产品形态选择、运营模式判断。开发及运营团队,根据知识管理信息,将规避曾经在前序项目、各流程执行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借鉴之前项目的优秀经验,在节约时间及金钱、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开发能力、培育了创新人才。

——为市场创造价值。一方面,前期我国部分高频低效的文旅产品开发,浪费了太多市场资源,阻碍了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供需错配、周期下行的新形势下,市场不再需要简单的模仿复制、粗劣的开发建设、同质化的产品竞争,而是需要颠覆性的文旅创新、精细化的开发建设、差异化的良性竞争。在满足需求、获取收益、提升能力的过程中,引领市场创新方向、激活区域文旅经济、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越是暗夜前行,越不能大水漫灌、猛冲盲打,更不能抱残守缺,仅仅关注降本增效,而是需要听从市场的需求,跟随企业家的洞察,真正的创造用户价值。愿中国的文旅行业能穿越黑夜前的黎明,跨过结构性周期,在创新前行中浴火重生。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70676

戴斌:终结与重构——2022年旅游经济回顾与2023年展望

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光即将到来。我们挥别2022,终结波动下行的消费预期,我们迎来2023,重构复苏向上的市场信心。

● 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

● 我们有理由将2023年旅游经济预期由“谨慎乐观”上调为“乐观”,全年将呈现“稳开高走,加速回暖”的态势,季度增速有望环比走高。

● 市场复苏不是回到过去,疫情对旅游偏好的影响将深刻改变旅游投资方式和供给行为。

● 从来都是旅游者在定义旅游业,而不是相反。

● 经此一疫,城市的旅游消费中心和市场基础支撑地位更加突出,都市休闲、周边和近程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投资基础支撑和创业创新的主引擎。

● 景观之上是生活,旅游者在行程中更加看重文化内涵和场景体验,旅游目的地的价值重点正在从风景转向场景。

● 新时期旅游产业政策的价值取向要及时从之前的托举、纾困、托举转向对旅游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引导上来。

● 中国正在加速重归世界旅游体系,重构世界旅游经济格局,正在迎来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大国再到旅游强国的新时代。

● 新时代的国家旅游战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追求持续性的服务贸易顺差,更没有必要对每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都追求顺差。

● 旅游业要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强调经济属性,也要强调文化内涵;不仅有产业功能,也有事业目标;不仅要市场供给,也要公共服务。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游客满意度高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强不强”“发展动能新不新”作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在质的有效提升基础上寻求量的合理增长。

● 无论是各级政府主导的旅游目的地建设,还是各类市场主体的旅游投资和商业运营,都要发展绿色旅游和文明旅游。

随着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的颁布实施,特别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宣布“乙类乙管”和中外人员往来新规后,旅游业迎来了抗疫复苏的战略转折点:最坏的日子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光即将到来。2022年是新冠疫情以来旅游市场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最能体现旅游业韧性的一年,在政策托底和产业托举下,以旅游集团20强为代表的市场主体“虽千万人,吾往矣”,以逆势创新赢得了行业的尊严。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开局之年,也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破题之年。终结萧条、走向繁荣,管控预期、释放潜力,提振信心、扩大投资,不断满足广大游客品质化和多样性的旅游需求,重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将是全年旅游工作的主基调。

01 终结波动下行的消费预期,重构复苏向上的市场信心

2022年疫情散发贯穿全年,各地防控措施竞相收紧,居民出游心态更趋谨慎。尽管11月11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和12月7日疫情防控“新十条”,标志着全国疫情防控导向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各地的感染高峰还是让政策翘尾效应失去了最后的窗口期。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专项监测表明:2022年全国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位于临界值以下,1至4季度指数值分别为95.60、97.82、85.59和99.32,季度均值为94.58,较2021年低8.64。其中,居民出游意愿均值为86.73,与上年基本持平,而企业家信心指数则连续三个季度低于临界值。预计202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20-25%,恢复至疫前的四成左右。

2015-2022年分季度国内旅游景气及居民出游意愿指数

资料来源:旅游经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政策千万条,市场第一条。只要终结了城乡居民流动和接触性消费的限制措施,加上预期内的感染高峰过后,城乡居民的出游意愿很可能于第一季度末由“谨慎”转向“积极”。我们有理由将2023年旅游经济预期由“谨慎乐观”上调为“乐观”,全年将呈现“稳开高走,加速回暖”的态势,季度增速有望环比走高。受探亲访友、民俗休闲、亲子研学、冰雪和避寒需求增长的拉动,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将成为疫情以来最值得期待的春节旅游市场。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假日旅游需求,加上商务旅行的刚性增长,第二季度旅游市场将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通道,暑期则有望迎来全面复苏,避暑旅游很可能接近甚至达到疫情同期水平。预计2023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收入恢复至疫前的70-75%,入出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到疫前的三到四成。

2012-2023年旅游市场主要指标趋势

资料来源:旅游经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

发展建议(一)

加强预期管控,释放消费潜力,持续扩大国内旅游市场规模。

疫情向后退,旅游向前进。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文化和旅游系统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旅游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最终消费中的突出作用,做好旅游领域“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和优质旅游产品,引导游客“治愈”与“自愈”相结合,逐步把旅游意愿和消费预期调整到应有的水平。及时将旅游工作的重点调整到城市中来,重点推进国有重点旅游景区特别是城市公园降价和免费,国有博物馆和美术馆免费开放,分类分阶段激活城镇居民的都市休闲、周边旅游、近程旅游和中远程旅游、出境旅游需求。以节假日为节点,以避暑、冰雪、研学、红色、乡村旅游为支撑,持续释放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潜力。重点抓好春节假日旅游市场供给,特别是冰雪、避寒、民俗、非遗、探亲访友、休闲娱乐、亲子研学、自驾旅游等旅游产品供给,抓住七八月份避暑旅游和研学旅游时间窗口期,争取国内旅游市场尽快进入全面恢复新通道。

02 终结传统旅游发展模式,重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随着政策效应从需求向供给的传导,会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运营商和投资机构增强复苏信心,开始人员召回、产品研发和供应链重组等全面复业的准备。这是国家希望的,也是人民期盼的,旅游业界应当也必须与此相向而行。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复苏不是回到过去,疫情对旅游偏好的影响将深刻改变旅游投资方式和供给行为。经此一疫,“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时代已经过去,“走马观光逛景点,扎店购物吃回佣”的模式更不可能让旅游业重回黄金时代。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钥匙,也是行政主体和市场主体,特别是市场主体一切创业创新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疫情三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由此上溯到19世纪四十年代近代旅游业起源与演化的历史,从来都是旅游者在定义旅游业,而不是相反。在巨大的市场转型和产业变革面前,我们能够做的,也必须要做的就是适应与变革,适应消费需求和旅游的变化,以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产业的变化。市场从来是都是适者生存,商业则是资本、技术、人力资源、信息、数据、意志力、创新力等多种要素和能力的综合博弈,它会为最终的胜出者戴上桂冠、献上颂歌并勒石记功,却从不会因为退场者的悲伤叹息而伫足。

发展建议(二)

提振信心,引导投资,持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面向新需求,培育新动能,引导传统旅游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和新型市场主体的实体化运营。

消费在变化,供给要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后,发改、财政、金融、国资和宣传部门将会围绕中央重点部署的国家重大工程加大建设力度,五大国家文化公园、世界级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国家级旅游城市和街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以及世界一流企业等。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在规划引领、建设指导和市场宣传方面积极作为,主动发声,切实加强对区域性重点工作的指导,包括但不限于青海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宁夏贺兰山东麓世界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辽宁东北亚国际旅游目的地、阿尔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规划目标和相关任务受疫情影响在前两年有所耽搁。要把工作重心放到“1+2+8”规划体系落实上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最新要求,结合市场发展情况对相关规划内容进行评估调整。

经此一疫,城市的旅游消费中心和市场基础支撑地位更加突出,都市休闲、周边和近程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投资基础支撑和创业创新的主引擎。本地旅游休闲的市场规模、消费频次和增长速度,将是旅游投资和项目建设的空间布局,以及运营基地和市场节点选择时优先考量的因素。相对于远离客源市场的传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度假区,那些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尤其是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0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居民存款高的大城市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和乡村,将会成为旅游增量投资高地和创业创新策源地。这并不意味着广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以及乡村没有投资机会,而是会更加依赖来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投资和财政、发改和金融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中央和地方国有旅游集团的战略投资,商业机构和民营企业更加强调现金流的稳定,对加杠杆的投资模式会更加谨慎。

景观之上是生活,旅游者在行程中更加看重文化内涵和场景体验,旅游目的地的价值重点正在从风景转向场景。中国旅游研究院12月11日发布的《潮品牌新势力:2022中国旅游创业创新案例》表明:投资机构和旅游运营商在细分市场上加大了融合创新的力度,露营经济、近郊度假、社群旅游、旅游+轻体育、时尚餐饮、艺术酒店等,正在用优质的供给创造全新的需求。从错峰旅游到反向旅游,再到囤旅游,是新时代旅游者追求性价比、个性化和品质体验的理性选择的结果。疫情期间,人们欣赏身边的美丽风景,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在老地方寻找新玩法。疫情过后,为都市休闲和周边旅游而购买的帐篷、冲锋衣、烧烤架、野餐垫、滑雪板、天文望远镜等休闲装具不会闲置,当地玩乐的朋友圈也会保持相应的活跃度,进而影响中远程旅游目的地围绕生活方式而规划项目和研发产品。因为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一个面向新需求、依托新动能,分工深化和链条延展的现代旅游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发展建议(三)

指导各地利用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产业政策,合理运用优惠、减免、奖补等方法刺激旅游经济复苏增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继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要尽可能吸引民间投资”后,2022年1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作等项目建设,支持制造业民间投资转型升级等21条举措。新时代的旅游集团和旅行服务商、旅游住宿商、旅游景区和度假区等各类旅游业态,要更加强调自身作为企业的共同属性,用足用好各类普惠性的财政、发展、金融、社会保障和产业政策。

旅游业没有天然的嫡系部队,谁能保障人民的旅游权利,为广大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游前、游中和游后服务,谁就是旅游系统的嫡系部队;旅游业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主力军,谁有强大的竞争力、创新力和社会影响力,谁就是旅游业的主力军。

基于旅游供给变迁的系统研究和产业演化逻辑的科学把握,新时期旅游产业政策的价值取向要及时从之前的托举、纾困、托举转向对旅游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创新引导上来。回顾过去三年的政策取向,2020年主要是稳市场主体,免征增值税、税费优惠、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住房公积金、担保、贷款、失业保险、复产、金融服务等,以及针对旅行社、在线旅行商(OTA)实施退费免税等政策,帮助企业“活下去”。2021年重点保就业,政策关键词包括稳岗扩岗、社会保险、人员培训、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增值税、免征税等。2022年重点扩消费,关键词包括消费券、消费业态、营销宣传、零售、产业链、科技赋能等。

发展建议(四)

保持助企纾困政策的延续性,避免市场主体未复工先失血。

旅游市场复苏需要过程,旅游企业经营情况改善有快有慢,不能疫情管控放开了,对旅游企业的帮助扶持就不管不顾了。减税降费、缓缴社保等政策大多截至2022年底,随着社保基数上涨,需要补缴的 社保费用负担陡增。按照目前的政策规定,2023年3月31日后旅行社补缴保证金压力很大。使得2023年很多旅游企业会迎来刚性成本兑付“洪峰”。要适时延长涉旅优惠政策时限,错开政策到期期限,鼓励质保金保险产品研发推广。要转危为机,继续推动《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落地,解决长期困扰旅游企业间接融资获批难、费率高等难题。

03 终结入出境市场萧条周期,重构全球旅游话语体系

2022年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发布《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自2023年1月8日起,根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本着试点先行原则,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这与我们在2022年9月下旬的预判是一致的:随着政策储备、压力测试和精准防控经验的积累,中国的入出境旅游市场在年底年初迎来一个稳步复苏和逐步回暖的窗口期,是完全可以期待,也是需要从现在起就要认真准备的。考虑到入出境旅游的消费决策重启、供给要素重组和配套政策出台都需要时间,市场也有一个从谨慎到积极的预期调整过程,能够显现为市场热度和行业感知的政策效应可能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过渡期。鉴于出境旅游者、市场主体和海外旅游目的地对入出境政策的响 应,以及团队旅游业务在出境旅游市场的代表性,旅游部门宜及时发布重启入出境团队旅游业务政策文件并对出境旅行社和海外旅游目的地做必要的行政指导。

发展建议(五)

及时发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旅游业务的重启政策,给予旅行服务商特别数千家出境旅行社以发展的信心和稳定的预期。

各大出境旅游批发商、零售商和资源商,以及海外旅游目的地供应商,从现在起就要做好专业人员召回与培训、同业关系重建、资源重组和产品研发的准备,迎接第二季度以后的全年入出境市场持续快速回暖。从机票搜索、出游意愿等先行指标来看,日本、韩国、泰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周边市场可能是先行复苏的目的地,然后是西亚和欧洲等中远程市场。在此进程中,商务、探亲、研学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随之跟进的观光、休闲和度假市场将会更加强调依托商业环境和公共文化场景,更加强调对当地生活方式的深度体验。

根据外交部的官方消息,我国已经与150个国家缔结各类互免签证协定或者安排,中国公民持所适用的护照前往这些国家短期旅行通常无需事先申请签证。虽然绝大多数国家要求外交、公务和普通公务护照,但是波黑、阿联酋、圣马力诺、亚美尼亚等国已经对普通护照给予了免签待遇,俄罗斯、乌拉圭则、阿塞拜疆等国则开放了团体旅游的免签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加速重归世界旅游体系,重构世界旅游经济格局,正在迎来从旅游资源大国到旅游大国再到旅游强国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不仅是因为我们有重启后全球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以及竞争力、创新力和影响力持续增长的旅游市场主体,还因为我们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的全球旅游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需要为全球旅游业“共同复苏、强劲复苏”贡献包括出境旅游消费、跨国旅游投资,以及文化、教育、科技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国力量。这个方案也需要世界各国各地区与中国相向而行,共同推动签证便利化和海外旅行便捷性,持续扩大国际旅游市场规模,为建设一个持续繁荣的世界旅游经济而努力奋斗。这个方案还需要各国各地区旅游业界坚守团结协作的初心,深动国际旅游产业合作,推动建设绿色、开放、共享的世界旅游新格局,为文化传承、文化创造和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时代的国家旅游战略,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追求持续性的服务贸易顺差,更没有必要对每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都追求顺差。适度的旅游与旅行贸易逆差有利于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以及跨境资金流动平稳有序。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帐户顺差3104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数据,一是货物贸易顺差5216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二是旅行逆差797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主要是跨境留学支出有所增加。面对疫后恢复和格局重构的世界旅游业,旅游系统和旅游行业要自觉践行以习近平同志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实现人类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旅游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将民族全面复兴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梦作为入境旅游的新动能,也要求出境旅游要自觉承担展示新时代中国形象的重任,推动有实力的市场主体走出去,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世界一流的旅游集团。在国际交流合作进程中,特别是双边框架下的旅游年、多边机制中的旅游部长会、互设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国际旅游交易会、ADS更新升级磋商等议程和会序中,主动设置世界旅游共同体建设的议题,在全球旅游治理中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这需要政府、业界和市场多元主体本着理性务实的原则,打破各说各话、各行其事的固有模式,在协商共识的基础上相向而行。

04 终结单向度旅游发展模式,重构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旅游发展理论

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旅游业面临着理念重构和实践创新的现实课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创汇导向,入境为主;政府主导、适度超前”,强调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和市场化取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发展国内旅游,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999年的“国庆黄金周”,标志着城乡居民旅游意识的觉醒和以国内消费为基础的大众旅游市场的形成。2009年国务院发文,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撑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201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彰显了保护旅游权利和发展旅游产业的国家意志,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旅游发展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业要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层面的共同富裕作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强调经济属性,也要强调文化内涵;不仅有产业功能,也有事业目标;不仅要市场供给,也要公共服务。进一步强化平民、平等和平稳的发展理念,让更多人有得游、游得起、玩得好。通过发展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推动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让游客在行程中体验文化之美,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绿色旅游和文明旅游,应当成为新时代旅游业必须坚守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游客满意度高不高”“市场主体竞争力强不强”“发展动能新不新”作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在质的有效提升基础上寻求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加强需求侧管理,以需求侧管理促进供给侧改革,特别是要下更大的力气研判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旅游需求及其变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推进,更多的农村居民不仅以旅游接待者,而且以旅游消费者身份加入到旅游进程中来。一旦广大农村居民的旅游意识被唤醒,旅游消费的内需基础将更加坚实,也将为旅游创业创新带来全新的想像空间。强化客源地思维,将新时代旅游工作重点转移到城市中来,以主客共享、存量利用、增量拉动的新理念指导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历史遗存、文化遗产、民族风情、民间文化等人文资源是观光旅游的本底资源,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则是休闲体验、场景建设和度假旅游的关键要素。创新旅游统计理论,完善需求导向的数据体系,让高质量的旅游数据成为美好生活的温度计、共同富裕的测量仪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无论是各级政府主导的旅游目的地建设,还是各类市场主体的旅游投资和商业运营,都要发展绿色旅游和文明旅游。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我国将在世界旅游经济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将为国家旅游形象注入全新内涵,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APEC、RCEP、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和金砖国家的更多游客来访,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在这颗蓝色的星球上自由地行走。外国的旅行服务商、酒店管理公司和专业人士可以进来,中国的企业也可以走出去,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并接受全球化市场规则和商业伦理的考验。

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人民对美好旅行生活的向往,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全体旅游人团结起来,在大众旅游、文明旅游的旗帜下,在智慧旅游、绿色旅游的道路上,让无力者有力,让抱薪者温暖,让创新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