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观鸟悄然盛行,年轻人少走几十年弯路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观鸟悄然盛行,年轻人少走几十年弯路

许多观鸟胜地,由于地区实在偏僻,外地游客无法得知鸟儿在哪里出现,难以第一时间得知鸟讯,所以一般需要另外付费请“鸟导”或者报名“鸟团”。

从生活出逃的年轻人,在农田等待一只鸟的降落。

汉堡是一个90后,她有一架望远镜。坐在演唱会后排座位的时候,汉堡用它来放大遥远的舞台。

有一天她突发奇想,拿它对准了树上的一只喜鹊。在镜头里第一次清晰地看到鸟儿羽毛的那一刻,她意识到,这座城市不是被人类所独享的。

01 等待一只鸟

如果你正在公园遛弯儿,忽然看到一群人在路上举着望远镜,向远处的树枝张望着什么。不要太过疑惑,你遇到的是观鸟爱好者——他们以观察鸟类为乐。

观鸟悄然盛行,年轻人少走几十年弯路

北京一公园的观鸟人群

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此类活动,但“观鸟”已经无法被称作一个“小众”爱好。

早在1996年我国就开始推广观鸟活动,至今已发展28年。 中国最全最完整的民间鸟类数据库——中国鸟类记录中心,2022年统计有近3万名活跃用户,较上年度增加74%,更新数据量达到210万条。 

在寒冷的冬天,观鸟的人们拿着望远镜,戴上帽子和手套,常常清晨就“全副武装”准备观鸟。观鸟爱好者汉堡直言,“起床时间取决于鸟需要我几点起。四点可以,五点也可以。” 

目前,中国有分布记录的鸟类达1510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

为了认清鸟种,汉堡有时会选择带上一本鸟类图鉴独自出行,有时也会选择参加团体活动。各大城市活跃着许多民间观鸟爱好者组织,定期会在公园内组织公益的观鸟活动。“跟着领队观鸟,常常一个上午就能遇见几十个鸟种。” 

人们对此类休闲活动多有一些刻板印象,把观鸟与太极、品茶等活动归在一起,统称“老头乐”。但细心观察便可以发现,不知从何时开始,观鸟群体里出现了许多年轻面孔。 

新风潮席卷学生群体。全国高校已经有了不少观鸟社团,大学开设了观鸟课程,还有同学自发为学校编写校园鸟类图鉴。 

云雀是自然之友野鸟会的领队之一,她本来以为平日里参加观鸟活动的大多是退休人士,但后来发现人群中不乏大学生,以及出来放松身心的工作党。这些都市白领的工作岗位分布很广,从媒体行业到IT技术,类别丰富。 

当代年轻人观鸟,与互联网深度结合,有着许多新玩法。 大爷们大多仅在湖边架起相机,坐下等待鸟儿飞来。年轻人主打流水作业,线下实行“找”“看”“拍”观察一条龙,回到家里则记录鸟讯、分享鸟图、和鸟友交流,一步不落。 

博主Doris每周都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北京鸟讯。她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90后女孩,19年末开始观鸟,之后每个周末都会出发“找鸟”,足迹遍布北京各大公园,还包括郊外人迹罕至的小河小山。 

她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生物学家,接触到观鸟这个活动后,她觉得这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活动。观鸟“上瘾”,这成为了她生活里的最大乐趣。她说,“如果假期不去看鸟,我觉得这几天的休闲都浪费了。” 

对Doris来说,观鸟不需要比拼数量,不一定需要看见罕见鸟,鸟儿作为生命本身就足以给人震撼:“任何一只鸟儿,近距离观察它的时候,就能发现许多奇妙和美丽。” 

她最喜欢的鸟是蜂鸟,但它们不在中国出现。在美国出差期间,为了抓住机会看到蜂鸟,Doris会在早上六点起床,步行半个钟头到达一个自然中心,蹲守在蜂鸟喂食器附近,等到蜂鸟飞来,吃完花蜜,观察结束后走回家,收拾一下再出门上班。 

观鸟悄然盛行,年轻人少走几十年弯路

Doris拍的蜂鸟 | 图源受访者

观鸟群里有鸟友放出消息,“奥森公园有旋木雀”。Doris跑到那里两三次,都不见其踪影,不禁感到失落。不过在她看来,也正是这样的不确定性,为观鸟之旅增添了“拆盲盒”般的随机性和惊喜。 

她兴奋地讲着自己的经历:“虽然没有看到旋木雀,但捕捉到了其他神奇的画面,拍到了这个冬天的北京新宠‘糯米团子’——北长尾山雀,还有小麻雀们跑到水里洗澡的画面。” 

其实,中国观鸟群体的年轻化趋势在五六年前就开始出现。 2018年的一项观鸟爱好者调查报告显示,中国观鸟人群中,35岁及以下观鸟者占受调查对象总数的46%,呈现了年轻、新人多等特点。学生多,收入偏低者占比高。“穷”竟是观鸟人群的一大共同点。 

当下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迷上观鸟?他们观鸟时在观些什么? 

02 观鸟,一场心灵“马杀鸡” 

《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中,作者斯蒂芬·莫斯对现代意义上的观鸟活动进行了界定,强调这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他认为,正是“闲暇”在社会中的普遍出现,才引发了观鸟活动的繁荣。

在现代社会,青年们拼命工作、拼命赚钱,同时挤出时间拼命享受闲暇,迫不得已形成了“特种兵式”的生活方式。不可否认,观鸟是一个“全方位”的高性价比爱好。 

作为户外活动,观鸟的装备异常简单,和骑行、登山等相比门槛很低。只需要在脖子上挂一个小型望远镜,不到百元的花费就可以享受到一份观鸟的快乐。当然,如果想要同时用影像记录下来各种各样的鸟儿,还需添置一台相机。 

对忙碌的都市打工人来说,观鸟是一个几乎不花钱的周末消遣。 周末不愿宅家的年轻人一旦出门,不论选择商场、电影院剧院,或是酒吧、livehouse,都要经历通勤、拥挤和不低的消费这三重折磨。 

如果一个年轻人爱上观鸟,他就拥有了一个零开销放松方式,并且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出行玩乐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观鸟还是一种“无痛”的健身活动。绕着公园走一圈,聆听鸟的叫声,驻足寻找,举起望远镜,走走停停,不知不觉鸟友们的步数轻松上万。 

由于经常抬头,观鸟活动在预防脊椎病上卓有成效。许多在城市的鸟儿不仅个头小,而且十分隐蔽,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发现。对于工作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的打工人来说,观鸟的同时还能够顺带缓解视觉疲劳。 

观鸟活动带领人云雀表示,观鸟有利于现在社会上的“社恐”年轻人开展社交。在观鸟的团体中,大家的交流内容围绕着共同的兴趣,大家仅仅在乎树上的鸟儿。这里没有人讨论学业、工作或是家庭,鸟儿也不在乎你的身份,它只是在自然中飞翔。 

观鸟悄然盛行,年轻人少走几十年弯路

猛禽飞行 | 图源DENVER 

有年轻人直言,比起“爱好观鸟”,不如说是“需要观鸟”。

一个在北京某高校读博的同学坦言,自己选择观鸟,是为了从生活的“鸟笼”里解放,重新感受自由。拿起望远镜,她便可以拥有一扇自由之窗。从高楼大厦间走出,离开KPI和条条框框,来到大自然的面前,鸟儿就像另一个世界的使者,冲破地心引力的束缚,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观鸟爱好者汉堡今年30岁,目前正在运营一个观鸟活动公众号,曾是互联网行业打工人。她从23年3月开始观鸟,目前已经看了130种。和她同一时期开始观鸟的90后朋友里,有人记录达到500种。 

汉堡认为,人本质上还是动物,需要和自然有所联结。观鸟必须全身心投入,要求人的注意力始终停留在天空和树杈之间,每一次观鸟都好像在大自然里的一场冥想。 

破除人类中心主义,是观鸟对汉堡最大的改变。“看完鸟之后,觉得人类没那么重要了。”

汉堡发现一群鸟为了一粒米、一口水会付出一天的努力,发现雨燕为找到适合生存的环境,需要飞上万公里在几个大陆之间迁徙……很多事情都让汉堡感受到人类的无力。人类过着看似“更高级”的生活,但却在意义和目标中迷失,距离简单而纯粹的“活着”越来越远。 

汉堡学艺术史的时候,看到书上很多例子都写,某某作者受到某某思潮影响,建成某某建筑。“人造建筑也很美,但是它终归是一种解释”,学到后来,汉堡就不太想继续探究人所创造出的理念了。“人可能是虚伪的,但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真实确定的。” 

从鸟儿的嘴巴、尾巴和翅膀等等特征,可以想到它们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比如鸳鸯雄鸟和雌鸟的羽毛非常不同,雄鸟的羽毛更加华丽。而这与鸟类的求偶和繁殖习性有关,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望远镜拉近了人类和鸟儿真实生活的距离,观看鸟类的同时,人也在观照自己,思索人类在天地间的定位。 

透过镜头,人们收获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角度。它是微观的,是自由的,更是属于自然的。 

03 小众爱好,催生观鸟经济

观鸟是一个爱好,但蕴藏着丰富的产业价值。

虽然对业余爱好者而言,观鸟是项成本很低的活动,但专业观鸟爱好者在望远镜、照相机、工具书等装备上,投入少则几万元,多则达十余万、数十万元。望远镜贵的品牌可以上万,好一些的相机也价格不菲,博主Doris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相当于出门挂一辆小车”,可见观鸟消费潜力巨大。 

围绕观鸟这一爱好的周边活动也正在兴起。 山东荣成开设天鹅旅游观光专线,北京、上海等城市举办观鸟赛,珍稀鸟类拍摄地开设提前预约……在观鸟旺季,许多观鸟爱好者涌入边远地区,带动了观鸟旅游业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与北京等城市观鸟地不同,许多观鸟胜地,由于地区实在偏僻,外地游客无法得知鸟儿在哪里出现,难以第一时间得知鸟讯,所以一般需要另外付费请“鸟导”或者报名“鸟团”。 

观鸟胜地高黎贡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叫做百花岭,开发“鸟导”服务,大力发展观鸟经济。根据当地报道,百花岭2020年接待游客超过14万人,旅游收入超过4000万。村民尝到甜头后,纷纷从“猎鸟人”变成“护鸟人”,再到专业“鸟导”。 

观鸟悄然盛行,年轻人少走几十年弯路

搭建观鸟高台 | 图源网络

云南省盈江县也在大力发展观鸟旅游,举办“国际观鸟节”活动,全县观鸟产业综合收入达15亿元。 

其实,在国外,观鸟早已成为规模可观的产业。

根据《美国观鸟:人口和经济分析报告》,2016年美国有4500万观鸟者,其支出创造了超78万个就业机会、160亿美元的总税收和近960亿美元的行业总产值。 

全球最大的鸟类记录中心——美国的eBird平台,登记在册的观鸟爱好者超千万,每年数据更新量超过两亿。 

对比起来,我国的观鸟产业尚处于起步期 。 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进入,或将助力这个小众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个冬天,汉堡去到京郊的一个农田里观鸟。 临近黄昏时,那里会有雁鸭来栖息。 

等到四五点钟,雁鸭飞来,一边鸣叫,一边在天空上盘旋,一会排成“一”字,一会排成“人”字。 它们飞得非常低,在观察农田是不是安全。 其中一只决定落脚后,很快,雁鸭们都落了下来。 那时的天空出现了晚霞,暖色的光线落在这些鸟的羽毛上。 

汉堡回忆,“我站在农田旁边冻得瑟瑟发抖,但鸟却非常怡然自得。 ”那个时刻,她进入到一种放空的状态,被允许抛却与鸟儿无关的一切,全身心的能量可以全然地安放在自然之中。 

“它们非常平静地在农田上站着,等待天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刺猬公社编辑部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16 1 月, 2024 12:06 下午
下一篇 18 1 月, 2024 7:34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