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大黄山”旅游IP,为什么只是梦幻泡影?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大黄山”旅游IP,为什么只是梦幻泡影?

“大黄山”旅游IP,为什么只是梦幻泡影?

2023年下半年以来,特别是近段时间,在安徽文旅领域,“大黄山”概念风头正劲,讨论热烈,相关规划、文件、会议不断释放利好,相关媒体、企业、社会组织不停摇旗呐喊。

从官方到民间,大家热情高涨、激情澎湃,这既是对“大黄山”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满怀期待,也是对安徽文旅近些年来温温吞吞的不满和无声抗议。

但什么是“大黄山”,对安徽文旅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大黄山”面临哪些难题,从蓝图到落地、究竟能走多远……

01

什么是“大黄山”

“大黄山”概念是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而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2014年获国家批复同意建设发展的,规划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5个县(市、区)。

2023年2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其中提到:全力打造“大黄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023年12月14日,安徽省委书记韩俊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正式将“大黄山”上升到全省战略高度。

大黄山,包括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安庆市(潜山市、岳西县、太湖县、桐城市),国土面积 2.95 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498.95 万人。

“大黄山”旅游IP,为什么只是梦幻泡影?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及“大黄山”范围图

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到大黄山,显然是一种聚焦和聚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10年以来,不能说没有成绩,但显然离最初的目标相距甚远,而且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大黄山则充分吸取经验教训,只选取黄山市和池州市,以及宣城和安庆两市最具有文旅资源的县(市),聚焦目标,聚集必然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希冀能成为安徽文旅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新引擎,并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出成果。

至此,我们终于清晰,“大黄山”是安徽省提出的一个行动方案和建设目标,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目标是清晰的,也是美丽的,但现实很复杂,也很残酷。

02

“大黄山”的难题

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这个表述真够啰嗦的,“休闲度假康养”6个字明显有点多余,“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囊括足够广了。真希望内外表述上都简洁点:大黄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有趣的是最早的表述里是没有“康养”两个字的(前文规划里可看出),到最后省常委会的文件才加上(某个领导要加上的?)。

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还要——既要休闲,又要度假,还要康养。

这是“大黄山”的第一个难题,要的太多,可能左顾右盼,啥也没要到。

“大黄山”的第二个难题,就是龙头太弱,拉不动。

大黄山,从名字也看出来,这列火车,是需要靠“黄山”这个火车头来带的。这里的黄山,狭义上是指黄山风景区,广义上是指黄山市。黄山风景区,一直是国内山岳型景区的翘楚,不论其冠绝天下的风光,还是日常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席之地,是“美丽中国”的一张名片。黄山市,依托一州一山一村(徽州、黄山、宏村),在中国的旅游版图里也有一定地位,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但也要清楚地知道,黄山离一流的旅游目的地还有差距。这个火车头还不够强劲,要拉“大黄山”这列火车还有点吃力。

如果从1979年邓小平说“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算起,40多年来,黄山旅游的发展,毋庸置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显著。但问题同样突出,几十年了,整个黄山市,在国内叫得响的、具有差异化竞争实力的除了黄山风景区和西递宏村,还有什么?更不要说在国际上了。

说到底,黄山和西递宏村,都是老天爷和老祖宗赏饭吃的。放在别的地市、别的省,也会发展的很好,甚至更好。

我们不妄自菲薄,但更不能狂妄自大。别的不说,单以婺源来看。徽州分出去的一个县,可以说远离徽文化核心圈了吧,这些年,从油菜花到晒秋,从篁岭到婺女洲,引领全国的旅游产品创新和项目策划,一个县就甩开黄山市。前段时间,甚至出现提建议要把婺源更名为徽州——怎么敢!但是,你不进步别人进步,你不珍惜别人珍惜,发展是硬道理啊。

再来看看婺源所在的上饶市,区域里有三清山、篁岭、葛仙山、望仙谷、婺女洲等享誉全国的景区,除了三清山,后面几个都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创新项目。上饶市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目标“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热点城市”(还挺低调)。我们拿一组数据来比较一下,上饶市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00亿;黄山市(最新预估)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8300万人次、旅游收入730亿。

列出这些数据,无关褒贬,只是方便了解现状。“大黄山”的未来,不能只依靠黄山市这个龙头;就像黄山市,也不能只依靠黄山这个龙头。实际上,我们也应该解放黄山、松绑黄山,让它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这就引出第三个难题,概念不清,强行IP。

不能仅仅依靠“黄山”,可名字又叫“大黄山”,难道依靠“大”吗。

“大黄山”这个概念,本质上是规划文本和政府文件里的表述,关于黄山的概念和含义,已经有一系列不清晰的表述和理解了,再来个大黄山,只怕会更加混乱。

单说“黄山”,就有黄山市、黄山风景区、黄山区等多种代指,安徽人一般都很容易搞错,更不要说外地人了,而“大黄山”的含义更加复杂,一下子四个黄山,真不知道黄山这个山到底要承载多少。从游客角度,人家可能一辈子就来一次旅游,难道来玩之前还要先学习下文件?

单一个概念还不够,还要以“大黄山”为统一IP。这怕是某妈妈给安徽出的主意,真以为强行说个IP,就能得天下?你就说九华山怎么跟这个IP关联?区域内其他山岳型景区,哪座山在“大黄山”IP下还能活出自我,活出空间?再说安庆那四个县市,看下地图好不伐,都到长江以北了,与黄山不搭界,与黄山又有啥IP上的关系?既没有文化上的统,也没有地理上的统,真不知道这IP要怎么统一,靠一纸文件吗?

第四个难题,机制上的创新和保障。

从蓝图到落地,有什么具体的创新机制和保障措施。牵头的是临时组成人员还是专门的协调机构,区域内是不是给了一定的改革创新的政策空间,是不是有一些勇闯禁区的大胆尝试和谋划……就安徽文旅这些年温吞吞的保守局面,要想“大黄山”建设取得实际成效,没有先立后破的勇气和决策,是万难实现的。

这个难题直接决定“大黄山”能走多远。

但也最难。

03

“大黄山”当下要做的

“大黄山”能走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点,概念轻飘飘的,肯定走不远,文化不用走,可以走很远。关于“大黄山”当下要做、可以做、也应该做的,有几点建议。

一、必也正名乎,恢复“徽州”

这是一个民间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官方从来讳莫如深。

徽州地区改名为黄山市,在当年发展旅游的背景下有其必要性,也取得了一定好的效果。但时过境迁,这一改名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甚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地区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今天,站在发展“大黄山”的角度,要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是时候要将这个工作提上日程了。如果复名,我们就不必用什么“大黄山”这样生硬的概念。以文化认同代替行政文件概念上的认同,自然名正言顺,一顺百顺。

给省里和黄山市的相关领导建议,做人做官,立功立言立德,恢复徽州之名,还有比这更大的功绩吗?

二、产品驱动,加快创新项目上线

整个区域内,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叫响又叫座的项目极度缺乏。

从现状看,主要是缺两类产品。一是代表徽文化内核的场景化、沉浸式的体验项目;二是具有徽派山水底蕴的高端度假酒店目的地产品。

黄山市的“山水村夜”,已经开始在往场景化、沉浸式体验上走,但除了一山一村,其他版块还没有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从“水”的角度,一江一湖,新安江的文章还有很大挖掘空间,太平湖因各种原因基本已错失成为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机会了。“夜”的部分,黄山市区的城市功能和承载,还很有限,已有的演艺类项目与国际国内一流项目相比差距较大,基本不具备单独引流的可能。其他市县,与黄山市差不多,也都缺少龙头代表性项目。

而在高端度假酒店方面,差距就更大。这么多年,国际酒店集团高端度假产品,在区域内基本没有。只有一家悦榕庄算得上。要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度假旅游目的地,连高端度假酒店都没有,岂不是令人笑话。吸引更多高端度假酒店进驻,不光是招商上的动作,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地区整体文旅气质的折射。一个具备吸引高端度假客人的旅游目的地,自然会有高端度假酒店主动选择进来。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结果。

三、营销上坚持本心,修炼内功,静待花开

这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机会在全网红一个月。

不必羡慕淄博、哈尔滨,也不要模仿他们做了什么。每个城市的爆火,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偶然,方法不一样,路径也不同,想要复制,基本不可能。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他们的共性,那就是把游客当自家客人来对待,以最大诚意、善意,以最好的风景和资源款待他们。

说到底,就是要坚持本心,同时不忘修炼内功,其他的真的就只能等待了。

一个地方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叙事主题和节奏。网络纷繁复杂,热点瞬息万变,跟是跟不上的,也没必要,只能从自我出发。回到“大黄山”,什么才是大黄山的本心呢,山水田园、古典中国?我不知道,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找到的。要不然也不会黄山市隔几年就搞出个宣传口号,什么“大美黄山礼仪徽州”、什么“创意黄山美在徽州”……真心建议,我们一个城市的对外宣传语,不要过几年就换一个,主政领导要克制自己好为人师的冲动,那些文件标题就不要拿出来当城市宣传语了。一时半会没有更好的,那就不要变动,一个用了几年的总比新搞的不伦不类的要好。

本心就是魂,需要寻找。“大黄山”要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那就要与全世界顶级旅游目的地一起相比,我们大黄山,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属性,有什么独特的故事,有什么独特的自然风光?

“如果把什么事都考虑到,你永远做不成任何事。”

无论如何,真心希望“大黄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为安徽文旅蹚出一条康庄大道。同时,请“大黄山”主事之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然后闭上门独自做决断。
(环球旅讯)https://www.traveldaily.cn/article/179655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30 1 月, 2024 2:38 上午
下一篇 2 2 月, 2024 2:53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