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unction _load_textdomain_just_in_time was called incorrectly. Translation loading for the google-analytics-for-wordpress domain was triggered too early. This is usually an indicator for some code in the plugin or theme running too early. Translations should be loaded at the init action or later. Please see Debugging in WordPress for more information. (This message was added in version 6.7.0.) in /data/user/htdocs/wp-includes/functions.php on line 6121
戴斌:文旅的“网红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 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场景|Online

戴斌:文旅的“网红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两会”召开前夕,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接受《纵横》杂志专访,剖析文旅领域热门事件,畅谈中国旅游发展40年。(本文节选自戴斌院长在《纵横》杂志的专访“繁花盛景:旅游地的静水深流”部分

这两年文旅出圈的现象导致很多旅游地追逐“网红效应”,热衷打造爆款。关于旅游地是否能爆火这个问题,我认为,只要做到了以下几点,火起来只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长期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第一,要有良好旅游形象的建构与推广。不能老是宣传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川秀美,这样游客没有办法和你产生情感上的粘连。必须要树立一个有辨识度的旅游形象,而且应该是温暖、真诚、善意的。
 
第二,要有便捷的交通及相关基础设施,包括机场、高铁、车站、码头等“大交通”,以及地铁、公交、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小交通”。否则旅游形象宣传出去了,游客去不了或出行不方便,会大大损伤旅游者的积极性。
 
第三,要有市场主体和商业环境。如旅行社、酒店、民宿、景区以及餐饮等。地方再好,如果没有吃和住的设施,银行卡、手机都刷不了,只能支付现金,也是不行的。
 
第四,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以游客满意度为导向的现代治理体系,维护市场环境,保护游客权利。
 
 
戴斌:文旅的“网红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2018年,调研南京市聚宝山景区
 
 
我曾以《哈尔滨的雪花  旅游业的繁花》为题谈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其中提到有两个举措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在雪季来临前,哈尔滨市政府公开发表《告市民的一封信》,引导市民善待游客;二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针对冰滑梯排队过久及退票问题发出《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哈尔滨这波旅游宣传做得很好,但也应该看到,背后因为有网监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各单位齐心协力的配合,才让游客真正来得开心。只有把基础逻辑、底层架构做好,利用互联网引流才更有意义,否则游客不会有获得感。
 
还有人焦虑今年红了明年怎么办。我认为,没有人能天天敲锣打鼓过日子,也没有城市能天天生活在聚光灯下。要接受起起伏伏,要把“网红”当成水面上的一朵浪花,更重要的是要关注静水深流。我希望旅游界的“网红”不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是生生世世的繁花。经常有人说“要怎么样去打造一个爆款”,我听后就很担心,我希望大家对旅游经济的发展多一些智慧和耐心。比如哈尔滨,与其打造室内滑雪场、滑冰场,让冰雪经济延伸到四季,不如让游客感受到冬天的雪花、春天的鲜花、夏季的清凉、秋季的落叶,感受到各个季节的美好。不要过度追求打造爆款,而是要找到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像园丁一样,除草、浇水、晒太阳,静等花开。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全部,不能把它当成终极目标。
 
对于哈尔滨,我有充分信心。我们看到,哈尔滨有不少合唱团,很多市民都很有音乐细胞,这座城市拥有音乐的基因。我常说,一个地方,如果本地人的生活很幸福,很有文化气息,它一定会是可以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是一个有品质的生活目的地。所以哈尔滨要自信,春夏秋冬各有各的好,市区和远郊区县也都有各自的好。不要纠结于热度过去以后的问题,没有热度就不活了吗?网上有句话,“有的地方线上没有赢过,线下没有输过”,好多地方也许没有出现网上那样热闹的场景,但同样接待了很多游客。只要有游客的满意度与热爱,我相信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产业布局来讲,我们要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为依托去做旅游业的空间布局,因为通常来说,旅游业的重心在城市。多年数据监测表明,我国京津冀、江浙沪、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长江中游、成渝、关中等10个大城市群,既是主要旅游客源地,也是主要目的地,游客主要在这些城市群间流动。每逢节假日,全国自驾旅游的游客占一半以上,这些地区交通便捷,加上内部一体化,逐渐形成1小时生活圈、2小时休闲圈、3小时旅游圈,从全国来看,形成一个大三角(北京、上海、成都)、两个小三角(广州、珠海、深圳和南京、上海、杭州)。这些是中国旅游经济运行最活跃的区域。
 
我常谈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建构,街区、商圈、景区、度假区(我们称作“三区一圈”)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但省和市辖行政区几乎无法成为旅游目的地(延庆等北京远郊则例外,因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比如我们说去昆明、去济南旅游,很少说去山东、去济南历下区旅游的。省份可以理解为不够具体,那为什么说市辖行政区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呢?以北京为例,别说游客了,就算是本地人,也不见得知道过了彩虹门就到了东城区,过了哪条街就到了西城区。但说起去王府井、三里屯、SKP,很多人是清楚的。
 
从区域角度看,出现了旅游线路化。20世纪80年代,我们经常讲京、西、沪、贵、广(北京、西安、上海、贵州、广西和广东),即游客主要集中在这几个地区。现在,则更加散点化、线路化,如:青海、甘肃的青甘大环线、青海湖环线等是自驾环线;长江游轮过去只有三峡通行,现在开始从三峡往下游开,重庆、武汉的游船在江上串了起来;318国道成为经典旅游线路,“呼伦贝尔号”旅游列车、新疆的“雪国列车”等也备受游客青睐。线路化往往与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关,也与长江、长城、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有关。
戴斌:文旅的“网红效应”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调研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乡村旅游
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随着年轻人对小众、性价比高的旅游目的地兴趣的增加,县域旅游成为热门选择。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县域旅游发展,如《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推出。同时,县域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县域旅游通过整合文化、农业、非遗等资源,开发出露营、研学、乡村游、夜间游等新兴业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安吉通过咖啡产业融合农文旅,打造了独特的旅游体验。2024年国庆期间,县域旅游日均订单同比增长40%,一些小县城的旅游订单增速超过4倍。这意味着一个市场下沉、需求升级的大众旅游新发展阶段已经到来,“人少景美”“各具特色”成为县域旅游的魅力所在。
 

注:本文节选自戴斌院长在《纵横》杂志的专访“繁花盛景:旅游地的静水深流”部分。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 2 月, 2025 9:13 上午
下一篇 20 3 月, 2025 7:28 上午

相关推荐