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到底什么才是高端旅游产品?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到底什么才是高端旅游产品?

到底什么才是高端旅游产品?
Transparent ice formation on Lake Baikal, Siberia, Russia, March 2012.

01
我们常见的理解误区

没有人不想做高端。但高端这个形容词,用我这个理工男的思维,不太好量度。

用我们考察团的成员之一、曾被评为“中国最佳精品旅行社”的海豚哆哆COO官文禄的话来说,就连我们这个考察团十几个人,每个人对于高端的理解都不一样。

刑法明确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需要立案追诉,但却没有条文规定多少元以上的旅游消费就是高端产品。

更重要的是,用价格来区别是否高端,本身就不可取。我们先做一下排除法,看看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① 价格贵就是高端

最常见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用价格区分,个人认为盗窃3000元入刑也需要随CPI与时俱进做调整了,那多少钱的旅游产品算高端呢?8000?还是1万。

我们会很习惯的认为,客单价1万多的马尔代夫6天4晚,或者更贵的3万+的大溪地度假产品,就是高端产品。

我的理解,这只能说明这类产品里的目的地是高端的,酒店是高端的,但并非整个旅行产品是高端的。

理由是什么?这类产品如果没有门槛,没有差异化的竞争力,其实我们只是给这些高端目的地和酒店做搬运的打工者而已。

地接社或者酒店放给渠道的结算价11000,我们卖12500,就这么点毛利率,能叫高端吗?

市面上能做这样“高端产品”的同业太多了,同质化绝不是高端。

② 奢侈就是高端

我相信在高端旅行产品宣传文案中,奢华体验这四个字一定不鲜见,那提供奢侈体验是不是意味着产品高端呢?

我们这次考察用了一台带冰箱的“2+1”旅行车,每个座位都是头等舱座椅,坐着确实舒服,为长时间的乘坐减除了疲惫。

我想起来看过一些云南的低价游KB团产品,也用的“2+1”旅游巴士,有些还住W这个级别的酒店,但团费不到一千元,这个产品能叫高端吗?

所以我认为,包含米其林3星、公务舱等奢华体验元素的产品,不能等同于高端。

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在一个路边摊的饭桌上,有人开了一瓶82年的拉菲,这顿饭算高端不?

旅行社作为产品的设计者和运营方,不能用个别奢华元素来说明整个产品属于高端。

③ 小众就是高端

官文禄还说,一个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市场中的商家不再千篇一律,开始细分客户提供各种不同的主题产品。

他很高兴的看到在疫情后,国内游的同业正在快速横向覆盖很多小众领域,比如户外探险、比如营地教育、比如房车自驾。

我补充道,创业在中国,实际已经获得了地球上最大的流量入口,因为每一个所谓的“小众”领域,都不乏足够让公司发展的客源。

那,小众就是高端吗?我还是用举例来说明我的观点。

南极算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目的地,即便接近6位数的消费,也没有挡住中国游客量在疫情前持续快速增长。

分析下这个小众目的地的产品,如果不想在德雷克海峡被西风带折磨得生不如死,那全程坐船并不是一个高端的产品设计。

只有坐飞机直接穿越西风带,从智利的蓬塔直飞南设德兰群岛,用更高的费用解决了一个相对难的痛点,这样的产品我认为才算高端。

同样,自虐级的户外驴友线路,也不属于高端,只有获得跟驴友一样的视觉体验但肉体还很舒适,才是高净值人群所钟爱的吧?

综上,反过来说,高端产品肯定价格不便宜,也会包含不少奢华体验元素,客群定位也是偏小众的,但掉过来直接用等号,我不认同。

02
润总给我们的启发

那我们怎么去理解高端旅行产品呢?正在我苦于没有合适的描述把我的想法总结出来之际,润总的文章来了。

这篇发表于9月14日的头条文章标题是《高端,不是定高价:如何做一个高端品牌?》,文章用的是一个服装品牌劲霸男装的案例,但底层逻辑是通的。

如果你读完他的文章仍觉得不好理解的话,我再把他的3个核心观点,用我们旅游行业的大白话翻译出来。

① 高端是解决更难实现的需求

在中国创业确实占据了全世界最大的流量入口,疫情后国家提出的内循环为主的战略已初步定型,经济也在逐步恢复和增长。

但中国也有全世界最多最勤奋的创业者,没有一个赛道不拥挤,门槛相对较低的旅游业更不例外。

奢牌酒店是很高端,但代理销售它们的产品,不怎么高端,因为能做到的人太多了,除了携程等一溜OTA,还有很多以酒店作为核心体验再打包其它产品的旅行社。

安缦为什么高端?因为它私密、高冷、跟环境天人合一,再用5:1的人配比来提供无微不至但又恰到好处的服务,这不是随便哪家度假酒店能做到的,但贝克汉姆这样的客户就需要这个feel,所以它高端。

请注意,高是一个相对概念,难也是,理解了这个,其实不难找到高端产品设计的切入点,以我们考察过程中我发现的需求举个例子。

巫山的小三峡和小小三峡,一般都是坐船游览,能评上5A风光我就不多说了,但这个产品有些硬伤,从巫山码头出发坐游轮走完小三峡,再换电瓶船游小小三峡,痛点是行程时间较长大概需要3-4小时,而且必须原路返回巫山码头。

如果按照上午9点出发,按这个方式游览结束就快1点了,要饿着肚子回程看一样的景色,是挺boring的。我观察到游小三峡的游轮基本带一个简单的厨房,工作人员解释这是做员工餐用的,船上也不难找到一个放餐桌的空间。

我们讨论觉得,请一位厨师上船使用厨房在回程之际做一顿当地菜,既解决了饿的问题,还打发了回程的垃圾时间。

包船和请厨师的费用不低但不离谱,这个产品就成为游小三峡的高端版本了。

② 高端需要有与之匹配的实力

发现了未被满足的较难实现的需求,还需要能解决痛点的实力,才能真正做出高端的产品。

这个实力要求很高吗?不见得,找到了问题其实就解决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关键靠我们对资源的整合,再举一个考察中的例子。

巫山的神女天路景区,海拔1300多米,对面就是三峡最有名的一块石头神女峰,汽车从县城爬上来,再换景区电瓶车,再步行抵达山顶,至少需要2个小时。

游客抵达这里,如果只是拍拍照就返回,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充饥也只能用面包矿泉水解决,山上连个小卖部都没有。

如果在山巅找一块区域安排一桌下午茶,是不是就很高端了?嗯,当地已经这么做了,怎么解决的?

景区附近有开农家乐的农民,在客人来之前跟他们预订好,他们自己开车送上来并摆好,客人结束离开后,他们再收拾打扫即可。

实物型商品要有做高端的实力,基本上都逃不出高科技的研发,而旅游这样的服务型商品,实力就是能找到合适的人来解决问题。

再比如,松赞产品中的当地人导览,找到了客户想了解当地人文但不喜欢话痨导游的需求,关键是能培训连汉字都不认识的藏族当地人把服务做到位,这就是高端产品所需要匹配的实力。

到底难不难,大家想必各自心里有数了。

③ 高端不能一蹴而就

其实任何事情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积累,这个就不展开了。

我的理解是,洞察需求很难,找到匹配的人也不容易,但一旦业务跑通了,抄袭很容易,这也是中国“高端产品”价格不断走低的根本原因。

所以做高端无法短平快,只能不断去发掘新的需求并用创新的方案满足它,直到客户养成了对我们品牌的依赖度。

他们相信今后无论新的需求如何变化,这个“高端”品牌都有一整套解决方案,客户出于高昂的迁移成本,索性图省事不再到处比较。

这个时候,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也就成型了。

03
怎么做高端旅游产品

最后,我小结一下我的观点。怎么做一个高端的旅游产品?

第一,要洞察到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从我个人由出境游转国内的经验来看,这样的需求比比皆是,“高端”消费者忍气吞声只能接受一些不“高端”的产品体验,国内可发挥的空间还很大;

其次,需要找到解决需求的钥匙,实物型产品基本靠科技研发,这也是国家那么在意高科技的理由,只有高科技才能带来更高的行业收入。服务型产品需要靠人来体现实力,但不一定是公司的员工,所有能整合进产品的人力资源,都OK;

最后,重复持续并不断迭代,服务型产品没办法申请专利,只有通过持续解决客户痛点形成深刻记忆,客户害怕迁移成本最终成为这家高端品牌的忠实用户,品牌的护城河也就建成了。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肖远山,ID:XYS13902447446,作者:肖远山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16 9 月, 2021 1:52 上午
下一篇 18 9 月, 2021 3:23 上午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