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旅游“火”起来,文物遗迹“活”起来

考古旅游“火”起来,文物遗迹“活”起来

近期,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引发旅游热潮,富有神秘色彩的三星堆文物,再次引发大众求知、好奇之心,大量游客赴四川三星堆“一睹为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繁荣发展,旅游不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更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增长知识见识的有效途径,考古新发现引发的旅游热潮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实际上,各地考古新发现常常引发大众出游热情,“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等都曾是舆论热点;而大量考古遗址早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从“成名已久”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历久弥新”的三星堆,再到“后起之秀”海昏侯国遗址等,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考古+旅游”展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有效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还原历史“真容” 打造旅游名片

一些备受公众关注的考古遗址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转变为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景区景点等,成为满足大众探寻历史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当地的重要旅游名片。

在陕西,秦兵马俑自1974年至今经历三次考古发掘。“目前,秦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仍在继续。相比一号坑前两次发掘,以及二、三号坑的发掘,这次发掘的面积最小但耗时更长。这次发掘是兵马俑发现30多年以来进行的一次更为严谨的考古发掘。”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田静介绍。值得关注的是,观众有机会零距离接触考古现场,目睹完整的发掘、保护、修复过程,了解兵马俑考古工作。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教部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其中,“我是文物修复师——学修兵马俑”博物馆教育活动自2014年7月一经推出便受到热捧,目前已累计开展200多场次。

进入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可以看到气势雄壮的西汉王侯出行车马仪仗,“透明屏+展柜”直观演示出蒸煮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多媒体演示沙盘让观众对遗址概况一目了然,沉浸式3D画面与舞台灯光结合营造出奇幻效果。正在博物院参观的一位大学生小陈说:“自从南昌发现海昏侯遗址,我就一直很关注,在这里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不虚此行。”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推动下,历经四年的大规划、大保护、大建设,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于2020年9月开园,分为遗址博物馆区、墓葬展示区等六大功能区,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逾50万人次,完成了由“单一保护”向“保护展示利用”的转变。

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党工委书记叶明和表示,如今遗址公园各项旅游服务配套初具规模,游客可在公园内体验田园生态、品鉴金色海昏、品读丹漆简牍、品味赣鄱美食。

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的5A级景区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是以有着2700余年历史的淹城遗址为基础的综合旅游区,拥有淹城遗址公园、淹城春秋乐园、传统商业街坊、野生动物世界等。该旅游区品牌管理部部长陈黎艳表示,春秋淹城以遗址为核心,对传统人文与现代旅游休闲资源进行整合,不断丰富游客体验。“通过打造体验式旅游产品,努力调动表现手段,激发游客兴趣,让文化鲜活起来。”

保护利用兼顾 发展前景广阔

近期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引发旅游热潮,再次引起业界对“考古+旅游”的关注和思考。一方面,业界对“考古+旅游”前景充满期待,另一方面业界也提醒,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保护第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科研规划部主任杨效俊博士说,考古引发旅游热潮是一个好现象,反映出大众对考古新成果的关注和对旅游文化品质的追求。随着人们的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考古+旅游”的前景十分美好。“考古+旅游”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式。当然,考古遗址遗迹在迎来大众游客的同时,要加强保护,确保文物安全;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过展现考古和文物价值,充分发挥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凝聚民族共识、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建议,在保护的前提下,应该支持依法依规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比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分为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大主体功能区,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等功能区均属于利用范畴。“我们积极推动发展长城研学旅行,已经在八达岭长城开展试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刘敏教授说,考古旅游从20世纪90年代就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近年来我国考古旅游繁荣发展,一方面反映出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品丰富性多元性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游客文化层次和文化旅游的动机在增强。未来的考古旅游应在重视保护的基础上,关注知识输出,重视打造体验场景。

遵循旅游规律 科学开发产品

推动考古与旅游结合,既要落实文物保护要求,也要遵循旅游发展的规律,如何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地设计旅游产品、提供旅游服务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之一。

四川师范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兼总规划师李小波认为,要客观分析“考古+旅游”的受众,对考古感兴趣的游客,一是热爱者,即长期关注考古,属于稳定而持续的客源;二是好奇者,即只对一部分考古资源感兴趣,属于潜在可引导的客源;三是从众者,属于不稳定客源。四是利用者,如为了孩子学习等目的出游,属于关联性客源。业界应分层分类开发设计相应的考古类旅游产品和服务。

甘肃敦煌驼达达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芦勇建议,三星堆旅游热说明旅游市场在转型,传统的跟团游已经不能满足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对于未知世界的探寻需求,这给传统旅游经营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旅行社业务要从传统散客接待转向主题性强、行程相对宽松的小包团;关注研学旅游,走进当代年轻人的视野,满足游客对文化的深层次需求。

四川成都导游协会导游张小军从旅游产品角度建议,开发三星堆博物馆半日游产品,针对希望深度了解博物馆的游客,配备专业讲解员;与大熊猫基地结合开发1日游产品;根据“天府三九大”元素设计大熊猫基地—三星堆—九寨沟4日或5日旅游线路。

湖北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缪敏表示,走向公众是当前世界范围内考古的趋势,对于旅游业界来说,设计开发“跟着考古去旅游”的产品,要遵循考古和旅游的规律,让游客不再局限于走走看看拍拍,而是更像置身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深度详实了解中华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新闻网,作者:李志刚、周晨,原标题:考古旅游“火”起来 文物遗迹“活”起来》。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4月 19, 2021
下一篇 4月 24, 202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