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念起生意经:手串代请,咖啡素斋

周一早上八点半,从医院下了夜班的苗苗直奔雍和宫。九点一到,苗苗随着人群穿过红色大门,不烧香、不拜佛,目标明确地冲向法物流通处。排队、选串、交钱、开光,一套流程早已熟稔于心;忙完之后顾不上吃饭休息,联系快递等待发货。两三天后,远方的顾客收到这份“代请”来的祝福,这一单生意才算完成。

苗苗是一位兼职的“手串代请”,因为医院工作繁忙,零零散散做了一个月也接下了五个单子,每单能赚50元跑腿费,计算下来也赚了几百块。

“手串代请”成了这两年的一个搞钱新副业。苗苗明显感觉到,尤其是开年以来,在雍和宫做“代请”的人明显变多了,除了北京本地人,还有从天津来的“代请”,一次“代”好几十个手串。此外,还有人把“手串代请”做成了一门全职生意,在抖音、小红书“开店”,每天固定打卡,拉时长直播,借着寺庙热的东风轻松月入上万。

“手串代请”的兴起和寺庙的爆火分不开。如今礼佛颇受年轻人欢迎,各式各样的古刹、灵寺代替游乐场成为新的出游胜地,哪怕是工作日,寺庙门口的长队依旧望不到头。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到现在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在社交平台,“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等调侃话题更是屡登热搜,相关寺庙游攻略数不胜数。

寺庙里的香火愈燃愈旺盛,这里燃烧着年轻人的苦闷和心理慰藉,也燃烧着新的生意和流量密码。

01 在“佛前”跑腿成为一门生意

遇事不决,先问玄学。当下的年轻人们常常被压力、烦恼、焦虑环绕,需要找个地方发泄,入寺拜佛便成了他们缓解痛苦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近几年在短视频和网红效应的包装下,不同的寺庙有专耕的“垂类”,能满足年轻人的普遍痛点。比如想要金榜题名便去成都的文殊寺,杭州的灵隐寺最适合求姻缘,而北京的雍和宫因为出过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被看作“龙潜福地”,最适合求财、求事业。

蜂拥而至的年轻人们抱着最虔诚的敬意涌入寺庙,同时为了一劳永逸,求得“长远”的心灵慰藉,开过光的手串周边、沾有“佛缘”的香灰,都是他们入寺一趟的必带品。苗苗表示,买手串的年轻人里,18岁到30岁的人居多,女生占大部分比例,大家更多的是求财运、求事业,很少有求姻缘的,这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现状:“脱单先脱贫,姻缘哪有搞钱要紧。”

闲鱼上的“代请”

今年二月份,观察到这一流行趋势的苗苗顺势入局,做起了手串代请。因为住的地方离着雍和宫路程不算远,且医院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能够避开初一、十五和节假日的人流。想着趁当前的火热形式挣点外快,苗苗在闲鱼开了账号专门接单。

闲鱼销售属性更强,挂上帖子只需等待接单。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代请选择“栖息”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属性更浓的平台,每天开直播在线接单。比如抖音上随时能刷到“蹲”在雍和宫门口的代请,每天固定时间段直播,当天接单当天购买。而且有意思的是,在代请的直播间里,大家都是以“师兄”互称,商业气息浓厚的直播间也变得有了些许禅意。

和其他的线上买卖不一样,代请手串的线上接单流程相对简易和快节奏。年轻买家购买手串都是受社交平台影响,想要的手串款式多为时下流行,比如最火的香灰琉璃手串、香灰瓷手串,最近流行的是半糖琉璃,而且雍和宫的手串价格早已公开透明,买家少了挑挑选选和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苗苗看来,顾客发来信息、代请线下购买、然后打包发走,“整个流程就很机械化”。

抖音的“代请”直播间

线上接了单之后,代请真正的战场是在“线下”。

不管工作日还是周六日,雍和宫总是人山人海。从入口开始,排队的队伍五六十米一折,里里外外能排三四层,到了法物流通处门口,选串排一条队,收银又要再排一次队,从排到买完动辄三四个小时。不过时间长了,也有的代请摸到了一些“省时”的小窍门,不少人两两结伴,一人排选串、一人排收银,如果是单人购买,就跟选串队伍的人商量好帮忙购买,然后自己去收银处帮忙一起排队,这样一来能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开光”是线下代请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普通的手串有了“灵力”的加持。在开光时,代请也会“尽职尽责”注意方方面面的细节,比如一直念着顾客的名字、愿望和身份证号,以免“菩萨找不到”,还会专门戴上白手套,避免因为碰触导致法物不灵验。

对大多数代请来说,起早贪黑搭时间,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苗苗透露,几年前购买雍和宫手串满一定金额还会打折,代请能利用打折的空间赚点钱,而现在没有了折扣、手串的价格公开透明,也就是赚一个“跑腿费”,在原手串价格的基础加50块钱也是行业里的默认标准。“如今每次去法物流通处买手串,售货员都是一个木讷的状态,态度冷淡,好像在说爱买不买、反正我也能卖出去。”

如果是入行时间久的代请,打开市场积累了稳定的客源,也能靠“薄利多销”赚大钱。比如“安常在的小跑腿儿”去年八月份开始在抖音更新代请日常,如今积累了3.5万粉丝,并开了电商橱窗统一售卖代请来的手串,销量最高的是一款“女神五福手串”,卖出超1500件,单这一款销售额就超73万。

此外,成熟的代请还额外开售了改珠串珠的生意,将不同寓意的手串珠子打散重新穿成新的手串,主打一个“十全十美、一串多效”寓意,因为不是官方款式,这些手串可以自由定价,再加上明星同款效应,改编款手串更受欢迎、利润空间也更大。

02 寺庙念起商业经

代请手串的火热只是一个切面。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向寺庙,寺庙也在主动拥抱年轻人,念起了“商业经”。

此前,大多数寺庙靠佛法感召力获取收入维持运营,为游客提供的项目就是烧香拜佛,收入来源包括门票、香火、捐款这几种;而如今来寺庙的游客变成了年轻人,为了迎合新的需求,寺庙也在开拓各类商业化活动,从售卖开光手串、文创周边到餐饮经营、新媒体运营,展现出寺庙的潮流一面。“之前是老年人排队买香火,现在是年轻人排队买手串。”苗苗笑称。

归纳来看,如今寺庙拓展“周边生意”的路径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售卖寺庙的开光法物,包括饰品、挂件等。比如雍和宫的手串、戒指、车挂等,售价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灵隐寺的菩提多宝十八籽手串,同样是这两年供不应求的爆款;南京鸡鸣寺的开光小柿子福包,每个售价30元,也是开光法物界的新一代“顶流”。

开光原本是一门单独的法事收入,开光一次的金额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这部分收入属于寺庙的纯利润;如今大多数寺庙变成了购买产品、免费开光,这就要刨除首饰、摆件的制作成本。不同的产品成本也不同,像雍和宫的香灰手串是以每日供奉的香灰烧制而成,成本也就比其他传统寺庙的手串更高,一些小挂件则可以“批发”,有网友曾表示,在南京鸡鸣寺请来的开光小柿子福包和开福寺的一模一样。

第二种,是走IP变现的路子,售卖文创周边、IP衍生品等。就目前各大寺庙的表现来看,IP变现可以拆分成两种,其一是品牌授权、合作衍生,比如灵隐寺与杭州文旅IP西子猫猫合作,在寺庙内开辟了一块空间作为西子猫猫的线下店铺,售卖带有灵隐寺IP形象的菩提手串、雪糕等衍生品。

其二则是“自己孵化IP”,典型的代表是北京的“学霸寺庙”龙泉寺,最初五位法师僧队中,三人是清华大学毕业、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高学历的队伍也意味着思想更超前,不仅孵化出小和尚“贤二IP”,还围绕“贤二”先后打造了漫画书、动画短片等,并在2015年入局了电商赛道,销售文具、图书、衍生品,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借手机互联网的热潮,“贤二”在当时成为当红的佛系IP。

第三种,“跨界”做起餐饮生意。在戴的、玩的之外,寺庙的周边生意自然也少不了吃的喝的。

各个寺庙都经营着自己的“素斋”,类似于寺庙的食堂,游客感到饿了时花十几块钱打一份饭、一碗面,主打清淡和便宜;也有不少寺庙的“素斋”走向高级化,邀请专门做素食的餐饮品牌入驻,清幽环境与应季时蔬加持,寺庙内的素斋也成了不少年轻游客的游玩打卡地。

此外,咖啡作为餐饮里最火爆的品类,也与千年古刹做了“跨界融合”。比如上海的玉佛寺、厦门南普陀寺、杭州永福寺都在寺庙里推出了咖啡品牌。其中较早推出、颇受欢迎的还是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取自“慈悲为怀”的谐音,其产品的名字也颇有意境,比如美式取名“涤烦”、拿铁叫 “停雪”,还有一款“随缘”,顾客抽到什么喝什么,堪称寺庙版的“咖啡盲盒”。年前苗苗曾去打卡了慈杯咖啡,价格并不便宜,普遍在30元左右,但当天排队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咖啡馆的管理归属来看,大部分还是以寺庙自经营为主,比如杭州永福寺是寺庙内部负责慈杯咖啡的招聘,营收流水的收款方为法物流通处。但同时,部分寺庙在向外拓展生意版图的时候,也已经在向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转型。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厦门南普陀寺的咖啡馆是寺庙方面管理,但同时,南普陀寺实业社开始发展为集餐饮、食品加工、旅游、接待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企业正研发茶饮,其相关运营归属企业。

寺庙拓展商业化版图已变得愈发常态化、年轻化。这一方面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了宗教文化和寺庙历史,打开了商业化的入口;但另一方面,寺庙作为“佛门圣地”,仍需注意商业化的尺度,把控好出售的产品质量,不要因过度商业化而影响了佛门口碑。

在抚慰年轻人的心灵焦虑和拓展营收之间做好平衡,如此寺庙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易世界 现未来丨 2023易现春季发布会

3月21日,2023易现春季发布会「易世界 现未来」在杭州成功举办。

会上,易现宣布以全新SLOGAN“重塑空间,轻而易现”迎来品牌焕新升级,并围绕AR云平台、软硬一体解决方案以及内容生态建设带来最新成果分享。

易现创始人兼CEO李晓燕博士在会上表示,“2023年是易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自2019从网易分拆成立公司,易现已走过4个年头,一路以来,易现沿着空间计算消费级的场景不断迭代空间计算能力和工具产品服务,在XR领域成绩斐然。” 

软硬一体、端云结合,AR云平台焕新升级

2020年初,易现从线下的多元场景切入,首度推出大空间AR云服务;2022年,易现AR云加速平台化,在线下空间场景落地大量标杆案例,并针对重点场景沉淀规模化拓展的能力。

本次发布会中,以软硬一体、端云结合为核心的易现AR云平台再次实现焕新升级。

图/易现官方

在软硬一体上,易现从2015年开始布局移动端的SLAM引擎,并逐渐在移动端几乎实现全量覆盖,能够无缝适配VR眼镜的VST接口。近3年来,易现与国内外主流AR眼镜厂商紧密合作,参与了AR眼镜参考设计及算法加持,已为超过一半的主流AR眼镜提供服务。

面向更大的消费级应用,易现AR云为AR技术与企业和消费者结合提供了无限可能。易现AR云平台不仅为用户提供了高效易用的建图服务以及业界领先的定位服务,适应全天候大客流环境,并且支持多端格式的AR统一描述语言和可视化空间编辑工具,满足低代码以及0代码的内容编辑和一键发布。平台还将逐渐融合AIGC工具,进一步提升创作效率和服务能力。

此外,易现与国内领先的云原生实时渲染引擎技术提供商光线云达成战略合作,将AR和虚拟人技术融合,打通真实人和虚拟场、真实场和虚拟人的交互,进一步降低虚拟人创作的技术门槛、提高AR虚拟人的渲染效果,从整体上缩短创作周期和成本,服务平台用户实现简单、高效的AR创作与开发,打造个性化的虚拟形象,更好地利用技术释放想象力。

基于AR-World云平台,易现致力于成为各场景AR桥梁,通过工具链不断迭代,培育发展内容创作生态,连接品牌、ODM硬件端厂商,满足各类消费应用场景的数智化需求。

易现AR-Glasses亮相,加速平台应用闭环

为了加速平台从内容应用到硬件体验的应用闭环,易现重磅推出了易现AR-Glasses平台,采用一体机设计,带来领先的场景理解、交互识别、大视场角沉浸式光学体验,为行业提供更系统、更直观、更高效的AR云服务。

图/易现官方

在易现AR云全栈能力的支持下,易现AR-Glasses平台拥有精准的OST标定能力、精准的6DoF、3D手势交互以及超大空间定位及理解能力。

通过与浙江舜为科技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易现AR-Glasses平台结合了舜为在光学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易现在AR软件和算法端的核心优势,打造更适用于线下运营的光学方案。

超大FoV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视野不再受限,高透光率则提供更加身临其境的虚实融合效果,配合120Hz高刷新率,满足需要快速响应的如线下多人竞技游戏场景。

通过对底层系统及算法深度优化,易现AR-Glasses平台性能表现强悍,可稳定提供2小时+的使用时间,超长续航满足用户的畅玩需求。

此外,易现AR-Glasses平台全面适配海量内容生态,面向易现AR眼镜开发者提供AR眼镜SDK,以多种交互方式、外接支持、硬件适配等功能帮助开发者降低内容开发成本,提升开发效率,带来更具想象空间且稳定优秀的AR内容体验。

后续,易现AR-Glasses平台将针对文旅营销、展厅展陈、竞技娱乐等重点应用场景不断优化,并通过“开放硬件联名、开放线下运营加盟”等方式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以易现AR平台为核心,共同赋能线下场景。

战略业务部署焕新,加快行业数智化升级

技术的变革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体验经济与场景式消费正在加速到来。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在文旅、数字营销、展厅展览等各大行业场景探索落地,易现希望能打破传统线下消费场景的局限性,充分利用线下实体场景的优势,来赋能线下场景实现数字化升级转型。

李晓燕博士表示,AR技术正在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逐渐成为一种通用技术,融入不同场景的生产生活中,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此易现公布了包括文商旅实景元宇宙、元宇宙展厅展览、AR竞技娱乐等在内的最新战略业务布局。

在文旅营销场景中,易现联合创始人刘海伟宣布,易现将基于文旅景区商区商圈等线下场景,通过AR将不同形态的虚拟内容整合为一套与物理场景相互关联的统一世界观的故事线,通过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为用户带来虚实融合的沉浸式娱乐体验。

基于本次合作,易现将引入腾讯云开放的原子能力,如AI、音视频、云渲染、数字人、安全、地图等,将其融合到相关的AR领域产品中,面向博物馆、公园、乐园、公共空间、展览展陈等细分文旅场景推出一体化的AR+文旅解决方案。

图/易现官方

不断深度挖掘用户的价值需求,迭代和完善AR技术及产品,易现精准覆盖几大重点行业,提供专业且高效的应用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实现从传统生产制造向数智化企业的转型升级。

值得期待的是,AR竞技娱乐是易现全新尝试与布局的业务赛道,看好其背后庞大的用户规模和市场价值。当下,“融合”与“破圈”已成为竞技娱乐的重要标志,易现希望通过AR技术赋能竞技娱乐产业,开拓全新体验。 

构建内容生态,促进合作共赢

元宇宙时代的增值红利是虚拟与现实的空间互联,面临逐年出现的大量内容需求和人才缺口,易现一直重视并践行内容生态的建设。

在过去几年,易现不断地完善AR-World平台的创作工具与能力,致力于降低AR内容创作的门槛,帮助用户突破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边界。目前,易现AR-World平台吸引50,000+创作者及开发者入驻,拥有3,000+个AR空间地图,170,000+ 有效内容数量,创作者通过易现AR-World平台在2022年实现最高营收超百万元。

易现希望帮助每个进入AR-World的创作者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和成长路径,另一方面也致力于作品和商业价值的连接,让优质内容落地,连接到真正的商业场景里,并产生持续的商业数据。

为了更好地引入创作者,打通一个持续、高效、优质的AR内容生产供应链,易现在全国50多所高校持续开展合作课,开展AR-World创作巡回赛事,通过“青创AR计划”汇聚青年先锋艺术力量。

基于2月份举办的黄山创作大赛成功合作基础,易现与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布会正式启动“黄山AR元宇宙创作基地”,通过产学研的三方深入合作下,将科技、艺术、线下空间运营融合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共同建立健康、持续成长的内容生态。

图/易现官方

同时,易现与河南广电传媒控股集团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创壹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成都中科大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未来场景数字科技中心、深圳市光蕊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发挥各自领域的核心优势、资源互补,作为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推动XR产业的发展。

易现深信通过AR云平台的技术服务、行业资源、商业化能力等,能够赋能并孵化更多AR创作力量,更好地焕发实体文商旅空间的活力。

大咖云集,圆桌共话

本次发布会也邀请到了舜宇光学科技执行董事、常务副总裁王文杰、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德辉、光线云创始人兼CEO 王锐,与易现创始人兼CEO李晓燕博士一起围绕“打造元宇宙生态共同体,赋能虚实产业创新发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核心底层技术是易现AR云平台的立足之本,易现将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持续地投入易现AR云平台发展,打造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服务落地价值场景。”李晓燕博士对合作伙伴一路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创更加自然、多元、开放、虚实共生的数字世界。

龙珠:你真的了解战斗力探测器吗?人类战斗力真是战5渣吗?

要说到青少年热血动漫,除了努力、友情、感动等等元素外,粉丝们最热衷也是讨论度最高的无疑就是战斗力了,就是谁比谁强,再搞几个战斗力排行榜乐此不疲。

在龙珠之前的青少年热血漫,几乎是没有一个准确的战斗力衡量标准的,动漫中角色们到底哪个更厉害粉丝们可以为此争论不休。

没想到龙珠这部作品在赛亚人篇章开启后,直接搞出了划时代的道具——战斗力探测器,有了它,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角色的强弱值,可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设定了。

战斗力探测器到底是什么和其功能

战斗力探测器的名字是史考特,使用者最多的自然就是弗利萨军团,属于量产型单片眼镜式史考特,将其装在一侧的耳朵上就可以使用,非常方便。

弗利萨军团使用过的史考特总共有两款,一种是旧型号,另一种是新型号。两种型号的史考特最主要的区别自然就是性能。

赛亚人来袭篇最初登场的悟空的亲哥哥拉蒂兹使用的就是旧型号的史考特,在拉蒂兹死亡后布尔玛拿到了他的史考特,并改造成了地球人能看懂的文字说明。

旧型号因为性能不够高,对方战斗力达到一定数值就会爆炸,在贝吉塔与悟空的战斗中,悟空使用界王拳玩命提升战斗力,布尔玛在探测悟空战斗力时就引发了爆炸。旧型号探测战斗力数值的上线大概是在2万2左右。

而新型史考特的探测战斗力数值上限则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在那美克星篇章时,基纽特种部队在探测出悟空的战斗力达到18万以上时,依然不会爆炸,可以正常运作。

贝吉塔在与第一形态的弗利萨战斗时,释放出全力的贝吉塔就引发了新型史考特的损坏,这个时候的贝吉塔战斗力最多在50万上下,因为此形态的弗利萨是53万战斗力。因此新型史考特的检测上限差不多就是50万。

除了最主要的战斗力数值探测,史考特还拥有远程通信功能和定位目标位置的功能。在拉蒂兹死前,他说自己与悟空比克的对话都已经传给了贝吉塔他们。

普通地球人的战斗力到底是多少?

要说龙珠产生的梗,那最有知名度的当属“战五渣”了。

拉蒂兹初到地球遇到的第一个人类就是一普通的农民大叔,通过史考特拉蒂兹测出其战斗力只有五,在拉蒂兹眼中就是渣渣一枚。自此“战五渣”便开始火了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普通地球人的战斗力真的是5吗?拉蒂兹探测器测出的数值有没有算上农民大叔手中的枪?

从龙珠后面初登场的特兰克斯可以得出结论,弗利萨军团的小兵对其用探测器,完全隐藏自身气息的特兰克斯战斗力也只有五,而此时的特兰克斯是背着剑的,因此可以看出探测器对战斗力的检测是不包含目标的武器的。

龙珠公式书中提到了初登场的小悟空战斗力是10,下面的说明写的是悟空战斗力是普通人的两倍,坐实了普通地球人战斗力是5的事实。

深度 | 2023,新文旅商业文明的诞生

“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就是一无所知。必须要相信那些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尚处于第一天的第一个小时——开始的开始。”

——凯文·凯利

10000年前的一天,当一个东非原始人拿出磨制的石刀而不是打制的石斧切割食物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和他的石刀,还有其他许多人的石刀,已经将人类的演化带入了新的纪元。(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

2023年,当一位中国文旅人终于回到熟悉的办公室(恭喜你还没破产),回到熟悉的工作轨道(欢迎你还没改行),向客户提报新年第一份商业提案的时候;当他看着漫天飞舞的元宵夜烟花,对春节旅游市场的超预期恢复兴奋不已摩拳擦掌的时候。

他是否还像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沿用过去的逻辑,设计原本的业务。他是否意识到,今日的文旅世界已经与昨时的再也不同。

人们总是觉得刚发生的事情比较重要,疫情这只“黑天鹅”像“房间里的大象”,遮挡了那些长期以来就在发生、演变的事实和趋势。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新的文旅时代不是起始于12月7日的一纸文件,也不是起始于过去三年的任何一天,它萌芽于发展了40余年的旅游行业无数客户新需求的末端,在市场、科技、资本、治理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和流动,在行业的各个领域引发微小而确定的变革,当这些变革汇聚成汤汤洪流,新的文旅商业文明也将倏然来临。

石刀只是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新生存环境进化出来的生存工具,“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才是旧新石器时代的分隔。

那么,当新文旅商业文明来临的时候,市场的新需求在哪里?行业气候环境怎么变化?生产方式如何变革?如何打磨属于我们的锋利石刀?

新姿势、新玩法、新追求:12个关键词折射文旅商业文明

一、新姿势

1、折叠

春节期间看到一篇报道,标题是《拒绝三亚的95后》,讲的是疫情放开三亚消费暴涨之后95后群体寻找三亚平替目的地的故事。

涛同学看来,其实也并不是95后都拒绝了三亚,每晚房价动辄上万的艾迪逊酒店入口竹林水景旁,24小时都有小姐姐们在穿梭流连,但三亚确实拒绝了一些95后,只不过就像他们拒绝了那些看着房价搓搓手的80后,甚至60后一样。

其实即使各自拒绝又有什么关系,各自耍各自的,都兀自精彩,你以为的报复性消费或许在别人看来就是报复性收割,但只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市场经济价值决定价格,你情我愿,有何不可。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消费升级、消费降级、消费分级,无论是哪种单一维度的解读都会显得粗暴而无效。东部、中部、西部、城市群、城市圈发展不均衡的空间折叠、二元化的城乡折叠、各个年龄段的代际折叠,不同社会圈层的圈层折叠、同一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消费理念的差异折叠同时发生在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上。

同是春节假期,有人堵在雪天山上看不到头的游客堆里瑟瑟发抖,有人泡在商务酒店空旷无人的泳池中惬意悠然,当纪念品店的高价玉器黑珍珠戴到买家脖子上的当儿,精明的90后正在小某书和某音上为了十几块钱的差价猛刷直播间。

市场的多元化一直持续,并且永远存在。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逻辑,重要的是平行进化。

关于代际差异,涛同学有个有趣的观察,同样是旅游,不同年龄段的人关注点不同:50后走路,60后走身,70后走脑,80后走心,90后走肾,至于00后,可能就走进别的次元了。

2、共享

旅游的生活方式化让出行的动机变得更多元,驱车往返几百公里去另一个城市吃一份生煎也许就是生活的一个日常。交通体系的极大便捷,让人员流动变得更加远程化、频繁化,原本属于本地人独有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更便捷的被游客体验。

而那些原为游客设计的旅游产品,在周内、旅游淡季等时间怎么样去化产能,有效利用?遂产生了旅游产品和休闲产品叠加,为本地客群服务的供给需求。

供需两端的相互延申,不断促进文旅产品主客共享的趋势。

3、细分

在以供给引导的产品开发模式向以客户需求驱动的开发模式转型的背景下,“给什么吃什么”的投喂逻辑将不断式微。

未来的市场,逐渐演变为,“不想吃什么就不吃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动手做,不想吃只想躺……”,建立在客户需求上的产品供给和共建将越来越大行其道。客户研究的重要性空前提升,笼统的“旅游客群”概念需要不断地进行分类和梳理。

年轻客群、家庭客群、商务客群、政务客群、银发客群、儿童客群、专业客群、研学客群、游学客群、本地客群、游客客群、兴趣客群、休闲客群、旅居客群、康养客群、医养客群……

精准的客户定位和对应的产品设计成为旅游项目成败的关键,在标准的旅游接待服务基础上,需要对应越来越细和越来越专业的客群友好模块,并进行持续的辨识和回应。对于文旅市场细分客群的研究将成为一门越来越科学和精密的显学。

4、裸泳

透明是新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也越来越成为文旅市场新的生存环境,未来,客户更成熟,信息更透明,文旅产品供给市场将越来越成为一场“裸泳比赛”,高矮胖瘦,黑白美丑,越来越难以遮掩。

所有参与市场供给的玩家,大家真诚而简单的Showhand,有思想的拿思想出来,有钱的拿钱出来,有产品的拿产品出来,有核心技术的拿技术出来,有诚意的拿实干出来。

假装自己很强大,会被事实戳破,假装自己很感动,会被钱包出卖。作假的成本已经大过了作假的收益,包装,充数,越来越没有了市场和观众。

强者愈强,弱者内卷。当那些优质的头部资源和产品正联合起来创造一飞冲天的文旅新奇迹时,太多的文旅项目却还在云山雾罩的概念沼泽中迷失,在五花八门的产业资源面前不知所措,在真真假假的投资商、接踵而至的管理部门、喋喋不休头头是道正确废话的专家之间疲于奔命。

二、新玩法

1、创意

“好玩是第一生产力”,文旅行业进入创意时代。

旅游客源竞争日趋激烈,目的地产品被迫不断输出新的价值来源,创意要素的导入成为产品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爱玩+会玩。缺乏想象力的简单模仿和复制克隆只能迅速过气被淘汰。

“摔碗酒”爆火,全国各个商街门口都是一堆碗渣渣;不倒翁小姐姐爆红,无数景区里可以看到不同尺寸腰身的大小姐姐摇起了铁疙瘩。没有原创的创意,对别人想象力的粗暴抄袭是中国旅游产品的顽疾,也终将在市场的选择中成为过眼烟云。

没有创意,一流的资源只能作出二流的产品,无中生有,创意加持,二流的资源也可打造一流的产品,只要走心、温暖、人性,就能触发消费者的共鸣。

2、玩赚

不花钱也要好玩,“玩赚”首先赚的是流量。

流量抢夺,是当下线下业态最大的主题,play2earn的时代,抢到注意力就是最大的赚到。有了“出片率”才有“钞能力”,没拍照等于没来过。

对于许多年轻人,是不是景点不重要,只要能发与众不同的朋友圈,便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交货币价值,便能吸引源源不断的注意力和流量。

骊山藤原豆腐饮品店

超级玩家引领,社群部落一起玩。

巨型机械装置艺术家肖迪、“国民公路G318”文化推广发起人李克崎……

在中国文旅跨界领域有一批执着于“让玩更有趣”的狂热分子,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将专注、创意和激情投身于玩的事业,浇灌出了无中生有的美好物种,成为文旅市场上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超级玩家,并且聚集了众多志趣相投的粉丝和追随者,为文旅世界的丰富生态带来令人感动的惊喜。

熊洞街

三、新追求

1、价值

高质量发展是新的时代主题。文旅产业也在从增长驱动过渡到发展驱动,前者看的是增长率和规模,后者看的是价值和综合收益。

当很多城市管理者正在为节日期间人山人海的景象沾沾自喜时,有些城市已经在产品升级和消费转化上下足了功夫,更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当有的城市还在打击旅游欺客宰客不合理消费手忙脚乱时,有的城市已经收到了游客因感觉被治愈而送上的鲜花。

文旅行业绝不是只关注人头和流量,真诚、智慧的满足人的需求、经济的需求、环境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才能带来价值和收益的持续增长。

2、共创

说到文旅行业共创生态的建设,故宫当然是首选案例,围绕故宫的大IP,通过在设计、授权、营销上开放式的优选合作,成就了中国文博文创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敦煌、三星堆、“故宫以东”等文博文旅品牌也在共创的方向上大步迈进,开放和共创的文旅生态将逐渐成为行业的共识和常态。

在内容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优秀的营销不止是由官方来组织发起,更依赖于游客和消费者的共同创造,西安作为网红城市每年千百亿的曝光量,绝大多数是游客自发传播以及二次传播和多次传播,如何和客户共创优质内容,也成为主客共创的必答题。

3、责任

商业文明奉行对等的责任关系,在旅游产业,2002年《开普敦宣言》提出目的地的负责任旅游,作为旅游从业者,涛同学目睹了过去十余年来,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国人游客素质的整体提升。

尤其在西安,以前新开放园区摆放的鲜花,地灯、雕塑都有被人搬走,挖走,移走的风险。这些年,不止这些现象基本杜绝了,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明显提升,残疾人和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到便利周到的旅行服务。负责任旅游、可持续旅游正在从行业文明的边缘走向主流。

《开普敦宣言》倡导游客和旅游地居民间的相互尊重,帮当地人建立对本土的自豪感和信心。我想,这应该是乡村旅游领域的从业者最憧憬的景象之一吧。

文旅产业的“新姿势、新玩法、新追求”在2023年逐渐浮现和清晰,也可以说,文旅行业逐渐进入了“折叠时代、共享时代、细分时代、裸泳时代、创意时代、玩赚时代、价值时代、共创时代、责任时代”,希望这12个关键词能够些微折射出未来文旅产业的侧影。

共识、要素、供应链:文旅商业文明的系统升级

行业价值共识的凝聚和深化,对行业生态升级至关重要。40余年的发展实践,时至今日,行业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

文旅行业的社会属性。至少具有如下价值:教育价值(知识传播与教化)、生态价值(城市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整治)、文化价值(物质及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政治价值(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等)、外交价值(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对外文化传播)、社会价值(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民众幸福水平、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文旅行业的经济属性。宏观看,文旅行业经济综合效益带动明显(普遍认为在1:6~1:9),对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就业率有巨大提升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

中观看,文旅项目的价值循环不是内循环和小循环,而是外循环和大循环。流量和能量通过项目汇聚到城市,再经过城市这个放大器放大后回馈到项目。

2020年,西安市GDP在疫情环境下首过万亿大关,以大唐不夜城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文旅项目所释放出的影响力功不可没,城市能级的提升又随之给文旅带来了更大的流量,这是文旅项目和城市价值能量大循环的经典案例。

因此,产业效益评价指标也应该从单纯的经济评价上升到坪效(商业效益),人效(流量效益),媒效(影响力效益)、文效(文化效益)四效并重的评价体系,这些概念未来都将变得越来越精确和可测量。

文旅产业的外部性、带动性这两个主要特性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入口产业,杠杆产业和引擎产业。

微观看,文旅企业对于项目的价值判断也从简单的经营价值即经营利润,上升到了资产价值、资本价值(证券化价值、金融价值)、品牌价值(企业社会价值、ESG环境、社会、治理)四重价值并重的高度。

行业价值的清晰认定,给我们提供了产业发展和项目开发的价值坐标,所有利益攸关方,都能够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各就各位。

要素市场是行业生态的核心内容。涛同学主要说说资本、资源、智力、人才、科技5个方面。

文旅行业既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又因其重投资及回收周期较长而成为典型需要富养的行业。随着地产财富效应的降温,长期以来以地产开发平衡的巨量旅游项目投资格局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文旅市场未来达到刚性恢复及增长态势趋稳的一段时间内,国企因其资产规模和信用背书使其在融资市场上长袖善舞,将在投资市场保持明显的活跃度。

迈点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文旅集团投融资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度融资规模达50亿元及以上的文旅集团共6家,分别是华侨城集团、首旅集团、甘肃省公航旅集团、山西文旅集团、西湖商旅集团、杭州文旅集团,无一例外,全部是国有文旅集团。

这个《报告》同时显示,全国文旅集团2022年度以私募、中期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实现融资1588亿元。要知道,2015年中国旅游业直接投资已经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新华社报道),《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2020年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因此,旅游产业在资本要素领域明显不能仅仅依赖内部动能。

在更广泛的维度上,我们看到,强大的社会价值和文旅产业作为入口产业,杠杆产业和引擎产业的产业价值吸引地方政府和地方国企成为投资文旅产业的刚性动力来源。

以水投、交投、建投、城投、旅投、金投、能源企业、非旅产业等各类地方国企为主要形态的投资主体已经并将继续在旅游投资领域引领风骚。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等各类政府政策性资金也将是旅游产业资金的重要力量。

2023年2月7日,融创文旅、石家庄深国际综合物流港、河北正定县战略合作的冰雪、文旅、冷链基地、产业孵化、物流为一体的正定智慧港项目战略签约,融创输出其“热血奇迹”冰雪馆项目,这个项目“地主+国企产业金主+玩主”的模式可作为文旅产业投资新形态的最新注脚。

正定热血奇迹效果图

金融资本。多年来,核心文旅资源因其资产性质而无法交易,以酒店物业、景区门票、景区交通为主要标的的供给现状,限制了金融进入文旅行业的活跃度。有个做私募旅游投资的哥们,疫情前,4年跑了300多家景区,截止离职,只完成了1单半并购交易。

随着更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市场化、可交易的产品级文旅项目的出现,尤其是当众多新业态新物种的涌现,有效提升了重资产的经营水平,金融与文旅资管行业的关系也将会更加密切,这种合力或将打破一直以来优质文旅标的缺乏的紧箍咒,催生更加活跃的资产和股权交易市场。

对目的地类业务多元化的旅游上市公司,在产品持续增长能力、业务协同发展能力、新业务培育能力、跨区域拓展能力得到市场验证之前,他们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仍将受明显限制。

随着旅游产品研发市场、旅游项目投资市场、旅游资产交易市场的逐渐成熟,旅游产权交易市场将更加活跃。旅游项目的成长性、利润率、流动性、现金流、持续性、占有率、美誉度这些量化指标会成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项目的独立性、完整性、协同性、适配性、内容性、扩展性、创新性、周期性这些非量化指标评价体系也将逐渐成熟。

资金分布。按照投资当量来划分,文旅项目的投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6个量级,分别是:百万级的初级玩家,千万级的进阶玩家,亿级的实力玩家,十亿级的主力玩家,五十亿级的超级玩家和一百亿及以上级的巨鲸玩家。分布对应6个层次的产品。门店级、内容级、景区级、城市级、目的地级、平台级,未来,内容级、景区级及城市级的投资分布或将成为增速最快的区间。尤其内容级的产品会涌现而出。

资源要素。从“大资源”到“小资源”,能够市场化的高能级自然和人文“大资源”已经在过去的40年里基本悉数投入市场,未来能够投放的,主要偏向能级相对较低的“小资源”。“小资源”如何做“大文章”,成为产业开发的新挑战。

从“硬资源”到软资源”,从物理空间类的硬体资源,向非物理空间类的文化资源转捩,城市老字号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戏曲、美术工艺等等这些软性资源的重要性将日渐凸显。“软资源”如何开发“硬产品”将成为重要课题。

从传统资源到新型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从景区类资源到非景区类资源,不只是山水和人文遗产,物产资源、气候资源、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医疗资源、地质资源、体育资源、一二三产业的产业资源也将更多的纳入要素供给的视野。

凡是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目的地认知、探索和体验的有价值,能够成为话题,能够开发甚至直接成为“兴趣点”POI(Point of Interest)的各类资源都会成为文旅资源供给库的重要构成。

从实体资源到数字资源。数字产品迭代快、技术创新快、需求更新快,因此,将成为未来文旅市场成长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优质数字资源将产生相较实体资源指数级的价值,需要的是对实体资源的解构能力、加工能力和具有想象力的表达和产品开发能力。

“市场资源”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将得到重新认知,文旅产品因空间的在地性、能级的可测性,其市场不是一个想当然和可以一厢情愿随意扩大的缥缈概念。文旅产品的市场是一种客观的资源,而不是主观的想象。

智力要素。智力要素市场一直以来是文旅行业生态最为混乱和低效的生产要素市场(甚至不能称为之一),其长期的遗留危害至今仍在文旅行业处处可见。

过去十余年来,旅游投资高歌猛进,增速连续多年超越第三产业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自于政府和市场的大量非专业人士入场、加之信息不对称,导致大批为旅游投资服务的质量参差的文旅智力服务机构野蛮生长、粗暴收割,十亿几十亿的项目因为几百上千万服务费的低质、草率或失误的前期策规划被市场无情抛弃,难以为继,甚至有文旅项目投资商意欲提刀去见策规划机构的业内传闻。

在残酷的市场洗礼和长期培养下,借助互联网载体带来行业知识的广泛传播,文旅项目投资商的辨识能力、格调品位逐渐提升,更趋冷静、理性、专业性的投资环境催化智力市场重大变革。以下9个特征渐趋明显。

从全能服务到专业服务。智力服务机构从见钱就收,无所不能,到逐渐聚焦细分领域,做申报的做申报,做营销的做营销,做体育的做体育,做营地的做营地,各门各派将逐渐成型,万能型机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细分市场越来越进入垂直化。

从智力服务到躬身入局。以前的智力服务,方案做完就挥袖走人,项目发展无暇顾及,项目成败不负责任。未来将从单纯的智力服务走向躬身入局,陪伴式全程服务、长期服务、资源导入必不可少,甚至股权和运营层面也参与其中。

从身份背书到项目背书。头衔和身份职务不再好使,有没有爆款成功项目背书才是打动甲方的第一块敲门砖。但如果不进行持续的自我突破和转型,也容易带来新一轮的复制粘贴。

从规划引领到策划先行。经营策划、文化策划、定位策划、品牌策划……在规划图动笔之前,别急,先在理念和策划层面把工作做足做好。

从理论方法到系统工具。优秀的智力服务机构将逐渐打磨自己的“产品模型”,“产品即策划,策划即产品”,成熟的产品模型和具体项目的具体参数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文旅产品方程式的最佳答案。

季琦先生像做苹果手机一样做酒店,未来的旅游目的地和文旅产开品发也将走向软硬结合的模块化生产。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数字时代给了我们进行消费者洞察、研究的更多工具,Z世代和α世代,经验驱动的智力生产将越来越与数据驱动的智力生产结合。

从大包大揽到分工合作。随着产品的多样化,仅靠某一个服务机构自身的力量和专业背景将很难独自面对项目的复杂性,整合外部专业资源,形成工作坊式的作业团队将越来越成为常态。

黑弓团队

从想象稀薄到创意无限。依靠实习生的复制粘贴、改头换面、低质重复的方案只能面临淘汰,文旅产品的星辰大海需要更多极具想象力和市场洞察的优质创意。

荷兰艺术团体Close-act theatre创作的街头表演

从学术研究到产业实践。融合企业家精神和学术研究的专业机构将在智力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旅游学人只有在研究和产业之间高质量的活跃互动,才能在旅游这个极具实践性的行业具备更高位的话语权。

国民休假政策优化、可持续旅游的产业实践、双碳背景下的旅游产业应用、旅游卫星账户的研发应用……有无数需要从研究领域走向产业实践的课题等待开发。

阿者科计划:星火燎动乡村振兴

人才要素。文旅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政策制定、理论创新、产业实践层面更加迫切的呼唤优秀的年轻声音和年轻力量,作为一个引领生活方式、面向未来的幸福产业,新政策、新规则、新理论、新玩法、新势力需要年轻人来倡议和践行。

行业变革的巨大力量一定来源于代表着巨大市场,革故鼎新,具备创业与创新精神的年轻领袖。

科技要素。OPENAI、AIGC、CHATGPT这几个英文词汇春节期间火爆全球,让我们切切实实的感知到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对生活和工作的颠覆效应刚刚展开。绮丽梦幻的光影艺术,目眩神迷的太空酒店,时速惊人的超级列车、功能超卓的边缘计算、脑洞大开的文旅元宇宙……

科技正从产品、管理、服务、营销各个维度,以我们难以预料的方式塑造着旅行产业的未来。科技是旅行行业未来最令人兴奋的想象空间。

太空酒店

在营销和传播端,科技要素将发挥更强大作用。移动互联网的“平权”和“分享”理念,让所有人尤其是年青群体实现了“smart search, smart travel”,例如:小某书,某点评,某音……在产品即营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品能够更快出圈,享受超倍溢出的流量价值,差的产品也变得无处遁形,迅速被市场抛弃,在消费者的及时监督和反馈下,整个行业的产品、管理、服务水平将得到系统的整体提升。

科技要素改变行业的另一种颠覆性格局在于,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正在以难以抗拒的力量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时间、消费和肉身,如果现实世界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更好玩的(文旅娱乐)产品,那么,又如何能够责怪那些埋头于将人性研究的淋漓尽致的手机游戏、能带来无与伦比体验的虚拟现实和正在不断浮现的其他科技产品的年轻人呢?

供应链和要素配置机制也逐渐进化出了更加高效的协作机制和分工模式。

要素配置更加市场化。资产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逐渐成为共识和常态,投资商、发展商、运营商大家各就其位,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逐渐深化。

中铁文旅和开元森泊的合作、阿那亚和中国旅游集团的合作、陈向宏团队和中信产业基金的合作都是这方面的优秀案例,“地主+金主+玩主”的模式或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验证。

中旅·阿那亚九龙湖度假村奠基

赤坎华侨古镇

要素配置更加一体化。策规投建管营(PPICMO)纵向一体化的文旅产品开发理念,运营前置的产品开发原则、全链条集成服务系统、F+EPC+O的整合服务模式,文旅产业的生产方式逐渐走向一体化。

非标产品生产标准化。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大量文旅产品无论从开发、管理、服务的方向上都向酒店化的方向学习靠拢。毕竟,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有规模的持续高效增长,定制化+规模化将是行业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

生产方式更加专业化。从单点开花到规模化发展,从手工时代到工业时代是文旅产品生产方式的趋势,山岳产品、温泉产品、旅游、沉浸娱乐产品……每个品类将有成功的头部项目脱颖而出,服务商将越来越纵深细分。

产业链接更加网络化。文旅产业互联网体系雏形正在不断生长,优质产业内容的集成,招商资源的发掘、供应商的梳理和整合,都将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逐渐完善,久久为功,必成正果。执惠、新旅界、环球旅讯、品橙、劲旅……更多旅游专业服务机构都在这方面进行宝贵的尝试。

旅游行业的价值共识在40余年的实践中逐渐达成,并指引政府、企业在这一价值体系中认清各自角色,各就各位。文旅行业关涉的资金、智力、资源、人才、科技等要素市场正在发生深邃而持续的变化;产业供应链在市场的长期试错中渐趋成熟,文旅生态的操作系统持续升级。

蝶变、涌现、共生、繁荣:新商业文明下的商业机会

文旅行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巨无霸和隐形冠军可能在哪里?产品端和供给侧将呈现更加丰富和繁荣的商业机会。

景区仍是旅游产品的主力战场。传统景区尤其是遗产类自然和人文景区长期以来的产品空心化问题,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政策压力的作用,衍生出体量超大的文旅产品升级再造服务市场。

由于需求市场存量巨大,文旅项目又具备体量大,差异化需求高,操作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头部服务商群体较难出现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届时,将是各路大神各显神通的格局。

受土地、规划、环保、文物、消防、宗教等诸多制约,遗产类景区转型破题事实上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而且此类景区绝大多数在管理体制上制约较多,改革阻力大,试错成本高。

因此,极有可能将出现这样的格局:少数敢闯敢试,方向对路,品质精良的项目级转型标杆经市场验证后,迅速成为众多同类景区大规模追随和模仿的对象,以此最大限度降低后者的决策压力和试错成本。

景区度假化是转型语境下的热门课题,但由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原因,更多景区会选择不在景区内而是在景区邻近的地理空间进行产品的造,这带来了新的课题,即文化如何嫁接,游客如何引流,如何防止品牌稀释,如何实现新老景区融合的问题。

涛同学看来,传统景区转型,尤其是遗产类景区的转型,要关注3个要点。

一是前后共享,如何将原来的前景变为背景,将前台变为幕布,将原来的景点变为消费的场景。

裸心餐厅

二是新旧共存,存量改造与增量叠加并行。体量巨大的传统资产并不一定能够适配新的消费,因此,传统资产的消化与转型必将伴随着新资产的涌现。

三是虚实共生。物理提升、现场改造与线上场景与线上产品(不是线上营销)创造并行。

仁川城市元宇宙图

关于虚实共生多说几句。文旅产业和元宇宙的结合是业界当前的热门话题,不少景区已经率先入局尝鲜。对于文旅元宇宙。涛同学有几个基本判断:

硬件和载体层面。穿戴设备达到体感舒适度临界点(准眼镜级舒适)之前,XR(包含VR、AR、MR)类线下文旅产品仍是景区花边型产品,这从游客转化率、投资收益率、经营收入规模等维度都会体现。

体验和玩法层面。内容制作和玩法比肩传统优秀线上游戏之前,裸眼类线上文旅元宇宙产品也将是景区花边型产品,从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消费转化率等维度也都会体现。

资产和权属层面。国家出台并广泛推广数字资产权益认证标准及配套政策之前,文旅元宇宙涉及的数字藏品等虚拟资产也将是景区的花边型产品,在虚拟资产持续投资热度、资产转手活跃度、资产玩法丰富程度、藏家满意度等维度也都会体现。

同时也要看到,终有一天,以上3个方面都将实现巨大突破,到那时,线下、线上景区产品将出现新格局,届时,硬软件集成、成熟且不断创新的

MaaS(Metaverse as a Service)、NaaS(NFR as a Service)将成为标配型的文旅服务产品。

到那时,线下的肉身(真实)体验和线上的分身(虚拟)体验的角力、竞争和共生将真正拉开大幕,文旅产业新的独角兽或许就身在其中。

回到当下,如何帮助景区将其空间价值、文化价值、流量价值、品牌价值在虚拟世界全面实现,创造可大规模应用的产品模型和盈利模式将成为文旅数字服务市场巨大的商业机会。

文旅微业态产品市场是另一个文旅产业小巨人可能诞身其中的所在。主要解决的是大量游客流量转化与消费的痛点。国内众多的开放型景区和城市公共景区,包括大量收费景区的流量转化一直是让运营者绞尽脑汁的课题。

流量富足的地方,没有消费或低消费的流量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成本的重大负担。旅拍、Citywalk等更多小颗粒、多元业态、贴近需求场景的各类文旅微业态也将是文旅掘金的富矿区。

说过景区产品,说说管理。文旅景区运营管理市场蕴含重大商业机遇。这些年来,我们对景区管理的认知已经从基础的物业管理,升级到更加强调运营能力,尤其是产品的研发、营销、游客服务、协同合作等更具增值价值的运营管理。

我们对管理进行了重新解构:基础管理VS系统管理、产品静态管理VS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管理VS数字管理、景区管理VS目的地管理,管理思维不断提升,以及游客对于服务需求标准的提升,对诸多中小景区、甚至是高A级景区提出了陡增的管理升级需求。

由此,衍生出专业规模化管理服务的巨大市场,也就是能提供大规模定制型标准化管理服务产品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专业数字化系统的赋能,让该类服务更成为可能。

无论是“大数据+专业经验”驱动的产品级研发平台、“产品+管理+服务+营销”一体化的景区级数智化管理平台、“整合目的地全旅游要素以营销为导向”的目的地级旅游管理平台还是“统合政府管理+企业运营+游客服务”于一体的城市级智慧旅游平台未来都将成为文旅生态中的标准配置。

跨界文旅产品服务市场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文旅产业将在生命、生活、生态、生产的四生融合中找到无比丰富的产业营养。农旅融合、工旅融合、交旅融合、酒旅融合、体旅融合、康旅融合等众多领域的产品跨界正频频出新。

矿山、工厂、农场、酒厂、公路、海洋牧场、交通设施、科研机构、火箭发射场、考古工地……各种独特的空间类场景在文旅赋能下将打通一二三产业的壁垒,生长出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和消费场景。

跨界文旅产品服务需求将催生出垂直化、专业化的适旅创意、开发与运营服务,需要既懂产业运营也懂文旅产品,更能促进产业与文旅良性互动的服务机构。在这个领域,未来或将诞生若干家单体投资在千万量级的,大规模定制化的文旅内容类上市公司。

郎酒庄园

这里涛同学多说几句康旅融合,我有一个基本判断,康养市场的爆发应该发生在2030年左右,因为届时70年代的人将迎来他们60岁的生日。生活方式变革+客群市场成熟+产品供给成熟或将迎来行业的巨大井喷。而那些提前入局,精耕细作,匠心运营的产品才有机会分享市场的巨大红利。

顺时顺势的政策引导市场。时是政策导向,势是市场需求。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内外循环是目前国家宏观政策领域3项对文旅产业将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国策。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势能叠加,会极大加速这三个领域的产业的变革和繁荣。

乡村振兴领域。城市化进程的放缓和疫情的影响,加速了乡村微度假市场的需求日渐旺盛。3个关键环节的打通是乡振文旅成功玩家的必修课。

资金资本。由于乡村项目在土地、建设、规划、资产权属等方面的限制,资产的金融属性较弱,加之乡村项目较难实现城市项目带来的土地增值红利。因此,大多项目的资金来源是政府支持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类三农资金、地方国企自有资金,村民集体资金、独立投资人小额资金。产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难。由此带来的不只是资金规模和体量制约,也带来产品品质与标准制约。

开发方、村民、地方政府之间需要形成多方共赢的乡振利益共同体。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需要大多由外部力带来的龙头项目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更需要村民及乡村合作组织的广泛参与和利益共享。资本的逐利诉求,村民的致富诉求,政府的发展诉求平衡互动,才能保证乡村文旅的良性持续。

产品形态与品质。田园综合体、家庭农场、亲子农场、乡村民宿,农夫市集等各种乡村类文旅产品近些年不断涌现,在乡村这个广阔的空间,需要更多高品质可复制的文旅产品模型。

这些品牌打通了从资金、人才到运营的链条,用乡村最有价值的自然生态、风物农产、文化风情创造出格调超群,契合城市客群需求的成功商业案例。

青普文化行馆

城市更新领域。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已经成为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量城市存量空间的升级改造、线上商业挤压线下商业导致的海量闲置物业、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年轻群体催生的新消费需求,是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领域落地生根的重要土壤,而资金、产品、商业模式更是能否枝繁叶茂的阳光雨露。

北京首钢园、重庆十八梯,西安易俗社街区、长春这有山等城市更新的优秀项目已经成为国人争相奔赴的城市地标,城市的人口红利、主客共享为项目提供了市场基础。

北京首钢园

资金端和产品端仍是城市更新领域面临的两大课题:资金端,依赖销售型物业现金流支持的更新项目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巨大,政府和地方国企主导的更新项目缺乏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支持,容易陷入重资产的流动困境。

产品端,文化、定位、业态、运营面临新增业态和其他更新项目的激烈市场争夺,只有做好品类的差异化和流量消费转化的城更项目才有可能成为市场的赢家。如果能够一城一策,掌握完善供应链,形成规模化跨区域开发,并且深耕本地,持续创新,更将成为成功的城更文旅大BOSS。

内外循环领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直接影响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入境游方面,疫情消退后的入境游市场必将面临格局重塑,文旅产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民间外交,是政策引导的关注点,疫情导致的入境旅游产业链休克式断裂需要修复和重建;

境外消费市场的新变化需要整个产业从疫情前长期持续的初级观光旅游向线、面、体的精细化、专业化旅游产品焕新升级。出境游受阻的可能性持续徘徊的背景下,境内替代产品和市场开发产生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说说文旅融合核心大市场。文创、文博、文娱、文旅、文科、文体、文教、文商、文艺9大文化延伸领域的融合创新将是文旅融合的核心市场。由于内容较多,每个领域谨择部分要点窥豹。

文化旅游领域。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文化表达与市场需求如何高位创新平衡,是文旅产业最具含金量,最具挑战性的核心课题。

涛同学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双效合一的大金矿,国家文化公园是文旅融合最值得探索的产业前沿。从文化元素到产业资源,从文化符号到供应链支持,从文化遗产到衣食住行,从古人生活到今人生活。谁掌握了文化应用的方法论和工具资源,谁就找到了文化旅游的金钥匙。

文创产品领域。从符号设计到IP运营。长期以来,很多创业型文创企业设计了大量的文创形象,这些形象大多都在市场淘汰中被遗忘,原因就是只有一箱情愿的符号,没有性格和灵魂,没有产业链,更没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不具备一个优秀的IP该有的元素,因此,无法触发消费者的共鸣,更无法产生传播。

优秀的文创IP运营首先根植于对真实人类的洞悉、表达和关照,其次在于高效供应链的支持,最后在成熟产业链的加持下健康生长。

品类垂直化,前两年流行起来的文创雪糕、文创口罩、文创数字藏品等品类在市场上逐渐崛起,形成了良性和持续的市场份额,未来,更多的垂直品类将脱颖而出,品类越来越细分化,专业化。

城市级在地化文创潮牌空间将作为一种新物种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新锐城市精神和年青群体身份认同的头部城市“新字号”逐渐成为重要的打卡地和新文化符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将通过“非遗人+设计师+运营者”形态的新非遗工坊实现操作系统的升级。

茶颜悦色

文化博物领域。文博资源是彰显传统文化自信的不二源泉,也是契合年轻国人身份认同和潮流表达的炙手元素,在文创、研学、亲子、传媒、数字孪生、场景营造等多个领域都将提供持续的价值输出和产品创新。

全国6000余家博物馆和4000余万件/套馆藏文物的海量供给必将孵化出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渗透率的文博文旅品牌,受博物馆大多是事业单位运行体制的制约,透明、开放的价值链的打通将是考验馆方和品牌方创新和运营能力的重要因素。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文化娱乐领域。有3个趋势。沉浸式文娱将成为包括旅游演艺在内的各类文娱项目的主流形态。体验经济持续升级,“观看”这一最基础的互动形态,已经向感官沉浸、身份沉浸、精神沉浸升级,优秀的沉浸式产品研发运营机构将成为文旅行业小巨人。

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

都市文娱产业正迅速与文旅演出行业加强融合。主客共享正为线下文娱产业带来最大的结构性市场增量,君不见,陕西大剧院的优秀剧演正吸引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专程前来观看。

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天鹅湖》

华山云海音乐会

节庆节事活动从兀自生灭到产业化运营。我们看到过太多冠之以“首届”的轰轰烈烈的节庆节事活动,开幕式时高朋满座张灯结彩,散场后风卷残云片雨不留,基本靠甲方预算支出,没有核心资源,没有成熟产业链,没有市场持续度。究其原因是没有产业化运营。

这个领域将诞生具有区域以及全国影响力的专业细分运营品牌,依靠长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粉丝客群,升级迭代,稳健成长。

火人节

文化商业领域。几个重要变化。一是城市商业高效的管理运营系统将逐渐向文旅商业嫁接移植,城市商业已经发展出了非常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而文旅商业起步较晚,缺乏专业的运营理念、运营工具、运营人才和集成的产业资源,这种嫁接移植将导致文旅商业的运营系统迅速升级。

二是具备强大场景营造和运营设计能力的服务商将成为文商旅市场追捧的宠儿。

华侨城顺德欢乐海岸PLUS

三是文商旅项目将逐渐回归商业本质,从单纯追求流量和文化表达,到更加注重坪效和收益最大化。

四是主客共享正为文商旅产业带来重大的结构性市场增量,高品质城市文化商业街区和夜游街区会成为城市旅游休闲标配的流量聚集地。如,改造后的西安城墙松园•榴园商业街,不只是本地潮男潮女聚集的圣地,也成为了外地游客慕名追寻的打卡地。

文化教育领域。以优质课程为主体的研学产品和以独特环境为载体的游学产品,将创造出文教文旅跨界领域令人期待的市场空间。

冷湖火星小镇

文化艺术领域。文旅生活化让原本主要为本地客群服务的文化艺术产品也进入了游客的视野,艺术展览,地方戏曲、民间工艺。一切在地化的艺术形态都成为了文旅产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催生的当然是专业细分、持续深耕的投资运营品牌。

厦门《迷蝶》古原个展

文化体育领域。冰雪运动、马拉松、极限运动、浆板、飞盘……幸福生活从运动开始。面向家庭客群、运动客群和年轻客群的体育产业已经是一个价值3万亿的巨大市场,文旅和体育的破圈融合也已经并不断孵化出新的玩法和物种。

玄奘之路

文化科技领域。没有科技元素的文旅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文旅企业。Travtech将涵盖文化装备类产品、光影类科技产品、数字化科技产品、数字化运营系统、科技文旅新物种等品类,优质的产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和投资运营商将同时共享科技和文旅的双重红利。

博涛巨兽

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虚实融合、新旧融合、主客融合这6大融合的背景下,文旅市场将形成“产品蝶变、物种涌现、繁荣共生”的供给生态,传统产品的市场规模和体量仍将继续占据主流位置,精耕细作与野蛮生长也仍将在一段时间之内并行存在,但资源独特、产品独到、体制灵活、轻便精干、善于创新的中小型文旅产品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专业化、定制化、规模化的长期主义者更有机会成长为新生态中的大赢家。

文旅的本质:超越日常生活

身为一名文旅从业者,我一直在追问,文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超越日常生活”,这是我给出最满意的答案。这既是我的文旅方法论,也是我的文旅价值观。

生活辛劳而重复,枯燥而容易丧失激情,文旅的世界却充满了想象、美好和欢乐,穿越了生活和文旅的时空之门,周围的一切都应该从灰白变为彩色。

文旅世界应该是一个生态丰富的雨林世界,万物葱郁,充满生机。就像雨林是地球之肺一样,文旅也应该成为我们现代生活之肺。

文旅就是快乐、激情和恣意的开怀,让多巴胺、内啡肽、肾上腺都释放出来,让感官、情绪和精神都得到满足。

红磨坊演出

文旅更让美传递、让温暖传递、让善意传递、让爱传递、让文化传递、让意义传递。不确定的社会情绪、社会焦虑都在文旅的治愈下平静,在文旅的美好中找到幸福和福祉。

这是文旅人的梦想和荣耀。

40余年的行业发展和3年疫情的摧残式洗牌,消费者在成熟,投资在走向理性、市场环境在自我完善,产业链也在修复中重生,市场、资本、科技、治理共同作用加速着行业的进化和重振。

无论是身在高位的文旅行业政策制定者,还是初执话筒的实习导游,无论是正在画图的园林设计师,还是手握重金的项目投资者,抑或是编写旅游软件的程序猿,甚至未来想从事旅游行业的在校学生,我们都是影响这个行业生态的一个因子。

文旅行业的变革才刚刚开始,影响行业进化的积弊、顽疾和桎梏终将被市场和商业的力量缓慢而坚定的消释,更多的创意、产品和玩法等待着被发掘和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等待着被发明和实现,更多“向善、利他、创变、激情、专业”的新势力正在重新集结向文旅梦想出发。

在带上你崭新的“石刀”,整装出发前,温习一下乔治·萧伯纳老先生给我们说的一句话,他说,“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理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的时候,就亲手创造了它。”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涛旅春风微信公众号)

汉服约拍”大热背后,揭秘文旅景区的“汉服营销产业链”

“一步一个藏妹子,三步一个延吉公主,五步一个汉服同袍。”

在河南洛阳“洛邑古城”,到处都是身着汉服、藏服、朝鲜服,束发盘髻、手提宫灯的年轻女孩在拍写真,游客们仿佛置身于“宫中选秀”现场。最近,抖音官方发布数据,根据POI打卡数排序,洛邑古城为国内最受欢迎的热门汉服打卡地TOP1。

洛邑古城项目经理程俊晖告诉剁主,今年春节期间,洛邑古城迎来井喷式“旅游复苏”,入园流量突破了100万,同比去年的27万人,翻了快4倍,同时,70%的入园游客都是90后、00后,其中有超过60%的年轻人都是为了来洛邑古城拍一组汉服照。

在这些年轻人看来,穿着汉服或者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拍照足够新鲜,售价199元的汉服“妆造+约拍”组合又足够“白菜价”,不失为一种高性价比且可以在社交网络出圈的方式。借助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形成滚雪球式的疯狂传播,“汉服约拍”成为他们走进洛邑古城的打卡必选项,同时,也催生了当地的产业链-汉服租赁、妆造、约拍、美食住宿等等。

最早吃到红利是和汉服租赁店合作或者景区跟拍的摄影师们,拍摄成本低,一个顾客收199元,除去店铺的50元佣金,一次带5个人拍摄,40分钟一组,一次净赚700元。到了过年期间,兼职或者野生摄影师都频频爆单。

一位抖音ID名叫“小鱼干fishfish”的野生摄影博主,只有几百个粉丝,却从年前到大年初十,兼职半个月轻松赚得一万块钱以上。同时,各种各样汉服租赁店、体验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洛邑古城、丽景门等景区内外,增加了一百多家,甚至洛邑古城附近的轮胎店、洗车店都连夜改成汉服店,趁着汉服“风潮”匆忙开业。

“汉服热”在线下的经济效应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期,不仅摄影师、汉服租赁赚得盆满钵满,各大文旅景区,甚至地方名城,已经开始在营销中加入汉服元素,并通过各类汉服达人为线下引流。火热的汉服,成为了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

一、素人游客带火汉服约拍,野生摄影师半月赚一万

洛邑古城的汉服约拍最初从抖音发酵开始。

去年夏天,影视剧《梦华录》爆火,刘亦菲在剧中的一句台词“东京真是富贵迷人眼”在抖音作为BGM出圈,即短视频内人物表现的卡点音乐,且成为“国风类”视频的标配,截至目前在平台播放次数超过37亿,最火爆的搭配场景就是洛邑古城,汉服+一袭唐风妆/宋制,瞬间穿越回古代。

最为爆火的是一位名叫“张蟠桃”的素人游客,因为体型富态,搭配唐装雍容华贵,完全诠释了一把盛唐时代,视频点赞几十万,吸引八方汉服爱好者和爱美的年轻女孩纷纷前来“打卡。

同时,程俊晖告诉剁主,当时正值暑假毕业季,洛邑古城官方推出了“沉浸式科举剧本杀+约拍+汉服妆造”,一共119元,针对学生群体89元,白菜价的汉服约拍体验,直接拉爆了暑假的销售。

据美团统计,之前受疫情影响,客流每天不过2000人左右,但在暑期,周内客流量一万+,周末客流量能达到两万左右。真正吸引素人游客蜂拥而至洛邑古城的是“身前哪管身后事”BGM。12月份,仅有3000多粉丝的素人“小猫咪不会喵喵喵”用此BGM拍的新颖变装视频在抖音爆火,点赞量达16.8万。

小鱼干回忆,她的不少客妹都是冲着这条视频来的洛邑古城。在她看来,这条视频的爆火一方面是变装带来的反差感,前面是一个普通男生,扔一把扇子后变装为精致的汉服美女,加上汉服本身在短视频极具关注度,爆火一点都不意外;另一方面,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视频可复制性很强。

据小鱼干当时观察,几乎每个仿拍都会有两三万点赞。这些素人自制的短视频也悄然成为地方旅游营销的利器。在洛邑古城5.7亿的话题播放下,“瞧瞧是哪家的掌上明珠”“你要写洛阳就不能只写洛阳”等BGM相继搭配汉服视频爆火。

更为奇妙的是,动态的短视频社交模式呈现出更强的交互性和参与性。基于对文化和爱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上抖音滚雪球式的机制推送,大家会把去网红景点“打卡”当成一种义务,出游动机从“我想去”升级为“我必须去”,比如在抖音,有一条最新产生的话题#总要来一次洛邑古城吧#,播放量已达到567万。另外一个巨大的流量池就是小红书。

对于很多年轻女孩来说,一方面,她们不喜欢流水线的照片,想追求独特性;另一方面,约拍就像在开盲盒,会开到不同等级的摄影师,这给独立摄影师、独立妆娘带来了新商机。为了防止踩坑,网友往往会在小红书搜洛阳约拍或者洛邑古城约拍的话题,看到喜欢的摄影师客片作品,或者在评论中获取网友的推荐后,再进行买单。

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有网友总结,青山铺的老板的梳头梳得很好,商服局的衣服拍出来质感更好、摄影师“我想静静”“梨花小记”拍的更出彩……这些摄影师往往擅于抓住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

小鱼干之所以能半个月赚一万,就在于社交平台的运营。

她总结:一个是客片展示,颜值高的模特本身自带流量;第二个是拍照攻略,比如来洛邑古城拍照花多少钱不踩坑、如何找摄影师、哪个点位可以拍照等等,小鱼干抖音最火的一条攻略视频,有将近28万的浏览量。第三个是拍照姿势,最近流行的民族服装是藏服,最好在爆红前期发布,会有非常多的收藏和点赞。

洛邑古城汉服租赁店商服局的老板告诉剁主,往年,租赁汉服大多是汉服爱好者,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制,比如唐风、宋制、明制,也会要求做复原妆,“如今,汉服小白比较多,第一诉求就是好看,我们推荐的风格的标签也变成了可爱风、清冷风”。

二、穿汉服被挤爆的城市,为什么是洛邑古城?

不止洛邑古城,西安的影视同名IP“长安十二时辰”街区和大唐不夜城、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都是具有古风古韵、适合汉服拍摄的古都街区,甚至苏州、南京等地还是汉服制衣的发源地和发达地,聚集了十三余、七月夕等知名汉服品牌。

洛邑古城成为TOP1,做对了什么?

首先是爆款节目的拉动。近两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火爆全网,洛邑古城是这一系列中的网红地标,从前年开始,在《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的节目中,洛邑古城都是穿越之旅的首站。《七夕奇妙游》中唐代的民间市集,就在洛邑古城新潭边、宴天下酒楼门前的观潭巷。

其次是地方文旅的思路规划从单点效应转变为集成效应。

早期文旅靠一个点带动一座城,近两年从影视IP《风起洛阳》综艺IP《登场吧洛阳》开始,地方文旅开始加深文旅融合。今年春节,隋唐洛阳城景区将应天门、明堂、天堂和九洲池景点串联,打造大型沉浸式体验活动。

在抖音,“历历山河”通过原创BGM“你要写洛阳就不能只写洛阳”带火了应天门,老君山也凭借“远赴人间惊鸿宴”BGM下的雪景爆红网络,被吸引来的游客,同样也会集聚人气地标“洛邑古城”。最重要的是洛邑古城的差异化定位。洛阳文旅对于洛邑古城的定位以“梦里隋唐,尽在洛邑”为主题,着重推出唐风市集夜游场景。

洛邑古城董事长李薇认为,洛邑古城应该走极具“市井烟火气”的平民化路线。相比应天门、天堂明堂等恢弘的建筑,洛邑古城更具人间烟火气,有唐代的酒楼、宋代的商铺,一不留神还走过了明清,抬头就是民国的旧墙,汉服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共融、南北文化交错、乡野文化和宫廷文化共存,并且“一步一景”,处处都是汉服约拍打卡点。

而和其他地方的景点相比,有从杭州来的客妹告诉小鱼干,南方古韵更多的是小桥流水,洛邑古城更多的是有烟火气息的热闹。

也正是平民化的路线定位,洛邑古城打开了汉服“约拍+妆造”平价市场,降低了大众穿汉服的门槛。“梳头+服装”59元,妆造60元,出门就有合作的摄影师,直接拉去古城拍照,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化模式。

同时,灯火辉煌的古城夜色是差异化,夜景约拍成为洛邑古城的一大特色。为了补足夜景的灯光,去年,洛阳老城区区委区政府支持100多万为洛邑古城园区进行氛围提升。

此外,优质内容是其核心竞争力。今年春节,古城庙会、“财神”巡游、元宵灯谜、最美汉服大赏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洛邑古城,其热度依靠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洛阳元素”,频频出圈。

洛邑古城的汉服约拍火了,与这些一起刷屏的还有洛阳。携程发布的《2023年春节旅游总结报告》显示,洛阳与西安、苏州、扬州、开封等文旅资源富集的古城人潮如织,凭借超高票量位列景区人气前十城市。

洛邑古城还带火了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文创企业、旅游休闲街区等企业大力发展夜间文旅业态。除了夜游,还有“夜演”“夜食”“夜集”“夜娱”等日趋多元的业态。《同程旅行》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洛阳的酒店预订量同比上涨超过23倍。同时,线上平台和地方旅游营销的融合也进入了更为成熟的阶段。

据程俊晖透露,已经跟抖音、快手、小芒电商等平台进行建联,对营销策划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集中资源打造具有较大传播价值的IP或产品。

最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来到洛阳,考察了洛邑古城、白马寺等景区。据公开资料显示,龙门旅游度假区项目将成为万达和洛阳文旅战略合作的首个重大项目,会引入剧本杀理念和里坊制布局。

最重要的是,洛邑古城已经逐步成为小众文化爱好者的聚集地,不仅穿汉服在洛邑古城内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藏族、哈尼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服装,甚至还有二次元服装、兽装等都不会引发异样的目光。

三、当“国风营销”火遍全国

经过多年发展,汉服、民俗服装正从小众圈走向大众市场,成为国潮文化、国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旅等行业纷纷提供了营销新思路。

之前,西安身着汉服的不倒翁小姐姐“出圈”为地方文旅带来巨大热度。如今,走红西安的汉服营销跟火爆电视剧IP相结合。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主打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体验街区,里面有唐服体验馆提供租借服务,主要是体验长安十二时辰里的经典镜头:日晷。如今这个日晷在街区得到了完美的再现,在日晷的中间还放着长安里坊的模型图,吸引游客纷纷打卡。

再以杭州为例,已经举办十年西塘汉服文化周,让大众想起西塘,第一反应不是江南古镇,而是汉服,如今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3亿元。

目前,西塘正联合国内顶尖汉服品牌设计一批汉服制衣及“汉服+”周边产品,配合开展一批高品质汉服体验活动,将汉服与婚庆、研学、茶道、书院等场景深度融合,同时引入数字化理念,建设汉服产业智慧应用场景,打造汉服传统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地,力争到2025年,西塘汉服销售及相关行业收入达到30亿元。

国风营销领域有一重磅活动IP “国风大典”,从2020 年开始,巨量引擎打造了“国风大典”IP,2021年就成为现象级国风盛事。

去年的国风大典,一方面联合15 个头部汉服品牌联手打造“国风焕新夜”主题大秀,既有不同时代的传统华服,又呈现了融合现代审美的新国风服饰,以最为直观的视觉冲击,让更多细分的国风圈层走向台前;另一方面,在抖音站内搭建了游园会式的线上空间,把国风地标江苏常州·东方盐湖城以及直播内容聚合在页面内,承接直播的流量,让大众接纳国风美学。

当时,直播与回放观看数据超 1.9 亿人次,全网传播更是超 40 亿。“破圈”的汉服经济让传统文化走入更多消费场景,如今,地方文旅也在创新古风剧本杀、古装宴饮、古风市集等主打汉服元素的沉浸式体验,吸引更多圈外人“入坑”,为国风营销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作者:廿四

来源公众号:剁椒TMT(ID:ylwanjia),新流量、新科技、新玩法、新经济的气味与温度。

无线化能救AR眼镜?

「有线太麻烦了,限制行动不说,甚至还夹头发。」志明向雷科技抱怨道,年后为了奖励自己,他购买了雷鸟 Air 1s AR 眼镜,看中就是厂商们宣传轻便和 AR 观影体验,但也感受到了好多年前有线耳机和鼠标的使用体验。

2022 年,国内厂商发布了一系列轻量型 AR 眼镜,主打轻量化和观影体验,包括华为也推出了 Vision Glass 智能观影眼镜。在年底的时候,Nreal Air 宣布成为全球首个消费级 AR 眼镜突破 10 万台量产的品牌。

但落到实际体验,AR 眼镜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尤其是在佩戴上,虽然产品采用轻量化的设计,却还拖着一条「脐带」。

图/LIKEMUSIC

公允地说,现阶段轻量型 AR 眼镜需要外接数据线,一方面是出于续航考虑,另一方面则是数据传输和性能限制——轻量化的 AR 眼镜没有足够的空间塞下芯片等一系列硬件,解决不了发热和功耗等问题,也无法实现低延迟的无线数据传输,导致 AR 眼镜在现阶段只能通过有线连接手机的方式获得强大的计算能力。

还是需要芯片厂商和终端厂商联发产业上下游一起发力才行。

2月27日,小米在 MWC 大会上正式发布了小米无线 AR 眼镜探索版,重量为 126g,此外最大的亮点就是「无线」设计。雷军公众号的发文中写道:「依靠自研低延迟通信链路及高通骁龙 Spaces,手机与眼镜通信延迟低于 3ms,全链路延迟低至 50ms,媲美有线方案。」

小米无线 AR 眼镜探索版,图/小米

小米没有透露无线 AR 眼镜探索版搭载的芯片,但合理猜测可能就是高通去年年底推出的骁龙 AR2 Gen 1,其中主打的一大亮点是支持 WiFi 7 无线超低延迟,高通声称能让 AR 眼镜和智能手机或主机设备之间的延迟少于 2ms。

于此同时,高通第二天也在 MWC 上宣布,将基于骁龙 Spaces XR 开发者平台,与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全球 7 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布局下一代 AR 眼镜。作为 Meta Quest、字节 Pico 背后的代工厂,歌尔股份也发布了搭载骁龙 AR2 Gen 1 的量产化轻量型 AR 眼镜参考设计,此前歌尔已经与高通联合发布了连续两代 AR 眼镜参考设计。

骁龙 AR2 Gen 1 量产化 AR 眼镜参考设计,图/歌尔

看起来,从电信运营商到芯片、从代工厂到终端厂商,无线化的轻量型 AR 眼镜已经快准备好了。

下一代无线AR眼镜

2022 年 11 月,高通骁龙峰会。全球知名 AR 游戏《Pokémon Go》的开发商 Niantic 展示了一段视频:用户戴上无线 AR 眼镜就,手持控制器走在户外。

图/Niantic

头戴式 VR 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已经强而有力地证明了,无线才是王道,繁琐的线缆是用户体验的一大门槛。对于偏向室内游玩的头戴式 VR 尚且如此,作为移动设备的 AR 眼镜更是注定了「无线化」的必然。

志明也向雷科技谈到:「果然,无线才是王道。」

那场峰会上,高通推出了骁龙 AR2 Gen 1,采用多芯片架构,由 AR 处理器、AR 协处理器和无线连接模块组成,分布在 AR 设备的不同位置。对比骁龙 XR2 Gen 1,骁龙 AR2 Gen 1 的 PCB 占用空间减少了 40%,AI 性能提升 2.5 倍,功耗还降低了 50%。

在尽量缩小占用空间和功耗的同时,骁龙 AR2 Gen 1 的无线连接模块 FastConnect 7800,利用 WiFi 7 连接 AR 眼镜与智能手机或其他主机设备,眼镜端收集的数据和感知结果—— 6DoF、眼球和手势追踪等——将传输到主机端,由主机端上的芯片进行画面渲染,再经由编码器及压缩,最终传输回眼镜端显示。

理论上,这一套下来将大幅缩小运动到成像时延(M2P),让无线AR眼镜更接近有线连接的体验,高通也宣称整个完整过程的 M2P 延迟将小于:9ms。

骁龙 AR2 Gen 1,图/高通

当然,小米还要考虑很多设计和功能实现,延迟没有做到高通宣称的 9ms 也在意料之内,但 50ms 的延迟标准,也足以让日常操作和大部分游戏的体验,基本接近有线连接。

另外从重量上来说,AR 眼镜告别有线连接意味着需要搭载电池了,必然会对整机重量有所影响。

根据公开信息,上一代轻量型AR眼镜普遍落在 80g 左右(裸机),Nreal Air 裸机为 79g(不含线缆和鼻托),雷鸟 Air 1S 裸机(不含线与前挡镜片)为 82g,华为Vision Glass智能眼镜裸机约为89g。如果加上线缆,华为 Vision Glass 约为 112g,其他裸机重量相近的产品大概也都在 100g 以上。

而从小米的官方介绍来看,小米无线 AR 眼镜探索版采用了包括镁锂合金、碳纤维件、自研硅氧负极电池等大量轻质材料,整机重量为 126g。但考虑到小米没有透露无线AR眼镜探索版的电池容量和续航时间,还很难推测接下来量产商用的消费级轻量型,大概会有多终。

同样的,续航和重量也会是消费者最终选购时关注的重点。与志明的对话中,我们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表示:「重量就是两倍也能接受,但续航就有些纠结了。」

对于整个 AR 产业而言,也是纠结的。

AR还没有标准答案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真正的消费级AR眼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谷歌眼镜、微软HoloLens、Magic Leap,在过去十几年AR的发展历程中已经证明了,做一款真正的消费级AR有多难。

轻便到能佩戴一整天、续航至少支撑日常一天、性能还要足够强劲以支撑计算处理、近眼显示的屏幕也要精细到视网膜级……现有的芯片、电池、屏幕和光学方案还无法支持实现。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AR产业在商业化上不得不分化出两条实现路径:

一是从轻量型AR开始逐渐扩展功能、性能和场景;二是从头戴式MR开始带来比较完整的AR体验,再逐步实现轻量化的类眼镜产品形态。

以Nreal、Rokid和雷鸟代表的国内消费级AR品牌就主打轻量化体验,大幅削减了功能实现,并让手机等主机设备提供主要算力,集中在单一或少数场景,代表就是观影,此外还有米家和拍照,李未可和骑行等。

图/小米

一方面,除了试验性项目,大部份AR初创公司在技术实力上远远不足以与大公司竞争;另一方面,面对AR产业的「漫漫长路」,初创公司拥有更紧迫的生存压力,需要更早的商业化支持企业正常运作,继续投入AR眼镜的研发,才可能同大公司在AR的赛道上形成竞争。

与之对应的,包括苹果、Meta在内,基于头戴式的产品形态,都在试图实现并完善MR/AR的体验,建立完整的开发生态。同时,承载AR的设备必然也要变得「日用」,否则也无法承载库克「智能手机般」的想法。而大公司没有短期的商业化压力,在技术上也允许一定的研发资源持续投入。

这不是小公司具备的条件,但也不意味着「羊肠小道」就走不到最后。就像Nreal创始人徐驰说的,今天的AR眼镜赛道,没有人知道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案和想法,而能够验证是否正确的只有市场和消费者。

但毫无疑问的是,至少在触手可及的未来,AR眼镜的全面无线化将是一种必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36氪经授权发布。

寻找乡村旅游发展“最优解”

如何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文旅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把过去简单粗放的“农家乐”,升级到特色鲜明、体验丰富、服务完善、消费频次高的乡村微度假目的地,文旅行业已经为此努力了近二十年。

二十年来,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中国众多乡村千差万别的资源条件,不同的市场主体探索出了不同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本文将盘点不同历史时期典型的乡村旅游案例,从中找寻乡村旅游的升级历程和发展趋势。

袁家村模式

乡村旅游最早脱胎于农家乐,农家乐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2007年前后,乡村旅游开始脱离农家乐的标签,正式成为一种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袁家村、莫干山等一批旅游目的地的崛起。

袁家村是乡村旅游绕不开的案例。以300万元的投资起步,把一座一穷二白的村子打造成为年接待580万游客、营收10亿元(2019年数据)的热门旅游目的地,陕西礼泉县袁家村创造了乡村旅游的奇迹。

2007年,袁家村还是空心村,大多数人在外打工。出于建设自己村庄的责任感,袁家村支部书记郭占武提出要发展乡村旅游。当时乡村旅游基本上就是农家乐,但由于袁家村距离西安客源市场太远,且周边没有引流的旅游景区,做不了农家乐。“靠什么能让人来?”,郭占武想到了在农家乐的基础上做出特色、做出主题,用特色旅游的形式吸引人来,于是有了“关中民俗文化”的旅游定位。后来,袁家村的村干部动员全体村民募集300万元启动资金,启动了旅游事业,把关中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让游客体验文化、感受美食和民俗。

袁家村后来的成功,有起步较早、定位准确、切中了市场空白等原因,但关键原因还是以郭占武为代表的村领导,有远见有胆识,既看准了旅游向休闲和特色转变的趋势,又成功构建了完善的发展机制。2007年,在陕西礼泉县同时在做乡村旅游的村子有十几个,最终只有袁家村脱颖而出。这其中,郭占武构建的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员持股、产业合作社模式、调节收入差距、新村民引进等一系列创新机制,充分发动全体村民,形成了合理利益共享机制,使村民真心热爱这份集体的事业,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技术出技术。最终,袁家村这个热门旅游目的地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高效的管理。例如,整个景区专职的运营人员数量只有个位数,投资开发的资金由村民、新村民、合作社等共同承担,村干部带头组织发展各项商业、协调村内村外各种工作,这些人不从袁家村领工资,主要靠分红。由此,袁家村大量的运营工作和管理成本被村集体内部消化,并且依托村集体的治理,避免了公司化架构中常见的低效、繁琐、监督成本高等诸多问题。

简言之,袁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是村领导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的典型。以郭占武为核心的村领导,以合理的制度设计,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的领导能力,动员了全体村民,盘活乡村各种资源,由此才能抓住乡村旅游起飞的风口。

莫干山模式

如果袁家村的成功存在一定运气的成分,那莫干山的爆红则更多由市场趋势所驱动。

莫干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出众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度假文化,奠定了莫干山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早在清末民初,莫干山就是著名的度假休闲旅游和避暑胜地,曾经的各国使团、富商达官在莫干山留下数百栋风格各异的度假别墅和行馆。

2007年前后,一批民宿业者涌入莫干山,将原有的度假场所遗存加以改造焕新,拉开了莫干山的旅游度假时代的序幕。地方政府发现市场苗头后,主动迎接市场。为了扶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德清县出台民宿管理办法解决民宿手续问题,陆续开展的坡地村镇、农地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点状供地等改革事项,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19年,莫干山镇和下辖17个行政村合计接待游客270万人,旅游收入超过26亿元。围绕生态度假和特色民宿,莫干山各个乡村构建了休闲康养、户外运动、文创市集、生态农业等多个产业。在政府的着力推动之下,莫干山开元森泊、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路虎体验中心、骑域马术、TNF100莫干山国际越野挑战赛等国际化项目和赛事入驻,不断推动莫干山乡村旅游的品质升级。

目前,莫干山的乡村旅游的格局和潜力已经远远超出袁家村。毕竟,袁家村只是一个自然村,发展依靠全体村民自力更生,资源禀赋和整合资源能力都有限,后续扩展空间和迭代升级都不足。而莫干山是一个镇,且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身资源禀赋将得到充分释放。特别是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之下,莫干山整合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优质资源,产品、体验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望成为乡村旅游的天花板。

不过,莫干山优厚的资源条件是其他乡村所不具备的,其乡村旅游模式不可复制。这套模式的发展思路以传统的旅游招商、开发资源为主,当地居民不参与发展的过程,享有的主要是旅游业带来的外溢,而非发展的主要收益。简言之,莫干山的开发模式依然是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政府和旅游企业是主角,以优质旅游资源为驱动力。

篁岭模式

近些年,随着各界对乡村旅游理解的加深,又涌现出篁岭、鲁家村、高槐村、林渡暖村等一批典型的案例,这些案例各自具有鲜明的特征,共同拼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大图景。

江西婺源篁岭村就是一类典型的乡村旅游模式。袁家村、莫干山的案例启发了不少旅游业者:既然城市居民对乡村特色风貌和民俗体验青睐有加,那何不包下一座村子,精心打磨提供更精致、更周到的乡村旅游体验?2009年,资深文旅人吴向阳进驻篁岭村,主导了篁岭村向篁岭景区的蜕变。

篁岭村的模式是旅游企业将村子整体承包,村民外迁,由旅游企业依托特色场景,进行主题化的旅游开发和经营。这是旅游企业最常用的模式,即在一片拥有排他性的土地上整合资源、打造景观、规划动线、植入体验,再通过营销和运营将知名度和美誉度扩散出去,从而将村子打造成为知名景区。这套模式考验的是开发者的眼光和项目操盘手的操盘能力。

经过数年的打磨,篁岭村于2014年试营业,当即在诸多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2019年,篁岭村接待游客超过142万人,年营收超2.1亿元,成为口碑和业绩双丰收的“网红乡村”。景区的成功也给周边村民带来致富的机会,当地村民年均收入从旅游开发前的3500元提升到42000元,户年均收入从1.5万元提升为15万元以上。

篁岭模式的成功,得益于其有资深的操盘者和运营团队,并采用了将村子腾空用做旅游景区的办法。彼时乡村旅游早已蔚然成风,乡村游的体验趋于同质化,乡村旅游产品拼的是创新、品质服务和运营能力。这种情况下,乡村旅游的开发门槛已经很高,拿300万资金启动并由村民自发做产品、服务和运营的袁家村模式已经不可能再复现。吴向阳带领的篁岭文旅公司,拿出了6亿元投资篁岭村,对景观、场景和服务设施做了全面升级。针对篁岭村资源条件不算突出的现状,吴向阳从婺源各村镇搜罗古建筑整体搬迁至篁岭,使篁岭成为徽派建筑最密集的村子之一,强化了其资源条件和旅游吸引力。此外,吴向阳通过自己对旅游市场深刻的理解,为篁岭植入了一系列特色体验内容,从而解决了乡村旅游只有场景缺乏内容的瓶颈。篁岭还通过强大的营销能力和渠道资源,解决了乡村旅游项目起步难、获客难等问题。

可以说,篁岭模式标志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从“草莽出英雄”的时代,步入到专业化、高门槛的时代。在“新”时代,高强度的投资、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精准的市场理解、丰富的运营经验,这些组合起来,才能推动一个乡村旅游项目从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

不过,篁岭模式仍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万能公式”。这种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不少的困扰,比如古村古镇类景区开发,是否一定要将原住民整体搬迁。至少在政策方向上,乡村振兴是农业、农村、农民共同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而不是把乡村完全变成旅游场景。乡村必须是村民和新村民的生产、生活空间,旅游是附加于这个空间的功能和现代产业之一,而非把乡村变为游客的乡村。

鲁家村模式

乡村要振兴,旅游是抓手,但搞旅游不能搞到只有游客、没有村民。如何在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之上,叠加以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并以此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浙江安吉的鲁家村是个很好的案例。

鲁家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穷村、空心村。2011年,返乡企业家朱仁斌担任鲁家村村支书。经过两年的思索和筹备,鲁家村对16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计划打造18个家庭农场。家庭农场集一二三产于一体,包含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旅游观光、研学教育、特色餐饮住宿等,18个农场各具特色,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再通过一条 4.5 公里的环村观光小火车,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这样,一个一二三产融合、多业态共生的乡村振兴项目就此诞生。经过几年的建设,鲁家村年接待游客人次50多万,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不足30万元增加到1.4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9500元增加到2017年的35600元,基本实现了全民就业。鲁家村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点、首批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十佳小康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各项荣誉。

鲁家村的成功关键在于充分调动整合了的各种产业资源,并构建了合理的运作框架。首先,鲁家村的投资强度很大,多年来从各级财政争取支农资金数亿元,资金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鲁家村将这些基础设施投入作为集体资产,和外部专业的旅游企业合资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运营公司,这样一来,每位村民都能通过集体资产对应的股份享有旅游开发的权益。旅游开发公司和旅游运营公司发挥旅游方面的专业能力,做好整个村的旅游规划策划、基础建设、品牌营销、客流导入等。18个家庭农场,一些由返乡人投资经营,一些通过对外招商引资,撬动了20多亿元社会投资。家庭农场由投资者负责运营,各项事务直接和村集体对接,省去了对接单个分散农民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专心发挥专业能力,做好生产和经营。

“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的模式,三方各司其职,各自发挥专业能力,整合了各方的资源,同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在不剥离乡村的生产、生活功能的情况下,用特色吸引客流,用客流放大农副业的投资效益。这是政府所推崇的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模式。

高槐村模式

鲁家村的案例证明,只要导入适宜的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和乡村景观做文章,哪怕没有任何旅游资源的村子也能分到乡村旅游时代的一杯羹。但如何导入产业,导入什么产业,产业导入之后如何培育?这些问题随着乡村旅游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始浮出水面。

高槐村的案例说明,随着竞争门槛的提升,乡村旅游要做好,不仅仅招引几个特色产业,而是需要集合资金、技术、流量、运营能力等全方位的产业资源,尤其是培养一批具有产业运营能力的“新农人”。

高槐村位于四川省德阳市。2014年,一批网红咖啡店来到高槐村,将这里打造成远近闻名的咖啡网红村,并吸引了一批民宿、家庭农场的经营者聚集于此,一座小山村由此成为了城市游客的休闲胜地。然而,由于周边竞争激烈,缺少顶层规划和持续开发能力的高槐村,很快失去了游客的青睐。

2019年,高槐村在德阳政府的支持下,启动了二次振兴。政府先后投入1.2亿元,夯实基础设施、升级配套服务,并引入专业农文旅公司袈蓝文旅,系统性地梳理发展思路并配套产业资源。

袈蓝文旅为高槐设计了一套特色产业的“招、引、育、留”机制。高槐建成创客中心、高槐故事馆、田野秀场等一批极具功能性和美观度的场景,为当地居民、返乡人才和外来人才提供创业平台,构建了“支部+新农人+原住民”共创体系,引入非遗传承人、乡村音乐人、植染设计师等一批新农人;打造高槐乡村振兴学堂,定期举办“赋能高槐”众创营培训,持续帮助当地村民、新农人提供经营能力,提升服务品质。为了吸引客流,袈蓝文旅举办文创嘉年华、艺术节、音乐节等各类活动,既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又为产业培育提供流量支撑。

过去的高槐只有咖啡店和民宿,如今高槐引入餐饮、非遗、文创、民宿、乡村音乐、青溯植染等新业态14个,补充消费者在高槐吃、住、游、学等多方位乡村体验需求。农业方面,高槐以特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依托,结合短片展示、文化表演、直播带货、产品推介等展销活动,成功打造“带走高槐”系列产品,构建高槐乡村品牌。

在政府、袈蓝文旅、村民和新农人等多方共同努力之下,高槐村再次焕发了生机。2021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单日游客量最高达1.2万人次,旅游收入6000万元。

林渡暖村模式

篁岭的案例说明了,如今的乡村旅游不再是草莽时代,必须充分借用旅游企业的专业能力;鲁家村的案例表明了,合理的乡村旅游模式中,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如何复合共生,以及旅游企业、村民、产业投资商之间如何构建均衡的利益关系;高槐村的案例说明了,在复合共生理念之下,乡村振兴的主要难点是特色产业的导入和激活,因此,旅游企业介入乡村,仅仅懂旅游方面的运营是不够的,必须有一整套完善的乡村振兴的产业方案,且具有广泛的资源整合能力,真正为乡村激活特色产业。

(林渡暖村)

位于苏州市太湖边的林渡暖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乡村振兴案例。该项目由同程旅行和苏州吴中区横泾街道携手打造。相比一般的旅游企业,同程旅行不仅有更强的投资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还拥有庞大的线上流量和客户资源,以及大数据和数字技术的加持,在营销、品牌、人才等方面也长袖善舞。由同程旅行提供的乡村振兴产业方案,将怎样撬动广大的乡村呢?

首先,在理念上,林渡暖村以“产业赋能,有机生长”为核心理念,在保留原村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农业、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的赋能,实现整村的“有机生长”。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就曾对林渡暖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对林渡暖村的理念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一理念符合当前政策界和业界的基本共识,即乡村旅游服务于乡村振兴,而非为了游客而发展乡村旅游,因此旅游企业介入乡村振兴必须尊重乡村和村民的主体地位,更多是为乡村发展提供产业赋能和发展支撑,而非代替村民、村集体成为乡村的“主人”。

(林渡暖村)

在林渡暖村发展中,由当地政府和同程旅行联合组建旅游投资公司和旅游运营公司“景程文旅”。旅游投资公司负责林渡暖村的整体开发、设施投资,景程文旅负责产业招商、项目经营、旅游运营、品牌营销、客流导入等。通过土地流转、集体资产使用、投资分红等方式,当地村民共享了旅游开发经营的主要收益。

这一开发理念、架构设计和利益分配机制和鲁家村相似。林渡暖村确立了正确的理念和顶层设计后,将重点投入到特色产业的导入和激活。林渡暖村总投资10亿,将整村风貌和景观进行提升,改善环境设施,将整个项目分为两大板块:南部文旅片区及北部的太湖四大村落,整合了静休疗愈、创新创业、整村配套、民宿度假、亲子玩乐、生活美育、教育业态七大板块。

(林渡暖村)

目前,陶庐民宿、奇思妙想营、小稻丁农场、林渡小火车、剑鱼水上基地、森林林、暖村菜地等一批项目已经落地林渡暖村。伴随项目而来的,是一批怀揣热爱和创意的乡村“新村民”。充满童趣和自然原真的木质城堡——森林林项目,就是由一位林渡暖村的常客小丹投资并原创设计的。小丹同时也是亲子项目策划设计的专家,她为前往林渡暖村体验的孩子们打造了一座释放天性的玩乐乌托邦。除了小丹,来到林渡暖村的“新村民”还有用民宿、文创咖啡、美育基地来经营安静闲适乡村生活的宛陶、将瑜伽带进乡野、感受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如月老师、带孩子们去自然探索、发现广阔天地的小鸡老师、以及将古琴文化从吴江带到暖村的匠人王加友等。

林渡暖村项目为新村民们提供了完善的创业支持,包括由全国知名设计师定制化打造特色建筑、平台化运营管理模式指导经营、定期举办多元化活动引流、多平台营销宣传互助推广。

在政府、同程旅行、老村民和新村民多方协力之下,2021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的林渡暖村,开业一年多时间接待近30万人次游客。项目不仅广受游客好评,还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村创业、就业,充分激活了乡村的活力。

同程旅行“千村计划”

2月22日,同程旅行对外发布了“同程千村计划”,目标是打造一百个乡村旅游标杆项目,带动千亿规模的乡村旅游产值,培养十万乡村新旅人。前述林渡暖村就是“同程千村计划”的样板项目,该项目获得了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的“城乡休闲一体化示范项目”称号。

(林渡暖村)

“同程千村计划”的核心理念,是乡村旅游需要从不同的“村情”出发,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结合每个村子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情况,量身打造最适合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与当地已有的农业、手工业等现有产业结合,最终实现农文旅的融合发展。

同程旅行副总裁柴莹辉介绍,同程千村计划将在人才、技术、流量和资金四个层面持续发力。在“人才”层面,同程旅行将重点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公益课堂、专题学习等方式帮助提升乡村旅游创业者和从业者的专业技能,营造良好的乡创氛围,提升村民参与感和乡村活力;在“技术”层面,同程旅行将发挥在智慧旅游、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全域通项目为抓手,搭建智慧乡村平台;在“流量”层面,同程旅行将充分发挥其一站式旅游出行平台的优势,通过整合交通、民宿、旅行社等产业链业态,为乡村旅游项目实现引流;在“资金”层面,同程旅行将持续关注乡村旅游战略的投资机会,致力于帮助优秀的乡村旅游项目解决资金、资源嫁接等难题。

林渡暖村

同程旅行的“千村计划”可谓正当其时。一方面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方向已经明确,鲁家村、高槐村和林渡暖村都是遵循这一理念和原则的产物;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对运营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规划、投资、招商、运营、营销、引流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化,既要有广泛的资源整合能力,又要有高效且精细化的运营效率,既要洞察市场需求的变化、善于创新,还要为“老村民”和“新村民”提供陪伴式的支撑和帮助。

纵观乡村旅游的整个发展脉络,在基本方向明确、模式初步验证成功后,也只有大型企业的入场,配套完善的产业赋能体系和广泛的资源整合,才能更好更快地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

从2007年袁家村、莫干山被市场的风口推着走,到2023年同程旅行等大型企业下场发力,乡村旅游的产品、模式和理念在十几年间经历了多次变革,最终在政府、市场、企业和乡村的不同诉求之下,找到了“最优解”。林渡暖村和“同程千村计划”正是这一“最优解”的落地实践。这种实践,既满足市场对乡村特色体验的需求,又符合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期望和引导,还不受限于乡村是否拥有独家的特色资源,对村民、对“新村民”、对旅游开发和运营企业都能提供可观的回报。

未来,随着“同程千村计划”以及行业更多新模式的开展,乡村旅游领域还将涌现哪些发展亮点和创新模式,值得文旅业界持续关注。

36氪首发 | 打造文创IP遇见博物馆 中创文旅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36氪获悉,北京中创文旅文化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创文旅)宣布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本轮投资由江苏文投资本管理的江苏智慧文旅基金领投,弘章资本等上一轮老股东跟投。本轮融资将用于展览研发、市场推广、人才引进等方面。

中创文旅成立于2017年8月,总部位于北京,是以艺术场馆展览、文创IP授权运营、文创艺术商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文化产业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和文化消费能力的提升,文化展览的参观人次规模增长明显。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十三五”期间,全国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

作为供给端的艺术馆、博物馆展览却供不应求。文旅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博物馆机构数为5772家,博物馆陈列展览31931个,美术馆机构数为682家,展览个数达到7526个。不论是市场渗透率还是人均维度较发达国家地区差距仍然较大。

遇见博物馆

中创文旅创始人、CEO秋童认为,与其他产业相比较,文化拥有穿越周期的能力。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文化产业消费增长曲线将超过物质消费增长。“高迪的建筑文物撑起了巴塞罗那的艺术和旅游,卢浮宫每天参观人数破万,对于国内而言这是个朝阳产业。”

文化产业由于内容创作成本高、经营回报周期长等因素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需要认同并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机构辅助。经历疫情反复,实体经济和文化消费在波折中艰难前行。 在国有文化产业基金——江苏文投和对外文化集团的支持下,中创文旅得以坚持长期发展理念,继续提升展览质量、服务质量,努力打造文化艺术空间,为更广阔的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

2021年3月,中创文旅推出旗下文创IP品牌遇见博物馆,主打全球艺术真迹展和光影主题展。两年时间里,在文化央企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属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投资支持下,遇见博物馆陆续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杭州五个城市落地六座线下场馆,均是有国际认证标准、具备恒温恒湿环境控制系统及无紫外线照明系统的高标准艺术展览场馆。每个城市场馆落地都带着大型IP主题展览迅速引爆城市流量,成为文化园区和商业中心的文化空间标杆。

遇见博物馆南京馆

文创相关需求端的消费升级,实际上也在倒逼供给端不断进行产品的升级和迭代。秋童介绍,遇见博物馆与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法国卢浮宫书画部、意大利现当代国家美术馆、毕加索基金会、夏加尔基金会、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中央美术学院等全球范围内百余家文博单位合作,选择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展览。

目前,遇见博物馆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出“遇见敦煌”“遇见毕加索”“遇见拉斐尔”“遇见古埃及”“遇见凯斯哈林”“梵高、莫奈与现代主义大师”等30多场艺术真迹展和光影艺术展,观展人次超过140万。

遇见博物馆

将梵高、莫奈、葛饰北斋等艺术大师的画作从海外运到中国,并不是件简单的事。秋童称,一般至少提前一两年时间与海外机构进行协调合作,并解决展品的进出口、物流运输、保险、鉴定、文物点交等几十项流程工作。

传统中国博物馆更加注重学术性、专业性,获得业内关注。遇见博物馆是以To C 即用户维度为中心,在运营端重点考虑最普通用户的需求和实际观展体验,选用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如光影技术、视频声光等作为策展的一部分,并重新设计空间布局、背景色彩、硬软装,使之与展览作品和主题相匹配。

以原创策展作品“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为例,200余幅艺术大家重绘的敦煌壁画作品通过数字光影展陈方式,再现敦煌石窟文化。自2021年开启全球巡展以来,已陆续登陆北京、上海、南京、成都、海南、黄石,吸引近百万人次观展打卡,好评如潮,为各城市文化园区和商业中心带来国潮新流量。上海展览期间,单日参展人数近万。

遇见博物馆

秋童指出,尽管“爆款”展览门票收入占了50%左右,不过偏专业型的垂直深度展也是遇见博物馆的重要展出类别。“如勃鲁盖尔家族在国内的影响力没那么大,却是艺术史上重要流派,今年我们也将做国内首展,从这个家族的88副作品了解欧洲150年的艺术风格变迁。”

遇见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可复制”“规模化”的落地,与中创文旅以产业模式做文化的理念息息相关。

“艺术展和博物馆搭建的是文化交流的空间和平台。选择场馆落地城市时,会优先考虑该城市的消费等级和人口数量,未来还将在其他省会城市布局,每个城市馆都致力于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艺术会客厅。”秋童称,遇见博物馆还会把国内文创IP向海外输出,讲好中国故事。

目前中创文旅从供应链上下游到场馆运营和展览流程做到了标准化操作,SOP管理执行到位,确保展览落地质量。此外,遇见博物馆积累了约两百万名会员,并基于用户数据充分挖掘可开发的商业模式。

第三方IP运营和文创商店是中创文旅的传统业务,围绕IP内容合作研发文创产品。目前运营知名文化品牌20多个,如中国航天·太空创想、三星堆博物馆、国子监、永乐宫、三山五园文化主题等,拥有注册商标500多个,自研文创产品4000多款,联合品牌累计销售额超过40亿元。

2023年,遇见博物馆将陆续推出遇见高迪、梵高光影、遇见勃鲁盖尔、遇见古埃及、遇见三星堆等大师真迹展和数字光影展。

在未来的规划中,中创文旅还将继续拓展遇见博物馆的子品牌,落地针对青少年的美育、文化科普的创新文化空间。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金生表示:遇见博物馆是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中创文旅共同投资运营的文化艺术品牌项目。该项目融文博展览、沉浸体验、艺术沙龙、文创衍生、研学教育于一体,是城市的“中外艺术会客厅”。近年来,尽管全球文博行业深受新冠疫情影响,但遇见博物馆不断加强与全球文化艺术机构和博物馆合作,持续输出世界级优秀艺术真迹展,持续推出基于敦煌等中国传统文化IP的全新数字光影艺术展,成为一支快速成长的文博新势力,迅速赢得了市场和观众。

江苏智慧文旅基金投资负责人戴天翔表示:中创文旅是基金在线下文化消费与IP衍生业态投资中的重要生态伙伴。IP运营与线下文博产业虽然在国内已不是一个新业态,但相比海外市场,从整体市场空间来看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化不充分,且缺乏能够规模化运作的企业。公司核心团队兼具文化、消费与投资复合背景,通过对产品丰富度、服务精细化与业务标准化的不断打磨,在过往两年疫情反复影响下仍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我们看好公司基于“线下文化艺术空间”推动文化消费的商业模式,同时高度认可公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宣传与文化输出所作出的贡献。未来,我们将联动江苏省文投集团等相关资源,在包括文化数据服务、线下空间运营、IP商业转化等方面与公司展开全面合作,助力公司保持行业领先优势,为国内文化消费市场持续输出优质内容与产品。

2023年中国增强现实(AR)行业研究报告

增强现实(AR)技术可将虚拟信息数据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兼具交互性、沉浸感、实时性等特征,短期内AR可作为效率工具使用,填补产业空白;长期来看,具有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潜力。

核心摘要:

行业潜力:增强现实(AR)技术可将虚拟信息数据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兼具交互性、 沉浸感、实时性等特征,短期内AR可作为效率工具使用,填补产业空白;长期来看,具有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潜力。

驱动因素:政策方面,“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及虚拟现实,“十四五”中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由最初的仅聚焦于技术研发到鼓励多产业进行融合创新。投融资方面,海内外头部企业把握元宇宙设备层交互入口-AR终端设备,并持续布局下游应用内容生态。

技术体系:AR整机根据模块功 能不同可拆解为计算、光学和传感三大功能单元

“虚”软件 技术:AR操作系统多基于安卓研发,支持硬件运行、内容展示和人机交互

“实” 硬件技术:

•主控芯片:AR功能复杂需专用芯片支 撑,计算等功能云化方案较为远期

•光学显示:包含全新光学 系统技术,配合微显示屏幕组成光学模组,是AR终端设备最为核心部分。Birdbath+Micro OLED方案和自由曲面方案已率先落地并实现规模量产,阵列光波导和衍射光波导技术绝对参数较高更具未来,但制作工艺难度较大仍需长时间迭代。

“相”交互技术:交互方案与 场景需求强关联,未来向多模态、精细化方向发展

“生”应用生益:B端场景需求为功能导向型,产品AR增值属性强于C端优先落地;C端对产品性能容忍度较低,厂商多以观影、娱乐场景入局打开市场,市场逐渐崛起。

发展困局:(1)AR产业链较长,目前整体技术尚不成熟,单一环节的提升难以撬动全行业的攀升,产业内外的技术驱动力有限。(2)终端产品难有消费级AR应用内容支撑,没有真正带 有AR功能、发挥AR虚实结合、交互能力价值的应用,行业尚未进入正循环。

发展趋势:(1)双线增长逻辑下,国内厂商多将采取小步快跑加速迭代方式逐渐完成专用设备到通用设备的过渡;(2)A R作为元宇宙的交互入口之一,与元宇宙技术发展底层逻辑相同,二者相生相成。

01 根基:中国AR行业发展概述

AR/MR/VR/XR概念界定

功能效用略有重叠,然随技术愈发成熟将逐渐明晰定位界限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实时计算和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可将虚拟信息数据(包括文字、图像、视频和3D模型)叠加在现实世界之上。目前对于AR和MR的概念存在一定混淆,从理论上来看,如显示画面仅为虚拟信息与事物的简单叠加则为AR,若可实现虚拟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与信息获取则为MR。而从实际终端产品来看二者较为重叠,部分AR终端设备企业在产品中融入MR功能,但尚未达到理想状态MR的高度,即真实反馈、实时精准交互。

AR存在的意义

未来有望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完成全环境内事物的数字化

从计算平台的演化看,平均每12-13年将产生新的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延续15余年,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现有的计算输入输出方式与交互模式,在数字化的范围、程度和交互方式等方面寻求革新。AR究其特性及未来远期发展空间,可实现全环境内事物信息的实时采集反馈,且交互方式将更加直接自然,有望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然其先决条件尚未满足,仍需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多方技术的高度配合,AR终端设备技术及软件应用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短期内AR可作为效率工具使用,填补产业空白。

中国AR终端设备出货量预测

乐观预测下,2030年AR终端设备出货量可超10亿台

AR终端设备的出货量增长可参考智能终端,乐观预测:预计2025年前,包括苹果在内的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等头部企业将陆续推出切入XR领域的新品刺激行业正向推动;2030年左右,AR产业或将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推动供应链走向成熟,终端设备单价进一步降低,刺激C端消费者购买,最终完成消费者市场的规模上量,乐观预测下出货量可达10.76亿台。中性预测:基本模拟智能手机增速,AR终端设备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补充,此后快速发展。悲观预测:AR终端设备的交互方式和技术突破难度较大,中长期内难以实现突破性进展,仍需长时间的酝酿和沉淀。

02 掘金:中国AR行业核心技术分析

AR整机设备概述

全新光学显示及计算处理单元为AR整机最具价值量的模块

AR整机设备和智能手机的功能模块类似,主要可分为光学显示、传感器、摄像头、计算处理中心、音频和网络连接等主要模块,根据模块功能不同可拆解为计算、光学和传感三大功能单元。相较于智能手机,AR涉及了全新的光学方案,为AR整机中最核心部分(BOM占比接近一半),一定程度上决定了AR整机能否规模量产并推广至消费级市场的可能性。同时,AR虚实融合的特性更加注重环境感知和交互方式,要求能够快速(<20ms)完成环境信息采集,并融合虚拟图像,即考验AR整机的计算能力。因此,本报告将重点针对AR整机设备中计算单元和光学显示单元的技术发展路径进行研究。

AR终端设备形态发展路径

理想状态下倾向于一体机,中短期内一体式/分体式整机共存

理想状态下的智能终端设备需满足三大功能要素的完备,即计算、显示和交互。PC/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已经成熟且可实现AR技术的应用,但其固有形态已确定,即无法对显示范围、便携性、交互方式等体验有突破性进展。因此,AR终端设备形态的出发点是可穿戴,终点是轻量化、无感操作的可穿戴。

目前AR整机从产品单元模块来看,可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两种形态,算力单元和显示单元整合为一体的为一体式设备,反之割裂开的是分体式,依赖手机、计算盒子等外部计算单元,以达到减重等优化效果。理想状态下的AR终端设备会倾向于一体化设备,但因AR终端设备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会存在一体式/分体式共存的情况。

AR主控芯片

AR功能复杂需专用芯片支撑,计算等功能云化方案较为远期

AR主控芯片主要指SoC计算芯片,需要满足终端设备在性能、功耗、连接、AI等方面的要求,为硬件设备提供操作系统运行、简单本地渲染、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处理等支撑。现阶段高通的XR芯片平台方案一枝独秀,部分AR整机企业采用消费级芯片(手机、AIoT芯片)作为阶段替代方案。艾瑞认为,在中短期内将会持续两种阶段性过渡方案,但AR场景复杂的空间级计算和高品质图像处理等特殊要求仍需要AR专用芯片作为支撑。同时,为推动AR在消防、安防、工业、乃至军工领域的落地,国产化芯片方案的替代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5G、云计算、云服务等技术在支撑下,将计算、存储等功能云化以降低本地要求可成为解决芯片桎梏的解决方案之一,但中短期内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难以有效支撑。

AR显示原理及技术架构

以利用双目视差原理构建立体视觉为主,VAC问题仍待解决

为实现“现实的增强”即交互沉浸感,AR近眼显示系统NED(近眼显示系统:Near Eye Display)需构建在还原人眼立体视觉的基础上。人眼立体视觉是指人眼辨别周围物体间的距离、深度和体积的能力,主要来源于两个Vision Cue。目前市面上主流切入方案为通过最强Cue双目视差构建近眼显示系统,其中核心模块为(1)光学模组(2)光源(3)光学显示器件。

AR微显示屏幕技术概述

Micro LED为未来趋势,光波导方案微显示屏选择局限性小

目前多种AR头显设备的光学显示屏幕方案共存,因不同光学方案对高亮度需求的渴求程度不同,适配的光学方案和微显示屏方案相结合可发挥1+1>2的效果。相对应的,某些光学方案在微型显示屏的选择方面有一定局限性。目前终端设备搭载较多的是LCoS、DLP和Micro OLED三种屏幕,其中前两种方案均已实现规模化量产。Micro LED方案尚未实现量产,主要难点在于巨量转移技术和高制造成本,然而因其在低功耗、高亮度、高对比度等方面拥有绝对参数优势,Micro LED为业内公认的下一代AR显示技术趋势。

AR微显示屏幕技术对比

多显示方案共存,以适配不同光损程度、结构原理的光学方案

用户在使用HMD时的需求反映在显示面板层面时,主要体现在对亮度、显示效果、续航寿命和整机重量的敏感性。因不同光学方案的光损程度不同,在择选面板时主要考量的指标为亮度,高光损方案需高亮度面板支持。面板需要提供足够的亮度才能使HMD在叠加环境光后清晰显示画面,具体而言,在室外环境下(无墨镜片遮挡的非正午环境)需至少保证2000nit的入眼亮度,室外正午需近万尼特亮度支持。

AR光学系统技术:曲面的对比

Birdbath方案为短期内均衡成本和显示效果的快速落地方案

自由曲面方案和Birdbath方案相较于光波导方案来说完备程度更高,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其中,Birdbath方案在国内消费级市场更为普及,其光损较为严重,常搭配Micro OLED屏幕使用,二者配合后的光效会优于目前已有的大多数方案。相对应的问题在于,AR产业链与已有的智能硬件或VR产业链重合部分较少,Birdbath方案“捆绑”的高质量Micro OLED屏幕未能实现规模化量产,存在“短板效应”。整体而言,Birdbath方案的部分细节问题可通过更换材料等方式进行优化,技术迭代难度系数中等, 在短期内可看作是一个均衡成本和显示效果的快速落地方案,其优质的显示画面为其在消费级市场的铺开提供了快速通道。

AR光学系统技术:阵列光波导概述

出射光均匀成像效果极佳,但制备工艺繁琐良率提高难度较大

国内初创企业布局阵列光波导较多,阵列光波导需要扩瞳技术,目前已解决一维扩瞳设计技术和量产的难题实现小规模出货,转向攻克二维扩瞳技术的落地。应用二维扩瞳技术的阵列光波导方案能够有效增加出瞳距离和动眼眶范围,在减轻光机体积的同时增大FoV至50度以上,为阵列光波导方案推广至消费级AR应用提供了可能性。目前二维扩展设计的难点在于阵列反射镜序列加工工艺需采用冷加工工艺,对光学加工的精度和一致性要求较高。整体而言,阵列光波导在延续光波导优良性能的基础上,拥有杂散光少、能量分布均匀、FoV较大等优势,但制备工艺繁琐且环环紧扣,良率的提高相对困难。

AR光学系统技术:衍射光波导概述

量产性和良率更优,但模版设计难度大且色散问题有待攻克

衍射光波导技术光栅设计自由度大,制备工艺较为简单,良率和可量产性较易提升。其中,目前基于表面浮雕光栅技术的成像方案(SRG)较为成熟,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并投入实际应用当中。其量产难点在于母版设计的难度较大,涉及半导体微纳米级别加工工艺,需在硅基底上通过电子束曝光和离子刻蚀制成母版。部分企业尝试布局体全息光栅光波导(VHG)在单色显示方面较为有优势,但光学原理、工艺、成本等问题尚未解决,处于较为早期阶段。整体而言,主流方案为基于表面浮雕光栅的衍射光波导方案,其优势在于量产性和良率更优,行业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何在减少体积,增大FoV的同时仅用单波导片解决色散问题。

AR交互技术概述

交互方案与场景需求强关联,未来向多模态、精细化方向发展

单一交互方式难以满足AR不同应用场景的综合需求,未来交互技术将向多模态、精细化方向发展。但目前AR交互技术尚未定性,目前分体式AR整机多采用手机或手柄/手环等保留机械感的方式,并配合语音交互使用,以最为成熟且学习成本较低的方案先行落地。以触控、手柄、手环交互等围绕“手”的交互方式多为主动交互,需要用户主动发出命令,精准度较高且普适性高,部分技术较为成熟已优先落地;而以眼动追踪、面部识别等为代表的、无需用户额外操作的交互方式,更加自然、学习成本更低但目前技术仍不成熟,仅作为辅助交互方式。艾瑞认为,AR交互技术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交互方式的选用和场景需求特征强关联,在细分场景下不适宜的交互技术叠加只会是“炫技”,增加成本的同时却没有优化体验。如办公场景则仍需保留机械式输入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社交场景则更注重全面交互性,需要多模态交互技术融合支撑等;游戏等复杂操作场景对延时、精准度等要求较高故以手柄为主。

AR应用场景概述

B端产品AR增值属性强于C端优先落地,C端市场逐渐崛起

AR下游应用场景主要分为消费级应用市场(To C)和企业级应用市场(To B),目前C端场景主要涉及娱乐属性的观影、游戏场景,及偏工具属性的信息提醒和办公场景,其中观影场景发展速度最快,已有多款量产产品流入市场。B端场景主要涉及工业、教育、军事、安防、培训等场景,其中工业和培训场景已有较多成熟案例落地,其余场景仍在不断拓展阶段。艾瑞认为,目前AR市场不断加速推进经由容错高且价格敏感程度较低的B端市场验证、逐步向C端发展的进程,C端市场正逐渐崛起;但由于AR技术仍不成熟、C端已有应用场景非刚需且替代方案成熟,短期内或将面临商业变现增长乏力问题。长期来看,随着技术不断迭代,B端场景将愈发走向专业化,C端场景或将进一步细分,AR市场的快速增长和规模上量仍将依赖于C端市场的推动与爆发。

03 扬帆:中国AR行业典型企业分析

中国AR产业链

多环节全新领域技术研发待攻克,应用侧仍处于试探性阶段

AR产业链较长,核心技术部分涉及全新领域,如硬件部分的光学模组、显示器件等技术,其原理与VR不相类似需从零突破。在软件开发方面,为更好地突出AR区别于其他智能硬件的优势,操作系统、软件开发工具等需适配其交互属性及虚实叠加功能进行重新开发,然目前专注于AR类别的厂商较少。就应用生态而言,AR在消费市场的应用内容较为单一,企业级/公共服务类应用仍在试探尝新阶段,整体处于试探性阶段,需求端难以反哺上游形成良好的供需发展闭环。

中国AR产业链图谱

04 起航:中国AR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AR产业困局:技术积累

短期内较难实现突破性进展,AR技术整体驱动力不足

梳理AR核心技术发展情况可发现,目前整体技术尚不成熟,单一环节的提升难以撬动全行业的攀升。短期内(3-5年)可商业化落地的技术尽管已实现较大飞跃,但相较于主要落地场景的已有成熟方案来说经济效益仍然很低。长期来看(5年后),尽管各关键技术的发展路径相对明确,但技术成熟的时间节点较远且阶段变现能力弱。AR行业的技术驱动不足,一方面,诸如微软、苹果等企业因技术成长时间较长开始放缓对光学显示企业的投资;下游应用场景有待挖掘,但部分场景不存在刚需,行业整体外部挤压力量薄弱;另一方面,国内头部企业处于较为谨慎的持续观望态势中,虽持续投资相关领域且推出自家新品,但对于中国AR产业的推力较为有限,产业内部的技术驱动力不足。

中国AR产业困局:商业模式

终端产品难有消费级AR应用内容支撑,行业尚未进入正循环

AR市场的热度在元宇宙的刺激下不断攀升,浪潮后下一阶段的商业变现增长仍将来源于C端市场的爆发,但目前产业苦于下游内容应用生态发展不健全,难以形成“硬件-内容正向循环”,内容、服务将反哺硬件迭代,制约行业的正向发展。理想状态下,硬件、软件、内容呈螺旋促进模式,环环紧扣且相辅相成。目前国内AR消费级应用生态基本移植手机2D应用,没有真正带有AR功能、发挥AR虚实结合、交互能力价值的应用;应用场景大多停留在大屏,作为手机配件存在,应用于观影、游戏等比较小众场景。初创硬件厂商不具备建设开发者平台、打造应用生态的资金实力,在此方面处于比较消极的心态;而以手机厂商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仍对较为早期的AR市场处于积极布局、长期观望态度,优先硬件部署,在内容生态方面的投入更青睐于商业发展模式较为清晰的、逐步进入正向循环的VR产业;整体行业等待爆款产品出现,激发产业活力。

AR终端设备的双线增长趋势

增长路径殊途同归,行业将小步快跑加速迭代完成设备过渡

AR终端设备的迭代路线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增长曲线:追求大而全的「All in one」通用型设备,第二种增长曲线:追求小而美的、专攻于某一个特定细分领域的「One by one」专用型设备。目前以Microsoft的Hololens系列和Magic Leap的产品主要沿着第一种增长曲线迭代,产品单价高昂,而以国内厂商为代表的企业更顺应第二种增长曲线模式。艾瑞认为,第二种增长曲线将会成为中长期的主流路径,并随着行业不断向前推进,逐渐与第一种曲线交织、重合。在第一阶段或将针对某一重点领域切入并深耕,在击穿该场景后迁移至新的专用场景开始二次成长;第二阶段持续“滚雪球”、优化产品能力、挖掘新的应用场景,逐渐完成从专用设备到通用设备的过渡;第三阶段独立式AR终端设备范式基本确定,推进计算平台的变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瑞咨询”(ID:iresearch-),作者:艾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