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一、
文旅经济砥砺前行
恢复比快进重要
2021年国际形势仍旧无常,出境游受阻、入境游搁浅、疫情防控常态化也将持续,文旅发展不确定性依旧,坚持预约制、必备防控措施、安全文明出游等防控要求,充足现金与减少负债、拒绝冒进与持续恢复仍是2021年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下,优势文旅赛道依然在,国内旅游市场仍是星辰大海,镣铐之下,文旅经济仍可长歌踏雪。
“一业兴、百业旺”,文旅业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幸福产业,将成扩内需促消费主力军。
跨过疫情高压线后,能存活下来的企业已是存量过冬之态,大伤之后加快回血是关键。
研判二、
文旅高质量发展加速
留量比流量重要
文旅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风帆正扬,变“线上的流量”为“线下的留量”,实现从“走马观花” 到“下马赏花”,再到“养马种花”的转变。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文旅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文旅发展拓展了空间,也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水木浮梁”光影秀
研判三、
供需两端相互促进
双侧比单侧重要
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齐头并进”,推进全域旅游大众旅游发展,实现文旅业供需两端双赢。
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中央提出“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新目标、新要求。
以大众旅游带动全域旅游,以全域旅游更好地支撑大众旅游,保障旅游业快速、可持续、健康发展。
让城市人口有更多休闲时间,让农民有更多闲钱用于旅游,大众旅游可创造国内文旅的星辰大海。
研判四、
文旅融合纵深发展
内容比形式重要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将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只有用先进文化浇注旅游文明,用先进文化引领人文活动,使先进文化成为旅游之魂,坚持内容为王,避免出现形式过重、内涵不足、审美不够、品牌不显等问题,才能实现文旅真融合、深融合。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关系到能否建设一个文明的中国,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加快构建以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文旅融合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的“物理合并”,而是 “化学反应”,要把握好两个字,处理好一个关系。
研判五、
城景乡三足鼎立
风情比风景重要
乡村旅游回归,城市旅游勃兴,景区旅游稳步发展,旅游从看风景识风趣,向懂风情转变。
城景乡三足鼎立,乡村旅游回归乡愁,自然与本土文化结合;城市旅游更富内涵,将成为旅游发展新高地;景区旅游稳步发展,仍需主动突破创新。
旅游从以观光游为主导“看风景” 1.0的时代,走向以休闲游为主导“识风趣”的2.0时代,到以深度游复合游为主导“懂风情”的3.0 阶段。
研判六、
红色旅游燃动中国
精神比物质重要
适逢建党百年,红色旅游将势如破竹,红色精神越来越“红“。红色精神的“沉浸式体验”比文物史料的“物质观光”更重要。
红色旅游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验旅游,将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使红色旅游成为新时尚。
红色精神逐渐融入红色旅游产品,通过融合化、创新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从“单向输出”向“寓教于游”转变,使游客从 “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研判七、
数智文旅蔚然成风
心动比行动重要
数智化早已成文旅业集体自觉,但如何真正打动游客的心,不仅仅是 “走动式”的观光,打造出让游客心动的好内容显得更为重要。
让沉浸体验更有文化感,让智慧服务更有关怀感,让文旅科技更有未来感,谁会抓住机会,谁就能顺势崛起。
科技发展速度一日千里,以优化文旅体验为初心的应用进化才是王道。
研判八、
新物种新业态爆发
大众比小众重要
泛文旅产品热潮一浪更比一浪高,“后浪”加速入场,踩准时代节拍才能赢得未来。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大众比小众更重要,要抓住年轻一代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诉求,做大众化的文旅产品。
2.56亿Z世代正成为新一代消费担当,他们更需要盲盒类惊喜、高颜值网红、社群化IP和精致穷体验。
小而美文旅产品仍然火爆,泛文旅产品层出不穷,“+文旅”跨界消费场景叠加成主流。
研判九、
机制创新进入深水期
改革比沿袭重要
机制创新一直是持续的话题,新时期需要加强改革的力度,改革比沿袭更为重要,以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改革方向,催生破冰解题的全新动能。
党的十九大之后,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已经呈现。只有主动作为的改革创新,才能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文旅行业将面临新一轮洗牌,被摘牌的、被破产清算的,不能跟上变化,就只能在变化中掉队。
研判十、
文旅投资更趋理性
运营比建设重要
文旅行业传统人挤人的红利时代已经结束,先想好再动手、大运营思维前置成为文旅投资先决条件,运营比建设更为重要,文旅造个壳远远不够,得下苦功夫、细功夫、慢功夫!
“房住不炒”,文旅投资真枪实干成为唯一出路,招商运营营销前置,疏通文旅项目造血功能。
运营赋能,传统资源也能衍生出新机;增量投资,头部企业和风口赛道成为首选。
///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组长:刘锋
专家顾问:文立玲、王玉海、杜学、陈元夫、殷嵘
副组长:王铭慧、姚久兰
课题组成员:成天婵、章旦岳、莫斐、刘超、文纹
特别感谢:李晓东、吴晖、申杰玲、胡晓苒、刘佳、李家杰、杨增民、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