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文旅反思:AR灯光秀浮沉录

暮色低垂,三座高楼巍然矗立,一只好奇的白兔蹦跳而来,仰头张望。高楼上霎时间光影闪动,金色的倒计时随即出现,一个动感的小人俏皮登场。一番追逐攀登后,白兔和小人双双登顶高楼。硕大如盘的明月高悬,白兔一跃而入,小人也同样高高跃起,凌空抽射。

顷刻间斗转星移、山河变换,泰山、崂山、浮山相继出现,只此青绿跃然眼前。紧接着是趵突泉、潮音瀑,汇成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奔流入海。一条金龙腾空而起,环绕高楼盘旋直上,最后幻化金身,与高楼合而为一。随后,孔子、孔庙依次登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论语》名篇层叠浮现。火树银花的灿烂夜幕下,画面最终定格在“山海相连,相约青岛”。

没错,这正是3月25日18:30在青岛浮山湾海天中心上演的AR灯光秀《海天图腾》,整场演出以奇趣梦幻的色彩点亮城市夜空,为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拉开了序幕。

这两年来,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经常能在社交媒体刷到各地举办AR灯光秀的消息,尤其是每逢节庆来临或是大型活动举办,形形色色的AR灯光秀更是“撞车撞档”,让人眼花缭乱。

上海白玉兰广场新春AR灯光秀

这些层出不穷的AR灯光秀往往依托当地知名的地标性建筑,融入当地著名的山川风物,标榜虚实交融的全新体验,意图为观众奉上一场目眩神迷的“光影盛宴”。乘着元宇宙的东风,科技含量堆满的AR灯光秀大有颠覆传统楼宇LED灯光秀的趋势。但泡沫退去,理性回归,AR灯光秀真的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吗?

何为AR灯光秀?

相信大多数人对城市“灯光秀”并不陌生。从依托摩天大楼外立面LED,以灯光艺术与音乐、表演等元素结合的传统楼宇灯光秀,到利用投影技术、把特定视觉创作投影到建筑物表面、让动画特效与声光电在建筑表面浑然一体的3D Mapping光影秀,“灯光秀”以其绚烂的光影效果,不仅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也以其独特的互动形式,给观众营造了无与伦比的临场感。

SKG+日本东京灯光节·明治神宫外苑楼体投影《未来讯号》

但人们对于“AR灯光秀”的印象却不甚清晰。一般人对AR技术的了解并不多,更多时候,AR在印象中只是VR、MR、XR等诸多混杂的前卫概念中的一个。就像人们对元宇宙的想象一样,高科技、未来感、包罗万象,却对定义和边界缺乏清晰认知。

《银翼杀手2049》中的元宇宙想象

从定义上看,AR(Augmented Reality)即增强现实,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实时计算和多传感器融合的技术,他对原本现实世界中的诸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信息进行模拟和再输入,将这些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中,从而能够提供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简单来说,AR灯光秀利用的就是AR技术将虚拟世界和真实场景“无缝”融合的能力,通过把预先制作的CG动画和光影特效叠加到真实环境中,AR创作者们能打造出的一种视觉体验更加震撼的全新灯光表演形式。

乐游上海AR灯光秀

但遗憾的是,AR灯光秀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看,而必须借助一定的辅助设备,比如特定的手机App、AR眼镜等才能看到最终生成的效果画面。因此,我们现在一般在社交媒体看到的AR灯光秀视频并非真正意义上由AR技术打造,其实只是通过特效合成的看似“虚实融合”的“高级”城市灯光秀而已。

观众需借助特定程序观看AR演出

AR灯光秀缘何起舞?

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AR在文旅场景中首先选择与灯光秀演出深度融合。并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国内AR灯光秀演出的发展高歌猛进,从最早仅仅围绕单一地标的小规模特效创作,迅速拓展到能覆盖城市多区域多空间的大规模沉浸式创作,逐渐成为各地文旅宣传中的固定范式。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尝试探究这背后的动因,发现如下四点至关重要。

第一,疫情起伏,文旅推广寻求线上“破圈”增量。从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持续波动的影响,国内旅游需求显著下滑,民众对出行旅游的预期明显降低。根据文旅部公布的2022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2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同比下降22.1%。2022年的国内旅游人次降至冰点,出行人次甚至低于疫情爆发的第一年。

文旅部数据:2011-2021年国内旅游发展情况

旅游市场整体萧条的背景下,各地文旅“被迫”转向线上寻找破圈的机遇。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坐拥巨大流量,自然也就成为地方旅游宣传的重要阵地。根据数据显示,仅2020年年初到11月期间,抖音旅游兴趣人群从1.7亿增长到4.7亿,年龄层更是覆盖了“00后”到“50后”“60后”的全年龄段用户。

2022抖音旅行生态报告

短视频对推广城市形象,带动目的地营销的价值愈发显现,生产吸引眼球且具有破圈效应的短视频内容成为了刚需。AR灯光秀主打的炫酷视觉效果,既融合了地方文化元素,又全方位展示了地标景观,通过短视频形式能为更多人提供突破时空局限的“身临其境”体验,又与彼时减少聚集的防疫政策相契合,毫无疑问成为了城市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第二,政策激励,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2021年4月,文旅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就提到,“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网络视听、线上演播、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丰富个性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数字文化产品供给。”

同年6月,文旅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进一步细化延伸,“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智能科学、体验科学技术研究……研发人机交互、混合现实等应用技术,推动智能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创新应用。”AR技术在灯光秀表演中的应用正契合了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的政策方向,成为地方文旅重点研发和投入的应用场景。

第三,营销噱头,AR灯光秀乘上元宇宙概念东风。从2020年开始,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爆火,AR、VR等一系列相关技术也被一同炒热。与此同时,各地的AR灯光秀在宣传中动辄会请出“元宇宙”作为捆绑营销的噱头。青岛、厦门、广州、深圳就分别推出过名为“AR+元宇宙”的灯光秀演出。除此以外,在宣传中使劲“剐蹭”元宇宙热度的AR灯光秀更是数不胜数。元宇宙不仅成了AR灯光秀营销中最火热的噱头,也成为各地文旅给自己政绩贴金的最好工具。

2022农历新年AR灯光秀“撞档”情况

第四,技术优势,AR灯光秀相比传统城市灯光秀带来了显著革新。AR灯光秀主要依靠实时和后期合成,大幅降低了对于传统楼宇LED光源的依赖,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硬件投资和能源消耗。与此同时,也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传统LED灯光秀中难以根除的灯光坏点现象,杜绝了传统灯光秀保守诟病的光污染问题。

传统城市灯光秀

与传统灯光秀相比,AR灯光秀打破了对于城市建筑本身的依赖,不仅能实现多城市区域的联动,甚至高山、大海、天空都能成为灯光秀的舞台。宽阔的舞台意味着更丰富的创意表达空间,更多元的科技和艺术融合的可能性。

广州塔与澳门塔跨城梦幻联动

浮华背后的空洞

如今,AR灯光秀已经逐渐成为传播城市魅力、破圈城市影响力的重要窗口。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的AR灯光秀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距离成为一张真正的城市名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一,内容同质化严重,想象力匮乏

目前AR灯光秀总体上呈现出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审美风格千篇一律的情况。AR技术带来的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百花齐放。

首先,载体守旧,场景单一。尽管AR灯光秀在创作方式上与传统的楼宇LED灯光秀大相径庭,建筑景观产生的真实光源在AR灯光秀中往往只是以陪衬的形式存在。但目前的AR灯光秀创意仍然无法跳脱出惯常的思维定式,电视塔、摩天大厦等常见的传统灯光秀常客依然是AR灯光秀的首选主角。

电视塔是AR灯光秀最常见的载体

与此同时,多数以高塔、大楼为载体的灯光秀全程只有一个枯燥的固定视角,所谓的AR黑科技更像是在一段固定机位的视频里加上无数“五彩斑斓”的特效,味同嚼蜡。

不动的视角,乱动的特效

其次,元素雷同,意象堆叠。拍摄对象的高度重复也直接导致了灯光秀创意元素的雷同。围绕着高耸的建筑主体,不同的灯光秀中,蛟龙反反复复地盘旋而上,凤凰一次又一次地浴火重生,巨鲸不厌其烦地跃出海面。灯光秀中的意象只是计划性的到点出场,到点消失,没有叙事的动因和情节的递进,唯一需要的只是他们存在过。

凤凰反复涅槃重生

第二,徒有其名,缺乏真正的沉浸式体验

各地推出AR灯光秀时虽然都声称能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感,但线上线下的体验普遍割裂,实际达到的效果大多差强人意。

首先,大部分冠以AR名头的灯光秀其实只有一段特效合成的CG视频,并无可供观众线下互动观看的场景。且不论开发出一款稳定流畅的AR互动应用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单从目的上看,地方文旅往往看中的只是AR灯光秀作为城市宣传片的线上传播效果,线下的互动体验能否衔接上并非关注的重点。

成都发布回应市民,请勿前往现场观看AR灯光秀

其次,目前线下观看AR灯光秀离不开特定的小程序或App。观众需要先按照步骤安装应用,再拍摄特定的场景,提前制作好的特效内容才能结合实景灯光一同上演。单就在观演前下载、安装等一系列繁琐的步骤,就已经让人望而却步。更遑论决定观众最终欣赏体验的,可能就是自己手中这块小小的屏幕。

深圳宝安AR灯光秀观看教程

第三,成本收益不匹配,商业化想象不足

AR灯光秀虽然没有了传统楼宇LED的硬件投入压力,但要制作一场AR灯光秀的成本并不低,如若精益求精,追求创意和内容质量,预算上不封顶。但目前大多数AR灯光秀只能对标城市宣传视频,服务于节庆或重大活动期间的时效性传播,长期复用率极低,无形中拉低了投入产出比。

城市楼宇灯光秀,LED坏点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AR灯光秀缺乏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在青岛《海天》系列AR灯光秀第一部《海天龙吟》大获成功后,创作者祁文利就曾在采访中提到让灯光秀实现更多商业化的设想,“文化凸显引领,商业体现价值。我们愿意多做一些文化和商业有机结合的有益尝试,比如品牌带货、比如开发系列的文创衍生品,例如小I的致敬城市之巅就可以有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指定用酒‘千熙酱酒’的品牌露出……”但遗憾的是,商业化的理想显然并不容易实现。今年上演的《海天图腾》依然面临着“制作周期经费等种种限制”,这也直接导致《图腾》不仅比前作《龙吟》时长减短了一半,甚至挪用了很多与前作完全相同的特效镜头来填充时长。

《龙吟》系列曾露出出品方“国信1号”养殖船

泡沫退去后:好故事+沉浸感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逐渐走出疫情的阴影,AR灯光秀及背后的AR技术应该怎样更好地赋能文化旅游产业,让数字艺术的创作们帮助城市讲出更好的故事,为线上的观众和线下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沉浸感”呢?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总结为,引人入胜的好故事,难以忘怀的沉浸感。

第一,用“故事”让创意更生动。青岛《海天》系列灯光秀中我们已经能看到创作者对于内容故事性的尝试。《龙吟》和《图腾》两部作品中都有角色的设计,主人公小“I”总是以颇为俏皮的方式出场,然后一步步引导着演出渐入佳境。但AR灯光秀的叙事性探索不能只是浅尝辄止,还应当多方求索,寻找到更丰沛的故事源泉。

《海天》系列的主人公小I和白兔

拜师实景演艺,把最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用AR演出表达出来。纵观实景演出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淀,许多知名品牌从中脱颖而出,日臻成熟。这些演出无一不是以当地民俗、传统文化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为蓝本,比如《长恨歌》中唐明皇和杨贵妃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印象刘三姐》中以刘三姐传说为缘起,讲述山水间诗意栖居的民族故事……AR创作者们应当不断求法实景演艺中成熟的经验,将AR灯光秀发展成能兼具沉浸感与叙事性的全新艺术形式。

《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

除了发掘本土故事,融合流行IP也是激活AR创意的不二法门。2022年9月,“王者荣耀x滕王阁数字文旅计划”的推出,为业界文旅融合IP带来了新的思考。双方不仅合作发布了弈星·滕王阁序主题皮肤,上线了由林志炫演唱的皮肤同名推广曲《滕王阁序》,还打造了以奕星虚拟形象为主角的滕王阁主题灯光秀。尽管本次灯光秀以传统的3D Mapping投影呈现,但以流行IP续写传统文化,用技术赋予在地场景虚实相融魅力的经验,为AR在未来开拓IP融合的全新应用提供了示范。

王者荣耀x滕王阁奕星灯光秀

第二,用真正的“沉浸”感动人。想要解决目前AR灯光秀在沉浸感上的“捉襟见肘”,一是要降低体验AR内容的高门槛,二是需要找到真正适合以AR方式呈现的内容。

降低体验AR内容的门槛,需要景区主动为观众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受限于当前AR技术的瓶颈,AR眼镜等可穿戴设备的广泛普及还不现实,但依然有相当多体验流程可以改进。首先,尽量减少每做一件事都要新下载一个新App的情况,将AR功能和游览体验集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体验服务。其次,提供详细的使用引导,从下载安装到拍摄体验,再到分享传播,想游客所想。最后,景区可集中采购一批AR体验设备,以租赁的形式为需要的游客提供定制化的AR游览体验。

宋城旅游AR导览

想要找到真正适合以AR呈现的内容,更需要各地文旅从业者打开思路,从目前同质化的AR灯光秀定式中抽身出来,尝试让AR技术参与到更丰富的文旅体验中。

从AR灯光秀的思路出发,AR同样可以用于打造其他沉浸式的“现场演出”。2022年12月17日,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虚拟乐队Gorillaz(街头霸王)就在纽约时代广场和伦敦皮卡迪利广场进行了一场“现场演出”。乐迷们只需要前往Gorillaz网站下载App,便能通过手机屏幕打开一个叠加在现实之上的AR空间。甚至即使无法到达现场,App还可以帮助你将一场虚拟的演唱会布置在你的卧室中,活动结束以后也依然可以持续使用。

在景区的游览体验中,AR技术更是大有可为。风靡全球的游戏《口袋妖怪Pokemon GO》是一款主打真实体验的RPG休闲游戏,通过融入AR,玩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与各种各样的神奇宝贝不期而遇,并体验收服、训练和对战的一系列玩法。沿着这样的思路,AR完全可以无缝的衔接进游客的游玩体验中,在基础导览之外,增加更多的寻宝、养成和对战的玩法,增加游客的游玩沉浸感,甚至能提高游客对景区品牌的黏性,增加对景区的“复购”。

风靡全球的AR游戏《Pokemon Go》

也许,当人们有一天不再如此热衷于就着AR谈论AR,才能说明AR已经润物细无声地渗入了文旅体验的方方面面,那么AR赋能文旅产业的那一天才算真正来临。

文旅元宇宙场景涌现,会是元宇宙的救命稻草吗?

在元宇宙退潮许久的当下,文旅领域的元宇宙探索却逆行而上:从政策到实践,从省级到地方,诸多地域都将文旅元宇宙作为后疫情时代促进旅游业恢复,拉动消费复苏的重要抓手。

从山东文旅元宇宙平台的上线,再到张家界景区元宇宙的推出,随着旅游经济的复苏,文旅元宇宙成为当下元宇宙为数不多的亮点。

这么一看,文旅放开在从虚拟世界中抢走大家注意力的同时,反倒成为元宇宙在冷静期继续探索与发展的重要支柱,真是造化弄元。

1 大会频繁 政策频发

近日,2023青岛数字文化应用产品交易大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隆重举办,会上山东演艺集团举办山东文旅数字场景化平台(山东文旅元宇宙平台)上线仪式。

山东文旅数字场景化平台(山东文旅元宇宙平台)具备文旅延伸、文旅孪生、虚拟文旅、交互文旅、数字资产、特色文旅六大功能,是全国首个省域文旅资源为主体的元宇宙平台。

平台的成立可以说为元宇宙与文旅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最新、也是目前最高层级的探索,而除了此类会议,疫情期间累加的众多政策积聚的势能也将会逐步释放:

2020年1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建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村镇和城市。

2020年,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应向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等28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推动数字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举办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参与传统文化和旅游业态改造提升,制定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以数字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成为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多元化、互动型、沉浸式体验消费的空间和载体。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各地市也在积极跟进:

北京通州区《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加快元宇宙相关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文化、旅游、商业等领域,打造一批元宇宙示范应用项目,支持一批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

2022年上海徐汇区《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元宇宙”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数字文娱、虚拟医疗等领域为切入口,培育和引进5至10家技术领先、精准触达用户需求的企业,年内力争全区数字经济产出增速达20%,税收增速达25%。”

厦门市《厦门市元宇宙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依托鼓浪屿、沙坡尾、筼筜湖等厦门地标,及金鸡百花奖、马拉松等城市名片,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打造具有我市特色元素的元宇宙应用场景,打造一批会展、旅游、体育、商业领域的特色场景示范案例,强化地标性场景建设。

当然有政策、平台的支撑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实现真正落地的同时,提供充分的,富有创意的体验才是重点。

目前,国内也已诞生了诸多落地案例,虽然在与严格意义上的元宇宙体验存在差别,但都是具有意义的探索。

2 场景很多 大饼不少

几天前,张家界景区推出了自己的元宇宙体验——张家界元宇宙馆,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氧吧广场,官方介绍中宣称其将于本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所以目前只能通过宣传视频来画饼充饥。

整个体验以“张家界山水、元宇宙科技、沉浸式体验、数字化互动、网红地打卡”为特色主题,以萌宠IP“咕嘟猴”为主线,通过元宇宙体积视频、虚拟人与超高精度数字孪生等技术讲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前世今生”。

虽然目前还无法体验,但去《原神》璃月地图的绝云间、天衡山一带跑一趟四舍五入也算去了张家界。

与张家界类似,河南老君山同样在今年年初宣传了其元宇宙体验:

老君山景区被誉为“天下无双圣境,世界第一仙山”,峰林仙境、云海奇观、北国石林、金顶庙宇楼阁等美景备受游客青睐,不仅是中原山水景观的杰出代表,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人文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是道教名山、拜谒圣地。

而在老君山元宇宙中,不仅复刻了老君山金顶道教建筑群,还将展现云海等元素,用户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自主设定自己的3D数字化身,一键抵达景区,在有趣且富有未来科技感的多元互动中,近距离畅游老君山美景,沉浸式领略世界第一仙山的风采。

不过宣传虽好,体验图片看起来也不错,但在全网通稿铺开四个月后的当下,卷卷依然没有在任意渠道找到老君山元宇宙景区的体验入口,怎么说呢,真是好饼一张。

当然落地的场景也并非没有,此前洛阳龙门石窟的元宇宙体验《无上龙门》就曾在社交平台小火过一阵。

无上龙门作为洛阳市引进的龙门石窟IP活化沉浸式体验项目,以“创意文旅+”的模式来撬动产业发展,依托龙门深厚的文化底蕴,将洛阳、龙门的历史文化与数字化技术融合为一体。

整个体验从龙的图腾开始,随着齿轮转动,沿着历史长河行进在大禹、战国、北魏、隋唐时期,最后回到现代的龙门石窟景区。过程中巧妙地将鱼跃龙门、伊阙大战、石窟开凿、神都洛阳、武则天明堂、飞天牡丹、白居易诗词等具有显著时代符号和文化特质的场景穿插其中。

为了实现视频中的体验,项目采用了直径17米的超大水平全息天幕,创造360度无死角眼5D视听体验,以全息天幕秀+研学馆的形式为游客讲述关于龙门石窟的趣味故事,把传统的历史文化进行立体展示。

与上面两个饼不一样,已经落地一年多的《无上龙门》已经为景区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

开业一个月抖音地标收藏3.8万,抖音门票预订达10000人没,地点播放量5000w+,热销榜、种草榜、打卡榜均是第一名;日平均接待2000人,日均收入6.5万元人民币,高峰期更是达到12万元人民币。

在大众点评上,该项目也取得了4.8分的高分,足见此类小尺度、轻量化的元宇宙文旅体验为景区带来的促进作用,也难怪与《天上龙门》类似的体验日渐成为各大景区的标配。

与此同时,另外一种虚实结合的文旅形式也逐渐成为各大城市旅游宣传的利器,那就是AR灯光秀。

2023年元旦来临之际,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为宣传青岛旅游形象,扩大城市旅游宣传影响力,以青岛地标建筑青岛电视台为载体,打造了一场AR元宇宙灯光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发布36小时后,该视频在全球获得了800万人转发,3600万次浏览,并被央视财经频道报道。

青岛似乎从中找到了城市旅游宣传的一条新路径,之后开始频繁举办AR灯光秀:相继在青岛最高地标建筑海天中心与浮山湾上演了灯光秀,以奇趣梦幻的色彩点亮城市夜空。

在海天中心的AR灯光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府等山东文旅代表元素逐一亮相,之后又在烟火绚烂中定格“沿着黄河遇见海,山海相连相约青岛”的宣传语,将青岛时尚、开放的态度展示给所有游客。

在南方,与青岛同样以山海之景驰名的旅游城市厦门,同样推出过AR灯光秀——去年9月,元宇宙AR夜景秀在厦门上演。

此次元宇宙AR夜景秀海域跨度总长6.5公里,覆盖面积超百万平方米,通过汇聚厦门市元宇宙产业联盟力量,以行业领先的高精度建模、虚实融合渲染、定位追踪、智能交互技术实现厘米级精度、毫秒级时延的增强现实体验,解决了复杂光照下,山、海、城的跨场景的多元空间联动,取得了技术与艺术上的成功。

与青岛类似,厦门也并非仅举办了这一场AR灯光秀就“浅尝辄止”,兔年大年初一以双子塔为展示主体,结合AR虚拟现实技术、裸眼3D技术,融合福兔、白鹭、白海豚、三角梅等元素的AR灯光秀再次上演。

灯光秀共分为“焰火迎新春”“冰雪兆丰年”“繁花应春开”“鹭岛共团圆”四个章节,充分展现厦门的环境之美、科技之美和文化之美。

可以说,不论是纯虚拟的、需要借助VR设备实现的沉浸式元宇宙文旅,还是小范围空间内呈现的沉浸式场景,抑或是虚实结合的城市文旅宣传,文旅与元宇宙之间的配合正越来越默契。

3 刚刚起步 前景光明

其实之前卷卷也对这种AR形式灯光秀的实际观赏效果有过质疑,毕竟有些效果是通过后期实现的,游客在当地的实际体验究竟会打折多少其实值得商榷。

但转念一想,这未尝不是另一种形态的“旅游宣传片”,只要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传播,起到了旅游宣传、城市形象提升的效果,扩大了潜在游客的范围,就无疑可以算作一次成功的尝试。

与之类似,虽然张家界元宇宙的实际体验暂且未知,老君山元宇宙的上线日期至今成谜,龙门石窟元宇宙究竟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元宇宙也存在争议。

但毕竟还有仅仅发行数字藏品就宣传自己是元宇宙的景区呢,这些愿意更进一步的尝试都值得鼓励。

其实越来越多的案例已经证明,元宇宙概念的下行并不是元宇宙的问题,而文旅元宇宙场景的涌现,会不会成为元宇宙的救命稻草卷卷暂且不知道,但总不像其他各种沽名钓誉的元宇宙项目一样成为压倒元宇宙的一根又一根稻草就是了。

本期文章部 分内容参考《2023中国文创文旅元宇宙白皮书》

硬氪首发丨「莲雾智能」获数百万天使轮融资,专注文旅+AR,创始人出身于华侨城集团

36氪获悉,景区AR服务商「莲雾智能」日前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华盛人和。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内容团队组建及市场开发。

莲雾智能成立于2021年,专注于探索景区+AR实现路径,目前已与超20家5A级景区签约,合作进行内容开发与数字化IP打造。

2021年以来,《智慧旅游场景应用指南(试行)》《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等文件均提出并强调了沉浸式旅游体验、虚拟现实+文化旅游等要素。同时,欢乐谷等景区节庆活动中AR眼镜的火爆,叠加政策支持,让莲雾智能看到了机会。

“很多人看兵马俑,往往只能远远看到1号坑2号坑;或者看壶口瀑布,只知道有个瀑布,不知道为什么叫壶口。”莲雾智能创始人贺鹏告诉36氪。而莲雾智能想通过景区+AR的布局,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的同时,深化游客对景区人文历史的理解与认知。

具体来看,在硬件上,莲雾智能与AR眼镜品牌影目合作,选择应用谷歌棱镜方案的单目AR眼镜,相比一般AR眼镜,在亮度上提高了30%,满足户外景点的参观需求。在外观上,莲雾智能综合考虑游客佩戴眼镜、防脱妆等需要,两度迭代并最终确定眼镜形态。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游客行进至景区内特定地点时,将触发相应的AR画面,增强现实交互感;感应到游客正在进行上坡等动作时,眼镜将强制停止运作,确保游客安全。

莲雾智能单目AR眼镜,企业供图

莲雾智能AR眼镜所搭载的文旅内容,主要分为纪录片、微电影、历史文化科普三类形式。针对内容开发,莲雾智能根据景区实际资源进行取材,并通过编导加以整合,最终制作为AR影像材料,配合眼镜硬件使用。基于此,莲雾智能在挖掘景区特色、加深游客理解的同时,实际上也在进行景区资源的活化与数字化留存。

此外,莲雾智能自主设计的眼镜存借箱,能够完成AR眼镜消毒、充电、故障检测等功能,满足景区实际应用需要。在特定节点如情人节等,莲雾智能也可通过存借箱向设备传输数据,同步进行内容更新。

莲雾智能眼镜存借箱,企业供图

商业落地上,莲雾智能AR眼镜采用租赁形式,可个人自主租借,也可由导游统一租赁并发放。景区方面则可以选择自运营AR内容,或作为配合方提供场地,与莲雾智能共同开发景区资源的文化价值。

团队方面,莲雾智能团队成员出华侨城集团、腾讯、地方旅游局等,曾参与多个景区信息化平台搭建,从业经验丰富,研发与运营人员占比达90%。创始人贺鹏出身于华侨城集团,为腾讯景区码前副总裁,曾任泰久信息市场部副总监,参与北京欢乐谷、深圳锦绣中华等景区系统及多地旅游项目建设。

资方观点:

著名天使投资人、华盛人和资本合伙人王洪魁表示:“随着上游硬件设备的逐步成熟和产业链上游各大厂商的大力投入,消费级AR眼镜市场已处在爆发的前夜。莲雾智能依托创始团队在文旅领域的沉淀和积累,率先布局以文旅为主要场景的下游应用生态,形成完整闭环的商业模式。希望本轮投资能帮助莲雾智能扩大先发优势,成为行业领跑人。”

深度|为什么AR有确定的未来?AR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是否有人想过退休之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在我们寿终正寝后的墓志铭上,你希望别人用什么关键词描述你?

这是终局思维。举个例子,如果你希望别人用「有爱」来概括你,那从现在开始就要多做能帮助弱势人群或其他能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事情。

用终局思维去引导当前的产品计划,也是很好用的产品思维模型。用另一种说法描述,就是「新闻发布稿」思维。大概的做法是,组织一下当你产品做出来后在开新闻发布会的那天,你会怎么介绍自己的产品,有什么亮点?消费者有啥感受?给行业起到什么推动作用?等等。用对终局的预测和期望来反推现在的产品计划。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一方面是在年底这个时间点用来审视自己从事AR行业以来的积累和贡献,另一方面是因为网上缺少关于AR与生活的深入介绍,故借此写了这篇文章。

接下来展开来聊聊:AR为什么有确定性的未来,以及AR对我们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一、AR的终局体验是怎么样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首先打个预防针,AR的终局是怎样的,说实话没人说得清,但如果我是一个合格的行业从业者,作为AR行业的产品人,就一定要去主动想这个事情。

一方面是公司的发展需要我们这么去做,另一方面,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要有产品和用户共同发展之心,做的事情不光是着眼于眼前的几个产品功能和利益,也要尽自己能力推动行业发展、社会共同繁荣的义务。

在这点上非常佩服特斯拉的马斯克,他在2019年就宣布对外公开特斯拉的部分专利(这里不讨论他开放专利时附带的条款),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所以我也会在合适的时候把一些做AR软件产品的思维方法分享给需要的人,希望对推动AR行业的发展起到一点作用。

那么,AR的未来是怎样的?我会用「需求、社会、技术」和「行为改变、习惯改变、观念改变」的框架进行分享。

开头先给AR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首先,本文不讨论脑机接口是否会替代用穿戴设备实现的AR,因为那还太遥远;也不讨论「Mojo x」这类AR隐形眼镜,那大概率是个忽悠人的产品,因为那没有感知现实的能力。

再者,这里讨论的AR不是在手机或Ipad上借助摄像头实现的Video See-Though AR,而是佩戴在眼前用Optical See-Though实现的近眼显示AR,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在窄视锥下观看的2D画面,后者是在较宽视锥下观看的3D画面,后者更具视觉沉浸感。

而基于手机或Ipad上用Video See-Though观看的AR,因交互方式的局限(用二维的方式实现三维的交互需求;单手交互或双手手指位移、腕不位移的交互,如下图),以及在视觉体验上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不可能成为社会的潮流,所以我们只讨论有未来的近眼显示AR,即AR眼镜带来的AR体验。

在Ipad上实现的video see-though AR

图为Magic leap,是optical see-though AR的形式

此图可看出交互方式。

给AR一个明确的定义后,接下来聊聊为什么AR有确定的未来?AR到底价值几何?

需求上,亘古以来,人类有三个需求永恒不变:

  1. 为达到目的而提高所使用的工具的效率;
  2. 突破人体局限,实现能力的增强;
  3. 延续人类的知识和先进文化。

为什么AR能满足这三个需求?接下来一一展开来说。

从技术的角度看,人类提高效率的历史,是一部工具进化史。原始人用棍棒,农业时代用铁器,工业时代用蒸汽机。每一次工具的进化,最先解锁工具秘密的人,都会率先实现财富的巨大提升。

书写工具的发明,使识字的人得以拓展信息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也因此获得了别人无法获取的资源;用牛马代替人拉扯,不仅提高了速度,而且也更人道;飞机的发明不仅能让不同肤色的人能联系起来,更加速了不同地域的人彼此共享自然资源的速度,这也进一步提高了人类的生活丰富性。

二、民用飞机的出现让不同地域的人联系更紧密

回到现代,AR之前是手机,两者的定位相似。在创造出图形界面和4G网络的发展下,手机通过整合图、文、影音通讯的方式帮助人类实现高效化、情感化的交流。但是,在获取信息为目的的情况下,手机之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感官通道是「保持联系」的关系,而不是「需时即有」的关系。

怎么理解「保持联系」的关系?因为在人类获取的信息中百分之八十是通过视觉获得信息,而手机在大多数时候距离我们一臂距离甚至更远,且某些嘈杂的情境下、手机离肤状态下,我们无法及时从视觉、听觉或皮肤觉上及时获取手机通知。手机与身体的空间关系,就像在桌前的水杯,它在多数时候不占据我们长时间花注意力的关键区,而是放在桌面伸手可及之处,需时可有,无则搁之。

为什么获取信息的及时性那么重要?现代社会中,对变化的响应的及时性,能让我们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另一方面,决策所需的信息层次——及时性、丰富性、真实性和足够性,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能让我们决策的依据不至于主观和片面。

再者,生活中经常存在的「无意视盲」(还有听盲等),有时候会造成伤害性事故,这就需要有工具帮到我们及时获取被我们忽略的关键信息。这点在后文中的「AR能满足增强人类能力的需求」中会进一步解释。

手机之后是AR,对AR来说,现实是基础,增强是价值。AR眼镜 不割裂我们获取现实世界的信息,同时距离我们获取信息的主通道——眼镜和耳朵 最近,只要有一个感官通道不被占用,就能及时通过屏幕光线的变化或听觉的刺激来及时获取信息。

抛开手机没能满足的信息及时性需求,说说AR之于手机满足的娱乐需求。

引用一条我们常用的产品公式:

新产品的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替代成本

手机在有限的屏幕边界内提供画面显示并提供触觉反馈,而AR则能Cover之。AR不仅能提供更强的视觉刺激(3D、大屏、多屏)和有效的触觉反馈(指环/腕表/硬屏),而且能提供空间音频的听觉娱乐性和高能量交互动作的动觉娱乐性,这使AR带来的新体验能大大优越于手机本身的旧体验。

在替代成本方面,AR设备所需付出的金钱成本和手机大概率是一个等级的(因其「连接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的定位所决定),也就是原本换手机所需付出的价钱。

社交关系(关系成本)也很好迁移,因为聪明的硬件大厂会在底层用一种通用的用户界面打通手机端和眼镜端的同一个应用,无非新的交互方式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所以AR对手机的替代成本不算高。

根据这条公式,有着良好AR体验的AR眼镜是有着较高用户价值并能被市场接受的。

三、AR娱乐

其次,在提高生活效率这个目的上(包括安全性,保证安全性能提高我们的生存概率,这里算入生活效率),AR能更好地担任生活助理的角色

一般来说,AR眼镜上都有IMU、摄像头、地磁传感器、深度传感器、眼动传感器,以后还会加上生物传感器,基于AR眼镜上的这些传感器和智能算法,无论采集的是窄频窄域的数据还是宽频宽域的数据,AR眼镜都能很好的感知、分析我们所处的生活情境并提供指导。

1. 举几个例子

1)健康助理

华为智能眼镜有个很好的健康功能,通过IMU采集一个时间段下头部的运动数据,这个窄频窄域的数据就能很好的给我们一个健康提醒,当我们长时间低头且身体没有一定的位移量时,就会收到这个健康助手类似「起身活动、转动头部」的提醒。

2)安全助理

在走路时,AR眼镜通过摄像头判断出「马路」这个对象语义和我们「正在过马路」这个情境上文,就可以通过加强对马路安全性的数据采集和判断,无论我们在过马路时注意力是否缺失,都可以及时反馈马路状况给到我们,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同样,音源是卡车,AR眼镜能识别音源方向,判断音源离用户的距离,并在AR眼镜中显示音源对象类型和音源对象的距离变化,同样能保证我们的安全。更不用说AR眼镜也能实现智能手表的摔倒检测功能。

3)个性化服务定制者

眼动数据同样非常有用。眼动的停留时长、停留对象、眨眼频率、眼动范围,结合时间、地点、兴趣、状态等个性化数据,数据丰富度是非常值得想象的。眼动数据+生物数据(如血压 汗液)+语义语调分析+表情分析+…… = 提供「比你还懂你的个性化服务」。

4)生活管家

再举个AR眼镜采集我们上下文行为动作和交互对象后做出的判断。AR眼镜通过空间定位、摄像头采集到时间段和时间点行为数据,分析到「主人在购物,双手被占用,已在前往地下一层的路上」这一问题语境,这时生活助理给一个提问给主人:“是否召唤爱车?”“是”,这时眼镜给已经拥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一个召唤指令。

当主人到达地下停车场时,车子已经在合适/指定的位置等待主人,当车子和眼镜小于某个通信范围,车子就打开车尾门进入「等待行李模式」。ps.当然,还有一种方案是用全场景的自动导航小车,但这也需要理解用户需求进而在设备之间产生协同。

在这个场景中,感知、收集、处理、分析、决策,有其他单一媒介可以做到同样的效率吗?暂时没想到。

四、AR社交

再者,社交场景下,除了语言,还有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的表达,在2D屏幕下都只能做到有限传达,而通过AR眼镜中通过面捕、动捕的方式能更有效地传达肢体和表情语言,通过空间锚定、深度感知和场景语义的理解,能把你的Avatar很舒适地放在对方所在场景中合适的位置,从而实现一种「同在」的共处感。

试想一下,你在外地工作,你们一年只见面一两次,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给父母买一副AR眼镜,当你「打电话」过去时,你父母带上AR眼镜即看到活生生的你出现在他们面前。这种跨越物理空间的共处感,能让你不因工作原因而对失去对父母的陪伴而愧疚,同时对父母来说,「想念即看见」,这就是能被即时满足的「爽点需求」。多美好的样子~

情感伴侣:再者,通过空间锚定和三维显示,这位「生活助理」可以做到具像化的存在,再结合NLP,我们能跟他实现情感链接。这个时代,每个人都不孤独。当用户觉得这个生活助理“懂我”,无形中硬件服务商已经实现了个性化服务,其中的商业空间值得想象。

新技术对老技术的替代,要不就是你无我有,要不就是你有我优。在「为达到目的提高所使用的工具的效率」这个需求下,AR能在大多数场景下做得比手机更出色,这是AR在解决生活效率需求上跟手机相比的优越性所在。这里不过多举例,大家可以自由想象。

理想主义者中到处充满标注的现实世界

再来说说「突破人体局限,实现能力的增强」这个需求。

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都会考虑产品面临的约束,所有产品的目的几乎都是在约束内找到的最优解。人类面临的大多数约束有三种:时间约束、外部资源约束、自身能力的约束。

时间约束和外部资源约束这里不展开。什么是自身能力的约束?

  • 大脑处理能力的局限——记忆相关的米勒定律(7+-2)、瞬间处理量、对短时变异量的处理;
  • 人眼能力的局限——人眼是个定焦镜头,即小于对焦距离的微距对象和无法变焦查看远距对象,无法很好感知焦点外的细节,也无法看到380~780nm之外的波长,更无法看见视野外的事物;
  • 听觉能力的局限——人耳只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
  • 空间移动能力的局限——我们无法瞬间出现在另外一个城市;我们无法不借助工具就能够到10米高的物体;
  • 其他局限:嗅觉和味觉不是AR的核心需求,此文不展开,除此之外,人类有限的感官数量、有限的生命和不同年龄阶段的肌体运动能力,还有感官通道被占用的各种情境,如开车时双手被占用。

面对人体自身的这么多约束,当科技产品能很好地延伸人的能力时,该科技产品就会被保留下来,如无人机、电视、电话,能让我们看得更高、看得更远和听的更远。

而且,自然进化无法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要承认我们是低分辨率物种,我们的大脑还真是被我们的感官给拖累了。也就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其实是被我们的感官所束缚住了的,所以没法了解世界的真相。而能突破感官限制的输入系统,一定蕴含着巨大的机会。

而AR眼镜有着穿戴性质,某种程度上有机会成为我们的「感官」,其优秀的体验甚至会被大脑接受和默认。通过AR眼镜的各种传感器,我们能看到以前看不到的(时间、空间、焦段、波段),听以前听不到的(如音道分离后定向放大目标声音和相向抵消噪音),包括增强视弱/听弱人群的能力。

甚至在某些场景下,AI能帮助我们记忆和处理部分信息。

不得不说,人类是何等幸运,在21世纪的某一天,能够感受到比祖先多得多的世界丰富性。

声明:没经过同意不得转载和用于商业用途,来聊聊需求中的最后一点,AR为何能更好地满足「延续人类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需求?

因为其数据独特性。

在AR/VR时代,现实世界的文明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物质资产组成,另一部分是由人类基于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产生的数字资产组成。

物质资产难保存、移动性低、可分享性低,更别说基于物质资产能产生跨地域协作,而且大多数物质资产只有「型」和「义」(型是材料、造型,义是用途和含义),数据维度少得可怜,而数字资产不仅有「型」和「义」,还有时间数据、体三维数据、所在空间的坐标数据、交互数据等等。

如,博物馆中的一个数字花瓶,数据可包含创作者、再作者、创作思路、步骤、制作时长、成品时间、获得多少注意力、相似品、用途、被人工智能预测的可能性,其估价也根据数据维度动态变化。这些数据都可以被归档、分析、创作和协作,不仅能形成静态的知识,而且能形成动态的、可被学习的经验。

人类经验数字化后,能被AI学习,AI和AI之间还能互相学习,这样一来,人类的知识将大部分由AI来挖掘,由此人类知识的数量、丰富度和积累速度都会大大地提高。

幸运的话,在21世纪,我的遗产不仅是我留下来的能被火烧的钱财等物质,更重要的是包含了我的经验、知识、思想、性格、兴趣,那是一副有着跟我一样的嗓音和外貌的虚拟身躯,而这些有意义的数字资产还能被我们的后代学习、优化。这可能才是我们在21世纪最重要的个人遗产。

因为这些数字资产可以通过AR的方式创造、阅览以及在云端保存,所以说,AR能很好地满足「延续人类知识和先进文化」的需求。

调侃数字资产在现代人生活中价值。还有,AR也迎合了时代发展下社会需求的变化:

物质需求满足后追求的精神满足;从真实到虚拟,再到超越现实的能力。

人类追求精神满足的底层逻辑,引用许怡然老师的一段话来解释:

原始人类跟动物一样,更多的能量都被用来帮助物质的身体获取养料,生长、繁殖,但是人体需要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人体对任何物理刺激都有很强的负反馈设计,不可能无限制的循环。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神经就自然的开始需要更多的精神刺激,这就是人类对虚拟世界内容的需求本质来源,而脑神经的构造对这种需求的刺激反馈机制相对限制低很多,在能量足够的情况下,能够循环无数次,这就是为什么人的精神享受可以绵绵长长,无穷无尽的原因。比如吃甜品能让我们快乐,但是吃的太多,很快身体就有负面反应了,让我们觉得继续吃下去已经食之无味了,再多吃你就得吐了,可是看有趣的书、电影、电视、玩游戏,你可以持续获得快乐。所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的内容,是一个拥有无限空间的市场。在科技发展到能够基本上靠非人力的自动化工具,就能给人体提供基本物理生存所需的足够的物质基础的时候,人类肯定会走上更多的虚拟化生存的道路。到那时,人类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呆在虚拟世界里,对满足精神需求的内容的追求必然会无限制的继续增加,同时为这些内容付出最多的消费。

所以,总结一下需求和社会这部分,用一条公式来总结判断AR眼镜的成功概率:

产品成功概率 = 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使用障碍

AR眼镜的成功概率 = 解决了「为达到目的而提高所使用的工具的效率;突破人体局限,实现能力的增强;延续人类的知识和先进文化」三个重要问题 – 「金钱成本、学习成本、隐私成本」三个使用障碍。

前面分析过,不算高的金钱成本和学习成本让使用AR眼镜没有过高的使用障碍,相信在设备方、应用提供方、数据服务商等多方努力下能慢慢削弱用户对隐私的芥蒂。

五、再说说技术

既然人类自身发展的需求、现代生活的需求转向都让AR有着出现并存在的巨大价值,那AR的技术发展能否支撑其如此重要的地位?这么多的传感器,这么强的算力需求,怎么把这些硬件能力集成在薄薄的镜腿上,进而实现轻便化眼镜形态?

先说结论:需要时间。

理想的AR眼镜体验是怎样的?

  1. 作为穿戴设备,要有以人为本的舒适的穿戴体验。普通眼镜25-40g,AR眼镜同样要做到60g以内才能支撑用户全天候、全场景地佩戴;
  2. 作为近眼显示设备,要有视觉沉浸感,这样就要有几乎能覆盖双眼视野的显示区域;要有好的AR体验,就要有物理沉浸感,光照(尤其是阴影,即黑色)、遮挡、力、对物理变化的反应;
  3. 作为全场景的基础硬件,要有能在户外看清楚的高亮度和宽色域,同时有着长续航、低功耗的特点,交互方式还需保证高可靠性;
  4. 作为智能生活助理,AR眼镜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输出同样要出色,也就是AI三要素——算力、算法、数据一样不能落后;
  5. 在个性化时代,要有着能对眼镜外观个性化选择和改造的余地。

综合来说,一副有着理想AR体验的AR眼镜需要把电池、芯片、PCB、光机、扬声器、只会越来越多的传感器等零配件集成在薄薄的五六毫米厚的两个镜腿上,同时兼顾散热、安全、零件微型化和整机轻便。

这需要轻便材料的突破、零件微型化工艺、电池技术的突破、MEMS光学方案的突破及可量产性的保证、物联网的普及(AR本身就是链接一切)、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可靠(边缘云、5G成熟并规模化的结果。

因为AR的长续航需求所以很难做到所有数据本地化处理,如何做到预测、讨巧处理和及时分发)、AR云的建设、底层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支撑(实现虚实融合的物理沉浸感)、以及一个基于手指的交互硬件和交互动作的定义,以上所有技术成熟后产生的协同效应,才能让AR眼镜有成为一个平民级的基础设施的能力。

你可能会问,什么时候能实现这样比较理想的AR体验?

只能说没有一个可量化的时间点,当这些技术ready后,我们可能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已经不习惯于没有数字痕迹的现实世界。

这是AR的技术部分。企业在这个技术生态位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就能有光明的前景。

再说一点,科技影响社会的规律,一般都是从「行为改变」到「习惯改变」再到「观念改变」

  • AR改变的行为是:我们开始利用智能眼镜来提高生活效率;
  • AR改变的习惯是:我们习惯了戴AR眼镜来交流、协作以及与现实世界交互;
  • AR改变的观念是:以前我们戴眼镜是为了看清现实世界,现在我们戴眼镜更多是为了看清数字世界。

这是AR眼镜作为重要的科技产品影响社会的规律体现。

人类社会在未来会虚实相融
而现实是,AR的产业化之路颇艰。

AR要进入C端,就要找到一个稳定、可靠的核心能力向下找场景,这个场景如果不是痛点/痒点/爽点,那大概率是个不痛不痒的「AR+」场景。

所以AR的第一个Killer scene是什么?一定是在情绪价值上深挖。

顺便提一下,网上那些通过后期合成出来的AR效果视频,满世界充满了图像化的标注,这或许是AR令人兴奋的样子,但这一定不是AR能与用户长期共处的方式,毕竟,能最小化用户注意力的技术才是好的技术,最好的用户界面是无界面。

深挖用户需求就能知道,用户要的不是锤子和钉子,也不是要墙上的洞和画,而是画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所以在AR中,在用户无目的时提供必要的信息、有目的时根据用户目的提供合适的信息,这种人机共处方式才是有亲和力、舒服的、能长期共处的方式。

好了,AR在人类的三个需求上、社会需求转变上、技术发展上的价值,以及技术影响社会的普遍规律都分享完了,文章有点长,感谢你看完,这里有的是观察、有的是观点、有的是规律总结,anyway,写到这,这篇文章完成了它的使命——让大家了解到AR的价值。

当然,还有很多话题值得聊,比如苹果VR中的AR机会、比如AR硬件形态都有哪些应用场景、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标的,我们换个时间再聊~

AR创作大赛落幕,青年艺术家72小时掀起黄山元宇宙风暴

  2月3日,由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杭州易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安徽途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黄山—四季迎客松与绝美云海”AR创作大赛在安徽黄山圆满收官。

  本次赛事自2022年12月14日正式启动后,受到海内外上万名创作者、数字艺术家和科技爱好者的大量关注和广泛参与,最终从100余支报名队伍中脱颖而出的6支决赛队伍齐聚黄山,在玉屏峰山顶开展户外大空间AR艺术创作,围绕黄山迎客松的四季景致与云海奇观两大主题,以黄山之巅为画布,创作数字化的千年奇观。

  选手紧锣密鼓地创作中

  现场内容体验

  资深大咖云集 直击高光时刻

  中国美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所长助理、专任教师俞同舟指导参赛者

  黄山市委常委、黄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叶建强,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德辉,易现先进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晓燕博士,安徽途马科技总经理蒋青等领导出席活动。此外决赛现场特别邀请到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所长助理、专任教师俞同舟,青鸟新媒体艺术艺术总监林俊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之纲,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美国阿尔弗雷德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武子杨,四位国内数字艺术领域的大咖级嘉宾莅临黄山之巅,担任决赛评委,分别从叙事、美学、交互、人文四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打分,评选出最终获奖名单。

  易现先进科技创始人兼CEO李晓燕博士

  易现CEO李晓燕博士表示,青年艺术家是元宇宙时代内容的发掘者与创造者,在这次赛事中大家共同见证了他们身上蓬勃朝气和无穷想象力,也见证了AR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无限可能性与巨大能量。易现也将继续通过青创计划打造顶级赛事,为AR生态建设不断添砖加瓦,以虚强实赋能经济发展。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章德辉

  黄山旅游董事长章德辉表示,拥抱元宇宙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是赋能行业的新手段、是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坚定不移的战略方向 。黄山旅游将携手数字艺术家与科技企业 ,推动黄山数字化从概念到产品的全面发展。

  除了丰厚的奖金外,获奖作品也将在包括黄山旅游、易现、MANA等各大平台进行展示,游客可使用山海镜APP在黄山现场进行体验,充分领略元宇宙黄山的独特魅力。

  大赛优秀作品展示

  揽胜莲花峰奖

  队伍名:卷心菜

  以“四绝、四季、四时、四地”为核心创意,结合哲学家本雅明的“灵光”思路,打造异世界景观。

  决战光明顶奖

  队伍名:下岗牛马就业队

  以“云山图”方式重新认知黄山,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造极天都峰奖

  队伍名:光谱小队

  通过AR打造一个仙灵的世界,它们应仙人的传说而生,在此地居住上万年,是一片属于仙灵的世外桃花源。

  奇思妙想奖 叙事创意

  队伍名:无有虚拟艺术实验室

  对迎客松四季景致进行数字艺术化呈现,用户登顶后可在不同时空中任意穿梭,在瞬息之中即可体味千年奇松四季之不同。

  神来之笔奖 美术表现

  队伍名:犀鸟小队

  挖掘黄山波澜壮阔的绝美景观和蓬莱三岛、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晒鞋等轶闻传说,打造数字黄山奇景云海。

  锦绣山河奖 文化传承

  队伍名:北京山河映画

  选取黄帝、迎客松 、黄山茶 、守松人 、佛光、怪石 、云雾 、石刻等视觉形象,主体文人抚琴,营造高山流水的声画意境。

  共同探索跨时代的元宇宙文旅新体验

  数字化文旅时代,主办方黄山旅游与易现以AR艺术创作赛事为切入点,聚焦元宇宙文旅赛道,共同探索如何将前沿科技与优秀的创意内容跨界融合,成为景区数智化发展升级的强大动力。优秀的青年数字艺术家基于易现全栈自研的AR与空间计算核心技术,充分发挥黄山深厚的文旅资源,开启艺术创新,带来跨时代的元宇宙文旅新体验。

  由易现自研的元宇宙空间数智化平台——洞见AR-World已成功支持三届“青年艺术家AR扶持计划”,拥有近5万名创作者及开发者,将视觉SLAM算法、大空间建图与定位技术、物体识别与跟踪算法、手势互动算法等核心技术开放给参赛选手,通过可视化编辑工具实现快速、便捷、高效的黄山元宇宙空间构建,最终带来这场视觉感官的极致盛宴。

  以AR创作大赛为平台,黄山旅游与易现希望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成长和展示的平台,让更多创作者了解并使用AR技术,以此不断发展和拓展元宇宙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并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数字文旅生态。未来元宇宙中,游客能够在虚实结合的黄山盛景中,享受社交、消费、游戏等线上线下场景交互带来的极致体验,实现“目的地新旅游新体验”的美好愿景。

AR导航小程序的技术解析和场景应用

小程序凭借较低的获客成本和更快的获客速度成为企业和商家的重要平台,全面覆盖各种场景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伴随不断更新和升级的小程序功能,基于计算机视觉和3D图像技术,为用户提供小程序AR SDK,支持多种场景下的小程序插件,为广大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稳定低耗的AR服务。集成全面的AR功能,极大地丰富小程序生态。

小程序AR SDK 核心优势

基于小程序端包体限制,对插件中的引擎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在实现逼真渲染效果的同时,缩减包体,留出更多空间给小程序中的其他功能开发。

精准的跟踪算法

支持3 DoF、6 DoF(桌面级)、6 DoF(大空间级)跟踪算法,适用于多种场景下的 AR 体验。

稳定低功耗算法服务

对开发者提供轻量稳定且低功耗的AR服务,整合设备端AR算法与自研AR算法,提供包括图片识别跟踪、物体识别跟踪、手势识别跟踪、空间视觉定位、导航路径规划等算法服务。

全面的服务体系

针对AR导航、AR游戏、AR场景还原等复杂的功能需求,配套了一系列的工具链服务,从空间采集建图、导航地图标注、内容制作工具等实现小程序端复杂的AR功能;针对数字化场馆运营等特殊项目需求,可进行运营后台的定制化搭建。

多场景应用

在文旅空间领域,通过AR导航、场景还原等创新功能丰富文旅数字化体验;在商业空间领域,打造热门AR网红点,吸引大量年轻用户前往打卡并延长用户的驻店时间;在数字营销领域,以AR商品识别、伸手接福、AR寻宝等创新玩法为品牌赢得线上用户流量,提高最终销售转化率,达成品牌业务目标。

基于全栈的AR和空间计算能力,持续迭代和完善小程序AR SDK,助力企业和品牌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实现更多未来应用场景的数智化升级。

复苏在即,AR/VR光影打造文旅新机遇

2022年刚刚过去的4个月里由于疫情原因,景区又一次遭遇寒冬。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短途跨区域游即将复苏。作为新型智慧文旅解决专家,AR/VR光影到底有哪些优势,可以成为景区“阶段性〞复苏最大的机遇?

PART ONE

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新型数字文旅体验服务发展政策、技术、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政策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鼓励各地举办数字文旅消费体验活动,引导文化和旅游场所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消费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与现代技术相互融合,发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技术层面,AR/VR/MR、3D全息投影、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型数字文旅体验体验提供了技术支撑。

需求层面,随着文化旅游消费升级,游客对数字体验类旅游产品需求增强。

PART TWO

数字文旅项目不断涌现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VR、AR、AI、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在文旅项目的应用不断深化,数字化体验项目不断涌现,新型数字文旅体验服务快速发展。

当前,国内不少旅游企业积极推进旅游数字化升级,并引入数字化体验项目,如中业光科推出线下实景体验游戏《越界神游》等,都尝试将数字科技与景区活动、项目深度结合,提升旅游产品、项目的科技水平和互动体验感。

PART THREE

数字文旅体验覆盖“玩吃乐购住”

目前,数字文旅体验服务覆盖文旅“玩吃乐购住”等多个方面。主要包括创意光影秀、沉浸式旅游演艺、全息餐厅、沉浸式主题公园等形态。

01 创意光影秀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而夜间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光影夜景和创意光影秀。创意光影秀至少有四个发展方向,一是立体化,包括3D、4D等,让人们的现场感觉更加真实,更加震撼;二是内容化,用光影来讲述城市故事,传播城市文化,扩大城市影响力;三是沉浸化,极力营造沉浸式的场景氛围,增强感染力;四是互动化,用光影与智能化技术等,进行现场互动,以提升娱乐性和趣味性。

02 沉浸式演艺

沉浸式旅游演艺是通过科技手段和演出元素,让观众通过“视、听、嗅、味、触”来欣赏的演艺活动。较之传统旅游演艺,观众不仅仅能“看”演出,甚至还能调动触觉、味觉,参与其中,获得全新的观演体验。

多媒体、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三维实境等数字技术在舞台上的应用,使得传统旅游演艺的观演关系发生较大变化,打破传统演艺台上台下的形式,使观众近距离感受故事情境、舞台等表演艺术的核心要素。

03 沉浸式主题公园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手段在主题公园的应用愈发广泛,主题公园经历了从产品为王到品牌为王再到体验为王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游玩场地,更是可以引起共鸣和欢乐的体验中心。

04 展览展示及其氛围营造

依托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

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式交互体验空间,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如同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活动。

数字体验展展示内容直观,展示方式趣味性较强,沉浸式交互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但是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并且需要有专门的交互体验空间,数字体验展一般应用于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大型文博机构。

05 全息餐厅

全息餐厅又称为全息光影餐厅、互动投影餐厅、沉浸式餐厅,主要借助全息投影、裸眼3D以及动作捕捉等技术对餐厅四周墙面进行投影,通过画面、声音、灯光等元素搭配,营造出高度真实的模拟场景,让顾客多角度、全身心融入其中。

例如通过360°全息投影可以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顾客可以坐在沙漠、雪山、海底用餐,还有鸟语花香、风声海浪作伴。用餐期间,各类鱼群在餐桌游动、海水波纹流淌,仿若置身深海。

全息餐厅利用数字化形态替代传统餐厅的装饰,围绕定制主题营造餐厅氛围,提升餐厅形象,还可根据客户需求,运用投影技术,将多变、不规则的画面组合在一起,投影出不同风格的画面,打造不同主题的餐厅,实现场景化定制。

此外还有AR旅游纪念品、VR酒店等。可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光影技术、AR/VR等技术必将更多地运用到文化和旅游当中,从而让我们的文旅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魅力。

畅想未来与过去的时间之旅:AR+如何改变文旅业

近年来,AR+文旅正借助智慧景区的推进,为文旅行业的内容创作带来新的价值,也改造着传统文旅业。

8月18日在长沙举行的国际旅行者内容创作大会上,来自AR行业的大咖们认为,随着AR技术赋能文旅行业发展,技术的落地带来优秀内容创作的积淀,好的创意和内容将带动文旅市场复苏的强动力,成为消费能力提升的催化剂。

高端对话·论道星城

AR+助用户在文旅场景中穿越时间与空间

“AR+的核心在于如何连接,比如一个从未到过橘子洲头的游客,3年之后,或许只要戴上AR眼镜,到了长沙就知道以怎样的路线去到橘子洲头,感受毛主席的诗词魅力,和那时英姿勃发的少年意气。所以我们的价值在于连接数字和物理世界,也可以穿越时空。”

亮风台联合创始人唐荣兴形象地说,AR赋能景区的价值在本来陌生的地方会让你熟悉与感知,与过去或未来产生连接。另一方面,AR联动当下的国潮更新大趋势,也让文化的消费力进一步释放。区块链、NFT等新的技术,需要更多创造,激发新内容创作的价值和经济的属性。

“AR技术和文旅行业非常有契合度。AR的魅力在于虚实融合,文旅场景提供实景及背后的IP,AR带来新的体验,数字内容的可能性,无论是更沉浸的多媒体的体验,还是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来获得数字导览和服务,对游客来说都是全新的。”

Nreal公司副总裁呼显龙认为,对于景区而言,AR是新的商业模式,景区在实体更新上,成本高、时间周期长,而通过AR进行叠加在现实场景中的虚拟内容的打造则成本低廉且时间较短。“AR在实景上的数字内容可以实现动态更新,甚至千人千面。每个游客通过终端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有人看到国风,有人看到赛博朋克,可以更加个性化。新奇的体验能实现引流,也带来新的商业模式,所以这是AR技术对文旅行业的价值。”

飞天云动合伙人副总裁CMO韩沂哲表示,AR作为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将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紧密应用到真实世界中,深度打造文旅体验,以沉浸式的全新观感体验替代原有传统的讲解模式,大大提升游客体验感以及突破性的感官享受,这是大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图:长沙橘子洲头

AR+景区将实现社交、商业经济活动于一体的生态

但是,就现阶段而言,AR+景区的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携程集团产业投资高级总监周巧巧也提出,就所做的一些消费者实际体验调研结果来看,认为目前AR+文旅的体验还有待提升,内容也相对单一,在不同区域不同景区体验到的玩法也有些同质化倾向。

对此,易现先进科技商务副总裁郑艺俊认为,AR的发展亟需开放的平台,通过低代码高效率的创作工具,降低AR内容创作门槛,让高校学生、艺术家群体、数字媒体艺术平台等更多的群体融入AR生态共同创作。

“传统景区面对00后、10后的游客,如何让传统的人文历史的观念更加数字化、更吸引人,更理解Z世代的感官和体验就是我们要做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整个线下空间+AR的技术,会打造全新线上线下虚实融合的经济体,消费者从线上到线下,到内容创作者,从PGC、UGC,景区的现实空间被填满后,虚拟化空间的打造就很有想象力了。”

唐荣兴预测,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或者元宇宙,需要10至20年的发展。未来元宇宙,将把许多时间与空间的内容连接起来,将用户的体验也连接起来,让文旅从信息化走向了虚实连接,创造一种全新的空间体验。

韩沂哲指出“目前,AR+已具备了场景的能力与硬件的解决能力,也就是基础的体验、基础的内容搭建来完成1.0版本。”他还表示,穿戴是否便捷将会影响后续的发展。到2.0版本阶段,整个AR+文旅的生态里,应具备了社交的系统、经济的系统,同时更多的创作者以UGC,PUC的形式参与进来,形成更完整的体验。

未来,AR将成为沉浸式景区观览的首要载体,在游览的同时,实现社交活动以及商业、经济化活动的同步触达,以增强现实技术解决现实痛点,这就是AR+文旅的未来。

呼显龙认为,AR产业链将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生态体系,不只是硬件平台,还需要各种底层技术与内容厂商的结合,项目的下游还需要专业的集成商和运营商来共同实战落地。而未来,AR内容制作越来越简单,创作者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就像现在的短视频创作一样,这也将成为行业成熟的标志。

“比如在岳麓书院,借助AR技术,游客可以在书院中通过手机或者AR眼镜参与到历史事件还原,甚至可以扮演历史人物沉浸式的参与游戏解密、AR寻宝等体验。当新的数字内容与线下空间充分融合,空间的所有方和场地运营方将会得到持续性的运营价值。”易现先进科技商务副总裁郑艺俊举例,易现和合作伙伴通过AR方式改造厦门胡里山炮台的传统夜游模式,项目上线后3天售票超2万张,在厦门引起热烈反响,不断吸引游客前往体验。“在疫情时代,以优质的内容生态去解锁线下空间新的运营方式,将成为线下”新消费”升级的全新探索。

VR/AR:后疫情时代文旅行业转型新方向

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也让旅游业进入寒冬。全球范围内GDP总量排名前50的国家中,近九成国家GDP实现负增长。国内旅游市场同样惨淡,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

与此相对的则是飞速发展的虚拟现实领域,根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R/VR头显市场同比增长近一倍,达到92.1%。人们出行活动大幅受限的现状,让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成为了文化、游戏和科技领域的焦点所在。

应用VR和AR技术打造数字文旅新体验,正是当下时代困局的最优解。

技术的推动和时代的浪潮

1992年,国外科幻作品《雪崩》中首次提出“元宇宙”。但这个概念在之后数十年都寂寂无声,直到2021年“元宇宙元年”的到来。
美国社交媒体巨头脸书(Facebook)更名为“元”(Meta),微软宣布将打造“企业版元宇宙”,苹果的VR设备新品也已进入测试阶段。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同构的时代正在呼啸而至。

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生成一个虚拟世界,给予使用者全虚拟化沉浸式体验。与VR技术不同,增强现实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的图形计算和渲染能力,将虚拟的事物投影到真实的环境中。

在万物皆可“元宇宙”的浪潮下,本就注重体验和观感的文化旅游产业也开始将新技术融入到自身的产品和发展中。

01 迎合市场消费主体

今年五一出游的人群中,“90后”占比超过50%,“95后”占比达到23%,年轻客群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旅游业。

通过对目标客群的价值需求进行提炼后发现,文化的沉浸体验是70、80后的核心愿望,而国风、潮玩、身份认同是90、00后的基本诉求,以上所反映出来的是客群背后的情绪价值,即群体认同感、情感浸入感、互动参与感。

VR和AR技术所代表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完美契合年轻一代对游玩体验的新诉求。

02 打破时空局限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游客往往无暇游览太多景点,或极易错过最佳赏景窗口。于景区而言,未能获得良好体验的游客不会选择重游,无形中损失了大量客流。

VR全景游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记录下景区四季景色,给予游客身临其境的完整游览体验。AR实景演艺则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无缝集成,赋予景点新的生命与活力。

如何将虚拟与现实结合,拈花云科向文旅界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选取拈花塔作为视觉标志物,进行场景三维重建,让游客通过手机就能看到塔上生花,千灯浮空的景观。鹿鸣谷中跳跃的“小鹿”则结合了云定位技术和视觉分析技术,只需佩戴AR眼镜即可与它们亲密互动。

现代技术让瑰丽梦境照进现实,实现游客体验优化与景区数字转型的双赢。

03 创新营销玩法

VR/AR+文化旅游,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体验,更创新了营销玩法。由虚拟空间衍生而出的数字藏品备受年轻群体追捧。

近期泰山景区发售的限量一万份的“泰山神启跸图·十八学士”,开售仅六分钟便售罄。与此同时,拈花湾推出超萌IP鹿樱樱,首发亮相便获得破百万关注,同时还在拈花码上线“一起寻神鹿”,兑换精美礼品的活动。

景区能够借用自身所拥有的IP文化标识,精准开发迎合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不断赋予产品更多的文化价值,开发营销转化新渠道。

2022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多次就数字文旅融合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要求各地区拓展数字文旅产业合作,加强5G、VR虚拟技术等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助力文旅产业的智慧升级。

在系列政策和VR、AR、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数字文旅将成为文旅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要方向,未来还将诞生更多更加贴合用户与实际应用的新形态与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