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文旅研学带动乡村振兴|UNDP内乡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开展2023年内乡研学基地提升系列活动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文旅研学带动乡村振兴|UNDP内乡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开展2023年内乡研学基地提升系列活动

党的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依然是国家实现现代化中的重中之重。

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的振兴,也是文化的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因此,如何让中国乡村里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复兴,成为各个乡村书写“现代化答卷”的重要部分。

内乡县积极探索“文化文旅带动乡村振兴”新模式,以“乡村场景下的研学”作为探索突破口,因为乡村研学不仅是一种可将乡村旅行与教育融合的模式,也是实现“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有效方式。

乡村研学可给城市里的孩子创造深入中国乡村、开拓乡土视野、体悟乡村人民艰苦奋斗精神的机会;也可以给村里的孩子提供实践学习、传承本土文化习俗的机会,提升对家乡的情感、归属感。

图片

*国学研学

研学模式也持续受到国家的重视与支持: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并确定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性,要求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刻不容缓,应“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提到在学生的“劳动与社会实践”评价指标方面,重点要考察学生“劳动习惯”和“社会体验”。主要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重点内容,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同年,国务院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提到: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

这些教育政策的发布,加强实践育人,反映新时代的旅游和教育正在从二元分立走向深度融合。

图片

*学生在研学中学习团队制作竹筏

基于此,河南省内乡县也进行了在乡村内部打造研学体验的探索。

近年来,内乡县紧紧围绕自身拥有的众多优质的研学旅游资源(包括文化、自然生态等方面),以研学旅行为突破口,谋划发展布局、探索实践路径、打造研学旅行资源平台,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旅行模式,建设了6个各具特色的研学基地作为首批研学旅行试点,未来还将持续探索全域旅游的打造,推进均等教育。

UNDP内乡县

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

01/可持续发展背景下

以研学推进均等教育发展

联合国全体成员国于 2015 年 9 月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 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从健康、教育、环保等领域为可持续发展设定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强公共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关系, 整合相关技术和资金资源,推进创新工作机制,使更多的关键利益相关方参与到应对环境挑战、乡村振兴、改善公共服务和教育、消除不平等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简称“交流中心”,隶属商务部)、内乡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内乡县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简称“UNDP 内乡项目”)。该项目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的第一个县域示范项目探索与实践。项目通过 UNDP、交流中心获取人才、技术、资源等支持,在提升内乡县“软实力”,实现内乡县“跨越式”发展,助力内乡县实现县域发展“弯道超车”。

支持编制和实施教育均等化示范规划是UNDP河南省内乡县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重点工作。在深入了解内乡县全域研学基地建设具体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内乡县实际情况、研学基地特色与条件,综合考虑项目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可持续性,进行研学方案和课程的设计,并完成课程课件的开发、设计与制作,培训当地研学教师及教练员队伍。通过系列活动,提升教育者及学生综合能力,从而助力内乡优质教育高地的发展。

02/坚持文化自信

差异化发展,以游促学

2023年1月4日,UNDP内乡项目办在线上召开“提升打造2023年内乡研学基地”的会议。内乡县副县长、板场乡党委书记朱军,内乡县副县长魏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周晓锋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内乡县金融服务中心主任周少斌,内乡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股科长郭建波,岞曲镇副镇长付建军,UNDP内乡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协调员严杨迪刘熊楚文,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汪星宇史一帆,合伙人高宇琦以及相关县直机关单位、乡镇各研学基地负责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相关项目人员等共同参与研讨,项目协调员严杨迪主持该会议,并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内乡项目对研学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阐述。

图片

内乡县副县长、板场乡党委书记朱军根据二龙山研学规划提出,挖掘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加强宣传二龙山红色教育事迹及其内在精神,将红色教育、文化研学与旅游产品深度结合;完善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并统一进行打造包装,错位发展。

内乡县副县长魏童认为,研学基地的提升打造要融入当地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串珠成链”,以“点”连“线”带“面”,打造全域研学,带动乡村文旅发展,促进百姓增收致富;着重打造“廉政文化、红色传承”为主题的研学路线,丰富红色文旅内容,弘扬革命文化;同时,注重研学资源向当地乡村学生倾斜,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偏远山区的孩子,让他们得到均等的优质教育,助力内乡县教育高地的发展。

图片

*乡村的孩子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周晓锋认为,研学旅行的定制需要遵循“特色品牌差异化、实践体验综合化、线路布局全域化”的原则。以应用场景创新为主导推动研学旅行数字化发展,同时,聚焦发展优势、找准主题特色、挖掘文化内涵。不断强化优化以南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研学旅行营地,辐射周边内乡县衙、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宝天曼自然博物馆、吴垭石村农耕文化、中以产业园现代农业、马集艺术村休闲观光农业等研学旅行基地,形成县内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把内乡建设成为“全省研学旅行示范县”。

图片

*曲阜根据自身儒家文化资源,打造儒学特色研学旅行基地

内乡县教体局基础教育股科长郭建波从6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认为研学课程要做到以下六个融合,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深度融合、研学路径和学校课程的深度融合、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学会“学习”和学会“相处”的深度融合、体魄强健与意志坚强的深度融合、传统文明和开拓进取的深度融合。

岞曲镇副镇长付建军认为,在研学基地提升打造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同时要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生态文明。

图片

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汪星宇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和教育本质的影响下,乡土研学在未来将成为研学旅行的重要站点。但乡土研学不应该仅仅是让城市的孩子去欣赏乡村的风景,研学课程的设计应当融入当地民俗文化以及实用性强的内容。

最后,内乡县党组成员周晓锋总结,首先需要抓住优势特色资源,集中力量进行资源要素的研学产品开发变现和实现社会效果效益。可以先围绕优势特色资源,例如宝天曼开发科普类研学产品等,为后续全面开发非遗类研学、劳动教育类研学、红色教育类研学、传统文化类研学、历史地理类研学集聚壮大力量和总结经验、集聚社会支撑条件。

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要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内涵,而不是表面的文化空壳。其次,发挥民政局的职能作用,结合国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中提到的“突出地发展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志愿服务水平”的政策精神,鼓励引导自然教育、环境保护、生态保育、绿色低碳、乡村服务等公益团队注册和落地服务,为研学、康养、文旅发展集聚细胞力量和人才支撑。

图片

*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制作稻草人

内乡县五大研学基地

研中游,游中学

内乡县按照“特色品牌差异化、实践体验综合化、线路布局全域化”的原则,以研学旅行为突破口,以应用场景创新为主导推动研学旅行数字化发展,聚焦发展优势、找准主题特色、挖掘文化内涵,不断强化优化以南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研学旅行营地,辐射周边内乡县衙、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宝天曼自然博物馆、吴垭石村农耕文化、中以产业园现代农业、马集艺术村休闲观光农业等研学旅行基地,形成县内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拟计划打造30多个研学基地,项目首批打造试点包括以下六大研学基地。

01/二龙山研学基地

发扬红色精神,传承孝道文化 

【背景介绍】

二龙山景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拥有凝练深厚的汉文化、中原古建筑文化。

西汉末年,王莽专政,汉室后裔刘秀同其兄刘演在舂陵起义,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事之秋”的旗号。后刘演死于更始帝之手,刘秀就带领将领们在此地操练兵马,卧薪尝胆以求他日腾云化龙东山再起。“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在此地也是家喻户晓。至今,二龙山挂剑垛上仍然保留着王莽射杀刘秀未果的三个箭坑。

图片

*“王莽撵刘秀”等故事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

除了汉文化,还有独特的孝道文化。中原二龙山海拔最高的山峰——孝山,被称为“中原布达拉宫”,有孝德堂(二十四孝典故在此)、重阳楼(内设报恩堂)、祈福长廊、百家姓等特色文化,孝道文化的传承,滋养着这一方山水;山的永恒,诠释着亘古不变的孝道,是中原二龙山独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图片

二龙山景区拥有“河南二龙山,伏牛后花园”、“中原之瑰宝,人间之胜景”的美称。奇异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完美融合,使这里成为集秀美山水游、休闲度假养生、领略华夏文化精髓、参拜修禅的胜地。

图片
图片

*二龙山

在这人杰地灵之地,也出过感人至深的乡村振兴故事。

板场乡龙凤村人陈均照,在1981年开始担任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板场乡龙凤村党支部书记。陈书记在任期间他充分传承发扬焦裕禄精神,艰苦创业,廉洁为民,不怕困难,务实苦干。在他的带领下,龙凤村探索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板栗、香菇种植产业,并通过开荒修路治理黄花墁山,让产业的发展成为可能。在全村人的不懈努力下,一个深度贫困,需要吃救济粮的村子得以摆脱贫困,走向致富路。但他却因在工作中积劳过度,最终身患癌症于1996年2月5日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享年44岁。

陈均照书记身上的体现“廉洁为民,务实苦干”的红色精神,值得每位到二龙山研学旅行的后代学习、铭记!

图片

【研学基地打造】

“着我汉家裳,兴我礼仪邦”。

二龙山依托汉文化和新时代艰苦创业精神资源,编制了《弘扬新时代创业精神,做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和《弘扬孝道文化,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两节课程,供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学生进行研学。课程设计中加入了情景教学、互动体验、集体学习、分组讨论等课堂模式,学生通过“穿汉服、读国学、想过去、看今朝”等方式,在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感受新时代艰苦创业精神,做一个乡村振兴的践行者。

图片
图片

02/宝天曼研学基地

以自然为师,学习生物多样性

【背景介绍】

内乡宝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北部(伏牛山脉),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众多的野生动植物而饮誉中原,成为同纬度生态结构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和河南省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天然的物种宝库”,“中州的一颗明珠”。

图片

【研学基地打造】

宝天曼科普教育基地依托于宝天曼保护区,充分发挥保护区自身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在宝天曼建设有森林课堂、科普廊道、自然博物馆、自然宣教室、标本室等科普宣传场所,持续向社会大众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理念。

顺应“双减”、“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主动对接中小学生延时服务,积极把科普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开展观看一次科普电影、做一次天气预报员、制作一个植物标本、实践一次古人钻木取火、做一次野外生存训练等“十个一”研学旅游课程活动,把一鸟一虫一草一木当课本,把自然教育搬进课堂,让学生在游中学,学中游。

图片

03/石头村研学基地

在真实的古村落,学习古人的智慧

吴垭石头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现存石头房200余间,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全由青石垒砌,屹立上百年不倒。这里的50多户居民,至今很多的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还是石头做的:石板桥、石阶、石楼门、石磨房、石畜圈、石窑、石井、石盆、石槽、石桌、石凳……

图片

村子集中保存有清代民居石头建筑群,当选全国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和南阳市乡村旅游示范村。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地质文化、生态文明、农耕文化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被专家誉为“中原地区罕见的石头古民居标本”。

图片

在石头村附近的山峦上,还保存着韩信寨、龙王庙等历史遗迹。其中,还有号称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的楚长城遗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打造“古村+研学”,了解中国历史、体悟古人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图片

04/南阳示范性实践基地

纸上谈兵为空,实践方能见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是南阳市青少年学生学习学工、学农、生命教育、科普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野外拓展训练中心。

图片

*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建筑主要的结构方式——榫卯结构

其作为南阳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的专门场所,致力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复合新型人才,实现教育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在完成实践育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活动,结合乡村振兴的社会大势,建设研学联盟、与研学资源点、相关企事业单位、专业机构建立研学联盟组织,积极推动研学活动的广泛开展。

基地将用发展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不断更新综合素质提升课程,在推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实践教育事业的时代价值。

图片
图片

05/宛梆戏剧研学基地

以独特传统艺术形式,对话古今

宛梆戏剧是内乡县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宛梆戏既是一种戏剧形式,又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更是一方文化、人民生活的展示。其独特的文化,受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和楚文化共同滋养,源远流长。

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

宛梆戏曲艺术博物馆总展馆面积1000余平方米,展馆通过文字、图片、影、视、声及实物,全方位了解宛梆戏曲艺术发展的艰辛历程和内乡宛梆取得的辉煌成就。学生可以在这里了解到宛梆的戏曲知识,并沉浸式体验宛梆唱腔、身段,零距离聆听梆胡独奏。

图片
图片

南阳宛梆艺术中等职业学校

南阳宛梆艺术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2010年,学校开设戏曲、舞蹈、器乐专业,实现了宛梆人才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如体操的素质训练、舞蹈的身形训练、歌曲的发声训练等,同时特聘宛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事教学,把宛梆艺术的精髓、原汁原味地传承给学生。

图片
图片

06/内乡县衙研学基地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

内乡历史悠久,除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研学基地,还有留存至今的中国古代的官署衙门——“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北有故宫,南有县衙”、“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美誉,在2002年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十佳博物馆”。

此外,内乡县衙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历史标本,建筑群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它在整体布局上严格按照清代地方官署规制,表现了“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狱房居南”的传统礼制思想。同时,内乡县衙受主持营建者、浙江绍兴籍正五品县令章炳焘的影响,整个建筑群融长江南北风格于一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深邃森严,变幻无穷。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政权衙门的实物标本和历史见证,是一座十分珍贵的文史资料库,被专家誉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

图片

*内乡县衙

县衙所有建筑物前的匾额、楹联以其语言精炼、内涵丰富而令人赞不绝口,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三堂前的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许多党政领导看到这副对联都深有感触,李铁映挥笔题写此联留存县衙,朱镕基对这幅楹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江泽民在视察河南时得知此联,引起了特别注意,要求中央办公厅核查此联来自何时何地,出自何人之手。可见此联已成为警世名言。

如今,内乡县衙也凭借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河南省首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图片

从六个首批研学试点可以看到,内乡县如今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旅行模式。但以上研学基地仅是内乡研学高速发展的部分试点,还有以郦邑贡菊体验为主题的科技农业科普教育基地——郦邑贡菊基地、以现代农业体验为主题的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以色列农业园等,内乡县下一步将逐渐打造以遗址遗迹、自然文化、红色革命为主导的全域研学基地。

未来,UNDP内乡项目融合多方资源,助力内乡县探索全域研学旅行的打造,推进教育均等化及优质化发展。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教育”是最关键的一环。孩子是世界的未来,通过研学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研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山、听水、学知识,接受自然的教育,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团队写作等方面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未来,我们期待城市的孩子不仅有“城市研学”的选项,还可以到乡村里进行研学体验,丰富城乡双向视野。同时,期待县域及乡村的孩子可以通过研学,深入了解家乡的本土文化,学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升家乡情感与自豪感,增强国际视野综合素质。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9 2 月, 2023 3:39 上午
下一篇 9 2 月, 2023 8:40 上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