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引言:

今天7月11日入伏,今年的三伏天又是加强版的40天,这40天也是暑期游最火的40天,希望刚解放的广东同业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我不少朋友此时也在旅途中,他们跟我抱怨:远山,现在出来旅游景区门票真的太贵了!

贵?国家不是已经三番五次限令降价了么?

但是花钱的不止是门票啊,里面坐车花的钱都快超过景区门票了!

原来如此。我上网查了一些信息,类似吐槽还不是一两个,跟大家一起讨论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吧。

——肖远山

门票被降价的下有对策

2018年两会明确提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当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掀起了迄今一共三轮的大幅度景区降价潮。

尤其是在疫情后的2020年,为促进游客重新回到景区,全年、分时段、对部分区域、医药工作者免费的景区政策层出不穷,终于实现了两会代表“让游客有切实获得感”的要求。

但在高层强令降价之后,部分景区并没有像规划的那样,摆脱门票依赖症,走上可持续、多元化盈利的新轨道,反倒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起了小交通的主意。

① 景区大门越修越远

5月份我去的锡林郭勒盟乌拉盖九曲湾景区,是在高处俯瞰著名的倒流河—乌拉盖河的观光型景区,因其蜿蜒曲折尽显自然之美而得名“九曲弯”。

在距离观景台还有数公里的时候,我们的车就被景区的大门拦下,购买50元的门票进入以后,需乘坐30元的观光车花15分钟来到山脚。

如果不步行上山,就要换乘40元的勒勒车到达山腰,剩200米到山顶一般人会选择步行。交通工具也可以选择更贵的骑马或者越野车,数学不好的游客会被眼花缭乱的收费项目搞晕。

越来越多的景区在数公里(山岳型景区甚至数十公里)外就开始修筑景区大门把自驾车拦在外面,美其名曰保障安全,实则为名目繁多的小交通创造销售条件。

② 交通票价越来越贵

我去过的江西明月山景区,大门票95元,但上山索道和下山索道分别要80和70元,往返价格比景区门票还贵。

别急,下了缆车距离山顶核心游览区月亮湖还有2.5公里,电瓶车单程15往返30。

还没完,到了月亮湖还有一个“高山观光小火车”,线路全长约3.95公里(景区介绍),收费150元。

我不知道这个4公里的小火车定价150元是谁审核的,我只知道我从深圳北花150元可以坐复兴号到300公里以外的英德了。

大家算一算,如果一个游客,购买全程门票和小交通,一共要花多少钱。

③ 说是自愿实则强制

正如低价团打着自费项目自愿消费的幌子,我们这些景区的所有小交通都是“自愿”的,嗯,除非你是日行八百里的神行太保戴宗。

对于游客来说,千里之行的兴奋下,是无可奈何的惆怅,是从众心理下的“不得已而为之。

基于“来都来了”、“出门就是要花钱”等心态,几乎没有人因为小交通问题无功而返。

买家没有卖家精,景区规划设计时,小交通就作为摇钱树埋下了伏笔,游客来了哪有“自愿”可言。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好像没说步行怎么玩

游客并不是要取消小交通

我在网上也查到了不少景区运营者的意见,也相当有道理:

景区面积较大,道路山路崎岖、路况复杂,游客大多跑山路经验不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游客在景区里面不认识路,没有导游讲解不能让游客尽兴,观光车一般都配有讲解员;

1辆观光车按20座计算至少代替5辆小轿车,无论占道占停,排放污染,交通安全,运行效率等均更有合理性。

嗯,我认为游客吐槽并不是要取消小交通,痛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价格贵体验差

不举4公里小火车收费150元的天价案例,普通的观光车,服务距离一般都在数公里,收20-30元。

参考G字头高铁0.46元/人公里的标准,真的是高了,你各种成本再高,总不能高过高铁10倍吧。

张家界的百龙天梯,单程票价65元,运行高度326米,运行时长66秒,可谓寸土寸金,1秒钟1块钱。

游客更要吐槽的,收这么贵体验还很差,所谓观光没有给游客拍照的机会,所谓讲解其实是播放录音,更不要提大假期动辄排队1-2小时,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痛苦。

② 隐形强制收费

前面已经说过,说是自愿实则强制,在规划景区游览动线时,基本没有考虑过步行游客的需求,游步道年久失修,也存在安全隐患。

国家规定对老年人减免门票是好事,但小交通没规定免,反而成了景区不让老年游客“薅羊毛”的工具。

景区大门越修越远,老年人本来体力就差,不是强制是什么。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我觉得给老人优惠的不应该只是门票

③ 被迫走马观花

景区过大,分散、弱化了核心区的展示功能,同时使景区建设和运营成本大为增加,而且失去了更大、更多的盈利空间,即可能带来的餐饮、住宿和深度体验的机会。

景区小交通的作用下,将原本三日游、两日游行程压缩到一日游甚至半日游,景区以舍本逐末的豪爽,让游客以极差的体验感匆匆结束走马观光之旅。

我的朋友到南岳衡山大都是安排一天游览时间,我说这座大山深处到处都是人文宝库,逛上3-5天都不觉够。

朋友们说,从山脚大庙参拜出来,观光车直接拉到半山亭换索道登顶南天门,祝融峰顶人满为患,只好打卡拍照匆忙下山,一天足够了。

我想类似的案例应该不止一座南岳衡山,被沧海遗珠的肯定也不止是南岳天柱峰和藏经殿。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两张图对照着看就会知道我们错过了什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景区小交通到底是不是无解,我不敢妄言,以自己从业经验举几个它山之石来参考下。

① 台湾省(5新台币≈1人民币)

台湾省的景区门票几乎全免或象征性收一点,太鲁阁免费,鹅銮鼻60新台币,最贵的阿里山300新台币,台北故宫350新台币。本文不讨论景区门票,按下不说。

台湾的景区小交通,大多属于属于市政体系,比如阿里山景区内的小火车,就是嘉义到祝山山顶阿里山线窄轨火车的一段,因为921大地震后奋起湖到二萬坪一直没有恢复通车,上面一段单独运营而已。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目前只通车了黑色虚线路段

台北的猫空缆车,也是台北轨道交通体系的一部分,全程4公里,运行时长接近半小时,价格150新台币。

用市政交通的理念来管理运营景区小交通,也许是一个思路。

② 瑞士(1瑞郎≈7人民币)

说完便宜的台湾省,再来说全球物价最贵的地方,瑞士。

瑞士少女峰往返登山火车要235.8瑞郎,琉森的瑞吉山往返登山火车98瑞郎,采尔马特的戈尔内格拉特火车往返票价126瑞郎。

相比中国物价,确实贵,但物有所值,这些火车缆车无一例外都成为了核心体验本身,游客享受的,不仅仅是登顶后的观光,乘坐交通工具本身更值得被游客记住。

瑞士是一个把交通工具作为旅行体验发挥到极致的目的地,比起这些登山火车缆车更有名的,还有冰川快车、黄金列车、伯尔尼纳快车、圣哥达全景快线等等。

冰川快车全程约7小时,2等座车票加订位费要201瑞郎,但我相信坐过的人都会认为值得这票价。

高收费就提供高品质的乘坐体验,也是另一个思路。

总结

国家在制订景区降价政策之时,希望借此能倒逼景区进行供给侧改革,摆脱门票依赖症,可惜被部分景区换成了小交通敛财。

综合度假目的地是所有景区的发展方向,吃住行游购娱多业态共同发展,才能走上可持续、多元化盈利的新轨道。

我坚信未来国营景区的票价会继续政策性下调,小交通问题也不会被放过,留给我们景区运营者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的公告

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人民网收集的群众建议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肖远山”(ID:XYS13902447446),作者: 肖远山,原标题:《如果没有小交通,有些景区能活么?》。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14 7 月, 2021 3:00 上午
下一篇 15 7 月, 2021 3:37 上午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