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寺庙念起生意经:手串代请,咖啡素斋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寺庙念起生意经:手串代请,咖啡素斋

寺庙念起生意经:手串代请,咖啡素斋

周一早上八点半,从医院下了夜班的苗苗直奔雍和宫。九点一到,苗苗随着人群穿过红色大门,不烧香、不拜佛,目标明确地冲向法物流通处。排队、选串、交钱、开光,一套流程早已熟稔于心;忙完之后顾不上吃饭休息,联系快递等待发货。两三天后,远方的顾客收到这份“代请”来的祝福,这一单生意才算完成。

苗苗是一位兼职的“手串代请”,因为医院工作繁忙,零零散散做了一个月也接下了五个单子,每单能赚50元跑腿费,计算下来也赚了几百块。

“手串代请”成了这两年的一个搞钱新副业。苗苗明显感觉到,尤其是开年以来,在雍和宫做“代请”的人明显变多了,除了北京本地人,还有从天津来的“代请”,一次“代”好几十个手串。此外,还有人把“手串代请”做成了一门全职生意,在抖音、小红书“开店”,每天固定打卡,拉时长直播,借着寺庙热的东风轻松月入上万。

“手串代请”的兴起和寺庙的爆火分不开。如今礼佛颇受年轻人欢迎,各式各样的古刹、灵寺代替游乐场成为新的出游胜地,哪怕是工作日,寺庙门口的长队依旧望不到头。携程数据显示,今年到现在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0%,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在社交平台,“年轻人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等调侃话题更是屡登热搜,相关寺庙游攻略数不胜数。

寺庙里的香火愈燃愈旺盛,这里燃烧着年轻人的苦闷和心理慰藉,也燃烧着新的生意和流量密码。

01 在“佛前”跑腿成为一门生意

遇事不决,先问玄学。当下的年轻人们常常被压力、烦恼、焦虑环绕,需要找个地方发泄,入寺拜佛便成了他们缓解痛苦的一种方式。

特别是近几年在短视频和网红效应的包装下,不同的寺庙有专耕的“垂类”,能满足年轻人的普遍痛点。比如想要金榜题名便去成都的文殊寺,杭州的灵隐寺最适合求姻缘,而北京的雍和宫因为出过雍正和乾隆两位皇帝,被看作“龙潜福地”,最适合求财、求事业。

蜂拥而至的年轻人们抱着最虔诚的敬意涌入寺庙,同时为了一劳永逸,求得“长远”的心灵慰藉,开过光的手串周边、沾有“佛缘”的香灰,都是他们入寺一趟的必带品。苗苗表示,买手串的年轻人里,18岁到30岁的人居多,女生占大部分比例,大家更多的是求财运、求事业,很少有求姻缘的,这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现状:“脱单先脱贫,姻缘哪有搞钱要紧。”

寺庙念起生意经:手串代请,咖啡素斋

闲鱼上的“代请”

今年二月份,观察到这一流行趋势的苗苗顺势入局,做起了手串代请。因为住的地方离着雍和宫路程不算远,且医院的工作时间不固定,能够避开初一、十五和节假日的人流。想着趁当前的火热形式挣点外快,苗苗在闲鱼开了账号专门接单。

闲鱼销售属性更强,挂上帖子只需等待接单。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代请选择“栖息”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属性更浓的平台,每天开直播在线接单。比如抖音上随时能刷到“蹲”在雍和宫门口的代请,每天固定时间段直播,当天接单当天购买。而且有意思的是,在代请的直播间里,大家都是以“师兄”互称,商业气息浓厚的直播间也变得有了些许禅意。

和其他的线上买卖不一样,代请手串的线上接单流程相对简易和快节奏。年轻买家购买手串都是受社交平台影响,想要的手串款式多为时下流行,比如最火的香灰琉璃手串、香灰瓷手串,最近流行的是半糖琉璃,而且雍和宫的手串价格早已公开透明,买家少了挑挑选选和讨价还价的过程。在苗苗看来,顾客发来信息、代请线下购买、然后打包发走,“整个流程就很机械化”。

寺庙念起生意经:手串代请,咖啡素斋

抖音的“代请”直播间

线上接了单之后,代请真正的战场是在“线下”。

不管工作日还是周六日,雍和宫总是人山人海。从入口开始,排队的队伍五六十米一折,里里外外能排三四层,到了法物流通处门口,选串排一条队,收银又要再排一次队,从排到买完动辄三四个小时。不过时间长了,也有的代请摸到了一些“省时”的小窍门,不少人两两结伴,一人排选串、一人排收银,如果是单人购买,就跟选串队伍的人商量好帮忙购买,然后自己去收银处帮忙一起排队,这样一来能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开光”是线下代请的关键环节,这意味着普通的手串有了“灵力”的加持。在开光时,代请也会“尽职尽责”注意方方面面的细节,比如一直念着顾客的名字、愿望和身份证号,以免“菩萨找不到”,还会专门戴上白手套,避免因为碰触导致法物不灵验。

对大多数代请来说,起早贪黑搭时间,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苗苗透露,几年前购买雍和宫手串满一定金额还会打折,代请能利用打折的空间赚点钱,而现在没有了折扣、手串的价格公开透明,也就是赚一个“跑腿费”,在原手串价格的基础加50块钱也是行业里的默认标准。“如今每次去法物流通处买手串,售货员都是一个木讷的状态,态度冷淡,好像在说爱买不买、反正我也能卖出去。”

如果是入行时间久的代请,打开市场积累了稳定的客源,也能靠“薄利多销”赚大钱。比如“安常在的小跑腿儿”去年八月份开始在抖音更新代请日常,如今积累了3.5万粉丝,并开了电商橱窗统一售卖代请来的手串,销量最高的是一款“女神五福手串”,卖出超1500件,单这一款销售额就超73万。

此外,成熟的代请还额外开售了改珠串珠的生意,将不同寓意的手串珠子打散重新穿成新的手串,主打一个“十全十美、一串多效”寓意,因为不是官方款式,这些手串可以自由定价,再加上明星同款效应,改编款手串更受欢迎、利润空间也更大。

02 寺庙念起商业经

代请手串的火热只是一个切面。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向寺庙,寺庙也在主动拥抱年轻人,念起了“商业经”。

此前,大多数寺庙靠佛法感召力获取收入维持运营,为游客提供的项目就是烧香拜佛,收入来源包括门票、香火、捐款这几种;而如今来寺庙的游客变成了年轻人,为了迎合新的需求,寺庙也在开拓各类商业化活动,从售卖开光手串、文创周边到餐饮经营、新媒体运营,展现出寺庙的潮流一面。“之前是老年人排队买香火,现在是年轻人排队买手串。”苗苗笑称。

归纳来看,如今寺庙拓展“周边生意”的路径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售卖寺庙的开光法物,包括饰品、挂件等。比如雍和宫的手串、戒指、车挂等,售价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灵隐寺的菩提多宝十八籽手串,同样是这两年供不应求的爆款;南京鸡鸣寺的开光小柿子福包,每个售价30元,也是开光法物界的新一代“顶流”。

开光原本是一门单独的法事收入,开光一次的金额从几十到上千元不等,这部分收入属于寺庙的纯利润;如今大多数寺庙变成了购买产品、免费开光,这就要刨除首饰、摆件的制作成本。不同的产品成本也不同,像雍和宫的香灰手串是以每日供奉的香灰烧制而成,成本也就比其他传统寺庙的手串更高,一些小挂件则可以“批发”,有网友曾表示,在南京鸡鸣寺请来的开光小柿子福包和开福寺的一模一样。

第二种,是走IP变现的路子,售卖文创周边、IP衍生品等。就目前各大寺庙的表现来看,IP变现可以拆分成两种,其一是品牌授权、合作衍生,比如灵隐寺与杭州文旅IP西子猫猫合作,在寺庙内开辟了一块空间作为西子猫猫的线下店铺,售卖带有灵隐寺IP形象的菩提手串、雪糕等衍生品。

其二则是“自己孵化IP”,典型的代表是北京的“学霸寺庙”龙泉寺,最初五位法师僧队中,三人是清华大学毕业、一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高学历的队伍也意味着思想更超前,不仅孵化出小和尚“贤二IP”,还围绕“贤二”先后打造了漫画书、动画短片等,并在2015年入局了电商赛道,销售文具、图书、衍生品,价格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借手机互联网的热潮,“贤二”在当时成为当红的佛系IP。

第三种,“跨界”做起餐饮生意。在戴的、玩的之外,寺庙的周边生意自然也少不了吃的喝的。

各个寺庙都经营着自己的“素斋”,类似于寺庙的食堂,游客感到饿了时花十几块钱打一份饭、一碗面,主打清淡和便宜;也有不少寺庙的“素斋”走向高级化,邀请专门做素食的餐饮品牌入驻,清幽环境与应季时蔬加持,寺庙内的素斋也成了不少年轻游客的游玩打卡地。

此外,咖啡作为餐饮里最火爆的品类,也与千年古刹做了“跨界融合”。比如上海的玉佛寺、厦门南普陀寺、杭州永福寺都在寺庙里推出了咖啡品牌。其中较早推出、颇受欢迎的还是永福寺的“慈杯咖啡”,取自“慈悲为怀”的谐音,其产品的名字也颇有意境,比如美式取名“涤烦”、拿铁叫 “停雪”,还有一款“随缘”,顾客抽到什么喝什么,堪称寺庙版的“咖啡盲盒”。年前苗苗曾去打卡了慈杯咖啡,价格并不便宜,普遍在30元左右,但当天排队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咖啡馆的管理归属来看,大部分还是以寺庙自经营为主,比如杭州永福寺是寺庙内部负责慈杯咖啡的招聘,营收流水的收款方为法物流通处。但同时,部分寺庙在向外拓展生意版图的时候,也已经在向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转型。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厦门南普陀寺的咖啡馆是寺庙方面管理,但同时,南普陀寺实业社开始发展为集餐饮、食品加工、旅游、接待等多项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目前企业正研发茶饮,其相关运营归属企业。

寺庙拓展商业化版图已变得愈发常态化、年轻化。这一方面抓住了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了宗教文化和寺庙历史,打开了商业化的入口;但另一方面,寺庙作为“佛门圣地”,仍需注意商业化的尺度,把控好出售的产品质量,不要因过度商业化而影响了佛门口碑。

在抚慰年轻人的心灵焦虑和拓展营收之间做好平衡,如此寺庙生意才能做得长久。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7 3 月, 2023 2:58 上午
下一篇 7 4 月, 2023 2:20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